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01:26: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种子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市委种子管理情况报告
2012年度我站的种子管理工作,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以来等文件精神。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服务农业和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宗旨,认真履行农业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努力学习、扎实工作。全面开展了种子质量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查处违法品种的销售行为、田间种植纠纷事故处理、适宜本地主推品种的信息、积极开展种子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工作、认真履行国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协助种子企业的体制改革。一年来,通过全站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市种子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为全市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就2012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种子监督管理成效及措施
1、抓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严把种子质量关
我市生产杂交水稻种子数量相对较多,生产基地由过去20多个乡镇逐渐萎缩到4、5个乡镇,面积由过去近8万亩到2012年只有6000亩。今年在我市制种的企业有:隆平、亚华、科裕隆、金山、明珠等,制种组合有43个,均办理了生产许可证。我站多次深入制种基地,严格把关制种田隔离区标准,严格要求企业建立生产档案,严格田间除杂提纯工作,今年收获合格水稻杂交种子50万公斤左右。
2、抓种子经营规范管理
我市有农作物种子批发商9家,其中蔬菜种子批发3家,杂交水稻种子批发6家。今年内销售量为45万公斤左右,品种(组合)达162个,全市有杂交水稻种子零售点148个。种子管理面临经营人员多、进入市场公司多、经营品种(组合)多、种子种类多。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局面,我们主要是采取从源头和经营资质入手。一是进入我市的种子实行登记备案制,凡未经审定或没有引种批文的种子一律不得经营,否则一经查出就依法严惩;二是对在我市种植表现年度间出现不稳定的品种(组合),规劝经营者适度控制,防止遇到年景不好出现大面积问题;三是未经适用性试验的新品种不得大面积推广种植;四是加强证照年检年审,认真做好种子经营登记证的核发工作,对经营过程中出现过种子质量问题且经营资质差,通过培训仍不合格的经营户坚决取缔,撤销其种子经营资格;五是严厉打击挑担游乡、摆摊设点的销售行为;六是严把新办证的资质审核关,提高入行门槛,逐渐形成一支遵纪守法懂经营的高素质的种子经营队伍。
种子管理站述职小结
市种子管理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县农委直接领导下,全县扎扎实实地开展了种子执法年活动。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一丝不苟地落实活动方案、创新活动举措等一系列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完成了活动方案的各项规定动作,实现了活动方案既定的工作目标,同时促进了种子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各项惯例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我县种子执法年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营造氛围,宣传发动力求广泛
营造良好的种子执法年活动氛围,是确保这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为此,我县通过层层发动,利用各种宣传途径,使种子执法年活动在全县形成广泛、深入的影响。
1、迅速制定方案。种子执法年工作会议在2月26日结束,27日县农委主任徐泷同志就听取了与我县会人员的汇报,同时亲自召集县种子管理站、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和法规科负责人一起研究部署县种子执法年活动方案。根据徐泷主任的指示精神,县种子管理站于2月28日就完成了活动方案的制定。方案不仅有开展种子市场大检查和种子生产、经营资质清查等上级规定的要求,而且增加了开展种子法律、法规宣传培训的等内容。
2、强化组织领导。为保证种子执法年活动顺利进行和取得成效,2月28日县农委成立了以徐泷主任任组长、分管种子管理和执法工作的两位副主任任副组长,县种子管理站、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负责人作为成员的县种子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县种子管理站牵头负责种子执法年活动的具体工作,并把种子执法年活动的开展列入县农委对各镇农技站年终目标管理考核。
3、调查摸底。为加强对全县种子市场的监管,顺利开展种子市场大检查,从3月初至3月15日,我们对全县境内所有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发放《县种子经营单位及个体经营户情况调查表》到各镇农技站,对全县所有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16家单位的44个经营网点和76家个体经营户的经营地点、联系电话、联系人、经营状况等进行登记造册,为开展种子市场大检查和种子法律、法规培训做好充分准备。
林木种子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林木种子资源,规范林木品种选育和林木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维护林木品种选育者和林木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林木种子质量水平,推动林木种子产业化、良种化,促进林业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林木品种的选育、林木种子的生产、经营、使用、管理以及林木种子进出口和对外合作等活动,必须遵守《种子法》和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林木种子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林木种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拟定并组织实施林木种子发展规划,实施林木种子工程、体系建设;
种子管理加强监管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五年多来,我国农作物种子(以下简称种子)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种子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农作物品种更新速度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由于我国种子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种子管理存在体制不顺、队伍不稳、手段缺乏、监管不力等问题,一些地区种子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假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因此,改革和完善种子管理体制,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种子市场监管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强化管理,完善法制,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总体要求。坚持以政企分开为突破口,强化政府职能,明确部门职责,完善管理制度,稳定管理队伍,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执法手段;坚持以产权改革为切入点,加快国有种子企业改组、改制步伐,促进种子产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和“标本兼治”的方针,逐步构建种子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坚持以质量监管为重点,规范市场准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二、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
种子管理体制改革意见
为加快我市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国办发〔2006〕40号)、《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意见的实施意见》(新政办发〔2007〕89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加快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强化依法治种,规范种子市场管理,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总体目标
通过政企分开,强化职能,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种子管理体系,稳定种子管理队伍,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执法手段;通过产权改革,加快种子企业改制、改组步伐,促进种子产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加强管理,规范市场准入,逐步构建种子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三、主要内容
种子管理监管工作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40号文件加快推进我省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通知》精神,加快推进我市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市场监管,促进种子产业发展,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增强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我市种子产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种子管理上还存在着体制不顺、队伍不稳、手段缺乏、监管不力等问题,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势在必行。这次种子管理体制改革涉及政企分开、企业改制、人员分流、国资处置、种子管理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直接关系到我市种子产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有关精神上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
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畜牧局牧草种子管理规章制度
牧草种子是改良草场,培植人工草地,增加绿肥,保持水土以及铺设草坪,美化环境必不可少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号召下,全国人工种草和种子生产事业发展迅速。为了加强牧草种子的管理,保证牧草种子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以适应我国建设大面积稳定、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和进行大规模国土治理的需要,并为我国牧草种子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牧草种子管理机构
牧草种子的管理应由各级畜牧(草原)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各省、市、自治区要建立健全牧草种子检验机构,配备检验人员和仪器设施。
二、牧草种子生产
1.牧草种子繁殖场(基地)的种子田必须用国家规定的一级种子做播种材料。
2.种子繁殖田应避免病、虫害感染和恶性杂草危害。凡发现有病虫害感染和恶性杂草危害的,一律不得做种子田。
民政局备荒种子管理通知
各县人民政府,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去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各级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地完成了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任务,通过健全种子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种子市场,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后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我今年1月以来遭受严重冰冻灾害后,备荒种子储备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巩固种子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提高全农业生产抗灾救灾能力,按照政府领导的要求,现就加强备荒种子储备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加强备荒种子储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的利益,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及时供种补种显得极其重要。我是农业灾害频发地区,每年都会发生类型不同、程度不等的低温冷害以及干旱洪涝、冰雹、病虫等自然灾害,加强备荒种子储备是抗御农业自然灾害的有效应急措施。各县人民政府一定要站在确保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备荒种子储备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备荒种子储备,切实解决好有资金储备无种子储备、种子储备不足和象征性储备而导致遇灾时种子调剂能力弱的问题,确保灾后恢复生产用种。
二、建立备荒种子储备长效机制
各县人民政府要认真按照文政办发〔〕53号文件明确的职责划分,建立备荒种子储备长效机制,落实县域责任,备足备荒种子。备荒种子储备以储备“两杂”种子为主,根据县内种子用量及年际用种动态变化,分类安排,以年为计储单位,以实物储备形式科学合理备足备荒种子。要建立经费投入长效保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将备荒种子储备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种子储备的监管,农业部门也要因地制宜抓好适宜品种种子的储备,加强仓储管理,降低储备损失和转商带来的损失。
种子市场管理路径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种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种子的市场管理机制、种子种类以及质量的要求都在不断变化,在当前的形势下,新品种的推广、引进、示范等方面都需要仔细推敲,进行研究。一方面加强市场管理,另一方面调查市场形势,做好两手抓,以期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市场管理;种子产业;路径
1调查市场形势,明确工作方向
1.1当前市场形势。1.1.1政策扶持,选择多样化。在以前,农民的购种选择受到价格的制约,一些质地优良的种子因此滞销。如今,主动权掌握在农民手中,他们可以通过选择、比对,选购自己所需要的种子。1.1.2一物多种,品种多元化。随着新品种涌入市场,各种相较于老品种的优良个性逐渐显现,致使新品种所占市场比例逐渐扩大。与此同时,种类繁多的新品种也让农民挑花了眼,有时甚至出现同一物种对应几十个不同的种子销售商。1.1.3购己所需,要求多样化。在科技较为发达的当代社会,农民对种子的特性也有了新的要求。相较于以往生长周期长、易染虫的作物,生长周期短、抗虫作物则更受欢迎。这就要求相关人员经常做调查,迎合所需,对新品种的开发进行指导工作。1.2未来工作方向。1.2.1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试验和推广过程脱节,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的优良品种,如果对于经销商来说无利可图的话,就很难推广到生产中去,这也是推广过程中最为棘手的一点。其次,受利益驱使的种子经销商为了节约经费,常常会省略试验示范种植环节,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风险。1.2.2做好调查研究,强化种子质量。在引进新品种之前,一定要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农民所需要的品种及其种植意愿,引进之后,务必进行试验示范种植环节,确保种子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监管力度,有效地提高高品质种子的生产水平,把好质量关,充分发挥种子管理部门的职责。1.2.3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品种管理制。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品种管理被视为种子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项目之一。为扎实做好种子市场监管和品种保护工作,需从源头加强市场管理,确保种子市场规范运行。在管理过程中,要秉持着“属地管理、检打联动、部门协同、标本兼治”的标准,使得各个部门协同和系统联动有机结合、专项整治和长效机制的构建结合、部门打假和举报维权有机结合。认真组织开展春、秋两季种子市场检查、冬季企业督查和制种基地生产执法和质量监督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生产经营和侵权套牌行为,保护种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做好质量抽检的工作,严抓质量关[1]。1.2.4注重自身素质,建设种子管理队伍。种子管理活动的实施者与承担者就是种子管理队伍,是整个种子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1)强化队伍的实际素质。各级农业部门需强化对种子管理工作者的政治理论,及时落实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强化管理能力。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相应制度,强化责任制考核,增进内部凝聚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强化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使种子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实际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进一步强化种子管理工作者依法管理水平以及专业技术能力。(2)配备必要工作者。正是因为种子管理工作对技术性、专业性、政策性要求均高,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在种子管理体制完善过程中要有懂得技术、管理的工作者,确保工作人员具有种子管理职能。
2加强市场管理的路径
2.1落实商品种子管理。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有关新品种保护、品种审定、质量要求、标签标注、加工包装等的规定,落实商品种子的管理工作。完善缺陷种子召回制度,若是销售的种子出现问题,需及时进行更换;落实品种退出机制,若是已经通过审定的品种和农业生产需要无法适合或者无法克服缺点的,则需及时地退出,同时需确保品种名称规范。众所周知,大部分农作物品种在推广应用前需由国家或省级审定。再者,转基因作物种子需要由安全评价和品种审定,生产经营转基因作物种子需获取农业部颁发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在转基因作物种子广告时,也需通过农业部的审查、批准。2.2落实企业市场准入。针对一些和市场准入条件不相符的企业或者经营假冒伪劣种子、弄虚作假的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查处,从企业源头上进行市场净化。2.3强化市场监管。在种子市场监管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要依法落实种子市场监管职责。工商、农业、公安部门应相互配合,依法加大打击力度,实时查处违法行为,比如生产销售假、劣种子等。强化种子质量市场监督抽查工作,认真落实种子质量标签制度。再者,强化监督种子企业的检查力度,依法撤销一些资质条件和发证要求不再符合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
市农作物种子管理制度
一条为了规范农作物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种子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农作物种子工作;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工作。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良种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
第五条市、县(区)政府应建立种子储备制度,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储备一定数量的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计划和动用救灾备荒种子,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储备救灾备荒种子所需贮藏设施,由同级人民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解决;储备救灾备荒种子产生的政策性亏损,由同级财政补贴。
第六条销售的主要农作物种子应当是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并经市或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试验、示范,确认为适宜推广或种植的品种,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用种标准。试验品种不得有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