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18:46: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学语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学语文诗词教学探讨
摘要: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积淀。但是在当前的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却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灌输模式依旧存在,应付考试心理占比重等等。诗词教学缺乏文学本位意识。因此,新形势下,中学语文教师要发扬我国诗词文化传统,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诗词,理解诗词的内涵。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词;教学;浅析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语文教材中的诗词的占比也在逐年增加,入选的诗词都是经典作品中的精华内容。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帮助中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一、当前中学语文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有待创新
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与时俱进。多数教师认为,诗词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能掌握其中的生僻字即可。按照教材要求,能背诵诗词,能应付考试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完全不注重诗词本身的文化内涵,文化表达。其中,还有的教师本身的文学素养不够,对诗词的阅读不多,没有诗词积累,缺乏深厚的驾驭诗词的文学功底,在诗词教学中,很难融入自己的情感在里面,无法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一篇好的诗词作品,其中的内涵不能很好的被表达出来,学生学的过程也就难免枯燥单调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教学方法传统,没有创新性。当前中学语文诗词教学,注重的仍旧是应试性,以考试为主,诗词本身的艺术性、抒情明智的特点往往被忽视。诗词的教学方法仍旧是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思想等,本来内涵十足的诗词和其它类型的文章没有了区别,诗词本身的趣味性被降低了。
中学语文导入语设计研究
摘要:导入语是关乎一堂语文课成败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本文从导入语设计的重要性入手,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语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语设计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语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语设计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让学生从课间活动的情绪快速进入到课堂教学情境这一问题而言,导入语的设计是不能忽视的。笔者认为,在课堂伊始,优秀的导入语可以发挥磁石一般的作用,把学生分散的思维快速汇聚起来,让学生马上进入到学习状态,同时也有利于一堂课的顺利进行。因此,导入语的设计尤为重要。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语设计的重要性
(一)设计优秀的导入语是顺利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在语文课堂上,良好的开端能够促进一节课学习任务的完成。因此,作为一堂课初始阶段的导入语一定要具有新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导入语就能够达到“一针见血”的效果。教师可以借助新颖、别致的导入方式来开启学生的思维与心扉。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适合学生的导入方式,才会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为顺利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设计优秀的导入语是获得语文教学最佳效果的保障。导入语也关乎语文教学的效果。设计优秀的导入语可以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拉近学生、教师、课堂、教材之间的距离,这样,短小精悍的导入语既对实现最佳效果的语文课堂会起到重要作用,又可以让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在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方式,或者行为,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让学生从课间放松的状态回归到课堂学习的情境中,这样,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才会顺利展开。因此,优秀的导入语会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让语文教学收获最佳效果。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语设计现状
中学语文“多向教学”模式
一、数字化教学
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标志是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学在现代课堂上变得越来越流行。相比传统的教学,传统教学中使用图片、实物等,还是现代的教学媒体,现代化教学变得越来越实用。但对于老师而言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经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重要的学习策略是最大程度地利用人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和形象地获取知识技能,以达到记得牢、学得快的效果。如果在借助媒体而创设的情景或学生观察了媒体的演示后,教师不是直接地进行分析和说明,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抽象和概括得出理性的结论,由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识工具,这样就使媒体的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二、人与人互动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是高效课堂的核心,不要从表面上看是学生与学生互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质上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重复是教学的最好办法,让学生接受教师事先想好的答案。现在很多学生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并没有真正实现互动。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老师需要在课堂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在激活学生的思维方面做功夫,带领自己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来。在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我们的老师应该将课堂交给学生。
三、人与物互动
老师与信息之间的互动是高效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研究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一种教书风格,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由于高效的教学模式不是固定的和教学经验是通过多个课时积累起来的,因此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长处、遮蔽自己的不足,适当运用各种的课堂高效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创造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无目的的随意互动不是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作为老师,带着目的性来实现有意识的互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目标,并且在预设基础上进行教学调整的互动。在信息技术带入课堂时,有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时比较容易迷失自己。
中学语文模式改革分析
【摘要】目前,中学语文在教学模式上仍存在了一部分问题,导致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方向进行分析,通过精品课堂的创设、课堂趣味性的导入以及合作学习模式的加强,从而促进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现阶段,中学语文
在教学时采用的模式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即将应试为方向、升入高一级学生为目标进行教学,过多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在语文培养学生素养方面能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应用教学模式,将教学成果变得高质、高效,是目前对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方向
语文教学更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等,更深层次则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质,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语文价值有所体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精神品德和审美能力。语文教育教学的最高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而中学是对学生人文知识进行培养的一个重要教育机构,能将系统、多元、全面的人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中学教学宗旨必须体现出人文教育,这不但是现代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提高中学语文教育成果的主要途径,同时,这还是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
二、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中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创设
【摘要】课堂氛围是教学中产生的集体心理气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教师教育热情、增强师生沟通联系的重要条件。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氛围存在教师的管理者角色定位、教育方式缺乏自主性、技术落后于实际需求等问题,需要通过树立开放的思想观念、以学生为舞台主体、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等方式改进。
【关键词】心理学;学习环境;语文;教学
课堂氛围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有反作用与教学效果的一种综合状态,由于当前学校教学是一对多的形式,课堂氛围对教学效果有广泛性、深入性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其承载的教学目标与自身专业的特殊性,对课堂氛围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课堂氛围的内涵与作用
1.课堂氛围的内涵。课堂氛围实质上是一种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集体性心理气氛,是集体中某些情感与态度占据优势后形成的一种综合状态。具体来说是师生双方共同具有的情感、知觉、意志及思维等,其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及教学场所的客观环境共同组成,环境因素的影响体现在课堂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方面。一般情况下,课堂氛围的衡量指标可以依据秩序性、参与度、交流效果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划分为积极、消极、对抗三种氛围类型。积极氛围一般具有严肃认真、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的特征,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活跃的思维。消极的氛围中,学生发言不主动、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而对抗的氛围则表现为混乱的教学秩序与紧张的师生关系。2.课堂氛围的作用。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前置条件之一。良好氛围的作用是双向的,不仅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使双方具备更好的默契,进而推动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消极与对抗性的氛围必然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起学生破坏课堂纪律、制造混乱。所以课堂氛围以整体性的特点发挥作用,对整个班级的学生产生无差别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二、中学语文课堂氛围存在的问题
中学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生活中有利于中学生写作应用的素材且写作创作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中学语文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个人写作能力,就需要以实际生活为基石,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让作文写作有所依托,作文教学稳健有序,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帮学生增强写作自信,通过写作锻炼提升个人魅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能力;培养路径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环境的逐步优化,大部分中学的语文教育都采取了先进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方向也越来越明确。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环节中,还是存在一些学生死记硬背、思维涣散等常见的教学问题。致使整体的语文教学改进成效不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亦不强,对于实际的写作没有兴趣,写作练习效率低下。
一、当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不足
纵观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中学语文课堂可以发现,语文教师自身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高低产生影响。毕竟语文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门语言性、抽象性极强的感性学科。而语文写作也不仅是主观的个人感受表达,其本身还是一项对于实践性、自主性等要求极强的细化工作。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素养,具备丰富的个人经验以及与教学环节所对应的实际技能。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却参差不齐,有一部分语文教师甚至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就直接参加工作,直接制约了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培养,导致中学语文教育发展受到限制。
浅议修辞与中学语文
摘要:修辞普遍涵化于语言交流及文字表述,修辞教学无疑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语文及修辞的概念入手,就修辞的分类以其在中学教学中的效用进行阐释,希望能对中学语文的修辞教学有所补益。
关键词:语文;修辞;中学教学
一、语文及修辞的内涵
语文,顾其名而思其义,“语者,言也;文者,书也”,通俗地讲,即口头语与书面语。修辞学不仅是语文知识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还对语文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也就是文学语言的研究,这是语言学与文学交界处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此类素质与能力的过程中,修辞学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不过目前中学教学界对修辞的概念往往含混不清,往往将修辞简单地与修辞格等同,下文拟就修辞的概念扼要解释。“修辞”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易经•乾卦》云“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此语的含义就是修饰其话语(包含言辞及文辞)需立于诚、信之上,如此方可居守其功业。古人这种“质文统一”的修辞观是需要我们学习与继承的,中学的语文修辞教学不能忘其本宗,这种语言表达的基础要求和道德底线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二、修辞的分类
现代修辞学中修辞的含义由上述概念发展演变而来,但如上文所论,当今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将修辞与修辞格简单同一,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往往会误导学生。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提出修辞的两类分野,即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消极修辞是指以语言表达的明白精确为目的而进行的修辞。消极修辞一般遵循语法逻辑常规,是抽象的、概念质的。积极修辞又称“特殊修辞”“艺术修辞”,指以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为目的而进行的修辞,往往是具体的、体验的,价值高下取决于意境。语文写作中消极修辞的运用,举个简单的例子,裴多菲在《勇敢的约翰》中写道“:这殷勤的女人说后,就依了约翰,立即领他走到她的坟地,那里,让他独自与苦痛同在,他跌倒在爱人的坟边,流着眼泪。他想念着过去的、美丽的时光,她纯洁的真心燃烧着情焰,她甜蜜的心,她娇媚的脸——凋谢了,此刻在冰冷的地下长眠。”在这里,裴多菲没有运用过于复杂的表现手法,几个简单的他称代词就把语义表达得非常清楚。相比消极修辞而言,积极修辞更为丰富。我们大体可以依照陈望道的说法将积极修辞分为辞格和辞趣两类。辞格亦即修辞格,包括材料上的辞格,如譬喻、借代、双关、引用等;意境上的辞格,如比拟、讽喻、示现、夸张等;词语上的辞格,如析字、飞白、省略、回文等,章句上的辞格,如反复、排比、对偶、顶真等。辞趣又可分为辞的意味、音调、形貌三个方面。比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里的“三千丈”白发显然不是在讲事实,而是采用夸张的手法(即运用增加修辞格的方式)表达个人的感受、体验,可以让人充分感受其“愁”的深度与广度,重点是要让读者听众体会那种意境及感受。
中学语文爱情教育研究
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工程。语文课堂不应该躲避爱情,作为一名教育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利用课堂对学生理直气壮地进行爱情教育,不仅要在学业上把学生培养成才,还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爱情教育;人生观;价值观
一、爱情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不同于儿童又异于成人期的独特时期。朝夕相处的校园生活,共同的兴趣爱好,企盼好奇的心理,学生很自然会对异性产生一种朦胧的情感。尽管许多父母和老师无法接受学生生理成熟的事实,但爱情毕竟还是实实在在走进了学生的心田,由此而产生的种种困惑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他们迫切需要有人给他们指点迷津。我们的教育理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不仅在学业上把学生培养成才,还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爱情教育,某种程度上就是“做人”教育、“价值观”教育、“真、善、美”教育。世界上最古老又最年轻、最甜蜜又最痛苦、最宝贵又最平凡、最单纯又最复杂的就是爱情。没有爱情的生活是不幸的,不懂爱情的人是愚昧的,亵渎爱情的人是可悲的。爱情教育是青春期学生的必修课。爱情教育的目的不是去鼓励学生们如何谈情说爱,而是直面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用理解与尊重的态度,把他们青春的觉醒、爱情的萌动,向精神层面上提升,使他们懂得爱、懂得美、懂得“早恋”的危害,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
二、爱情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针对青春期学生的特点,不少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学生的早恋问题。教育过程中,往往面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变化,我们很少用超前教育意识去引导学生理性地面对恋情的萌芽,当越来越多的“早恋”出现在教育者视野中时,我们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会以种种理由去制止这种现象发生,由此也导致青春期情感教育匮乏与偏离。性教育也有可能涉及到做人的问题,但不像爱情教育那样,涉及做人的多个方面,尤其涉及到人的心灵的成长。我们对学生的早恋往往是封闭与捧杀,其实封闭与捧杀是不现实,也是极不明智的,因为社会是个大染缸,时时在影响着他们:影视作品太多的爱情镜头;街头有太多“又露又透”的爱情画面;各种媒体有对爱情五花八门的诠释;社会上有伤风化的男女之性,由于缺少正面引导,不少学生形成了畸形、变态的爱情观念。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正确看待中学生的情感现象,不应该把学生的“恋爱”当成洪水猛兽,爱的欲望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爱情更是人类最美好的永恒话题。在各民族的语言里,只有“母亲”一词可以同它相提并论。“恋爱”是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符合青少年情感和性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简单禁绝,而应该努力寻求科学的方法积极引导,将可能导致的情感负担转化为他们学习和发展的动力。
中学语文“微写作”实践
摘要:微写作是语文教学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对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学语文教学时需要立足微写作的内涵,构建具有综合实践形态的课堂文化;挖掘微写作的生活元素,构建高度融合的语文教学情境;瞄准微写作的育人目标,重构文以载道的语文教学生态;关注微写作的内在因素,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中学语文;微写作;综合实践形态;生活元素;文以载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1〕。微写作以其文体形式短小精悍和灵活多样、内容实用单一、与生活关系密切、教师易于操作、学生水平提升快等优点为广大师生所喜闻乐见。语文课堂上经常使用其作为训练,用来提升学生思维与写作能力,效果比较明显。因此,探析微写作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立足微写作的内涵,构建具有综合实践形态的课堂文化
微写作所生发出来的形象思维造就了课堂上的多层梯度。课堂梯度是区分难易程度的重要标志,掌握这些不同梯度则是缓解课堂教学难度的有效手段。
一是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确定课堂微写作的目的。教学目的是整本教材按照《语文课标》的要求完成核心素养的子任务。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熟悉《语文课标》对本阶段教学任务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定位要有明确的认识,要熟悉课程的主题与载体形式。其次,要精准掌握目前教学属于哪一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还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抑或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最后,要明确《语文课标》对学生表达层级的要求,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还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抑或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微写作教学方案。
中学语文诵读教学思考
现如今,中学语文教学的生态不容乐观,由于社会、学校、学生、家长“一切围绕考试成绩”的短视行为,母语教学的地位一降再降,已经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学校的课务安排向数、理、化倾斜,学生、家长也更愿意在这些学科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究其原因,现在的语文课堂过于注重知识的讲授,过于注重字、词、句、章的分析,铺天盖地的练习,名目繁多的考试,许多学生已经患有严重的“恐语症”。如何打破这一僵局?教师有效指导学生诵读文章,辅以适当的点拨、引领,以达到自悟应该是行之有效、易于实施的好办法。
一、建立诵读合作小组
为了让学生之间能够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和赶超,最大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尽量让学生共同提高诵读自悟的水平,我们建立了班级语文诵读合作小组。根据男女生的比例(因为历年都带高考理科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0%左右)和班级学生语文素养的水平差异,实验班级建立了6人的合作小组,每小组都有1~2名女生,安排至少1名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全班制定了诵读合作的相关细则,组内明确分工,落实各自的任务。细则要求:朗读前,组内的全体人员必须根据作品的文体、内容、主旨等来商讨诵读时基本的语气、语调、语速,标注出重读的词语,划分好句子的节奏和停顿;然后各自试读,并向组内的学生展示;组内的学生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学生再次试读;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参加班级诵读活动。此外,小组诵读活动还可以不断向纵深发展,可以进一步拓展为组组之间、班班之间、师生之间等层面的诵读交流活动。
二、加强诵读引领和指导
1.开发、利用教材诵读资源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开发语文教材中的诵读资源,通过诵读来带动对文章的理解。讲授《空山鸟语》一文时,因为文章用诗化的语言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古朴、淡泊、宁静、自由的人生境界的追求,既充满了诗情画意又富含哲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是有较大难度的。我在备课的时候就将文本的有关部分改写为现代诗歌,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来体会本文的诗意。
2.发挥范读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的范读对于学生诵读能力的提高作用巨大。作为语文教师,平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使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使用规范的语言。课堂上应当积极进行诵读示范,读后可以请学生谈听读的感受,评价优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教师还可以先领读,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实践表明,这种方式能很好地感染和带动学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文本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