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21:45: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药资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药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调研报告
中药材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瑰宝”,随着国际社会对天然中草药需求的日益扩大和我国医药市场的深度开发,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之一。*市是“武当天然药库”的所在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开发与利用前景十分广阔。近日,我们组织对*市中药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开展了一次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市中药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市位于江汉平原与秦巴山区的结合部,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高山丘陵兼有,立体气候明显,是中药材的理想生长之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据1986年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我市境内有中药材品种资源820个,隶属于226个科,野生中药材蕴藏量达860万公斤。境内武当山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盛产名贵中药天麻、灵芝、金钗、何首乌,堪称“武当四宝”。所产柴胡、苍术、射干、杜仲、厚朴、山茱萸、天麻、金钗、全虫、蜈蚣等10个品种,属多年来享誉国内外的名贵中药材。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列药物的70%的标本,采集于武当山地区。*市是全省中药材生产优势区域之一。
加快开发和利用本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造福人类,是我市历届党委、政府孜孜以求的工作着力点。20*年,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作出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将中药材产业列为我市农业五大优势产业之一,成立工作专班,大力推进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在*市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中,市政府把医药化工产业当作我市“四大一新”支柱产业来抓,提出将医药产业发展成为我市出口创汇和助民增收的关键性产业,把我市建成医药产业强市。几年来,全市上下抢抓机遇,齐心协力,着力推进中药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取得丰硕成果。
在中药材资源开发上,我市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一是20*年从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市场安徽亳州招商引资,来丹开展中药材订单种植业务,初步建立起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生产格局,带动我市均县镇、盐池河、习家店、蒿坪、白杨坪等地农民发展中药材种植两万余亩;二是积极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成功争取到省科技厅将我市列为全省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县市,争取到省农业厅将我市纳入全省中药材板块基地建设县市;三是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走“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路子,积极组建中药材产销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自愿,市场运作;四是大力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成立中药材技术服务中心,深入有关乡镇、村组指导农民种植中药材,选择以退耕不还林地套种为主,不与粮食争地,采取高矮搭配,长短(期)结合,立体种植,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提高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几年来,全市已发展中药材种植户1.2万户,累计种植中药材6.5万余亩,其中木本药材1.8万亩,草本药材4.2万亩,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
在中药材资源利用上,全市医药化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现有规模以上医药生产营销企业18家,总资产2.5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亿元,直接从业人员1700多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88亿元,利税2000万元,近几年医药工业生产企业产值以平均每年11.9%的速度逐年增加。丹澳医药化工公司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开泰激素公司为地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武当药业公司和武当中药科技公司均在相当实力,是我市建成医药产业强市的中坚力量。
中药资源鉴别与发展论文
摘要:对我国当前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资源保护及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对中药的鉴别,总结中药资源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对科学利用发展中药资源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药资源中药鉴别
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的传统利用:中药资源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部分,至今仍作为传统药材加以利用。中药房生产的仍然是没有质量标准的中药饮片。近年来,虽然参照西医药剂学的方法,对部分中医验方进行了标准化,研制了一批中成药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是无序的,对资源的利用极低,造成了资源浪费。
中药提取物的利用:近年来,随着化学的发展及西药理论的引进,中药的有效成分得以提取和明确,为中药在医药行业的深入应用及日化健康方面开拓了新途径。我国是世界天然药物丰富的原料基地,随着世界各国对天然药物提取物的兴趣大增,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药物提取物出口国。这种需求的巨增造成了我国部分特产资源的迅速枯竭,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如陕西的贯叶连翘,青海的冬虫夏草,东北的人参等资源。
资源保护与利用:目前许多野生药物资源都由于过度的开发,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急需保护,而医药等行业的需求巨增造成和加剧了资源的利用。因此,解决保护生物多样性与资源利用问题已刻不容缓。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论文
【摘要】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发展空间的多维性,以保持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前提;二是时间的延续性,以满足现在和未来社会需求为目的;三是政策制定的前瞻性,制定政策应把握全局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涉及宏观政策、经济发展、生态环保、技术应用等多个层面,文中仅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应用性对策展开探讨。可再生的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技术性对策涉及八方面内容,不可再生的中药资源应从四方面加大研究。
【关键词】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中药农业直接相关,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涉及中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保护等多个环节,因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科技部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制定的2006~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药产业链尚有待完善,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理解和掌握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对于探讨其技术应用性对策至关重要。
一、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首次作为术语提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在空间上,以保持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前提;二是在时间上,以满足现代和未来需要为目的,已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三是政策制定的前瞻性,许多可再生的中药资源自我修复能力差,再生周期长,政策的制定应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全局性和稳定性。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应该以不损害环境为前提,以保持中药资源永久性的可持续利用为关键,以满足中医临床医疗、康复保健和其他社会需求为目的,只有在兼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方可实现中药资源高效的、可再生的、兼有保护性的永久性利用。
药学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根据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建设要求,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特点,对生药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设计。针对每一学期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内容不同,综合利用校内可利用的资源,对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实施方案及考核方式进行探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中来,在实践加深对理论基础的理解与掌握,以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中药技术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践教学;基础及专业课程
中药是中医治病、中药制药的物质基础,中药资源由药用植物资源、药用动物资源和药用矿物资源组成。随着医药卫生与中药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中药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野生药用资源由于过度采挖和捕猎,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日趋枯竭,动植物药材蕴藏量每年以大约30%的速度递减,100多种常用中药资源量急剧下降。鉴于中药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教委于1987年批准试办中药(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开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到目前为止,我国有20多所高等院校设立了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河南省为中药资源大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河南中医药大学经过长期筹备与论证,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每年招生规模70人左右,至今已经培养了三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就业前景普遍看好。为了突出本专业特色,我校对该专业设置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专业基础课,如中药资源学、中药栽培学、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等,体现了本专业的三个基本能力的培养。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多门基础课和专业课,包括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材加工与养护学,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中药商品学,中药生物技术,药用矿物学及药用动物学等诸多课程均由中药资源与鉴定学科完成。这些课程涵盖诸多交叉学科,综合性较强,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及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较高。目前,除药用植物学具备野外实习实践学习外,其他课程只有理论学习,缺乏具体实践操作。根据该专业的专业特点,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内容及实验和实践教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课外实践活动对于保证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本专业建设中的难点。实践教学不仅涉及到实验仪器和设备的添置,对实验场地,内容和可操作性及衔接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兼顾学生的课程内容和基础。本研究利用所有学校现有的有关中药资源研究相关设施,如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中药鉴定学教学实验室等校内基础设施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经过数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实践课程的实施方案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实施方案研究
在大学入学伊始,该专业的学生就会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等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树立中医药思维。大二年级之后,开始学习《中药学》,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升降沉浮等药性理论进行学习,打牢专业基础。大二第二学期开始,学习《药用植物学》及《药用植物栽培学》,具备这些课程基础之后,可以开始中药栽培的种植实践活动。根据《药用植物学》及《药用植物栽培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进度及植物生长期的特征,选择一年生草本植物及河南特色中药材例如地黄、山药、菊花及夏枯草等在药用植物园中进行种植实验;待药材收获时,应用中药材采收加工与养护学、中药材商品学等课程的知识对药材进行采收及不同商品规格的加工实践活动,而后根据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内容,对采收的药材进行基源、性状、显微及有效成分等综合鉴别;最后,应用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关的中药产品,如饮料、化妆品、酒、药茶等,完成实践活动。
二、实施方法研究
中医药强省大会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总结交流先进经验,全面部署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这既是**省的一件大事,也必将对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作为国务院主管药品监督管理的专门机构和职能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建设中医药强省工作是十分关注和支持的。受党组书记、局长邵明立同志的委托,我谨代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省委、省政府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一贯关心、支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对**省委、省政府锐意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宏大气概表示由衷的敬意!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和相关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中日益占据重要的位置。**省是全国中医药大省,中医药资源丰富,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中成药生产企业数量、产品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均位居全国前列,拥有广药集团、健康元集团等国际知名的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一批疗效确切、质量稳定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数和品种数也在全国占很大比例,在行业中举足轻重,具备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基础和条件。
建设“中医药强省”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涉足中药产业发展方面应当在中药品种的优化、生产能力的提升、中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净化市场环境等方面下大力气,多做工作。下面,我仅从药品监督管理职能角度对**建设中医药强省提几点建议:
一、构建中药创新体系平台,为增强中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条件
创新是中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药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吸取先进科技,不断创新并取得发展的历史。我们要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中药研究资源能力与全国其它省份相比,可以说具有非常强的实力,应当整合产、学、研、医各方面力量,构建中药创新体系平台。通过创新平台,合理利用研究资源,使**研究资源、信息共享,提高科研能力;通过创新平台,制定和完善**地产药材的质量标准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为保证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奠定基础;通过创新平台,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含量的创新中药品种,全面提升品种质量,优化企业品种结构,增强企业品种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构建中药创新体系平台,可以激活企业内在竞争活力,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立中药强省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中药材市场发展调研报告
中医药行业是一个高科技含量和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行业,建立合理的中药材市场结构,培育新的中药材加工市场是实现医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县中药材市场却迟迟没有“靓”起来。本文分析了我县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并就中药材资源与分布、中药材市场、中药生产与专业市场、资源的利用与前景等方面论述如何让我县中药材市场得到培育、完善和发展。
一、中药材资源与分布
(一)中药材资源概述
我县位于北山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各种生物生长的良好环境,药用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传统家栽的药用植物有茯苓、山茱萸、天麻等十余种,大宗野生药材281种,年产量约1200吨,总产值可达1900万元。为了挖掘地方中药材资源状况,早在1986年,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整理编写了《县中药资源名录》。本名录中收载了148个科属,药用资源402种,品规472种,其中植物362种,动物35种,矿物2种,其他3种。每一品种按品名、地方名、来源、分布地区、生长环境、花果期、采收期、药用部位、性味、功能等分别作了记载,基本摸清了我县中药材资源情况。资料和部分标本现存瑞福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80年代到90年代,据不完全统计,部分中药材储存量过百吨,如野生百部根和蒲公英2个品种、种植茯苓1个品种;储存量上吨的中药品种有野生的柴胡、虎杖、仙鹤草、连钱草、天花粉、何首乌、鱼腥草、益母草、大血藤、银花、骨碎补、天南星、五味子、石韦、白及、地肤子、合欢皮、墨旱莲、山栀子、钩藤、海金沙、野菊花、续断、僵蚕等24个品种;种植的山茱萸、天麻、丹参、白术、白芷、玄参、黄柏、杜仲、荆芥、枳壳、枳实、陈皮等13个品种。政府对发展中药材产业高度重视,农民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同时原县中药材公司在80年代初90年代末,建立有地产药材接收仓库,收购药材(各乡镇由供销社代收购)总量达20多万公斤。我县中药材远销三省,让农民增收80多万元,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中药资源成为我县农民经济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曾经成为一个乡镇乃至一些农户的主导产业和主要收入。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的变化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近于萎缩。目前,我县原有的药材种植基地全部荒废,药农基本转产他业。
(二)特色(地道)中药材资源分布状况
有效保护药物资源途径探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中药资源的发展与利用;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中药资源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中药资源科学发展道路探讨;总结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中药资源的传统利用、中药提取物的利用、国家对中药资源的遗传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与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为我国药物资源开拓了新的利用途径、供需矛盾、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中药质量不稳定、立法保护制度的不完善、建立无公害化药物保护技术体系、寻找新药源,保护物种多样性、深入调查,加强研究,开拓研究新领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加强物种保护的法制建设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对我国当前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资源保护及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中药资源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对科学利用发展中药资源提出了相关建议。
中药资源是我国传统的特产资源之一,它有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基础,至今仍与西药共同支撑着我国的医疗体系,为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药资源已暴露了相当的问题,诸如,环境污染造成中药资源的日益减少甚至濒临绝迹,中药质量难以控制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中药资源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现状的分析研究,及对科学发展战略的思考,以期能为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1中药资源的发展与利用
我国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源远流长。从神农尝百草一直至今几千年来,中药资源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为我国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生机。然而,长期以来这种开发主要以野生采集,手工加工为主,其现代化程度极低,这种产业方式越来越不适合当今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
1.1中药资源的传统利用
中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广西有发展中药农业地理优势。虽然目前每年获得的中药产量相对较大,但中药农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广西中药种植规模方面入手,对广西中药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广西;中药农业;发展;问题;对策
1广西中药农业发展现状
1.1中药种植规模方面
广西于自2003年正式建成中药材GAP基地之后,该地区的大规模种植区得到了良好发展。除了中等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区以外,占地总面积达3.53万hm2以上的种植区数量已经发展至国内领先水平[1]。
1.2中药资源总量方面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策
摘要:提升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对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地方院校的C中医药大学为样本,通过对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
随着国内中医药行业的不断升级,业内对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中药学专硕”)的需求和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吉林省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中药学专硕供求矛盾更加突出。C中医药大学作为省内培养中药学专硕的主要单位,是提升中药学专硕的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因此,科学分析中药学专硕培养现状,针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实践中提高中药学专硕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地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硕培养现状分析
1.1培养目标及特色
C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硕培养主要依托于C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C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是吉林省首批重点学科,2003年获批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8年被列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中药学学科在54所高校中,排名第10,进入前19%。中药学学科在深化服务地方中药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加快省内中药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地方中医药法规体系建设,打造道地中药材优质品牌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药学专业学位旨在培养掌握中药学学科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药品流通、中药炮制和鉴定、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中药学专门人才。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吉林省中药材产业需求为导向,将岗位所需倒挂融合进培养方向与培养方案中,积极调研并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近些年来,为省内外中医药行业,培养了一批实践能力突出,适应岗位要求的中药学专硕。C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硕培养采取项目引导原则,共分4个方向,为中药制药技术方向、中药分析与检验方法方向、中药资源与鉴定方向、中药健康产品研究与开发方向。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将学生纳入自己的研究计划当中,学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按照本学科培养方案要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以研究方向为引导,以课程学习为基础,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专业实践等多种形式,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实践、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研究方向不同,将学生安排到药品生产企业、临床医院、药品检验所等单位,进行为期不少于12个月实践教学。
县区发展中药材要点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各级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我县农业三年强优计划确定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任务,以全市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为契机,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的思路,坚持以基地建设为主线,以订单生产为抓手,着力推进中药材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县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步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原则。今年县上已按适地适种原则将连翘、丹参、金银花、苦参等骨干主栽品种生产规划到镇,各镇及药材专业合作社要结合实际,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科学规划和集中布局种植地块,因地制宜建设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二是市场导向、订单生产原则。加强市场预测,及时调整种植品种,依托天士力公司等制药企业发展订单种植,规避市场风险。三是立体开发、科学利用原则。根据国家林业政策和全县农业生产实际,着力开发利用退耕还林、良种核桃建园、蚕桑建园等地块林下土地资源,大力推行林、粮、药间作套种模式,扩展药业发展空间。四是人工栽植和野生资源保护并重原则。对集中连片、开发利用价值大的连翘等野生药材资源,采取清杂、补植、抚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保护,科学采收,变野生为家种,变散生为基地。五是抓点示范、打造品牌原则。扎实开展抓点示范推动年活动,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栽植规模大、规范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示范点。大力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扩大认证成果,打造“洛药”品牌。
二、目标任务、产业布局、主打品种和发展模式
(一)目标任务:今年全县计划新发展中药材人工栽植4.8万亩,其中春季3.36万亩,完成野生资源保护3万亩。重点投资1850万元,实施连翘规范化种植及产地初加工和GAP药源基地建设项目,完成连翘人工栽培8000亩、野生资源保护3万亩,发展丹参5000亩、桔梗3200亩、黄苓1000亩、金银花2000亩、苦参5000亩。以麻坪镇东方红、景村镇宏泰等中药材合作社为依托,进一步扩大苦参、二花等药材种植。全县中药材面积稳定在12万亩,实现产量1.8万吨,产值1.8亿元。
(二)产业布局。继续集中力量建设4个百里中药材产业带,其中木本产业带、草本产业带各两个。一是建设以连翘为主的洛源至高耀秦蟒岭山坡百里木本中药材产业带;二是建设以连翘为主的洛源至寺耳秦岭山坡百里木本中药材产业带;三是建设以丹参、桔梗、金银花为主的城关至高耀洪箭路沿线川道百里草本中药材产业带;四是建设以丹参、桔梗、金银花为主的永丰至灵口洛河沿线川道百里草本中药材产业带。按照这一总体布局,一条沟、一面坡、一道梁、一道川集中发展,逐步提升上述4个产业带的整体规模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