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18:43: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学音乐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学音乐教育与德育
一、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
1、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地、广泛地音乐作品,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地教学形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与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爱乐人”的摇篮。
2、现代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
音乐教育目标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弘扬民族音乐是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使年轻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3、音乐的功能是音乐教育的前提
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一、高校管乐教育的现状
根据目前高校音乐教育现状来看,音乐课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管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因此管乐教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越来越多音乐专业的学生开始选择学习管乐,或者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管乐,作为音乐学习的辅助项目。由于管乐的学习,还需要学量的音乐基础理论,因此管乐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管乐方面的能力,还能够补充学生音乐方面的知识,使得学生音乐知识基础更加的牢固。虽然高校的管乐教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高校管乐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管乐所包含的知识是比较丰富的,管乐的学习还是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乏味,学习的内容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管乐学习需要学生进行长时间的练习,这对学生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不同地区对于管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一些高校都不重视管乐教学,这也是影响管乐教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管乐教学对于学生的音乐基础有着一定的要求,由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完善,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很重视,导致学生音乐学习的机会较少,这导致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学生进入高校以后,由于没有比较深厚的管乐基础,使得学生在管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水平较差,使得对学生管乐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管乐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学方面的轻视
现如今高校学生对于管乐的学习虽然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不少高校对于管乐教学并不是很重视,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对于音乐课程的开设很少,也只有偶尔在选修课程中能够看到管乐学习,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管乐学习兴趣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使得学生管乐学习水平低下,还有一些高校音乐专业对于管乐并不是很重视,因此相应的仪器设备的购买较少。有的学生有着管乐方面的爱好,也只能够到社团等进行学习,得不到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管乐水平得不到很大的提高。
(二)学生方面的错误心态
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的价值
摘要:音乐是基础教育课程之一,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音乐这种特殊的音乐文化逐渐进入到中学音乐教育中,并发挥了不同于其他音乐形式的教育价值。如何正确认识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更好地运用网络音乐,提升音乐教育的质量,成为了当今时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新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现阶段网络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现状,深入分析了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以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1]。
关键词:网络音乐;中学;音乐教育;价值
所谓网络音乐,即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与下载的音乐,或通过网络将音符转化为数字技术的音乐作品。网络音乐具有多样性、重复性、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网络音乐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教育方法的多元化发展,网络音乐开始被运用在音乐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对音乐教学效果的增强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各种方面的影响,现阶段利用网络音乐进行的音乐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网络音乐内容复杂多样。网络音乐与其他音乐相比,其音乐内容与形式更加偏向生活化,并存在一定的低俗内容,中学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部分教师与家长担心网络音乐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反对将网络音乐运用到中学音乐教学中。(2)基础教学设施缺失。受到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领导与家长更注重学生在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的学习,没有正确认识到音乐教学对于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学校在对于音乐教学的教学设施配备方面存在缺失,而网络音乐作为一种互动性较强的教学资源,必须需要一个相对完备的教学环境,打破传统的系统式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基础教学设施的缺失为网络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良好运用造成的阻碍,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教育作用。
二、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中学音乐教育研究
摘要:现阶段来看,我国音乐传播媒介发展非常快速,大众音乐文化是大众文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音乐历史发展长河中,大众音乐文化给人们带来的精神营养非常丰富,使得人类能够在艰苦卓绝的生活中获得精神方面的寄托。在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中学音乐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其相关影响,不断提高中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其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青少年作为中学音乐教育的主体应该充分了解当前的大众音乐文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音乐文化素养,成为一个懂音乐或者创作音乐的综合素质高的高材生。
关键词: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中学音乐;教育研究
随着音乐媒体的不断兴趣,大众音乐文化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众音乐文化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沉淀,对于中学音乐的教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1]。一些优秀的大众音乐文化能够引导中学生积极向上,而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大众音乐文化会影响学生逐渐走向歪路,严重的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基于此,大众音乐的多方面发展使得中学音乐教育的相关研究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中学音乐教育的良好发展与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中学音乐教育应该尊重实际发展,加强改革创新,继而不断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2]。
一、大众音乐文化的基本概念
大众音乐文化从字面意思来看,是一种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在学术理论界没有被明确规定。诸多西方学者和中方学者普遍认为大众音乐文化与当代工业发展密切相关,是以电子传媒为主要媒介而广泛被传播的一种音乐文化形式。在消费时代中,使用消费意识来引导大众。大众音乐文化是当代市场经济发展后的产物,也是一种人类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大众音乐文化是历史特定时期发展的产物,通过媒介来产生文化效应[3]。
二、大众音乐文化对中学音乐教育的相关影响
中学音乐教育研究论文7篇
第一篇:高中音乐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与定位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高中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高中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的必修学科之一。由于高中音乐课开设时间较晚而造成的基础薄弱,片面强调高考升学率之下的“应试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长久以来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发挥,人们对高中音乐教育也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高中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对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加以重新认识,以期对高中音乐教育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中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建设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之一。在高中课程结构改革过程中,健康向上的音乐在道德品行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方面;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在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中音乐教育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高中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见,实施素质教育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两者之间是一种目标的实现途径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两者紧密相连。素质教育并非特指某种教育,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模式,它必须渗透和贯彻到基础教育各学段、各学科的具体教学当中。《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提升中学音乐教育的欣赏教学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与改进,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面对高考大关,高中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音乐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在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高中生的音乐认识还处在发展阶段,虽然他们比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生活阅历限制,他们的认识具有片面性。所以,高中音乐教育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其实学会欣赏也正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正如美国音乐家莫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①而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成为音乐的享用者,即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中心动力和真正目的。②也就是说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起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在这时,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承担起引导的责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引导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而
是注重于师生间的互动。特别是在高中教育上,面对一群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观点的高中生,他们刚升入高中,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具体我门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听
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
提升中学音乐教育质量的策略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中学音乐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现如今网络资源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学音乐教育中,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愈发深入透彻。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教师能够予以充分的重视。本文将对网络资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加以探讨和分析,并结合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高中学音乐教育质量,从而实现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互联网;中学音乐;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学生的学习渠道变得愈发宽泛,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将互联网平台与中学音乐教育有机结合到一起,无疑给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是教师也应注意的是,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利用好了会给中学音乐教育带来巨大的裨益,一旦运用不当,就会让音乐教育发生偏离,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需要明确网络资源之于中学音乐教育的优势和缺点,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案,致力于将网络资源加以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推动中学音乐教育的顺利高效开展。
一、网络资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一)符合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需求。互联网上有着海量的教育资源,其应用成本相对低廉,只需要支付少量的费用就可以将资源予以共享,还可以反复多次的进行利用,而且在网络上搜索信息非常的便捷,人力、物力资源都得到了极大的节约,这给中学音乐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功能找到一些珍贵的音乐资源,如音乐曲谱和教学课件等,将这些网络资源应用到中学音乐教育中,比较符合现代化音乐教育的发展需求,为高效音乐课堂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很多音乐教师对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稍有不足,不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致使中学音乐教育一直存在严重的形式化主义。网络资源的应用打破了这一局面,通过观看音乐教学的优质视频,或者搜索相关的音乐教学资料,教师对中学音乐教育将会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将网络资源运用到中学音乐课堂上,学生会被这种新奇的教学形式所深深吸引,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有助于中学音乐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三)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教师来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学生的音乐素质受到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极大,使得学生的思维模式趋于雷同,严重违背了中学音乐教育目标。而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学生学习音乐有了更多的途径,他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音乐资源,自主学习音乐知识,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范围更加的广泛,学习效率相应的更高。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内容,遇到疑问时将会得到教师的及时解答,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中学音乐教育中应用网络资源面临的挑战
中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音乐是一门吸收能力很强,同时也十分开放的艺术课程。德育工作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身观和世界观的价值基础。而从整体的社会层面以及学校层面来看,德育工作是贯彻国家层面的德育目标和教育目标同时传承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在笔者任教的高中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人身观价值观迅速成熟,所以德育工作肩负的使命则更强。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渗透德育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最终目标的需要。笔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认为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因地制宜原则
从个体来讲德育工作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身观和世界观的价值基础。而从整体的社会层面以及学校层面来看,德育工作是贯彻国家层面的德育目标和教育目标同时传承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在笔者任教的高中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人身观价值观迅速成熟,所以德育工作肩负的使命则更强。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渗透德育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最终目标的需要。而中学音乐学科是一门教育教学学科,同时担负着美育以及音乐知识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所以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相应的材料因地制宜的渗透德育是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一个重要原则。例如笔者在执教人教版第4单元《音乐中的历史事件》中就因地制宜的进行了德育工作的渗透例如在欣赏并执教《胡笳吟》的时候,笔者不仅仅分拍引领同学们从美育和欣赏的角度来展开了教学活动,并将古琴弦的声音和后世钢琴改编的曲目进行对比赏析。同时也将《胡笳吟》的故事背景加以加工从爱国主义、个人情感、家国情感等多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从效果上看,同学们不仅仅增进了对古琴、钢琴等乐器的理解,也了解到很多我国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增进了民族自豪感和自尊感。
二、传播和教育原则
音乐是崇尚个性的,有了个性便有了纷繁芜杂的音乐土壤,从这些土壤中总能开放出几朵鲜花,传播和积累下来之后变成了我们宝贵的财富。音乐教育一方面秉承了音乐的这个特点,但是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也承担着将符合社会发展特点符合规律的统一教育思想渗透到每一位同学价值观念中的重要作用。所以音乐教育和德育工作两者要相辅相成共同肩负起传播和教育的工作并以此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例如在学习著名的《跳月歌》的时候,考虑到这是一个彝族的传统民歌,其韵律、节奏等等跟我们日常听到的看到的可能并不十分相同,于是笔者首先通过课堂导入环节,创设了一个彝族火把节晚会的活动情境,火把节中哪些内容是不可或缺的,同学们通过前期探究列出了民族服装、民族装饰、民族食物以及彝族传统歌舞活动等。然后通过听、欣赏使得同学们逐步了解了彝族传统歌舞的音律、节奏等等,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跳月歌》这样一个传统民族歌舞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尝试着进行重新的编写和创作。为同学们将来成为民族音乐的传播者打下基础。同时也因地制宜的进行了德育渗透,笔者通过对云南彝族地区生产生活的还原引领同学们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的不易,了解到民族音乐民族文化之珍贵感受到云南彝族独特的民族精神以音乐为载体带领同学们走进了独特的情境中去学习、汲取、思考并为同学们成为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播者打下基础。
三、吸收和开放原则
中学音乐教育调查与解析
一.地区概述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包括13个世居民族,共有55个民族成分。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态势。①
二.和田市某中学概况
和田市某中学位于和田市区,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市属民语言重点中学。学校有167名教职工,以维吾尔族教师为主体,初、高中部共有汉族老师五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现有46个班级,“双语”实验班14个。②和田市某中学从总体上来看,教学设备较齐全。教学资源丰富,有固定的音乐教室,配有钢琴,音响、多媒体等设备。竖笛百支,舞蹈服装数套,民族乐器若干。
三.音乐课现状抽样调查
笔者在和田市某中学实习支教期间,担任该校七年级音乐教师,选取七年级1—10班进行音乐课现状抽样调查,作为对南疆地区中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的依据。本次共发放问卷共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98﹪。经过整理、分析、归纳,形成书面结果如下:调查结果显现,88%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且有83%的学生愿意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交流,这说明,音乐课有良好的学生基础,学生拥有求知欲。但问题依然存在,音乐课堂教学形式简单;学校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先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设备无法充分利用。和田市某中学七年级音乐课目前使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音乐(上、下册)》教材是全汉语,内容与汉语学校教材完全相同。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表明,由于南疆地区“双语”水平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对汉语教材理解有困难。
民歌对中学生音乐教育的影响
摘要:当前,在中学阶段教育过程中,包括民族音乐教学在内的音乐学科教育改革得到了深入推进。这对于提升中学生群体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传统音乐以及民族精神等诸多层面均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让民歌进入课堂,能够更好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剖析了当前中学音乐课现状,分析了民歌的特点及所传达的文化精神,并阐述了民歌对中学生音乐教育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歌;中学生;音乐教育
一、引言
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历史十分悠久,从古到今,已经为现代人积累了十分丰厚的音乐财富。现代人怎样才能传承历代劳动人民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瑰宝,已经成为当代中学音乐教师的关键性教学目标之一。民歌,是民族音乐中的一支,也是学生最易接触到门类。深入学习与民歌有关的知识,在民族音乐的大潮之中积极培养中学生群体的高尚人格。要用更加生动活泼、情趣高雅的民族音乐来唤起现代人在精神世界之中的情感共鸣,提升中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强化人和人之间在感情上的密切交流,同时也推动了各民族间在音乐、舞蹈、饮食、宗教以及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的彼此交流。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华传统民族音乐,不仅仅要培育更多的本土音乐专业理论人才与表演人才,而且还应当培养出熟悉甚至精通民族音乐的欣赏者,这就要求对中学生们开展包含音乐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
二、当前中学音乐课现状
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音乐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如此让人受益无穷的艺术教育课堂,学生应该非常喜欢,然而,事实上音乐课却始终处于尴尬的局面,在中学生群体中,不喜欢或者厌恶音乐课程者为数不少,这令广大中学音乐教育工作者觉得十分无奈。[1]一些诸如有多少多少比例的中学生不喜欢音乐课,有多少多少比例的中学生不想上音乐课等数据经常被媒体爆出,往往会让中学音乐教师们倍感压力巨大。通过调查发现,近80%学生对学校音乐课的态度表示一般或不喜欢,有的学生认为:所有副科都不重要,只要学好语、数、外就行了;有些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但并不是源于对音乐的热爱,而是因为在音乐课上能说话、能玩、比较随便。但通过访谈结果显示,有98%的学生都很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在边远地区,中学生们的音乐基础往往更加薄弱,音乐课堂以歌曲教学为主,条件有限,器乐进课堂的几率非常小。比如,身处内蒙古边远地区的学生由于地域特点,接触内蒙古民歌机会较多,但是要想接触到其他类型的民歌,机会就十分渺茫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