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21:52: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种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种业营销策略略谈
1广告在种业推销中的作用
1广告的特点在进行种子促销中,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使人们对商品产生好感。广告的传播就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进行广告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以可以吸引人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企业进行广告宣传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扩大销售。在进行广告推销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可以在电视上进行传播,可以在报纸上进行传播,可以在广播上进行传播。广告的传播周期是非常短的,这是因为这样,在进行广告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要能够使人们印象深刻,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广告的意义。广告在企业的推销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成败对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进行广告宣传的效果对于企业来说是可以进行预计的,同时对其经济效果也是可以进行预测的。因此,一定要重视广告宣传的作用。2广告的形式广告的形式是非常多样的,可以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期刊上进行宣传。可以在一些群众较密集的地区进行墙面广告的宣传,可以在一些商场进行内部广告的设置,可以在一些交通工具上进行广告的设置,可以通过赠送实物的形式来进行宣传。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是为了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同时树立企业的形象,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推销的目的。在企业中,利用传播的手段进行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交流,在企业的知名度和企业形象都得到提升以后,企业在进行营销的时候,才能有更多的消费者进行商品的购买。
2公共关系在种业推销中的作用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好感、合作与支持,树立良好的整体形象。公共关系的传播首要原则是真实可信,绝不能有任何虚假。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最重要的是靠事实说话,其信息传播手段主要是新闻传播的手段,如新闻稿、新闻会、报纸、杂志等。这些传播手段能够在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通过适当的媒介把适当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消费者。公共关系的传播周期是长期的,其任务主要是树立整个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急功近利的方式是很难奏效的。公共关系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全局性的地位,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公共关系工作的好坏决定着整个企业的信誉、形象,决定着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公共关系的效果是战略性的,全局性的。一旦确立了正确的公共关系思想,并开展了成功的公共关系工作,企业就能在外界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使企业受益无穷,得到的是社会整体效益,是难于通过利润的尺度来直接衡量的。公共关系的传播是多样的和复杂的,可以通过大众媒介、群体媒介、人际媒介、实体媒介等去改善和影响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营业推广是一种适宜于短期推销的促销方法,是企业为鼓励购买、销售商品和劳务而采取的除广告、公关和人员推销之外的所有企业营销活动的总称。营业推广可以吸引消费者购买。这是营业推广的首要目的,尤其是在推出新产品或吸引新顾客方面。因为营业推广的很多手段,譬如销售奖励、赠券等通常都附带价格上的让步,其直接受惠者大多是经常使用本品牌产品的顾客,从而使他们更乐于购买和使用本企业产品,以巩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可以实现企业营销目标。
3种业企业进行推广的方法
1变相折价促销指在不提高或稍微增加价格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品质数量,较大幅度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例如买五赠一,报销路费和餐费等。2赠品促销公司在新品种推出、产品更新、对抗竞争品牌、开辟新市场等情况下,向购买本公司品种的农民实施馈赠的促销行为。3抽奖促销以一个人或数人获得超出参加活动成本的奖品为手段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促销,是现在应用较广泛的促销形式之一。农民可以通过购买产品或参加活动等方式获得抽奖机会。抽奖促销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奖品要有诱惑力;活动参加方式要简单;抽奖结果要公正公平。4积分促销利用积分的诱惑可把农民牢牢地捆加到你的产品和品牌上,以达到市场的扩展和延续。先让农民登记成为你的会员,然后在他每次购买你的产品或参加你组织的活动时来增加积分,在积分累积到一定的数额时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品或优惠,而且积分越高优惠或奖励越大。5联合促销由不同商家联合进行的促销活动称为联合促销。联合促销的产品或服务可以起到一定的优势互补、互相提升自身价值等效应。如果应用得当,联合促销可起到相当好的促销效果,如种子企业可以和农药、肥料、农机等公司进行联合促销,达到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效果。
种业现状发展论文
摘要:本文从世界种业发展趋势出发,分析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我国种业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常年农业用种量在125亿公斤左右,巨大的种子需求量使得我国种子市场日趋成为国际种业竞争的焦点。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既给我国种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也使我国种业面临着具备资金、技术和经营优势的国际跨国种业集团的挑战。如何使我国种业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我国种业做大、做强,是我国种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当今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
综观世界种业的发展现状,当今世界种业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行业高度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二是高新科技和人才成为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三是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发展方向,种子公司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一)行业高度集中
在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竞争,企业不断的并购重组,种子行业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少数几家大的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行业的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品优势互补和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种业集团公司的规模优势。根据国际种子贸易联合会1998年统计,1998年世界种子年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22家,其中美国有8家,法国有5家;这22家企业当年的营业总额达到了75亿美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份额的50%左右。在美国的玉米种子市场上,共有190多家经营机构,其中营业额排在前十位的十家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其中先锋公司占了40%,迪卡占了10%。墨西哥的圣尼斯公司则拥有世界蔬菜种子市场份额的26%。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世界种业的集中程度会越来越高,将逐渐形成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垄断经营世界种业的格局。
国内种业发展论文
摘要:本文从世界种业发展趋势出发,分析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我国种业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常年农业用种量在125亿公斤左右,巨大的种子需求量使得我国种子市场日趋成为国际种业竞争的焦点。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既给我国种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也使我国种业面临着具备资金、技术和经营优势的国际跨国种业集团的挑战。如何使我国种业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我国种业做大、做强,是我国种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当今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
综观世界种业的发展现状,当今世界种业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行业高度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二是高新科技和人才成为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三是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发展方向,种子公司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一)行业高度集中
在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竞争,企业不断的并购重组,种子行业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少数几家大的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行业的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品优势互补和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种业集团公司的规模优势。根据国际种子贸易联合会1998年统计,1998年世界种子年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22家,其中美国有8家,法国有5家;这22家企业当年的营业总额达到了75亿美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份额的50%左右。在美国的玉米种子市场上,共有190多家经营机构,其中营业额排在前十位的十家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其中先锋公司占了40%,迪卡占了10%。墨西哥的圣尼斯公司则拥有世界蔬菜种子市场份额的26%。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世界种业的集中程度会越来越高,将逐渐形成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垄断经营世界种业的格局。
市种业产学研合作交流会讲话稿
推进种业产学研合作,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任务很重。本次经验交流会就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交流,深化研究的一次好机会。希望参加会议的各方面专家和单位能够运用这一平台,总之。深入、坦诚、充分地交流这方面的经验,为促进种业产学研有机结合贡献智慧和力量,促进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这里召开全国种业科企合作促进与经验交流会,今天。研究和部署深入推进种业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工作,对加快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大突破,带动民族种业竞争力大提升,促进农业生产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借此机会,讲三点意见。
一、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任务
农业生产的源头和粮食安全的关键。粮食连续七年增产,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业发展功不可没。继续保持农业发展好势头,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种业肩负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种子法》实施以来,通过完善配套法规规章,加大科研、生产投入,深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种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品种选育水平明显提升。培育超级稻、紧凑型玉米、优质小麦、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一大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使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促进粮食亩产提高到330公斤左右,相比“”时期,平均单产提高了约25公斤。二是良种供应能力明显提升。商品种子供应率由九十年代中期的30%提高到现在60%其中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的商品供种率达到100%并全部实现了种子精选、包装和标牌销售。同时,种子质量明显提高,因种子质量产生案件明显减少,两杂”种子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三是种子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到近100家,前50强种业企业经营额由3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100多亿元,市场占有率由10%提高到30%以上。
国种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当前。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0800亿斤以上”目标,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依靠扩大面积增产的潜力有限,主要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加快良种培育和推广应用。另一方面,从市场竞争看,外资进入我国种业市场速度加快,给我国民族种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排名世界前几位的跨国种业公司陆续进入我国种子市场,并呈现出投资重点由园艺作物向粮食作物拓展、投资环节由生产经营向科研育种延伸、投资形式由合资向并购发展、投资布局由城市向主产区推进的发展势头。外资进入我国种业,对丰富我国的品种资源、提升国内育种水平、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起到促进作用,但以其目前的发展势头以及国内种子企业的实力分析,外资的过度介入,将会对民族种业的市场份额产生较大的挤压,并会从源头上对种子市场定价权产生重大影响。
面对加快发展民族种业的紧迫任务,面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现代农业对种业发展的新要求。国种业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民族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国种业进入市场尚属初级阶段,企业小散弱,科技创新能力弱,大多数企业甚至没有科研开发实力,缺乏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要素。二是育种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国农作物遗传育种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能力不足、育种遗传基础狭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滞后,品种选育与生产相脱节,品种适应性、抗逆性弱,特异性差,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三是供种保障能力不强。种子生产经营已经完全市场化,加上近年来异常气候多发频发,供种安全受到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影响,同时,现有市场监管手段与检测条件落后,影响打击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的力度,保障良种有效供应的难度加大。
种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将种业科技创新放在首位,把种子作为先进农业科技的载体推广应用。育种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种子企业只有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精准把握农业发展方向,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对新品种的迫切需求,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本文系统分析了浙江省种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和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新形势下提升种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措施。分析了浙江省种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和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种业企业要明确自身定位制定发展规划;创新科企合作模式;搭建种质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积极谋求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高端研发平台等对策措施。
1现状
长期以来,浙江省种业科技创新以科研院校为主力军,种业企业开展自主育种创新起步迟、起点低。目前,仅有5家企业初步建立了研发机构和育种基地,开展水稻、玉米和瓜果蔬菜育种探索。但科企合作起步较早,在省组织实施的重大农作物育种专项中,都要求种业企业积极参与,通过科企合作途径,科研院校的育种成果得到快速推广,近年培育的有影响力的大品种都是科企合作的结晶,如杂交水稻中浙优系列、甬优系列的育成推广。但其育种资源、育种人才和育种技术还是未能走出科研院校,没有向企业转移。
2制约因素
一是种业高端育种人才集中在科研院校,科技骨干不愿意放弃事业单位的“铁饭碗”去企业冒风险,尽管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政策,但科研人员还是不愿意到种子企业工作,政策落地难;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小,赢利能力弱,员工收入不高,收入不稳定,科研人员存在后顾之忧,造成企业所需要的核心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很难形成较稳定的研发团队。二是由于种子企业产业化时间不长,开展育种创新的时间更短,搜集和拥有的种质资源及材料非常有限,企业拥有的种质资源零散而不系统,种质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科研单位又不愿意提供资质资源。加上企业只掌握基本的传统育种技术,很难在短期内在品种选育上有新的突破,只能是模仿和修饰,育成的品种雷同化。三是重大育种项目由科技部门组织实施,项目主要由科研院校承担,科研经费主要支持科研院校,企业参与度不高,即使参与,也仅是提供一点推广经费,投放到企业的经费非常有限。近年,种子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小,有些企业资金链出现了问题,科研投入力不从心,只能是先生存后发展。
3对策措施
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企业发展迅速,但我国种业企业发展起步较晚,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种业企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种业企业需要逐步建立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建立从微观层面能够帮助种业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和比较优势;从宏观层面能够有效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跨国种业公司瓜分中国种业市场。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首先要促进企业形成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其次要打造高科技性的研发育种平台;再其次要实现营销体系的差异化和服务的精细化,并且逐步提高种业企业并购整合能力。
一、种业地位及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性
种子产业在粮食增收和国家农业发展方面处于基础性地位,种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种业企业与孟山都和杜邦等国际先进种业企业具有较大的差距,以孟山都为主的跨国公司对国际种子市场形成潜移默化的垄断态势,严重威胁了我国种子产业和种业企业的有序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农业基础还不稳固,我国进入十四五阶段,亟需提高种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顾克军和杨四军研究发现育种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主要构成了种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持续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能够进一步提高种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经销商提供优质的种子和服务。侯军岐研究发现强大的全球研发平台和深入农户的价值营销体系促使杜邦先锋成为全球种业巨头,其研发具备全球化视野,其营销体系表现为精细化服务品牌塑造。昌华敏等以中垦锦绣华农公司为研究对象,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高素质的管理团队、研发和营销的高效、科学化的管理、先进的企业文化。侯军岐等研究发现我国种业发展供给侧改革可以从种子生产的角度切入,以种业并购整合带动种业发展,建设研发育种平台,以营销体系和精细化服务为重点帮助种业企业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从战略层面分析,核心竞争力具有持久性影响,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内核,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帮助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保障。首先,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围绕“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导向”的市场需求,种业及时调整育种方向,实现品种结构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推动作用。其次,提高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增强我国种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赶超国际先进种业企业,打破跨国种业企业形成的垄断之势,进一步振兴民族种业。本文从构成内容发面对我国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进而对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路径进行总结,从理论方面对我国种业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支持。
二、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在育种研发、差异化竞争、营销体系、现代化服务等方面的突破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是衡量企业创新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决定企业口碑、产品信誉的重要动力。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能够促进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和持续竞争优势,通过核心力量的打造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1.新品种研发能力。农民需要能够带来高收益的种子,其对种子具有一种派生性需求,这是种业企业提高育种研发能力的根本遵循。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从而不断培育新产品和推出新服务是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如果种业企业不能持续培育新品种和新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势必缺乏竞争优势。优良品种对于种业企业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的主动权,而这依赖于种业企业研发育种能力。种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攻关核心技术,不断培育新品种和新产品,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2.差异化价值营销体系和精细化服务。种业企业主要服务于经销商和农户,基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促进营销体系差异化和服务精细化对种业企业的经营发展而言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差异化的营销体系可帮助种业企业占据市场,通过精细化的服务能够帮助种业企业扩大市场份额,两者合二为一可使种子形成大面积推广。通过研究国际先进种业企业的做法可以发现,大多数国际先进种业企业对营销体系差异化和服务精细化尤为重视,更是凭借两者打通了与农户的“最后一公里”,从而帮助在长期竞争中获得优势。3.种业整合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斯蒂格勒认为,美国的国际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通过对其他企业的兼并促进自身发展的,很少有国际大公司主要依靠内部成长实现扩张的。由此可以发现,提高并购整合能力对种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种业企业通过并购整合能够实现增加育种研发的科技含量,规避种业市场中的风险,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降低种子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促进科研育种、种植生产和推广营销挂钩,进一步提高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4.前期研发与后期种植结合能力。种子品种创新是由育种研发开始,育种研发作为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种业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入场券”。但前期研发不能与后期种植高效结合起来,形成脱节,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种业企业要建立竞争优势,不仅要重视前期的研发更应善于利用知识资源,也要提高后期种植能力,策略性地利用技术创新,将研发与种植实现有机结合。
三、提升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种业企业并购数据挖掘决策分析
摘要:面对我国种业发展呈现出“多、小、散、乱”的特点,利用企业并购整合较之于依靠企业内部资金积累,具有更强的推动力。种业企业并购决策及其整合依赖于相关数据收集与整理。就种业企业并购及数据挖掘、并购数据结构、决策数据挖掘思路等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并购整合效率,降低并购整合风险。
关键词:种业企业;并购;数据挖掘;服务;决策
201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提出了“鼓励育繁推一体化”。但是我国种业企业在种子销售方面,由于利润空间较大,销售公司遍地开花,经常会发生囤积堵售、哄抬价格等无序竞争,产业链条下游无序生长[1]。所以,我国种业企业需要进行适当的纵向整合,以此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在种子的繁育环节,由于我国一直实行以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大多数种子生产繁育是通过分散的农户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这种小而散的种子繁育生产活动,与规模化杂交生产种植所要求的严格隔离、单品种(组合)成片种植标准相悖[2]。所以,我国种业企业同样需要以扩大经营规模、减少固定成本为主的横向并购。侯军岐等[3]提出,我国目前的并购方式应是“纵向整合优先,横向整合为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发挥并购整合项目最大的价值,就需要在进行并购整合项目前,进行对企业的数据收集和挖掘,以此为基础施行并购风险预测以及并购标选择等并购决策工作,提高整合效率。
1数据挖掘技术主要的三大功能
1.1聚类功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集合和分组,将类似的事物组成新的集合,并找到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根据事物的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别,便于数据后续查询和应用管理。现阶段数据挖掘领域中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CURE算法、BICRCH算法以及STING算法[4]。1.2分类预测功能。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总结数据的规律,分类和预测是数据挖掘过程的两个重要步骤。首先,分类是进行数据挖掘的起始步骤,较为常见的方法为利用神经网络或决策树模型对可预测的数据按照数据相应的特征构建不同的集合,再利用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动态估计,以此来发挥数据挖掘的预测功能。1.3关联分析功能从著名的沃尔玛啤酒和尿布案例中可以看出各不同的事物之间具有盘根错节的关联,一件事情的发生,可能引起一系列不相关事件的发生。数据挖掘通过一系列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分析,找到这些隐性的关联,利用发现的规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估计。
2种业企业并购数据结构
种业企业成本核算论文
一、目前种业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维度不细致
种业企业的生产加工分为三个阶段:田间生产阶段、烘干脱粒阶段和包衣包装阶段,多数企业未能根据生产加工的不同阶段对存货存在状态进行划分,无法获得各生产加工阶段存货的真实状况。种业企业的存货状态分为鲜果穗、毛籽和产成品三种状态。公司成本管理中按产品状态核算整个业务流程,理应在三个环节分别体现各阶段的存货成本,但在现实中,大多数企业从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无法准确区分,未在业务流程环节体现鲜果穗环节,直接进入毛籽和产成品阶段,或者有的企业直接忽略了前两个阶段,只是重视产成品环节,财务方面未实现精细化核算。
(二)间接费用分摊合理性差
种业企业由于产业链条长,涉及很多业务节点,在“公司+农户”模式下光是从田间生产到加工出成品就涉及基地选择—合同签订—亲本发放—田间生产管理—收获鲜果穗入库—人工选穗—烘干—脱粒—精选—分级—包衣—包装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中所发生的间接费用都将在不同的产品上进行分摊,造成了间接费用分摊的复杂性。目前,诸多种业企业为减少核算工作量,间接费用在年度内进行归集,在年度内仅进行一至两次的分摊,造成成本波动较大,阶段性产品成本不准确。间接费用的分摊基础也因企业而异,有的以当年新生产量为基础进行分摊,有的以年度加工量为基础进行分摊,不同的分摊基础对于品种的成本单价影响较大,无法准确对比分析品种的成本构成以及其变化趋势。另,由于生产和加工不同环节存在用工交叉情况,无法准确界定责任部门,也给生产加工环节人工成本的分摊核算带来了困难,最后只能简化归集到某一环节。
(三)成本核算随意性大,存在跨期核算以及成本归集不准确
我国种业发展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从世界种业发展趋势出发,分析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我国种业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常年农业用种量在125亿公斤左右,巨大的种子需求量使得我国种子市场日趋成为国际种业竞争的焦点。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既给我国种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也使我国种业面临着具备资金、技术和经营优势的国际跨国种业集团的挑战。如何使我国种业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我国种业做大、做强,是我国种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当今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
综观世界种业的发展现状,当今世界种业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行业高度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二是高新科技和人才成为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三是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发展方向,种子公司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一)行业高度集中
在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竞争,企业不断的并购重组,种子行业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少数几家大的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行业的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品优势互补和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种业集团公司的规模优势。根据国际种子贸易联合会1998年统计,1998年世界种子年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22家,其中美国有8家,法国有5家;这22家企业当年的营业总额达到了75亿美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份额的50%左右。在美国的玉米种子市场上,共有190多家经营机构,其中营业额排在前十位的十家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其中先锋公司占了40%,迪卡占了10%。墨西哥的圣尼斯公司则拥有世界蔬菜种子市场份额的26%。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世界种业的集中程度会越来越高,将逐渐形成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垄断经营世界种业的格局。
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一、当今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
综观世界种业的发展现状,当今世界种业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行业高度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二是高新科技和人才成为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三是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发展方向,种子公司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一)行业高度集中
在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竞争,企业不断的并购重组,种子行业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少数几家大的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行业的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品优势互补和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种业集团公司的规模优势。根据国际种子贸易联合会1998年统计,1998年世界种子年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22家,其中美国有8家,法国有5家;这22家企业当年的营业总额达到了75亿美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份额的50%左右。在美国的玉米种子市场上,共有190多家经营机构,其中营业额排在前十位的十家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其中先锋公司占了40%,迪卡占了10%。墨西哥的圣尼斯公司则拥有世界蔬菜种子市场份额的26%。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世界种业的集中程度会越来越高,将逐渐形成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垄断经营世界种业的格局。
(二)竞争的焦点是科技和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当今世界种业甚至世界农业竞争的焦点就是科学技术和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谁抓住了技术和人才,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了主动。跨国种子公司之所以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得益于基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