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06:58: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装置艺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装置艺术展示研讨
公共艺术不是以简单的迎合一般意义上的“大众口味”为目标,它除了担负着传承与传播主流的社会审美情趣之外;还要具有某种前卫的、能够引领新型文化意识的社会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必须能够和公众产生积极的互动,以满足其心理、精神、物质等不同层面的需求,除此之外它带给城市的美育功能也是毋庸置疑的。为人们所熟知的城市广场、街道、雕塑、壁画、公园等便是充分体现其内涵的表现形式。而就街道范围来说,配置在其两旁的商业橱窗展示,是街道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体现其公共文化气氛与提升城市形象的有利法宝。基于此,是不是所有的商业橱窗展示都可被归到公共艺术范畴,我断不敢妄下结论,但这其中必然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商业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橱窗可以说是一个城市信息,传播思想的桥头堡,他作为建筑的外立面,分布在街道两旁。对于临街商铺而言他是外在的,而对于穿梭其中的行人而言他就变成是街道的内部组成部分了。正是由于他这一客观存在的空间特殊性,商业橱窗与人们发生了奇妙的互动,从而有了公共的属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审美情趣的提高,人们对于公共艺术所带来的精神愉悦与教育感知功能的认识正在逐步加强,看似目的性纯粹的消费过程,也已变得不再单纯,它已经变成人们日常精神活动和情感需求的一部分。大众不仅希望以低廉的价格买到称心的商品,更期望在过程中能获得艺术美感与寓教于乐的双重精神享受。面对这一现状,各大商家结合大众需求与自身企业发展需要,纷纷转变营销思想,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橱窗展示设计中去,他们一改过去橱窗展示商业性过强;布置奢华有余,思想主题不明确;陈列形式与道具相较单一的形式;开始考虑如何能将橱窗展示艺术化,甚至是赋予这一组展示商品一个主题,一个故事,甚至是一个道理。让人们能更主动的走近橱窗,接近艺术,从而走进商铺,进行消费,将艺术与商业完美相结合。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在商业橱窗展示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典范,远近闻名的银座百货的主橱窗一年之中就要更换九次,平均以十四天一换的速度更新,而且在展示中,银座购物中心不仅仅局限于展示自己所销售的商品,而是力求通过多种有效的信息来引起公众的注意,他将四季美景、年中纪事、社会活动、新闻热点等等益与公益的信息,用极富创意的道具、动人的故事、以及令人惊叹的科技手段,展现给来往游人。久而久之,富于变化充满想象的橱窗展示已成为银座的一个标志。左图为爱马仕的橱窗展示,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与构成感极强的构图方式借由踩在云端的设计主题,给人以如梦如幻的虚幻。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橱窗展示设计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绎下。设计师(尤其是西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于橱窗展示中灯光,色彩,道具的运用显然已经有了一套成熟且完善的操作理论,但是消费者、设计师的期望却没有仅止于此,他们共同期望橱窗展示能以越来越艺术化的形式出现,甚至刨去商品本身,就橱窗展示的道具也好,布景也罢,相互结合成为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将当代装置艺术创作理念与方法融入到橱窗设计中去,正是契合了当下社会商品艺术化的诉求点。装置艺术自身隐含着很强的观念性、文化性、地域性,在其产生之初就是为了表达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感,“反传统”“反艺术”“反形式”就是当初装置艺术的口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装置艺术摒弃了最初部分作品中消极、叛逆的精神内涵,融入并开始宣扬社会主旋律,作品所表达的“真”“善”“美”以及发人深省的公益思想成为当代人对现代装置艺术的最深感受。新时期装置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将其固有特点与新特点相结合来看,装置艺术又怎么和商业橱窗展示相融合,迸发出新的火花。
从材料上看,装置艺术提倡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现成物品,运用组装、置换、聚合等手法去完成一件全新意义的装置作品,正是由于这种装置作品材料的易获得性,决定了他的亲民性,大众会觉得这种艺术形式非常亲切,不会产生距离感。而橱窗展示的目的就是吸引消费者目光能拉近两者距离,产生共鸣,从而引导消者走进商店,进行消费,从这一点来说,二者在对于材料的选择方面是有着十分高的契合度的。在表现形式方面,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可以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电影、电视、录像、摄影等任何可以使用的手段,一种开放的艺术手段。也不仅仅局限于视觉,还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现在橱窗展示设计中的一种设计趋势就是新媒体技术与虚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商家,尤其是高端的时尚的品牌开始借助新媒体技术、虚拟技术将商品更生动逼真的展现在大众面前。展示的时效性,一般说来,装置艺术由于其创作的周期较短,区别于架上艺术,大多只提供短期展览,不供收藏,橱窗所展示商品由于具有季节性,所以势必也需要周期性的更换,以不断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官。两者之间存在着的相同的艺术与物质要素,为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创造了条件,而装置艺术中注重精神内涵的呈现,运用丰富的造型手段来增强商品的存在感,使商品表现出一种故事性,并能够和消费者进行沟通,最重要的是橱窗展示还能吸取装置艺术要求受众参与的特点,以“公共参与”的角度来增强橱窗展示的亲和力与艺术性。这样融入装置艺术后,橱窗展示设计有了一个全新的解读方式。商业橱窗被赋予了大众化、商业的立场,而装置艺术则代表了艺术化、个性化的立场;但它们同时具有“公共”的社会属性,也有“艺术与美同源于生活”的精神取向,在设计实践中都努力为人们服务,如此种种导致了其融合的必然;而装置艺术绿色环保、观念化、材料多元化的创作方式和部分作品表达的消极宣泄的创作思想。
置换与组合是装置艺术最经常使用的方式,它在不改变物质形态的情况下将现成物并列放置在装置作品的特定语境之中,以表述观念,表达艺术家个人感想。在橱窗展示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商品的展示造型进行置换与组合,在作品形象上打破常规,将一些看起来并不显眼的展示道具用日常生活用品替代,已达到耳目一新的效果;或是打破人们固有的展示构图方法,将“无序”、“失衡”的装置构成形式带入到橱窗展示当中,以一种更加个性化的展示方式吸引大众注意;亦或是将多种相关或不相关的元素进行破坏重组,从解构的角度重新审视橱窗展示所要表达的信息,以及商品展示背后所蕴藏的精神实质。
经济与商业的露骨表现正在被文化与艺术蒙上一层轻薄的面纱,单纯的销售方式已不再被人们所推崇。在橱窗这块特有的空间舞台上,注重文化与情感,精神与审美的艺术特点越来越明显,装置艺术的创作思维和方法,为橱窗展示设计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使橱窗展示设计艺术化有了具体的研究方法。透视其两者共性,体现橱窗展示的个性,便是将装置艺术创作思维与方法融入橱窗展示设计的最佳结果。
装置艺术制作企划案
装置艺术制作企划案
一、作品名称:五彩鸟王
二、创作者姓名:*
三、使用材料:树枝,树叶,置物箱,喷漆,球,斗笠,扫帚头,绳子,钉子.
四、制作时间:*至5.26
五、作品尺寸:约200公分x80公分
环境设计中装置艺术探讨
摘要:装置艺术是人类智慧在环境设计中的体现,表达出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后更高的人文诉求。文章通过介绍装置艺术的发展历史、特征及其在不同层次环境设计中的作用,探讨人类在环境设计中的高追求旨趣。
关键词:环境设计;装置艺术;人文诉求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是人类智慧发展的体现,表达出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后更高的人文诉求。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起源于西方,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趋势的推动,中西方文化不断交融,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孕育的传统艺术也在环境设计中不断呈现。文章介绍装置艺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总结装置艺术的特点,探索装置艺术在不同环境设计中的作用,探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艺术的高追求旨趣。
一、装置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概况
装置艺术与传统意义上的架上绘画艺术有着明显的差异。装置艺术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和环境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装置艺术(Installation)被释义为“架下的创意组合与放大”。英国批评家尼古拉•德•奥利维拉在其著作《装置艺术》中认为装置艺术的鼻祖为19世纪末的一位法国邮差。这位邮差用二十多年的业余时间将水泥、贝壳和石头修建成一座造型怪异的理想宫殿。被大家公认的装置艺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成形之初,人们将其视为一种雕塑艺术。人们将最开始的装置艺术视为一种雕塑,忽视了装置艺术与雕塑蕴含的不同设计理念,这也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设计材料的使用方面,装置艺术采用了与雕塑艺术相近的轻物质材料。但是,在设计理念上,装置艺术采用文化互动的原理,通过静止的物象呈现人类社会互动的生活模型,这是与雕塑设计理念相区别的地方。在环境艺术设计范畴里,装置艺术还详细地区分为室内装置、室外设计等不同的类别。概括而言,室内装饰更加侧重局部装饰,而装置艺术更加关注整体效果。因而,在室内、室外或展览的设计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装置艺术设计的不同。
二、装置艺术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装置艺术设计研究
多媒体技术社会进步和发展中,装置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人们的审美感知和价值观的转变,装置艺术设计除了关注作品的创新之处以外,更加注重受众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促使设计人员和观众之间形成一道情感纽带。这样可以带给受众独特的感性反应,富有勃勃生机和活力。而在装置艺术设计中,互动性有助于提升趣味性,加深受众的体验性感知。故此,在装置艺术设计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挖掘艺术的可能性,推动装置艺术创新和发展。由此,加强装置艺术设计中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新时期装置艺术设计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互动多媒体技术
互动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特点,可以带给观众强烈的体验式感知。在装置艺术设计中应用互动多媒体技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通过互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升展览的视觉吸引力,促使观众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感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视听生活。也正是由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无形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艺术设计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加强观众对艺术感知和理解的同时,促使装置艺术设计领域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二、互动装置艺术设计
为了可以在装置艺术设计中充分发挥互动多媒体技术优势,应该充分把握互动装置艺术的概念。就互动装置艺术来看,主要是一种通过媒介表达设计者观点和情感的艺术结晶,同时也是艺术家长期生活经验和感悟的凝练,是一种形式上的暗示和隐喻,有助于观众情感释放。[2]在特定环境中,装置艺术设计通过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实体,通过艺术设计思维有机组合与排列,形成更具创新性的个体,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所以,在装置艺术设计中融入互动多媒体技术,借助现代化计算机软硬件,在特定空间内进行活动的艺术,以硬件装置媒介为基础,促使观众与设计者之间形成一道情感纽带,积极参与作品中带给观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感知。互动装置向人们传递的信息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3]在装置艺术设计中应用互动多媒体技术,尽管内涵并未发生变化,但是外延表现却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互动装置艺术效果。基于此,发挥互动多媒体技术优势,采用界面式和沉浸式两种模式呈现出来。第一,界面式交互形式。界面式交互形式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艺术形式,在人机交互界面,观众可以通过触摸、语言和操控杆等肢体动作,在观众面前的屏幕上将作品呈现出来,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反馈结果。诸如,《蒲公英》作为典型的交互装置作品,通过吹风机中的红外感应装置,促使人机界面良性互动。通过红外感应吹风机,将界面上的蒲公英种子吹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吹散效果,实现观众和设计者之间的情感互动,更具趣味性。与此同时,也可以将鼠标光标设计为吹风机造型,通过点击鼠标,可以模拟出一种吹散蒲公英种子的效果。第二,沉浸式。沉浸式交互装置相较于界面式交互装置而言,特点较为鲜明,更适合应用在大型展览中,包括双年展、博物馆和世博会等等,此类展馆空间面积较大,可以有效加强观众和作品之间的交互感知,带给观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犹如身临其境,同时不需要受到空间限制,自由性更大。[4]对于此类交互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当属《Cloud》,是由加拿大艺术家Caitlind-Brown设计的装置作品,该作品主要是由超过600个灯泡组成的云朵。互动者只需要拉着灯绳,就可以将灯泡组成的云朵点亮或拉灭。而在这个过程中,观众者融入到作品中,成为作品中的一个部分。通过灯光闪烁的云朵,为观众创造了一种互动性的空间环境,促使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对废弃材料的回收利用,蕴含着节能环保的理念,有助于大范围宣扬环保理念,培养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装置艺术设计中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
装置艺术对中国架上绘画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中国处于建国初期,且当代艺术尚未萌芽,为宣扬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的架上绘画基本可以概括为歌颂式的绘画,都是为了表现美好新中国而创作,歌颂式和浮夸风式题材的绘画基本发展成主要的艺术思潮,架上绘画基本上服务于政治,画家们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所有艺术的意识形式依然沿袭着传统。
6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历时十年的时期,更是架上绘画的黑暗时期,政治绘画几乎占据了整个艺术界,以“高、大、全”、“红、光、亮”的表现手法歌颂领导人是那时文艺工作者所必需的理念,由于当时的“当代艺术”和“前卫艺术”的概念尚未从西方传入中国,加上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环境,很多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都很小心翼翼,贸然的创新只会被加上“反革命”的帽子,所以这个时期基本上没有自由的艺术作品,绘画带有严重的政治特性。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中国架上绘画开始呈现“百花齐放”、“解放新思想”的热潮,很多文艺工作者开始接触外来文化,并从中吸取养分,他们渴望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大胆的创新,无论是技法、观念、题材,甚至到表现形式,都需要注入新的观念。
80年代的中国,传统架上绘画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艺术家们总会在作品的精神本质和表现形式上寻找突破性,而这正值是装置艺术开始影响中国的时期,在众多观念艺术的影响下,一些传统艺术家或索然走向装置或开始对架上绘画的观念、表现对象、表现形式、视觉效果做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其中改革最为明显的艺术观念、表现形式都与西方流入中国的前卫艺术有着极大的关联。装置艺术在中国有如此大的影响,并且还得到认可和容纳,有其内在的因素。一方面,当代国际艺术的整体性发展是世界艺术史的必然规律,对中国艺术家的刺激和推动也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达、国人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社会结构中的某些方面的观念也呈现出工业或后工业时代的趋势。所以,装置艺术在中国还是有了长足的发展。
装置艺术是当代中国现代前卫艺术中重要的艺术样式,它的美学特征是以对传统艺术的反诘与超越为其特征的,此思想热潮很快波及传统的架上绘画,很多传统的绘画创作者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关注绘画自身的发展问题,在其绘画语言、视觉形式、表现题材上大胆突破,融入大量空间艺术的视觉元素来表现自己的作品,通过对前卫艺术的解读与分析,来改革传统架上绘画的艺术形式,使架上绘画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再者,前卫的视觉形式与创新的观念正是架上绘画所追求探索的时代象征,它代表的是作品与时俱进的审美准则,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在拥有前卫观念的情况下,将与时俱进的视觉形式展现给观众。随着中国文化、经济走向世界,形形色色的西方前卫艺术也在中国艺术家们的推从下慢慢流向大众社会,并形成有力、有影响的文化意象,有的画家选择了装置艺术的观念,有的画家敏锐地把握了装置艺术中的形式美学的意蕴,也有的借鉴了装置艺术空间视觉效应。总之,装置艺术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空间、观念、甚至色彩都已被画家们广泛采用,使架上绘画的表现空间逐渐加大,开拓出新的视野,这也必是所有画家们所孜孜以求的目的。
近些年出现的当代架上绘画,特别是当代油画创作已经充分向我们证明:伴随着文化背景的巨大转换以及外来文化与新媒介艺术的巨大影响,一种更新的创作方式已经迫不及待的展现在众人面前。90年代初,以石冲和冷军为主的画家群体开始用架上绘画来表现根据自己的观念制作出来的装置作品。石冲在90年代初创作的一张油画作品《行走的人》就是这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当代架上绘画作品之一,它是先由一个观念到装置,再由实物转向画面的过程。以创作此画为例,在前一阶段,石冲更强调的是以象征性的图式符号隐喻生存的荒诞与无奈;而在后一阶段,石冲则重在以非同寻常的想象力与高超的技巧来处理架上绘画的真实空间与幻觉空间这一现实命题。作品中的石膏人物是石冲根据真人翻制的,其处于行走状态中,不仅目无表情地直视着前方,还双手捧着一条被晒干的鱼。这种装置性的绘画作品,以逼真描绘的形式表现甚至会使人忽视画布的二维平面性,而那僵硬冷漠的石膏“人”则在观众眼里变成了不可思议的真实;按照他自己所说的“我试图在不丢开架上绘画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输入了装置、行为艺术的创作过程和观念形态,从而创造出‘非自然的摹本’。”
冷军也是中国当代画最具代表性的几个装置绘画艺术家之一。受装置艺术的启发,在创作前,他也是精心选择有代表意义的物件进行组合,然后再加以逼真的再现,使其绘画作品注入装置艺术中所持有的观念性和视觉形式。在作品《新文物——新产品设计》中,冷军将一台机器处理成了文物状,并试图以将来人的眼光来审视现代工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它虽然只是冷军对以机器为代表的工业社会所作的警惕性喻示,但却真实地表达出一个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者所发出的沉重呼吁。可以这样说,他们的艺术既是平面的装置艺术,也是对当下生存环境的直接反映。面对时代的变更,一些中青年艺术家在赋予绘画以更新的含义时,已经开始建立了全新绘画体系。很多画家把装置艺术搬上了架上绘画,并且更给予架上绘画全新的诠释方式,从某程度上来说,让架上绘画在现代艺术时代中重新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融入装置艺术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逐渐对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装置艺术被应用到产品设计中。装置艺术产品设计应坚持合适的原则,因此,本文将从装置艺术的基本情况入手,结合融入装置艺术的产品设计原则,重点研究融入装置艺术的产品设计方法。
关键词:装置艺术;产品设计;设计原则
现代产品功能已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所以人们在选择产品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产品功能以外,还十分关注产品的本质设计等。为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现代产品设计师经常将研究重点落在装置艺术上,人们的满意度也将逐渐提升。
1装置艺术概述
所谓的“装置艺术”,实际上就是实物作为艺术表现媒介的现代艺术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装置艺术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趣味化。在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审美能力逐渐提升,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装置艺术的趣味化特征逐渐凸现出来,如《弱》这部艺术作品中就带有这样的特点。第二,大众化。以往的艺术多数都无法被大众理解,而装置艺术则打破了这一常规,从大众审美角度入手,让艺术作品带有大众化特征。第三,非物质化。装置艺术将所有现成品当作原材料,不受艺术门类制约,在新媒体出现以后,非物质化被融入装置艺术中,有效拉近了装置艺术品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2融入装置艺术的产品设计原则
装置艺术广告设计论文
一、装置艺术案例与广告的结合
现今装置艺术在国内外的展览中已经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广告的设计中,已经将装置设计作为了其重要的一种表达形式,受到了设计师地热烈追捧。提到装置艺术与广告设计的结合,那么,马塞尔•杜尚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在1917年的一次展览上,杜尚的作品《泉》引起了全场人的震惊,因为他直接把小便池当作作品放了上去,当时这种展览作品形式几乎为零,这件作品也彻底了奠定了杜尚在艺术界的大师地位,也开创了后来的“装置艺术”。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杜尚的“泉”宣传了小便池这一特定商品,这其实也代表了当时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科技的进步。2011年11月,法国的一个著名装置艺术大师在湖南长沙打造了一个极具视觉冲击的场面,他用一些透明材质打造出一个真实版的“盗梦空间”。这种艺术品,是在一个大环境中形成,受众置身于这样一个环境中,既是空间,亦是艺术,也形成了人与环境的互动,成为了吸引市民的一个景观标志。当然以上的装置艺术,虽然具有一定的宣传价值,但大多数都偏向于设计师本身的理念的表现,具有浓厚的艺术元素。真正为广告宣传而做的装置艺术,其实更多包含的是社会理念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前几年上海街头曾展出过一个名为“末法时代”的广告,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广告采用了写实化的手法—一个巨大的蜂窝煤正滚向密密麻麻的汽车。不论是巨大的蜂窝煤,还是数量庞大的汽车军团,都给路过的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广告告诫大家,在这个人类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地球的资源却面临枯竭,我们需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减少破坏。相比于那种传统的广告形式而言,它没有像教科书一样去灌输人们的思想,让人们被动的去接受,而是以这种装置形式广告的出现,它首先在视觉上就给以受众眼球的冲击,吸引了众多的观众走入场所,同时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使观众真正思考了所存在的环境,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思考因人而异,但大的方向仍然受到了广告的指引,即呼吁大家要齐心协力共同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这样既达到了广告的宣传效果,也形成了人与广告之间的互动,从内心深处激起人们的共鸣。
二、装置艺术对广告的影响
传统形式的广告大多依赖着电视、报纸、书籍以及路边的灯箱等一些载体进行单一的影视动态或者是平面静态的展示,这种方式由于其大面积高强度的宣传,无疑会得到商家的普遍认可。而装置性广告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既定的宣传模式,对传统的广告形成了冲击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的巨大转变上。首先,装置艺术促进了广告材料选择的多元化。原来的广告设计多以虚体的形式展现,表现手法单一。但是装置艺术的材料绝大多数都是实体化的物体,特别是其本就可以是一些废旧的东西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堆积起来,也可以是设计师打造的一些材料,再使用一些媒材(录影、声音、表演、电脑、网络等)综合来表现,因此广告受众对于商品或者理念的认识更加直接与具体。其次,装置艺术在广告设计中的表达使设计师、作品、受众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了一起。广告设计通过装置艺术的表现手法,更容易表现设计师的灵感,引起受众心灵的共鸣。感情可以以物为载体进行表现,实物无疑是设计者表现自身情感的最佳通道。同时在装置广告中,物品与人经常进行互动,也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例如人们在欣赏装置广告时,不知不觉地成为广告的一部分。因为在装置艺术品中,人们的情感反应和一些行为举止,也都成了作品的元素,只不过一个在表达,一个在反馈,这无疑是一场人性化、感情化的体验。装置艺术产生与人互动的形式不仅存在于表面,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与受众的心理沟通,引起情感共鸣,以达到宣传的效果。
三、结语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转变。广告从最原始在大街小巷吆喝着、叫卖着的声音宣传,逐渐演变为承载在纸张平面上的文字图案的视觉传达,再到媒体上声音和画面兼具的影视形象,而如今,装置性广告的出现又引发了一种广告新一轮的变革。艺术的融入,思维的碰撞,不仅仅让广告显得更光鲜艳丽,它所赋予的那种文化的格调更是能深入人心。这是一种极具感染性的力量,能引起受众强烈的内心的反应。可以说装置艺术不仅在形式上被广告所借鉴,它的这种融入在艺术作品中的气息,与受众在思维、情感上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和渗透,才是其真正深受广告设计师青睐的直接原因,也是其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
纤维材料在装置艺术设计的应用研究
摘要:现代纤维艺术是基于西方传统壁挂而发展起来的,通过艺术家的长期努力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新形式。纤维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不论从材质上还是内容上都取得了不断的进步与创新,展现出丰富的艺术形态。该文首先介绍装置艺术和纤维材料的相关内容,其次分析纤维材料的特性,最后论述纤维材料的具体应用策略,以促进装置艺术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装置艺术;纤维材料
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大众接受,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纤维材料装置艺术也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喜爱。装置艺术是一种将材料、场地、思想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不受传统条件的限制,强调观众的参与和互动。纤维材料由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和多样,与装置艺术创作自由、发散的特点不谋而合,二者产生了深层次的共鸣。
一、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指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将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文化进行重新组合和加工改造,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艺术形态[1]。20世纪60年代,装置艺术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艺术家开始试图消除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线。20世纪70年代,艺术家对装置艺术的探求加深,开始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反映到作品中。20世纪80年代,装置艺术不再局限于环境与材料的限制,空间艺术、心理学等内容被逐步融入装置艺术,有效增强了装置艺术的实用性与生活性,装置艺术使用的材料也更加多元化,更能够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20世纪90年代,装置艺术涉及的题材更加全面。如,环保是当今时展的主题,许多艺术家将环保问题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共鸣。21世纪初,信息时代使装置艺术走向公众,成为时尚的潮流。在创作装置艺术时,艺术家要综合考虑现场环境和空间特征。装置艺术的艺术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是独立性,艺术品会在独立空间中展示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如触觉、视觉、听觉等方面。二是互动性,艺术品是供人们观赏的,在创作时,艺术家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将受众带入特定的艺术境界。三是综合性,装置艺术和其他艺术类型有一定的区别,与传统艺术相比,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形式,是对大部分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四是装置品主要用于短期展览和观赏,因此往往不具备收藏价值[2]。
二、纤维材料的特性
互动装置艺术与可回收金属材料的关联性
摘要:公共艺术在现代社会迅猛发展,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公共艺术作品几乎已经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而公共艺术作品中,分支繁杂,种类繁多。例如,纯展示类的公共艺术作品,景观雕塑、壁画、和纪念碑一类作品,都能够很好地满足公众的欣赏趣味,展现其中的内涵,但是此类公共艺术作品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只能起到观看展示的作用,很难与公众产生最直接的互动联系。文章主要论述了可与公众产生联系的互动装置艺术与可回收金属材料的关联性及应用。在空间和环境中引入互动装置艺术作品,无疑能够加大对公众的吸引力,能够让公众最为直接地感受到公共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能够让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公共艺术的概念,在公众与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互动中,能够发现公众对公共艺术最真实的需要是什么,这样可以使得公共艺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公共艺术的定义,在本质上就是要考虑环境条件和公众的感受,这种发展是相互的,既能够促进互动装置的发展,也能提高公众对互动装置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互动装置;金属材料;节能环保;环境因素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迅速,公共艺术的兴起还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公共艺术作品的制作材料的选用,要避免资源浪费和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公共艺术中,互动装置艺术作为与公众互动性较强,能够让公众感受到极大参与感的公共艺术形式,尤其要考虑制作材料的问题。在完成自身制作与公众友好互动的前提下,还要让公众能够接受公共艺术的发展。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装置艺术在咖啡馆公共环境的应用
摘要:咖啡馆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休闲场所,基本上所有的咖啡馆都有属于自己的公共环境,以供消费者休息娱乐,咖啡馆公共环境建设越好,能够吸引到的顾客也就越多,其所获取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本文尝试以装置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咖啡馆公共环境中的应用,以求更好的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关键词:装置艺术;咖啡馆;公共环境;应用思考
装置艺术在八五新潮之后才慢慢的融入到中国,装置艺术与其他艺术类型不同,其艺术作品材料通常都无法长期保存,一般主要用于室内空间成列。但是优秀的装置艺术作品不仅具有美感,而且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还能够吸引观赏者的互动和思考。咖啡馆属于公共消费场所,装置艺术在咖啡馆中可谓是随处可见,独特而富有个性的装置艺术设计更容易吸引咖啡馆中的消费者。那么,装置艺术在咖啡馆公共环境中究竟该如何应用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装置艺术的起源
装置艺术是一种兴起于二十世纪中后期的西方当代艺术类型,装置艺术可以归类到表现艺术领域,装置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众多,其中杜尚的装置作品《泉》在艺术界具有革命性的转折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跨学科融合的艺术潮流。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新事物的迅速涌入,我国开始了大量的装置艺术尝试,艺术逐渐发展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目前已成为我国前卫艺术的重要艺术类型之一。在我国部分高校中也开有装置艺术的专业课程。装置艺术在我国虽然受到了较多人的追捧,被艺术界所认可。但实际上装置艺术在中国才出现了20多年。对于主流艺术家来说,这门艺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将装置艺术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将该艺术的艺术性与功能性结合在一起,依然是众多艺术家重点探索的内容。
二、装置艺术的表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