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12:40: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专业课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铸造专业课程设计
1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概述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根据铸造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生产批量和生产条件等,确定铸造方案和工艺参数,绘制铸造工艺图,编制工艺卡等技术文件的过程。通过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完成铸件工艺设计能力方面的基本训练。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所涉及的课程知识包括铸造工艺、造型材料、铸造设备、工程制图、AutoCAD、三维绘图等知识,是一次综合性工程设计实践课。
2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目前在教学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由于传统铸造工艺课程设计通常采用试错法进行确定,设计者要凭借经验及理论知识确定较合理的方案、选用铸造工艺参数,故往往需要反复选择方可获得满意的结果。且传统的设计模式不能直观地通过改变设计参数进行方案比较进行设计性训练,这造成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较低。
(2)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识图、绘图能力。但由于目前工程制图学时的缩减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致使学生在三周的课程设计时间里有一周的时间是用来识图的,这严重影响了课程设计的进度。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对策
【内容摘要】引入课程思政到专业课程是当代教学理念的新发展方向,但是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该如何在不影响原专业传授的基础上,融合思政元素,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强化课程价值的内在表现?本文以《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该门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青年教师对思政专业知识的缺乏、教书与育人的职能相分离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等问题均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故此提出强化青年教师的思政教育、重建教书育人的职能以及采取多渠道的教学方法等措施改变现在的教学困境,以期进一步强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课程价值
一、建设《经济法基础》融合课程思政的意义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若干意见》,要求在发挥好思政课教育学主渠道的同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全部教学活动当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一)有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所面对的问题大部分来源于学业、生活、恋爱等方面,往往因为某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造成出现较大的负面情绪,一旦这种情绪找不到发泄的途径,久而久之将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酿造悲剧的发生。而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看待问题更为全面,从而避免思想上钻了牛角。(二)有助于突破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不相溶的结界。以专业带动思政,以思政强化专业,这无疑是打破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有效途径。以会计专业中的《经济法基础》为例,课堂上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绝大部分依据的是相关法律法规,而法律的制定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就是说每一条法律制定的背后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所在。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把制定法律的意义与作用一同传授给学生,必将有助于学生对法律产生深刻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的觉悟,同时还能提升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理,其他专业课程只要找到突破口,与思政元素结合,将会是提高课程价值的有效渠道[1]。
二、《经济法基础》教学的现状
虽然找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突破口有助于提高课程的价值,事实上,受到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教书育人职能的分离以及教育的方法等多种影响因素,导致《经济法基础》的授课未能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一)青年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教育缺乏专业性。熟话说:“术业有专攻”,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基本上达到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对于专业的知识毋庸置疑地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同时具有较好的知识框架,但对于思政课程的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理解的程度就难以评判。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也是刚从学校毕业的3~5年大学生,而越是深刻的思政觉悟,越是需要时间累积与沉淀而来的。尤其像《经济法基础》这类课程,法律条文较多,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如果思政元素能理解性融入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长期记忆,还可以带动条件反射,遇上类似的事情,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可是,青年教师无论是思政素养还是思政的专业能力,都将缺乏一定的经验。如何把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程的教育,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二)教书与育人的职能分离导致课程价值下降。教师的天职就教书育人,而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人为地把教书的责任分配给专业课程,而育人责任单独由思政课程来承担。这明显存在职能分离的现象。以《经济法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一共分为八大章节,每一章都覆盖大量的专业知识点,对于初学经济法的同学来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吸收和消化这些知识,而且该课程属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科目。那么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优先选择把课程的专业知识点给学生讲授,通过适当增加习题的训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显然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育人”的教学职能,未能在课堂上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降低了课程的自身价值。(三)“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基本是“00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尤其喜欢个性化的追求,对于学校正规教导难以一味服从,他们更偏向依据自身的看法对事情展开判断,尤其对新鲜事物存在较大的求知欲望[2]。而《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一般选择初级会计师的职称教材作为该门课程的授课教材,但该教材几乎全是文字,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授课的过程中,一方面为了需要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全书授课;另一方面为了帮助学生考取证书,“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方法无疑是最佳选择。换言之,课堂上尽可能把教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后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上的知识已经相当不易,更何况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习思想政治,显然是难上加难。对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最终带来的后果,不仅未能满足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等学习需求,而且还会造成部分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厌弃的心态,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
1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在国内,有51.3%的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本科毕业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其余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且各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重庆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工程管理专业办学时间较长,且工科实力较强的9所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统计,其中相关专业课程学时的平均比重为51.54%;同时,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大平台课程的平均学时比例为:6.6∶6.1∶3.1∶1。通过对国内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以下特点:
(1)与国外相比,国内相关专业课程的比重较低,也就是通识性课程(比如:外语、数学、体育等)的比重较高,体现出“厚基础、窄口径”的特点。
(2)与国外相比,平台课程中的工程技术类课程的比重低,注重工程技术课程与管理课程之间的平衡。
(3)核心课程不明确,相关专业课程比较分散,缺乏具体的特色。
(4)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的教学和培养。国内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学时比重一般在20%以内,而国外超过了35%。上述四种现象,在工科实力比较薄弱的财经、师范类院校内的情况更加突出,有的院校专业课程比重不足20%。当前,由于工程管理是就业热门专业,很多院校盲目跟进,然而其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不具备,在课程设置时往往很被动。根据2014年对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读研率、工资水平和工作胜任能力五个指标均低于土木工程专业。因此,优化现有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势在必行。
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融合效果
摘要:目前,我国已进入创新创业教育4.0时代,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教育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通过梳理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活动、创新课程体系三个方面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教育深度融合的设计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深度融合;单片机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机械电子工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高等教育机构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1],多以课堂讲述和实践训练进行课程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较差,不能很好地开阔学生视野,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如何在单片机课程改革中让学生既能很好地达到知识学习目标,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基于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理念,重新梳理课程内容,融入创新创业知识,优化课程教学活动,创新课程体系,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专创融合之路。在学生熟练掌握单片机基本应用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业灵感,达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有效融合。
1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
目前,许多高等教育机构都在探索如何实现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旨在建立一个具有特色的专创融合之路[2]。本文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从单片机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出了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之路。
1.1梳理课程内容,融入创新创业
数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摘要]文章研究的主要目标在于探究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主要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了解到当前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运行状况、课程结构。结合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特点以及现代数学教育观念,从课程结构、专业课程设置、新课程构建、课程实施方式四个层面阐释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在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已经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教”,即教师、教材与教法,课程作为学生缩影学习的学科及其进程与安排,是教师、教材与教法的有机结合体,课程结构反映了不同课程内容在学生学习中所占的比重,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结构的设置应以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为导向,因此课程结构势必要与学生未来教学技能相契合。专业课程的设置反映了对数学专业的观念、对数学基础的掌握,学生未来要想从事数学教学及研究相关工作,就必须从基础学起,因此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的设置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新课程是对前沿、先进数学思想、理念、方法的总结与凝练,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的实施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及学校教学质量,唯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培养出知行合一、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数学教学与研究领域人才。
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文章该部分以某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例。该学校数学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四大板块。其中,专业必修课程板块以高等代数、中学数学教学法、计算机程序语言等课程为主,约占本校数学专业课程总数的18%。该板块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数学专业必需的知识、理论与技能;专业选修课程板块下划分了基础数学、数学教育、数学研究三个子板块,共包含十门课程,约占数学专业课程总数的33%,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以及实际的学习需求灵活进行选择;公共基础课程板块除了设置常规的思想概论、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以外,还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凸显师范类院校特点的课程,约占数学专业总课程的35%;公共选修课程并不针对数学专业,学生可以从校级一百余门课程中选择7门课程,约占数学专业课程总数的14%。该课程模块设置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该学校数学专业课程体系内,专业必修课程板块学时约占总学时的41%;专业选修课程板块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7%;公共必修课程板块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3.79%;公共选修课程板块的学时约占总学时的8%。由此可见,该校数学专业注重对学生数学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现存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酒店”的快速发展,酒店产业表现出个性化、融合化以及智慧化等发展特征,酒店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下广西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规划还需要不断健全与完善,基于OBE理念开展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十分有必要,能帮助学生更好达成学习目标、满足一体化课程建设需求,保证课程教学目标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契合,为培养出更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帮助。
关键词:OBE理念;广西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以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特别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因此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的专业技术,实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此外,学生的表述能力、沟通技能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练习。当下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广西经济职业学院等。由于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所以其课程体系构建应当有自身的特色。本文基于OBE理念对广西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推动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1基于OBE理念建设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意义
1.1确保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从本质上来看,OBE模式的关键之处在于将学生视为教育活动开展的中心,课程体系的构建建立在酒店岗位具体工作需求的基础之上。相比较于传统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课程,OBE模式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也特别强调学生职业技能以及素养的提高。构建基于OBE理念的专业课程体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社会实际工作岗位,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酒店职业人才培养的健康循环发展,确保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习需求之上的,而不是以课程为准则。同时,教学设计将学生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等目标作为设计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构建
艺术设计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基本构成部分,专业课程模式的构建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受到高职院校功利性过强、师资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与学生学习需求、企业用人要求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分析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不足
从现状来看,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不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艺术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分配不合理。从构成层面来看,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主要包含理论课、实践课两部分。但各学校、校内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却各有差异。例如,某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未开设美术设计史等相关理论课程,而在当地另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则十分丰富,学分达到6—8分的水平。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理论课是提升自身设计能力的基础。因此,理论课的缺失或不足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除了理论课方面,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某高等职业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课体系的理论课、实践课的占比为7∶3,这种专业课体系设置方式导致高职学生实践设计能力严重不足,进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二)学生培养目标不明晰。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种问题:第一,学生培养目标模糊不清,教师教学目的性较弱;第二,学生培养目标过大,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指导与应用价值;第三,学生培养目标层次不清。例如,某高等职业院校将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技术,提升学生就业率。除了上述三种类型的培养目标外,仅有少数高等职业院校能够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我国艺术设计市场要求等信息,合理设定培养目标。从学生培养目标与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关系来看,前者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优化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三)艺术设计课程的纵向联系不够紧密。艺术设计课程的纵向联系是指专业课与基础课程中的一种交叉关系。从对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课程设置状况的分析可知,艺术设计课程纵向联系相对欠缺,从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资源浪费问题。例如,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与学生的基础课程属于相互独立关系,其课程体系是通过多类课程相互叠加的方式构成的。这种缺乏关联的课程体系设置方式不利于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发展。(四)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缺乏创造性。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内容来看,有创造性相对欠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各大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虽各有不同,但主要内容大同小异;课程内容缺乏当地艺术文化涵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整体偏低。这种状况可能影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效率及质量。
二、导致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的原因
从本质上来讲,导致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高等职业院校功利性过强。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等职业院校的功利性较强,这些学校为了面向社会招收更多的学生,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层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随意性,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前期规划严重缺乏。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并未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且未与大量专业的对口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导致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流于形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发展要求。(二)缺乏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完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保障。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受到办学资金、学校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未能招收大量专业人才,组建专业艺术设计教师团队。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构建工作中,专业教师的缺乏导致课程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进而诱发了不完善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产生。(三)艺术设计专业生源缺口较大。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专业均面向高中美术生进行招生。从对美术生未来学习的方向选择、规划的分析可知,95%以上的美术生均以各普通高校美术专业为报考目标。12%的学生认为,选择报考高等职业院校艺术相关专业是最后的选择。在生源缺口因素的影响下,部分高等职业院校领导、教师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工作重视程度不足,进而导致艺术专业设计课程体系的不合理。
三、构建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
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路径
[摘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势在必行,因此针对上述课题进行分析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在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改革基本目标,注重数学专业课程的创新,并与其他学科有效衔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达到上述目的,有必要针对现阶段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基于课程改革中的常见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革方案,从多维度入手进行协调与处理,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改革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改革是现阶段院校教研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数学专业课程改革应从多维度入手加以思考,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有必要针对现阶段数学专业课程的设置现状进行分析,详见下述。
一、现阶段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21世纪是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在人才培育过程中设定培养目标,并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分别从教学手段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的延伸等多方面入手确保改革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当下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仍存在许多问题,它的滞后性阻碍了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的改革进程,除此之外,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管理层未能意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很难与数学专业教师及时对话、密切联系,从而出现课程改革中断等问题,对于数学专业水平的提升尤为不利。数学专业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占据重要地位,若想确保人才实现全方位发展、长远化发展,就要使之适应新课改形式,基于课程改革标准,从多维度入手实施深度改革,确保教学改革的有效性,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一)课程设置相对单一
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1在高职护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基于学制原因,长久以来,高职护理专业偏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思想品质,不能将救死扶伤视为己任[3]。很多学生选择护理专业是为了好就业,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并不清晰准确,实习后繁重的劳动和工作中的困难往往令他们困惑,甚至产生转行的念头,增加了护士流失率,造成了护理专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在高职护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可以在“大思政”格局下,思政理论课、人文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人文素养课和专业课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4]。尤其注重在专业课程中思政内容的渗透,实现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好学生的价值引领。
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思政素养分析
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专业价值观。研究发现,我国在校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学生或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专业价值观处于中等水平,人文素养有待提高[5,6]。同时,孙菲等[7]调查发现高职护理学生在职业道德、爱国情怀、心理健康、理想信念、自我行为规范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很多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46%的学生上课会迟到、玩手机。实施线上教学时,34%的学生自学时会常常不在线;42%的学生未设计明确的职业规划,抱着随遇而安的职业态度;39%的学生有焦虑表现。高职学生较差的思政素养影响了她们择业和从业状况。研究显示,很多学生在就业时缺乏诚信和敬业精神,奉献意识较弱,择业时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考虑角度,不愿意从事基层和一线工作,或者在工作中挑肥拣瘦,职业认同感和主动性不高[8]。
3课程思政改革途径
3.1加强师资建设
航空火控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摘要]军队院校对人才培养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航空火控专业作为技术性较强的特色专业,很长一段时间的建设重点都是在完善专业知识架构,对素质目标研究不深入。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在全面分析军队院校思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航空火控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完成了航空火控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员思政能力、梳理构建思政图谱、灵活教学方法手段和加强学员情感交流五个方面总结了一些适合军队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军队院校;航空火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广泛开展思政教育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一直以来,军队院校通过开设政治理论课程系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了更好地落实总书记“三全”育人的指示精神,军队院校应扎实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培养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军事人才的堡垒作用,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贡献力量。
一、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
军队院校要求学员既要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又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在校期间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能打必胜的精神,并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形成具有军校特色的政治教育方法和制度。
(一)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