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16:24: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学德育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学德育教育

中学美术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为主要切入点,从美术欣赏、美术绘画、美术活动三个环节重点探讨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旨在为中学美术一线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更好地提高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水平,实现学生美术综合能力与思想道德品质的协同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青少年所具备需要的两大素质分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通过两者的协同培养,可以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视对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给予高度关注,并将其纳入到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任务当中,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的学习、欣赏及实践,使得其自身的思想境界有所提升,为自身健全人格的培养奠定基础。对此,本文以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如何在其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做出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是贯彻和落实新课改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迎合人教版中学美术课程教学大纲内在要求的必由之路。中学美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本身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中蕴含众多的德育教育资源,对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民族精神的弘扬、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将时代内容与中学美术相融合,使得学生在感受美术与生活联系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由此可见,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则显得极为必要。

二、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查看全文

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于人才需求也有所改变。目前社会需要的是具备综合素养的全方面发展人才。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目标,德育教育也是素质教养的灵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德育教育实现性差,阻碍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本文从全方面考虑,研究了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学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中学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

中学阶段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德育教育工作指的是对青少年思想及品德方面的教育,是目前素质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对促进学生得到全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教育改革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现状来看,青少年对此并不太适应,目前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了不适应目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本文浅析目前中学德育教育现状,进行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中学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

1目前我国中学德育教育方面的不足

据观察,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明显不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学德育教育现状也不尽人意,教育方式的落后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中学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对其特点、作用及提高其实效性并没有一个深度的研究,只一味侧重单方面;对德育教育研究虽然多,但是对中学德育教育及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不够;对中学德育教育研究方式单一,研究教育现状的比较多,但是对中学生德育发展及核心素养培养的趋势研究较少。[1]

2学生核心素养及中学德育教育研究

查看全文

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一、目前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学校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为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输送了许多合格的人才。然而,目前中学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为学校培养健全、合格的人才起到了阻碍作用。

(一)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误区

从目前实际上来看,我国素质教育仍然还是停留在初期阶段,“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不易撼动。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误区,凡事以文化成绩来衡量。以学校之间而言,升学率仍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拥有较高的升学率在教育资金、吸收良好生源、员工福利等方面都会有着极大的竞争优势。以教师之间而言,衡量一位教师工作成绩是否优秀,其重要指标仍是学生的文化成绩。以学生之间而言,如果一位学生的文化成绩优秀,那么就意味着他会获得教师更多的青睐,在以后的学校生活中会获得教师更多的帮助。在学校应付上级检查或者迎合社会德育主题活动时,德育教育工作才会被稍微注重,但等检查或者学习风气一过,德育教育工作又要给智育教育工作让路,沦为智育教育的陪衬品。

(二)德育教育内容狭窄陈旧,方法单一

目前中学德育教育内容十分狭窄,提及德育教育,第一想到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把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同是十分错误和狭隘的想法。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德育教育还应包括民族精神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中学德育教育内容十分陈旧,课本内容与实际脱钩十分严重。目前,德育教育工作主要还是讲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接班人等比较陈旧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较之以前都发生的深刻的变化,当今学生的思想都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比较新潮的事物。如果还用陈旧的思想去教育学生,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在学校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上,还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课本内容为主。德育教育内容本来就比较空洞陈旧,如果还是以单一的填鸭式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其效果必然很不理想。德育教育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认同。采用学生容易接受、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在当今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

查看全文

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探究论文

【摘要】中学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必须重视并切实组织好各项活动。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中,实施中学德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形势学校德育工作

一、必须把持之以恒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社会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这就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的德育工作。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和部分人心目中的德育定位落后于社会变革中的学生的教育要求。长期以来,部分人的心目中,德育工作被视为“虚功”,可有可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致使德育工作投入多而产出少。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当代中学生在社会、家庭环境中耳闻目睹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因此,当学生一旦接触社会或走向社会时,他们就会深深地感到学校和老师灌输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学校苦心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这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二、要求和道德行为重合成为现实

查看全文

中学德育教育研讨论文

一、必须把持之以恒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社会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这就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的德育工作。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和部分人心目中的德育定位落后于社会变革中的学生的教育要求。长期以来,部分人的心目中,德育工作被视为“虚功”,可有可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致使德育工作投入多而产出少。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当代中学生在社会、家庭环境中耳闻目睹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因此,当学生一旦接触社会或走向社会时,他们就会深深地感到学校和老师灌输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学校苦心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这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二、要求和道德行为重合成为现实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搞一些活动,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取代学校德育工作,那么,学校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德育教育是中学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科学的原理分析,道德知觉就是人们对道德的整体认识。这种知觉的结果表现为道德意识的形成。它不仅包括一定的道德知识、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同时还包括对于道德精神的理解以及道德感情和道德习惯。道德知觉是引导行为道德化的心理机制的基础,具有内在驱动力和行为指向的双重功能,道德知觉的形成是遵循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道德反映过程。道德倚同,即随着道德知觉的深化而产生内心确信。道德倚同表明了道德目标和价值,已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从而使道德的知觉变成人们内在驱动力,并从道德的目标和价值实现中而获得满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提高中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目标价值的认同感,增强中学生实践道德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强化中学生道德同化过程。要使中学生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道德规范,并将其纳入自身价值的组成部分,作为指导、协调、评价行为的客观依据,从而使中学生思想行为与道德要求和道德行为重合成为现实。

查看全文

中学德育教育中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

摘要:目前,我们已正式步入高度信息化时代,促使工作与学习发生了较大转变,对中学德育也提出全新挑战。应用信息技术可从不同维度有序开展德育工作。这与以往德育教育相比,更加开放、丰富、多彩和有趣。中学德育工作应依托信息技术,强化管理,加大内部整合,摆正位置,不断提升德育教育水平。笔者将结合现有经验成果,围绕中学德育教育,着重探讨信息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信息教育技术;应用;实践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其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关乎学生的成长发展。信息技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与电信技术之上,可获取、处理、传送不同类型的传感信息,它的出现提升了信息传输速度、拓展了信息传输范围、加快了信息处理速度,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较大转变,为德育教育带来全新挑战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因此,德育教育应灵活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德育教育思想,优化德育教育手段,完善德育教育内容,将德育教育推向更高台阶。尤其是在中学德育教育层面,需让德育教育和学生思想实际、现实生活、个人感情紧密联系,而信息技术可促进这种联系,拉近德育和生活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德育教育成效的提升。

一、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作为高新科技的主要代表,其在信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信息技术的提升优化了生产生活,使得人们的思维也发生了转变。然而,信息技术也对德育教育造成一定的困扰。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与成人相比,其上网比例大约是81.2%,明显高于成人,近乎超出20个百分点。中学生高频率地上网与五花八门的信息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混淆了学生的视野。信息技术如同一柄双刃剑,既可推进中学德育,还可阻碍中学德育。以往的德育教育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倾听,缺少生机,较为空洞,削弱了学生的兴趣,最终的教育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一)德育教育形式较刻板

查看全文

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困境及策略研究

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中学的德育教育,关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展开,是学校与学生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价值观体系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城镇化改革逐渐深入,农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但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农村文化氛围不浓,给农村中学教育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德育教育。

一、德育教育面临的困境

1.农村教学条件落后。农村办学和城市办学相比,存在先天的差距和差异。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中学教学硬件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农村中学缺少高素质的师资力量,请不来、留不住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学生学前基础差,大多数家长文化素质不高,缺乏配合学校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2.家庭教育缺失。由于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严重,许多农村地区的学生被迫成为留守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缺失,造成孩子无法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使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较为复杂。与父母分隔两地,使得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势单力薄”,缺少家庭教育支持和辅助。3.社会现实与学校传统德育教育内容观念之间存在冲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传统道德和思想不断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价值体系不断重构,导致社会现实与学校传统德育教育出现了冲突。越来越多的诱惑和干扰、不良风气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4.教学资讯与教学理念的时代脱节。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缺少与外界沟通,导致教学理念落后。对于教育部门的新教育政策、教育专家提出的新教育手段,往往由于农村环境偏远限制而没办法及时落实教育政策和更新教育手段。5.农村学生基础差,缺乏教育基础。由于农村学生先天教育资源缺乏,大多数农村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比较差,造成接受知识和教育的能力比较差,导致学生无法实现长久有效的自我约束。再加之中学生处于叛逆期,对于教师苦口婆心的传统式教育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大大增加了德育教育的难度。

二、德育工作的对策

1.加大对农村办学的投入。改善农村中学的硬件教学条件,让农村中学的学生也能获得城市学校的教学条件,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增加学生的学校荣誉感。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教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增加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间的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2.加强家庭与学校共建。通过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工作,举办家庭亲子活动,帮助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对于“留守学生”,建立专用花名册及其家庭住址、学业成绩、思想品德、日常行为,父母联系电话等详细档案资料。指定班主任成为“留守学生”的直接代管责任人,全体教师与“留守孩子”结对,成为孩子成为“代管家长”。对于由祖辈照顾的“留守学生”,老师可以多进行家访,充分了解家庭情况,深入帮助祖辈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3.引导学生正确的德育观念。随着社会价值观体系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在学生中积极提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善良诚信等美好品质。4.引进先进德育教学理念。学校应当积极与教育部门沟通,及时了解时事政策变化,提高德育教学工作的效果。与有经验的学校建立长效的交流学习机制,多沟通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多实践,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水平。从单一的“唯分数论”到全面的素质教育,可以避免德育教育被忽视、软化,重视德育教育工作,把流为形式的德育工作摆到正确的位置上来,为学生的思想德育打下坚实基础。5.抓好学生养成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学生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学生,学校德育处针对学生特点,给学生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提高正面宣传力度,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什么是“真善美”,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实践教学,多举身边的例子,避免假大空,让学生切实沉浸到德育教育中来。

农村学生德育教育是我国整个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随着这几年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投入的加大,农村中学的德育面临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将会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查看全文

微公益对中学德育教育的启示

摘要:微公益作为一种新公益形式,着手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强调积少成多,在当前社会广受关注,于中学德育教育也大有裨益。而现阶段微公益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运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微公益的积极影响,必须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积极的网络平台、注重微公益实践、培养中学生公益意识,从而改善中学德育教育现状。

关键词:微公益;中学德育;网络;社会实践

一、微公益对中学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

微公益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引入,能够丰富中学德育教育内容、促进中学生公益性质发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一)丰富中学德育教育载体

德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乎学生成长,且关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体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心理健康、民主法治等,教育载体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单一,偏重理论,不太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至于不少学生感觉课程枯燥乏味,结果不言而喻。公益对德育教育有着积极影响,比如能够端正学生三观、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等。然而,传统公益在中学德育中的影响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合适的载体,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微公益则不同,相比于传统公益,它的门槛低,对公益的理解范畴更广,并非一定要有很多成就才算做公益,从微小善事做起,日积月累也能凝成巨大力量。同时,每次公益目标没有下限限制,容易实现,从内容和目标上体现出了其“微”所在。另外,微公益以网络为重要平台,参与和传播快捷,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使得中学德育网络不断完善。

查看全文

中学生德育教育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中学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道德素质,用他们感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他们逐渐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使德育教育在教学中获得实效。

一、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引诱,使他们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认识。在学生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如果教师不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他们会走向歪路。在中学进行德育教育,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分析,还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在接触到社会中的现象和事物时,能够正确地进行分辨,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进行提高和学习。中学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既要提高教学能力,又要深入探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树立道德意识,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标准,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还要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良好的道德习惯。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其他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行为,并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道德情操的发展,并提高自己的自制力,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一)注重思想品德课堂的德育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查看全文

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论文

一、产生困境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我们积极地吸收借鉴人类所创造的各种优秀文明成果,与此同时西方的一些精神垃圾也趁机而入,过去那种封闭起来创造最优环境进行“温室培育”的模式已经被打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并存、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观念并存,这使得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产生许多矛盾。同时,西方一些社会思潮不断涌进国门,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中学生的影响逐渐深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良现象与学校教育反差较大,而德育教育工作中又缺乏在新环境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相应转变,使学校的教育效果不太明显。

2.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有一份“对在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资料显示:家长用物质刺激教育孩子的占23.5%;父母长期在外,受隔代教育的占11.8%;家长重智轻德的占20%;学习生活基本无人照顾近的占1%;家长言行不能起表率作用的占20%;用惩罚、体罚对待孩子犯错的家长的占23.8%。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不良环境,家长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甚至对孩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老师说一天不如父母的一句话”,所以可以说家庭的熏陶和潜移默化是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家庭“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之间已呈现出极为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此深刻的环境影响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给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的难度不可低估。

3.学校的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的脱节。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各学校也是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模式。但时至今日,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仍呈现出一些固有特征:一是用知识教育代替德育教育,不可避免地冲淡了塑造品格、净化灵魂的德育教育主题。二是忽视了德、智、体、美、劳等各种活动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导致理论、实践“两张皮”,不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在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说教多于生动活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更忽略了操行的训练和考察;教育内容回避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缺乏针对性;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德育教育工作收不到预期效果。

二、对走出困境的具体方法的探索

1.树立道德标杆。主要是利用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灌输古今中外历史上道德典型的言行及运用身边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褒贬。同时在校园内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树立先进典型,宣传报道先进人物,倡导新的道德风尚,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和作品,宣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和读书修身活动,并且及时揭露、批评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言行,提高学生的社会文明意识。通过这些道德教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内心树立道德标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