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22:49: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医药治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研究

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HF)的定义从分子生物学方面来讲是由于各种细胞因子所导致的基因表达调节异常,即ECM基因表达增强,降解ECM的酶类基因表达下降。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到肝硬化的一个中间环节,临床上很难将其分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如果能通过一定的治疗或直接抑制ECM的形成并(或)促其降解,那么已经形成的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是可以逆转的。近年来,由于分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和进一步的探讨。然而,目前西医对于抗纤维化疗效尚不确切,还有毒副作用,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并发现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展示了抗肝纤维化的良好前景。本文主要从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相关信号通路及中医药治疗来综述其研究进展。

1HF的发生机制

HF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全球范围内,HF的最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及酒精性肝损伤[1];其他还有药物与毒物、血吸虫、代谢和遗传、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其形成机制主要由于各种损伤因素长期刺激肝脏,持续激活了肝窦内肝星状细胞,从而使得胶原等ECM成分代谢失衡,降解小于生成,促使肝脏ECM沉积与组织结构重构,进而形成肝纤维化[2]。1.1与HF发展有关的细胞-肝星状细胞(HSCs)。目前,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主要围绕HSC的激活来进行,认为HSC的持续激活是HF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肝星状细胞激活以后,再分化成肌成纤维细胞促进了HF发展。HSC的激活主要有两种方式-自分泌和旁分泌。在正常肝脏中,星状细胞参与了视网膜的存储,通过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细胞外基质的稳态、药物的解毒、免疫反应,以及通过包括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分裂素的分泌来保存肝细胞[3]。在肝损伤过程中,来自受损上皮细胞、纤维化组织微环境、免疫和系统代谢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和肝炎病毒的旁分泌信号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导星状细胞活化,由邻近的细胞如巨噬细胞和受损的肝细胞产生各种介质,从而引起星状细胞活化为α-平滑肌细胞,表达收缩肌纤维母细胞,导致血管扭曲,增加血管阻力,从而促进门脉高压。星状细胞活化的其他特征包括有丝分裂介导的增殖、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驱动的纤维生成增加、转化生长因子beta1扩增炎症和免疫调节、改变基质降解。而活化的HSCs继续接受刺激,并采取必要的动作,包括趋化、增殖、ECM合成和收缩。在修复过程完成后,再将活化的HSCs恢复到其静止状态或细胞凋亡。然而,慢性肝损伤时,HSCs不断被激活,导致大量的瘢痕形成,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4-5]。1.2与HF发展有关的信号通路。1.2.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TGF-β信号通路主要作用是通过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迁移等过程在机体中表达。HF是肝细胞外空间内的I型胶原沉积增加的结果,是所有形式的肝损伤的共同重要标志,在HF的发病机制中TGF-β1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TGF-β信号诱导的Smads蛋白家族参与纤维化的发病过程,SMAD蛋白质已经被广泛的研究作为TGF-β1的关键细胞内感受器和转录因子。在HF的过程中,SMAD3和SMAD4是亲纤维化的,而SMAD2和SMAD7是保护性的。SMAD3的缺失抑制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阻断上皮-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相反,SMAD2上调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SMAD4通过增强SMAD3应答启动子活性,在纤维化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SMAD7则对SMAD3诱导的纤维化产生反作用。有研究表明,肝星状细胞中SMAD2和SMAD3的磷酸化均可在肝纤维化组织和细胞中检测,结果SMAD2抑制了SMAD3的磷酸化和核易位,可以保护SMAD3介导的纤维化反应[6-7]。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GF-β/SMAD信号通路参与了HF的发生和发展。ParkJH等[8]通过实验研究表明,京尼平苷显著抑制TGF-β1-inducedmRNA和蛋白表达的I型胶原蛋白,从而得出京尼平苷可能抑制TGF-β1-inducedEMT从而抑制TGF-β/Smad和ERK-mitogen-activated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1.2.2JAKs-STAT信号转导通路Janus激酶(JAKs)/信号传感器和转录激活(STAT)信号通路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介导多种细胞过程参与肝纤维化,包括增殖、分化、凋亡和炎症。有研究报道JAK1是一种本构TGF0205RI结合蛋白,在TGF-0205刺激的几分钟内,绝对需要以SMAD-独立的方式磷酸化状态。随着SMADs的激活,tgf-0205也诱导了需要SMAD、denovo蛋白合成和JAK1的贡献的STAT磷酸化的第2阶段,因此JAK1-STAT3和SMAD通路之间的合作对TGF-0205在HF中的作用至关重要[9]。WangW等[10]实验研究表明,通过阻断肝星状细胞的JAKs/STAT通路,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1.2.3MAPK信号转导通路MAPK信号通路家族主要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P38、JNK(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大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ERK5/BMK1亚族,其中前3个亚族研究较多。KostadinovaR等[11]实验研究结果显示,GW501516通过磷酸肌蛋白-3激酶/蛋白激酶-c/蛋白激酶-3途径增加了P38和c-Junn-末端激酶的磷酸化,刺激了HSC的增殖,从而增强了纤维化和炎症反应。从而得出P38和JNKMAPK通路刺激HSCs增殖,阐明了GW501516依赖促进肝修复的机制。FanHN等[12]探讨硫化氢(H2S)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和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体外和体内效应,研究H2S对磷酸-P38、磷-AKt和nf-kb的体外和体内表达。结果表明外源H2S抑制活化的hsc-t6细胞,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减少磷-P38和增加磷-akt表达可通过外源H2S介导抗纤维化作用。另外有研究指出,氧化酪氨酸(o-tyr)可通过MAPK/TGF诱导氧化损伤和肝纤维化[13]。1.2.4PI-3K-AKt/PKB信号转导通路PI-3K的产物PIP3能调节一系列蛋白激酶的活性,对AKt/PKB的活化作用通过自身磷酸化和PDK1的催化作用实现,而活化的AKt/PKB通过磷酸化下游的许多靶蛋白而介导生物学活性和调节基因的表达,同时还能抑制凋亡和调节细胞周期。脂肪细胞因子-瘦素促进肝星状细胞(HSC)激活(肝纤维化的关键步骤)和肝纤维化。microrna-122(mir-122)是最丰富的肝特异性miRNA,并被证实可以抑制肝纤维化并降低HSC增殖。有实验研究表明,瘦素抑制mir-122启动子活性。Forkheadbox蛋白O1(FoxO1)在56左右的位点与mir-122启动子结合,从而促进mir-122启动子活性,可以通过serine256的瘦素诱导的FoxO1磷酸化来抑制,表明瘦素在HSCs中抑制了PI3K/Akt/foxO1轴的microrna-122表达[14]。PengR等[15]研究表明,丹参醇能通过靶向多机制与PI3K/AKT/mTOR/p70S6K1信号通路相关的多种机制发挥抗纤维化作用。WuL等[16]研究槲皮素的肝损伤通过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和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自噬在胆管结扎(BDL)或CCl4诱导肝纤维化。

2HF的中医药治疗

抗HF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患者肝脏功能,从而延缓HF进一步向肝硬化、肝癌发展,同时逆转(或治愈)HF。目前,导致HF的原因很多,靶点尚未明确,单一靶点的药物治疗疗效也不明显,而中医药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HF防治的热点,且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2.1中医药单体治疗。黄进等[17]研究发现,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APS)各剂量组对CCl4诱导的HF大鼠有着一定的干预作用,主要表现为血清肝功水平、HF程度明显降低,肝组织TGF-β1、Smad3、Smad4表达量显著降低,Smad7表达量显著增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刘绍能等[18]研究表明,芪术颗粒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从而达到抑制HF的作用。2.2中医药复方治疗。李洁[19]实验研究认为,加味茵陈四逆汤的抗HF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TβRI、Smad3的表达。徐文洋[20]研究认为加味茵芍散主要是通过下调TGFβ1、Smad3的表达、阻断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来抑制HSC的增殖,从而达到抗HF的效果。娄莹莹等[21]发现,肝复健方可能通过抑制Leptin、OB-Rb表达,进而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抗HF的目的。孙润雪[22]研究认为,化浊解毒方改善HF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13表达,促进ECM降解,进而改善ECM的沉积;同时通过降低HSC中p-ERK、PI3K、p-Akt蛋白的表达,进而阻断ERK及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减轻HSC活化程度。张国梁等[23]研究发现鳖甲软肝饮能使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细胞中的P38MAKP蛋白和mRNA表达含量显著降低,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KP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进而达到抗HF效果。2.3中西医联合治疗。高衍义等[24]发现虎芪益肾健脾调肝颗粒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可以降低患者血清IL-6、IL-1及IL-13水平、HA、PC-Ⅲ、Ⅳ-C和LN、TNF-α含量,抑制TNF-α、TGF-β1、TIMP-1、PDGF的过度表达,升高血清IL-2水平,从而发挥抗HF的作用。郭德洪[25]发现,与常规西医处理HF患者相比,恩替卡韦及肝苏软胶囊联合治疗对AST、ALT等肝功能指标以及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的改善幅度较为明显。2.4其他疗法。孙洁[26]认为电针结合人胚胎间充质干细胞(hEMSCs)移植对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干预具有明显的抗HF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中升高的IGF-Ⅰ、Ⅳ型胶原、MMP-2、TIMP-1含量,改善HF导致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抑制胶原纤维增生及病变肝组织中TGF-β1、TNF-α的高表达。孔德松等[27]研究表明针刺通过抑制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的PDGF信号通路,减少ECM的沉积,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起到抗HF的疗效。关鑫[28]研究认为电针抗HF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保护肝细胞,抑制PDGF-BB及其受体的表达,下调ERK蛋白的磷酸化,抑制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进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减少胶原沉积,从而起到治疗HF的疗效。

3展望

查看全文

中医药治疗肾小球研究论文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血尿;综述文献

肾小球肾炎血尿以持续性镜下血尿或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为特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当临床以单纯性血尿为表现时,其病理类型多数为系膜增生性IgA肾病,尚可见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或硬化性肾炎等。这部分肾炎患者的病程大多呈良性经过,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理损害呈进展性,最终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血尿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有关,因此西医常采用免疫抑制剂、清除感染病灶、或对症治疗等方法,疗效并不令人十分满意。而中医药对肾小球肾炎血尿的疗效较好,积累了一些经验,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的认识

肾小球肾炎血尿在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中属尿血、溲血范畴,认为其发生由“热移膀胱”、“热在下焦”所致。皮持衡[1]认为肾小球肾炎血尿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可从“热、瘀”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当从“虚、热、瘀”论治,但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属热伤肾络,迫血妄行,虚者多是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气不摄血,精血下泄。郑平东[2]认为血尿的病因不外乎外邪侵袭、火热内蕴、气虚失摄。风邪外袭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气阴不复、瘀血阻络是导致本病迁延难愈的根源,气阴不足易引起外感,外感又进一步损耗气阴,故病情缠绵难愈。

2治则治法的研究

张琪[3]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创立治疗肾小球肾炎血尿8法:①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法:方用八正散加味;②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法:方用清热解毒饮(柴胡、生石膏、金银花、连翘、大黄等);③泄热逐瘀、凉血止血法:方用桃黄止血汤(桃仁、大黄、桂枝、赤芍、小蓟、侧柏叶等);④益气阴、利湿热、止血法:方用清心莲子饮;⑤益气清热、凉血止血法:方用益气凉血汤(黄芪、党参、赤芍、白茅根、茜草等);⑥滋阴、补肾、降火法: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⑦温肾清热、利湿止血法:方用温肾利湿饮(茴香、附子、桂枝、蒲公英、茅根、小蓟、旱莲草等);⑧健脾补肾、益气摄血法:方用参芪地黄汤。徐魏[4]则提出治疗肾小球肾炎血尿应灵活运用以下3法:①止血法:尿血久延不愈必致体虚气弱,故止血为首要措施,可从中医辨证分别采用凉血止血、泻火止血、滋阴止血、温肾止血、补气止血、健脾止血等;②清热利湿法:“湿热”病理不仅是肾小球肾炎血尿的诱发或加重因素,也是病情迁延难愈重要原因,故强调清热利湿治法,早期可用苦寒清热之品,如紫花地丁、半枝莲、连翘、瞿麦等,病久则多以甘寒清利之品,如白花蛇舌草、白茅根、金银花、蒲公英、猪苓、车前子、茯苓等。③补肾法:本病病位在肾,肾的寒热虚实变化左右着病变的进程,故补肾是治疗的关键,补肾阴多用甘平之品,补肾阳多用辛燥之品。王海云[5]等临床观察发现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中医辨证往往无明显脾肾气虚症状,而常伴有情绪急躁、善太息等肝系症状,故多从肝论治,辨证选用疏肝、清肝、养肝、平肝等治法。

查看全文

中医药治疗白血病论文

【关键词】中医药有效成分白血病

Research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leukemia:currentstatus

YalingFU,TaoCHEN

Depar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reeGorgesUniversityMedicalCollege,Yichang,HubeiProvince443002,China

Keywords:Chineseherbaldrugs;effectivecomponents;leukemia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欠佳。经过多年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医药不仅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而且具有延长或阻止白血病复发、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和预防白血病相关并发症的优势[1]。本文就近年来在中医药抗白血病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查看全文

糖尿病中医药治疗论文

【关键词】糖尿病

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已大幅攀升,糖尿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无论采用中医或西医治疗,归根结底是为了延长患者的寿命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与相关实验已经表明中医药可以降糖,而中医的优势不仅在于直接降低血糖水平,还在于清除血糖升高的原因,即消除血糖难控因素。现将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报告分析如下。

1辨证治疗

糖尿病的演变过程可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

1.1糖尿病早期即郁、热阶段的治疗要以开郁、清热为主,同时要兼顾气阴不足的虚证。郁的阶段可以越鞠丸加减治疗;热的阶段可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

1.2糖尿病中期糖尿病中期多虚实相兼,寒热并存,既有脏腑、气血功能不足的本虚,更有痰、浊、痞的标实,治疗当标本兼顾,并根据虚实寒热的多少施治。脾虚胃滞或胃热者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气阴不足兼内热者可用当归六黄汤加减,上热下寒者可用乌梅丸。

查看全文

中医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研究论文

【摘要】胰岛素抵抗是许多内分泌代谢失调相关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胰岛素抵抗及其继发的代谢紊乱是产生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共同土壤,还是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等发病的危险因素,因而这一领域研究十分活跃,近几年中医药对胰岛素抵抗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疗法;综述

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组织,主要指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对同等剂量的胰岛素生物学效应反应性降低或消失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和临床表现,它不但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还是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及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1治法研究

王智明等[1]认为调肝泻火法具有调肝泻火、调理脏腑气血津液、平衡阴阳水木之功效,首次提出“从肝论治”治疗IR学说[2],并用实验方法初步阐明从肝论治IR学说能有效预防高脂饮食大鼠发生IR[3],并在此基础上观察调肝泻火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影响,有明显疗效。徐云生等[4]认为IR的病理机制及脂代谢异常与中医学脾虚痰浊血瘀密切相关,并以具有健脾、化痰、活血功效之胰苏灵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戴小良等[5]认为肝失疏泄,心用过度,心肝火旺,消灼阴精是消渴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从而提出清肝泻心法,并主张该法与滋阴润燥法联用治疗消渴病,收到明显疗效。汪何[6]在对照组治疗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2型糖尿病治疗证属气阴两虚夹血瘀者,对照组以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INS无明显变化,但IAI均有升高(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武士芬[7]以具有益气养阴活血清热功效之芪萸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以二甲双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高于对照组(P<0.05),IAI较治疗前显著改善,FINS也明显下降(P<0.01)。

2单味中药研究

查看全文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药学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蛋白排除率均分别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临床疗效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球过滤功能发生障碍导致的尿蛋白水平升高,且尿微量蛋白排除率增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1]。随着近年来临床研究的发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主要以中医药着手,以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观察组男女比例20/14,年龄48~75岁,平均(53.47±7.32)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9/15,年龄47~76岁,平均(52.08±6.84)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述资料经统计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有意义。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分期进行辩证治疗。对III期患者所用药物组成为:党参、山药、茯苓、山萸肉各15g,白术、肉桂各12g,牡丹皮、泽泻各10g,炮附子、甘草各6g;对于IV期患者所用药物组成为:仙灵脾20g,石斛、山药、仙茅跟、山萸肉各15g,车前子、肉桂各12g,牡丹皮、泽泻、天花粉各10g,炮附子、甘草各6g。对于V期患者所用药物组成为茯苓、猪苓、山茱萸、山药各15g,白芍、桂枝各12g,干姜、牡丹皮、泽兰各10g,炮附子、甘草各6g。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称取药物制备水煎剂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持续用药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1.3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蛋白排除率。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实验室指征基本趋于正常,分级下降2级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实验室指征有所恢复,分级下降1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未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1.4统计学方法。所有临床数据均由专业统计医师录入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x±s和%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肩至手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论文

【摘要】肩-手综合征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现代医学对此疗法有限,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则疗效独特。该文就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中医药治疗进展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又称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2%~74.1%[1]。根据临床表现,RSD可分3期:Ⅰ期表现为手部肿胀,色泽改变,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Ⅱ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减轻,肿胀和色泽改变部分减轻或完全消失,开始出现肌肉萎缩;Ⅲ期表现为手和肩部呈营养不良性改变,肌肉萎缩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挛缩[2]。RSD如不及时治疗,手部皮肤肌肉萎缩,手指挛缩,X线上有广泛的骨腐蚀,手功能丧失[3]。中医药在治疗SHS方面疗效独特,但是单用一种疗法起效慢,收效低,一般治疗本病是以一种疗法为主,其他疗法与之相结合。现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SHS的进展综述如下:

1中药治疗

1.1中药外用

蔡超群[4]报道将烫疗药(由川断、宽筋藤、独活等组成,用纱布包装成小袋,每包150g)对患者进行患侧穴位烫疗,取患肢肩贞、肩髃、曲池、内关、外关、合谷及阿是穴等,每穴治疗时间30min,有效率为92.5%。余恒旺等[5]治疗SHS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舒筋活络散(药物组成为生川乌、生草乌、胆南星、生半夏、麻黄、红花各10g,桑枝、川芎、伸筋草、透骨草各20g,宽筋草、松节各30g。制成散剂),50g/次,用风湿跌打酒调匀装入布袋中,煮沸,热敷患处,2次/d。对照组采用冷水交替法。两组都配合运动疗法,共进行4周,治疗组总疗效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疗效70.83%(P<0.05)。吴海科等[6]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将舒筋洗药颗粒(由透骨草、威灵仙、苏木、钩藤、田基黄各15g组成)水溶后浸洗患肢。对照组用冷水交替法。两组都配合运动疗法,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史利军[7]报道采用整体熏蒸疗法治疗SHS。治疗组将中药熏蒸药袋(药物以桂枝汤加味,含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乳香、没药、川芎、甘草为主方。气虚加党参、黄芪、鸡血藤、三棱、莪术;局部畏寒加防风、羌活、当归;局部肿胀加细辛、地龙、延胡索;手指拘挛加木瓜、葛根、延胡索、制何首乌)置于熏蒸治疗仪内治疗患者。先熏蒸督脉30min,后熏蒸患肢30min,1次/d。同时将上述药物研粉,加入氮酮、甘油制成膏剂贴敷于肩髃、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穴,1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针刺选穴与药物贴敷穴位相同,1次/d。两组均于治疗2疗程(14d为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总疗效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2.2%(P<0.05)。

查看全文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分析论文

【摘要】通过对中医古籍与中医药期刊刊载的治疗冠心病有效方剂283首的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出目前治疗冠心病常用组方配伍方法有19种,并对其中常用的8种配伍方法作了简要分析。认为治疗冠心病基本法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其中扶正法依次为补气、养阴、补血、补(肾)阳,祛邪法依次为活血、化痰、理气。这些法则常常相互参合、交互为用,形成冠心病组方配伍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冠心病/中药疗法方剂配伍文献研究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和治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显示较好疗效。为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组方配伍的基本规律,我们对中医古籍中与现代中医药期刊刊载的治疗冠心病有效方剂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来源及方法

方剂的来源主要涉及两大部分:(1)古代医籍中记载的治疗胸痹、心痛有效的名家名方。我们搜集了从汉代到明清及民国时期的20部经典医籍中有关胸痹、心痛治疗的有效方剂。包括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民国时期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医著中治疗胸痹、心痛的方剂。(2)中国期刊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1979-2007年间40余种中医药刊物中所涉及到的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复方,期刊包括《中医杂志》、《新中医》、《中国中药杂志》、《河北中医》、《浙江中医药杂志》等,以及各中医药院校学报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等。以"胸痹"、"心痛"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2结果

查看全文

中医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研究论文

【摘要】胰岛素抵抗是许多内分泌代谢失调相关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胰岛素抵抗及其继发的代谢紊乱是产生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共同土壤,还是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等发病的危险因素,因而这一领域研究十分活跃,近几年中医药对胰岛素抵抗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疗法;综述

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组织,主要指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对同等剂量的胰岛素生物学效应反应性降低或消失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和临床表现,它不但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还是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及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1治法研究

王智明等[1]认为调肝泻火法具有调肝泻火、调理脏腑气血津液、平衡阴阳水木之功效,首次提出“从肝论治”治疗IR学说[2],并用实验方法初步阐明从肝论治IR学说能有效预防高脂饮食大鼠发生IR[3],并在此基础上观察调肝泻火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影响,有明显疗效。徐云生等[4]认为IR的病理机制及脂代谢异常与中医学脾虚痰浊血瘀密切相关,并以具有健脾、化痰、活血功效之胰苏灵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戴小良等[5]认为肝失疏泄,心用过度,心肝火旺,消灼阴精是消渴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从而提出清肝泻心法,并主张该法与滋阴润燥法联用治疗消渴病,收到明显疗效。汪何[6]在对照组治疗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2型糖尿病治疗证属气阴两虚夹血瘀者,对照组以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INS无明显变化,但IAI均有升高(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武士芬[7]以具有益气养阴活血清热功效之芪萸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以二甲双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高于对照组(P<0.05),IAI较治疗前显著改善,FINS也明显下降(P<0.01)。

2单味中药研究

查看全文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总结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从内治与外治方面对其进行总结、阐述。结果详察病因,谨守病机,辨证论治,不论采用内治法还是外治法均能取得满意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内治法;外治法

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者[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20%~90%[23],据国内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妇女痛经发生率为33.1%[4],其中原发性者占36.06%[5],主要发生群体为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育的年轻妇女,是影响妇女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原因。西药对本病主要给予镇痛、抑制排卵或抑制宫缩甚或手术治疗,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概述如下。

1内治法

1.1辨证论治

1.1.1古方化裁王萍等[6]认为痛经的基本病机为瘀结胞宫,经血流通阻碍,以致“不通则痛”,故治疗以通为主。经前5d开始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持续7d,5个月为1个疗程。药用:当归15g,川芎15g,香附15g,延胡索10g,白芍10g,蒲黄10g,熟地黄12g,五灵脂10g;偏气滞血瘀加桃仁6g,红花6g,乌药6g,木香3g,泽兰10g;偏寒湿凝滞者加炮姜6g,肉桂6g,小茴香6g,没药6g,茯苓12g;偏阳虚内寒者加吴茱萸6g,党参6g,桂枝6g,附子6g,艾叶3g;偏气虚血弱加黄芪15g,党参15g,白芍10g,炙甘草10g,茯苓10g;肝肾虚损加杜仲10g,续断6g,巴戟天10g。结果:总有效率为98%。齐津丽[7]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予以温经汤加减(桂枝6g,吴茱萸6g,川芎6g,炮姜6g,甘草6g,当归10g,白芍10g,半夏10g,党参10g,香附10g,乌药10g),痛甚者加延胡索10g,小茴香10g;四肢不温、腹痛者去桂枝,加肉桂6g,艾叶10g;呕吐、腹泻严重者加藿香正气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气滞血瘀型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2g,生地黄15g,牛膝15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10g,柴胡10g,川芎10g,桔梗10g,香附10g,延胡索10g,甘草10g,益母草30g);小腹坠胀或痛连肛门者加川楝子15g,乌药10g;乳房胀痛加郁金15g,荔枝核15g,丹参15g。总有效率为91.67%。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