主导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17:43: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主导产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分析论文
1、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相关理论研究
①罗斯托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罗斯托是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学者之一,其经济增长阶段论和非总量的部门分析法在当代经济学中颇有影响。罗斯托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演进都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的。罗斯托认为,无论在哪一个时期,甚至在一个己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中,所以能够保持前进的冲击力,是因为为数有限的主要部门,即主导部门(leadingsectors)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些部门的扩大,又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在研究经济起飞问题时提出,对经济成长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即主导产业部门,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二是有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三是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上游产业乃至所有下游产业的增长起着巨大的影响。以上三个特征反映了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和作用,它们是有机的整体,缺一就不能称其为主导产业。尤其是扩散效应,是与其他产业区别的重要特征和标志。首先,主导产业部门自身的增长能对其他非主导产业部门产生回顾效应;其次,主导产业部门能对新兴工业、新技术、新质量、新能源的出现起诱导作用,发挥前瞻效应;再次,主导部门能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旁侧效应。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己经不是单个主导产业,而是几个产业共同起作用,罗斯托称之为“主导部门综合体”。他认为,主导部门综合体是由主导部门和与主导部门有很强后向关联、旁侧关联的部门组成的。罗斯托还认为,主导部门序列不可任意改变,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等等。
②赫希曼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赫希曼在其名著《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不平衡发展战略。实现该战略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条是由生产短缺达到发展,即发展后向关联大的产业。第二条是由生产过剩达到发展,即发展前向关联大的产业。发展政策就在于努力谋求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效应。也就是说,主导部门通过扩大的关联效应,可带动经济的有效增长。赫希曼将后向关联描述为“投入供应、衍生需求”,即每一非初级经济活动将导致提供其所需投入的意图。后向关联被描述为“产品利用”,即利用其产品作为某种新生产活动的投入品。赫希曼的关联效应的测度比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测度复杂得多。[1]
工业园区主导产业调研报告
2014年度,工业园区管委会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不断壮大工业总量,加速产业集聚,夯实发展平台,创优发展环境,园区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1、工业生产情况
2014年1-12月份,园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6.9亿元,同比增长9.35%。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3亿元,同比增长5.3%。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2.3亿元,可比增长7.01%。累计完成出货值2.4亿元,同比增长23.13%。安排劳动就业人员7430人。
2、经济效益情况
1-12月份,园区企业实现利润累计6.66亿元,同比下降3.26%。企业实际上交税金1.65亿元,同比增长18%。利税总额达14.48亿元,同比增长42.89%。
企业实行农业主导产业的研究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崭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区域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实行专业化生产,发挥经济规模效应,是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农业产业化集群优势,必须培育主导产业,建立产业基地,壮大龙头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资金支持,注重人才培养。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对策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适应了我国农业在经济体制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客观要求,它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显著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它提高了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劳动生产率,有效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观,是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发展到现在的产物。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地方农副产品为特色,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利用区域优势,依靠龙头企业和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地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重新组合,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效应和规模效益。农业产业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业与市场接轨,依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贸易使农业由分散的个别生产过程转变为社会生产的过程,把农民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衔接好。农业产业化把生产、加工和销售融为一体,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既提高了流通效率,又实现了农产品增值,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农业产业化是适应市场竞争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一、培育主导产业,建立产业基地
培育主导产业应当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创出品牌,形成规模,适应市场需求,打造农业产业集群,使主导产业发展呈现规模化和区域化效应,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主导产业要以“名、优、新、特”产品开发为目的,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名优产品入手,对那些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通过良种扩繁等方式加快发展,树立品牌形象,形成支柱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发展农业规模化,建立农业生产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产业分布、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通过优势资源的转移和优化品种结构,创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大力发展名、特、优、稀等农产品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使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工业主导产业招商动员大会讲话
同志们好:
一、主导产业确立的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抓工业主导产业,也就是抓工业产业集群,这是陈政高省长对我们县城经济提出的要求。用他的话说,县域经济就是第三件事,第一是农业产业化,第二是工业产业集群化,第三十城镇化,也就是抓好房地产开发。工业抓得好的县,突出的特点有三个:一是有一个清晰的工业主导产业,二是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三是承载这个产业集群有一个具备项目落地条件的工业平台。目前我们的工业园区已经基本具备项目落地条件,主导产业已经确定,这是我们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迈出的坚实的一步,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第二,解决了我们对外招商的盲目性问题。大家都有感受,如果没有工业主导产业,我们出去招商真就是像一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自己都不知道应该招什么,没有方向感,没有目标。这回我们出去招商,和朋友接触、谈话的时候都可以有方向可循,有话可说。
第三,主导产业园区建设为我们各乡镇工业项目的招商提供了用武之地。过去很多乡镇都面临着没有现成的工业用地,所以项目来了,想配套都配不上去。这回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也制定了“飞地”政策,各乡镇都能受益。
第四,我们通过主导产业的确立,尤其是通过我们三到五年的努力,*的工业短板就能够补上。我们抓经济工作,尤其是政府抓经济工作,那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经济工作中哪壶不开?那就是工业。讲农业、讲旅游我们在全省都可以挺直腰杆,唯独讲到工业我们不敢抬头。既然知道自己的短板,我们就应该把工业抓上去,*工业抓上去了,*在全省44个县(市)里一定会走在前面。
海南主导产业选择及其发展策略
[提要]海南省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发展自身优势极大的各类低碳产业,将经济发展模式过渡到低碳模式,最终将其建成一个“国际旅游岛”。本文提出海南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主导产业要以区域经济优势基准、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基准、“国际旅游岛”关联基准等为依据,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建立优势产业群,以实现产业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低碳旅游岛;低碳产业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义
“低碳”作为一个新词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马上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各行各业纷纷以低碳作为发展的指标。由此可见,低碳经济在未来必将是经济发展的主题。海南省在经济建设中,只有发展低碳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才能真正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旅游岛”。
二、海南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区域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龙头产业的活力在于其对其他经济增长率的引领和强大影响力。主导产业的技术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检验其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海南这一地区的主导产业是与海南自身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国家战略定位息息相关的。根据海南省主导产业的客观选择条件,海南省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参照一定的基准。海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可供采用的有许多基准,最著名的产业选择基准有根据产业之间关联度大小来选择主导产业的赫希曼基准和罗斯托基准,以及根据产业的生产效益和技术开发条件来选择主导产业的筱原基准。各基准都有自己的原理,在具体的主导产业选择中,海南地区都应将自身各方面条件联系起来,采用最符合自己的选择基准。具体的有区域经济优势基准、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基准、“国际旅游岛”关联基准等。(一)区域经济优势基准。绿色低碳发展是时代所趋。海南省拥有适宜的气候、广阔的面积,森林覆盖率广阔,水体质量好,海南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式,拥有强大的环境承载能力。此等丰富的“条件优势”,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最大优势,需要加大利用,通过发展特色低碳经济形成“区域经济优势”。(二)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基准。坚持“低碳”标准,将有助于保护海南省的生态环境。海南作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必须坚定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较长时期内,其主导产业应具有可持续性,避免因资源的桔竭而使产业衰亡。(三)“国际旅游岛”关联基准。海南省拥有大量天然的景区景点,所以在进行主导产业选择时,应着重考虑该产业与“国际旅游岛”的关联程度。旅游业作为海南省的龙头产业,也是一个低污染、高竞争力的产业。因此,为了实现海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将低碳作为海南岛向世界展示自我的名片。对于上述基准的应用我们可以结合产业经济学与国民经济统计与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的计算,在该地区以区域经济优势定量计算指标为例,可以选择:(1)区位商,即一个区域工业增加值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同行业在该国增加值占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作为指标,这一指标是静态的。区位商是比较优势的主导指标,它可以反映区域产业的特殊性;(2)GDP增长率弹性系数(某区域GDP增长率与同期全国GDP增长率之比);(3)产业GDP增长率弹性系数(某产业GDP增长率与同期区域GDP增长率之比)。由此可见,旅游业对海南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把海南省建设成一个国际旅游岛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进行定量计算时,还要进行定性分析,立足海南本身的情形,网罗海南工业基础、地区特点、战略前提、社会环境等,根据这些既定的约束条件优化筛选海南低碳经济下应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文件精神,推进《中国制造2025行动实施纲要》,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主阵地”作用,特制定《市区主导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
一、指导思想
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机遇,巩固我区“奋起、崛起苏中”战略成果,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规模显著扩张、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支撑体系显著完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全区主导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良好态势,打造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二、主要目标
到2018年底,全区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8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以上,比2014年翻一番,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30%以上;形成一批行业领军型企业,培育产销超5亿元企业8家、超10亿元企业6家、超50亿元企业1家、超100亿企业1家;特色园区提档升级,省级智能电网器件特色产业基地、省级油气装备出口基地品牌效应进一步凸现,产业集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发区、装备园区分别创成国家级开发区、省特色产业集聚区。
三、发展方向
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发展规划
农业主导产业基地的培育与建设是农村经济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引导性的重要工作,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和重要抓手。为加快推进我场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年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由传统农业小县向特色农业大县跨越”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我场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加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狠抓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分场,努力实现特色规模化,有机农业标准化,高效农业产业化,营销市场信息化目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在稳定和提升粮棉油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果业、蛋鸡、花卉苗木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全场今年建立“一村一品”果业示范分场一个,新增蛋鸡5万羽,九江水梨1000亩,花卉苗木400亩,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力争无公害柑桔基地1个,全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92元,达到5100元,增长13%。
三、工作重点
主导产业系统耗散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产业系统是由多种产业组成的一个整体,各产业在系统中的地位并不相同,主导产业在产业系统的发展变化中起着带头作用。着眼于产业系统的耗散结构,探讨主导产业对产业系统的耗散结构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主导产业产业系统耗散结构
1主导产业的涵义
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稍后熊彼得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以此解释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他的创新概念和用创新概念来解释经济发展过程是主导产业分析理论的核心,为主导产业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微观基础。对主导产业进行了明确、系统研究的是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罗斯托通过大量的经验对比和理性思考,提出了著名的“近代经济增长本质上一个产业的过程”的命题。他指出,各国近代以来的经济增长,是在各产业增长速度很不相同的情况下取得的,整个经济的增长率常常取决于一些关键产业和部门,这些产业和部门发展的直接、间接效果导致了整个经济的增长。“在不同的部门中,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起主导作用的部门,他称之为主导部门……,一旦原来的主导部门的先进技术及其影响扩散到各部门和各地区之后,就有新的主导部门取而代之,从而带动经济继续增长。”这些产业,罗斯托称之为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有如下特点:①具有高创新率,即能迅速地引入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②具有高速增长的能力,其增长率较整个经济的增长率高;③具有很强的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能力,即具有很高的“扩散效应”。
2耗散结构的涵义
耗散结构是比利时物理学家、布鲁塞尔学派的领导人普里戈金于1969年提出的。普里戈金认为宏观世界存在两种结构:平衡结构和耗散结构。平衡结构是不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就能维持的结构,晶体是平衡结构的典型。相反,耗散结构是只有通过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才能维持的结构,这种结构在客观世界中广泛存在,比如,物理学中的激光,化学中的振荡反应以及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
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优势明显,市场竞争潜力较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着眼产业发展,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锁定“三业、三化、三个第一”的目标,强势推进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化建设、高效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生态肉鸭产业全国第一、创汇特菜产业全省第一、优质稻米产业全市第一,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快速提升,形成了以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产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初具规模。近年来,*县按照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民的思路,坚持“大规模、高水平、外向型、强带动”的标准,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壮大具有市场开拓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初步建成了海阔、福润、大丰、天顺、帝苑、春光粮食等一批拉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推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开辟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目前,全县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8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45家,县内共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县级龙头企业42家,形成了阶梯式、递进式的发展格局。20*年1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利税1.04亿元。
(二)农产品加工体系初步形成。在386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中,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优势产业,企业总量达130家,占整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33.7%,形成了以福润禽业、桂柳禽业、海阔农业为龙头的生态肉鸭集种鸭孵化、规模养殖、宰杀分割、羽绒加工、饲料生产、禽药生产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以帝苑食品、大丰食品、天顺农副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创汇特菜集采后分级、包装、保鲜、速冻、脱水及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以春光稻米、龙泉粮食、月星粮食为龙头的优质稻米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是*县独具特色的农业三大经济板块。
1、生态肉鸭
工业发展空间和主导产业调查汇报
近年来,我县以“工业强县”为引领,在工业发展空间上,得到了较快的扩张,工业主导产业也逐渐明晰。但是,跟发达地区相比,毕竟还存在着规模不大、生产装备科技水平不高、产业单一等等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1年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骤然减速,强烈发展工业的愿望和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针对当前严竣的经济形势,我就工业发展空间和主导产业等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我县工业发展空间和主导产业的现状
(一)工业空间发展较快,但起步较晚,总量不大,空间存量不足。我县自2002年9月工业园区开园以来,小型工业集聚区在松古盘地上正在逐渐形成。至2011年底止,全县工业集聚区的总用地面积为9102亩。其中:县工业园区一至四期为3000亩;孵化基地工业区为880亩;孵化基地工业区1477亩;各重点乡镇的工业集聚区为3745亩(西屏镇2100亩;古市镇为800亩;镇200亩;望松乡365亩;赤寿乡280亩)。另外,据调查统计,已征用开发而没有安排的用地空间存量不足,大约有1491亩。其中:县工业园区有89亩;孵化基地区块有15亩;孵化基地区块有1167亩;各重点乡镇的工业集聚区有220亩(古市镇150亩,赤寿乡70亩)。
制约工业空间拓展有政策、资金、开发机制、观念等等很多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政策性制约。由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和最严厉的土地政策,促使土地审批工作举步维艰。我县基本农田保护率高达95%,远远高于省定80%的标准。结果就造成了基本农田不可动用,用地指标缺乏严重,工业项目难以落用的局面。近年来,在国土等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虽然突破了一定的束缚,造就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尚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的需求。总体来说,还是总量不大,存量不足。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积极有效地利用溪滩地和低丘缓坡开发的政策,尽快开发建设更多的工业区块,为我县工业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二)工业主导产业逐步明晰,但产业单一,装备科技水平不高、规模不大。自2004年第一家不锈钢企业在我县落户以来,主导产业这个概念逐步趋于明晰。据统计,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7.8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134家,规模以上产值为55.9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2.4%。工业总产值排在前五位的行业总产值为41.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其中:黑色金属治炼及压延加工(主要是不锈钢)的总产值为27.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9.3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要是铜产业)的总产值为5.71亿元,占10.2%;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主要是电缆电机)的总产值3.59亿元,占6.4%;皮革制品业(主要是合成革)的总产值为2.65亿元,占4.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是摩托车、摩擦材料)的总产值为2.41亿元,占4.3%。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全年工业总产值67.87亿元,仅相当于发达地区一家企业的产值,规模过小。就57家已投产的不锈钢产业而言,虽然在产值上占据了我们半壁江山,但也存在着产品单一、装备技术水平不高、规模不大等问题。去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锈钢产业市场波动较大,造成我县快速发展的势头明显减弱,产业结构过分单一的脆弱性弊端已开始显现。因此,扩大总量,原有产业转型升级,再造优势主导产业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