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07:19: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转换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厚板转换层结构设计研究

1工程概述

工程的施工地点为福建省厦门市湖滨北路与长青路交叉口的东北角,原建筑为高层建筑群。要进行施工的建筑群属于塔楼建筑,整体由地下室与上部建筑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的楼层数分别为2层与30层。设计前期调查表明该塔楼的地下室及1#、2#塔楼已经于1995年12月完成施工。本次设计对3#、4#、5#楼原设计户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通过不断的结构试算,对基础及地下室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确定了上部各塔楼能建设的层数,拟订了建筑方案。经过对结构方案的比对论证,本项目确定采用多塔带厚板转换层结构型式,结构体系由下部框剪结构转换成上部剪力墙结构,且上部建筑接近一半剪力墙需要在三层楼面处转换。多墙带厚板转换结构属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超出规范要求,需要进行专项审查。原设计3#、4#、5#楼下部一、二层相连形成大底盘,现设计保留原设计的大底盘,利用原有3#、4#、5#楼墙柱修改成新的3#、4#、5#楼平面,并在原裙房处增加一幢6层高的6#楼。塔楼部分每幢楼之间用伸缩缝(防震缝)隔开形成上部四个塔楼。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2结构设计说明

2.1结构设计依据。在对本工程进行结构初步设计的时候主要遵循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等有关规定。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所在地区的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II类,特征周期Tg=0.35sec。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0.95kN/m2,地面粗糙度B类,风载体型系数1.4。本工程地质详勘报告。地下室部分抗震鉴定报告。2.2工程选定的设计结构。本次设计选定的设计结构主要有裙楼结构及塔楼结构两部分。设计结构选定如下:1)裙楼结构维持原设计的框剪结构本次工程为两层裙房,东西长127.6m,地下部分已完成施工且没有预留变形缝,故裙楼采用后浇带及跳仓法施工,其中厚板中不设后浇带采用跳仓法施工,厚板与其他屋面采用后浇带处理。2)塔楼结构本工程3#楼22层建筑物高度69.98m,4#楼29层建筑物高度90.28m,5#楼17层建筑物高度56.98m,这三个塔楼均采用剪力墙结构。6#楼6层建筑物高度21.8m,采用框架结构。根据主楼与裙楼竖向构件关系,将3#、4#、5#塔楼结构采用厚板转换层转换,转换厚板设于2层屋面(3层楼面),4号楼转换板上承托28层,转换板厚为1.8m。3号楼转换板上承托21层,转换板厚为1.5m。5号楼转换板上承托16层,转换板厚为1.5m,厚板长约98m。整体结构单元网格示意图如图2所示。

3厚板转换结构计算

为了精确分析转换板的内力,本文采用实体单元对转换板进行有限元模拟,同时与其他结构构件形成三维空间力学模型。这样未对转换板的边界条件作任何简化。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整体结构进行计算分析,重点分析转换板的内力和变形。计算分析时考虑三个塔楼和转换板整体作用效果。在ANSYS软件建模时,转换厚板采用实体单元,每个结点含有3个未知数。剪力墙和楼板采用壳单元,每个结点含有6个未知数。框支柱和普通梁采用三维空间线单元,每个结点含有6个未知数[1]。3.1厚板转换层结构荷载计算。本工程对于厚板转换层结构的荷载计算主要分为恒载、活载、风载的计算。1)厚板转换层结构恒载计算恒载包括结构构件自重和附加荷载(各种设备、建筑装饰和填充墙)。在ANSYS软件中,结构构件自重按惯性力来计算,可只需输入附加荷载。楼板、梁和墙输入的荷载数值来自于SATWE模型。从各塔楼下转换板的竖向位移来看,转换板上最大位移均发生在框支柱与核心筒相连的大板上,并且位于悬挑部位[4]。4号楼竖向最大位移为2.122mm,3号楼竖向最大位移为2.272mm,5号楼竖向最大位移为1.918mm。转换板的最大位移不是发生在最高的4号楼,而是在3号楼。由于3号楼转换板上承托21层,而且板厚仅为1.5m,因此3号楼处的转换板在设计时也应加以重视。2)厚板转换层结构活载计算活载均作用在楼板上,楼板输入的荷载数值来自于SATWE模型。活荷载的计算量关系到了z向位移数值,通过SATWE模型的活荷载计算得出活荷载在各楼层中的分布并不均匀、各竖向构件分配的轴力差距在增大的结论。3)厚板转换层结构风载计算ANSYS软件将各楼层的风荷载数值均匀分配到各抗侧构件在楼盖处的节点上,这样可保证风荷载作用数值的准确性。在x向、y向风载作用下,整体结构和框支层的x向、y向会发生变形。计算结果显示风载值还在合理范围内。3.2结构模态和等效刚度比计算。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计算应参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对计算等效侧向刚度比的模型要求,采用三维空间模型,上部结构取3层,高度为8.0m。下部结构取2层,高度为9.8m。分别考虑两个主轴方向(x向、y向)的等效侧向刚度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式计算。从而得到结构在x、y两方向上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分别为0.360、0.454,均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的限制要求。3.3结构地震指数及位移计算。在ANSYS软件分析中,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来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本工程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以此规范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为依据,乘以重力加速度,得到加速度反应谱曲线。本工程地处II类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反应谱最大影响系数0.12。在用ANSYS软件计算时,各振型以位移为基础进行作用效应的组合,采用CQC法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在结构计算时,将数值分别作用在结构x向、y向上,计算出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包括结点位移、单元力和层剪力。本工程的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307200kN。x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为14772.8kN,剪重比为4.81%。y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为13668.6kN,剪重比为4.45%。在地震作用下,计算得到的各楼层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数值远小于规范限值1/1000,满足设计要求。

查看全文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探究

摘要:通过对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设计和作用进行分析,并通过介绍转换层的结构形式类型,最后以梁式转换层为例展开论述,研究其设计要点。

关键词:转换层;结构设计;高层建筑

在当前城市的建筑中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广泛,其功能性极强,多功能的建筑在设计时,需要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合理布局。高层建筑在结构方面,为了满足特定的建筑功能,通常会设计结构转换层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对结构转换层设计进行分析,以保证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安全[1-2]。

1转换层设计及作用分析

转换层设计要基于建筑内部结构进行对应功能的调节,依据不同楼层所在位置对转换层的性能、功能作出要求,使其能承上启下,实现结构的功能转换,通过对设施、空间等要素的搭配结构需求,结合高层建筑中的结构承载进行商业、住宅等多种类型的需求。

2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形式

查看全文

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高层建筑的发展,为施工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施工技术的进步,又是确保高层建筑能够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转换层形式多样,施工方法也千差万别,但统计表明,板式转换层占所有转换层结构的50%以上,所以本文重点对板式转换层的设计技术进行研究,并在板式转换层施工方案决策问题和模型确立的基础上提出了施工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施工

1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中国目前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一般在二十至五十层之间,其中尤以二十至三十五层居多。中国国内己建成的这个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占全部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80%左右,可见这个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是与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和需求水平相适应的,因而应用最多。在建筑功能的要求上,高层建筑中很少是功能单一的住宅、写字楼或宾馆,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多是地下部分是停车场,地上1-7层左右为商场、娱乐场所等,上部小开间的使用部分可以设置住宅、宾馆、或办公室。有统计表明,高层建筑中有转换层结构的占80%左右。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转换层部分,由于梁、柱或板的尺寸较大,所以从模板的支撑系统,钢筋的绑扎、钢析架的安装或预应力的张拉顺序,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等方面在施工技术要求上都有极为严格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转换层施工是高层建筑的“瓶颈”,如果说一幢高层建筑在支撑系统选择,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预应力张拉,机械设备的选择等方面做到方案科学,现场施工组织合理,定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的设计技术

转换板设置位置,是人们关心的板式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人们对梁式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转换层位置设置较高时,转换层对结构抗震性能不利的认识,从而提出了转换层位置较高的框支剪力墙的抗震设计概念,并且限制转换层下大空间结构的层数。然而,板式转换结构随着转换层位置的提高,结构是否也表现出同样的动力特性及反应,也是值得讨论的。本文结合厦门安宝大厦工程,采用三种模型来计算和分析板式转换结构转换层位置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模型中,转换层、标准层结构布置如图1所示。图中黑色填充区域为转换层下部框支柱和落地剪力墙;实线部位为转换板上布置的剪力墙。转换板厚2200mm;落地剪力墙厚度为400mm;框支柱截面为1200mm×1200mm和1000mm×1000mm两种;标准层x向剪力墙厚为250mm,y向剪力墙厚为200mm。转换板所在的上、下楼层的层高分别为2.2m、3.6m(净高,不含转换板厚),结构总高度为98.70m。三种模型分别为:

查看全文

高层建筑混凝土转换层结构设计探讨

摘要:转换层主要是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结构中建筑功能的要求而设计的,转换层起的是过渡的作用,不仅如此,转换层对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也会产生影响。所以,如果不做好不同结构间的转换,无法合理运用转换层的话,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为了确保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就必须做好不同结构体系之间的转换。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来展现高层建筑峻宁图转换层结构的基本特点,重点探讨转换层结构设计要点,并且对相关要点提出改进建议,为以后的转换层结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特点;应用

1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于高层建筑的功能需求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为了迎合市民的需求,建筑物功能区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一的、片面的、枯燥的。最为常见的建筑物结构形式是民用住宅,功能区的划分是由住宅与公共场所通过墙体、柱网来进行的,然后满足每个功能区的使用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就运用了转换层,因为只有转换层的存在才能完成这些结构变化,从而完成功能区的划分。其实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为了保证建筑物的使用性能,需要把建筑物分为两种空间:①大空间;②小空间,这样的空间设置就导致了上半部分的楼层竖向构件无法接触到地面,这个时候就要有转换层的存在了。

2工程概况

某高层商业住宅楼,地下有两层,地面以上有28层,其中一、二、三层为大型商场,4~28层为住宅。地下室两层总高度为4.5m,商场有部分楼层高度为4.5m,住宅楼层与商场一样,不是所有楼层都是一个高度,部分住宅楼层高度为2.9m。整栋楼的结构体系除了电梯间、楼梯间可以一样之外,其他的都必须是不同的结构体系,其中电梯间和楼梯间采用的是剪力墙核心简结构。由此可以看出,由于结构体系的不同,那么转换层也就派上了用场,转换层的使用使得两种结构体系完美过渡,所以将转换层设置在三层定顶,恰好是商场和住宅楼层间的过渡。

查看全文

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施工

1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中国目前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一般在二十至五十层之间,其中尤以二十至三十五层居多。中国国内己建成的这个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占全部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80%左右,可见这个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是与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和需求水平相适应的,因而应用最多。在建筑功能的要求上,高层建筑中很少是功能单一的住宅、写字楼或宾馆,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多是地下部分是停车场,地上1-7层左右为商场、娱乐场所等,上部小开间的使用部分可以设置住宅、宾馆、或办公室。有统计表明,高层建筑中有转换层结构的占80%左右。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转换层部分,由于梁、柱或板的尺寸较大,所以从模板的支撑系统,钢筋的绑扎、钢析架的安装或预应力的张拉顺序,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等方面在施工技术要求上都有极为严格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转换层施工是高层建筑的“瓶颈”,如果说一幢高层建筑在支撑系统选择,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预应力张拉,机械设备的选择等方面做到方案科学,现场施工组织合理,定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的设计技术

转换板设置位置,是人们关心的板式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人们对梁式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转换层位置设置较高时,转换层对结构抗震性能不利的认识,从而提出了转换层位置较高的框支剪力墙的抗震设计概念,并且限制转换层下大空间结构的层数。然而,板式转换结构随着转换层位置的提高,结构是否也表现出同样的动力特性及反应,也是值得讨论的。本文结合厦门安宝大厦工程,采用三种模型来计算和分析板式转换结构转换层位置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模型中,转换层、标准层结构布置如图1所示。图中黑色填充区域为转换层下部框支柱和落地剪力墙;实线部位为转换板上布置的剪力墙。转换板厚2200mm;落地剪力墙厚度为400mm;框支柱截面为1200mm×1200mm和1000mm×1000mm两种;标准层x向剪力墙厚为250mm,y向剪力墙厚为200mm。转换板所在的上、下楼层的层高分别为2.2m、3.6m(净高,不含转换板厚),结构总高度为98.70m。三种模型分别为:

Hst0——无转换层结构,以原工程转换板上部结构为基础,增加结构标准层,使其高度与原结构相同;

Hst3——转换板设置在第3层顶,并将原工程x向井筒开洞,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x=0.7046,γey=0.8971。

查看全文

高层建筑转换层分析论文

1转换层上下结构的转换类型

转换层实现上下结构的转化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1上下层结构类型的改变,如转换层以下为框架、框架-剪力墙或框架-筒体等结构形式,转换层以上为剪力墙、剪力墙-筒体等结构形式。

1.2上下层柱网、轴线的改变,转换层的上下层结构形式不变,仅柱网、轴线有所变化,常用于筒体结构建筑中。

1.3上下层不仅结构类型有所改变,而且柱网、轴线也有所改变,常用于上下层功能变化较大或较复杂的建筑物。

2转换层的结构形式

查看全文

小议高层建筑中转换层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很多高层建筑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一批集商业、娱乐、办公和公寓为一体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由于建筑物的各部分使用功能和要求的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等也就提出丁不同的要求。如商业用房、娱乐用房等大多布置在建筑物的下部,往往需要大跨度、大柱网以相适应。而办公、公寓等用房常常布置在建筑物的上部,他们的跨度、柱网又不宜过大。为了实现和适应这种结构形式的变化过渡,很多高层建筑中都设置了转换层。

1、转换层上下结构的转换类型

转换层实现上下结构的转化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1上下层结构类型的改变,如转换层以下为框架、框架-剪力墙或框架-筒体等结构形式,转换层以上为剪力墙、剪力墙-筒体等结构形式。

1.2上下层柱网、轴线的改变,转换层的上下层结构形式不变,仅柱网、轴线有所变化,常用于筒体结构建筑中。

1.3上下层不仅结构类型有所改变,而且柱网、轴线也有所改变,常用于上下层功能变化较大或较复杂的建筑物。

查看全文

高层建筑厚板式转换层分析论文

1工程概况

湖南某商住综合楼工程地下3层,地上30层,建筑物总高度102m,建筑面积65000m2。工程设有3层裙房,裙房为框架结构,做商务办公和大型超市。在塔楼四层上设有厚板式结构转换层,其上部为剪力墙结构。转换层平面尺寸为38.80m×38.16m,建筑面积1480m,厚度在边柱部位3.1m,其它部位2.2m,核心筒部位为双层板(图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浇注量为2850m3。

2施工方案分析

经计算转换层施工时在边柱部位最大垂直荷载88kN/m2,其它部位68kN/m2。为承受转换层的施工荷载,设计考虑将三层楼板加厚到250mm,并将配筋加强,设计承载力70kN/m。边跨梁高3.1m的部位,考虑模板荷载较大,为了便于施工,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建议设计将边跨梁设计成双层梁。只要保留二、三层模板的支撑体系,通过二层、三层楼板的连续支撑,将施工荷载分散传递到下面的竖向结构上,就能保证转换层施工的安全。因此采用900mm×1400mm边梁先行浇筑,2.2m厚板式转换层混凝土不留施工缝,一次性浇筑的施工方案。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采用大掺量粉煤灰,掺加聚丙烯纤维技术,降低水化热,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3转换层施工技术

3.1模板工程

查看全文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探索

摘要:文中分析了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原则,通过相关实际工作案例,阐述了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

1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设计原则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作为梁式转换层的转换类型之一,其具有自重轻、成本低的优势;但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的应用已经不能满足建筑技术的发展需要,也不能够满足较大承载力的需要。在此发展背景下,钢骨混凝土转换层这一种类型应运而生,这种类型不仅可以满足建筑技术的发展需要,能够实现建筑技术的创新发展而且还能够满足较大承载力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途。钢骨混凝土转换层的刚度也更高,且可塑性、耐久性及抗震性均优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因此未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减少转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保持竖向主体结构的持续性,保证混凝土转换层始终保持上下数值的结构,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转换次数。其次,优化转换结构[1]。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是保证其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高层建筑更要重点关注其抗震的能力,要从各个层次加以关注,保证建筑结构之间的稳定性,利用扁梁、支柱等结构工具进行抗震结构的建造,使之更符合抗震设计的要求,当然,这类结构也容易存在柱剪力过大的问题,因此要提高结构在重力荷载条件下的强度与刚度标准。再次,直接传力。上文中提到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设计要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减少转换,尤其是上下主体为竖向结构的设计,因为间接付力或多级转换会影响到抗震后板结构的稳定性,直接传力设计可以减少复杂的多级转换,避免水平转换结构应用间接传力,保证其传力的稳定性。最后,保证结构的强度。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刚度、强度是结构设计的核心要素,要保证结构之间的设计合理,能够受力均匀。

2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工程实例

本文案例中所用的建筑结构是一座拥有三十二层的地上楼层和拥有二层的地下楼层的建筑物。四层以上的楼层采用转换层结构设计,转换层的高度大概在8m左右,转换区域865m2;抗震级别三级,采用24根矩形分布支柱的形式,核心筒额面积大概在55m2左右。转换层的主要作用是承托上部的竖向构件,因此无论是质量、刚度还是框支柱尺寸,均要大于普通楼层;转换层是结构传力途径发生改变的部位,转换梁及其相邻构件承受的应力复杂且集中,且楼板还要承受巨大的剪力作用,因此对于建筑结构楼板强度及刚度的要求要远远高于普通楼板。2.1框支柱设计框支柱轴压比决定了其截面尺寸,在非抗震设计标准中框支柱截面宽度至少在400mm以上,截面高度设计则高于支梁跨度的1/12;而在抗震设计标准下框支柱截面宽度至少在450mm以上,本工程中框支柱截面积为600mm×600mm。还要合理确定框支柱减压比,以保证框支柱的高延性,避免脆性受损的问题,在无地震组合情况下,框支柱减压比可用下式计算:V≦0.20βcfcbfh0在有地震组合条件下,框支柱减压比采用下式计算:V≦1/γRE(0.15βcfcbfh0)式中:bf—框支层楼板检验计算截面宽度;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本工程中取0.85;b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2.2框支梁设计一般情况下框支梁截面宽度≮400mm且至少是上部剪力墙厚度的2倍,非抗震设计条件下,框支梁截面高度至少是计算跨度的1/8以上,在抗震设计条件下框支梁截面高度至少是计算跨度的1/6以上。由于框支梁为偏心受拉构件,因此其承载力计算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并合理计算裂缝及挠度。框支梁设计中,控制剪压比是有效控制结构内心变形的重要措施,合理剪压比可以保证构件的延性,减少构件在塑性阶段发生脆性受损的问题。本工程中,框支剪力墙内的框支梁与上部剪力墙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同步发挥作用,其受力性能及破坏特性与倒放的T形深梁比较接近,在深梁受拉翼缘处框支梁内部有巨大拉应力,这种情况下要根据倒放T形深梁的截面积计算方法计算框支梁截面尺寸。2.3转换层楼板设计楼板内部的剪力作用非常大,在这种剪力作用下楼板可能会出现形变,因此转换层楼板的刚度与强度设计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转换层楼板的最小截面高度≧180mm以上,每个方向的配筋率≧0.25%,转换层楼板的配筋要锚固于边梁中或楼板附近的墙体内。注意转换层楼板设计不得采用错层结构,以保证楼板的完整性,且楼板连接筒体及落地剪力墙时不得开洞。连接楼板的筒体、落地剪力墙梁体宽度至少是楼板整体厚度的2倍,梁内部纵向配筋比至少1%,并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的方式,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抗震设计标准条件下,采用下式计算长矩形平面建筑框支层楼板截面剪力值:Vf=1/γRE(0.1βcfcbftf)Vf=1/γRE(fyAs)式中:bf为框支层楼板检验计算截面宽度;tf为框支层楼板检验计算截面厚度;As为穿透落地剪力墙框支支楼盖截钢筋截面积;γRE为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式子中的数值为0.85;βc为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转换层楼板处不仅会出现转换结构内力传导,而且会与临近的楼板产生内力交互,所以转换层临近的楼板数也要增加。2.4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设计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施工要求和施工设计要满足建筑施工整体的要求,具体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转换层的施工设计要实现建筑结构支撑的设计。建筑施工过程中逐渐搭建层级较高的建筑结构,对于后期的承载力结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转换层的设计一定要做好支撑结构和承载力结构的设计。要设计质量良好的支撑模板,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支撑模板,确定模板结构,测量部分之间的间距。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建立稳固的支撑体系,可以选择48mm×3.5mm的钢管脚手架,并确定步高、立杆间距等指标,将底模板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保证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还可以将主楞骨以及其他结构作为支撑点和关键部分。对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的设计结构以及散热情况不稳定,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结构的质量,因此要做好模板支撑体系的保温保湿工作,以减缓其散热速度,减少温度应力导致的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保证混凝土底面温湿度适宜,提高混凝土结构质量。另一方面,要做好转换梁钢筋的下料绑扎。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中的钢筋材料应用密度大、排数多,且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固性,钢筋的直径选择也比较大,因此实施施工过程中要合理调整钢筋的疏密程度,做好下料绑扎施工。钢筋在梁式转换层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关键性的,要密切关注竖向筋、横向筋的位置,钢筋连接及钢筋层数均要经过专业计算后确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钢筋稳定性的实现,必不可少的是通过腰筋的捆绑,才能够实现钢筋的稳定,要确定好腰筋固定的位置,掌握好腰筋捆绑时的用量和长度,可在施工前先进行简单的排列布局,及时发现钢筋结构的问题,保证钢筋绑扎施工效果。

查看全文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建筑领域的主要模式,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保障人们生活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前高层建筑采用多种结构设计形式进行设计施工,梁式转换层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的设计原理,对梁式转换层结构特点和结构形式设计要点进行阐述,从而尝试解决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的重点难点,达到在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中作出科学合理设计的目的。

关键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构造要求

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高层建筑已成为建筑领域主要类型,高层建筑由于结构复杂和具有一定高度,在外观和施工技术上具有较大特殊性,因此在施工上要求更高。为提高高层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稳定性和安全性,高层建筑施工更要注意受力问题,以避免自然灾害如地震对高层建筑造成破坏。而梁式转换层作为高层建筑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在提高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上具有显著优势。

1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

目前城市建筑出现大量高层建筑,且为了满足城市地少人多的特点和建筑功能需要,高层建筑多采用下部(一般1~3层)为大开间商场或公共娱乐场所,上部为小开间民用住宅,不同功能相结合的商住高层建筑模式。由于下部大开间要满足公共使用要求,一般为大柱网、少墙体、相对稀疏的结构设计,上部相对结构密集,因此容易造成上下部之间建筑结构体系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受力不均衡,违背了常规竖向结构布置原则,容易造成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因此,为提高高层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针对上下结构体系转换的楼层设计转换层这一形式的出现,满足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主要有桁架转换结构、箱型梁转换结构、梁式转换结构、厚板转换结构和空腹桁架转换结构等。其中梁式转换结构是高层建筑中使用最多的转换层结构形式,在提高高层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梁式转换层结构特点和结构形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