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22:17: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印贸易互补性

1中印贸易摩擦的现状分析

1.1立案数量多

中国历年来在全球遭遇的反倾销调查中,虽然美国和欧盟的涉案金额占大头,但是,印度的立案数位居第一。而在发展中国家当中,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无论是立案数和涉案金额,印度都是位居前列。自2003年以来,印度每年对我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至少在6起以上,2006年,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为“粗暴”的国家——土耳其立案数不过5起,涉案金额5996万美元;东盟10国对中国反倾销调查总共4起,涉案金额1.4亿美元。而同年,印度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共有9起;2007年度截至8月31日印已对我发起7起反倾销调查。

1.2涉案产品范围和涉案金额都有所增长,且出现了涉案金额超亿美元的大案子

中印发生贸易摩擦的行业比较集中,以往主要是中医药化工产品,在所有案件中占了50%以上的比重。近年来,中国的纺织品和轻工产品也开始逐渐遭遇印度的反倾销调查。2005~2006年,中国丝绸在印度被提起反倾销调查,虽然经过了中方政府、行业协会和应诉企业的共同努力,最后的终裁限价平均大幅下调了30%,但这是中国在印度遭遇的最大的反倾销案,涉案金额近2亿美元。

1.3应诉案件的裁决结果大多令人满意

查看全文

中印关系影响论文

中印关系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既相互需要又有所疑虑的矛盾心态上。两国关系是个错综的复合体,既相互需要,又相互戒备;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正是在这种错综矛盾的心态下,中印关系的转暖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可望而不可即。除了内在矛盾性之外,历史问题在制约着中印关系的发展,这就是**年边境战争。尽管中方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直比较达观,但许多印度官员依然表示,当年那场战争的伤口至今难以愈合。

一、历史问题——边界问题

中印领土争端具体讲就是“三条线”之争。

(一)是传统习惯线。中印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由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了受到两国人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这条线,在东段大体上沿著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在中西段,大体沿著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走向,即我国地图标示的国界。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这条客观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应当是中印定界的依据和基础。如果印度政府尊重事实,遵循国际法原则,中印边境的定界问题本来不难解决。

(二)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年11月,在英国的策划下,英属印度当局在印度北部的西姆拉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英国政府代表亨利.麦克马洪在会议期间,私字同中国西藏地方当局代表于**年3月24日,就中印边界问题在德里炮制了一条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印边境东段历来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领土划给了印度。这一地区居民全都是藏族或者和藏族有密切血缘关系的民族,从人种、文化、宗教和生活习俗上看,同西藏社会密不可分,而与印度民族毫无共同之处。历届中国政府都未承认过这条线,因此,它是非法的、无效的。英帝国主义也作贼心虚,秘密换文后一直不敢公布于众,也不敢改变地图的历来划法,印度官方地图直到**年才以“麦线”显示所谓的“边界”,但仍注明“边界未经标定”。在印度独立之前和独立之初,中印边境按传统习惯线控制的格局从来没有打破。然而,印度独立以后,其扩张野心就渐渐滋生起来了。它公然宣称:喜马拉雅山脉顶部形成的分水岭就是中印之间的天然边界;这条线已经得到**年西姆拉条约和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换文的确认;该线以南地区历来受印度管辖,与西藏无关。在这样的霸权思想指导下,印度把它在东段的实际控制范围从传统习惯线逐步向北推进到“麦线”附近。

(三)是双方实际控制线。50年代,印度利用我国的暂时困难之机大举北进,于**年在东段抵达其单方面主张的“麦线”;在西段,不断越过传统习惯线建立入侵据点,并制造流血事件。为确保边境安宁,总理于**年11月7日致信印度总理尼赫鲁,建议双方武装部队沿东边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和西边的的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年1月15日,在就中印边界问题致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中,将这条线正式称之为“**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这条实际控制线在东段与非法的“麦线”基本一致,在西段与传统习惯线基本吻合。但是,印军无视这条线,他们扩张到哪里,就把哪里说成是实际控制线。**年后,印军越过实际控制线继续向前推进,并在西段建立入侵据点43处。印度的这种行径,理所当然地遭到我方的抵制,从而形成了实际控制线上的斗争。

查看全文

中印贸易互补性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我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既有中印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的相似性、贸易保护主义等外在因素,也有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均衡、地理方向集中等内在因素。面对新的复杂多变的贸易摩擦,我们应该理性分析,从不同角度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贸易摩擦;现状;原因;政策选择

1中印贸易摩擦的现状分析

1.1立案数量多

中国历年来在全球遭遇的反倾销调查中,虽然美国和欧盟的涉案金额占大头,但是,印度的立案数位居第一。而在发展中国家当中,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无论是立案数和涉案金额,印度都是位居前列。自2003年以来,印度每年对我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至少在6起以上,2006年,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为“粗暴”的国家——土耳其立案数不过5起,涉案金额5996万美元;东盟10国对中国反倾销调查总共4起,涉案金额1.4亿美元。而同年,印度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共有9起;2007年度截至8月31日印已对我发起7起反倾销调查。

1.2涉案产品范围和涉案金额都有所增长,且出现了涉案金额超亿美元的大案子

查看全文

诠释中印关系的影响因素

摘要:中印两国的关系很受世界的关注,两国的关系其起起伏伏。从世界范围讲,中印关系是当今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从地区安全角度讲,它对亚太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这么重要的双边关系过去几十年一直处于冷淡状态,直到最近几年,才出现转暖迹象,但依然热度不够。政治上,中印关系远不如中俄关系亲热;经济交往与两国实力不能匹配。本文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介绍了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如最主要的利益关系与冲突,不可忽视的边界问题等。

关键字:麦克马洪线战略位置竞争与合作

中印关系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既相互需要又有所疑虑的矛盾心态上。两国关系是个错综的复合体,既相互需要,又相互戒备;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正是在这种错综矛盾的心态下,中印关系的转暖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可望而不可即。除了内在矛盾性之外,历史问题在制约着中印关系的发展,这就是1962年边境战争。尽管中方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直比较达观,但许多印度官员依然表示,当年那场战争的伤口至今难以愈合。

一、历史问题——边界问题

中印领土争端具体讲就是“三条线”之争。

(一)是传统习惯线。中印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由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了受到两国人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这条线,在东段大体上沿著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在中西段,大体沿著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走向,即我国地图标示的国界。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这条客观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应当是中印定界的依据和基础。如果印度政府尊重事实,遵循国际法原则,中印边境的定界问题本来不难解决。

查看全文

深化共识实现中印友好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两国共同的利益;制约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因素;增进互信,消除障碍,不断推动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当前,世界已进入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时代、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互相毗邻的亚洲大国、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印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新型国家关系、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共同的政治利益、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共同的经济利益、边界问题、西藏问题、深化经贸合作,夯实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增进互信。扫除障碍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中国在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方针指导下,同周边各国全面建交并且与绝大多数邻国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印两国于2005年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本文就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制约因素及发展方向作初步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中印新型国家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当前,世界已进入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时代。人们日益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国与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尤其是在各种区域和全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建立一种和平共处的国家间关系得到各国的普遍共识。2005年4月,总理访问印度,两国政府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印两国56年交往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既是对历史的总结,又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其意义重大。

l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互相毗邻的亚洲大国,尽管巍峨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座落在两国的边境上,为两国在交通上增加了某些不便,但它却阻挡不住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在过去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上,两国长期友好相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查看全文

中印自由贸易区研究论文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可资借鉴之处

(一)经贸联系密切

美加墨之间具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加拿大、墨西哥都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投资方面,加拿大与美国互为最大的投资场所;这样密切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对促进三国经济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美国看来,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加,越来越依赖于对外贸易的扩大,而加墨这两个巨大的市场自然对美国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对加拿大而言,它一向对美国市场存在严重依赖,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除了可以进一步密切与美国的经贸联系外,还可以获得墨西哥这个潜在的市场。

中印经贸关系在两国各自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经贸往来愈益密切,双边贸易额由1990年的0.3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386.5亿美元。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主要产品为电机、有机化学品、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蚕丝、特种机织物等,自印度进口的主要产品为矿砂、钢铁、有机化学品、塑料及其制品、珠宝、棉花等。截至2007年底,中国公司在印度累计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39.6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290万美元。2007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备案,中国在印度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580.5万美元。2007年,印度对华投资项目78个,实际使用金额3404万美元。目前中国是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08年1月,双方确定到2010年,实现双边贸易额600亿美元的目标。

(二)地缘关系占优

地理临近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方面,地理临近为国与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便利。高昂的运输费用增加商品成本,使之失去价格竞争优势;长途运输过程中复杂多变的气候可能使某些商品变质,使之失去品质竞争优势。同时,地理临近的国家,尤其是地缘相邻区域的居民,历来在文化社会方面的交流较多,且比较熟悉各自的消费习惯,从而更有利于相互间的通商往来。

查看全文

浅析商品贸易环境下的中印贸易论文

[摘要]中国和印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且发展最快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两国地理位置相邻,产业结构和自身优势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两国之间的国际贸易额并不很大,但是近年来的贸易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两国间贸易发展空间仍然宽裕。所以,两国应共同寻求南南合作的新途径。从对两国商品贸易的结构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双方贸易商品做出合理安排,从而充分利用各自的禀赋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达到增强两国贸易紧密度和双方和谐利用外资的目的。

[关键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人口约2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面积1200多万平方公里,GDP总额约2万亿美元,外贸总额1.5万亿美元。然而,从历年的外贸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中印贸易额占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的分量却不到2%,占印度对外贸易总额的份量不到6%,从这些基本数据的对比就可以发现,双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互利的投资与合作机会,贸易增长潜力巨大。事实也正如此,印度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传统合作伙伴,两国的贸易额近年来呈现出以较高的增长率逐年递增的态势。另外,由于两国领土接壤,在云南、西藏地区,两国边境贸易也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虽然由于历史原因,中印边境贸易在一段时间里面有所衰退,但是两国自身都客观具备在贸易和投资领域互补和合作的优势。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中印乃堆拉口岸的开放、主席2006年底成功出访印度等一系列增进双边交流合作的利好消息的到来,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发展前景被十分看好。

一、加强中印贸易合作对双方的经济腾飞具有战略意义

曾经有人预言,中国和印度在将来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许多学者也曾提议并探讨了关于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设想。这些都说明这两个国家应该在经济发展的方向上寻求某种共同的道路。但是,在现实中,中印双方各方面的相互合作的确还存在一定困难,单从贸易方面来讲,由于受到政策、文化、历史、国情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中印贸易的实际开展远不如理论上那样顺利。总结阻碍中印双边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首先,中印之间由于历史原因,印度对我国有一定戒备心理;其次,两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都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市场,在对外出口和吸引国际投资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第三,两国陆运贸易不发达,虽然接壤,但是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目前两国之间大部分贸易的开展是通过海运进行的,路程远、费用高,不利于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笔者认为中印加大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明智之举,中印双方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寻求一种南南合作的新格局。其中中印贸易紧密程度的加强,是这种南南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主要表现在:

查看全文

中印发展模式及格局的调适透析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以来,中国和印度相继进行了经济改革,逐渐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中印发展模式表明,发展是共性与个性及多样性的统一。发展规模庞大的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与世界关系密切,且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不断进行调适。

关键词:中国模式;印度模式;世界格局;调适

一、中印发展模式

(一)中国模式[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初大体上走的是其他东亚成功国家所走的道路,但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开放度更大,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发展模式,即“中国模式”。

这一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改革与发展道路始终在强有力的共产党中央集体领导下进行。(2)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3)既积极借鉴中外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又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又始终强调从具体国情出发,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和模式。(4)改革是以循序渐进、摸索和积累的方式进行的。改革过程中始终保持了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中国模式”区别于苏联东欧激进改革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5)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建立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之上,这是“中国模式”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靠暴力、战争、掠夺殖民地等手段获得发展的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

查看全文

中印贸易发展制约因素

一、经济因素

(一)中印贸易商品结构具有明显的重叠

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以及产品差异性的存在;中国和印度均存在着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以及中印经济技术水平差距不大;中国和印度国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相似,对产品的需求结构或需求档次相似。中印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进出口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印2005年出口产品构成:中国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制成品分别为0.5%、3.2%、2.3%、1.9%、91.9%,印度1.5%、8.9%、11.4%、6.9%、70.3%;进口构成:中国3.6%、3.3%、9.7%、8.1%、75.1%,印度2.0%、3.3%、36.3%、5.0%、52.4%。中印2005年进口来源出口去向构成:两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货物分别为55.2%、45.1%,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分别为44.8%、54.98%;从发达国家进口分别为38.5%、34.4%,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分别为61.5%、65.6%。从以上数据得知,除制成品的进出口额及个别外,各项基本一致,这表明中印两国进出口和经济结构雷同,发展水平相似。明显这成为双方贸易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印度高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印度的贸易保护水平之高在全球开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除了近30%的制成品平均关税之外,印度还对进口维持着一系列的额外收费,各种非关税措施纷繁复杂,贸易争端的立法不规范,解决程序也缺乏透明性。近年来印度关税已陆续下调,但仍居较高水平,最高关税由400%降至50%,平均关税由87%降到27%。高关税阻止了外国商品的进入,中国商品同样也难以进入,阻碍中印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印度非关税壁垒相当普遍,行政干预多。印度进口商一般还须交纳附加税、增值税、预期收入税、调节税及基础设施建设费、进口许可费等各种进口费。

(三)投资领域重叠

查看全文

中印贸易发展制约因素

一、经济因素

(一)中印贸易商品结构具有明显的重叠

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以及产品差异性的存在;中国和印度均存在着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以及中印经济技术水平差距不大;中国和印度国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相似,对产品的需求结构或需求档次相似。中印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进出口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印2005年出口产品构成:中国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制成品分别为0.5%、3.2%、2.3%、1.9%、91.9%,印度1.5%、8.9%、11.4%、6.9%、70.3%;进口构成:中国3.6%、3.3%、9.7%、8.1%、75.1%,印度2.0%、3.3%、36.3%、5.0%、52.4%。中印2005年进口来源出口去向构成:两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货物分别为55.2%、45.1%,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分别为44.8%、54.98%;从发达国家进口分别为38.5%、34.4%,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分别为61.5%、65.6%。从以上数据得知,除制成品的进出口额及个别外,各项基本一致,这表明中印两国进出口和经济结构雷同,发展水平相似。明显这成为双方贸易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印度高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印度的贸易保护水平之高在全球开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除了近30%的制成品平均关税之外,印度还对进口维持着一系列的额外收费,各种非关税措施纷繁复杂,贸易争端的立法不规范,解决程序也缺乏透明性。近年来印度关税已陆续下调,但仍居较高水平,最高关税由400%降至50%,平均关税由87%降到27%。高关税阻止了外国商品的进入,中国商品同样也难以进入,阻碍中印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印度非关税壁垒相当普遍,行政干预多。印度进口商一般还须交纳附加税、增值税、预期收入税、调节税及基础设施建设费、进口许可费等各种进口费。

(三)投资领域重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