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20:16: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药处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药处方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中药处方共850份,回顾性分析中药处方中的具体用药品种、使用次数等相关情况,分析中药处方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结果850份中药处方中,中药使用次数所占比例前3位为黄芪、丹参以及当归,分别占93.5%、92.5%及76.7%,黄芪与当归、红花以及陈皮相比,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但与丹参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不合理原因分析中,前3位为用量不当、重复给药以及诊断与处方不符,分别占1.2%、1.1%以及0.9%。结论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药师与医师应该认真核对中药处方,防止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掌握中药使用方法及配伍禁忌,从而保障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中药处方分析;药学服务;应用
中药是祖国中医的传统药材,随着药学服务的不断发展,中药药剂师的工作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药品调配中,而更注重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药学服务。中药处方不仅是医师给中药剂师开具的书面通知,同时也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对中药处方进行有效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对850份中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3年8月~2015年9月在本院开具的中药处方共850份,对其进行归类统计,并对分类情况进行相应分析。
中药监管论文:中药处方的监管思索
本文作者:徐进健王新刚工作单位:江苏常州市医保中心
中草药的剂量无法有效认定中草药的剂量的限定没有西药规范,医务人员往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个人经验来决定药品剂量大小,个体差异较大。医务人员在开具中草药处方时,存在3~15日用量的具体差异,中草药的计价单位分g或10g,稽核人员很难从上传药品总量中判断是否符合常规用量。中草药准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方式造成监管难度增加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草药支付方式为排除法,即除单味或复方均不支付、单味使用不予支付的中药饮片及药材外,其余中草药均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单味或复方均不支付的药品,经办机构日常监管较易,实际操作也无争议;但单方不予支付、复方支付的药品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主要反应在复方组方合理性的认定及药品剂量差异上。基本医疗保险中草药药品数据库的不健全也相应增加了监管难度基本医疗保险西药、中成药药品目录库健全,已做到了药品通用名、商品名、规格、药品生产商与经办机构数据库的统一。医疗机构、药店只有做到使用药品与经办机构药品数据库的多项匹配,才能获得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应支付。而中草药各地名称不统一,地域用药习惯不一,中药数据库相对不完整,许多中草药数据库中无匹配,相关定点机构为了方便,都将具体中草药品名比对为中草药,造成药品核查统计不准,监管效率及效果降低。
中草药过度使用的原因分析
在某市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赵某,连续两张处方为红枣、冰糖,药品用法均为自服。从处方组成看,这两张处方不能称作药品处方,简直就是食品售后小票,红枣属于枣类,应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单味不予支付的中草药,但枣类不予支付范围中又注明为大枣、黑枣、酸枣,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排除法就把红枣纳入支付范围。冰糖为食、药两用,根据中药准入排除法原则应当纳入支付范围。这两种药个人用量标准不能确定,经办机构无法从药品超量等规定对医疗机构处理,只能依据处方中不能有自服规定来判断违规,拒付相关费用并处理当事人。当然,这并非个例,中草药过度使用的情况还有很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医疗保险政策的不完善以江苏常州市为例,慢性病患者享受补助的前提条件是使用慢性病补助范围内的西药、中成药,中草药使用不受限制。部分患者补助限额内有结余,冬季又是传统药补之季,中草药膏方就成为慢性病患者首选;既有费用空间,又有进补需求,中药过度使用不可避免。部分人群医疗待遇特殊化大多数享受政策的参保职工年度内门诊补助有结余,年底突击使用门诊公务补助就有了空间,由于西药及中成药都有较明确的适应症及使用剂量,医务人员不愿意承担医疗及费用拒付风险,违规为患者开具不合病情需要药品的可能性较小;而任何疾病都可以用中草药进行调理,副作用小,加之部分中草药食、药两用,承担医疗及费用拒付风险相对降低。部分参保职工医疗保险共济意识不强无论门诊慢性病补助政策还是公务员补助政策,其出发点是为了减轻该部分人群的门诊个人负担,即病情需要的享受补助。少数参保职工共济意识不强,病情不需要用完补助额度的,就将结余额度用在食、药两用的中草药上,违背了国家建立医疗保险的初衷。少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医疗处方权本是法律赋予医务人员治病救人的权利及义务,医务人员应当正确利用处方权为参保职工提供规范服务,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但少数医务人员把手中的处方权当做拉关系、送人情的工具,滥用手中处方权。《社会保险法》已于2011年7月实施,但医务人员缺乏相关政策学习,对违规造成的后果及性质认知不足。基本医疗保险中草药准入机制不规范基本医疗保险将部分食、药两用的中草药纳入复方支付范围,给中草药的过度滥用提供较大空间。几种单味不予支付的中草药组合在一起,就变成基本医疗保险可支付的,由于中药复方的合理性无权威认定,经办机构认定处方不合理无据可依。
规范中草药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中草药作为医保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从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支付办法等方面入手,就能有效地遏制医保基金的流失。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中草药基准数据库因中草药不存在通用名及商品名差异,临床使用品种都经过前人验证、文献记载传承的,建立基本医疗保险中草药全国统一数据库远比西药数据库容易。规范中草药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办法基本医疗保险中草药的支付方式应与西药一样,根据药物价格及临床作用分为甲乙丙三类。经办机构在日常审核时,只需判断药品的支付类别,无需判断中草药组方的合理性。细化基本医疗保险中草药处方剂量细则按照处方管理规定,按计量开具药方;对特殊病人,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探索中草药处方合理性评估机制各地建立中医药专家库,不定期对相关医疗机构中药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对违规处方产生的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对开具违规处方较多的医务人员,暂停其医疗保险处方权。
中药处方分析与药学服务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深化中药处方分析工作与丰富药学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8月药学服务改进前为对照组,以2018年8月药学服务改进后为观察组。比较2组临床医师及患者对深化中药处方分析工作、丰富药学服务前后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改进后中药处方不合理问题总占比为0.93%,低于改进前的2.06%(P<0.01)。结论中药处方分析及其药学服务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可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获得医师、患者的好评。
【关键词】中药;处方;药学服务
医院每年开据中药处方80000~90000份,主要为中药饮片、部分中成药、中药颗粒。而中药的临床应用有其特殊性,加上历史原因,中药的处方评价很大程度更依赖于医师自身。中药药师在处方点评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仅能够进行基本的用药禁忌、用法用量不适宜等问题的审核[1-2]。为进一步提升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价值,医院中药房尝试进一步深化中药处方分析工作,丰富药学服务内容,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8年8月药学服务改进前为对照组,包括随机抽取的门诊、住院医师40名[男29名、女11名,年龄(40.2±9.2)岁]及门诊窗口患者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60.3±13.4)岁]进行问卷调查。以2018年8月药学服务改进后为观察组,包括随机抽取的门诊、住院医师40名[男28名、女12名,年龄(40.1±11.4)岁]及门诊窗口患者100名[男44例、女56例,年龄(61.3±14.3)岁]进行调查。药学服务改进前后医师、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改进前中药处方的审核主要根据基本的处方原则,审核是否存在禁忌、违反基本用药原则等内容,若出现问题,会与开据处方的医师进行沟通,通过后才能调配处方。改进后则深化中药处方分析工作,丰富药学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处方分析:除以上提到的工作外,还包括:(1)数据的挖掘,既往用药的统计分析,根据病种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医师不同疾病的用药频次,以供医师借鉴。一方面,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处方使用的规律,辨证用药情况,另外一方面,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核心药对;辨证使用的核心药物剂量配对选择,以供医师相互借鉴。(2)处方分析不仅分析药物配伍情况,还分析药物的处理,特别是重视药物炮制方式优化,如柴胡药物,不同炮制方式的柴胡的功效存在差异。需要认真研究处方、患者辨证之前的关系,审核处方与辨证是否相符,而不是盲目的用药。(3)需要借助现代药理学理论,就中药对代谢的影响进行分析,特别是那些可能与西药发生反应的药物,药物是否可能会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影响过大,对于老年人、原发代谢紊乱的对象,处方审核需要更为严格[3]。1.2.2药学服务:(1)在门诊窗口,发药时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药物的使用方法,饮片的使用时间、注意事项,如常见的“调整用药时间”“漏服少服”“中药特殊煎法”等问题,需要耐心解释。需要详细注明用药事项,处方分析后需要补充好医嘱。(2)重视处方的定期的汇总、统计学分析,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将数据交给临床医师,以利于医师进行自我的经验总结以及质量改进。药房需基于院内的信息系统,为处方分析、药效学分析、疾病辨证、配伍管理等工作提供信息支持[4]。(3)药房需要积极主动的联系临床医师,提供信息支持,确保沟通畅通,及时发现解决问题。(4)临床医师可以向处方分析人员进行咨询,通过微信平台,与药师探讨处方的制定,以解决临床实践遇到的问题,包括处方选择、适应证选择、配伍等。(5)对于疑难病例、罕见少见病例,药房需要与医师一起探讨处方,分析既往处方,根据疗效反馈,分析原有处方的特点、治疗原则、用药特点、君臣佐使等,探讨制定新处方,分析原有处方疗效不佳的原因[5]。1.3观察指标(1)比较。2组临床医师及患者对药房药学服务(医师处方合理性监督、处方学习及经验总结支持,患者药房服务态度、医嘱内容)的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评价标准:非常满意10分、满意8分、一般6分、不满意4分、非常不满意2分。(2)比较药学服务改进前后中药处方点评中处方不合理问题(违反辨证原则、超时用药、超剂量、中西药配伍禁忌、特殊人群用药禁忌等)改善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处方分析在中药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2000份中药处方,统计其不合理情况。结果不合理处方原因主要为诊断与方剂不符、用量错误、药物配比不当、用药重复、未标脚注。结论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环节,对其进行有效完善可以提高药学服务。
关键词:处方分析;中药房;药学服务
中药房工作质量影响着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按照药学服务要求,中药房工作需自传统模式中的单纯药品调配向全方位药学服务模式进行合理过渡,而处方分析则是中药房药学服务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1]。本文选取2000份中药处方,对其予以统计分析,观察不合理处方情况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开具的2000份中药处方,其中门诊处方1223份,住院部处方777份。
中药处方药味药量大小研究
剂量或称用量,是依据传统经验为达一定治疗作用所应用的药量。首先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其次是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例份量,即相对剂量[1]。相对剂量必须以某一权威规定剂量作为参照才能严格地确定剂量“大”和“小”。其权威规定剂量以《中国药典》为依据,未收载于《中国药典》的中药,其权威规定剂量以统编教科书《中药学》或《中药大辞典》中的规定剂量为依据,如浙贝母用量为4.5~9g[2]。然而临床实际用量与《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相差甚远,平均符合率仅有42%[3]。处方中药味剂量大的时常有,倡导与赞成者依据充分,言之确凿;处方中药味剂量偏小的也多见,践行或支持者众多,理论联系实际,振振有辞。两者观点鲜明,针锋相对,目的均为一个,就是更好地发展中医中药。孰是孰非,莫衷一是。只看一文,只听一方,难做定论。现撷摘两者精华部分,给予归纳综述。
1认为处方药味大剂量应用存在合理性
1.1《中国药典》规定剂量偏小影响中药疗效
《中国药典》主要提供药物的用药规范和安全有效用量范围,用量超过《中国药典》范围,可能引起毒副作用。然而按照考证的古今剂量折算方法[4],《中国药典》规定剂量明显偏小,影响中药治疗疾病作用。如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因其组方严谨,疗效卓著,被誉为“方书之祖”,其所载方剂中,记载了大量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内容,如小青龙汤中的细辛3两约42g(《中国药典》用量1~3g);桂枝附子汤中附子用3枚约60g(《中国药典》用量9~15g),炙甘草汤的生地1斤约223g(《中国药典》用量10~30g)等。时至近代对中药超大剂量应用这一临床药学问题,开始有学者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如张锡纯[5]《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专篇论及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问题。他的基本观点是“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极力主张超大剂量应用中药,并且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例如治癫狂的荡痰加目遂汤,所附的医案中甘遂用至三钱,代赭石用至四两,来复汤中山茱萸用二两,取其救脱之功;一味薯蓣饮中怀山药用至四两等等,均是超大剂量用药。现代医家中超大剂量应用中药者亦不乏其人[6]。
1.2药专力宏
从古至今不乏有医家在治疗某些疾病时运用大剂量中药组方,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清代医学家王清任[7]发展了活血化瘀理论,其治中风偏瘫诸症,以益气活血为总的治则,创补阴还五汤,方中黄芪剂量用至四两,其超大剂量应用黄芪的经验至今对临床仍有借鉴意义。云南名医吴佩衡[8]治疗一名产后出血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辨为肝肾之阴气内盛,心肾之阳衰弱己极,下焦之真阳不升,上焦之阴邪不降,一线残阳将绝,用附片150g,干姜50g,上肉桂10g,甘草20g,服用一剂而获奇效。阳虚至极,其邪非温不化时,若仅用几克附子,是否能逐寒?这种以现代“常规”用量为指标恐怕未必能得到真谛,也是导致中医不能治危急重症的原因之一。大剂量用药有其自身的应用法度,并非盲目莽撞、随心所遇,而是有深刻的内涵的。李东垣[9]从方剂配伍的角度,提出处方中主药的剂量可超大。“为君者最多,为臣者次之,佐者又次之”,其观点为后世处方中主药的超大剂量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药处方在药学服务中运用论述
随着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中药房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药品调配,而是为患者理药物治疗提供全方位的药学服务。中药处方既是医师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因此中药房的处方分析是药学服务中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探讨中药不合理处方原因,及处方分析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1中药处方分析
近年来,全球很多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因此,分析处方,正确选择并合理使用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减轻患者负担的关键,也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任务。我院近年来开始实施对中药处方的评价工作,每周由专人抽取中药处方20页,对处方的中药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点评并汇总,分析是否存在不合理处方,然后将不合格处方分离出来,对中药不合理用药原因进行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处方分析情况具体见表1。
2处方分析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2.1处方分析在药品调剂中的应用
2.1.1诊断与方剂对应
中药房饮片及处方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规范化管理中药房饮片及处方质量控制效果。[方法]使用对照方法,将800例中药房处方按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前后分为两组。实施前400例常规管理方式。实施后400例规范化管理。观测规范化管理中药房药品配发准确率、退换药品率、平均取药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药品配发准确率、退换药品率实施后优于实施前(P<0.01),平均取药时间实施后短于实施前(P<0.01),患者满意度实施后优于实施前(P<0.01)。[结论]规范化管理中药房可有效对饮片及处方质量控制,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中药房;饮片;处方;质量控制;采购;存储;配发;药品配发准确率;退换药品率;平均取药时间;对照研究
中药是以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并应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包括植物类、动物类、矿石类等药物,约一万两千余种,常用药物超过550种,临床应用时根据病情及药物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灵活掌握,对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具有重要作用[1]。中药房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门,规范化管理的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中药种类繁多,配伍、用量等均有严格要求,给中药房的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我们将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2]应用于中药房的工作中,获得满意效果,与传统中药房管理模式对照,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在青海省中医院中药房选择取药患者处方800例,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前后各400例。1.2纳入标准。①中药处方药味≥20种。②就诊当天处方。1.3排除标准。手写处方字迹潦草。1.4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参照《中药房的规范化管理》[2],构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涉及的中医临床诊断、处方与饮片用名等统一管理,并从中药采购、存储、配发等多个方面实施中药质量管理。1.4.1采购。采购人员需具备专业的中药知识,并定期中药知识和采购知识培训,由验收、保管、采购人员共同组成采购小组,严格核验饮片供应商资质确保饮片来源的合法性,定期评估饮片质量确保饮片的质量。禁止随意采购,并按照不同中药分类采购,如葛根与茯苓片、附片与何首乌、川牛膝与续断、西洋参与桔梗等形状相近,极易混淆;这些均需在采购验收过程中充分重视,避免采购不合格饮片。1.4.2存储。参照《中药房的规范化管理》[2]。中药饮片存储过程中要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不同类别的饮片区别存放,以确保药效,如人参应保持干燥;白参应充分晒干后,防止生虫、霉变;藿香等具芳香类饮片,存放需远离热源,防止有效成分挥发;桑螵蛸、露蜂房等动物药保存前要蒸熟或用化学药物熏杀害虫,防止虫卵孵化。1.4.3调配。参照《中药房的规范化管理》[2],制定《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规定》,统一饮片名称,中药师严格按照医师处方调配药品,处方中涉及配伍禁忌或剂量不符合药典标准时,必须与医师沟通,具有毒性的中药饮片需向患者重点交待用药注意事项及保存方法等。1.5观测指标。药品配发准确率、退换药品率、取药时间、患者满意度。1.6评价标准。药品配发准确率以首次发放为准;退换药品包括饮片质量不合格,调剂错误等;取药时间以患者到取药窗口开始计算,直至离开。1.7统计分析专业统计人员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中药饮片处方“药学说明书”探讨
[摘要]中药饮片的用药说明是传统中药处方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历代医家重视,但在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中体现较少。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中药饮片处方药学说明的发展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建立中药饮片处方“药学说明书”的观点,并对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探讨。为提高中药饮片用药规范性、提升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药饮片;处方;汤剂;说明书
古代中医用药注重过程与细节,在开具处方时均附有关于煎药方法、服药方法、用药效果判断、饮食禁忌等说明,这些说明对疾病疗效有直接的影响。如徐灵胎对煎药方法的述评:“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又如《千金方》载服药时的饮食宜忌:“凡饵汤药,其粥食肉菜,皆须大熟,熟即易消,与药相宜。若生则难消,复损药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药饮片处方被简化[1],对患者的用药指导主要通过医师和药师的口述,其中的隐患值得我们重视,为了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该尽快建立中药饮片处方的药学说明书。
1处方书写内容的现状
我国《处方管理办法》未对中药饮片处方的标准进行单独规定,内容要求与西药处方一致,包括处方前记、处方正文、处方后记三个部分,仅在书写方面对药味排列、脚注、特殊说明等进行了规定。国内外中药饮片处方的内容和格式大同小异,着重对患者信息和药品信息的记录,关于饮片使用指导的信息较少。欧洲国家使用中药较为普遍,其处方也具有特色,如奥地利中药处方不包含诊断内容,但对药物标注拉丁名,服药方法、周期具有详细记录[2]。由于我国中药饮片处方缺乏详细的药学说明,煎药与用药的不当较为普遍,不良反应、中毒等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造成伤害。
2中医典籍中的用药说明
深究中药非处方药的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中药比化学药品的不良反应少,这是公认的事实。但即使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材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遴选中药非处方药(OTC)时,在注重疗效的同时,还要考虑的是有无毒性和不良反应间题。随着批准颁布的品种、数量的增加,包括少数中西药合用的品种被选入OTC中,再加上在自我药疗过程中的多种因素,中药OTC的不良反应不但要提到日常用药的管理上来,而且还要从不同侧面综合起来详细加以说明与分析。
1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中成药在常规剂量时,既会产生人们欲达到的治疗作用,又会产生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不利于机体的反应,这是药物的固有性质。中药虽有其自身的作用特点,但也具有药物的固有性质,这就是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物质基础。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于中药不良反应的规律已有一定的认识,由于中药往往具有多种效应,甚至是相反的效应,在用于治疗某种适应症时,其他效应便成为不良反应。例如当归有养血、活血、润肠的功用,在用于养血、活血时,其润肠的功能便有可能成为不良反应,可引起腹泻或使慢性腹泻加重。药证不符:药证不符即药不对证。自我药疗要注意辨证认病,如果判断失误,用药不但无效甚至适得其反。如果药不对证,连人参也会出现不良反应。用量不当:自我药疗用量要适当,应按使用说明规定的用量服用,不能自己加量。若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制剂不佳:制剂不佳包括配伍不当、制备工艺不合理;或药物炮制不得法,入药后毒力不减,或相反相畏,出现了毒性或扩大了毒性范围;或炮制、贮藏发生变质等,都会引起不良反应。合并用药:在自我药疗中,由于合并用药不当也会出现不良反应。此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原因,如:种族差别、体质差异、性别、年龄、给药不当等。
2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采用自我药疗,除了注意自我判断准确、选药得当外,特别应当注意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不良反应要能识别和紧急处理。对于选择合格的药品,要按照说明书的服法、用量服用,并随时观察是否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或以外的症状。例如感冒发烧、头痛,服药后发烧非但不退,体温反而上升,甚至神志不清的症状,头痛更加剧烈,皮肤起红疹,此时除了病情加重外,很可能是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当宜即停药,到医院就诊。
中药饮片使用绩效考核分析
长期以来,公立中医医院一直是我国医疗市场的主体之一,中医师是中医药医疗技术服务的直接输出者,但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各医院从调动工作积极性出发,基本都建立起了符合国家政策与本医院发展特点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这一体系比较偏重于科室整体收支指标以及医院运行经济指标。随着整个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这种粗放式的考核体系已经不符合发展趋势,也不能正确地处理与解决好医院现实生存与医院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如何设定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来有效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是公立中医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安徽某三甲公立中医医院中药饮片处方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Resourcebasedrelativeval⁃uescale,RBRVS)评估临床医师处方工作量,研究成果将有利于促进临床医师绩效考核的合理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并为其他公立中医院中药饮片使用绩效考核提供循证依据。
1数据与方法
1.1研究数据。以安徽某三甲综合中医医院为具体研究对象,医院是安徽省大规模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之一,开放床位2100张,在职职工2000余人,年门急诊160万人次。本研究充分利用该院HIS系统数据,从中药饮片处方中采集数据信息,收集整理该院自2016年-2019年期间的相关处方,并按RBRVS核算方法核算近4年的中药饮片使用绩效。1.2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以关键词为检索词在数据库中检索文献,挑选相关度高的文献进行精读,其次通过现场调研及专家咨询反馈等方法,对相关学科的医师和专家对指标进行专项讨论,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总结,基于RBRVS绩效考核模式初步对中药饮片处方构建评价指标,对指标进行赋值点数,并进一步对临床科室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
2方案设计
2.1考核范围及指标。根据专家咨询反馈,结合合理用药、避免大处方,将同时满足“味数≥4味,剂数≥3剂”的处方作为考核对象,并由味数绩效、剂数绩效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绩效权重为1∶1,其中,工分是根据2016—2018年中医药饮片绩效奖励数据测算得出,具体味数工分=1.00,剂数工分=1.20。2.2绩效核算公式。通过处方味数、处方剂数分别乘以相应的工分,并乘以质管的中药应用考核分核算出中药饮片使用绩效。中药饮片使用绩效=(味数*味数工分+剂数*剂数工分)*中药应用考核分
3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