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东欧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19:08: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亚东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我国部分省份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研究论文

摘要:中亚五国独立后,中国(新疆)同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并对双方经济合作现状认识基本一致,即虽然双方的经济合作已发展到多个领域、层次不断提高、产业合作有所加强、合作路径不断拓宽,但总体上仍属初级阶段,经济合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今后,双方可以继续通过市场互补和经济技术互补及能源合作促进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

关键词:中国;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研究综述

一、引言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中亚五国的独立使欧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中亚地区的地缘战略意义再度凸显出来,中国(新疆)与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历史与文化研究,再度成为国内学术界诸多学科十分关注的研究领域。尤其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如何建立和加强中国(新疆)同中亚五国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成为当前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内容涉及合作现状、互补性、战略定位、能源合作与安全等诸多方面,但很少有文章对此加以总结归纳,笔者试图对有关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研究进行综述,其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对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互补性分析;第四部分是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第五部分是对现有研究的简评。

二、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现状

中国(新疆)与中亚诸国的经济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新世纪,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新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与中亚各国发展经贸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就当前学界对双方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来看,主要包括已有成效和存在问题两个方面。

查看全文

中亚边境金融合作研究

[提要]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大背景下,新疆提出建立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对新疆与中亚五国边境金融合作进行浅析。通过新疆与中亚五国金融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未来边境金融合作的愿景。

关键词:中国新疆;中亚五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边境金融合作

一、引言

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是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点推进的核心区域,我国与中亚国家在技术、贸易、金融合作领域具有良好的经济互补性和发展前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逐渐密切,在我国的进出口中也占有很大比重,然而我国和中亚国家的金融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合作是在经济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又会极大地促进经济合作,为经贸往来提供便利与支持。因此,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深化我国与中亚五国的边境金融合作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我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维护国家经济、能源安全,实现向西开放的重要途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一气呵成的,要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首先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等方面下手。同时,要借助中国-亚欧博览会金融发展与合作论坛的作用,推进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国际合作基金平台的建设,以深化区域边境金融合作,促进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和核心区。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查看全文

小议黑龙江与俄罗斯经济合作途径

摘要: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凭借着地缘优势建立了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随着中国东北地区振兴和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双方区域经济合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形势下,黑龙江省需要在对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贸合作基础上不断调整合作方式,探索新的合作路径,才能促进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区域技术进步,实现黑龙江省振兴与俄罗斯东部开发的互动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省;俄罗斯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

中俄两国是友好邻邦,双方毗邻地区一直保持着友好的经贸合作关系,而中国东北地区振兴与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机遇。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应积极调整对俄经贸合作战略,适时选择新的合作模式、开辟新的合作路径来拓展双方经贸合作发展空间,以实现中俄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总体目标。

一、黑龙江省对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机遇。

中俄两国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战略实施到一定阶段后,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几乎同时成为两国开发的重点。双方新的区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历史性和针对性,也是为满足两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并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结果。中国东北地区振兴和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也为黑龙江省对俄区域经济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机遇。

1.中国东北地区振兴战略的实施。200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振兴东北”的发展战略。2003—2004年国家共推出振兴东北国债基金项目297个,总投资1089亿元人民币,安排东北高新技术项目118项。2007年,国务院对《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进行批复,提出要经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可见,振兴东北地区的目标定位是把东北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由此,东北地区将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界限,形成东北地区经济和市场一体化,并建立区域合作、互动、多赢的协调机制。2009年,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又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在肯定了过去五年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又提出了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和绿色经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等下一阶段需要重点抓好的九方面工作。国家为东北地区振兴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既有利于黑龙江省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也为黑龙江省发展对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查看全文

对外开放与封闭探究论文

一、开放的时代

从现有的文字记载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从殷商时代起,中国国内各族之间以及对周边各国各族,开放边界(以致疆界长期是不固定的),经济上相互交流。远到今越南、印度临海地区的货贝等物,已在中国中原地区使用。

春秋战国时代,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罗马帝国的产品,如琉璃球等,也运到中国,在中亚地区俄罗斯境内也发现了中国的产品。至于各诸侯国之间的开放程度,从许多国家用别国之人为将、为相、为谋臣、为工程负责人这一点上,就可见一般。这种开放加强了民族和地区间的联系,为建立统一的秦王朝准备了条件。

两汉时期的统治者加强对外联系,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到达大宛、康居(分别在今中亚锡尔河上游东岸、下游及以北地区)、大月氏(阿姆河中部,主要地区在今阿富汗境内)等国。张骞的副使到过大夏(阿富汗)、安息(伊朗)等国。以后,汉武帝的使者到过奄蔡(黑海以北)、条支(叙利亚)等国。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一直到达支海(波斯湾)。中亚、东亚等国也派使者到汉王朝访问和通商。西汉政府在交通线上设立亭障,便利各国使节和商旅往来。在汉王朝的主动努力下,中外交通日见发达,出现了西北、西南、海上三条“丝绸之路”。随着人的迁徙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的丝绸、瓷器、铁器、漆器等产品和植桑养蚕、冶炼技术、井渠法等也传人朝鲜、越南、日本、大宛、安息等国.而中亚、西亚等地的特产如毛布、毛毡、汗血马、石榴、莆萄、苜蓿、芝麻、胡桃等相继传人中国。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中亚的箜篌、琵琶、胡笳、胡角等乐器、舞蹈以及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中外往来,互通有无,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的友好与融合,带来了国力的强盛和领土的扩大,使中国成为一个多民族、大版图、生机勃勃的国家。汉代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功,使其政策为以后唐、宋、元各朝统治者所继承。

唐朝时,唐与之通使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唐朝统治者经常派使节、僧侣等到国外访问、学习。其中,玄奘、鉴真等人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亚非地区许多国家也派出“遣唐使”等到唐朝访问、学习。在唐朝的太学中,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唐政府机构中,有阿倍仲麻吕等外国人供职。往来于中外之间的商贾不绝于途。唐政府设置了鸿胪寺来接待外国使节和宾客,在不少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是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其中,以长安最为著名。在长安汇集的外宾很多,许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长期居住,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了促进作用。

唐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西北陆路。五代、两宋时期因战争关系,西北陆路交通时断时续,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靠东南海路。福州甘棠港、泉州港和广州港是五代时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至宋代,两宋政府大力鼓励对外贸易。自公元971年起,两宋政府先后在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的板桥镇、秀州的华亭镇、温州等地设置市舶司或市舶务。南宋政府在通商口岸创办外商招待所,如杭州有怀远驿,明州、温州有来远驿等。两宋政府对外国商人和商船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由于大力奖励海外贸易,加上当时造船业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中国经海上与之通商的亚非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最远的是非洲中部东海岸的层拔。许多外国人在中国居住或经商,在开封还形成了犹太人居住区。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宋朝的铜钱大量外流。在东南亚及非洲索马里都出土过宋代铜钱。它们很可能在那里流通。据此,可以认为,世界上的第一种“世界货币”是宋代的铜钱。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与社会联盟分析

[摘要]基于社会联盟范式,罗高斯基在《贸易与联盟》中为分析国际贸易与国内政治社会联盟提供了一个简约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此,文章以几个代表性国家为例,从纵向与横向两个角度,深入探讨19世纪80年代后的国际贸易与社会联盟问题。

[关键词]社会联盟;国际贸易;土地;资本;劳力

社会联盟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作为比较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范式之一,其主要探讨国内政治结构与国际经济关系之间的联系。罗高斯基在1989年出版的《贸易与联盟:贸易是如何影响国内政治联盟的》是社会联盟范式的一本经典之作,主要探讨了国际贸易和国家的资源禀赋怎样影响社会联盟的形成。本文延续罗高斯基的分析框架,分析19世纪80年代后几个代表性国家的国际贸易与社会联盟问题。

1社会联盟范式与《贸易与联盟》

社会联盟范式注重对国家和社会的分解,强调国家的组成部分和社会的组成部分在不同利益的驱使下的交叉联合与斗争。罗高斯基将一个国家的资源分为三类:资本、土地和劳动力。同时,根据资本存量多少,从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罗高斯基以简单的模型和分析结构为社会联盟范式的发展提供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分析路径。罗高斯基认为资源禀赋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是:任何一种资源如果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拥有量较多,它就相对便宜,国际贸易就能使其获利,掌握这种资源的政治力量就会倾向于自由贸易;与其相反,任何一种资源如果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拥有量较少,它就相对昂贵,自由贸易就对其不利,掌握这种资源的政治力量就会倾向于贸易保护政策。

2美国的国际贸易与社会联盟分析

查看全文

中俄林业资源合作发展及对策

摘要:俄罗斯出口的资源密集型木质林产品对中国进口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对中俄原木的进口情况做出比较分析,探讨中俄两国原木进口情况发展原因,并针对两国林产品贸易发展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原木进口;林业;资源合作

森林资源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1],由于可采天然林和人工林面积数量有限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需要,国内木材资源的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木材资源需求量。为此,中国转向木材进口,主要从森林强国俄罗斯进口以弥补供需不足的巨大缺口。因此,笔者主要探讨中国-俄罗斯原木进口贸易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研究未来时期两国林业资源合作的前景和路径。

1中俄原木进口发展现状情况

1.1中国对外进口木材数据统计。由表1可知,2018年俄罗斯销往中国的原木和锯材数量位于前列,成为中国进口木材的重要国家。在2018年,中国从新西兰进口原木数量高达1737.91万m3,是澳大利亚销量的近4倍,然而俄罗斯的原木和锯材以庞大的数量向中国稳定输出。1.2俄罗斯树龄比例。由表2可知,俄罗斯成过熟林占比约为46.6%,约占整体树龄的一半,表明俄罗斯成过熟林现象严重,成过熟林生长明显衰退,枯损量很大,迫切需要采伐更新,避免轮伐末期超过自然成熟龄。1.3俄罗斯各地原木生长分布状况。俄罗斯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其中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森林资源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71.95%,木材蓄积量占全国的65.43%,加上大部分位于亚洲的乌拉尔联邦区,亚洲地区森林资源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83.06%,木材蓄积量占全国的75.03%。表2为俄罗斯森林资源树龄比例。

2中俄原木进口面临的问题

查看全文

浅谈民族个性和民族音乐的联系

摘要:俄罗斯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俄罗斯民族始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为人类社会发展谱写下璀璨的一笔,俄罗斯民族个性受俄罗斯地理环境、民族特征、历史因素、文化传统的影响,具有复杂性,俄罗斯民族个性对俄罗斯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俄罗斯民族音乐作为俄罗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民族性和较高的艺术魅力,民族音乐受到俄罗斯民族个性的重要影响,并且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对俄罗斯民族个性的形成有重要的塑造作用。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个性;民族音乐;联系

俄罗斯民族文化十分繁荣,无论文学领域还是艺术领域,俄罗斯文明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俄罗斯的璀璨文明的形成与俄罗斯民族个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中华民族有着炎黄子孙特有的民族性格,俄罗斯也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个性,且这一民族个性植根深厚、影响深远,对俄罗斯民族各个领域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命脉所在。俄罗斯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高贵典雅的芭蕾舞还是风格各异的钢琴、手风琴大师,俄罗斯民族音乐始终代表着世界音乐的高水平,正如同《黄河大合唱》是中华民族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一般,俄罗斯的音乐作品也是深其民族个性所影响的,俄罗斯民族个性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繁荣,并且,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对俄罗斯民族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本文通过研究俄罗斯民族个性与俄罗斯民族音乐的联系,找到民族个性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从而为研究民族个性与文化问题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一、俄罗斯民族个性的特征

有研究者曾总结过俄罗斯民族个性的特征,“俄罗斯地域辽阔,横跨欧亚两大洲,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在世界文化图景中,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民族间隔着一层”铁幕,它总会摇摆于东西方之间。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性格,他们在大敌当前时曾表现出非凡的爱国热情,勇敢顽强,不怕牺牲,但在和平时期,一些俄罗斯人又显得懒散;俄罗斯拥有堪称世界瑰宝的芭蕾舞艺术以及杰出的音乐、文学和绘画作品,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俄罗斯人又不太看中较高的物质文化。思考这些现象时,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诗句:“用智慧理解不了俄罗斯,用一般标准衡量不了俄罗斯。”[1]可以说,上述论断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俄罗斯民族个性虽然并非能够用这寥寥数语进行总结概括,但其中的“爱国热情、勇敢顽强、不怕牺牲”以及俄罗斯民族个性中的矛盾性和复杂性,确实是俄罗斯民族个性中的最重要的几个特点。俄罗斯这种民族个性的成因众说纷纭,但主要仍然是由俄罗斯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因素所决定的,俄罗斯地域广阔,横跨亚欧大陆,且纬度较高,部分地区较为寒冷,这塑造了俄罗斯民族坚韧顽强的精神,但也同时决定了俄罗斯民族两面性的特点,我们时长戏称俄罗斯民族为“战斗民族”,既肯定了俄罗斯民族坚韧顽强,又体现出鲁莽粗犷的一面;而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独特的文化传统相碰撞,又形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俄罗斯人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苏联时期苏维埃遗留下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又能够看到来源于恶劣自然环境所形成的征服自然的英雄主义,既能够看到粗犷鲁莽的一面,又能够看到高雅精致的一面,可以说,俄罗斯民族个性的形成非常复杂,与其产生发展过程中所触碰的各种元素都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当然,俄罗斯民族个性的构成,同其他国家一样,不仅仅停留在性格层面,也有哲学、信仰以及宗教等方面的元素,正如同西方民族性格与基督教、天主教大有关联,阿拉伯国家则是伊斯兰教的王国,我国拥有着灿烂悠久的华夏文明,俄罗斯也拥有着自身的哲学和宗教体系,“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独特而复杂。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文化哲学以哲学的视角研究民族性格具有独特的优势。俄罗斯文化是东正教文化,这一文化模式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它是我们把握和理解俄罗斯民族性格的‘钥匙’。”[2]可以说,众多影响因素形成了俄罗斯民族个性复杂而鲜明的特点,俄罗斯民族个性流淌在每一个俄罗斯人的血脉中,影响着俄罗斯民族的发展历程,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民族个性源自于文化也影响着文化,在文学领域从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到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可谓群星闪耀,在音乐艺术领域,从柴可夫斯基到芭蕾舞曲,亦是名家辈出,这一系列成就,都与俄罗斯民族个性紧密相关。

二、俄罗斯民族音乐中俄罗斯民族个性的体现

查看全文

俄罗斯科技创新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文章分析了俄罗斯的科技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了基础研究、生命科学、海洋开发、医学、航空等主要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具体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现状,提出了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俄罗斯;科技创新;发展实践

1概述

在2011年实施《俄罗斯到2020年创新发展国家战略》的基础上,俄罗斯开始实施《2012年至2020年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并且,在基础研究领域制订科学基金中期发展计划,成立国家安全与发展远景研究基金;在传统优势领域,制定、实施领域发展战略,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加大投入、给予重点扶植。而在科研机构方面,整合研发力量和成果,形成合力,为实现具体专项领域的“世界一流水平”积蓄力量;在科技园区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增加科技园区的数量,扩大规模。除了政府投入外,斯科尔克沃园区筹措到大量私营投资,这为实施总统委员会批准的优先领域项目研发提供了保障。

2俄罗斯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

2011年,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到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针对规划的要求,2012年,俄政府致力于解决以下主要社会经济问题:一是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兴建科技园区、实施创新项目等措施促进研发的发展及科技成果的应用,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创造条件;二是提高各级政府的服务质量,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民的社会保障和生活条件。为达到上述目标,俄罗斯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利措施。例如,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012年,俄罗斯实施了多达56个中长期国家专项计划,并加大财政投入,国家投入总额10615亿卢布(约合353.8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超过了15%,涉及经济、能源、教育、基础设施、国防等领域。

查看全文

卢布可自由兑换问题论文

内容摘要:2006年7月1日,俄罗斯宣布卢布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这标志着俄罗斯外汇市场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举措将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卢布可自由兑换发展的进程,进而阐述了卢布实现可自由兑换的现实基础,最后分析了卢布可自由兑换的收益及风险。

关键词:卢布可自由兑换

俄罗斯联邦政府于2006年6月29日通过了外汇调节和外汇监督法的相应修正案,该法案的通过取消了对资本流动的所有限制。2006年7月1日,俄罗斯宣布即日起,卢布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这标志着俄罗斯政府取消了对外汇市场的最后一重管制,其外汇市场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论这一举措将会给俄罗斯带来何种结果,但勿庸置疑的是,卢布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将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卢布可自由兑换进程回顾

自由兑换,亦称货币可兑换。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货币区的居民不受官方的限制,按照市场汇率自由地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兑换,用于对外支付或作为资产持有。货币的可自由兑换通常划分为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卢布的可自由兑换是指实现了包括资本项目在内的完全可自由兑换。

实现本币可自由兑换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重要内容,而俄罗斯卢布可自由兑换之路并不顺利。前苏联长期实行的是官方规定的固定汇率,由于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矛盾,苏联解体前已形成了三种汇率:官方汇率、商业汇率和旅游汇率。此外,还有黑市汇率。戈尔巴乔夫时期曾进行过汇率制度的改革,将单一的官方汇率区分成贸易结算汇率和非贸易汇率两种,实行不同的兑换比率,卢布高估的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但汇率不统一的问题依然存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走上激进的经济改革之路,卢布汇率形成机制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查看全文

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及其构建

摘要:低碳经济发展是世界经济格局大势所趋,我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但在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构建方面尚存不足之处,需要对相关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进而推动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创新构建,提升低碳经济发展的质量,确保发展的持续性。

关键词: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环保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物质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物质文明的发达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济高速增长的所付出的有可能就是环境代价。尤其是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单位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要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一度成为某些地区的主要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越发突出,绿色经济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值得各国加以探索和研究。因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来自法律和政策层面的保护和支持,故展开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分析和构建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其低碳经济的长效化发展。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低碳经济被学界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有别于现有知识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由低碳产业、技术、发展、生活等系统因素和形态构成的经济体系。低碳经济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作为基本条件,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成本是衡量低碳经济的重要指标。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进一步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现有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开发新能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全球低碳经济的核心发展内容集中在创新能源开发和使用技术、减少排放、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等内容上。通过低碳经济构建新的经济发展制度,转变人类经济发展观念具有积极现实意义。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全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其实际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下述几方面:第一,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当前我国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宏观层面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高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主要消耗能源为煤炭,我国2013年煤消耗量达到近年来的峰值36亿万吨,虽然在2014年开始我国煤炭消耗量开始下降,但我国每创造100万美元GDP的能源消耗仍然是欧美发达国家2至5倍之多,在PM2.5等环境问题困扰下,加快发展低碳经济、降低污染能源消耗量已经成为必然之举,此举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第二,有利于调整我国能源产业结构,我国能源战略长期依托于煤炭有其必然原因,我国可开采使用能源结构为煤多、气少、油缺,因为缺少油气也就使得我国主要消耗能源只能是煤炭为主,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近七成,而我国煤炭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在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高能源消耗、重污染排放情况突出。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改善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绿色经济发展环境和氛围,推动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结构不合理情况,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限制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从整体来看我国产业比重依然为1∶5∶4,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依然是第二产业,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自然容易导致高能源消耗问题。进一步倡导低碳经济有助于推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利于服务业做大做强,使我国产业结构处于持续优化调整状态下,实现产业结构的整合创新。第四,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出口贸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随着各国对于低碳经济的重视,碳排放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衡量指标,碳排放税也已经成为现实。为了维护我国固有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已经是当务之急。只有注重于国际规则,尽可能满足于国际化规则标准,才能树立起绿色经济意识,引导我国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打通国际化发展瓶颈,实现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协调同步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不足之处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