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帧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06:50: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装帧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装帧设计实习汇报
记得在**月中旬时候,在实习老师**老师的领导下,我和我们同学开始了这个大四的实习过程。接着是度过了一个完美的**月**日假期,在假期前实习工作的地方找得不是很顺利,然后通过8号开班会后,由于**老师的推荐,我有幸去了北京吴勇工作室去实习。
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的实习过程。我在**年时曾上过吴勇老师的课,那时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品位以及他的思想都是我所敬佩的。所以我很高兴也很荣幸的去了那里实习。吴勇工作室主要涉及的是书籍装帧设计领域;我自己从心里很想接触一下书籍装帧工作的环境,以至于很高兴学习和实践这个专业性的工作内容。于是,在**年**月**日至**月**日,我开始了实习工作。
在那里,工作室的成员除了吴老师,还有4个工作者,他们的任务都不太一样,都有各自的工作内容。有个我上届的师姐在那里工作,她带我先熟悉了工作室的环境,还给我讲了一些关于应该注意的地方,我很感谢她。然后有个小**做我的辅导工作,他是那里的图文设计者,有很丰富的经验,很值得我学习;我在他的带领下,开始了图文设计工作。那里还有阅览室,我有很多时候都在阅览室里看书学习,以增强我的审美能力,阅览室书架上的书很丰富,都是关于书籍装帧专业的各类图书,真的很多,让我眼花缭乱,爱不释手,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想把这些书都要翻阅一下。
在这个实习期间,让我对关书籍装帧有了相关的了解。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
装帧设计研究论文
一、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
装帧设计因图书的存在而存在,是一种外延形式,是图书本体的包装。装帧设计即刻意地精致和完整一本图书的全部,是在完成图书的整体美。在直观的美感中,感动读者,感动他人。没有主题就没有创意,书装艺术离不开书的主题。
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也要始终以主题为本,以完善图书的整体形态为要旨,自觉把装帧作为从属性的客体来定位、来做文章;倘若在创作中能不时提醒自己:他人会怎么认识这个主题,认识这件作品,假如美术编辑换一个角度、退一步思考问题呢,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才能为创作主动性的坚持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在创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听一位做书的朋友说起,现在卖书,50%卖书皮。这话虽不十分贴切,但现在书商做书,对书装要求的苛刻是很难想象的。“虽说不是货卖一张皮,但是如果图书没有好品相,就一定不会畅销。”一些图书策划工作室,美术编辑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很多图书策划人不约而同地把美术编辑的作用放大到了几乎和文字作者“等量齐观”的重要程度,在接待图书作者、探讨稿件、策划出版时让美术编辑全程参与。装帧设计者要把手中的活做精做细,做得富有生命和个性,就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唯有主动,想象的空间才能自由、活跃、不拘一格。设计艺术是主观、能动、积极、活跃的行为,是从无到有的一种艺术体验,装帧设计若失去了装帧艺术家的创作主动性,作品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及观赏的价值。吕敬人先生的装帧作品《朱熹榜书千字文》之所以脍炙人口,除了他对装帧艺术独特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外,与外界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因某些相左意见而对该作品进行“修正”,那这件作品能如此完美吗?
优秀的装帧设计就是一个路标,引导读者如何尽快找到图书的主题;就是一座桥梁,搭建了作者与读者的通途;它也是一种诱惑,引诱读者购买的欲望。有缜密思维的装帧设计的视觉引导,从一开始就能先声夺人,与读者展开一场读书定位的谈话。
2006年是国内市场大众健康类图书风行天下的一年,然则这些图书的命运却不尽相同。除了选题策划、营销策划、出版品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外,装帧设计,甚至是封面设计,就已经在健康类图书销售的阵地上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独家原创:浅析书籍装帧设计
摘要:近几年,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人都是追求外表的包装,例如什么月饼,那么一大个的饼盒,那么漂亮的饼盒里面竟然是那几个小饼,这就是人们为了追求包装的原因。特别的,书籍也不例外,以前的教科书与现在的教科书,如果让你选择,我想你也会想现在的,怎么说呢?以前的除了一版文字还是文字,看现在的既有内容又有图片,也就是说既丰富了头脑又丰富了精神。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内容。体现书的内容、性质、色彩要考虑读书对象、文化层次,装帧设计给人以美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加强书籍装帧的设计。
关键词:装帧,精神,设计,封面,整体性
引言:本文从美的角度出发首先说明书籍装帧的含义和一些见解,然后阐述书籍封面装帧的一些问题,着重的分析到封面装帧的重要性与作用,再而阐述装帧的整体性。最后总结了一些看法。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是在社会上流传的一句话,今天它依然是社会上主流。美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高,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人们都在追求一种美的感觉,在这里我先以书为主题,阐述一下,书的装帧之美。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给人以美的感觉,促进了社会的信息传达,刺激了思想的沟通和交流,也同时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范畴。书装艺术在新的交流前提下出现了统一中的变化,产生了设计在基本视觉传达良好的情况下的多元化发展局面,个人风格的发展并没有因为交流的增加而减弱或者消失,而是在新形式下以新的面貌得到发展。
相信大家对书籍已经不陌生了吧,书籍几乎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书籍装帧艺术,这是不是就像人们天天都住在房里而不是每个人都理解建筑艺术一样,比较实用的东西往往都被忽视其艺术价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不是一个爱美的人,但我也喜欢美,记得上小学时,我的书不愿翻角,不愿弄脏,每当上课时,我都是看同学不想看自己的(生怕我的书会弄脏),除了这样,我还给我的书穿上了“衣服”,这样多重保护。可能在别人的眼里我是那么的幼稚,可是他们哪知道我是为了保护书,虽然那只是小时候,可那是我已经是爱上了装帧。现在大了,依然是喜欢装帧,虽然没有了以前的钠那样,但是我还是在我的课本上装帧上了我最喜欢的东西。其实装帧不仅仅是外表上的包装,实际上它给人一种说不上来的美,装帧书本既可以是书本漂亮,而且还可以给人一种无暇的陶醉,每次逛街或到同学家里看到美丽的书本装帧,我都会停下脚步靠近看一看,没钱买时就看多一眼,有钱时,就算不吃饭也要买下它,然后回去慢慢的享受它给我带来的美。简单的说我喜爱书,也喜爱漂亮的书籍装帧,下面容我拙论自己一些关于书籍装帧艺术方面的认识,抛砖引玉。
书籍装帧需要怎样:
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的思考
摘要:近些年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也有着更高的需求,价值观和审美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也越来越关注。通过对我国书籍装帧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以往在装帧的过程中没有或缺少情感化设计元素,对于书籍装帧领域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相关从业人员迫切需要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在书籍装帧中利用情感化设计元素呈现出更具情感化的设计,为书籍装帧增添新的生命力,增强书籍的吸引力,使书籍也可以更加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
关键词:书籍装帧;情感化设计;设计元素
纵观我国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即便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对于书籍装帧工作非常喜爱,并且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书籍装帧过程中体现情感化设计元素,是书籍装帧领域的又一场新的革命,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书籍设计水平,还能使得众多设计人员的才华得以展现,使得书籍装帧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所以对于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进行深入的思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书籍整体装帧中情感化设计的内涵
最早提出情感化设计这一概念的是唐纳德•诺曼。他认为情感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感官层面,第二个层面是行为层面,第三个层面是反思层面。这三个层面代表着人们对于事物认知的三种层次,就阅读书籍而言首先人们看到的就是书籍的外表,也就是视觉对于物质的第一感官。然后人们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具体的感受就代表着行为层面,是书籍使用功能和易用性的具体呈现。人们在阅读书籍后,思想上会对于书籍产生一定的情感,人会因为书籍的内容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又或者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对于书籍的整体装帧而言,要立足于我国书籍装帧发展现状。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就是以书籍整体装帧的物质性作为重要基础,再将其具有的精神功能充分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情感,从中也可以体会到和感知到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所具有的整体性和持续性的特点,这种书籍装帧中的情感化设计元素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书籍整体装帧设计与书籍中的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书籍装帧中的情感化设计需要具备引导性,能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情感世界与书籍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如果书籍装帧设计只是一味想要吸引读者的关注,而将众多色情、暴力的因素都放入到书籍装帧中,不仅会使得读者忽略或误读书籍中的内容,甚至还会对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误导。
二、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
书籍装帧设计理念研究
一、书籍装帧设计理念的风格把握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书籍仍有着独特的感染力,人们自由地穿梭在书籍的四维空间里。随着视觉媒体的发展,书籍的装帧设计也紧跟时展的潮流,开始融会现代美术的哲学思想。视觉媒介的多样化使得知性世界更加成熟和深化。现代媒介与传统载体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共存,它们的相互作用引起了视觉信息的大爆炸,在上世纪末,知识界的变化如万花筒般眩目。如今,传统的印刷载体受到网络化信息的冲击,有调查显示,西方青年每天所获得的信息主要是来自网络、电视或有声电子文件,这对书籍出版造成很大的影响。面对挑战,如何创造一个文字、图象、色彩等在纸面上构架起的神秘世界,是摆在书籍装帧设计师面前的难题。每一本书籍以作者的创作意图为起点,加上编辑、出版社、设计师、画家、摄影师乃至印刷工人、装订工人等的共同劳动才能最终成型,然后通过物流系统到达读者的手中。这是一个非常严谨而高效的过程,是智慧与技术的结合。书中每一页都是一个由众多元素汇集而成的微观世界。平面设计是怀疑、探寻和选择的文化思想凝聚过程,思想凝聚时迸发的意念是设计的灵感。风格本身是一种理念,它是由理念的综合体组成的,与创意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将“风格”定义为形式的话,那么它将变得毫无意义。设计者应建立书籍装帧设计的总体观,注重从内容到插图、封面到版面、文字到图片、纸张到印刷、黑白到色彩的统一,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视觉形象。
二、掌控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理念
想要把握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需要设计者对书稿有较深的理解,具备良好的造型素养、掌握精湛的技术。书籍装帧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以分割的,就像音乐中的曲和词一般,需要两者的共同配合才能让听众享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不能孤立某一方面。书籍装帧的设计内容和设计形式是一个整体。书籍装帧的风格千变万化,设计者应根据书籍名称和内容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如果说书籍的内容是灵魂,那么书籍的装帧形式、装帧材料,以及靓丽的外观就是灵魂的载体。就像美术作品,写实的作品传递故事,抽象的绘画需要观众用心灵去感受,这或许就是传统绘画中讲的“随类赋彩”。如果书籍装帧设计师从前端书稿、中端设计、末端读者三个角度去思考,“赋彩”书籍装帧设计的形式就是量体裁衣,书籍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就显而易见。书籍装帧的设计内容和形式有自身的艺术规律,比如一本书的书籍名称、正文字号、书籍页码编排、开本、版心尺寸设定、凸凹版的印刷工艺、封面、扉页、图片、文字内容用纸、环衬等都有讲究。如果设计师试图改变这些内容的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就将变成另一部书籍。书籍装帧设计充分展现出设计师的天赋和才干。设计师在设计项目之初就要找到其必然性,达到装帧设计与内容的统一。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书籍设计界的怪流——自由版式,这种形式(风格)有它的独特性,但也和内容形成了有机的统一。90年代,杂志设计上了一个新高度。在一些情况下,设计就是版式,它需要被周密策划和赋予奇迹,而不仅仅是映衬文章的配角。
三、全新媒介形式和阅读方式对书籍设计的影响
世界正在进行着剧烈的变化,个人电脑已经普及,因特网正在风靡全球,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数字浏览成为新的阅读方式。例如《Wird》杂志已经要求读者用一种全新的方式阅读以及与世界互动。其版式要求读者从侧面翻开杂志并列着阅读文字,凝视彩色背景上的相同颜色的文字。电脑、手机等应用了数字阅读方式,色彩和版式设计更是要求推陈出新,符合更多读者的个性需求。技术带来了创新,也带来了争论。像《Raygun》和《Computerarts》这种试验性的杂志虽然获得了不少设计竞赛的奖项,得到了各大艺术院校对其风格的赞扬,并引起全行业的广泛关注,但是众多的杂志编辑和传统的设计师却仍然全心投入传统的书籍文化与形式设计研究中。《Waiking》杂志的艺术总监曾说:“在几年以前,事情就变的如此前卫,一些门也确实被打开了。每个设计者都以某种方式从实验型的设计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即设计师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让事物看起来更统一,以及风格如何起作用等方面。”要确保善变而严厉的目标受众对设计者的作品风格有所反应、对作品的重点有所理解,“风格高于意念”的误解在于将作品风格归结为一种理念。
书籍装帧设计管理论文
在我的书架上,那些印刷精美的、封面设计漂亮的书籍总是摆在我最安全而现眼的地方,因为我特别关心它们,生怕那本书从书架上不小心落下来摔坏了书脊或折了书页,也许这和我是学艺术设计的原因有关吧,的确我比较喜爱优秀的设计作品,漂亮的书籍封面也能吸引我的眼球让我为之掏钱据为己有,逛书店时,看到印刷、设计都十分漂亮的书时,不管有用还是无用,我都会掏钱买之,这可能是不受理智控制的吧,但有时会受金钱的约束,呵呵。简单的说我喜爱书,更喜爱漂亮的书籍装帧,容我拙论自己一些关于书籍装帧艺术方面的认识,希望能得到同行、老师的认同和指教。
书籍几乎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书籍装帧艺术,这是不是就象人们天天都住在房子里而不是每个人都理解建筑艺术一样呢?比较实用的东西往往都被忽视其艺术价值。
如果从"书籍装帧"的完整意义上来认识,完全可以说,没有书籍装帧就不可能有书籍,这甚至是精神离不开躯体相同的,即使把"书籍装帧"狭限在美术范围内,没有书籍装帧,书籍也将流于简陋而缺乏美感,白纸白皮的形貌是不难想象的。
在"书籍装帧"里诸多名词我不想一一解释,诸如早期的文字产生以前的结绳记事,到我国古代的简、策、韦编、丝编、籍、线装、书眉等等,相信热爱书籍装帧的朋友也是知晓一二的,有些人把"书籍装帧艺术"误解为仅指封面设计和扉页环衬的设计,至多在把插图包括在内,这种理解虽不全面,但却也说明封面、插图和扉页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这里我主要谈谈在封面设计上自己的一点体会,①封面是书的外貌,它既体现书的内容、性质,同时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并且还起了保护书籍的作用。封面设计它包括书名、编著者名、出版社名等文字和装饰形象、色彩及构图。如何使封面体现书的内容、性质、体裁,如何使封面能起着感应人的心理、启迪人的思维作用,是封面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②封面设计的造型。造型要带有明显的阅读者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的特征。如对少年儿童读物形象要具体、真实、准确,构图要生动活泼,尤其要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对中青年到老年人的读物,形象可以由具象渐渐转向于抽象,宜采用象征性手法,构图也可由生动活泼的形式转向于严肃、庄重的形式。③封面设计的色彩。色彩是由书的内容与阅读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特征所决定的。鲜丽的色彩多用于儿童的读物;沉着、和谐的色彩适用于中、老年人的读物;介于艳色和灰色之间的色彩宜用于青年人的读物。另外书的内容对色彩也有特定的要求,如描写革命斗争史迹的书籍宜用红色调;以揭露黑暗社会的丑恶现象为内容的书籍则宜用白色、黑色;表现青春活力的最宜用红绿相间的色彩。对于读者来说,因文化素养、民族、职业的不同,对于书籍的色彩也有不同的偏好。
书籍装帧设计需要象其它装潢设计一样.经过调查研究到检查校对的设计程序。首先向知识的企业主--作者,或者文字编辑.了解原著的内容实质。并且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加深对自己所要装帧对象的内容、性质、特点和读者对象等等作出正确的判断。假如你是一名编辑就需要对书籍的形态拟出方案。解决开本的大、小、精装、平装、用纸和印刷等问题。对于一个设计者而言。所关心的更应是如何在既定的开本、材料和印刷工艺条件下。通过想象.调动自己的设计才能.并使其艺术上的美学追求与书籍"文化形态"的内蕴相呼应。不只是停留在政治书籍要庄重大方.文艺书籍强调形式多样,儿童图书追求天真活泼。更要求进一步深入,达到对书稿理解尺度与艺术表现尺度在创作中的充分的和谐性表现。以丰富的表现手法、丰富的表现内容.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视觉生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视觉心理)获得高度统一.以满足人们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
书籍装帧艺术的动态设计特征论文
论文关键词:书籍装帧装帧艺术动态设计
论文摘要:把握书籍的当代形态,要求设计者把书籍看作是“一种紧凑连贯的活动或事件”的整体。因此,我们应该确立三维视觉概念的、立体的、动态的书籍装帧设计观,以使书籍装帧艺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精美的书令人赏心悦目,甚至会吸引你把书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玩赏。这是一种什么魅力在吸引你?是一种怎样的神秘内心体验?或是因色彩浓重,强烈绚烂;或是因风格隽永清丽、飘逸古雅;或是因构思巧妙,堪留百代之奇;或是因考究精致,有巧夺天工之妙。人们在为精美的书籍感叹不已时,往往更多的是注意书籍装帧的美给我们以直接感受的愉悦,并不深思这构成装帧美的一种潜在力量,而这种潜在力量实际上存在于缤纷满目、风格各异的精美的书籍之中.成为所有精品图书的一个共性,这就是书籍装帧的整体美。这种潜在力量——整体美,从审美主体来讲,来源于主体视觉活动的整体性特征;从客体来说,它又取决于书籍作为审美对象的客观整体性。
一、美在整体的文化背景
我国先秦思想家苟子说“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苟子·劝学篇》)极为强调美的整体性。孔子说“《韶》尽美业,又尽善也。”(《论语·八佾》)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虽然包含了伦理内容,但“尽”字显然也表达了全部、整体的含义。
西方美学自古希腊始,各时期的美学家也都洞见了整体美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性,并力图以科学的方法给以解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在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体。”中世纪时,神学家托马斯·阿奎纳更明确指出:“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断言:“美不在部分而在整体。”
书籍装帧设计语言管理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设计日益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和必要手段之一。这种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各个国家的设计民族特征逐步消失,被国际特征取而代之,虽然国际性的设计可以带来传达上的方便,但是,缺乏民族性的设计,却是千篇一律的设计,缺乏了生动性和多元性。
由于国际交往,国际贸易的急剧增加,国际对话也与日俱增,这样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视觉语言的形成,使国际主义设计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从亚洲到拉丁美洲,从北美到欧洲,无论是在纽约,洛杉矶还是在东京、香港、布宜诺斯艾利斯,特拉维夫还是慕尼黑,北京还是法兰克福,全世界视觉语言,无论是书籍装帧、广告、海报、交通标志和交通图,以至到电脑网络,设计上日益趋同。因为人类沟通的需求,国家对话的频繁,造成了视觉传达的同一要求,国际主义设计在很长一个时期里似乎成为唯一的基本设计方式,而且国际主义设计不仅在书籍装帧、平面设计上成为无法摆脱的主要设计方式,在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乃至到艺术上,也成为不得不沿用的主要的、基本的方式。
视觉传达设计上的刻板,高功能化、理性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设计同时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这种国际主义的垄断性发展,自然造成民族性的削弱,乃至民族特征逐步消失。有一些设计家开始关切设计的个性,设计的民族特征,这个问题,贯穿了从60年代到现在为止的整个装帧设计的发展过程。
1966年,德国平面设计家奥拉夫·卢(OlafLeu)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德国的设计已经没有任何民族性了。他指出:虽然有些人对于这个发展是非常喜欢和高兴的,但是并非人人如此,很多设计家对此是担心的。他还指出,有相当一个时期,垄断德国的装帧设计的是瑞士发展起来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theInternationalTypographicStyle)和美国的平面设计风格,而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德同,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发展。
80年代以来,装帧设计界和其他设计界一样,受到新的媒介、新的设计技术的挑战,从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个刺激因素就是电脑技术的发展并迅速地进入设计过程,日益取代了从前的手工式的劳动。
除此以外,其他电子技术的发展也使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传真机的广泛运用,电视技术的全球化和新的全球电视频道,电脑网络系统和电子邮件,长途电话的普及,手提电话的广泛运用等等,这些技术使原来相距很远的地方变成近在咫尺的方寸距离,信息技术把世界日益变成一个马谢·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所称的"地球村(globalvillage)"。这种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刺激了国际主义设计的垄断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设计文化的综合和混合,东方和西方的、南部和北部的设计文化一样,通过这个地球村的频繁密切的交往,日益得到交融,因此,国际主义的趋势之下,其实也潜伏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这种情况,自然造成设计上一方面国际主义化,而另外一方面又多元化地发展。设计在新的交流前提下出现了统一中的变化,产生了设计在基本视觉传达良好的情况下的多元化发展局面,个人风格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国际交流的增加而减弱或者消失,而是在新的情况下以新的面貌得到发展。
园林艺术风格在书籍装帧设计的应用
摘要:苏州园林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视觉艺术元素运用的典范。艺术是相通的,苏州园林精湛的造园手法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值得书籍装帧设计师学习借鉴。该文从苏州园林风格分析研究入手,提出了将苏州园林风格应用于书籍装帧设计的新途径。
关键词:苏州园林;书籍装帧;设计
书籍装帧是书籍生产过程中的装潢设计工作,是指将材料与工艺、思想、艺术等组成和谐、美观的整体。在书籍内涵表达、外观风格、排版设计等方面,书籍装帧受国际化视觉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多,对传统的、民族的艺术元素挖掘与借鉴重视不够。如今,民族艺术元素愈发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苏州园林正是如此,其精湛的造园手法体现了中国的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和聪明才智,表现出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苏州园林具备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元素,其体现出来的风格特点值得我们在书籍装帧设计时借鉴。
一、苏州园林艺术风格的特点
苏州园林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风格独特,处处可以体现造园手法的别具匠心。园林造景要素营造出了变化丰富的游览空间。园林内移步换景,小中见大,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大自然山水意境的美妙。园内亭榭交叉相间,游廊曲径随意游走,不同的构造物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景观层次。1.虚实相间,小中见大。苏州园林讲究布局对称、强调轴线秩序截然不同,在造景设计时运用了借景、隔景、分景等安排,做到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感,突出了人与环境的和谐,是“天人合一”的美学观在园林建造方面的生动体现。2.远近曲折,相互呼应。苏州园林的游园流线相互交叉、重叠,每个驻足点都可以观赏到不同方向的远近景观。不同的构筑物相互呼应,构成了有机的整体。园林的步道、小桥和游廊较少采取规整的布局,这使得园林布局舒展,各景点相互呼应。3.内涵丰富,色彩素雅。苏州园林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私家园林的园主或弃官还乡,以园林寄托归隐之情;或不愿同流合污,急流勇退,以示人格高洁。私家园林中的厅堂、石碑、楹联都刻着吉祥图案、诗文典故,文化内涵丰富。如,拙政园的远香堂以荷花池为主景,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表达了园主远离官场世俗、自保清洁的思想情怀。此外,苏州园林的色彩与皇家园林不同,以粉墙黛瓦著称:白墙表达出园林宁静的氛围;青黑色的砖瓦则体现出园林的古朴、素雅。高低错落的建筑形体,庭院深深、曲径通幽,配上花草绿植,更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和主人归隐于此的情致。
二、苏州园林艺术风格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市场营销理念下儿童图书装帧设计的创新
一、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儿童图书的读者群体是儿童,在这些书籍的设计过程中,图书设计者既要遵循图书设计的一般理念,又要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就儿童来说,一个好的图书设计能够瞬间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而这样的设计关键在图书封面。好的封面设计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进而使儿童对书籍内容产生兴趣。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图书装帧设计和儿童图书的市场营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本儿童读物对读者的第一吸引力源于封面,好的封面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各个年龄段的人对书籍装帧设计的要求是有差别的,图书设计师要了解各年龄段人群的特征,做到有针对性的设计。对于儿童图书的设计者来说,考量少儿读者的年龄层次、心理需求是儿童图书设计的基本前提,如针对低幼阶段的书籍设计一般是图片为主,色彩搭配要丰富。图书编排者在设计儿童图书时要整合设计元素,丰富图书设计语言,让孩子们从书籍中获得乐趣,提升孩子的认知水平。
二、市场营销理念对儿童图书装帧设计的要求
图书设计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与读者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因此,设计人员在对图书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按照年龄、心理认知水平等对读者进行分类,从而确定图书的选题。下面,本文就图书装帧设计如何结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年龄层次以及视觉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图书的装帧设计应契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书籍作为一种精神食粮,是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最先接触的认知载体,所以,在儿童书籍的设计选择过程中,图书编排设计者和编者需要切实从读者角度出发,设计出更适合儿童的读物,从而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发展。比如,2012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上海宝开游戏公司共同出版了《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在短短8个月内该系列图书销售量就达到了500万册。这套经过设计者精心设计的图书不仅可以让学生从游戏中走出来,还在充满趣味的故事中加入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及品德相关内容,通过充满童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