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23:46: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职教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职教师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讨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大,中职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其充分融入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是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来看,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都应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话题。

一、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意义

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能力,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评比体系。这为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中职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教师将是先进理念的倡导者、网络技术的引导者、优质资源的遴选者和网络学习方法的构建者。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提升自身教学信息化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制约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

笔者认为,影响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目前,尽管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较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教育相关部门对中职学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略显滞后。政策缺乏落实,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提升的方向把握不准;经费不足,学校信息化资源和设备就相对落后,无法顺利完成高水平信息化校园建设任务。(二)教师培训不到位。有关数据表明,目前中职学校有超过半数的教师是从非师范院校毕业或从企业招聘而来。这类教师虽然在专业领域有着较强的能力,但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有的甚至一点基础都没有。尽管近年来有关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活动日渐增多,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培训定位不准,教学规划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不大;有的培训活动模式单一,大多采取讲座的方式,培训效果不理想;加之培训制度不完善,高水平培训活动较少,参训教师人员数量有限等,使得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较慢。(三)教师个人因素对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影响。一是思想认识上的不足。调查显示,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较为肤浅,甚至有些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多使用PPT而少用板书。二是教学活动缺乏创新。一些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多使用相关软件,殊不知其最重要的部分不是软件的使用,而是如何通过软件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中职生的综合素养。三是忽视信息化教学在学生评价中的积极作用。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应该是多角度呈现,目前信息化软件在学生评价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但是教师对此重视程度普遍不够。

三、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查看全文

中职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一、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教师继续教育理念、模式需要更新

中职教师往往在需要评职称时会集中参加继续教育,平时对自我素质提升的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欠缺,继续教育随意性大,教职工缺乏把继续教育当成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纳入自己的职业规划之中。许多中职院校的管理者与人力资源部门也缺乏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管理和开发,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开发、针对性培养的规划不足。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依托网络技术,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可以更丰富、更灵活。

(二)继续教育内容针对性需加强

现在中职院校校内培训和组织参加的校外培训中,教师的理论知识培训比重过多,针对中职教师特点的专业技能操作培训和解决生产一线难点问题的实操能力的培训项目流于形式,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专业课程的培训,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待创新。

(三)继续教育机制需完善

查看全文

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

一、终身教育是理论根本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将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终身教育的理论进入了蓬勃的发展期,主要标志是世界各国对终身教育和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并相应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各国开展终身教育的最高准则和依据。法国国民议会在1971年制定并通过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成人教育法《终身职业教育法》,而且还在1984年通过了新的《职业继续教育法》对一些问题作了补充规定。教师继续教育是以终身教育为指导产生并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处于在职培训时期,主要进行学历提升培训和技能提高的补偿教育,使其能胜任基本的教学工作。90年后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教师态度、知识、技术和能力方面的专业发展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知识、技能、情感一体化教育,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重心开始向质量提高阶段转移。目前中职校的继续教育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的,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职校办学水平。

二、职业规划是发展举措

职业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人中国,它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成就等随着赶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过程。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研究的先驱者,富勒(FrancesFull-er)在《教师关注问卷》中提出了四个阶段:任教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关注学生,使人们认识到教师是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在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研究过程中,比较成熟的是费斯勒1985年提出的周期动态模式,他把教师的职业生涯划分为八个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入职阶段、能力形成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职业受挫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职业低落阶段、职业退出阶段。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1966年,《国际标准职业分类》第一次正式认可教师职业,将各级各类教师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这一大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6年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文件中,明确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应经过严格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众所周知,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主要包括:职前知识、技能的准备阶段、在职实践阶段,而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是在职的实践阶段。继续教育的重点就是,提升中职教师在职时的知识、情感、技能,这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只有认清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以及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要求,才能针对性的开展继续教育,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对于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要实施“青蓝工程”重在培养引领教师全面业务达标;对于中青年教师要加大扶持力度,实现质的飞跃,通过专家引领、校企合作培养“顶梁柱”;对于处于稳定性和停滞阶段的中老年教师而言,要通过“传帮带”形式激发其积极层面。由此可见,认清到职业生涯理论中的普遍规律,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生利主义是师培宗旨

1918年,陶行知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指出,生利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能生产出有利之物,如农业生产出谷物、工业制造出各种器具等;二是指能生产出有利之事,如商人通过商品流通使商人和顾客互通有无、医生为人们解除病痛。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生有利之物”与“生有利之事”,就是生产出有利于社会与人群的物质财富,培养出服务于社会与人群的技术本领。“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这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宗旨。陶行知认为建设一支有生利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保证。在对“生利主义之师资”的论述中,他指出要成为职业教育的合格教师,第一,必须具备“生利之经验”,也就是必须具备从事职业的实际本领或者专业实践技能。第二,必须具备“生利之学识”,也就是必须具备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没有学识作为经验指导,便会固步自封,不求进取。第三,必须实施“生利之教授法”,也就是教育方法,不同的专业各不相同,职业教师应该熟悉学生的心理及教材的性质,教、学共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职业教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论述中,陶先生指出三种方法:(一)收录普通学子教以生利的经验、学术与教学;(二)收录职界之杰出人物教以生利的学术与教学;(三)延聘专门学问家与职业中有经验者同室试教,使其互相砥砺补益,成长为职业教师。不同的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己职业的特点和需要,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一支生利的师资队伍,而生利的最直接经验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对于中职专业课教师而言,每年都有50个学时的企业实践要求,这一规定较好的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意图,达到了培养生利之师资的目的。因为专业老师进入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参与企业生产与研发,能带动与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便于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快速成长。其次,企业的技术专家也可以走进校园,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企业骨干还可以参加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参与研讨、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计划。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实用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是中职校所迫切所需的。最后,校企合作还可以解决职校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可以实现设备的资源共享,老师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学设备,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对于今天的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来说,我们要在做好技能大赛、课堂教学大赛、创新大赛的同时,重点做好校企合作的文章,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的投入,对企业进行对口培养,让更多的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专业教师的生利之经验,圆满完成社会实践的要求,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查看全文

剖析提升中职教师积极性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师;职业压力;自我激励

论文摘要: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对中职教师实行有效激励。但教育系统内部单一的激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国中职教师激励需从三个维度共同进行激励:政府领导要从树立人才新观念,加大扶持力度与改善办学体制方面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领导要针对中职教师职业压力与特定需要实施有效激励;教师也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

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然而近年来,由于高校连年扩招,社会形成“普高热”,使得中职学校从投入到生源质量连年下降,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存在着“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就业难”等问题,中职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也面临着巨大压力,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有效激励。中职教师缺乏有效激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了工作满意度,还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与爱心,这样如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将直接影响到中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中职教师仅靠教育系统内部单一的途径是难以实现有效激励的。它不仅需要政府领导间接激励,还需要学校领导直接激励与教师自我激励等三个方面结合进行综合激励。

一、政府领导的间接激励—营造中职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教师激励是指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勉励教师向期望的方向努力。它是一种引导活动,是一种教育活动,也是一种管理活动。政府领导可通过树立新的人才观念、加大扶持力度与改善办学体制,来鼓励和引导中职学校与教师去追求中职学校所期望的价值目标。

(一)营造中职教育发展的观念,满足教师尊重的需要

查看全文

中职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思考

一、中职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普高热的掀起,中职校的招生受到较大的影响,中职生生源质量每况愈下,整体素质令人担忧。现今中职生或为家庭娇子,往往自尊心、优越感极强,自控力却比较弱,情绪波动快、幅度大;或者家境不好,自卑感极强;或者学习成绩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信。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处于这个年龄的学生心智尚不够健全、思想尚不够成熟,不善辨美丑善恶,对各种诱惑的抵抗力较弱,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学校的老师在教给学生一技之长的同时,更要注意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竭尽所能将每个学生都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必然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落实、加强德育工作。

二、中职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缺乏耐心和爱心

中职生处于一个不成熟的年纪,容易冲动、管不住自己,很多学生自尊心强,但因为学习不好或者不守纪律,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给人难以接近的感觉,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他们比一般同学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如果教师对待他们缺乏应有的耐心、爱心,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在心理上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听不进接受不了。

(二)德育教育中批评有余、鼓励不足

查看全文

中职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路径4篇

第一篇: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摘要:基于社会信息化背景,从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运用的关系入手,分析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相互作用,并以教师素质发展为基础,从注重知识获得、坚持能力为导向、动态更新信息素养标准、相关政策引领等四个方面,给出了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以提高我国中职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

关键词: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逐步融合,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转变了原有的教学理念,丰富了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中职教师处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第一线,如何应对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浪潮,并在合理运用的同时减少其负面影响,成为了决定教育信息化发展效果的关键。从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得知,目前我国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水平较低。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中职教育教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求,全方位提升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成为普及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一、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研究背景

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非常重视,先后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这种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正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找及中职教师专业素养发展需求的分析,在发展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同时,应探究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信息技术能否推动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中职教师能否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变革?

查看全文

中职教师教学素养的构建和实现

一、优效教学立足于高效课堂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学校特有的活动,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其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会的结果就是学生要学会,甚至是会学。这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体现的高效益就是优效教学,也就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驱动下,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采取的各种教学策略及创设的各样教学情景等,能对学生施以激励、鞭策等有效影响,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并获得进步和发展的课程教学行为的过程,它包括教的有效性和学的有效性及交互作用。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优效教学的思想基础,这就界定了优效教学既要遵循教学规律,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规范有序地进行教学活动;同时更要表现出教师的个性风格,及教师教学的创造智慧。依据我国职业教育“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理念,中职学校实现优效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高效课堂是实现优效教学的根本出路,因此优效教学应立足于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一方面是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因素,如开场的导入艺术,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语言的教学艺术,课堂调控的教学艺术,情景创设的教学艺术及收尾的艺术等;另一方面是开发课程内在的教育元素,如沟通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揭示课程的本质思想,展示课程的美学内容,转变课程的“学术形态”为“教育形态”等等。以此达到教师能运用优效教学的理念和掌握优效教学的技术转变成有效的教,使学生在教师有效教的前提下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有效的学。

二、优效教学根基于教师的教学素养

教学素养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拥有的体验和思维模式,是教师学科素养和专业素养的综合体现。具体来说是指教师应有基本的事业心、责任心、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的基本功和教学研究能力。其中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主要指向教师的学科素养,是对所承担学科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积淀和应用;其他则指向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对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教育教学技能及优良的师德。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素养的综合就是教学素养,并且这两个方面中,学科素养是基础,专业素养是关键,二者互为依存,彼此不能分割,同时又互相制约。换言之,具有卓越教学素养的教师指的是既教书、又育人,具体体现在师德好、学问好、教技好的“三好”上,“三好”教师应以德顶天,以知识和技能立足。“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因此教学的过程就是艺术的创造过程,它是教师将教学的六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目标、环境、方法有机地整合而创造的一个各要素互相协调,及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平衡的系统。在这个动态平衡系统中教师担当了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能娴熟地驾驭教材和教学设备,调动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适当的方法,将教材经过审美性的艺术加工或人性化的情感加温之后,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发展、道德养成。只有具有卓越教学素养的教师,才能将教学的六要素有机地调控形成一个高度整合的动态平衡体,使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打造高效课堂,实现优效教学,因此优效教学根基于教师的教学素养。

三、构建教师教学素养,实现优效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难教、难管”的现状,及透过他们的表面感受到其内心深处渴望得到信任、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得到理解、渴望得到沟通的情感心理,更呼唤着具有卓越教学素养的教师来唤醒他们还在沉睡的生命感和价值感,“以一种生命影响另一种生命”的尽职尽责和敢于担当,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正面的影响。因此中职教师教学素养的构建就成为职业学校必须要深刻研究的课题。

查看全文

谈教师如何在中职教学中提高德育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流传至今的文化和传统数不胜数,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无数瑰宝中,“仁”与“义”成为我们的道德基础。[1]在生活之中,道德使我们能够履行对家庭、其他人、社会和国家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了解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原则,以便能够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的水平,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德育水平,并且这是德育的重要场所,这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3]。然而,实际上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力度仍不够,还需要通过一定措施来加强中职思想品德教育水平。

一、中职学校学生现状

(一)学习方面。作为中考的“失败者”,中职学生学习成绩相对不理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小学或者初中水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学生自我行为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是学习中的“落后者”,同时,品德习惯、家庭教育也较为落后。在中职学校中,学生的行为出格,教师在加以管教的同时,家长却帮着问题学生一起欺瞒老师,这让德育工作很难进行。同时,中职学校的问题学生偏多,教师资源偏少,无法对问题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德育教育。(三)心理障碍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背负着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各种压力,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他们有很强的自卑感,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变得内向,产生离群现象。学生们常常会感到前途无望,有的迷失了方向,有的产生了逆反心理。

二、中职学校的主要德育问题

(一)中职学校德育压力较大。很多中职学校由于问题学生太多,导致了校内德育压力较大的现状[4]。在中考时,中职学生往往是学校中的落后学生,但落后的并不仅仅是学习,还存在德育方面的落后,这就导致了中职学校内的学生德育问题多而杂。同时,学生大多是住校生,远离了家庭教育,家长对自己的儿女也是不管不问,甩手将孩子扔给学校教育,这就导致了中职学校德育压力较大这一问题。(二)教学内容不够合理。很多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仅仅围绕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来进行教学。许多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生在德育方面面临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老旧的校本教材无法适应学生发展的速度,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三、提高德育实效的策略

查看全文

中职教师教学质量的自我控制综述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师教学质量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自我控制

论文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学校教师自我提高和完善,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我控制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常规要求,是保证中等职业学校长盛不衰的祛码,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的对象是学生、企业、政府,所以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满足学生个人需求的程度,即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水平等要满足受教育者的求学和就业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二是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程度,即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三是满足政府需求的程度,即专业的设置与开发要满足政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与再就业的需求。教学质量本身具有多元性,它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过程、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有关。对中职教师而言,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应把握住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自我控制两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1.国家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90个工种实行就业准人制度,职业学校属于90个技术工种的毕业生,必须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由培养技术型人才转变为培养技能型人才。

查看全文

参加市中职教师教学竞赛心得感想

比赛是5月28号进行的,比赛的心情却是从4月份知道自己要参赛就已经开始了。4月份,科组里面把这个两年一次很宝贵的机会给予了我,最没有资格的人——科组里面每一个老师站出来,他们的课都比我强多了,都是我要狠狠地学习的对象——可他们毫不犹豫地把这样一个机会给了我。感谢!同时,有点沉甸甸的感觉压上了心头……

于是,开始了担心与准备。自己是从来没有上过职中的课的,没有任何的感觉和经验,这是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马上找到了史岩山老师,跟他借职中的课本。史岩山老师是个好人啊,翻箱倒柜上蹦下跳地给我找来了厚厚的几本书,这几年的版本都有了,心情稍稍安定一些了,便开始翻看这些书籍——因为还不知道要上什么课,也不知道职中学生学过些什么,有点担心自己上课时候举的例子学生听不懂——还是先看看心里有底些。此时,离比赛还是比较遥远的,似乎不太担心,但偶尔会梦见听课……

5月份,一直没有消息,以为不用比了,送了口气之余略有遗憾,5月中,消息突然明确,如何比,几时比,一一确定,于是再次开始准备和担心!

还是首先找到史岩山老师,给他列了一个清单,跟他要资料,我记得足足有七八样,有他平时备课资料和职中教学大纲等等,还拿了他的听课本,想着一定要多了解上课习惯和学生水平,真的很感谢史岩山好人啊,倾囊相授,感谢!

便开始了备课,确定课文,明确目标,构思教案。这过程中,记忆尤深的是一个个同伴们帮助的画面:和张益民老师站在我们遇见的每一个地方交流,我不断地问,张老师不断地答和鼓励我;顾慧玲老师,就坐在我对面,我一有问题,老师就在抬眼间;科组会上,彩阁一针见血的点拨,何文欣老师经验丰富的建议,刘桂英老师语重心长的鼓励,甚至因为我的开头和结尾不太满意,刘桂英老师一天中午吃饭时候欣喜地告诉我,她帮我想了几天后有个想法要跟我分享,实在是感动地想抱她一下啦!在同志们的热情热心但客观公正的帮助下,我渐渐成熟了我的教案,便开始了试讲。

我又遇上好人啦,因为抽到的比赛班级是会计专业,我想试讲的时候也找一个我们学校的会计专业班级。刚打主意还没有行动,遇上了樊蓉好姑娘,没等我开口,就主动地问我是否需要班级试讲,因为她今年“垄断”高一所有班级语文,所以无论我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她都能满足我的要求,天,我感觉我运气太好了,出门遇贵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