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22:06: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医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医教育

中医研究生教育策略探究

摘要:文章探究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中医研究生教育的策略,搭建适应“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进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中医专业人才。

关键词:“双一流”;中医专业;研究生教育

一、引言

中医在医学体系中占重要位置,在医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药优势进一步凸显,专业研究生教育不仅关系到中医医疗水平的提升,更关乎中医历史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如何培养出素质过硬、能力超群且具备良好道德素养及高尚情操的中医人才成为相关院校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双一流”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及培养成效提出严格的要求,中医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又与医疗事业发展和医疗水平提升相关,以上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需要对中医研究生教育优化策略进行分析。

二、中医研究生教育模式优化

(一)教学方法。在探讨中医研究生教育模式优化时,最主要的着手点放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将被动教育变为主动学习,改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方法创新应从研究生成长、成才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实践、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促使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目前较先进的中医研究生教学方法包括问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1]。以项目教学法为例,在讲解某一具体的中医知识时,引入与之相关的真实临床案例,学生通过课前自主收集资料、观看相关课件进行预习。以组为单位共享预习资源并研究、探讨项目执行方案,最终进行展示并由导师总结评价。(二)管理方式。高校中医研究生管理方式分为集约式管理和松散式管理。例如,松散式管理以学院及导师为管理主体,配合中医研究生管理有关政策和规范。松散式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分工明确,但传统管理理念认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应由相关学院负责,这使其在管理上存在空档,学生管理主动性及管理成效不足。在提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医研究生的教育优化建议对学生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例如,执行分级管理制度,学校、院系与学科三个管理级别相互配合,共同负责研究生管理。执行分层指导制度,学校、院系、学科及导师四个层级共同指导。其中,导师作为指导学生的核心主体,由学科进行辅助,院系和学校予以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以上管理方式对中医研究生管理主体的职能进行了重新划分,使研究生管理更加全面、规范,进而为中医人才培养提供更可靠的制度保障。(三)教材选择。中医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仍存在教材内容创新性不足、教材版本更换频繁、教材编辑出版主动性不高、缺少针对性教材甚至没有教材等现象。然而教材作为中医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理论参考,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较高,在教学模式优化中也应被高度重视。例如,以学科为主体,针对本校中医研究生教育情况,进行教材的自主编写、选择。依照中医课程特点及医疗行业发展状态,针对性选择教材内容,并尝试编写教辅资料、教师用书、习题集等。注意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共享各高校中医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学术研究报告及其他资料文献,跨学校进行中医人才培养。同时,学校及学院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相关教师积极开展教材编写、创新工作,并通过教材质量评估机制,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努力形成具备区域特色、学校特点的中医研究生教育校本教材,将中医研究生教材创新作为高校长期执行的项目,为研究生教育提供更可靠的理论支撑。

查看全文

中医教育对策论文

1处方书写不完整

常见如年龄、日期、住址、剂数、用量、用法等缺项,医生不签名或不盖章,一旦发生差错,难以追寻病人。

2字迹潦草难辨认

这类处方审方时不知所云,常得揣测猜想。如红芚(应作藤)与红花、桔梗与桂枝、蒌皮与姜皮、杏仁与枣仁、牛膝与牛子、三棱与法夏、扁豆花与扁豆衣等等,书写潦草根本分不清,处方量10g常与12g,1g,6g等相混淆。有的人字写得像小学二三年级学生的模样,竟然也龙飞凤舞“狂草”起来,令人“叹为观止﹗”

3杜撰药名滥造字

如将牛膝写成“牛夕、牛七、牛歹、牛汐、牛、牛”;豨莶草写作“希硷、希见、希苋”;蚤休写成“骚休”;秦艽写作“秦仇”;萆薢写成“草芥”;地肤子写成“地附子”等等,真不知究竟要什么药。

查看全文

通识教育下中医药院校入学教育探索

摘要:与综合类大学相比,中医药院校的学生群体的学业压力相对更繁重,入学时的公共教育课程相对更少。在中医药大学生入学时对其进行立体前导式的入学教育,培养中医药大学生适当的文化素养及个人综合素质,对其未来的个人发展尤为重要。该课题以新媒体平台实践为例,结合中医药传统文化,对中医药院校入学教育进行了大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可以应用新媒体的实践方法,可为入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通识教育;入学教育;中医药院校;新媒体

目前,国内对入学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综合类大学。相比而言,中医药院校的学生群体的学业压力相对更繁重,入学时的公共教育课程相对更少。同时,由于中医药专业课程设置周期更长,学生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到稳固的过程中,不确定因素更多。因此,在中医药大学生入学时,及时对其进行立体前导式的入学教育,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分析思辨能力、表达沟通技巧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对其成长成才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有较大差异,兴趣爱好也相差较大,所以,入学教育的课程要有足够的广度,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接触新事物,转变思维方式,形成更成熟的价值观和更理智的择业观。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学要实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都强调对综合性知识的掌握,重视跨学科学习,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大学运用通识教育理念进行入学教育很有必要,中医药大学亦是如此。该课题以新媒体平台实践为切入点,结合中医药传统文化,对中医药院校入学教育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实践方法,可为入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1当前中医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现状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中医药大学入学教育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入学后的学习适应、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根据具体某医学专业的特点,针对所需的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开展的入学教育研究体系;为使中医药大学新生树立专业思想,对开设中医文化教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新生适应性的调研结果与分析;基于专业导读理念,对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探究。但基于新媒体平台的中医药大学入学教育研究,相对较少。

2当前入学教育方式的现状分析及实践经验借鉴

查看全文

中医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结合

摘要: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主张“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等思想观点。马克思主义强调唯物辩证及人权自由平等思想,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内容。新形势发展背景下,作为具有传统历史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正不断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冲击,在坚持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同时,不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目标之一。本文基于我国传统中医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旨在研究探讨相关中医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及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医;马克思主义教育

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明的象征,是历史发展中人类思想与劳动的沉淀和积累。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社会文明发展的智慧结晶,强调人权平等与民主自治等思想观念,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有指引作用。与此同时,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特色文化之一,科学运用中医文化主张的“天人合一”与“唯物辩证”等观念,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遵循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结合,是当前学术研究热点课题之一,同时创新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更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使命。

1优秀传统文化、中医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1.1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中国化发展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已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之一。在当前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将我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即将儒家文化主张的“诚信、谦卑、友爱”以及中医文化中主张的“天人合一”等思想观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结合,不仅有助于丰富与完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时还能科学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查看全文

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透析

论文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药教育和事业的未来。在高等中医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把握教育方向,尊重中医规律;适合需求,培养复合型多元化人才;抓住关键,改革教学模式;强调源头,提高教师素质:更新观念,教育要与时俱进。

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路程,基本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实现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模化、规范化和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川。在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中医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21世纪对高素质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扩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形势下,对中医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药教育和事业的未来。然而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规模可以照搬,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索。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教育的载体和执行者,在进行高等中医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把握教育方向,尊重中医规律

1.1正本清源,培养中医人才近来有人发起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网络签名活动,虽然终究只是一场网上闹剧,但涉及人数上万人,其中不乏我们中医药院校培养的“人才”。这对我们目前的中医药院校教育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必要正本清源,培养专业思想牢固的真正的中医人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院校必须按照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办事,必须以中医中药知识的教学为核心,汲取现代多学科知识(包括西医知识)为我所用,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西医知识要学,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也要教,但主从关系一定要明确,中医院校首先强调的是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中医理论及治病技能的掌握,西医也好,其他学科知识也好,都是为了中医发展的需要。

作为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首先要解决对中医的思想认识问题,明确立场观点。培养的人才要信守中医,否则只能培养假中医和自己的揭墓人。在中医药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以中为主,西为中用,衷中参西,不能盲目地舍本逐末,反客为主,甚至甘愿屈于从属地位。

查看全文

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摘要:提出中医药教育教学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规律,指出目前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在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学环节上,应坚持理论知识教学与临床实习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上,应坚持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思维方法上,应坚持中医思维培养与创新思维培养相结合;教学模式上,应坚持现代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结合;教学阶段上,应坚持职前学校教育与职业终身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规律,认为把握并运用好这些规律对于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医药教育;教学规律;实施途径

教学规律是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中医药教学规律是人们在中医药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育规律的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它既与其他学科教学有着共性的一般规律,也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规律。一直以来,对于中医药高等教育包含着哪些规律我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对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1]。

1在教学环节上,应坚持理论知识教学与临床实习实践相结合

学贵有恒,实践第一。优秀人才成长的经历反复证明,人生事业的成功决不会是一蹴而就突然来临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实践出真知,我国历代凡有成就有作为的医学家,特别是那些大师级的名医名师,都首先是善于治学的中医药学的临床家和实践家,而后才是理论家。如医圣张仲景,就是在认真总结长期行医实践的基础上著成中医经典《伤寒论》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一个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无数次的反复才能获得。中医药学作为一门技艺性的经验医学,实践性极强。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基本要求和有效途径。对学生而言,其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是前人和他人实践证明了的间接经验,这些间接经验只有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对实践的认识,提高实践能力,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越紧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能力就提高得越快。坚持理论知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要注意:①要加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中医经典是中医基本理论的源泉,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深入研究中医理论、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工具书,应作为中医药学科理论教学的重点进行精讲,使学生掌握其精髓。②是要加强中医经典课程的改革。应将内经定为基础理论提高课,建立以内经为中心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群。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这3门中医临床经典课程,作为临床提高课,置于中医临床课之后进行学习,培养学生中医辨证思维能力,提升经典课程教学的实效性。③改革教学模式和流程。目前高等中医药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这两个方面都出现了偏离的现象。一方面中医药学术的完整性和实践性被“老三段”“三中心”的教学形式所割裂。“三段式”,即前期基础课(2年),中期临床课(2年),后期实习(1年)。这种模式忽视了中医的传统学术背景和教育的特色,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老三段”的教学模式和课堂为主的中医药教学形式又使几千年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师承教育方式被淡化或遗弃。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传统的中医药教育内容与现代教育形式相互矛盾,这不仅不能很好地继承中医学术思想,而且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少具有中医的特点和专长。为解决目前中医药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相互分割的状况,要树立“实践第一”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要求,改革从基础教学到专业教学,再进入实习的“老三段”教学模式,将过去“三段式”教学模式中临床课与临床实习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采取边上理论知识课,边上临床实习课的“基础课—临床+实习课”两个阶段相互交叉滚动循环的“两段式”教学模式,使理论课教学与临床实践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以克服理论课教学完成后,再到临床实习的一起算总账的做法,从而为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临床能力的中医药人才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在教学内容上,应坚持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

查看全文

中医药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1研究内容

实现传统成人继续教育向现代远程教育的转变,建立符合成人教育规律特点的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面授辅导与网络答疑、利用多媒体资源学习与远程提交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远程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以解决基层在职学员的工学矛盾,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本项目的培养模式与普通本科、传统的成人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本学历教育项目与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学习形式、成绩评定上,有着如下的不同。(1)教学资源的不同:不仅有教材,而且有多媒体教学光盘、网上教学资源;(2)教学方式不同:保留了面授辅导,同时开展了网络辅导;(3)学习形式不同:不但可以通过面授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光盘及网络资源来学习,条件具备的可以通过网上交互式学习;(4)成绩评定不同:采取综合评分制(注重过程管理),每门课程学期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40%,其中平时作业考核成绩占30%,集中学习考勤占1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60%。本课题目前已经在2012级、2013级“乡医”学员中实践探索,学员人数为1000人。

2研究的主要过程及成果

2.1全员培训,切实转变观念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与方法,使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树立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让大家真正认识到一定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最终树立全方位支持服务的教育理念,使学员们享受更好的服务,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学有所值、学有所得,最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在2012年1月10日召开的本项目的实施工作会议上,对2012级“乡医”班12个教学点的教学管理人员,苏杰校长做了全员动员报告,重点要求大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为教育教学服务,要有改革的意识,服务的意识,使大家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而2012年及2013年连续两年,对各教学点开学典礼,学校均派专人参加,对各位学员进行全新教学模式的解读,并积极倡导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通过这种全员培训,切实转变了观念,为本学历教育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查看全文

传统中医文化在大学通识教育的运用

摘要:近年来,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逐渐被我国的教育界所接受,并开始在一些高校中得到实践。中医文化由于具备自然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因此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色彩,包括中医的理论基础、诊断和治疗思想、哲学思想和人文特色、疾病概念以及对疾病的预后和防护。所有概念都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特质。将中医文化的内容纳入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将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学习与科学健康观相关的健康知识,增强体力,提高学习效率,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中医文化;通识教育;综合院校

1通识教育概念

在现代的教育理念中,通识教育是一种综合全面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思维敏捷、德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通识教育以人为根本出发点,不同于以往片面地强调理性、追求功利学、学术不端的教育理念,一直致力于培养同时具备良好学术态度和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北京大学率先在1990年代后期发起了通识教育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果[1]。

2中医学科的内涵和特点

中医理论体系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中医理论是以整体观念为思想指导,在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认识上都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的。人体相应地会产生病理反应,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治疗是基于调节人体阴阳整体平衡的原理。因此,中医理论揭示的是整个宏观系统的生命规律和疾病规律,不同于西方医学理论。通过在非医学院校推广中医通识教育,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医文化的内涵[2]。

查看全文

高职学生传统中医文化思想教育对策

摘要:为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探讨了传统中医文化思想教育对高职学生的作用及提升对策。分析了传统中医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传承中医药文化。论述了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现状,表现在重技术技能,轻人文素养;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薄弱;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提出了加强高职学生传统中医文化思想教育的对策:宣传传统中医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学生人文社团;开设第二课堂,丰富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从融合的理念、原则和内容等方面,阐述了中医院校融合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以期将传统中医文化融入日常思想教育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高职学生;中医文化;思想教育;对策

现阶段,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加强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达成这个目标,就要将思想教育切实做到位,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1传统中医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1.1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

传统中医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除了能够治病救人以外,同时也是文化载体,对其加以充分利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传统中医文化,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培养更多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过硬的技能型人才。

查看全文

中医药院校继续教育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近五年来北京地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对新时期中医药院校面临的继续学历教育规模缩减的状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毕业后教育将成为新的教育发展方向的必然性,探讨如何在中医药院校中开展毕业后教育的举措,阐明了创新继续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继续教育;教育模式;创新

近半个世纪以来,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近四十年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基于历史原因,我国当前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普遍健康需求。改革开放以后,快速发展的继续教育事业是针对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毕业后教育的主要形式,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但是,近十年以来,继续教育学历呈现下降趋势,职业技能教育、短期培训等教育形式逐年上升,本文以此为启示和切入点,以中医药院校继续教育办学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基础,开展了专项研究,进行阐述。

1当前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与现状

我国三十余所中医药院校开展的继续教育模式大体可以为两种模式,分别是:学历提高类模式和非学历提高类模式。其中,学历提高类模式是指由高校开办的学历教育,培养对象为在职从业人员,办学层次有专科和本科两种,根据办学形式的不同,又分为函授教育、夜大学教育、全脱产教育以及远程教育[2]。这类模式是我国中医药人才从低学历层次走向较高学历层次的必经之路,其中函授教育与远程(网院)教育模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尤其是适合农村与基层医疗单位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提高教育。非学历提高类模式是指为了满足中医药在职从业人员在学识水平方面有所提高的需要而开展的各种教育项目,诸如各类培训班、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活动等[3]。目前,从招生数据上看,学历教育逐年减少,非学历教育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2013年—2017年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录取人数逐年下降。从录取总数来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较前一年数据2014年下降18.7%,2015年下降17.1%,2016年有所回升,2017年下降近50%。各层次报名人数也相应比例有所下降。从图1可以看出,2013年—2017年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录取人数逐年上升。开展非学历教育主要依据社会需求临时举办,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无论从招生班次还是人员数量来看,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2创新继续教育模式对策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