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17:31: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学美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更好地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作为中学教师应该加强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优越的学习和发展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美术教育应该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丰富美术课程资源库、运用多元评价模式等,不断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学美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在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美术教学应该不断的探究新的教育教学策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作为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认真贯彻和学习中学美术教学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切实地推进中学美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和提高,不断坚持中学美术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革新,真正实现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体验式教学效果,切实增强中学美术教学的效果。
一、新课改下的中学美术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中学美术教学目标应该注重美术技能的培养,坚持陶冶学生的情操为目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建构学生积极的情感观,培育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思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形式,彰显美术所呈现的韵味,美术与人类文化的融合发展,促进中学美术教学的指导性和规范化。
二、创建丰富的教学情境
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基础美术不是专业美术,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学生学的不是专业美术,而是生活美术,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教师如果将民间优秀传统美术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骄傲而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吸引当地人对于家乡传统美术的关注,从而为学校开展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民间美术;开发;运用
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血脉和根源。离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滋润,中国文化发展就缺少根基,没有生命力。尤其是走向全球化的时代,就更应该重视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此,美术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进行探索性实践和研究,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独特贡献。在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去指导学校美术教育实践,理解和研究民俗与民间艺术,创造性地利用地域的民俗与民间艺术,使之成为当地学校美术教学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校外教育资源。本文从本地区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出发,剖析了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并通过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分析,深度挖掘其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提出研究对策及设想方案,旨在提高新生一代对民族文化、家乡艺术的认知和认同度,使民间艺术得以传承。
一、中学美术教学现状
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学校过分重视文化课成绩而忽视音体美课程,一味追求高考分数也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来自家庭的原因。大部分家长对美术教育存在种种偏见,将学生的审美教育等同于培养画家的专业教育,甚至认为画画是手艺人与工匠的活,是受歧视的营生。即使某些家长看到艺术考试能成为学生通过高考的所谓捷径,往往出于对高昂的费用的考虑而放弃艺术考学这条路。同时,从现在的美术教材来看,其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差距,这就使得学生也丧失了对美术课的兴趣。这一现象引人深思:放任自由,任其发展显然不行。然而,又该如何寻找一条能贯彻中学美术教育的方针,而且能符合实际情况,还能做到因地制宜呢?由此,我想到了民间美术。
二、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
中学美术教学效果思考
[摘要]中学美术教学因其能够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而越来越受重视了。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就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广大同行的注意。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回顾和思考,可以是在教学时的,也可以是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后的。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完成自身的教学后很少会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一些教师甚至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只是在上级要求时形式化地进行。因为美术在中学阶段不是主要课程,许多美术教师自身就不够重视美术教学,更不会进行教学反思。其实,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不足,及时进行纠正,还能使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效率的增强。
一、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的不足,并进行纠正
现行的中学美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形式丰富,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编制的,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审美水平,也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如果对教材合理利用可以有效发挥作用。在传统美术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自身不够重视美术教学,在实际教学时,美术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但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各不相同,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会阻碍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自身教学的不足,使教师可以及时进行纠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主提升中学美术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西城校区临沂国际学校刘金丽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中学英成亮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询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根据学生的疑惑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纠正。以本人的实际教学为例,在进行素描课的教学时,我在讲解完相关概念后,就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就讲台上的花盆进行绘画,但学生的素描绘画节奏较慢,画出的素描不尽人意,于是我就仔细回想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己在教学时只和学生讲解了相关概念,对于素描时的握笔姿势、观察角度没有进行详细讲解,学生没有素描绘画基础,画出的素描自然不理想。最后我重新教学,针对握笔姿势和观察角度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进行绘画,学生画出的素描比之前有了进步。
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美术资源中学美术教学运用研究
【摘要】美术学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艺术性,在中学阶段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其艺术修养。在我国民间,有丰富的美术资源,它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民间美术资源;中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在初中阶段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美术和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尽量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增强其亲切感,而民间美术资源的运用恰好可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1]。
1对民间美素资源进行搜集和整理
地理、人文等因素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影响较大,而民间美术资源也有开放分布、粗放管理的特点,简单来讲,即民间美术资源拥有一定的民族性、社会性,但是民间美术资源在材质、制作等方面还存在随意、粗糙等特点。因此要想实现民间美术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高效运用,就需要教师以教学内容为导向,秉承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了解民间美术资源发展特点的基础之上,做好与之相关的收集、整理工作,使学生在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赏析的同时,也能产生相应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更好的发现民间美术资源中蕴含的魅力,如年画[2]。年画古称“门神画”,最早时称“门神”。按古书记载,传说在古时候有神荼、郁垒两个兄弟,专门监督百鬼,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这两个兄弟的画像以防鬼,这就是“门神画”产生的缘由。据《风俗通义》记述,在先秦两汉年节宗教信仰有祀门之习俗,故神荼、郁垒成为我国最早的司门之神。晋代宗懔《荆楚岁时记》道:“正月一日,给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通过对年画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之后,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了解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并且积极搜集与此相关的美术作品,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热情,促进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建立。
2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深入挖掘
中学美术教学意见
美术学科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全体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人文课程,是学生以图像形式传递、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学科,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
按教学活动设立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和视觉意识、视觉文化,用多种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观念、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和较高的审美品位,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是: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方法,学习美术欣赏与评述的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美化环境与生活。从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健康的人格。
现状:
我县中学现有美术教师50人,男20人、女30人;本科生35人、专科生15人;其中兼职教师14人;年龄在50岁以上2人、40岁以上6人、30岁以上28人、在30岁以下14人;中学高级6人、中学一级24人、中学二级20人、县级骨干教师6人;教龄30年以上2人、20年以上6人、15年以上14人、10年以上8人、5年以上11人、在5年以下9人。
中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兴趣的培养
摘要:本文针对美术教学现状,从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有关美术兴趣培养及教学创新的重要论述入手,强调美术课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注重评价过程并以表扬为主的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美术创新教学经验,具有较强针对性、前瞻性和推广性。
关键词:美术教学;培养兴趣;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最重要、最直接的必修艺术课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美术教育文化素养,健康审美能力,养成良好品德、高尚情操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制约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呢?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习兴趣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真挚坦诚的亲友感情,树立良好教师形象。现在的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不再是金口玉言,不应高高在上。而应该作为学生的知识偶像,更要作为学生心目中思想、品德、人格的楷模。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朋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不仅在战场上非常实用,在教育上也很有启示,教师只有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学生,才能成功地进行教育。学生需要理解,有了理解,学习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主动学习、发现、创造,才能在晴朗的天空下茁壮成长。
二、多种教法,培养学习兴趣
中学美术赏析课教学魅力思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画师出了个“深山藏寺”的题目,令其弟子作画:大弟子画了一座山,山中一座庙;二弟子也画了一座山,树木掩映下露出庙宇的屋顶,远望去颇有点“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画了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和尚挑着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显然后者高人一筹,含蓄地体现了主题,余味隽永,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自然得到老画师的赞赏。这种言不尽意、意在象外的无尽妙处给我们以非凡的启示:艺术手段的精深微妙,可应用于教学艺术之中。古人论画,常有无法中有法,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的说法,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合乎教学规律并具其独创性。“深山藏寺”给予我们的微妙领悟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寓教育于艺术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艺术之中,教学艺术因之而升华,教学也因此富有个性魅力。
一“藏”知识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旧注:“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孔子的名言不仅是指深入学问深浅层次,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学习态度上的区别。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由爱学而入境,会学而晓理,乐学而动情。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刺激就是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据此,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在保持艺术本身的含蓄之美的同时,努力做到引起学生探究其文化内涵的兴趣,从而加大有效知识(指教学中的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懂、不知的,学后有所得、有所感、有所获的内容)的传授量,增添教学魅力。
在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结合美术自身特点(静态地、含蓄地表达人的情感、思想与认识)和高中学生思维特点(不限于对事物外部现象的了解),教师可挖掘美术自身的趣味性因素,适度引导,留有余味,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如,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国画时,不应把其特色与精神作平铺直叙的介绍,可选择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学生既有兴趣又有疑问,既有期待又有困惑的内容导入,比如象形文字的演变。(虎;-虎-)首先,教师展示象形文字挂图并设疑:“挂图中的图象是什么?象什么?”学生有了各种答案,同时有了困惑,也有了期待。随后,挂图逐页翻过的同时质疑:“文字的源头是最古老的绘画,由最古老的绘画又演生出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讨论逐步得出结论:“书画同源”。再质疑:“草书与最初的甲骨文相比较有何突出特征?”又共同探讨出:有了一种超越物象本身的神采。由此便迁移到国画中来,总结出国画的一大艺术特色——形与神的统一,与西方传统绘画(放有关幻灯片)相比较,体现着中国艺术独特的魅力——人与自然的融合、感情的真挚与感觉的质朴。整个教学过程由于较好地保持了艺术本身的含蓄性,有效知识的传授是潜移默化的,创设良好的探究问题的情境,最终使学生领悟到“藏”在国画艺术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由此可见,由艺术本身的含蓄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了这种含蓄而引发起探究情境,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对教师亦产生了敬佩之感,自然增添教学魅力。
二“藏”观点
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是单纯的认识方面的信息交流,必定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的相通。据此,笔者以为教师的观点与倾向性不要特别地讲出,要从情节中自然流露,自然地同化学生心理,使教学富有魅力。
小议中学美术赏析课教学魅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画师出了个“深山藏寺”的题目,令其弟子作画:大弟子画了一座山,山中一座庙;二弟子也画了一座山,树木掩映下露出庙宇的屋顶,远望去颇有点“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画了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和尚挑着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显然后者高人一筹,含蓄地体现了主题,余味隽永,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自然得到老画师的赞赏。这种言不尽意、意在象外的无尽妙处给我们以非凡的启示:艺术手段的精深微妙,可应用于教学艺术之中。古人论画,常有无法中有法,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的说法,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合乎教学规律并具其独创性。“深山藏寺”给予我们的微妙领悟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寓教育于艺术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艺术之中,教学艺术因之而升华,教学也因此富有个性魅力。
一“藏”知识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旧注:“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孔子的名言不仅是指深入学问深浅层次,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学习态度上的区别。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由爱学而入境,会学而晓理,乐学而动情。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刺激就是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据此,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在保持艺术本身的含蓄之美的同时,努力做到引起学生探究其文化内涵的兴趣,从而加大有效知识(指教学中的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懂、不知的,学后有所得、有所感、有所获的内容)的传授量,增添教学魅力。
在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结合美术自身特点(静态地、含蓄地表达人的情感、思想与认识)和高中学生思维特点(不限于对事物外部现象的了解),教师可挖掘美术自身的趣味性因素,适度引导,留有余味,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如,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国画时,不应把其特色与精神作平铺直叙的介绍,可选择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学生既有兴趣又有疑问,既有期待又有困惑的内容导入,比如象形文字的演变。(虎;-虎-)首先,教师展示象形文字挂图并设疑:“挂图中的图象是什么?象什么?”学生有了各种答案,同时有了困惑,也有了期待。随后,挂图逐页翻过的同时质疑:“文字的源头是最古老的绘画,由最古老的绘画又演生出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讨论逐步得出结论:“书画同源”。再质疑:“草书与最初的甲骨文相比较有何突出特征?”又共同探讨出:有了一种超越物象本身的神采。由此便迁移到国画中来,总结出国画的一大艺术特色——形与神的统一,与西方传统绘画(放有关幻灯片)相比较,体现着中国艺术独特的魅力——人与自然的融合、感情的真挚与感觉的质朴。整个教学过程由于较好地保持了艺术本身的含蓄性,有效知识的传授是潜移默化的,创设良好的探究问题的情境,最终使学生领悟到“藏”在国画艺术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由此可见,由艺术本身的含蓄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了这种含蓄而引发起探究情境,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对教师亦产生了敬佩之感,自然增添教学魅力。
二“藏”观点
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是单纯的认识方面的信息交流,必定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的相通。据此,笔者以为教师的观点与倾向性不要特别地讲出,要从情节中自然流露,自然地同化学生心理,使教学富有魅力。
中学美术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为主要切入点,从美术欣赏、美术绘画、美术活动三个环节重点探讨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旨在为中学美术一线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更好地提高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水平,实现学生美术综合能力与思想道德品质的协同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青少年所具备需要的两大素质分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通过两者的协同培养,可以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视对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给予高度关注,并将其纳入到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任务当中,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的学习、欣赏及实践,使得其自身的思想境界有所提升,为自身健全人格的培养奠定基础。对此,本文以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如何在其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做出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是贯彻和落实新课改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迎合人教版中学美术课程教学大纲内在要求的必由之路。中学美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本身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中蕴含众多的德育教育资源,对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民族精神的弘扬、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将时代内容与中学美术相融合,使得学生在感受美术与生活联系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由此可见,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则显得极为必要。
二、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中学美术运用研究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学习方式的改进和指导,明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尝试教学法”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概括出以“尝试”贯之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大有用武之地;“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尝试教学中学美术教学主体尝试作用
中小学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但传统的“注入式”、“—言堂”仍普遍存在,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学生自学能力弱。创造能力低,这种情况在我们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美术课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弊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绘画兴趣,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具体操作是“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笔者认为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中学美术教学界有借鉴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必要,“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均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二、“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