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23:53: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种植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花生种植技术
1整地
将杂草、粉碎的作物秸秆、树叶等有机物质和富含有机质的土杂肥,在耕翻前施在底层。耕翻后,将易风化的大石块堆成约60cm宽的条带,放在地里,也可事先在堆石块的条带下铺1层厚的作物秸秆,任其风化。将细碎的砂土
起垄,垄距较窄,一般在70~80cm,结合起垄,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
2选择商品性好的品种
随着超级大市场的开发和运输业的发展,花生生产已由单纯的油料作物,变成了鲜果、干果、油料等多种商品化的作物,鲜食花生果在各级城市中已有相当大的市场。新开垦地病虫害较少,花生果色泽好,作鲜果或干的皮果,商品性好。因为砂石较多,不利于晚熟品种的生长,因此选用早熟花生,既有利于早熟上市,又适于早熟花生的土壤结构。早熟品种有花育16号、花育17号、花育22号和丰花1号等。
3增施肥料
设施葡萄种植技术探索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西藏昌都设施葡萄栽培关键技术要点,通过设施条件进行温湿度调控,可调控成熟期,满足不同季节市场葡萄供应需求。
关键词:设施葡萄;种植;田间管理
昌都市的低海拔干热河谷区是种植葡萄的适宜区域,属高原亚温带亚湿润气候,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原气候特征。夏季气候温和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100~2700h。年降雨量400~600mm,降水集中在5—9月,干湿分明,降雨集中,季节分布不均。蒸发量大,相对湿度小,各地年蒸发量1325.3~2617.2mm,怒江河谷八宿年蒸发量最高,为2617.2mm,是年降水量的10倍以上。气候以寒冷为基本特点,年平均气温7.6℃,年无霜期38~240d。因自然条件、劳动力素质和农业生产力等因素的制约,在葡萄栽培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1]。昌都酿酒葡萄主要以露地栽培为主,鲜食葡萄主要以设施栽培为主,本文结合实际经验,从整地、定植、日常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越冬措施等方面对昌都设施葡萄种植管理技术进行了分类小结。
1整地施基肥
昌都设施葡萄用地多为砂石土壤地,含砂砾较多且土壤有机质少。在定植前,先开约50cm深、50cm宽的定植沟,清理干净定植沟及周边的大砂砾,在沟底填充1/3秸秆,施入1/3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667m2,回填1/3熟土,填平后,大水漫灌定植沟,沉降后,待栽苗。
2定植
山地烤烟种植技术
摘要采用均匀设计对黔南惠水烟区覆膜和不覆膜条件下,对烤烟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调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惠水山地烤烟覆膜条件下,以施纯氮量105.0kg/hm2,种植密度1.65万株/hm2,留叶数18~22片为宜;露地栽培条件下,以施纯氮量127.5kg/hm2,密度1.65万株/hm2(行距为110cm,株距为55~60cm),留叶数20~22片为宜。
关键词山地烤烟;栽培调控;技术;贵州惠水
施肥是烤烟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1]。2007年《黔南山地烤烟质量特征和区域定位研究》项目组采用均匀设计[2-3]对黔南惠水烟区山地烤烟覆膜条件下,以施纯氮量112.5kg/hm2,种植密度1.65万株/hm2,留叶数18~22片的栽培技术;露地栽培条件下,以施纯氮量120.0~127.5kg/hm2,密度1.50万~1.65万株/hm2(行距为110cm,株距为55~60cm),留叶数20~22片为宜。根据均匀设计理论要求,2008年对2007年黔南烤烟施纯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的研究结果进行验证试验,为研究结果在黔南惠水烟区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惠水县甲烈乡红星村秦家湾进行,试验地海拔高度1070m,前作为玉米,光照条件好,土壤类型为黄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其基本状况为:覆膜地有机质16.7g/kg、水解氮120.3mg/kg、速效磷8.45mg/kg、速效钾233.4mg/kg、有效钼0.17mg/kg;露地有机质17.0g/kg、水解氮116.9mg/kg、速效磷6.50mg/kg、速效钾229.9mg/kg、有效钼0.15mg/kg。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摘要:农业是当前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部分。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逐渐加快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也开始越来越注重饮食的健康,这就给农业种植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业种植中,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对于农作物的高质高产都有很积极的影响,而且当下人们都非常注重饮食健康,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新时期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追求。主要对新时期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推广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绿色农业已经成为了当前农业的发展趋势,人们对其欢迎度也非常高。绿色农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就需要广泛应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让更多的农业种植人员看到它给农业种植带来的效益。但是在实际推广中有很多原因限制了农户对新技术的掌握,制约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很多农业种植户对其缺乏了解,还有一部分农业种植户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就更别说应用这种先进的技术。对新型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推广工作还有所欠缺。对于这种情况,应提高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度,对当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明确分析,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实施有效的推广策略。
1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关系
绿色农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绿色农业技术,另一部分是绿色农业产品。绿色农业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的负面影响,在农业管理中秉承绿色理念对农作物进行绿色用药与施肥,以满足当前时展下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为了让更多的农业种植户在农业种植中应用先进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使先进的技术在当下能够被广泛应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将推广工作充分地落实下去。而且相关部门应该给予足够的配合,了解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性,提高推广工作的效率,从而让更多的农业种植户对其深入了解并且广泛应用,实现农作物高质高产,进而提高种植户获得的经济效益,提高其生活质量[1]。
2新时期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漫谈水稻精细种植技术
一、连云港水稻种植运用精准种植技术研究
1.水稻精准种植信息处理在连云港地区应用首先建立连云港地区耕地基本信息、气象状况、社会经济条件与生产状况等各种相关地理信息系统,为实行地理资源分布状况分析、确认实际生产目标、设置持续性地稳定生产制度与年度规划提供科学根据。把全球定位系统和连云港地区的具体地貌结合,构建土壤水分、养分、病虫草危害、农业作物生长态势、把数据信息转换成为直观形式的各种信息图表,使农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精确地关注耕地区域的动态数据信息,同时为农业作物的生产管理策略提供实时有效的精确信。在突破技术瓶颈的时候,我们要充份的利用到连云港地区的高校群,可以和农业方面的专家合作,实现多学科的技术知识。在水稻精准种植信息的处理方面,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农业专家共同打造一个成熟的机制。
2.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应用对连云港的环境影响。对于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初期评价分析表明,进行精准种植农业能够充分地确保农业资源的有效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程度,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完善资源状况,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实施精准农业集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讯和网络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可以明显提升农业产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精准种植技术的农业经济效益是长期阶段的综合效益,在短时期以内精准种植农业技术实施的耕地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其长期阶段的经济效益可以直接体现在耕地区域的空间分布状况,合理使用相应的农药化肥,不断改善耕地区域的环境条件。
信息化的农业是未来阶段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科学技术是达到农业现代化的必备方法,然而我国的信息化农业产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实施精准种植农业技术具有良好形式的市场发展前景,通过精准有效的农业技术和仪器设备,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能够促进智能化农业机械、农业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有关产业的实质发展。传统农业的效益有限,需要大量的耕地,这和连云港地区的当前情况不符。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连云港地区的可用耕地越来越少,而有限的耕地再不适合粗糙的传统种植方法,采用水稻精准种技术可以提高有限的耕地利用率。同时,传统的种植方法需要大量的化肥才能提高产量,使连云港地区的水质和土壤受到极大的污染,采用新的种植方法能极大的提高连云港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结束语
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属于应用性技术成果方面的产出环节,但是这种技术真正的在连云港地区甚至全国进行推广,形成规模化经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它还需要我们的技术在应用中不断的进行改进,等完全成熟后,还要对广大的农民进行一个技术推广,让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真正的在连云港甚至全国推广,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这项技术会带来更好的水稻种植前景。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摘要:玉米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农作物,同时也是广大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以及推广策略的研究意义重大。文章通过阐述玉米种植的特点,进一步探讨玉米种植技术以及推广策略,以期为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我国社会发展离不开农业推动,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又离不开玉米种植项目的有效开展。玉米是我国现阶段占比较大的一种农作物,尤其我国东北地区以玉米种植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当地农民个体收益的增加以及东北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推动作用。玉米还是常用的一种工业原料,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行业和酿酒行业,同时对于食品加工以及药品加工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基于此,加快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对于玉米种植产业和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1玉米种植的特点分析
1.1温度控制
在玉米种植生产过程中,玉米对于生存环境所具备的温度有一定的要求。较凉的生存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玉米作物的生长,但是其生长环境温度也不能过高。有关调查数据表明,玉米植株发芽所需要的最佳温度是25℃~30℃;在玉米拔节阶段,温度一般控制在18℃以上;而在抽雄到开花这一阶段的温度一般会控制在26℃~27℃;最后的成熟以及灌浆阶段只要将温度控制在20℃~24℃,因为在这一阶段如果其生存温度低于16℃或高于24℃,玉米植株内部所含有的淀粉酶活性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最终会导致玉米颗粒中灌浆程度不达标,最终会影响玉米产量的提升。另外,玉米作为一种短日照农作物,在其成长阶段一般将光照时间控制在12h以内,光照时间过长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其开花阶段,甚至导致玉米植株无法结穗。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途径分析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发生根本性转变,人们越发关注农产品的绿色健康。而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追求,为绿色农产品带来广阔市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绿色产品生产关键,然而,我国农业生产的分散形式,影响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绿色产品市场难以真正做大做强。对此,文章对其的推广展开探讨,以期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提高群众饮食的绿色健康。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途径
我国农业种植多数地区的农产品种植仍以使用农药、化肥为提高产量的主要方式,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情况,作为农业大国,无疑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农民所种植农产品的销售。对此,国家应重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特点与内涵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以生物的循环再生为基础、展现自然生物的发展规律、使生态环境保持原貌的一种种植技术。绿色农业主要包含2方面:绿色农产品与绿色农业技术,主要是指以绿色农业技术为主,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充分发挥绿色农业技术的节能、环保、绿色作用,以此产出绿色农作物并推广。在绿色农业技术中,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占据重要地位,当前,该技术已经逐步推广,成为新时代下人们健康追求的农业种植方式,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具有以下鲜明特征: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将先进农机设备、科学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绿色农业概念有效融合;保障了农产品、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安全;增强了农民收入,实现了乡村振兴,并带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中,主要具有以下内涵:其倡导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追求的是绿色产品的生产,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农村种植环境;倡导以人为本,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产品表面的毒素,产出营养合理、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倡导农业一体化管理的实施,以此保障绿色产品的安全、营养、健康、充足,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2]。绿色农业的核心为科学、高效、安全、和谐。因此,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作为绿色农业中的重要技术,其推广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
2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中存在的弊端
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探讨
山东省胶州市粮食播种面积在6.3万hm2以上,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较大。为促进玉米种植业的健康发展,胶州市积极创新玉米种植技术,其中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通过应用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使得玉米种植地块土壤得到活化,田间通风透光能力得到增强,有助于玉米产量的提升。
1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优势
1.1促进机械化作业
设计玉米种植宽窄行技术时,需紧密结合现行农机具与当地垄作宽度,通过调整农机具尺寸,即可与宽窄行作业要求所符合,可满足农机化作业要求,提高玉米生产效率。
1.2太阳能利用率得到提高
在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模式下,提升了光照条件,扩大了玉米植株群体受光面积,玉米植株之间互相遮挡面积随之减少,能够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宽窄行种植模式的应用能够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途径
摘要:目前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成分中占据了重要比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五位一体”战略的提出,农业经济逐渐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途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实现稳定发展。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途径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推广农业技术过程中,主要是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种植技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效益以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在推进农业种植技术过程中,发展生态经济能够更好地保证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绿色植物能够更加健康生长。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绿色发展模式一直是我国近些年重点发展的经济模式。和传统发展模式不同,绿色发展模式主张的是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关注资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这样更好地解决了农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问题,是我国实现“五位一体”的重要举措。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的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尽可能地减少对周围生态系统的破坏。对于农业种植技术来说,一方面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另外一方面要减少对周围生态系统的破坏,尽量减少使用农药等化学物质。绿色农业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了农业技术和农业产品。发展新型技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保障,应加强机械化技术和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而推动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时展的需要,加强技术改革和技术推广是实现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绿色农业和传统农业相比较,具有以下的优势。第一,安全性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追求的是绿色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一方面能够减少对周围物种的破坏,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化学物质在农作物中的残留,这样种植的农作物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第二,具有品牌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绿色产品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各农业地区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化平台来推广自身的农业产品,建立品牌,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第三,具有很强的资源性。通过推广农业技术,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乡村战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推广农业技术过程中,还需要切实考虑到不同地区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推广方案[1-2]。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反季节种植技术策略探究
一、园林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分析
1植物种植前土壤的处理①确定土壤的厚度。植物不同,所需要的土壤厚度也就不同。例如,在种植花草时,土壤厚度要确定在30cm左右;小灌木类的土壤要确定在45cm左右;大灌木土壤厚度适宜在60cm左右。②种植土壤的选择。对园林进行施工时,种植区域中土壤的酸碱度、营养成分等因素可能出现不符合种植要求的情况,因此,为了确保土壤成分和性质满足种植标准,需要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来对园林进行施工,也可以运用技术方法来改良土壤,使其能够促进植物的快速生长。
2选择植物苗木在选择移植苗木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已经移植过的树木,优先选择小苗、壮苗。目前来说,那些已经经过移植处理的树木,在树兜位置会生长出一些细根,对于这种树木来说,如果对它进行再次移植,那么它的生长情况不会由于移植而受到影响,进而移植后,树木的成活率较高。另外,对小树苗进行移植,与大树苗相比,成活率比较高。
3植物苗木的假植和运输首先在对植物进行假植处理时,要针对园林建设需要运用到反季节移植树木的工程,进行施工时,可以采用反季节种植技术,提前将移植的苗木挖出来,然后运用假植处理的方式。进行假植处理时,随着时间的变化,假植后的苗木在根部会生长出一些细根,这些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存活率比较高。运用假植技术,首先提前对苗木创造条件,放置在容器中进行养护。施工的过程中,依据容器情况,不在脱离容器的情况下栽植下地,这样具有管理方便简单、可靠性高以及可操作性强的优点。根据施工计划在苗木发芽之前种植苗木,带土球进行挖掘,并及时修剪树冠,放置在约25cm高的箩筐、塑料盆、种植袋或者木箱中,埋在地下,正常对其进行管理。在需要的情况下,将容器也一起挖出,种植时,将容器去掉。这样有利于保护苗木根系,不需要修剪树冠,并维持原来的状态。例如,对于海桐、红花檵木、非洲茉莉等植物,在春季种植在塑料盆中,埋在地下,正常管理。等到反季节种植时,将其挖出来,运到施工现场,去掉塑料盆,种植在地下,成型比较快,有非常好的绿化效果。对于大规格的常绿乔木,例如,对于香樟、凤凰木、火焰木、大叶榕等,运用大土坨麻包进行打包,选取早晚种植的方法。在对苗木进行运输时,选择好恰当的机械设施、人力和相关的辅助材料,例如,平板运输车、吊车等。提前测定好路线,最好选择在夜间运输,并且苗木的运输量要依据种植量进行确定。进行装车时,使用草绳、草包或者麻布包好树干和树枝,并适当的喷水,确保草绳和草包的湿润度,进而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4种植前后的修剪运用反季节种植技术进行施工时,在苗木移植之前对枝叶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剪,最大程度的降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对其带来的不良影响。修剪时,要确保剪口平滑,不劈裂。在苗木的根系部分,应该对劈裂根、过长根和病虫根以及树冠进行修剪,以确保地上和地下的平衡性。对于针叶树而言,以疏散枝条为主。修剪到大伤口处,确保光滑平整,并运用防腐剂进行处理。
5植物苗木的种植方式种植植物苗木时,要遵循随起、随运、随栽和随浇的原则,种植的深度要确保在原来种植深度的3cm左右,保证树木直立,方位正确。在种植前先对树穴施一定量的基肥,回填土运用拌有有机肥的园土,种植过后进行浇水和支撑工作。在作堰后也要及时浇水,等到水渗入土中后进行覆盖,次日进行作堰浇水,封土,进行3次浇水后根据泥土的干燥情况及时进行补水。对于大规格的乔木来说,在夏季需要搭棚遮荫,树冠喷雾,树干裹草绳淋水保湿,确保空气的湿润性。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止受到强光的直射与干风的吹袭,降低树干和树枝水分的蒸发,而且还能够贮存一部分水分,保证枝干的湿润。最好选择上午10点之前、下午3点后进行。另外,在冬季,还要做好防风防寒保护工作,给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除此之外,大树种植后,需要对其进行支撑固定,防止出现倾倒现象。正三角桩有利于保持树体的稳定,支撑点控制在树体高位置的2/3左右,并增加保护层,避免对树皮造成损伤。使用大树做支撑时,支撑桩的位置适宜在根系和土球的范围之外,如果土面出现下沉情况,要及时的提高扎敷部位,避免出现吊桩情况。在种植后,阶段性的对扎敷部位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松动,并且注意不能过早的将支撑拆除,实现对种植苗木的精心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