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04:46: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壮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壮大农村后备力量调研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强化宣传,激发热情;扩大视野,疏通渠道;重点培养,促进成熟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对农村优秀青年农民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其入党的积极性、要疏通推选入党积极分子的渠道,扩大推荐范围,吸纳更多优秀人才、为使这些农村优秀分子提高对党的认识,政治上尽快成熟,对其培养上可以采取多种灵活方式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当前,农村党员队伍面临老龄化趋势,迫切需要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青年吸收到党内来。在发展党员工作上,农村各级党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为农村党员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一、强化宣传,激发热情。对农村优秀青年农民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其入党的积极性。通过宣讲党的基本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基本知识等,增强对党的认识,增强向党组织靠拢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当前在农村发展党员的过程中,部分农民群众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影响了发展农村党员的质量和数量。有些人认为入党能给自己带来政治利益,从此地位高人一等,千方百计疏通各种渠道争着入党;有些人认为入党之后就是要多交钱、多做事,给自己多加了些约束,不想入、不愿入;有些人看到了一些党员中的反面典型,党员中的贪官污吏,对共产党产生了不信任的心理,不愿“同流合污”。对于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宣传教育是重点,要引导其真正认识党的先进性,树立正确的入党观。
二、扩大视野,疏通渠道。要疏通推选入党积极分子的渠道,扩大推荐范围,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入党积极分子的范围不仅界定在本村务农的青年农民,还要扩大到在村外企业工作的和从事个体经营的青年农民;不仅关注产业大户,还要关注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不仅把眼光放在村组干部、后备干部身上,还要扩大到新农村建设中优秀分子。推荐入党积极分子,一是由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推荐。通过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推荐,扩大推选范围。二是由团委推荐。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先锋队,对于优秀的团员青年要鼓励其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三是由妇女组织推荐。要消除性别歧视,将更多优秀妇女代表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四是由产业协会推荐。当前农村产业协会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不少优秀青年、致富典型的聚集地,要特别关注这部分人。
三、重点培养,促进成熟。为使这些农村优秀分子提高对党的认识,政治上尽快成熟,对其培养上可以采取多种灵活方式。首先,进行党校授课培训。通过专家授课打牢理论基础,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党性修养,在授课中结合观看党史录像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参加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等。其次,加强技术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农村实事技术培训班,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加入产业协会等方式,提高其带头致富与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第三,通过列席党员的民主生活会、村党支部的相关会议,党内表彰活动,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等党内的部分活动,增强其政治热情。第四,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乡镇、村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村党支部定期汇报等制度,经常与入党积极分子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对入党积极分子跟踪教育培养。第五,实行定岗培养,使其接受锻炼。根据这些优秀的青年的不同特点,发挥所长,在相关岗位接受锻炼,特别是将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积极分子作为村组后备干部培养。乡村党组织可以采取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聘请到村“两委”跟班学习等形式来提高其工作能力。
培育壮大国企意见
各省属企业:
为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培育壮大省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浙委办〔**〕66号)等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为契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通过必要的政策扶持和引导,进一步推进省属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业绩优良,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强,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省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提升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
(二)工作原则
壮大民营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壮大**县民营经济
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国退民进”步伐日益加快,**县依托口岸、资源等比较优势,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并不断成熟壮大,成为牵动口岸经济加速发展的一支劲旅。面对新一轮发展热潮,将民营经济进一步做精做强,已是**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亟需破解的一大课题。
一、基本情况
1990年**口岸开通以来,**县民营经济获得了适宜发展的土壤,逐渐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并从粗放经营、单一模式步入科学管理、规模发展的新阶段。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民营企业8800余户,涉及农林牧渔、采矿、制造、建筑、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社会服务各业,其中加工、外向、科技、流通等“四型”企业近1900户,占民营企业总数的22%。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超6亿元,营业收入超100万元的达32户。2004年,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超3亿元,上缴税金8184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13783万元的60%;安置从业人员2.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5%。民营经济已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发展上做到了“七求”。
思想上求“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扶持非国有经济发展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学习借鉴浙闽经验,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重点破除感觉良好、做看客及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等不良心态,树立“不看规模看发展、不讲成份讲贡献”的新观念,真正让民营经济当主角、挑大梁,增强了全县上下的民本意识,激发了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热情。
领导上求“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前**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导战略之一,实施“一把手”工程,确定各单位一把手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责任人,把发展民营经济列为考核各镇、各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制定主要领导及县直、中省直部门包扶民营企业工作方案,加强考核,兑现奖惩,有效确保了发展民营经济各项措施的落实。
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讲话
同志们:
经县委研究同意,今天召开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暨创先争优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部署会,也是一次现场学习会,同时还是一次抓落实的推进会。上午,大家参观了县移民局等示范点。刚才,杨柳湾镇党委等单位作了经验交流发言。现场和经验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就推进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再添举措、再加力度,掀起党的基层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新高潮
全县基层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动员会后,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落实举措,掀起了“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高潮,形成了良好发展态势。主要特点有:动员部署早,有声势。县委召开了规模大、规格高的动员会,并分别成立了“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委指导督查组。会后,全县各级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动员部署,在全县形成了推进“五个基本”建设的强大声势。组织措施实,有效果。对省、市委考核评价办法、考核细则和《工作指南》进行了细化,印发了《工作指南》等指导材料,促进了全县“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规范运作、有序推进。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摸底,建立了台帐,逐村制定了发展规划,选派了36名机关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成立了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选派了203名党建联络员,推动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办点示范引,有亮点。县委常委带头办点示范,跟踪督办,加强指导;乡镇和县直部门也分别创办了一批基层示范点,较好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宣传氛围浓,有影响。充分利用报纸、报刊、电视台、网络、简报等宣传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扩大了影响、营造了氛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够统一,少数单位对加强“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存在着“厌战”情绪和“应付”现象,主动性不强,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工作进度不够平衡,部分二级单位及村、社区、学校、医院等基层党组织行动较慢;工作热度不够,少数单位在“抓什么、如何抓”上没有明确的举措,在人力、物力保障上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全县“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整体推进,迫切需要研究解决。对比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强调四点。
(一)明确目标,坚定“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在全省夺先进的决心。县委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确保进入全省前25名、力争进入前10强。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咬定这个目标不放松,排除万难,全力以赴。一是要把决心落实到全省你追我赶的态势中。当前,全省各市州、县市区都加大了对“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形成了你追我赶、抢前争先的竞争态势。我们周边的罗田、蕲春、麻城等县市也提出了“进25争10”的目标,大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之势,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稍有松懈,就会落后。全县各级党组织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又好又快地推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二是要把决心落实到“领导抓、抓领导”的强大工作力度中。县委的态度非常明确,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全力支持、全力以赴推进“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要明确县委的管党责任、乡镇和部门党委(党组)的直接责任、基层支部的具体责任,做到层层有目标、层层有责任。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镇党委和县直部门的“一把手”工程,逢会必讲、逢会必督,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形成强大的工作力度。三是要把决心落实到解决英山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中。近年来,全县党建工作基础不断巩固、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全市有地位,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但对照省、市委“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新标准、新要求,我县“五个基本”建设还有较大差距,还有不少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如,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还不强;“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面还不宽;一些党员、党组织作用发挥还不充分;社区党组织建设、服务功能还不完善,条件还有待改善等。因此,我们必须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举措,推进这项工作,使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走在全省、全市前头。
(二)注重实效,提高“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水平。推进“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真正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一是基础要牢。推进“五个基本”建设,重在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要健全基本组织,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全面推进各个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建强基本队伍,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监督管理机制,着力选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管理有序、作用明显的党的基本队伍。要完善基本制度,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要落实基本保障,按照改善条件、优化环境的要求,建立稳定可靠的保障机制,落实党建阵地、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和党建工作经费,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二是活动要实。推进“五个基本”建设,要以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党建活力为着力点,深入开展系列特色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基层“三级联创”、“创先争优”和“五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农村党员“双建双带”、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机关党员“承诺服务”和全体党员“设岗创星”、“五个一”、“目标责任明白卡”、“志愿服务”活动等,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活动实效。三是服务要优。推进“五个基本”建设,要强化“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意识,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办法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做到村级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加快脱贫奔小康建设步伐,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目的,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脱贫奔小康建设结合起来,立足本地优势,从转变观念、广辟财源、加强管理、完善体制入手,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物质基础。
㈡基本原则: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坚持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原则;必须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同享、责权明确、产权清晰的原则;必须坚持群众意愿、法律准入、依法创收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发展、风险较小的原则。
二、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1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其中本年内基本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
如何壮大组织增强影响发挥作用
*市*街道工委以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党员作用发挥为切入点,坚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使社区内的党建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空白点”逐步消除,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出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理顺关系健全党的组织
*街道共有100多家非公企业,抓好这些企业的党建工作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街道加大了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健全党组织的步伐。一是抓大放小。党的组织建设从金盛装饰城,金盛百货等亿元级市场入手,逐步向神马家具成、恒方弱电公司等辖区内的中小型企业推进。二是抓难带易。在一些党员身份不易亮出、党员活动难开展的外资企业中做好党建工作。分别在国际礼品有限公司和东宝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了党支部,为在外资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积累了经验。三是平稳过渡。对街道73家改制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党建工作同步跟上,做到了企业改制,党组织地位不变、隶属关系不变。四是阵地补缺。将分散在本地区工作、生活的流动党员组织起来,按地区分别建立“流动党员之家”,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扫除党建空白点。目前,*街道已经在非公企业中建立了党委1个,企业党总支2个,共有党支部22个,有8名流动党员在“流动党员之家”登记参加了活动。
方法多样实现有效管理
非公经济党组织建立后,“牌子挂起来了,管理却落下来了的”的“空挂户”问题比较普遍。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街道工委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采取了定期开展活动、检查软硬件资料、培训党务干部等方式,夯实非公经济党组织的基础工作。去年8月,街道专门举办了一期党务干部培训班,邀请*市的部分专家学者给党建工作负责人上课,讲解党建知识,帮助答疑释惑,有效地提高了党务干部的素质。二是建立街道工委委员分工联系制度,每人联系1-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指导其开展日常的党建工作,及时解决企业在党建工作方面遇到的问题。三是因企制宜,分类指导。金盛集团党总支成立党组织时间较长,党建工作比较活跃,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街道工委就指导他们将工作重点放在壮大党员队伍,健全组织制度上,为其成立党委创造了条件。国际礼品公司年轻人多,为了培养后备力量,提高青年人入党的积极性,街道工委就指导该党支部从成立团组织入手,调动青年团员积极性,提高其思想觉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新锦港党支部党员多数从事后勤保障工作街道工委就指导他们通过搞好自身工作,树立党员形象,争取赢得企业领导的更多支持。
加强教育促进作用发挥
依托协会创名牌发展壮大杏产业
*乡合水村,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2567亩耕地,有318户,1202人。现有党员43人,其中60岁以上的18人,35岁以下的6人。“年年都有新进步,关键在于党支部”,这是合水村广大村民对党支部的一句朴实评价。近年来,合水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围绕市场着力培育发展林果种植主导产业,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小康路,*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860元。
一是建强班子树旗帜,理清了发展思路。近年来,合水村党支部以创建“五好”村党支部为目标,以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为重点,坚持不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性实践活动和党员教育活动,着力增强党员队伍的素质,班子的整体致富能力。去年,村上积极筹措资金18万元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大院,建成了科技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设施,群众健身广场也正在修建之中。在抓好党建阵地建设、党员分类管理、设岗定责、信息化致富工程等工作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理清全村的发展思路上。村党支部根据合水村地域独特,土地肥沃,有栽植林果的传统特点,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把规模栽种李广杏、李广桃、葡萄、大葱和兴办农家园作为全村产业发展的方向来抓。到目前,全村已发展李广杏、桃1600亩,优质葡萄600亩,大葱300亩。针对本村自然环境优美、老果园较多的实际,村支部还制定优惠政策,引资600多万元建成农家园4个,促进了全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依托协会创名牌,壮大了特色产业。合水村是*李广杏的发源地,有做大做强李广杏产业的先天优势。近年来,村党支部采取政策引导、典型带动、干部带头等措施,不断发展壮大了李广杏产业。为了扩大李广杏这一名牌的知名度,合水村党支部和月牙泉村党支部共同注册成立了*李广杏协会,协会采取观摩考察、科技培训、印发资料、现场指导等方式,及时解决群众在栽培李广杏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近几年,全村共组织群众外出参观9次,650多人,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30多期,播放科技光盘140多场次,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李广杏和李广桃产业的积极性。由于党支部的政策驱动和李广杏协会的优质服务贯穿于李广杏的定植、管理、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促进了合水村李广杏产业的发展,使合水村成为李广杏的知名产地。同时,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协会带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全村的李广杏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全村优质李广杏和李广桃为主的经济林占全村耕地的65%,人均纯收入中有2100元来自桃、杏产业。
三是党员带头谋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有困难,找支部;要致富,学党员。”近年来,合水村党支部坚持把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作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主战场,坚持开展党员群众联帮带活动,推进了全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三组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潘忠,牢记党员职责,致富不忘乡亲,发挥自己的养殖特长,积极带领10户群众靠养殖走上了致富之路。二组党员陈文看到近几年新建、翻建房屋的农户多,他组织10多人成立了工程队,专门修建民房,既承包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工程,解决了群众建房的困难,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也解决了富裕劳动力的问题。去年他家的各项收入超过4万元,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输转劳动力是村党支部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有效措施。*年,村支部利用313国道改线工程一部分在本村实施的优势,把本村30%的劳动力组织到工地上务工,使人均增收600元。目前全村在外从事二三产业的有134人,外省打工的有15人。
壮大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榆次区地处“三晋”之腹,为晋中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人口53万,面积1328平方公里,辖6镇4乡28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5.9万人,耕地73.59万亩,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28元。榆次区农业局为区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现有干部12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6人,总农艺师1人,科员4人,内设四个职能股(室):办公室、产业化经营指导股、政策法规和科教股、信息发展开发股。
我在榆次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战线同仁的帮助和支持下,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围绕农民增收核心,坚持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揽工作全局,城乡统筹,扭住“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求突破”战略展开工作,突出温室大棚、红枣开发、养殖园区和龙头企业四大基地建设,使全区农业产业化开发有了新的突破。连续12年,榆次的蔬菜生产位居全省之首,面积达到34万亩,年总产量突破11.6亿公斤,其中向北京、广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销售7.5亿公斤以上,蔬菜产业占据榆次区农业的半壁江山,被确立为全国首批55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区)之一。丘陵山区形成了全长123公里的红枣林带,面积达30万亩,居全市第一、省内前列,开发大户达到150多户,被确定为全省七个红枣示范园区之一,并把榆次的红枣发展模式作为全省的样板大力推广。畜牧养殖也得到了快速的推进,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8万吨,先后建成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已达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特别是我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从国外引进的羊驼养殖落户榆次后,成为我国特种养殖的一个亮点。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福大绿色食品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加工龙头逐步壮大。河南正龙白象方便面、古船面粉的全面投产,使榆次面粉加工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江苏镇江恒顺精品醋项目和山西金龙鱼油脂加工项目的迅速筹建投产,将引领榆次酿醋和食用油加工业快步跃入全国市场新天地。在城镇化建设中,东阳等8个小城镇列入全省小城镇建设的重点行列,其中东阳镇被列入全国500个小城镇之一、山西35个中心镇之一。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不断提升,越来越接近全面小康的标准。
从2002年我来到区农业局,在农业战线上工作了三年有余,通过农业部门从事领导工作的实践,对如何抓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按照全面、统筹、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稳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开辟农民增收的多种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抓基地,以基地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们提出“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求突破”的调产战略,经过六年来的不断发展,蔬菜、红枣、养殖已成为榆次农业的三大特色产业,全区农业的粮经比例由2000年的3:1调整为5:4。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5万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1.63亿公斤,商品率达85%,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124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4%;在布局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红枣由2001年的6万亩猛增到目前的30万亩,建成了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为农民人均增收150元,全部进入盛果期,红枣总产量可达6.64万吨,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可增收460元。畜牧养殖:全区肉类总产量16000吨,蛋类总产量12165吨,奶类总产量10000吨,总收入3.25亿元,人均牧业收入496元。在基地扩规模的同时,把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作为提升基地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搭建了优势农产品发展框架,选定绿色蔬菜、优质果品、绿色畜禽、传统杂粮四大主导产业、12种优势农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区域布局和规划。通过区域规划,逐步使我区形成一批优势品种、优势产区:共规划实施蔬菜面积34万亩,建成了10.9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其中有10万亩进入挂果期。奶牛发展势头迅猛,存栏达到6000头;规划实施优势玉米种植面积30万亩。
二是抓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上档升级。在标准化生产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产品和产地的认证工作。2002年前,我区只认证了无公害蔬菜,品种只有3个,面积仅3万亩。到目前,无公害认证产品已发展到3项17种,认证面积达到11.47万亩:蔬菜包括青椒、西红柿、葱头、白菜等15个品种,认证面积10.9万亩;水果认证新红星苹果1700亩,带动了5万亩无公害水果基地建设;红枣认证4000亩。绿色认证也有突破,认证产品已达4个:博瑞乳品、华玉荣香椿、强大饲料、中昌梨枣。博瑞乳品还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创立精品名牌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是抓模式,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益。我区位于晋中市府所在地,距太原仅25公里,非常适合发展城郊农业,尤其是菜篮子农业。为此,从2000年开始白手起家,开展10万亩温室大棚蔬菜重点工程建设,目前面积已达5万亩,亩均效益在1万元左右,是粮田收入的10倍以上。温室大棚建设逐步由平川乡镇向丘陵山区扩张,创造了修文镇“四位一体”温室、东赵乡“双水源四位一体”温室、“连体超大温室”等新型温室。什贴镇李坊村,引入了旱作农业模式,把旱井集雨与温室大棚结合起来,引起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水利部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在山西,乃在华北的丘陵旱垣区,都是一个成功的样板,是旱垣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典范。红枣生产大力推广了“四个一”模式:即,一项矮密丰技术、一座沼气池、一座保鲜库、一座烤房,增效十分明显。奶牛养殖利用世行贷款,走“公司+合作社+园区+农户”的路子,使奶牛养殖规模迅速增长。
国有经济发展壮大30年征文
生产铁、钢、材同比增长55.44%、54.79%和58.08%;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同比增长89.78%、20.48%。今年以来,在国际铁矿石价格暴涨65%,煤、电、油价格大幅攀升的情况下,武汉钢铁集团依靠比例高达80%以上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不仅消化了年增近60亿元的新增成本,还创下铁、钢、材产量和销售收入、利润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武钢的辉煌,正是我国国有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在改革发展中成就“主导力量”
30年的艰辛探索,30年的光辉灿烂。
体制的不断变革,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改革脱困的3年攻坚,加上资产管理体制的日渐完善,使得国有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国有资产总量大幅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控制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尤其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电力、电信、交通运输、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
国务院国资委统计显示,目前中央企业82.8%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行业,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中央企业户数占全部中央企业的25%,资产总额占75%,实现利润占到80%。
食品企业发展壮大的思考
万得福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壮大的调查与思考
东营市万得福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顶力食品加工厂,由于管理、体制、市场等多种因素,企业生产经营一度陷入艰难困境,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改制成立,当初仅有资金7万元,发展至今,已成为拥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年销售收入1.46亿元的“山东省百家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之一。万得福公司的发展壮大,给我县的企业发展带来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一、改革增活力。万得福公司前身是隶属于垦利县粮食局的顶力食品加工厂,于1996年筹建,1997年投产。到2001年,由于工厂体制弊端,导致生产瘫痪,濒临破产,账面国有资产仅有7万元。2001年3月,现任董事长刘继善接手顶力食品加工厂后,在多方筹措资金60万元投入生产的基础上,对工厂进行了改制。采取破产收购和职工入股的方式,将原国有顶力加工厂改制成为万得福股份制公司。从国有到民营的成功改制,不但革除了原国有小厂的弊,而且使职工和企业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为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强大合力。
几年来,我县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气象。从企业的管理模式上看,我县目前的民营企业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一种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族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一种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式企业;还有通过组建、承包、买断乡镇或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红帽子”企业等。其共同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一些主要投资者所有。并且基本上选择家长式管理模式,即企业由一位强有力的人物作为统帅,实行高度集权化的管理。其缺陷一是决策权高度集中,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企业决策容易出现重大失误。二是企业逐步发展后,基于家族血缘关系而产生的内聚功能,会因为情面等因素,造成制度难以推行、奖惩难以兑现、利益产生纠纷而变为内耗功能,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企业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方式主要靠银行贷款,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影响,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作大作强。如何解决好以上问题,成为影响全县企业快速发展,实现我县“工业强县”目标快速实现的重大问题。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一是要通过开办培训班、外出参观考察等形式,着重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转变他们的经营管理观念,更新思想,摆脱狭隘的小生产意识的影响。二是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理顺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积极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灵活体制。在建立新型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方面要果敢地抛弃旧的管理模式,大胆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大步迈向股份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在股东多元化过程中积极吸收员工(含技术、知识产权、资金等)入股,促进企业资金的筹集、风险的降低和有效监督机制的形成,建立起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型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模式。
二、人才打基础。万德福公司始终将实施人才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抓紧抓好。先后引进了多名北大、清华高材生,聘请了中科院院士和食品发酵协会会长担任企业的长期顾问。仅仅3年的时间,企业便拥有了52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86名大中专毕业生。
我县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虽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管理层人员素质不高,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高科技人才匮乏等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人才的引进上,手脚放不开,舍不得花钱,环宇集团的刹车片项目便是一个很典型的教训,因为没有答应人家的高要求,换来的是自己的大损失。究其原因,一是观念落后,在人才与经验之间,更加偏向于经验,对知识和人才缺少强烈的需求。二是民营企业的财产继承性,使其试图用血缘关系建立一种天然的信任关系,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一个人、一个家族的能力远远不能适应一个企业的需要,容易导致企业的暴起暴跌。企业要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人才战略的实施。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引进、培训和用好人三个环节。一是要建立好引进培养机制,针对企业需要广泛引进高等人才,有计划有目的地挖掘其他地区科技骨干。当前主要是引进一批急需的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科学管理等专业人才。引进人才要舍得花钱,不管要求提得多么高,只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就应该答应。二是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大力倡导“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外出考察、到有关学校培训、请专家讲课等多种形式,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及科学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头脑、了解市场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民营企业家,努力培育一批综合素质过硬的管理型、科技型人才队伍。三是要建立好管理使用机制,加快建立公平竞争、合理流动、不求所有、只求所用、人尽其才的用人制度,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企业氛围,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