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16:27: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学德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学德育论文

中学班主任德育论文

一、造成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原因

1.忽视德育工作的开展

在物质生活与社会生活不断膨胀的今天,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成人化,因此,要想做好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是很难的。当前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以及强烈的管理能力的学生越来越少,造成班主任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在抓学生的学习,努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忽视德育工作的现状,导致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低效性。

2.德育的内容落后、陈旧

造成高中德育落后的原因还有其内容落后陈旧,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效率低下。

3.班主任德育方法不恰当

查看全文

农村中学德育论文

一、学校应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确保德育的首要地位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德育工作,发挥学校在学生道德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端正办学思想。我们要真正从思想上提高加强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把德育摆到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校领导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学校应将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确定总体目标,提出具体措施。每个教研组和教师都要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制定各自的具体计划,确保其科学合理地落实到工作中。

二、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精心设计,积极建立校园文化阵地、图书阅览阵地、广播宣传阵地、少先队活动阵地和课堂教育阵地,营造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和育人氛围,让学生得到良好的熏陶,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同时,我们要将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橱窗、画廊、黑板报、广播、电视)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班主任是德育各环节的连接点,应大力营造教室内的德育育人氛围,让每一面墙上的每一幅图片、每一条名人名言、每一篇美文佳作都有教育内涵;主持并设计班务栏内学生的德育量化评价表,坚持对每个学生每周都进行民主评议;支持学校定期组织的“文明教室”评比活动,使整个教室充满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教育,进而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体验人生,接受道德滋养,不断提升、超越自己,从而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学校活动要创新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活动载体

首先,激发德育工作活力,切实保障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中的落实。如上好思想品德课,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中的优质德育资源,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注重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将德育工作应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如精心组织好每周的升降国旗活动、“一二九”演讲纪念活动,“六一”儿童节,庆“国庆”书画展,庆元旦文艺汇演,行为规范训练主题班会等等。学校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与感受,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实践育人,取得“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工作效果。再次,大胆创新活动载体。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开展“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传统文化经典;开展一项特色教育;落实好一个制度,即德育导师制;开展家庭教育进村社活动;构建一个机制,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预警机制;开展一次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教育论坛或小论文心得交流活动。二是以新孝道教育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德行校园,从心做起”感恩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组织学生围绕感恩主题,为教师、为母校写感恩卡,开展“我给老师鞠躬”“我给校长道声谢”活动。学生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互动,将正面的人生哲理、生活智慧和社会道德观点、行为准则融化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中,使之内化为学生实现人格自我完善、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构筑健康人生的需求,完善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感受校园生活的安全、幸福和快乐,为农村中学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并开拓有效的途径。

查看全文

藏族中学德育论文

一、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补修课

道德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标准,而幼儿教育是一个人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招录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牧区,农牧区的孩子从小就是大人的牧场助手,奔波而劳累,同时又无条件接受应有的幼儿教育。特殊的地域、特殊的生活环境耽误了孩子的养成教育,因此养成教育成了学校德育教育的补修课。在养成教育中,学校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将民族习俗有机地融合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全程,将藏民族乐善好施的崇高品德与现时代的感恩教育相结合;将藏民族鞠躬问话的习俗与现代礼仪相结合;将藏民族能歌善舞的特长与现代韵律相结合;将藏民族吃苦耐劳的品质与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全方位开展养成教育,快速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主题班会是学生品德思维自我更新的坐标

主题班会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其特点是主题鲜明突出,形式多种多样,对学生品德思维的启迪突出而有效。各班每周召开一节主题班会,班主任负责,党员教师参与。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班主任在确定班会主题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研究学生品德需求,确保内容极具启发性与时效性。如果主题班会所折射出的德育信息符合学生自己的品德需要时,就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学生的品德思维就会得到启迪,这种品德信息就会被确立为学生品德思维自我更新的坐标,进而转化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三、年级训话是学生“三观”形成的主渠道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是人生的灵魂。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三观”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三观”的形成来自于德育教育的各个方面,而年级训话是“三观”形成的主渠道。年级训话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大亮点,是最突出的一大特色,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有效途径。每个年级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研究确定特定的训话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学生只有在坚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引下,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才能建树正确的、科学的“三观”理念。“惩恶扬善”是年级训话的主要内容,更是学生“三观”完善建树的思想基础,也是学生端正品行的导向。每个年级对来自各部门的通报信息进行汇总,在年级训话时,对好的方面提出表扬,意在发扬光大,成为“三观”形成的正能量;对错误的方面进行分析讲解,意在形成一面镜子,让学生自己对照,从而将负面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这种来自负面因素的正能量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有时候会主导人的一生。

查看全文

职业中学改革中学德育论文

一、职业中学的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我多年来一直从事德育教育,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我认为职业中学的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职业中学学生在初中甚至在小学都是一群不被关注的群体,这些群体包括:家庭缺陷群体,包括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思想教育是缺失的;学习困难群体,包括基础知识比较差、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他们在校期间一直是不被关注的群体;行为习惯不良群体,包括不遵守学校纪律、在校外惹是生非的学生,他们是经常受到学校处分的群体。从这三方面来说,职业中学学生的组成比较复杂。特别是这些学生由于各个方面一直以来没有被关注,从而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多表现在心理发展不平衡,如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爱与教师顶牛、爱钻牛角尖,不能接受教师家长的批评和指导,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爱心,甚至叛逆等等。我从事班主任二十年,接触过很多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有一次一个女学生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星期六一整晚没有回家,非常着急,让我帮忙打听孩子上哪去了,我到处打听也没有结果。星期一,该学生像没事一样来学上课,我细心工作耐心询问,她才说出实情,原来她星期天和几个朋友在KTV唱歌喝酒,然后又去网吧通宵。我很吃惊,我没有批评她,而与其交流,她认识到了错误,说后悔不该一个人在外过夜。问其原因,她说她在家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她要求很苛刻,遇事爱唠叨,她就故意做给父母看的。一名十七八少女就是为了和父母赌气而不计后果,使我感到害怕,这一时期的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将导致学生厌学、弃学。

(二)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从而缺少学习动机中职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初中的中下游学生,他们成绩不太好,底子薄。有一名数学教师在给计算机专业上课时,在讲指数运算时,问一个学生一个问题“1/2+1/2=多少?”“2/4。”学生很干脆地回答,教师满脸无奈,学生哄堂大笑,而其本人则表现出很茫然,可想而知,他的数学基础几乎没有,而讲国家政治制度,他们更如听天书,这样的基础,要使他们接受中职教育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材枯燥现在的德育教材中许多知识比较枯燥,理论性也比较强,对不爱上文化课的职中学生来说,更是枯燥无味的。再加上学校的考试制度没有道德标准,没有考核约束,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

二、解决措施

查看全文

德育理念下中学德育论文

一德育工作存在的困境

1.德育理念落后,存在重共性、轻个性的倾向长期以来,学校在中考、高考的升学率压力下,再加上德育工作难以量化,对德育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生学科成绩上,导致德育工作在学校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另外,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管理者、德育工作者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德育的含义、特征、标准,仅仅把德育当作管制学生、训练学生、维持纪律、整齐划一的“代名词”。在许多教育者眼中,唯命是从、老实本分的学生受到赞许、认可,而有个性的孩子则被视为异类。“主流”“正确”“统一”这些标签几乎成为德育的核心目的,程序化、模式化、标准化是学生评价的基本特征,至于学生的道德认知是否端正、情感强不强烈、行为是否养成反而不重要了。这样做的做法,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依附感强,没有主见,思想僵化,缺乏创造精神。“好学生”则丧失自我,成为教师的“应声虫”,“差学生”则丧失自尊,自暴自弃。

2.德育手段僵化,片面强调灌输、限制和防范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经内化等一系列心理机制自主建构的。由此我们应认识到,受教育者只有主动接受教育,主动对自己施加教育和影响,才能实现教育目的。再加上德育不仅仅指向知识,还包括情感、态度、行为、意志、信念等更广更深层面的内容,这种主动性在德育过程中就显得更加重要。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是非观念,若适当地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去思考、认识事物,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往往更能深入人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当前的德育实践中,却存在着片面强调灌输、限制和防范的倾向,忽视学生的自我感悟、体悟及自主建构,把内涵丰富的德育工作窄化为单调的知识学习,把丰富多样的德育手段僵化为枯燥乏味的课堂说教。这种僵化、灌输式的德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主导”异化为“主宰”,严重影响德育目标的实现,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德育内容狭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德育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一般而言,包括道德养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公民教育等多项内容,且每一项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教材方面来看,几乎每一项都有所涉及,但在现实德育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育内容却存在失衡的现象。道德养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中占了极大的比例,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公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在很多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由于专业师资、场所的严重缺失以及理念的落后,心理健康教育有名无实、形同虚设,这在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的社会大背景下亟须改进。在现代社会,大规模的城市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主政治的迅速推进催生了新的道德观念,这些观念是处理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依据,而这些需要公民教育的培育。在这方面,很多中学还没有充分重视起来,从教材到师资,从理论到观念仍然十分匮乏与落后。

二德育工作的突围路径

中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造成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家庭、教育者、学生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而达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目标。

查看全文

新课程理论中学德育论文

一、学校德育现状

1.学校德育进程缓慢,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误区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大量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其中,道德素质要求是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要素。中学阶段是道德素养的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学校的教育环境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轻德”的倾向。升学率仍是社会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校长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放弃道德教育的功能。

2.学校德育目的功利化倾向严重

只有实现了人的本体价值,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在德育功利化的驱使下,在考虑德育问题时,往往会重政治而轻道德。把一些本来属于道德范围内的问题政治化,将学校德育窄化为政治教育,使德育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与地位,无法实现真正的道德育人功能。

3.学校德育的内容狭窄枯燥,手段单一

查看全文

当前我国中学德育论文

1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中学德育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学校德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没有达到教育的预期要求。因此,探析当前中学德育现实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求提高中学德育实效性的有效对策已经成为摆在我国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在传统德育教育中往往被思想政治教育所代替,这使得当前中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大都仅停留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宏观目标上。虽然思想政治课教材在不断更新,然而仍然注重于从民族和国家大义向中学生灌输“大道理”,忽视了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需求,使得德育内容脱离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一味追求德育内容的原则化和理论化,已经没有办法很好地适应社会客观形势的实际要求[1]。而课堂上教师大都还是停留于“照本宣科”的传统说教上,使得中学德育教育形式化。因此,很多中学生在进行思想学习时只是进行机械地重复背诵教材内容以应付考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导致学生知行分离。

2.2德育教育方式单一

查看全文

民办中学教师德育论文

一、民办中学德育工作现状

(一)德育方式:重理论说教,轻实际效果

道德教育实质上是主体性教育。这里的主体性不是教育者的主体性,而是“以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者通过教学渠道,将德育内容灌输给受教育者,这个过程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德育的实效性。否则,就只能是教育者的“独角戏”,教育者只是完成了个人的工作,至于工作的实效却很难把握。长期以来,中学的道德教育方式总体上偏向于单向度的理论灌输。这种教育方式的突出问题就是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摆在不平等的地位上,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甚至蔑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追求以片面的外部道德灌输作为提高受教育者道德水平的动力,而很少考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需求。我们知道,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强迫学习的东西都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1]67,成人如此,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育者必须激发和挖掘受教育者对于德育的心理需要,只有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德育工作效果。

(二)德育过程:重品德认知,轻品德践履

就德育过程看,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环节缺一不可。要想使德育见实效,不仅要重视提高主体的德育认知,还必须通过激发主体的情感,锤炼主体的意志水平,最终落脚到德育行为上。当然,德育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知识,但是,德育的主要任务并不是以知识的形式被人们认知,而是要作为人们的品德见之于行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那种割裂知、情、意、行四个环节相互之间关系的做法是违背德育过程规律的。目前,民办中学德育工作主要由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党团工作途径,在校园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二是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依据课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由于民办中学的实际情况,更多地关注高考或中考所要涉及的考试内容,而较少地关注学生实际成长所需要的各种“养料”,因此,实际工作中还多是依赖于课堂仅有的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德育工作,其效果之弱可想而知。

(三)德育价值:重功利实用,轻精神引导

查看全文

网络背景下的中学德育论文

一、网络为中学德育工作提供的机遇

1.网络为中学德育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首先,互联网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连为一体。其次,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资源。

2.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使中学的德育工作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方便快捷的网络使中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时间和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知识,迅速了解各方面的信息。

3.网络使中学德育工作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德育方法不可比拟的。

4.网络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发展独立意识。二是促进学生树立开放精神。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四是网络有利于促进学生强化民主意识和道德法制意识。

二、网络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查看全文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德育论文

一、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意识,实现立德树人

(一)转变观念,促进德育意识的现代化。

德育意识的现代化,一是要用战略眼光看待德育工作,即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摆到重中之重战略的位置;二是要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终极目标,即德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品德素质、心理素质;三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德育工作,即强化德育自身的科学性,科学优化德育理念、德育教学、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实践等领域;四是要营造环境育人的氛围,德育离不开全校乃至全社会人的积极参与,达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形成育人合力。

(二)学校教育要做到德育为先,以德育引领各学科教学。

学校均衡教育的同时,突出德育的优先地位,尤其在成绩评估方面优先思量德育成绩权重,彻底转变“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

二、整合德育资源,提升德育质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