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00:29: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种质资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种质资源

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

1试管苗保存

从田间种植的种质资源选择具有典型品种特性的健康植株(从形成壮苗到盛花期均可以取),取1.5~2.0cm有腋芽的茎段7~10个,用清水冲洗1~2h,然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1‰的升汞水溶液浸泡8~10min,若茎段较粗则增加至12min左右。用灭菌的镊子将茎段分次取出,每次取出1~2个,在灭菌水中彻底清洗3~4次,放入普通的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特别注意每次从升汞中取茎段要用无菌的镊子)。分次取出茎段可以使茎段在升汞中的处理时间有一个梯度,保证至少有1个已经成为无菌苗。由于种质资源数量比较多,这样做就会大大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将处理好的茎段放在组培苗生长间,补充光照。保持生长间的温度在20~25℃。无菌苗形成过程中,天天进行检查,发现污染苗后挑出并进行高压灭菌,以防备造成试管苗生长间的整体污染。无菌苗形成后,在无菌条件下,将无菌苗继续在普通MS培养基上扩繁1次,每1~2个茎段放入含3%的甘露醇MS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保存,一般每1个资源至少要保存3管,这样取用非常方便。控制种质资源保存库的温度在15~20℃,每周对资源库进熏蒸消毒1次,防止试管苗二次污染。在这种条件下,每1代试管苗可以保存120~150d,在此期间,要定期检查试管苗的情况。由于受到了甘露醇及继代过多或是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些资源早期就会玻璃化,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立即将玻璃化的试管苗转移到普通的MS培养基上,20~30d就可以形成新的试管苗继续保存。

2田间种植保存

以试管苗保存约2年,试管苗会表现出明显的退化,例如整体的玻璃化,生长极缓,甚至在继代后不能形成新的试管苗,这就需要进行1次田间种植以重新获得试管苗保存。在当地马铃薯播种时间的前1个月,将已退化的试管苗种质资源转入普通培养基中,扩繁1代15~20株形成比较壮的组培苗,定植在育苗钵,置于温室或网棚中,每份资源至少扩繁15株以上,温室或网棚中的管理与微型薯温室生产相同。待植株根系较发达长出7~10片叶时,将其移入室外进行炼苗5~10d,然后带土移入大田。这种移栽苗因长势较弱,所以要求大田土壤疏松,灌溉条件好,肥料充足,并要严防人畜破坏。大田移栽时,每个资源选到10株壮苗移入大田,每个资源种植1行,株行距为30cm×65cm,剩余的不要丢弃,可以作补苗用。田间管理要做到早除草、早培土、早防病,加强肥料的充足供给,花期前可追施1次壮苗肥,壮苗肥为尿素,施用量控制在75~105kg/hm2。并可以以3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作为叶面肥进行喷施,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植株健壮后,以具有典型品种特性的健康植株作为试管苗的来源。

在马铃薯种质资源的保存过程中,田间种植与试管苗保存是相互结合、密不可分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由于种质资源少则几百份,多则几千份,所以种质资源可以多点保存,也可以分期分批保存,每年种植一部分,试管保存一部分,来年可以反过来,这样可以经济合理地搭配人力和物力。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山楂种质资源研究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以国家果树种质沈阳山楂圃种植保存的28份25年生山楂属植物资源为试验材料,包括黑果绿肉1份、伏山楂4份、山楂野生类型2份、大果山楂品种(系)21份。

1.2试验方法

选择长势一致的28份山楂种质资源,于2006年4月—2007年12月,对供试的28份山楂种质资源的24个数值性状和10个二元性状进行观察记录及测定。观测方法因性状、性质不同而异,对于二元性状采用观察法,对于数值性状采用具体测量法。观测标准参照《山楂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1.3数据的统计分析

查看全文

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论文

1试管苗保存

从田间种植的种质资源选择具有典型品种特性的健康植株(从形成壮苗到盛花期均可以取),取1.5~2.0cm有腋芽的茎段7~10个,用清水冲洗1~2h,然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1‰的升汞水溶液浸泡8~10min,若茎段较粗则增加至12min左右。用灭菌的镊子将茎段分次取出,每次取出1~2个,在灭菌水中彻底清洗3~4次,放入普通的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特别注意每次从升汞中取茎段要用无菌的镊子)。分次取出茎段可以使茎段在升汞中的处理时间有一个梯度,保证至少有1个已经成为无菌苗。由于种质资源数量比较多,这样做就会大大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将处理好的茎段放在组培苗生长间,补充光照。保持生长间的温度在20~25℃。无菌苗形成过程中,天天进行检查,发现污染苗后挑出并进行高压灭菌,以防备造成试管苗生长间的整体污染。无菌苗形成后,在无菌条件下,将无菌苗继续在普通MS培养基上扩繁1次,每1~2个茎段放入含3%的甘露醇MS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保存,一般每1个资源至少要保存3管,这样取用非常方便。控制种质资源保存库的温度在15~20℃,每周对资源库进熏蒸消毒1次,防止试管苗二次污染。在这种条件下,每1代试管苗可以保存120~150d,在此期间,要定期检查试管苗的情况。由于受到了甘露醇及继代过多或是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些资源早期就会玻璃化,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立即将玻璃化的试管苗转移到普通的MS培养基上,20~30d就可以形成新的试管苗继续保存。

2田间种植保存

以试管苗保存约2年,试管苗会表现出明显的退化,例如整体的玻璃化,生长极缓,甚至在继代后不能形成新的试管苗,这就需要进行1次田间种植以重新获得试管苗保存。在当地马铃薯播种时间的前1个月,将已退化的试管苗种质资源转入普通培养基中,扩繁1代15~20株形成比较壮的组培苗,定植在育苗钵,置于温室或网棚中,每份资源至少扩繁15株以上,温室或网棚中的管理与微型薯温室生产相同。待植株根系较发达长出7~10片叶时,将其移入室外进行炼苗5~10d,然后带土移入大田。这种移栽苗因长势较弱,所以要求大田土壤疏松,灌溉条件好,肥料充足,并要严防人畜破坏。大田移栽时,每个资源选到10株壮苗移入大田,每个资源种植1行,株行距为30cm×65cm,剩余的不要丢弃,可以作补苗用。田间管理要做到早除草、早培土、早防病,加强肥料的充足供给,花期前可追施1次壮苗肥,壮苗肥为尿素,施用量控制在75~105kg/hm2。并可以以3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作为叶面肥进行喷施,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植株健壮后,以具有典型品种特性的健康植株作为试管苗的来源。在马铃薯种质资源的保存过程中,田间种植与试管苗保存是相互结合、密不可分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由于种质资源少则几百份,多则几千份,所以种质资源可以多点保存,也可以分期分批保存,每年种植一部分,试管保存一部分,来年可以反过来,这样可以经济合理地搭配人力和物力。

论文关键词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

论文摘要马铃薯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要科学合理的利用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是一个关键性环节。就马铃薯种质资源的2种保存方法,即试管苗保存方法和田间种植保存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工作提供参考。

查看全文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现状与展望

摘要:水产种质资源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拥有量和研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强化收集保护与高效利用,既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破解世界食物短缺、保障食物安全的有效途径。本文简要评述了我国水产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整理与共享的研究现状与主要成效,展望了未来的收集保存工作发展趋势。

关键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未来展望

水产种质资源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拥有量和研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6]。水产种质资源是保障水产优质蛋白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石,强化收集保护与高效利用,既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未来世界面对食物短缺挑战、保障食物安全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中明确指出:要更好地保护、挖掘、研究和利用种质资源,提高种业发展基础性公益性服务能力。开展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共享非常重要,将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质安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环境需求提供战略支撑。

1我国水产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的现状

1.1资源收集保存的架构体系。在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支持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联合国内35家水产科研院所、大学,以及水产原良种场及龙头企业建设成立了水产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平台下设黄渤海区分中心、东海区分中心、南海区分中心、长江流域分中心等10个保存整合分中心,区域覆盖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黑龙江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等主要水域。平台于2005年开始筹备建设,2011年建设完成,根据我国水产种质资源生态分布类型和特点,以布局科学合理、范围广泛、尽量覆盖全国的原则,不断完善平台的组织框架结构和运行管理体系,至今已平稳运行了8年。保存类别涵盖鱼、虾、蟹、贝、龟鳖和水生植物等,保存形式主要包括活体、标本、组织、胚胎、细胞和基因资源等。1.2资源收集保存的模式。平台活体资源收集模式分为自然资源和养殖资源两种模式。自然资源结合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专项和财政专项“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西藏重点水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等开展我国主要流域水生生物野生资源收集、整理和保存。养殖资源依托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国家(省级、地方级)原良种场、养殖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实验基地,结合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等开展养殖资源保存、繁育和更新。通过活体资源的收集整合,建立我国水产种质资源活体库。平台的标本、细胞、基因等资源整合模式,依托建立的水产种质资源活体库,开展主要水产种质标本制作、细胞培养、基因挖掘和利用。1.3资源收集保存的种类和数量。平台主要以活体资源、标本资源、精子及胚胎资源、基因资源和细胞资源等为水产种质资源的主要保存形式,已整合的物种不仅包括我国水域中鱼虾贝藻等的常见物种,还延伸到了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przewalskii、滇西低线鱲Bariliusbarila、墨脱四须鲃Barbodeshexagonlepis等多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性土著种类。截止目前,共收集整理共享2028种活体资源信息、6543种标本种质资源信息以及28种基因组文库、32种cDNA文库和42种功能基因等DNA资源信息(精子368种,细胞145种,DNA1396种),活体整合数量占全国保存数量的95%以上,重要养殖生物种类的整合率达到100%。相比而言,国外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历史悠久、保存体系完善。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开展了水生生物遗传资源保存的系列研究。20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多个国家开展了鱼类精子和胚胎冷冻保存研究工作。例如,美国建立了西北部鲑鳟鱼类原种冷冻精子库,保存了采自500多尾大鳞大麻哈鱼和150尾虹鳟野生个体的精子,保存精液样品达10000多份。按照保存类型分设了不同的专业保存机构。例如,美国基因资源保存库,包含动物、植物、真菌、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类型的基因资源20万份;印度鱼类基因资源中心收集了多达100多种的鱼类资源;挪威鲑鳟鱼基因组资源保存中心保存2万余条基因信息。

2水产种质资源共享服务成效

查看全文

山楂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分析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以国家果树种质沈阳山楂圃种植保存的28份25年生山楂属植物资源为试验材料,包括黑果绿肉1份、伏山楂4份、山楂野生类型2份、大果山楂品种(系)21份。

1.2试验方法

选择长势一致的28份山楂种质资源,于2006年4月—2007年12月,对供试的28份山楂种质资源的24个数值性状和10个二元性状进行观察记录及测定。观测方法因性状、性质不同而异,对于二元性状采用观察法,对于数值性状采用具体测量法。观测标准参照《山楂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1.3数据的统计分析

查看全文

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分析论文

1试管苗保存

从田间种植的种质资源选择具有典型品种特性的健康植株(从形成壮苗到盛花期均可以取),取1.5~2.0cm有腋芽的茎段7~10个,用清水冲洗1~2h,然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1‰的升汞水溶液浸泡8~10min,若茎段较粗则增加至12min左右。用灭菌的镊子将茎段分次取出,每次取出1~2个,在灭菌水中彻底清洗3~4次,放入普通的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特别注意每次从升汞中取茎段要用无菌的镊子)。分次取出茎段可以使茎段在升汞中的处理时间有一个梯度,保证至少有1个已经成为无菌苗。由于种质资源数量比较多,这样做就会大大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将处理好的茎段放在组培苗生长间,补充光照。保持生长间的温度在20~25℃。无菌苗形成过程中,天天进行检查,发现污染苗后挑出并进行高压灭菌,以防备造成试管苗生长间的整体污染。无菌苗形成后,在无菌条件下,将无菌苗继续在普通MS培养基上扩繁1次,每1~2个茎段放入含3%的甘露醇MS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保存,一般每1个资源至少要保存3管,这样取用非常方便。控制种质资源保存库的温度在15~20℃,每周对资源库进熏蒸消毒1次,防止试管苗二次污染。在这种条件下,每1代试管苗可以保存120~150d,在此期间,要定期检查试管苗的情况。由于受到了甘露醇及继代过多或是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些资源早期就会玻璃化,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立即将玻璃化的试管苗转移到普通的MS培养基上,20~30d就可以形成新的试管苗继续保存。

2田间种植保存

以试管苗保存约2年,试管苗会表现出明显的退化,例如整体的玻璃化,生长极缓,甚至在继代后不能形成新的试管苗,这就需要进行1次田间种植以重新获得试管苗保存。在当地马铃薯播种时间的前1个月,将已退化的试管苗种质资源转入普通培养基中,扩繁1代15~20株形成比较壮的组培苗,定植在育苗钵,置于温室或网棚中,每份资源至少扩繁15株以上,温室或网棚中的管理与微型薯温室生产相同。待植株根系较发达长出7~10片叶时,将其移入室外进行炼苗5~10d,然后带土移入大田。这种移栽苗因长势较弱,所以要求大田土壤疏松,灌溉条件好,肥料充足,并要严防人畜破坏。大田移栽时,每个资源选到10株壮苗移入大田,每个资源种植1行,株行距为30cm×65cm,剩余的不要丢弃,可以作补苗用。田间管理要做到早除草、早培土、早防病,加强肥料的充足供给,花期前可追施1次壮苗肥,壮苗肥为尿素,施用量控制在75~105kg/hm2。并可以以3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作为叶面肥进行喷施,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植株健壮后,以具有典型品种特性的健康植株作为试管苗的来源。

在马铃薯种质资源的保存过程中,田间种植与试管苗保存是相互结合、密不可分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由于种质资源少则几百份,多则几千份,所以种质资源可以多点保存,也可以分期分批保存,每年种植一部分,试管保存一部分,来年可以反过来,这样可以经济合理地搭配人力和物力。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精神,确保三年内全面完成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按照全国、省及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全面完成涉农镇街的普查与征集,摸清各地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分析演变趋势,为实现有效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抢救性收集珍贵、稀有、濒危、特有种质资源;在完成国家普查任务的同时,对食用菌、中药材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与收集,按照对其他作物的要求,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各种种质资源征集达40份以上。分年度实现以下目标:

2021年,全面完成13涉农镇街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任务。全区征集资源40份以上并送交省普查办入库(圃)妥善保存。

2022年,配合省农科院完成新增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入库(圃)妥善保存。

2023年,全面完成我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配合省级完成我区征集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入库(圃)妥善保存;普查、征集、收集种质资源及相关信息纳入全国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配合编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志。

查看全文

农业单位作物种质保护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0]45号),进一步加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加快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农业部制定了《年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方案》。

年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方案主要工作:加大热带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力度。依托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平台,对种质圃(库)保存资源整理编目。加大热带作物野生近缘种、农家种、栽培品种等种质资源收集力度,收集保存橡胶树种质10份、木薯种质25份、香蕉种质75份、荔枝种质20份、龙眼种质10份、芒果种质20份、菠萝种质90份、咖啡种质25份、胡椒种质30份、南药种质150份、热带牧草种质30份和其他热带作物种质300份以上。

提升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维护水平。24个种质资源圃(库)进行维护,规范橡胶、木薯、香蕉、荔枝、龙眼、芒果、咖啡、热带牧草等9个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管理,重点提升澳洲坚果、番木瓜、枇杷等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建设水平,确保资源安全。

加快热带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步伐。对保存的主要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农艺、品质、抗逆等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其中,鉴定评价橡胶树种质40份、木薯种质30份、香蕉种质80份、荔枝种质35份、龙眼种质55份、芒果种质80份、菠萝种质40份和咖啡种质20份,为资源的创新和利用奠定基础。

加强种质创新利用。重点创制抗寒、高产橡胶树种质3份,高淀粉木薯种质60份,高产、抗逆、优质香蕉种质25份、芒果种质10份、菠萝种质10份和番木瓜种质10份,荔枝、龙眼、枇杷各2~3份,耐寒、矮化椰子种质5份,高产、抗逆咖啡种质10份、石斛种质3份,澳洲坚果种质10份和剑麻种质5~10份。

推进新品种培育进程。重点选育优质高产的香蕉、荔枝、芒果等热带果树新品种;培育高产多抗的木薯、椰子、咖啡、石斛、热带牧草等作物新品种;通过区域适应性试种,推进胶木兼优橡胶树品种和高产高抗油棕品种选育进程。

查看全文

水稻资源不育胞质恢复力鉴定研究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优异的水稻种质资源作为开展水稻育种的工作的物质基础,一直以来都受到育种家的重视。1973年三系杂交籼稻的配套成功与引进国外优异的恢复种质是分不开的。通过测交发现了如‘IR24’、‘IR26’、‘IR28’、‘IR30’、‘IR36’、‘密阳46’、‘泰引1号’、‘古154’等一大批强恢复系。近年来,‘华占’是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对两系、三系皆恢的恢复系,它是以马来西亚‘SC02-S6’为基础材料选育而成。尽管中国的水稻种质丰富,但是仅依靠中国现存的资源不能满足中国的水稻育种需求[1]。三系杂交稻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式,而籼型三系不育系主要利用CMS-WA不育胞质。目前,中国杂交籼稻的遗传背景狭窄,遗传单一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三系杂交稻的大部分不育系都含有相同的线粒体基因WA352c[2]。三系杂交稻的强恢复系主要来自中国的华南地区以及低纬度的东南亚国家。因此,当前急需扩大中国恢复系和不育系的遗传多样性。鉴定引进水稻资源恢保特性,对中国三系杂交水稻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许多优异的外引种质直接或间接被利用于水稻育种和基础研究,具有外引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国外恢复种质,年种植面积超过600万亩的杂交稻组合达33个[3]。钟秉强等[4]对33份美国稻的恢保关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美国稻种中存在着对野败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程度不同的品种,鉴定出了2份具有高恢复力以及10份具有保持能力种质。郑灵等[5]对从美国农业部戴尔帮佩国家水稻研究中心引进197份水稻资源在中国的抗病性以及对野败型、冈型、印尼水田谷型、红莲型、万88型、D型等6个不同细胞质不育系的恢保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对野败型不育胞质恢复的资源有25份,保持资源110份,对6种不育系都恢复的资源2份,保持资源22份,同时鉴定出3份高抗稻瘟病水稻种质资源。李存龙等[6]对236份云南软米水稻种资源进行恢保关系测定,结果表明,云南软米水稻种质资源中有恢复能力的种质资源占12.0%,保持种质占6.3%,而大部分属半恢半保类型。黄富等[7]对97份水稻种质资源对稻瘟病的抗性和恢保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37份种质资源对三系不育系具有恢复性,9份种质资源对三系不育系具有保持性。谢戎等[8]对引进广东的72份水稻品种的恢保关系进行了研究。鉴定出定出恢复型品种45份,保持型品种8份,半恢半保型品种19份。苏泽胜等[9]、陆贤军等[10]、阮仁超等[11]分别利用安徽、四川、贵州水稻地方种质与野败型不育系测交皆筛选部分强恢或保持类型种质。明确外引资源对野败型不育系的恢保关系和强恢种质的分布地区,为高效的选育新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际水稻所引进的441份水稻种质为待测种,与野败型雄性不育系‘明218A’配制441份测验种(F1),考察测验种的自然结实率,明确外引种质的恢保关系和强恢种质的分布地区,为进一步利用这些资源,高效的选育新的恢复系、保持系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供试材料为50个国家的441份水稻种质资源以及利用野败型不育系‘明218A’(引自福建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引进种质配制的441份测验种(F1)。种质资源是2017年引自国际水稻所。该资源在五大洲分布为:亚洲296份,非洲46份,欧洲40份,南美洲34份,北美洲25份。1.2田间种植与恢保关系鉴定1.2.1田间种植2018年在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东辛基地种植441份F1以及441份引进种质,测验种F1与相应的父本成对相邻种植,不设重复,5月10日播种,6月12日移栽,行株距23cm×17cm,每个测验种(父本)种植4行,每行8株。田间管理如一般大田管理。1.2.2恢保关系鉴定所有测验种及其父本材料成熟后,取中间5株,考察其自然结实率。取中间10株考察株高、有效穗、穗长等农艺性状。根据F1小穗结实率,参照陆贤军等[10]提出的育性分类方法,将测交父本分成了4种类型:强恢类型:F1结实率在75%以上;半恢半保型:F1结实率在5.1%~75%之间;保持类型:F1结实率在5.0%以下。

2结果与分析

2.1测交F1的自然结实率的表现考察441份外引种质与野败型不育系‘明218A’测交F1的自然结实率,结果表明F1结实率在0%~94.2%之间。由图1可见,大多数品种的结实率在10%~30%之间,在此出现峰值。同时在80%~90%之间,又形成1个分布小峰。由此可见,在外引水稻资源中既可筛选出恢复系,又可筛选出保持系。2.2测交父本的类型分类以供试441份外引水稻种质与野败型不育系‘明218A’测交F1自然结实率为依据,对外引种质资源恢保关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表1),多数品种的测交F1结实率在5.1%~74.9%之间,属于半恢半保型;53个品种的测交F1自然结实率在75%以上,对野败型不育系的恢复能力较强,可作为选育恢复系的亲本;43个品种的测交F1自然结实率在5%以下,对野败型不育系保持力强,可作为选育野败型保持系的材料;由于水稻的感光感温性,12份种质测交F1未安全抽穗。2.3测交组合F1与其父本的性状表现差异通过分析测交F1结实率在75%以上的53个组合以及相应父本的株高、有效穗、穗长、穗总粒数、实粒数、自然结实率和千粒重等7个性状(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43个测交父本的株高在140cm以下,10个父本株高在144.4~166.5cm之间。所有测交F1的株高在150cm以下,绝大部分测验种株高在130cm以下,个别组合株高较高,如‘明218A/RACEPERUMAL’、‘明218A/LENKIBE-N’的株高分别达到了144cm和146.2cm。有效穗、穗长和千粒重有增加的趋势。F1的千粒重受父本影响较大,父本的千粒重较高,其后代的千粒重也较高,因此,选择千粒重高的恢复系可以提高F1的千粒重。一般情况下,相对恢复指数CR<1,表明测验种的结实率小于父本的结实率。一般以相对恢复指数CR=0.8为恢复阈值,本试验中4个品种的CR>1,超过了恢复阈值0.8,可能是这些种质对光温反应较为敏感,在连云港地区的结实率低于原产地的缘故。2.4强恢种质的地理分布依据测验种的小穗自然结实率,共筛选恢复种质53份(表2)。分析筛选恢复种质的来源地区,数据表明5大洲都筛选到强恢种质(图2)。来源于亚洲国家(地区)的种质最多,达到了33份,占恢复种质的比例为62.3%,占来源于亚洲种质的比例为11.1%。从亚洲地理方位来看,来源于东亚国家(地区)的种质共12份,其中中国7份,代表性品种有中国台湾‘NABESHI’、‘C662083’以及中国内地的‘SANGHAI’、‘NX3533’、‘MAOZHANUO’、‘NANERHAI5’、‘QINGZAO3’。来源于南亚国家的种质12份(其中孟加拉国5份)、东南亚国家的种质共9份,其中来自菲利宾种质较多,共有6份。总的来说亚洲的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有较多的强恢种质。来源于北美洲国家的种质7份,其中美国的强恢种质6份,占来源美国种质31.6%,说明美国种质中含有较多的强恢资源。而来源于欧洲国家的种质仅2份,分别是来自意大利的‘GIOVANNIMARCHETTI’和保加利亚的‘RODINA’,占来源于欧洲种质的比例为5%,说明欧洲恢复种质相对较少。综上所述,对野败型不育系强恢的种质在5大洲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美国。2.5恢复种质测交F1与父本主要性状的相关与回归对53份强恢种质测交F1与测交父本7个重要性状均值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表3)7个性状都呈正相关,其中株高(r=0.97**)、穗长(r=0.747**)和千粒重(r=0.934**)3个性状达极显著相关,而其余的4个性状的相关不显著。从相关系数的大小看,F1代与父本性状的相关程度为:株高>千粒重>穗长>有效穗>穗总粒数>穗实粒数>自然结实率。从决定系数看,父本的株高、千粒重以及穗长对F1贡献率在55%以上。因此,恢复系的株高、千粒重以及穗长这3个性状对杂种F1的影响较大。

3讨论和结论

查看全文

小议生物资源保护现状与发展探讨

摘要:简述了保护与利用农业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分析了山东省农业生物资源保存、研究和利用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构建全省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的设想,包括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平台结构、三大体系建设及八大重点任务。

关键词:生物资源;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战略

农业生物资源包括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和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健康与发展的最根本物质基础和战略资源,也是农业新品种和生命科学源头创新的材料基础。育种实质上就是作物种质资源优异基因的重组再加工,小麦矮秆基因、水稻“野败”型不育基因的应用引发了“绿色革命”。因此,保护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发掘其中的优异基因,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策略[1]。当前,山东省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而作物种类减少、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却日益突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农业生物资源在经济社会、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食物与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的高度,切实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2]。

1山东省农业生物资源保护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

1.1农业生物资源收集保存现状

山东省地处温带,由于具有良好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条件及悠久的垦殖历史,农业生物资源相当丰富。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农业行政部门和科研单位组织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农作物品种资源调查、搜集和整理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在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的支持下,大力开展了新品种选育和国内外种质资源的引进收集工作,进一步丰富了山东农业生物资源。初步统计,目前分散保存于全省科研和教学单位的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约4万份,这些资源有效地支撑了全省动植物育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