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德育课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00:43: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专德育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专德育课改革研究
【摘要】本论文就职业中专的德育课教学的现状做了分析,了解到学生和教学本身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关键词】叛逆心理;灌输德育;主体德育
【Abstract】Thepresentpapertakingofficeindustryspecializedmiddleschool’smoraleducationclassteachingpresentsituationtomaketheanalysis,understoodthestudentandteachingitselfsomequestionsandthemalpractice,andproposedownopinionandthepositionregardingthis.
【Keywords】Rebelpsychology;Instillsintothemoraleducation;Mainbodymoraleducation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第一段写了这样发人深省的话: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学者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东西放整齐、有错误要道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道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可见,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乃至于大学,德育教育都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
中专德育课改革探析论文
【摘要】本论文就职业中专的德育课教学的现状做了分析,了解到学生和教学本身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关键词】叛逆心理;灌输德育;主体德育
【Abstract】Thepresentpapertakingofficeindustryspecializedmiddleschool’smoraleducationclassteachingpresentsituationtomaketheanalysis,understoodthestudentandteachingitselfsomequestionsandthemalpractice,andproposedownopinionandthepositionregardingthis.
【Keywords】Rebelpsychology;Instillsintothemoraleducation;Mainbodymoraleducation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第一段写了这样发人深省的话: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学者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东西放整齐、有错误要道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道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可见,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乃至于大学,德育教育都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
中专德育课改革论文
1学生群体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1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着当今中专生。当今中专生的精神面貌呈现出新特点: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不高,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较多;特别生活背景如离异家庭、困难家庭较多;心理健康不良的较多。如今的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多表现为心理发展不平横,如: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易变,意志不够坚强;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爱与老师顶牛、爱钻牛角尖;不能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与指导;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爱心:甚至叛逆等等。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叛逆心理是这一时期学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三年了,我遇到过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记得一个女生一夜未归家,父母找她急的如热锅蚂蚁,结果这个女生没事人一样清晨来上学。经过我细心的思想工作,才吐露实情。原来她花钱请了一个男生在外面过夜。后来我追问她怎么想的,这样糊涂。她回答父母管她太严,什么也不让她做,她就故意做给父母看的。一个花季少女就为了和父母赌气,就这样糟蹋自己。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导致普遍的厌学、弃学。
1.2基础知识水平低也困扰着当今中专生。如今的中专生成绩太差,底子太薄。有一次一名计算机老师讲程序,其中涉及到2的平方。结果一个学生问老师,2的肩膀上那个2是干什么的。听起来是笑谈,也确实有一些时日成为了笑谈,可是笑谈之后却是一种浓浓的担忧。还有一个老师讲,在讲宪法修改程序时,他们班的学生竟然分辨不出1/2和2/3哪个数字更大一些。而和他们讲国家政治制度,他们更是如听天书。这样的学习底子,要怎么接受中专的教育呢?
1.3思想僵化,精神世界匮乏。现在的大多数中专生把睡眠时间改在上课,把休闲时间全部砸在了网吧里。网吧成了他们的第二课堂。那种良莠不齐的环境,正慢慢的腐蚀着中专生的精神和思想。另一部分学生上课不睡觉,却带着耳机听音乐,或者拿着手机打游戏。好像游戏和歌曲就是他们全部的生命价值。很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完全变形,甚至扭曲。一次讲职业道德的课上,我问大家你们的兴趣是什么?结果全班四十几名学生异口同声的说“玩”。
2现在的教材版本已经不再适应变化现在的中专德育教学使用的课本还是《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和《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生涩的哲学理论和枯燥的政治语言让学生对德育课提不起兴趣。再加上高考和认定考试根本没有一个道德标准,没有考核做约束,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淡了。
小学德育教育专业化发展措施论文
摘要:德育课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因其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也要求德育教师必须是专业的教师。目前,小学德育课教师多为兼职教师,在教育理念和实践层面存在一些问题,专业性亟待提高。我们认为,德育课教师应具备与德育教学相对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为此,我们需要从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进修、教师自修等多种途径促进小学德育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德育课教师小学专业化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效性低是长期困扰德育的问题,也一直为多方所诟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德育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一、德育课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一)德育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师专业化是随着教师的产生而同时进行的,而真正意义上提出这一概念是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教师专业化应该如何界定,国内外不同研究者对此有不同的思考和认识。当然,国内学术界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也形成了一些共识,大部分学者都强调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应该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等基本内容。
小学德育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论文
摘要:德育课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因其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也要求德育教师必须是专业的教师。目前,小学德育课教师多为兼职教师,在教育理念和实践层面存在一些问题,专业性亟待提高。我们认为,德育课教师应具备与德育教学相对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感。为此,我们需要从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进修、教师自修等多种途径促进小学德育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德育课教师小学专业化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效性低是长期困扰德育的问题,也一直为多方所诟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德育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一、德育课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1.1德育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专业化是随着教师的产生而同时进行的,而真正意义上提出这一概念是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教师专业化应该如何界定,国内外不同研究者对此有不同的思考和认识。当然,国内学术界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也形成了一些共识,大部分学者都强调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应该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等基本内容。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提高中小学生教育效果的基础。
小学德育课教师专业化策略论文
摘要:德育课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因其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也要求德育教师必须是专业的教师。目前,小学德育课教师多为兼职教师,在教育理念和实践层面存在一些问题,专业性亟待提高。我们认为,德育课教师应具备与德育教学相对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为此,我们需要从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进修、教师自修等多种途径促进小学德育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德育课教师小学专业化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效性低是长期困扰德育的问题,也一直为多方所诟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德育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一、德育课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一)德育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师专业化是随着教师的产生而同时进行的,而真正意义上提出这一概念是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教师专业化应该如何界定,国内外不同研究者对此有不同的思考和认识。当然,国内学术界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也形成了一些共识,大部分学者都强调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应该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等基本内容。
职业教育德育课程论文
一、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的德育课课堂缺少职业特色。职业教育的德育课课堂没有职业特色,仍然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手段,所以产生了很多困惑:教师有困惑,因为所教内容学生不愿学,没有成就感;学生有困惑,因为对所学内容缺少兴趣,感觉所学没有用。最后的结果就是课堂僵化,缺少活力。(二)教材内容单调乏味。现行的教材内容主要以纲要性知识为主,缺乏对社会现象和学生现状的剖析。案例大多为学生不熟悉的人物,个别案例陈旧、缺乏时代感,缺少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沿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传授知识。习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把教师和书本的思想灌输给学生,教师照书念,学生照书背,师生都围绕书本转。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内容缺乏理解和内化,缺乏实践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致使不少学生感到有些事好坏难辨,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四)课业形式与学业质量评价方式不合理。受传统考试制度的影响,对德育的测评采用理论考试,一考定夺。这种评价方式重视知识考查,轻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笔试评价,轻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轻视综合评价;重视教育者的评价,轻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因此,这种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实际效果和学生的真实能力。
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宗旨
德育课程改革,旨在发挥德育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德育课堂育人实效,构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新德育课程观,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在渐进生成的教育情境中,师生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实现共同成长。德育课程改革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改革,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德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社会,更加贴近学生思想、情感和生活,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德育课教学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三、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优化教材资源,更新德育教学内容。(1)打破章节界限,理顺教学内容。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在讲完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接着就讲第十一章: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和第十二章: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然后讲其他章节内容。(2)丰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色。结合时事讲德育,将“三爱三节”、“中国梦”实践教育活动引入课堂,促使德育回归生活。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渗透进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3)更新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征。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课: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将张秉贵的案例更新为青岛市道德模范许振超的事迹以及体坛明星姚明、刘翔等青年人崇拜的榜样人物事迹。身边的新时代的模范人物,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和学习。
职校德育课程改革创新探讨论文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第三轮改革,使中职学校和五年制高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正确认识职校德育课改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全面把握职校德育课改新的亮点和特色,努力增强德育课的时代感、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亟需以转变观念、资源开发、学生参与、整体推进等新的策略和措施,切实推进当前职校德育课程改革。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
从2009年秋季入学开始实施的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方案,不仅涵盖了所有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德育课程,也包含了五年制高职大部分德育课程,并深刻影响着独立高职高专“05方案”的德育课程。这次职校德育课程改革,将对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造就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新的职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思考与探讨。
一、职校德育课改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职校德育课程由1993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课程设置方案”制定,经2001年《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出台,再到这次德育课改新方案的实施,反映了职教事业大力发展和职校德育课改不断深化的历程。当前,职校德育课程改革势头如火如茶,但仍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职校德育教学的社会环境有了很大变化
职校德育课程创新措施论文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第三轮改革,使中职学校和五年制高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正确认识职校德育课改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全面把握职校德育课改新的亮点和特色,努力增强德育课的时代感、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亟需以转变观念、资源开发、学生参与、整体推进等新的策略和措施,切实推进当前职校德育课程改革。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
从**年秋季入学开始实施的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方案,不仅涵盖了所有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德育课程,也包含了五年制高职大部分德育课程,并深刻影响着独立高职高专“05方案”的德育课程。这次职校德育课程改革,将对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造就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新的职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思考与探讨。
一、职校德育课改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职校德育课程由**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课程设置方案”制定,经**年《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出台,再到这次德育课改新方案的实施,反映了职教事业大力发展和职校德育课改不断深化的历程。当前,职校德育课程改革势头如火如茶,但仍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职校德育教学的社会环境有了很大变化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
摘要: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是化解中小学德育改革难点的关键,是推进中小学德育改革的前提,因此要对其进行解悟和架构。实施基于“大德育”“全课程”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应在把握各类课程建设的侧重点、明晰各类课程的内在结构的基础上,找准学校这个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关键,着力于学校课程的结构化设定,综合化建构,协同化实施,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德育课程;一体化;德育改革
2016年9月,山东省教育厅启动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德育课程一体化成为全省各地从教育行政机构到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注重点,更成为学校和教师的行动热点。然而据不完全了解,一些学校仅仅着重德育课程的分类落实,而忽视或者淡化了“一体化”的策略探讨,“一体化”成为行动及话语的“非约定”式回避。笔者认为,深刻解悟、悉心架构德育课程一体化,是化解中小学德育改革难点的关键,是推进中小学德育改革的前提。这远比如何执行重要得多,因此必须首先回应和探讨。
一、德育课程一体化的理性解悟
(一)德育课程。目前区域内外对“德育课程”这个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2017年8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在“实施途径和要求”的“课程育人”中指出:“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显然,《指南》所指的“德育课程”就是国家专设的德育课。2016年5月,教育部在济南召开新闻会,推出了《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到了两个“德育课程”:一是广义的,囊括专门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个类型;二是狭义的,即四类课程中专门的德育课程,亦即教育部《指南》所指的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笔者倡导建立超越学科、超越课堂的“德育课程”概念。课程,是衡量一个区域教育改革站位和认知的重要指标。如果依据新近的业内共识,将课程视为广义上的把教育思想降解为学校行动、把教育理念落实为学生素养的载体,那么课程便是所有教育元素的总和与综合。诚如重庆市谢家湾小学刘希娅校长所言:凡是有孩子的地方,所有的元素都是课程。中小学教育正是依托课程也只有依靠课程才能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化和落地。这意味着,课程即育人——道德元素是中小学课程系统内所有课程实体的内植“基因”,德育当属课程的内在应有之义。反过来说,德育是借助、通过显性的和隐性的并融合一切有价值的课程来实现的。因此德育课程应该是“大德育”“全课程”,中小学的所有课程都是德育课程,除了国家规定的德育课“道德与法治”等外,还有其他的学科类课程、地方设置的传统文化课程,还有学校自主开发的校内外生活化、活动化、实践化课程,以及隐性课程,如学校精神、物态文化、教师人格、社团组织、管理制度等。在笔者看来,德育课程是一个“立德树人”的课程体系,德育课是其核心——笔者建议将德育课归入学科课程之列,其他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是其主体,学校精神、物态文化、教师人格、社团组织、管理制度等隐性课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二)德育课程一体化。“一体化”的实质是结构化,是对课程的序列化构造和集约化设定。1.一体化是课程内在的序列化构造基于“大德育”“全课程”的一体化,至少有十种理解:(1)目标意义的贯通: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全程一体”;(2)内容意义的丰盈: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五育一体”;(3)体态意义的活泼: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专题课程与综合课程,“课程计划内的”课程与“课时之外”的生活细节,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多态一体”;(4)过程意义的交融:认知与道德“多维一体”;(5)主体意义的协调:价值导引(外控、教化)与自主建构(自控、习得)“内外一体”;(6)导师意义的协同:教育工作者“全员一体”;(7)场域意义的合力:家庭、学校、社会“全域一体”;(8)资源意义的涵养:时时处处皆育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全息一体”;(9)时限意义的共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链接畅通的“全时一体”;(10)切实意义的经济:整合集约、低耗高效的“多为一体”。2.一体化是学校的集约化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卡口”位于学校这个层级,关键点之一,是学校层面的课程建设。走出简单的组装拼合式思维,提升校本化优质化水平,是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走向。基于“大德育”“全课程”的一体化,意味着紧扣校本化育人目标,循着自有逻辑,将育人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构成结构合理的“学校课程”体系。这里的“学校课程”,是指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促进学生全面生动健康成长的,由学校规划和教师实施的一切学科与活动。之所以强调“学校”,是因为在笔者看来,只有经过基于自己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运行逻辑去规划,经由教师贴近、切合各自学情去创造性实施的学校课程,才是更适合“自己的学生”的课程。之所以强调“体系”,也是基于现实的思考。尽管多数课程是多维素养目标的整合体、多重教育价值的融合体,但还是应做好统筹,尤其不应自主开发过多的单一内容(单科)、单一形态(单式)的课程。因为“单课”的批量产出,虽然的确能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选择权利,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但目前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单课”已足够多,如果学校再一味地开发,使之挤占本来就已趋“饱合”的课程空间,则极易导致“学校课程”体系臃肿、结构碎散、体量膨胀,学科边界切割明晰的“单课”各自为政、专业岗位分工明确的各科教师各守一块,也势必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增大等弊端。笔者的建议是,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等一系列文件精神,根据县域中小学教育发展定位,基于学校的各方面资源优势,整体系统地布局、调配,科学合理地转化、落地,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课程产品和行动发挥出最优的效果。
二、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切实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