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播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03:56: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转播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数字转播车规模设计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以设计数字转播车规模时所面临的问题为引子,提出以建造八或十讯道中型转播车与六讯道以下的中小型转播车进行一级切换并车,代替建造十四讯道以上超大型转播车的思路。分析了模拟转播车进行一级切换并车的技术难点,说明了利用数字电视技术进行一级切换并车的优势。介绍了作者所在电视台在这方面所进行实践的情况。
[关键词]数字转播车规模设计一级并车
随着电视技术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从一九九八年以来,国内许多电视台陆陆续续开始计划建造数字转播车。要建造数字转播车,首先要考虑的是要建造多大的车,实际上也就是要决定建造多少讯道的转播车,也就是先要设计转播车的规模。由此引出本文所要叙述的第一个问题。
进行转播车规模设计时所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电视转播车的优劣体现了一个台的实力;而且建造转播车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比用同样的经费购买摄像机、录像机要多得多,各台的技术决策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起码根据各台现有的实力来看是最好的)。
因此,在决定所建造转播车的规模时,都希望起码能满足今后多年的需要。经济实力雄厚、曾经或者有机会举办大型运动会和大型晚会的台,希望所建造转播车的摄像机讯道在十六个左右。然而,要容纳这么多设备,采用十二米左右的车体,很难做一个令人满意的布局设计;采用可满足需要的超长车,不仅因行动不便,影响常规节目的使用,而且可能违反交通部门的规定根本就不允许上路。这是兄弟台作出决定的难点。经济实力比较差,所在地举行大型运动会的机会比较少的台,在考虑新建转播车的规模时,也同样有难处。我台就是这么一个台,对我们来说做一个十六讯道的车很浪费,因为这两年在福建举行超大规模的运动会和晚会的几率几乎为零;但是,话又得说回来,同样从经济实力考虑,福建电视台投资建造转播车的机会很少,如果现在建一辆中型(八讯道左右)的车,一旦福建有机会举办大型活动(转播车的寿命大都在十年以上,这十年内不是没有可能的),又很难满足需要。可见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数字转播车规模设计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以设计数字转播车规模时所面临的问题为引子,提出以建造八或十讯道中型转播车与六讯道以下的中小型转播车进行一级切换并车,代替建造十四讯道以上超大型转播车的思路。分析了模拟转播车进行一级切换并车的技术难点,说明了利用数字电视技术进行一级切换并车的优势。介绍了作者所在电视台在这方面所进行实践的情况。
[关键词]数字转播车规模设计一级并车
随着电视技术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从一九九八年以来,国内许多电视台陆陆续续开始计划建造数字转播车。要建造数字转播车,首先要考虑的是要建造多大的车,实际上也就是要决定建造多少讯道的转播车,也就是先要设计转播车的规模。由此引出本文所要叙述的第一个问题。
进行转播车规模设计时所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电视转播车的优劣体现了一个台的实力;而且建造转播车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比用同样的经费购买摄像机、录像机要多得多,各台的技术决策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起码根据各台现有的实力来看是最好的)。
因此,在决定所建造转播车的规模时,都希望起码能满足今后多年的需要。经济实力雄厚、曾经或者有机会举办大型运动会和大型晚会的台,希望所建造转播车的摄像机讯道在十六个左右。然而,要容纳这么多设备,采用十二米左右的车体,很难做一个令人满意的布局设计;采用可满足需要的超长车,不仅因行动不便,影响常规节目的使用,而且可能违反交通部门的规定根本就不允许上路。这是兄弟台作出决定的难点。经济实力比较差,所在地举行大型运动会的机会比较少的台,在考虑新建转播车的规模时,也同样有难处。我台就是这么一个台,对我们来说做一个十六讯道的车很浪费,因为这两年在福建举行超大规模的运动会和晚会的几率几乎为零;但是,话又得说回来,同样从经济实力考虑,福建电视台投资建造转播车的机会很少,如果现在建一辆中型(八讯道左右)的车,一旦福建有机会举办大型活动(转播车的寿命大都在十年以上,这十年内不是没有可能的),又很难满足需要。可见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数字转播车规模设计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以设计数字转播车规模时所面临的问题为引子,提出以建造八或十讯道中型转播车与六讯道以下
的中小型转播车进行一级切换并车,代替建造十四讯道以上超大型转播车的思路。分析了模拟转播车进行一
级切换并车的技术难点,说明了利用数字电视技术进行一级切换并车的优势。介绍了作者所在电视台在这方
面所进行实践的情况。
[关键词]数字转播车规模设计一级并车
随着电视技术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从一九九八年以来,国内许多电视台陆陆续续开始计划建造数字
高清电视转播车原理与设计思索
1高清晰度电视转播车的原理及整体规模
1.1高清晰度电视转播车的原理
高清的两个标准:一个是节目源即信号源的标准,另一个是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信号源标准也叫演播室信号源标准或基带信号标准,主要与节目制作和终端图像显示有关;而传输标准则主要与播出、机顶盒等发送和接收设备有关。应采用1080/50i的高清信号源标准。采用1080/50i作为高清信号源标准的一个突出优点是,1080/50i与我国现行的标清信号源576}50/P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上/下变换,为顺利从标清向高清过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2高清晰度电视转播车的整体规模
1.2.1A型车。14m大型拖挂车,容量不少于16台摄像机(包括连接设备),配备2个延伸段后的容量应至少有24台摄像机(包括其连接设备)。
1.2.2B型车。12m中型半挂车,容量不少于8~10台摄像机(包括连接设备),配备1个延伸段后的容量应至少有16台摄像机(包括连接设备)。1.2.3C型车。8~10m卡车,容量不少于6台摄像机(包括连接设备),延伸后的容量应达到8台摄像机(包括连接设备)。
卫星数字通信技术在广播传输中的应用
摘要:卫星数字通信技术是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应用到的主要技术。从卫星数字通信的概述开始入手,分析了卫星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最后探讨了卫星数字通信系统在广播传输中的应用。
关键词:卫星数字通信技术;广播传输;运用
1卫星数字通信的概述
卫星数字通信是航天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卫星数字通信通过中继站和终端站来实现通信目的的,具体来说卫星数字通信的中继站是人造卫星,终端站为地面站,可以有多个终端站,来实现两个或者多个终端站之间的通信,这种通信具有容量大、区域广的特点[1]。在卫星数字通信中应用的人造卫星叫做通信卫星,它与地球的自转的周期与方向同步,所以也叫做地球同步卫星,通信卫星始终固定在天空中某一位置上,方便地面与卫星的通信。卫星数字通信技术是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应用到的主要技术之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它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优势更加鲜明。与微波数字通信传输相比其优势具体表现在:一是覆盖面广;二是投资成本低且建设快;三是传输信号的质量高;四是便于维护;五是运行成本低。与模拟卫星广播相比其优势具体表现为:一是可以节省卫星频率资源;二是,节省运行成本;三是节目信号质量高;四是数字信号处理与开发更加方便。
2卫星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2.1卫星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在广播传输中卫星数字通信系统主要由卫星上行发射站、测控站、星载转发器以及卫星接收站这四部分组成。广播数字卫星上设有C波段转发系统和Ku波段转发系统[2],上行发射站的主要作用是发射C波段信号和Ku波段信号,并接收卫星下行转发的微波信号。具体机制为:上行发射站将广播控制中心发送来的各种信号进行处理与调制,将上频率与高功率进行放大后,将上行C波段信号和Ku波段信号通过定向天线发射给卫星。上行发射站接收卫星下行转发的微波信号的作用是对卫星转播节目的质量进行监测。星载转发器的作用是将地面上行站发送的上行C波段信号和Ku波段信号进行接收,并将接收的上行微波信号进行放大以及变频处理后,再进行放大,然后将经过一系列处理的信号发射给地面服务区。星载转发器相当于中继站一样发挥作用,它的优点是保障广播信号以最低的附加噪声和失真进行传送。
电视设施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和广播电视节目的顺利优质播放,根据国务院的《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省境内业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广播站、转播台、差转台、实验台、收讯台、监测台(站)、微波站、光纤站、卫星地面站的下列设施:
1、节目接收、发送设施。包括接收、发送机房设备、天线、馈线、调配系统、塔桅(杆)、地网、拉线、天线场地及其附属设备。
2、节目传送设施。包括架空或埋设的传音电缆线路、同轴电缆线路、光缆线路、有线广播线路、微波站及电波传输通路、卫星地面站及电波传输通路、转播设备等及其附属设备。
3、节目监测设施。包括监测台、站及其附属设备。
新媒体广播技术发展前景分析论文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互联网数字化卫星技术
摘要:文章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竞争,阐述了广播技术发展的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开展网络广播技术的优势。结合大连人民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建设,进一步阐述广播技术要紧跟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潮流,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开展广播事业。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广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传统的广播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新媒体的激烈竞争和挑战。正确分析形势,以科学的态度认真研究、总结广播的特点与规律,发挥广播优势,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对于推进广播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发展迅速,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98亿,普及率22.6%,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1.1%)。城镇和农村电脑拥有量为每百户62.6台和3.6台(2000年分别是9.7台和0.5台)。宽带网民达2.7亿,占总网民数的90.6%。手机网民达到1.176亿,较07年增长了133%。特别是3G网络的应用,使手机流媒体传输技术产生极大的飞跃,流畅地无线上网已不再是奢望。
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迫使传统广播必须面对数字多媒体的挑战。网络上文字、声音和视频的获取已非常容易,而传统广播受频率资源和发射功率的限制使听众受到一定范围的影响,因此广播也必须开阔视野,基于互联网发展网络广播,使受众全球化。所谓网络广播,就是以Internet网为传播平台提供音频和视频服务的网络媒体,是传统广播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会使网络(视频)广播的听众越来越多。网络广播具有许多特有的优势:
一、随着各种终端接收设备的普及,受众参与广播的活动也将增强。
拉动内需的好商机奥运经济论文
摘要:奥运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参与最广泛的体育盛会,已经不仅影响到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而是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能有效地带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对举办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的促进作用,不仅向世界展示我国在经济、文化、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而且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奥运经济;直接效益;间接
Abstract:Asthemostfamousandinfluentialsportsgalaxy,OlympicGameshasnotonlyrelateitselftothedevelopmentofsportscultureproductsandserviceindustry,butalsotheeconomicgrowthofthehostingcity.Itcaneffectivelypullthelocalinvestmentdemandandconsumptiondemand,andeventheeconomyofthehostingcountry.BeijingOlympicGamesprovesitssignificantroleinpushingforwardtheChineseeconomyinadditiontodisplayingtheimportantachievementsofChinaineconomy,culture,scienceandtechnology,andsocialprogresss.
Keywords:Olympiceconomy;directbenefit;indirect
奥运经济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会创造的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而拉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并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阶段性经济发展加速的经济现象。奥运经济可以分为直接奥运经济和间接奥运经济两大部分。直接奥运经济是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和围绕开发奥运资源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间接奥运经济指在奥运会举办的过程中能够引起举办城市与国家的经济、社会指标发生改变的活动,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素质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新增长点和新产业的培养等。
一、奥运经济直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
电视戏曲历史管理论文
一、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
中国从1958年有了电视以后就出现了电视文艺,电视戏曲也随之诞生。早期的电视戏曲形式很简单,以戏曲为主,将原来只在舞台上表演的戏曲,简单地照搬和再现到电视屏幕上。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现场直播戏曲舞台剧。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直播场地只能是剧场舞台。导演一般采用三台摄像机联机,面向舞台,放置在左、中、右三个位置,运用不同机位的镜头角度、景致变化进行现场切换,使观众欣赏全剧。那一时期转播过不少戏曲艺术家的剧目,如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荀慧生的《红娘》,周信芳的《四进士》等。早期的电视戏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电视戏曲工作者,练就了他们严肃的工作作风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戏曲节目的剧场实况转播也为后来的电视文艺的实况转播和专场录像,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随着电视技术的更新,电视手段不断丰富,电视戏曲导演为了增强电视表现力,不再满足照搬舞台,他们积极参与节目创作,将戏曲演员请到演播室,运用电视的独有视角,从舞美、灯光、现场调度,到剧本的修改、演员表演、化装,都重新设计和安排,这便是专场录像。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评剧《双玉婵》、川剧《燕燕》,地方台播出了昆曲《十五贯》等,它比原有的舞台剧节奏更加紧凑,画面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
电视录像设备的使用,尤其是彩色电视录像设备和彩色转播车的引进,使电视节目不再是转瞬即逝,而能制成磁带得以保留、交换和重播。由此产生的后期编辑,又为电视戏曲的再加工和再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专场录像为戏曲节目的电视化,探索出一条路。至今,它依旧是电视戏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
电视戏曲现状研究论文
一、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
中国从1958年有了电视以后就出现了电视文艺,电视戏曲也随之诞生。早期的电视戏曲形式很简单,以戏曲为主,将原来只在舞台上表演的戏曲,简单地照搬和再现到电视屏幕上。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现场直播戏曲舞台剧。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直播场地只能是剧场舞台。导演一般采用三台摄像机联机,面向舞台,放置在左、中、右三个位置,运用不同机位的镜头角度、景致变化进行现场切换,使观众欣赏全剧。那一时期转播过不少戏曲艺术家的剧目,如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荀慧生的《红娘》,周信芳的《四进士》等。早期的电视戏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电视戏曲工作者,练就了他们严肃的工作作风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戏曲节目的剧场实况转播也为后来的电视文艺的实况转播和专场录像,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随着电视技术的更新,电视手段不断丰富,电视戏曲导演为了增强电视表现力,不再满足照搬舞台,他们积极参与节目创作,将戏曲演员请到演播室,运用电视的独有视角,从舞美、灯光、现场调度,到剧本的修改、演员表演、化装,都重新设计和安排,这便是专场录像。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评剧《双玉婵》、川剧《燕燕》,地方台播出了昆曲《十五贯》等,它比原有的舞台剧节奏更加紧凑,画面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
电视录像设备的使用,尤其是彩色电视录像设备和彩色转播车的引进,使电视节目不再是转瞬即逝,而能制成磁带得以保留、交换和重播。由此产生的后期编辑,又为电视戏曲的再加工和再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专场录像为戏曲节目的电视化,探索出一条路。至今,它依旧是电视戏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