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04:06: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转方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转方式

渔业调结构转方式调查汇报

我市是全国闻名的渔业大市,渔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也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加快渔业调结构转方式,对于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近期,我们开展了渔业调结构转方式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渔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渔业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生态、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现代渔业的目标,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规范渔业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全市渔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渔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208.6万吨,增加3万吨;实现渔业产值607.8亿元,占海洋产业产值的58%;渔业增加值占全市农业增加值的60%以上,渔业经济主要指标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地级市首位。

(二)渔业经济结构日趋优化。捕捞向远洋扩展。2009年,全市远洋渔船达到255艘,实现产量6万吨,产值5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远洋捕捞船队,作业领域扩展到南太平洋、北太平洋、中西太平洋、西南大西洋等地。养殖向名优拓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海带养殖基地、全省最大的海参、鲍鱼、牡蛎、牙鲆、河豚鱼、扇贝、石鲽、海蜇和裙带菜养殖基地。2009年,全市海水名优养殖产值突破100亿元,占养殖业产值的76%。加工向精深拓展。开发了近千种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药品。2009年,海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值171亿元,占加工业产值的77%。船舶制造、交通运输、旅游休闲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实现产值178亿元,占渔业收入的30%。

(三)渔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渔业企业群体,产值过亿元渔业企业超过40家,有20家渔业企业成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5家。在全省率先成立渔民专业合作组织,截至2009年底,共组建渔民专业合作社20多个,入社1000多户,示范带动养殖户近3000户。

查看全文

学习转方式调结构心得

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的预期目标后着重说明,这个目标的提出,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温总理这一掷地有声的清醒认识,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百姓更加幸福输入了动力元素。

3月14日,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再次强调,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对我们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冲击,而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要作艰苦的努力。我们必须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放在重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温总理语重心长的指出,中国经济必须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而在这三者之间,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光明的路子。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二次探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温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当前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等,对形势做了冷静而客观地分析,并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凸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我国在后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经济未来平稳较快发展需靠转变发展方式来实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环境资源的巨大牺牲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扭曲与不合理为代价的。而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的发展方式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致命伤”。以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为例,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已经越来越严重地依赖出口这一驾马车的拉动,外贸依存度高达60%,特别是我国的外贸出口主要依靠的是大量廉价劳动力,大量资源能源的消耗以及随之而来所付出的环境污染破坏的巨大代价。在后金融危机严酷的形势下,如此发展方式,转变越早越主动,转变越快越见效。我们的党和政府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地判断出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实质上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并及时出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传统的、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不转不行,必须把加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调结构促转变。坚决打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这是党和政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发展阶段性特征形成的广泛共识,是置身激烈竞争和后危机时代的发展趋势得出的清醒认识,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战略意义。

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好字当头。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固然要快,但是,离开“好”的前提,不朝“好”的方式和结构上转变、调整,不坚持好字当头、环保优先,而是盲目上项目,甚至还继续上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继续以牺牲和破坏环境资源为代价,就失去了“转”和“调”的意义。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调结构促转变,要求我们要把产业升级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向,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通过调结构促转变来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调结构促转变,要求我们把技术创新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路径。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调结构促转变,要求我们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而无论是重视自主创新还是加快产业升级,都要着眼于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一个话,必须紧紧围绕“好”字做文章,围绕“优”字谋发展。公务员之家:

转方式,调结构,好字当头。这个“好”字,说到底,就是让老百姓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总理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政府庄严承诺。这个表述,已是第三次在公开场合使用,也是始终心系百姓、情牵百姓的党和政府的一贯追求。“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如是说。离开民生改善的经济发展是毫无意义的,也是没有持久动力的。当然,改善民生,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实事、好事,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又好又快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查看全文

发改局转方式调结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决策部署和全区转方式、调结构动员会议要求,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个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以学习讨论、查摆问题、整改提高、巩固成果为主要形式,组织全局机关干部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讨论,深入查找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发展方式,着力破解制约转方式、调结构的思想障碍和发展难题,着力探索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举措和方法路径,着力完善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不断提高机关干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实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思想基础,提供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讨论的主要内容

深刻把握转方式、调结构的内涵要求,分别从转方式、调结构两个方面,深刻反思、梳理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机关干部不断提升思想境界,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思路,以发展方式的转变指导经济结构调整,用结构调整的实效来体现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围绕以下八个方面开展讨论:

一是围绕转变发展理念、把握发展大势、贯彻上级决策、明确发展方向等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主动性、责任感、紧迫感。深刻查找在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措施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深入思考如何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打破体制机制束缚,打破对传统发展方式的依赖,加快推进理念转变、目标转换、工作转型、发展转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是围绕服务业发展政策力度不大,能级和聚集度较低,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促进高新技术、楼宇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制定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大在资金、税收和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快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查看全文

市委转方式调结构调查汇报

近几年,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着眼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坚持解放思想,迎难而进,开拓创新,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走出了一条在新起点上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径。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69.4亿元,增长12.8%;财政总收入217.4亿元,增长20.4%;地方财政收入102.5亿元,增长9.5%。

一、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

市委、市政府认为,不发展没有出路,不转变发展方式同样没有出路。像这样一个能源资源相对短缺、传统产业比例较大、又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城市,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走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之路。为此,市委、市政府2011年提出了“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的思路,制定了“三区”建设的意见和自主创新五年规划,连续三年组织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引导各级特别是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聚集区。在千方百计解决来威人才的后顾之忧,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的基础上,采取两种灵活的引才方式:一种是不求所有,象威高聘请10名院士不定期来企业工作那样,把引进项目和引进人才结合起来;另一种是不求所在,象蓝星在杭州建立研发机构那样,人才虽然在异地,但成果属于企业。去年,实施国外引智项目62个,引进各类人才10387名,其中博士38名,硕士402名,目前担任研发顾问的“两院”院士达到42名。二是加快建设产学研结合密集区。产学研结合,企业是主角,政府的牵线搭桥也至关重要。市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引才借智、联合共创、资金扶持”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以市政府名义与中科院、大学、哈工大等9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帮助企业达成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凡是这几年发展好的企业,象威高、三角、华东数控、光威、新北洋等,走的都是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三是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在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采取双方共建的形式,先后建立了中科院技术转化中心中心、哈工大技术转移中心、山大技术转移中心等,积极引进科研成果,加快产业化步伐,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0家,占全省的10%;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782.2亿元,增长19.7%,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7%,比年初提高了2.8个百分点。四是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建设。这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也是承接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去年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实现了较大突破,威高和光威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广泰空港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好当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得正式批准,新增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44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家,其中国家级1家。今年争取再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家,其中国家级平台至少新增1家,真正让这些平台在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上发挥作用。

二、把“两区”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统筹谋划,高端突破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决策部署之后,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加紧产业布局调整,率先制订了“两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总体规划和分项规划,成了蓝色经济区管理办公室,科学统筹,全面发力。一是高点定位。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集思广益,提出了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重点城市,海产品加工、船舶修造、新能源和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的领军城市,与韩国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和东北亚海上客运中心,滨海生态人居示范区”的蓝色经济区建设目标和“实现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聚集化”的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目标。根据这两个目标,到2012年高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总产值的比重将达到38%以上,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5:59:36;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33%,以海洋产业为重点的蓝色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60%以上。二是提升产业。蓝色经济区,集中建设海产品加工、船舶修造、港口物流、滨海休闲度假、新能源、石化“六大基地”。2012年全市海产品生产加工产值430亿元,增长5.7%,精深加工比例达到78%;造船业逆势上扬,完工量占全省的60%;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风电装机容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高端产业聚集区,围绕培植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培育威高集团以高端医用植入器械为重点的医疗器械、光威集团万吨碳纤维产业化、三角集团低碳绿色环保高效全钢载重子午轮胎等“十大高端产业园区”,争取3—5年内,将“十大园区”全部建成销售收入过百亿的高端产业聚集园区,使之成为拉动全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三是深化布局。市在坚持把“两区”建设落实到具体企业、具体项目的同时,改变平均用力思维,实施重点区域突破和带动战略,提升其产业承载、聚集、辐射和带动能力。近年来,先后规划建设了工业新区、南海新区、石岛工业园、科技新城、临港产业区等新型制造业园区。2011年4月,将文登市苘山镇、汪疃镇并入工业园,组建了工业新区。短短两年时间,工业新区已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0多个,总投资650多亿元,有4家全球500强企业、8家上市公司进驻,有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强势板块。

三、把大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强化支撑,储备后劲

查看全文

商务部门转方式调结构年终总结

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一)我们对商贸流通领域的经营企业、生产企业、物流及万村千乡等惠农工作做了较全面的调查。年商务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我区的“一四五三”任务目标为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商务部及省市有关要求和决策,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内外贸融合,着力稳外需、扩消费,转方式、调结构,重统筹、惠民生,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培育配送中心、仓储加工、多式联运等业态,推进大型物流企业聚集,形成以大型专业市场、特色物流园区为重点,以现代物流企业为引领的物流产业体系。消费是拉动经济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要把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作为商务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发挥消费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一是抓好政策落实。国家的消费政策,有效激发了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加强政策宣传,创新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二是扩大农村消费。农村人口占我区人口60%以上,市场空间巨大。随着各项惠农政策实施,农村消费明显加快。要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做好“家电下乡”等工作,激发农民消费潜力。三是增加城市消费。城市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5%左右,是社会消费的主体。增加城市消费,关键是促进消费升级。我区近年来家电普及率很高,汽车大量进入家庭,但由于收入水平限制和消费习惯影响,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较慢。要通过实施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鼓励换代耐用品销售,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二)加快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与纽带,是市场经济的血脉和神经,只有不断提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才能建立起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市场体系,构筑现代流通网络。目前各类商品市场数量多,但功能不够全,效率不够高。完善流通市场体系,一定要与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完善规划,优化布局,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商贸流通设施投入,建立覆盖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贸流通体系,不断提升流通设施的现代化水平。要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市场定位,在重要节点城市打造一批辐射力强的商贸中心。重视城市新建小区和城乡结合部网点建设,改造提升城市商业中心的同时,促进社区商业网点配套,加快社区便利店建设,方便社区居民生活,扩大居民消费。要促进现代流通业态延伸触角,进入农村。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二是创新流通组织,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大型商贸企业是建设现代流通业的主要载体,在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区流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竞争力较低。要大力支持流通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尽快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商贸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占有率,降低企业成本和销售价格。同时,要积极扶持和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便利消费、稳定市场、增加就业的作用。三是加大商贸流通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引进国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进入市场,提升现代流通水平。

(三)强化流通市场监管。市场稳定和市场秩序事关经济社会大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必须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市场调控和监管工作。要创新调控方式,维护市场繁荣稳定。重视加强市场监测,及时调度重点企业和重点商品,搞好市场供应,把握市场运行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完善地方政府重点商品的储备制度,强化应急管理,提高应急能力。要创新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和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管理协作。会同工商、物价、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开展打击假冒侵权、维护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整顿规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促进公平交易,保障市场竞争。努力实现我区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在内贸方面,建议将现行的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政策长期化和机制化,扩大试点政策的范围和受益面;在构建农村流通网络工程中要避免重建设、轻管理,把万村千乡、农超对接等政策有机整合;加大对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在外贸方面,建议保持稳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

查看全文

干部“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学习体会3篇

(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加快建设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重要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我市开展“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活动,在第一阶段学习中,我受益非浅,主要体会如下:

一、对“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有了更深的了解

转方式,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作风,就是转变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发展方式。正风气,就是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正党风、政风、学风、作风、行风、民风。提效能,就是要突出落实、突出实效、提高效益。转方式是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正风气是转方式的前提和保证,提效能是转方式、正风气的成果。

二、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医疗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医疗、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群众的基本愿望,又要考虑乡村发展的需要,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我们只有深刻的掌握好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坚持科学发展,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查看全文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下高校党风廉政工作思考

1当前高校纪委“三转”工作面临的困难

推进“三转”工作是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工作任务,但由于受多年的惯性思维和工作模式的影响,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在实际贯彻落实“三转”要求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三转”工作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高校纪委作为高校内党的监督执纪专门部门,维护党的纪律是其根本任务,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才是主业。“三转”的实质正是要求纪检监察部门找准职责定位,明确主业主责,把更多的力量调配到“监督执纪问责”的“刀刃”上。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主管部门和领导干部依旧习惯于让纪委充当“救火队”的角色,纪委常常陷入“协调变牵头、牵头变主抓、主抓变负责”的怪圈;一些职能部门在推进工作时,也习惯于借力于纪委,不少事务直接下发文件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参与,有的甚至拿其当“挡箭牌”,从而导致纪检监察部门既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又无法对要害问题实施有效监管,带来了纪委工作的范围广、战线长、任务多,纪检干部往往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因职能泛化而造成执纪监督的主业被弱化,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中心任务不够。如承担了有关基建、后勤、科研管理、人才引进、招聘、职称评定等应由相应职能部门承担的大量业务监管工作,有的甚至还参与跟法定职责毫不相干的考试考务等工作。对高校纪委来说,不去干这些“副业”是“违令”,干了属“越位”,辛辛苦苦干了许多,主业主责反倒没有精力去抓。而一旦出了问题,纪委很容易成为“挡箭牌”和“替罪羊”,“监督员”变成“共同体”,监督执纪问责的工作很难开展。

1.2工作方式有待更科学

“三转”工作开展以来,纪检部门对一些具体工作是否符合“三转”要求、算不算越位,仍然存在疑惑,所以仍然存在依照老经验、旧方法开展工作的现象。如工作中被动应付多于主动出击;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不善于运用新的理论、观念和视角来审视和解决问题;办案手段还比较粗放,新科技手段利用率不高;领导要求参与学校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考察、人事招聘、招生考试等工作无法拒绝,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较多;这些工作的初衷是为了加强对这些重点领域的监督,但结果是从后方监督变成了一线参与,完全没有做到“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存在“不会转”问题。归根结底是仍没有明确自身的职责定位,对于哪些工作可以退出,如何退出这些不该管的工作,仍然缺乏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查看全文

纪检监察履职工作方案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纪委提出的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三转”要求以及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升履职水平的意见》、市纪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落实‘三转’要求提升履职水平”大讨论活动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努力实现纪检监察工作职能定位明确、方式方法科学、作风求真务实,经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落实‘三转’要求提升履职水平”大讨论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目标要求

“三转”是适应新形势、担当新任务的客观要求,是贯彻党章、严肃纪律的必然选择,是找准定位、充分履职的现实需要。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落实‘三转’要求提升履职水平”大讨论活动,不仅是为了全面落实上级纪委的部署要求,使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充分认识“三转”的重要意义,而且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更切实地满足群众对反腐倡廉的新期盼,进一步推动纪检监察机关转变监督和工作方式,逐步实现纪检机关定位明确、思路清晰、职责分明、精力集中的目标,适应不断提高的反腐倡廉新要求。

(一)明确工作职责,切实转变职能。廓清权责边界突出主责,理清工作职责,清理规范议事协调机构,把查办案件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立体式监督预防体系,强化“主业”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分清责任,依照法定职责推进纪检职能瘦身改革。

(二)强化监督检查,切实转变方式。牢固树立“对监督者实施再监督”的理念,建立三项制度创新督查方式,建立纪委开放日机制,用好“五书”严格执纪问责,设立“三大平台”曝光典型案件,开展纪检监察领导干部走转改活动,改进履职方式,逐步实现纪检监察机关全程监督向结果监督的转变。

(三)加强“四度”建设,切实转变作风。严格管理塑作风,狠抓执行强作风,解决问题正作风,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加强自身建设,强力推进“洪纪清风”行动,通过集中学习、分层次座谈交流会、写作能手竞赛活动、专题辅导讲座,努力提升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度、胜任度、融合度和满意度,以过硬的作风打造铁军队伍。

查看全文

供水管网改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将字典序线性目标规划基本模型应用于大型供水管网改、扩建优化决策,建立了大型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优化决策字典序线性目标规划模型,并用字典序线性目标规划多阶段算法进行计算,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且根据其计算特点,编制了字典序线性目标规划灵敏度分析程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计算实例表明:字典序线性目标规划法的理论和方法非常适合大型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优化决策计算,结果令人满意。所编制程序具有准确性和通用性,对生产具有科学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字典序目标规划供水管网灵敏度

TheLexicographicLinearGoalprogrammingisappliedtothe

OptimalDecision-makingofthelargeWaterNetworks

Rebuliding&Enlargingproject

Abstract:ThebasicmodelofthelexicographiclinearGoalprogrammingisappliedtocalculatingtheoptinaldecision-makingofthelargewaternetworksrebuliding&enlargingproject.Amodelusedforcalculatingtheoptimaldecision-makingofthelargewaternetworksrebuliding&enlargingprojectisconstructed.ThelexicographiclinearGoalprogrammingmutiplestagealgorithmisusedtocalculate.A

查看全文

转油站节能降耗论文

采油厂天然气消耗分为集输耗气、放空及非生产耗气三个方面。根据数据统计,集输耗气占整个耗气量的79.8%~88.4%,放空为5%左右,非生产耗气占6%~15%。集输耗气从构成上可分为转油站集输耗气和联合站集输耗气,其中转油站集输耗气占总集输耗气80%左右,联合站占近20%,因此,转油站集输耗气占总耗气近70%。随着水驱扩边开发的不断深入,耗气呈上升趋势,节气形势较为严峻。从整个耗气系统看,转油站集输耗气所占比例最高,是节气挖潜的主要对象。近些年,通过持续执行低温集输、常温集输等运行方式,高产液、高含水油井均实施了季节停掺水、全年停掺水,同时计量间取消采暖管线,节气效果显著。而目前新开发的扩边产能中新建的油井,由于集输半径长,产液量低,无法随转油站系统一起实施低温集输运行,为保证其正常生产,需要提升整个转油站掺水系统运行温度,导致转油站耗气上升。转油站的耗气主要包括油井掺水(热洗)、采暖及工艺伴热等用气,其中油井掺水(热洗)是转油站的主要耗气部分,因此,如何优化掺水系统运行是节能挖潜的关键。针对转油站掺水(热洗)系统节气形式紧张的问题,利用转油站内掺水、热洗分开运行的工艺,实行“一站两制”集输方式。“一站”即1座具备掺水、热洗分开流程的转油站,“两制”是指高温掺水热洗、低温掺水两种运行制度。主要是利用热洗系统对产能扩边井涉及的计量间进行高温掺水,一般为65~70℃,原掺水系统对低温集输油井所在的计量间进行掺水,一般不超过50℃[1],实施后系统平稳,回油温度保持稳定,耗气量下降,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1“一站两制”集输方式的应用

1.1转油站基本情况

某转油站辖有计量间14座,各类油井200余口,加热炉3台,其中1#、3#加热炉功率为2.0MW,2#加热炉为1.74MW;掺水泵4台,1#、2#掺水泵排量为60m3/h,3#、4#掺水泵排量为80m3/h。平时运行3台加热炉(全部运行),2台掺水泵(1#、3#),日平均掺水量2932m3,日平均消耗天然气5321m3。近期有50余口扩边油井投产,均采用环状流程搭接至已建的4座计量间。由于产液量低,集输半径长,生产运行表明:当低温或低掺水量运行时,油井出现了回压升高问题,最高回压可达1.8MPa,需停井冲洗管道,影响正常生产。只有将转油站系统掺水温度整体升高,才能解决这一问题,这导致日均耗气升至6831m3。

1.2“一站两制”实施方案

1.2.1根据计量间井况匹配掺水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