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13:44: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转移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转移培训

技术培训推进乡村劳动力转移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各级各单位、全体农村党员都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通过强化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一、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农民工就业技能竞争

技术含量低的就业岗位城市需求量逐年减少,从我乡劳务输出的实际看。而农村低素质劳动力当前状况下供给充分,城乡就业岗位的稀缺和就业技能贫乏的现实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因此,强化农民工的技术技能培训是增强输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只有全面推进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才能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国务院一份统计数据表明,国是人口大国。目前,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影响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9000多万跨地区进城务工的农民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居所。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

乡党委政府在不断拓展农民致富渠道的过程中,从我乡的实际看。近年来。结合本地实际,卓有成效地培育了劳务输出这一产业,目前为止,乡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达到1.5万人以上,占全乡劳动力的43%其中有组织、成建制输出的务工人员达11000人,万余名劳务大军跳出贫困偏远封闭的山乡,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受了锻炼。为我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十年来,汇入我乡的劳务资金已达7亿多元,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劳务输出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格局,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务经济。今年以来,乡劳务输出模式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劳动·就业》金土地》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和《南方周末》山东内参》等分别作了采访报道,外来参观者络绎不绝。这是对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充分肯定,也给鹤山乡以极大地鼓舞与鞭策。南方周末》将我乡劳务输出的做法称为“鹤山模式”

发现,劳务输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未经过培训、无技术的岗位明显比有技术的岗位工资低,且工种多为劳动强度大,环境差的行业,工厂后再实行培训的人员,上班第一年有的不能实行同工同酬,有的因技术问题而被迫中止合同,造成失业返乡。农民工技术技能差、整体素质低成为我乡劳务输出快速发展的障碍。因就业技能差的原因,乡输出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发展空间都受到影响,对我乡劳务产业产生较大冲击。

查看全文

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快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结合实际,就做好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领导

党的**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已成为加快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推动城镇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从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看,思想观念滞后、劳动力素质低下尤其是缺乏专项劳动技能,已成为目前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加强职业培训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为了实现对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实施,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负责对职业培训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各区(县)人民政府也要成立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出培训计划,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转移就业培训,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努力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以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市实施城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完善管理、按需施教、搞好服务、注重实效的原则,依据劳动力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从思想观念教育和提高就业技能、扩展就业渠道入手,突出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工个人、用人单位、各有关部门、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培训转移就业工作。逐步形成政府统筹、统一组织、依托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格局。

各区(县)要在加大宣传力度、摸清农村劳动力人口基本情况、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在抓好试点、摸索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制定具体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20**年度各区(县)培训人数不少于所辖农村劳动力人数的20%。

查看全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探讨

一、农民要切实转变思想,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起主导作用

1、农民要认真领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质,充分认识国家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惠民政策,亲身体验外出务工带来的好处和效益,充分认识我县人多地少、山高地陡、投入大、产出少的实际情况,深刻体会只有跳出“农门”,转移到其他行业就业,才能增加收入,才能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愿望。2、农民要转变恋家守土的思想,有勇敢走出去的勇气。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的思想守旧,还没有完全的转变。部分农民不愿出去,存在着恋家守土的思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温饱即安;部分农民不敢出去,存在着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的思想,有畏惧心理,担心上当受骗,害怕被人欺负;还有部分农民是不会出去,无一技之长,又不愿参加培训,苦、脏、累活不愿干,技术活又干不了,只有长期呆在家里。3、农民要有学习的愿望,积极主动参加培训。怕学、厌学在我县的广大农民中是普遍存在的,多年来都是被迫学习。农民要逐渐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变被动为主动,要积极参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班,集训与自学相结合,认真掌握培训内容,破除为领补助或凑热闹而参加培训的思想,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4、农民要加强操作技能的学习,掌握过硬的技能,有一技之长。没有过硬技能技术本领,外出打工只有靠力气挣钱,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就业还不稳定。只有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才能在转移的大军中有竞争优势,才能有更好的经济效益。5、农民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无论转移到那个行业,到任何企业或工厂打工,都要干一行爱一行,要是一个遵章守纪的好员工,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培训机构要规范培训管理体制,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起核心作用

1、强化培训管理,建立规范化、模式化高标准的培训管理体系。根据用工企业和劳务市场的需求,统筹教学资源,开设相关的专业,高标准、高质量的开展培训,实行军事化管理,强化学员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职业意识,构建集团化的培训输出网络。2、选好适合农民学习的培训教材,开展技能型人才培训。农民的个体文化素质差异较大,在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时,必须针对用工单位的需要,结合农民学得懂、感兴趣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教材。按照“农民欢迎、适用易学、市场需要”的原则,围绕就业市场的需要、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技能型人才培训。培训工种考核鉴定要跟上,对学员一律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发放技能等级证书。3、培训内容要丰富。即要加强技能培训,又要培训我县主导产业技术:如魔芋种植技术、大河乌猪养殖技术、核桃栽培技术等,还要加强自主创业知识的培训,尽量丰富培训内容。让出去的农民有就业竞争力,提高培训转移率,让留在农村的农民靠科技发展农业、自主创业,才能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4、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培训。理论教学是基础,实际操作才是关键,用工单位注重的就是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要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让学员把理论贯通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培训效果,使用工单位招之及用。5、保证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结合培训群体的实际情况、用工单位需求、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的培训时间安排,劳动力转移培训只能是短期培训班,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确保培训时间,达到培训质量。6、选好培训对象。劳动力转移培训是针对贫困农民的一项政策性较强的惠民工程,选择的培训对象要符合扶贫部门的要求,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还要均衡男女比例,扩大妇女就业,坚持由村委会推荐、培训机构把关、扶贫部门审核、个人自愿的原则。7、加大投入。培训机构要统筹资源,加大对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争取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

三、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在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1、高度重视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性(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把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对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提高了农民收入。(2)、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能有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了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方面,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从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思想,形成学科技用科技谈科技的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为广大农民送去知识、送去党和国家的好方针好政策,让农民学科技,靠科技致富。2、完善就业政策,扩大转移率。政府要注重政策引导,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彻底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强农民外出就业的积极性。3、搭建就业平台,提高转移率。在乡镇建立劳动力市场,抓好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建设,配备人员,明确职责,使农民在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方面接受到就业服务。4、加强政策宣传,增加财政投入。要组织人员大力宣传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政策,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纳入政府的中心工作,增加宣传、组织费用,建立奖惩机制,把劳动力培训转移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查看全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汇报

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劳转办在县农业局、县扶贫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本着“服务社会、服务农村、服务企业、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宗旨,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十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十年来,我县按照中央和上级部门的工作精神,自始至终、认真努力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全面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取得了良好成绩,既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又促进了农民增收,为全县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2004-2013年十年来,我县一是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XXX人,完成计划数的XX%;组织现场招聘会XX场次,完成计划数的XX%;实现新增转移就业XX人,完成计划数的XX%,其中:省外XX人、省内县外XX人、县内乡外XX人、乡内XX人;有组织转移XX人、自发转移XX人、帮带输出XX人。二是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累计实现劳务收入XX多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XX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XX%。三是出现了一批农村产业带头人,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积极重要的示范作用。如中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军通过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效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他所承包的农业示范基地年收入达100多万元,吸收周边群众到基地打工达1000多人,年支付工资达10多万元,使周边群众生活有明显的改善。与此同时,他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经济林木近8000余亩,为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开辟了宽阔的天地。

二、十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具体做法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我县广泛采取贴招生简章、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对农村群众进行宣传,使农村群众明确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而要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技能。通过广泛宣传,使农村群众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积极要求参加培训,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2、明确培训要求,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我县一是明确培训对象,把有外出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和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作为主要培训对象。二是明确培训方式,实行进村培训与定点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外出就业引导性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每期培训7—30天,力争取得培训实效。三是明确培训内容,给每个培训人员发放《农业机械田间作业实用手册》、《农机维修200讲》、《农村专业合作社100讲》、《农药规范使用读本》、《农民务工读本》等相关培训教材和培训讲义资料,按照培训人员的不同要求,按照培训教材和培训讲义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培训人员通过培训能够切实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的技能,为外出就业或在本地创业奠定技能基础。

查看全文

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贫困村贫困人口为对象,以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依托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按照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出得去、稳得住、收入好的要求,参加培训的贫困村劳动力,原则上都要达到所学专业合格结业,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属于国家就业准入范围的职业(工种),还应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属于特殊工种的,应取得特种工种安全操作证。

二、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的重点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贫困村和异地安置场的贫困农户,适当兼顾区定贫困县和面上县贫困村的贫困农户,且必须是纳入贫困村扶贫开发规划、年龄在18—40周岁,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较高,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劳动力。选择培训对象时,要按照力争使土地十分匮乏,并有能力、有意愿转移就业的贫困人口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一门就业(或创业)技能并实现转移就业的要求,重点安排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的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关照计生户、独女户、两女户。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以增强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和生活观念为目的。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安全生产知识、应职应聘技巧、就业岗位选择、基本权益保护等。

查看全文

农牧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培训规划

##县农牧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培训规划

今年来,县委、政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五原县转移就业和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的五年,我们将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的整体发展战略,按照对外输出和就地转移的原则,使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就业,现将“十一五”期间我县农牧民转移和培训规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的市场就业机构,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我县的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为农牧民就业创造宽松环境。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期间,全县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50%以上;农牧区劳动力培训占转移就业人数的60%以上。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人口进城、工业入围、产业集中和要素聚集,积极引导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实现就业,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预计到2010年,全县城镇率达到53%以上,为有效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统筹城乡就业,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走好第一步。

查看全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站在富民兴市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民增加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从去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国办发〔2003〕79号文件精神,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全市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政策机遇,齐心协力,狠抓培训,寻找市场,转移输出,使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每年都在100万人以上,去年突破150万人次,务工收入达到50亿元。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认真做好转移培训工作

我市外出务工的农民每年虽在百万人以上,但受教育程度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2.8%,初中文化程度占53.6%,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7%,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9%,由于缺乏专门技能,从事的大多是建筑、养殖、种植、运输、缝纫、家政服务、仓储、捕捞等工种和行业,从事管理和技术的人员较少,月薪在千元以上的不足转移总数的5%,月薪在300-800元之间者,占转移输出人员总数的90%以上。随着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专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市委、市政府为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综合运用了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农民工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了以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形成了政府统筹、行业组织、重点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

(一)领导重视,建立组织,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各县(市)区分管农业的书记、县(市)区长及农业、劳动、建设、财政、科技等部门负责人会议。二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财政、科技、教育、劳动、建设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局长xxx任办公室主任。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负责对各县(市)区实施阳光工程进行业务指导。目前,我市6县2区1市均成立了阳光工程领导组,办公室均设在县(市)区农业局。三是出台了与培训相关文件。市政府出台了《xxx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商政〔2004〕54号),制定了《2004—2010年xx市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全市转移培训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规划要求,2004年—2005年,全市对25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的40万人开展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同时,对其中的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4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06—2010年,随着政府扶持资金的增加,培训设施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拟向农产业转移的110万农民工开展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1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100万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规划。

(二)整合培训资源,认定培训机构。为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市阳光工程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并对全市137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包括公办、民办),进行逐一摸底调查,并登记造册,在自愿申报的前提下,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对其中的120所具有的独立法人资格,能承担职业技能培训的单位,认定为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其中市属10所,县(市)区属110所;办公71所,民办49所,在公办学校中,农业部门10所,劳动部门5所,教育部门36所,建设部门10所,其它部门和组织10所。

(三)分解培训任务,规范培训管理。市阳光工程办公室根据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下达给我市的培训任务,及时将示范性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并自我加压把引导性培训任务由3.4万人提高到10万人。同时,年初召开专门的项目培训会,并与各县(市)区阳光工程办公室签订了项目管理责任书,要求各县(市)区把阳光工程培训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目标管理。为体现阳光操作,圆满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我们对全市120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进行了公开招标,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的54所培训学校承担了阳光工程培训任务。

查看全文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半年工作总结

培训半年工作总结

*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06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06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查看全文

安全转移患者技术培训方法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对护士进行“无抬举”理念下安全转移患者技术培训的方法,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东莞市大朗医院40名护士接受“无抬举”理念下安全转移患者技术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在执行患者体位转移操作时运动强度、腰背疼痛感以及标准患者舒适感的差异。结果护士接受“无抬举”理念下安全转移患者技术培训后,其在患者转移操作过程的运动强度及腰背不适感得分低于培训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标准患者转移过程中的舒适感明显高于培训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抬举”理念下安全患者转移技术培训,可有效降低护士在转移患者时的运动强度及腰背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转移技术;患者安全;护士培训

为了减少或避免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及助理员,发生与患者转移相关的腰背疼痛等伤害,1996年英国皇室护理学院率先提出了“无抬举”(NoLifting)理念,并创建了在这一理念下安全转移患者的方法[1],其中包括使用器材设备进行转移的方法及徒手转移手法。随后在欧美及澳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设立了“无抬举政策”(NoLiftingPolicy)。“无抬举”理念下的安全转移患者手法是指通过使用人体力学原理,基于省力原则及人体自然运动的规律,徒手或借助辅助器材协助患者完成体位转移及体位变换,在避免医护人员在转移中发生骨骼肌肉损害或疼痛的同时,保证患者安全及舒适。目前,国外已有研究表明运用安全转移的辅助设备可以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相关性的骨骼肌肉疾病[2-3],但是对患者的舒适情况缺乏关注。目前对护士发生职业腰背疼痛及转移患者技术培训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对临床护士进行“无抬举”理念下安全转移患者技术培训,并从护士和患者两方面来评价培训效果。

1对象

1.1培训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自愿报名参加培训班的护士40名,均为女性;年龄23~46岁,平均(31.98±6.30)岁;护理临床工作年限4~27年,平均(11.15±6.29)年;无急性病史或外伤病史、无妊娠。1.2转移对象。选取5名护士作为标准患者,体重50~55kg,身高155~160cm。模拟情景:女性,70~80岁,病情稳定,意识清楚,肢体偏瘫,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无增高,无关节僵硬或挛缩,无法独自离床活动或行走。

2方法

查看全文

深入做好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

做好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是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在农村,农村实现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并获得持续发展能力。有关资料显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3%,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量占人均纯收入增量的比重已达60%以上。可以这样讲,做好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素质既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妥转移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城乡经济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自觉站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把做好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作为履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职责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投入,积极主动作为,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立健全农民工转移培训机制。全国总工会把抓好农民工转移培训作为要为农民工办的10件实事之一,建立健全有关机制,保证培训工作落实。与有关部委联合将农民工纳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中,共同举办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启动了“向农民工送文化行动”。专门拨出1000多万元,用于为农民工编写培训教材,在全国建立31所农民工业余学校和200多个流动电影放映队,仅2007年就培训农民工达1000多万人。今年,全总还将投入2000万元,在全国建立1000个“职工书屋”示范点,着力解决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有书可读、有处读书”的问题。

下大力气提升农民工素质。做好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是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农民工已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统计显示,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工人中所占的比例达到52%,而在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达到58%,要完成这一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有赖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全面素质的提高。

做好农民工转移培训,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内在要求。2007年全总组织的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月工资收入平均为1304.2元,没有参加培训的农民工为1057.6元,前者比后者高23.3%。因此,做好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竞争能力,就能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得到维护。

努力增强农民工转移培训的实效性。学有所用,学有专长,是农民工对培训工作的新期待。为此,做好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要合理构建农民工转移培训的内容体系,把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的引导性培训、帮助农民工寻找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创业培训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规划,统一考虑,实现三个培训的层层递进,互相衔接。要大力推广“订单培训”,发挥基层工会对劳动用工信息掌握快捷的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及劳动力市场的沟通协调,建立起职业技能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衔接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定向、定岗培训为重点的培训机制,努力把培训、管理、就业、维权融为一体,做到“合格一个,输送一个,就业一个”。要大力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努力推动“校企联办”等多种办学模式,走出一条“工会搭台,学校唱戏,企业发展,农民受益”的农民工转移培训新路子。同时,要督促企业落实好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推动加大对农民工转移培训的投入,为做好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大力办好“农民工业余学校”,推动在矿山、建筑工地等农民工较为集中的行业、企业,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分期分批、灵活务实地对农民工进行专业技能、安全常识、礼仪、卫生防疫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培训工作,使业余学校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助推器”。要注重用好现代化教育手段,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系统,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农民工培训网络,紧紧围绕农民工之所需,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对农民工进行“空中课堂”培训,通过投影仪、微机、音响等培训设备,滚动播放搞好“音像课堂”培训,通过改造大轿车等交通工具,在车内配备培训设施,深入车间、工地开展流动性培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