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23:03: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医诊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医诊疗专家系统论文
【摘要】为了解决中医诊疗专家系统中知识获取瓶颈和推理技术应用等问题,把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用于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提出系统模型,介绍了案例推理的基本结构:案例提取网(caseretrievalnets)以及案例提取算法,对系统中案例的学习和修正机制进行了说明,并提出用基于案例的解释来生成诊断结果的解释性说明以及辅助构建基于案例的中医诊疗辅助教学系统。这种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诊疗专家系统可以适应不确定、不完全的知识表示,病案案例获取方便,充分体现中医经验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建立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的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中医;基于案例的推理;案例提取网
Abstract:Inordertosolveknowledgeacquisitionandreasoningtechnologyissuesin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xpertsystem,thispaperintegratestheCBRtechniqueintotheKnowledge''''srepresentationandreasoningofit.Weputforwardthesystem''''smodelandintroducethebasicframeworkofcasereasoning:caseretrievalnets,andcaseextractionalgorithm.Thispaperalsoexplainsthemechanismofcasestudyandreviseandputsforwardamethodtoexplainthediagnosisresultandtobuildaassistanttutoringsystemof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byusingcase-baseexplanation.Atlast,thispapermakesasummaryoftheadvantagesofthesystem,andputforwardthefurtherresearchanddevelopmentdirections.Itcanadapttouncertainty,incompleteknowledge,convenientaccesstomedicalrecordscase,fullyembodytheimportantroleoftheChinesemedicineexperienceintheclinicprocess.Ourmethodisanovelmethodtoestablisha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xpertsystem.
Keywords:AI;Expertsyste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ase-basedreasoning;Caseretrievalnets
中医药现代化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为了适应信息时展要求,促进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使中医中药在国际竞争中更具优势和特色,利用现代先进的智能的信息技术来解决中医诊断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无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整体研究水平还较低,多数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缺乏足够的智能性,离临床使用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归结其原因主要有:没有从中医的整体性、系统性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仅针对具体病症分散开发一些小系统[1];系统结构固定,多采用基于规则的推理,准确性依赖于初始化时专家知识库的建立,难以适应多变的实际应用环境;没有很好实现中医专家知识的自动获取和学习,对于半结构化和非难以适应结构化诊疗知识无法很好地表示,存在知识获取瓶颈;直觉性经验知识是专家经验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2],现有系统的知识获取和表示形式难以适应中医知识的这种经验性。
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reasoning,CBR)是将以前解决问题的经验以案例形式存储,作为以后的问题解决参考的一种机器学习和推理方法[3]。它在非结构化知识表示上很有优势,并且在知识获取上,优于基于规则的表示。在基于案例推理的医学诊疗专家系统中,知识的主体是病案案例,在知识获取和学习上有大量现成的来源。本文将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引入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的建模中,使用案例表示中医专家的诊疗经验,用案例提取网(caseretrievalnets,CRN)作为案例提取结构,实现案例的提取、学习。系统根据几千年来众多中医名家的诊疗经验建立案例库,以案例推理方法为基础,模拟中医专家看病推理过程,针对病人的“望、闻、问、切”四诊症状,推断出病人几种症候的可能性,并由此提出建议处方,实现智能化的中医专家诊断过程。
临床医师中医诊疗能力论文
【摘要】根据中医临床医师面临的问题,提出提高临床医师中医诊疗能力的对策。认为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可以拓宽思路;为临床医师创造再学习条件,知识的“回炉”可以提升应对各种疑难杂症的能力;科研政策的优惠可以调动临床医师的积极性;注重理论研究者和临床医师之间的沟通,可以优势互补,取得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临床医师;基础理论;诊疗技能
Abstract:Accordingtocurrentissuesclinicianshavetofacewith,thisarticlepresentsseveralmeasuresonhowtoenhancethediagnosticalcapabilityofclinicians.FurtherstudyonclassicalliteraturesofChineseMedicineenablesclinicianstoimprovetheirmindandprovidesthemaconditionofrelearning.Theabilityontreatmentsofallkindsofdifficultiesandvariousillnesseswillbeenhancedthroughreacquiringknowledgeandtheenthusiasmofclinicianswillbestimulatedbythebeneficialfromscientificresearchpolicies.Thisarticleemphasisonthecommunicationbetweentheoreticalresearchersandclinicianswhichisreciprocalandwillleadstoadoublewinsfinally.
Keywords:Clinicians;Basictheory;Diagnosticalcapability
中医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现仍被有效地运用于临床,主要是由疗效决定的,而疗效取决于中医理论的指导。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样的实践就不会发展也不会长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价值取向的改变,临床医生能潜心学习理论,并将自己治疗的医案用理论进行认真分析的人越来越少。目前中医面临很多问题,除有些人的错误认识外,我们不能不从自身找原因,其中临床医师中医理论素养不高导致诊疗技术下降,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临床医师中医理论素养,进而提高诊疗能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笔者根据临床医师目前所面临的有关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略抒管见:
1注重经典著作的学习,深挖中医精华
综述痤疮病症中医药临床诊疗法
【摘要】综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从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痤疮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包括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内治与外治结合、饮食调摄,实验研究主要探讨了中草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皮脂分泌及性激素的影响。
【关键词】痤疮;中医药临床;综述
痤疮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都可自然痊愈。痤疮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处,形成粉刺、丘疹、脓疮结节或囊肿。常伴有皮脂溢出,分布对称。初起为毛囊口黑色圆锥形丘疹,挤压可见黄白色半透明性蠕虫样脂栓排出。周围可形成炎症性丘疹,其顶端可形成结节囊肿,消退后遗留瘢痕或瘢痕疙瘩。
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为青春期性激素分泌亢进,刺激皮脂腺分泌过旺,使皮脂腺毛囊口阻塞形成脂栓,伴发细菌感染而发病。此病与微量元素锌在发育期相对缺乏也有一定的关系,称之谓“青年痤疮”。
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厚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冷水渍洗,使血热蕴结,均可酿成本病。近年来,在诊治过程中,人们发现,用中医药治疗痤疮,疗效明显,且剂型多样,副作用小,现就其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一、临床研究
探索中医诊疗血管痴呆的优势
【摘要】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在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出现脑功能障碍的一种获得性智力损害综合症,临床上以影响生活和社交能力为主要表现。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中医对VD病因病机、症候类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VD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证候;治疗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简称VD)是在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出现脑功能障碍的一种获得性智力损害综合症。临床上以认知、记忆、语言运用和视空间技能损害为主。
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血管性痴呆对人民健康的威胁越发严重。因此,如何提高其治疗水平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焦点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对其病因病机、症候类型及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一、VD病因病机
血管性痴呆在中医学中属于“呆病”“善忘”“文痴”“颠疾”等范畴,历代医家对该病都有描述。《景岳全书杂证谟》“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惑,或以惊恐,而渐致痴呆。”“此其逆气在心或肝胆二经,气有不清而然。”陈士铎《辨证录呆病门》“呆病之成,必有其因,大约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其终也,由于胃气之衰。肝郁则木克土,而痰不能化,胃衰则土不制水,而痰不能消,于是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血证论健忘》“健忘者…病主心脾二经,盖心之官主思,脾之官亦主思。此由思虑过多,心脾耗散而神不守舍。脾气衰惫而意不强。”“凡失血家猝得健忘者,每有瘀血。”等等。古人多从肾精不足,脑减髓消,肝郁,痰浊,淤血及情志内伤等方面探讨了VD的病因病机,这些认识对当今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现代学者在古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对VD的发病机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睡眠障碍中医临床诊疗探究论文
关键词:睡眠理论;睡眠障碍;心神;营卫
摘要: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对睡眠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秦汉之际,在我国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睡眠理论的内容,相关论述涉及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和病症分类以及症状描述等多方面内容,形成了阴阳睡眠理论、营卫睡眠理论和五脏睡眠理论,为后世医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从人类发展史上看,在很长的时期,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这样的方式生存,很大程度上是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出于无奈,最初也许没有人去注意为什么天亮了人会醒来,天黑了人要睡觉,但也由此适应了自然变化规律,正是这种与昼夜更替和谐的痛寐节律为人类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此不谈及其他生物的睡眠),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不仅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机体功能活动正常的写照。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对睡眠有不同称谓,先秦多称“寐”、“寝”、“膜”,为其前后的文献广泛应用。《黄帝内经》除沿用以上称谓外,以“卧”表达睡眠之义的情况比较多,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即属此种情况,早在马王堆医书《十问》中就有“一昔(夕)不卧,百日不服”的论述。汉代以后惯称“睡”或“眠”,以单音词形式表达,“睡眠”一词以合成词形式表义最早见于翻译后的汉文佛经,南朝慧影《智能疏》:“凡论梦法,睡眠时始梦。如人睡眠中梦见虎威号叫,觉者见其如其梦耳。”《黄帝内经》对睡眠有独到的认识,并形成了中医学睡眠理论的基本框架,内容涉及睡眠的生理机制、导致睡眠障碍原因及辨证治疗等。西医学关于睡眠有抑制扩散学说、中枢学说和睡眠物质三大学说。巴甫洛夫以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论述觉醒与睡眠,睡眠是人体的抑制扩散状态。之后神经生理学家们,从动物实验认识了睡眠中枢。又有对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系统研究,以及在上世纪80年代,睡眠研究者从尿中提取出“尿核贰”,该物质有引发睡意的功能,被称为睡眠因子或睡素。这种睡眠因子,既能促进睡眠,又能增强人的免疫功能。事实证明,人在发烧生病时,睡眠因子分泌增加故睡眠量也随之增加,使人体白细胞增加,吞噬细胞活跃,免疫功能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体内代谢速度加快,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故尔有人称睡眠是治病良药。总之,睡眠这一十分平常的生理现象的确涉及诸多复杂的因素与机制,较之西医学而言中医学睡眠理论独具特色。
一、睡眠的生理机制
中医睡眠理论认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主导,营卫之气的阴阳出人为机枢,五脏藏精化气为基础的整体生理过程。
糖尿病的现代中医诊疗创新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入,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基础。在糖尿病的早期尽早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预防延缓糖尿病发展的关键。现代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中应有特别强调对“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综合症”的防治。
关键词:中医/糖尿病治疗新思路医学/环境治疗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范畴,指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入,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基础。在胰岛素抵抗阶段,常常表现为一组临床症状,即所谓的胰岛素抵抗综合症或称代谢综合症。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向心性肥胖、进行性的葡萄糖耐量异常和血脂紊乱、高血压、内皮功能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溶解、凝血方面的障碍等。在糖尿病的患者中,有40%存在大血管病变,50%有高血压,50%有高甘油三酯血症,40%有微量蛋白尿。因此在糖尿病的早期尽早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预防延缓糖尿病发展的关键。因而中医的治疗思路也应随之转变,由单纯的治疗“消渴”,到改善胰岛素抵抗,干预阻断代谢综合症的核心环节,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未病先防”唯如此才能体现中医的势。故在现代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中应有特别强调对“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综合症”的防治。
一、中医对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症的认识
代谢综合症类似中医的“痰湿”“肝郁”“食郁”“血瘀”等致病的“肥满”“眩晕”“湿阻”等。“肥满”“眩晕”等,这些“证”看似与“消渴”无关,实际与消渴有共同的核心机制,或可以说是消渴早期的病理基础。中医认为以食郁为主导的六郁是该代谢综合症的发病基础;以肝脾功能失调为核心的代谢功能紊乱是其基本病机。过食、少动造成食、气、血、热、痰、湿六郁作用于脾胃而酿成痰、瘀、浊、脂等病理产物。在该代谢综合症的早期,高胰岛素血症期,机体处于代偿阶段,形体壮实,整体机能旺盛,以实证为主,属郁、热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病态;至中晚期由实而虚,由盛而损,由脾开始既而肝肾,脏腑功能减退,整体机能失调而出现多种代谢紊乱;到晚期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全身脉络损伤,脉络瘀滞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并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二、中医对代谢综合症的防治
互联网+中医药平台法律风险规制及建议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互联网+”中医药平台兴起,大量资本投入市场,刺激线上医疗产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疫情爆发后,“互联网+”中医药平台的优势彰显,有助于便利患者就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也推动智慧医疗的实现。通过分析“互联网+”中医药平台建设与实践应用中的共性疑问,提出相关的法律风险规制建议,以促进我国“互联网+”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医疗;中医药平台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时代已经到来,其不仅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开拓了新的领域———“互联网+”中医药。近几年,中央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互联网+”中医药的融合发展: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2020年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都有提及并强调实施“互联网+”医疗,加大传承创新中医药产业,推动健康中国的实现。同时,大量资本涌入“互联网+”中医药市场,建立“互联网+”中医药平台,开发线上中医药诊疗系统,推动智能医疗服务。特别是疫情爆发后,中医药和“互联网+”医疗在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互联网+”中医药平台的建设成为一种新兴且必要的选择。可以预测,“互联网+”中医药产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互联网+”中医药平台将会是我国医疗服务产业发展的新热点。虽然“互联网+”中医药平台的投资热潮推动线上中医药产业的建设发展,但我国“互联网+”中医药平台的发展仍处于基础阶段,实践中存在不少法律问题。本文以“互联网+”中医药平台作为研究对象,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找准平台定位,对目前各“互联网+”中医药平台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规制措施,以彰显“互联网+”中医药平台的突出优势,实现“互联网+”中医药平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中医药平台的发展模式
“互联网+”中医药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线上中医药服务平台,主要是提供预约挂号、线上诊疗、远程医疗、在线购药等多样性的服务,强调在中医院信息化框架下构建新兴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根据我国《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中医药平台开展的业务主要分为诊疗、非诊疗业务两大类。其中诊疗业务又分线上诊疗(限于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线上+线下”诊疗;非诊疗服务(主要包括:健康咨询/管理/培训、线上挂号、预约转诊等服务)按照是否涉及药品销售,可细分为涉药销售和不涉药销售两大类[1]。因此,我国“互联网+”中医药平台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两类:“互联网+”中医在线诊疗与医药销售一体化的平台模式和“互联网+”中医药在线诊疗的平台模式。
(一)“互联网+”中医在线诊疗与医药销售一体化的平台模式
信息技术在中医门诊信息化建设的应用
[摘要]为纯中医诊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阐述姚荷生研究室中医门诊信息化建设。本文介绍了中医电子病历系统、中医药房药库管理系统、叫号服务系统、专家诊室录播系统的实际应用。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了中医门诊的无纸化一站式就诊服务,中药房的药品信息化管理,门诊病历及药品等数据的综合查询功能,提高了中医门诊及库房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完善,提高了中医门诊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了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医门诊;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大医院信息化建设之中,医院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成为衡量医院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中医门诊部,是一个集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中医临床诊疗机构,坚持以“纯中医诊疗”为特色,积极探索中医临床诊疗的新模式,打造中医“正品药房”,对医师实行限号诊疗,努力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我室中医门诊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纯中医门诊的电子病历管理、中医药房管理及中医专家经验的传承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现介绍如下。
1信息技术在我室中医门诊诊疗业务管理中的应用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保障的窗口,患者集中且流量大,所以,加强门诊医疗服务信息化工作至关重要。我室中医门诊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设计了中医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实现了医师、患者、药师、护士等医疗工作的一站式管理,包括预约、就诊、缴费、取药、疗效反馈等;同时,引进门诊叫号服务系统,通过数据库共享技术,实现了医师就诊时的自动语音叫号服务,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提高了门诊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1建立中医电子病历信息系统
诊疗活动行政处罚论文
1案例评析
1.1证据确凿,违法事实清楚本案卫生执法人员
通过细致的现场检查、问询和调查,取得了充分的证据:《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诊疗科目为中医);《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复印件(执业范围为中医);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门诊处方、门(急)诊病员登记表;药品等。调查发现,雎某中医诊所内无中草药,只有部分中成药,治疗多采用输液、打针、服用中成药及西药等方法;该诊所从2013年12月10日到2014年1月25日治疗的88名患者中,中医治疗率仅为40%,违反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相关规定。综合以上情况,认定雎某中医诊所超出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从事诊疗活动的违法事实成立。
1.2法律适用恰当,处罚裁量合理雎某中医诊所
超出登记范围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因无收费票据、财务记录,无法计算其违法所得,考虑其超诊疗科目范围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未给患者造成重大伤害,情节较轻微,经合议,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警告、罚款人民币2500元处罚。雎某某中医诊所于2014年3月3日向工商银行仪征支行营业部缴纳了2500元的罚款,履行了处罚决定。
2建议与思考
中医药救治艾滋病的实践
河南省早期90%的HIV/AIDS患者集中在医疗资源有限的农村地区,呈灶性分布高发的特点[1]。为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优势,国家财政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4年8月开始在我国五省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为HIV/AIDS患者提供免费中医药治疗[2]。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结合疫情特点,河南省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网格化诊疗管理模式。
1工作策略
1.1规范化救治,加强政策引领
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工作计划》(国中医药[2004]42号),河南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领导小组,结合本省的疫情特点,提出了“三统一三结合”的工作指导原则: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治疗方案,统一观察指标,临床救治与科研相结合,固定方药与辨证施治相结合,中医药治疗与抗病毒治疗相结合。本原则的提出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五级网格化诊疗管理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2因地制宜,建立诊疗管理模式
诊疗管理模式的建立是改善患者就医,促进中医药救治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河南当时面临患者就诊难、管理难的状况,为给分散于各地农村的HIV/AIDS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中医药救治,河南省提出建立五级网格化诊疗管理模式: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项目县中医院为依托、以村卫生室为主要治疗场所,以省级专家为指导、以县级医师为主体,由县、乡、村三级医生组成的治疗小组负责日常诊疗工作,由省、市专家组负责技术指导,每月定期巡诊会诊,构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网格管理体系。每2位省级专家组成员组成一个省级专家小组,负责两个县的督察、会诊及验收工作。各县区将所辖的患者进行全员分组,按照就近原则,以HIV/AIDS患者所在的自然村为单位,每50人左右为一个医疗小组。属地乡村医生配合各级专家治疗、管理患者、协助县级医生发放药品、观察用药、病例的书写记录及阶段小结等具体事宜,每位县级医生负责一个小组的治疗,每组省市级专家负责二个医疗小组,大约100名患者的治疗。各级专家每个月到所辖地区开展巡诊会诊。各级专家定期巡诊与会诊是五级医疗构架的主要运转模块,是维持整个诊疗项目高效运转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