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模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23:57: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种植模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种植模式

林业种植模式及养护研究

1临汾市乡宁县林业种植现状

过去,煤炭产业在乡宁县占据着重要位置,是绝大部分财政收入的重要依靠。但是,煤炭价格不断下跌,对其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有较大制约作用[1]。在此压力之下,县政府将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重要立足点,对绿色产业发展做到足够重视。在县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不断努力下,其林业面积不断拓展,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包括水土保持和美化环境等。但是,乡宁县政府对于当地资源林业资源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主要就是对林业资源的美观作用进行过分追求,没有对其生态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当对树木进行种植的时候,过于重视承载植物的工具,没有看到林业资源的优势,其观念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改变。除此之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当下,对于防护林的保护,国家对其重视程度有一定的降低,在此条件下,乡宁县乱砍滥伐的现象有所增加,导致林业资源减少,同时,当地的降水量比较大,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2我国北方地区林业种植模式

2.1直播造林模式。在我国北方地区,林业面积有所增大,不过,因为存在较为严重的乱砍滥伐现象,并且林业面积的分布并不均匀等,对北方地区林业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使其产量减少,林业资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对直播造林模式进行了相应应用,对供不应求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这种种植模式所指的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撒在规划种植的林地中,种子自主发芽,实现造林的目的。该模式有其突出优势,主要包括节省时间、方便操作和经济性强,可以将其应用在大面积林业种植中。不过,当种子发芽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精心管理[2]。在对这种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有着相应限制,适合直接播种的种子必须满足颗粒大和容易发芽的条件。在林业种植环境方面也有着一定的要求,需要有丰富的水资源,并且人迹罕至,由此保证种子的成活率。2.2分殖造林模式。该种植模式在北方地区是非常常见的。在对此种模式进行应用的时候,所需要做的是将树枝、树干等分支部分埋入到土壤中,有着非常鲜明的优势,主要包括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和劳动力,同时还能够对种植成本进行相应降低。相较于直播种植模式,该模式的林木成活率更高,在种植初期的树苗迅速生产,不需要太过精心管理。不过,这种模式也有着一定的限制,主要适合于多种无性繁殖能力比较强的树木。2.3植苗造林模式。这种种植模式主要是将苗木当作造林材料,对其进行栽植。该种植模式在北方地区的应用率是最高的。相较于以上两种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的成活率更高,可以对树种进行相应节约,并且可以迅速成林。对于造林区的要求是比较低的,可以较好适用于干旱等造林区中。不过,该方法需要对幼苗进行事先培育,育苗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动力比较多[3]。

3我国北方地区林业种植养护

3.1对火灾和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护。在林业种植区中有大面积林木,当发生火灾的时候,必定会损失惨重,一方面对树木种植付出的努力白费了,另一方面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对于林业种植区的养护来说,对火灾进行有效预防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较远,整年受到大陆气团的控制,在春季和秋季多风,冬季较为干燥,夏季的时候较为闷热,并且降水量比较少。在此情况下,冬季和夏季是火灾多发的季节,在这两个季节中,如果发生火灾,要对其进行控制有着比较大的难度,火势非常容易以最快速度蔓延。所以,在北方地区,无论哪个季节都需要对种植区火灾预防工作做到足够重视。尤其是春季和秋季以及夏季,必须强化火灾预防管理,对防火宣传的力度进行相应加大。对于预防病虫害的养护工作,种植区需要对其做到足够重视,对大规模病虫害预警管理进行较大程度的强化,对预防病虫害的制度进行有效制定,减小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规定时间中,对林业种植区进行全面检查,第一时间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进行有效解决和处理,保证树木的质量。3.2对于林业种植区来说,施肥养护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完善。在保证林业种植区施肥养护工作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对树木的寿命进行相应延长,使得树木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对施肥养护制度进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当在林业种植区开展施肥养护工作的时候,需要将北方地区林业种植树木生长物后期特征作为重要依据,然后进行施肥。通常情况下,北方地区树木在初春生长迅速,在此时期对氮元素有着大量需求,所以需要施与大量氮肥,保证林木生长[4]。在林木进入到生长后期的时候,不需要再施氮肥。当进入到开花期或者是果实发育期的时候,需要给与其充足的钾肥和磷肥,需要对两种肥料的比例进行有效掌握,当所施肥料过量的时候,必定会给林木带来副作用。过去所应用的施肥方法是穴施和环施等,不过,在林业种植面积不断拓展的过程中,这些施肥方法无法满足其需求,需要对飞机直洒方式进行充分运用,可以使工作效率得到相依提高。不过这种方式也有着一定的缺点,主要是较为容易造成浪费,其适应范围是比较有限的,只适用于大面积林业种植区。3.3除此之外,还有相关养护工作。北方地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乱砍滥伐现象,所以,在进行养护的过程中,需要对此行为进行全面控制,对科学合理的养护制度进行有效制定,对林业种植区的养护管理力度进行强化。当发现林业种植区破坏行为的时候,需要对个人进行惩罚,对其宣传力度进行有效加大,使人们清晰认知破坏树木的危害。还需要对多种养护方式进行实施,需要扩大林业区管理范围,一方面对林业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实现林业种植区养护管理的社会化,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性[5]。对外包的方法进行充分应用,进一步实现对专业技术和人才等的而应用,由此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减少劳动力和资金等的投入。

查看全文

林业种植与养护管理模式

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我国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环境,尤其是面对当下林业种植的面积不断缩小,对于我国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做好林业种植及养护和管理工作,这就需要针对土壤、气候温度等相关的条件,制定有效的林业种植养护管理办法,才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的环境,促进林业面积的不断扩大,并且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想法。

一、林业种植的模式分析

在对林业种植的过程当中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模式,具体来说,当下主要涉及到三种种植模式:首先,直接造林模式。是指在土地的表面直接播撒相关的林业种子,然后全面的进行种植和造林,这种方式相对比较简单,而且也能够避免消耗大量时间。直接造林的种植方式主要适用于大面积的种植,但是这种种植方式也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主要适合种植一些树种颗粒,生命力较好的树木。而且在种植的过程当中也应该保证水源的相对充足,避免出现任何的自然灾害影响到树木的存活率。其次,分植造林。分植造林就是指将树干、树枝和树根等部位进行直接的造林,这种方式存在的优势就在于不会浪费时间,而且也能够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存活率也相对较高,但是分植这种造林方式依然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采取分支造林要求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另外对树种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适合采取分植造林的树木有柳树、松树和杨树。最后,植苗法。植苗法是指将一年生的苗木进行栽植,但是这种苗木栽植对栽植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且种植的流程也较为复杂,最重要的是不能够适应于大面积的种植,比较适合于补植,否则不仅需要很多的劳动力,而且会浪费时间,种植的效率不高。

二、林业种植的养护管理模式探究

在选择科学的种植方式之后,必须要采取正确的养护和管理模式,因此,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做好防火的举措,避免出现任何的火灾。在林业种植养护的过程当中最大的灾害就是火灾,火灾会对林业种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必须要做好防火的举措。尤其是北方地区春秋季节天干物燥,容易产生火灾,这就需要对林业种植区采取有效的防火举措,避免任何的人员在林区内进行燃火,并且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旦出现火灾应该采取紧急举措,避免火灾的扩大,应该将损失降低在最小范围内。第二,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林业种植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种植完毕之后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治举措,才能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一旦发生将会影响到树木的存活率,所以应该定期对林业树种进行全面的检查,一旦发现任何的病虫害,应该采取紧急处理手段,无论是物理手段还是其他手段,都必须要给以根治,避免出现范围扩大的现象,另外,应该针对一些天敌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预防举措,才能够真正的将损失降到最低。第三,要做好林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由于林业种植要使用一定的土壤、水文条件,因此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林业种植结构,通过引进一些先进的国外树种来进行育种、引种、驯化和嫁接等技术,才能够提高我国林业种植的存活率。另外,在对林业种植进行养护管理过程时一定要结合周边的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的选择种植的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该地区种植的树木一方面避免了盲目性的种植造成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林业资源的技术等。只有通过全面考虑才能够保证林业种植的存活率,最终实现不断扩大我国的林业面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栖息之地。

总之,为了做好林业种植的养护管理工作需要采取科学的种植模式,当下林业种植模式主要涉及到直接造林、分植造林以及植苗法。对林业种植做好养护管理工作是一方面要积极的采取有效的防火举措,避免出现火灾,另外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避免影响到林业资源的进一步生长和发育,同时有必要对林业种植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最后才能够不断壮大我国的林业产业,有效的改善我国的环境。

查看全文

冬小麦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黄淮麦区;小麦;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论文摘要黄淮冬麦区是我国最主要麦区,介绍了该区小麦主要高产种植模式。

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为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我国小麦种植区可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个副区。其中,黄淮冬麦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5%及50%以上,为我国最主要麦区地区。研究该区小麦主要种植模式,可为各地发展小麦生产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1小麦-玉米-大白菜立体种植模式

9月下旬在大畦内种12行小麦,行距20cm,选用矮秆、早熟、耐寒、抗病、抗倒伏、丰产性强的“晋麦53号”等品种;翌年4月下旬,在小畦内种2行玉米,行距41cm,选用中晚熟、增产潜力大的“农大60”、“掖单13号”等品种,玉米和小麦间距21cm,9月下旬收获;6月下旬小麦收获后及时灭茬,施肥耕翻大畦;8月上旬在大畦内复播4行大白菜,行距约60cm,选用早熟、丰产性好的“太原二青”或“晋菜三号”等品种,10月下旬捆菜,11月上旬收获上市或贮藏。该模式下,一般每公顷产小麦3t、玉米6t、大白菜90t,纯收入4万元以上。该模式适于在山西潞城及其他无霜期180d,年积温3500℃以上的肥沃土地种植。

2“一膜两用”小麦甜菜带状种植栽培模式

查看全文

砂仁轮歇种植模式问题论文

【关键词】砂仁;,,轮歇种植;,,休闲期;,,土地管理;,,病虫害防治

摘要:从轮歇种植、轮歇地管理、轮歇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的关系等方面,对砂仁开展轮歇种植模式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砂仁的轮歇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砂仁;轮歇种植;休闲期;土地管理;病虫害防治

阳春砂(AmomumvillosumLour.)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林中荫湿处,分布于广东、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区),多为栽培。目前西双版纳在天然林下种植阳春砂仁,其生态后果已引起了生态学家的广泛关注[1,2]。笔者认为阳春砂仁轮歇种植有其理论基础及生态学意义[3],一些学者也认为轮歇种植是协调保护与发展的较好方法[4~6]。有关砂仁轮歇种植的关键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目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能对整个砂仁轮歇种植周期有所帮助。

1改变砂仁栽培模式的必要性

据报道,目前国内砂仁种植模式主要有:热带雨林+砂仁、杂木次生林+砂仁、杉木+砂仁、橡胶+砂仁、芭蕉+砂仁、竹林+砂仁、纯砂仁等种植模式[7]。阳春砂仁自20世纪60年代初引入西双版纳热带湿性季节性雨林中栽培以来,发展速度很快,至今种植面积达7333ha,产量可能超过全国总产量的70%。近年发现砂仁种植对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等有明显影响[8,9],主要表现为:物种流失、群落结构变得简单以及环境恶化。其次,在竹林、杂木林次生林、芭蕉、橡胶林下,甚至非林地情况下也可获得稳产高产,说明热带雨林环境并非是种植砂仁的必要和唯一条件。为保护我国原本面积不大且又十分珍贵的热带雨林资源,从砂仁的可持续生产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长远利益来考虑,改变传统的砂仁栽培模式十分必要。

查看全文

小规模养殖场适宜养殖种植结合模式

【摘要】传统农耕家庭养殖模式本身是一种原始的平衡的种养结合模式,猪多肥多粮多,良性生态循环。现今我国畜牧业已由家庭副业发展成规模养殖主业,飞速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目前畜地分离经营造成“猪多粪尿多污染多”局面。粪便污染已成制约发展瓶颈。最近几年,国家提出“种养结合,整体推进”战略,养殖业主也进行了探索试验,但由于许多业主特别是小型养殖业主没有科学制定种养结合模式,生产各要素冲突,种养结合效益差,产业频频断裂,种养结合推进速度缓慢。本人多年从事种养结合技术指导、推广、研究工作,现就我地推广经验进行总结,以供养殖业主和同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小规模养殖场;养殖种植结合;模式

养殖种植结合是小规模养殖场未来拓展空间的根本出路,是效益扩展和最大化的发展方向,是解决粪便污染最有效段,也是国家对养殖种植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广大养殖业主对种养结合必要性逐步形形成共识。但许多小规模养殖场业主在增加种植产业后,由于种植模式不科学,造成种养多要素冲突,养殖业种植不能兼顾,效益低下,种养不能良性循环。如何选定地块,确定配套种植面积、品种,是避免生产要素冲突,协调同步发展的关键。

1影响养种结合的要素

1)劳力配置。在时间、数量、质量上不冲突。2)粪肥产量与种植面积相配套,粪肥产量不能超过消纳能力。3)种植作物产品产量、销量、上市季节、采收期集中程度、生产利用年限长短、产品时鲜与耐贮性要合理搭配。4)土地肥力、地形、地貌、地势等宜耕性与种植品种要适合。5)种养结合各要素对效益的影响。种植模式配套通式如下:生长期长名贵树木+耐贮藏(干果)果木+粮食作物+时令果蔬(牧草)(宜耕性较差土地)(宜耕性较好土地)(机械化宜耕性好土地)。

2种植地块的选定

查看全文

东北地区多熟种植模式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多熟种植模式;存在问题;发展对策;辽宁省

论文摘要介绍了辽宁省主要多熟种植模式,指出了这些种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全年≥10℃活动积温2700~3700℃,无霜期125~210d,年降水量350~1200mm,是典型的一季作物有余、两季不足区。近些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缩减,人均耕地从1949年的2300m2下降到目前的1000m2,土地的承载力严重低于人口需求。充分利用农业气象资源,发展多熟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主要多熟种植模式

在长期实践中,辽宁省逐渐形成了多种间、套、复种模式。主要有粮粮间套复种、粮菜复种、粮经饲复种、菜菜复种、两鲜复种、林草间作等,这些多熟种植模式有的侧重于高产高效,有的侧重于用地养地结合,有的侧重于粮经饲平衡发展,各有特色。

1.1玉米套种马铃薯

查看全文

多熟种植模式及发展对策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多熟种植模式;存在问题;发展对策;辽宁省

论文摘要介绍了辽宁省主要多熟种植模式,指出了这些种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全年≥10℃活动积温2700~3700℃,无霜期125~210d,年降水量350~1200mm,是典型的一季作物有余、两季不足区。近些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缩减,人均耕地从1949年的2300m2下降到目前的1000m2,土地的承载力严重低于人口需求。充分利用农业气象资源,发展多熟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主要多熟种植模式

在长期实践中,辽宁省逐渐形成了多种间、套、复种模式。主要有粮粮间套复种、粮菜复种、粮经饲复种、菜菜复种、两鲜复种、林草间作等,这些多熟种植模式有的侧重于高产高效,有的侧重于用地养地结合,有的侧重于粮经饲平衡发展,各有特色。

1.1玉米套种马铃薯

查看全文

多熟种植模式发展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多熟种植模式;存在问题;发展对策;辽宁省

论文摘要介绍了辽宁省主要多熟种植模式,指出了这些种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全年≥10℃活动积温2700~3700℃,无霜期125~210d,年降水量350~1200mm,是典型的一季作物有余、两季不足区。近些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缩减,人均耕地从1949年的2300m2下降到目前的1000m2,土地的承载力严重低于人口需求。充分利用农业气象资源,发展多熟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主要多熟种植模式

在长期实践中,辽宁省逐渐形成了多种间、套、复种模式。主要有粮粮间套复种、粮菜复种、粮经饲复种、菜菜复种、两鲜复种、林草间作等,这些多熟种植模式有的侧重于高产高效,有的侧重于用地养地结合,有的侧重于粮经饲平衡发展,各有特色。

1.1玉米套种马铃薯

查看全文

黄淮海平原玉米种植模式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黄淮海平原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总结该区常见的一年三熟玉米栽培模式,以期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玉米生产提供指导。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三、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是我国主要饲料粮和部分地区的主要口粮,目前已发展成为粮、经、饲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根据我国玉米的分布地区和种植制度的特点,结合各产区的农业自然资源状况,以及玉米在谷类作物中所占的地位、比重和发展前景,把我国玉米划分为6个产区。其中,黄淮海平原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该区常年播种面积占全国40%以上。在黄淮海平原,最常见的玉米栽培方式是一年三熟种植模式。总结该区常见的一年三熟种植模式,以期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玉米生产提供指导。

1马铃薯-玉米-大白菜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模式

该模式是根据土豆、玉米、大白菜的生产特性,合理安排茬口播期创造出来的一种新模式。3种作物在生长期间优势互补利用,又不互相影响,较好地实现了一年三种三收。马铃薯于3月中上旬播种(栽植密度每公顷7.5万株左右),种薯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脱毒种薯克新1号、大西洋、荷兰15、紫花白等品种,8月中上旬收获;玉米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栽植密度为4.05万~4.20万株/hm2),选用丹玉39、丹科2151、冀玉9等生育期较短的中早熟玉米品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收获;大白菜于8月上旬播种,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耐贮的中晚熟品种,北京新3号,冀菜3号及水师营6号等品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用种量1.50~1.88kg/hm2),11月中旬收获。该模式下,一般每公顷产马铃薯35175kg、玉米7590kg、大白菜115890kg,3茬合计产值为62047.5元,纯收入为4.97万元。该模式技术简单、投资少、效益高,推广前景广阔,适于河北省唐山地区发展。

2草莓-玉米-后季稻种植模式

该模式是在麦-玉米-后季稻种植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中,10月中下旬移栽草莓,草莓品种选用“宝交早生”,起垄栽培(垄底宽95~100cm,垄顶宽40~45cm,垄高23~25cm),栽植密度为8.70万~9.15万株/hm2(株行距23cm×28cm);3月下旬播种玉米,玉米品种选用早熟品种掖单4号,栽植密度为6.75万株/hm2;6月5日前后落谷,于7月25日前后抢栽后季稻,后季稻品种选择武育粳3号,移栽株距10cm、行距18~20cm,密度为240万~270万株/hm2。该模式下,一般每公顷可产草莓12~12.75t、玉米5.62~6.00t、水稻8.25~9.0t。该模式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适于江苏如皋地区发展。

查看全文

我国地区玉米一年三熟种植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黄淮海平原;玉米;栽培模式;一年三熟

论文摘要黄淮海平原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总结该区常见的一年三熟玉米栽培模式,以期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玉米生产提供指导。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三、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是我国主要饲料粮和部分地区的主要口粮,目前已发展成为粮、经、饲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根据我国玉米的分布地区和种植制度的特点,结合各产区的农业自然资源状况,以及玉米在谷类作物中所占的地位、比重和发展前景,把我国玉米划分为6个产区。其中,黄淮海平原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该区常年播种面积占全国40%以上。在黄淮海平原,最常见的玉米栽培方式是一年三熟种植模式。总结该区常见的一年三熟种植模式,以期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玉米生产提供指导。

1马铃薯-玉米-大白菜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模式

该模式是根据土豆、玉米、大白菜的生产特性,合理安排茬口播期创造出来的一种新模式。3种作物在生长期间优势互补利用,又不互相影响,较好地实现了一年三种三收。马铃薯于3月中上旬播种(栽植密度每公顷7.5万株左右),种薯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脱毒种薯克新1号、大西洋、荷兰15、紫花白等品种,8月中上旬收获;玉米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栽植密度为4.05万~4.20万株/hm2),选用丹玉39、丹科2151、冀玉9等生育期较短的中早熟玉米品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收获;大白菜于8月上旬播种,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耐贮的中晚熟品种,北京新3号,冀菜3号及水师营6号等品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用种量1.50~1.88kg/hm2),11月中旬收获。该模式下,一般每公顷产马铃薯35175kg、玉米7590kg、大白菜115890kg,3茬合计产值为62047.5元,纯收入为4.97万元。该模式技术简单、投资少、效益高,推广前景广阔,适于河北省唐山地区发展。

2草莓-玉米-后季稻种植模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