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银行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14:37: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型银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型银行改革
一、中国中型银行比较弱小,小银行极不发达
中国的信贷市场份额商度集中于四大国有银行,中型银行(本文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很低,小银行(特别是民营小银行)极不发达。
根据2000年的数据,中国商业银行(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为116406.9亿元,四大商业银行占84.6%,其他商业银行比例为13%,外资银行只占2.4%。当然,随着业务经营范围管制的放松和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如果我们将其他商业银行理解为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果把城市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理解为小型金融机构,他们的力量更加弱小。
在银行体系方面,美国银行有8000多个,大概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全国性的银行,例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这些银行也是大的跨国银行,影响遍及全球。第二层次是跨地区银行,例如美洲银行、富利特银行。第三层次是地区银行。这类银行数量很多,一般都在某一州开展业务。为当地大的企业和大城市的居民服务。第四层次是社区银行。这类银行有几千家。主要为某一小城镇或大城市的某一社区的小业主和居民服务。这四类银行形成自然的分工。都有自己特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工具,使社会不同层次的企业和居民都能得到相应的金融支持,从而使经济活动在不同层面上都能有效的开展。
中国银行业的区域结构很不合理。作为第一层次的全国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开发银行,与美国相比有两大区别。一是中国全国性银行的资产集中度太高,集中了全国银行资产额的80%多(美国全国性银行只占全国银行资产额的40%,但服务的范围却不对称,广大农村,小城镇以及大城市的小企业都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服务;二是中国没有跨国银行。中国银行虽然在国外有一些分支结构,但基本上是为中国进出口企业和当地华人服务的小机构,不能叫做跨国银行。
作为第二层次的地区超级银行,如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同美国同类银行相比,也有两个主要区别。一是美国地区超级银行一般都在某些地区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而中国的这几家跨地区中等银行在任何地区的市场份额都很小,对任何地区都无大的影响力。二是美国的地区超级银行,一般都有相当的跨国业务,而中国的上述银行都是纯国内银行。作为第三层次的地区银行,在中国非常薄弱。美国基本每州都有在当地颇有影响的地区银行,中国只有少数省有省级地区银行,如广东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和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由城市信用社改组的城市商业银行。与美国相比,中国地区银行数量很少,规模很小,没有形成气候。作为最后一个层次的社区银行,从严格意义上讲,在中国还没有。综上所述,中国银行业产业结构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信贷市场的极大份额,竞争还不充分,中型银行比较弱小,小型银行极不发达。这种状况会造成银行业集中度过高,不利于形成充分竞争的信贷市场环境。金融业是一个有机联系、互相补充的多样性生态系统,既需要大中小型商业银行,也需要面向社区中小企业和农民的合作金融组织。
中型银行发展改革论文
加强中国中型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马罗巴(TonyMaloba)100026
内容摘要:中国银行业产业效率低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中型银行相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比较弱小。最近几年中国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极其重视,但对于中型银行没有足够的关注,殊不知中型银行的充分发展对于提升整个银行业的竞争和效率具有关键作用。
关键词:中型银行竞争银行产业效率
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稳定增长,需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金融资源运用效率。银行储蓄资金是社会资本形成的主要渠道。
一、中国中型银行比较弱小,小银行极不发达
中国的信贷市场份额商度集中于四大国有银行,中型银行(本文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很低,小银行(特别是民营小银行)极不发达。
我国中型银行改革论文
摘要:加强中国中型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马罗巴(TonyMaloba)100026
内容摘要:中国银行业产业效率低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中型银行相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比较弱小。最近几年中国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极其重视,但对于中型银行没有足够的关注,殊不知中型银行的充分发展对于提升整个银行业的竞争和效率具有关键作用。
关键词:中型银行竞争银行产业效率
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稳定增长,需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金融资源运用效率。银行储蓄资金是社会资本形成的主要渠道。
一、中国中型银行比较弱小,小银行极不发达
中国的信贷市场份额商度集中于四大国有银行,中型银行(本文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很低,小银行(特别是民营小银行)极不发达。
主机监控系统在中型银行的实践
摘要:本文首选介绍了IBM大型主机和IBMTivoli系列产品,然后以南方某中型银行为例,通过对Tivoli相关产品进行整合利用,探索并建设了一套包含告警收集与丰富、事件生成与处理、性能与可用性基线管理、大屏展示等功能的主机监控系统。利用主机监控系统,南方某中型银行完善了主机资源性能监控,实现了IT运维管理与业务发展的融合,提高了数据中心运维自动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银行;大型机;Tivoli;监控
一、相关技术概述
(一)IBM大型主机
1964年,IBM研制出第一代商用大型计算机服务器,经过50多年的不断发展,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所有计算机系统中首屈一指。大型主机擅长处理海量的并发任务,稳定性超过其他类型的服务器,I/O能力强,因此特别适合运行银行的核心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国有银行开始使用IBM大型主机。目前,国有五大行(工商、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部分银行类金融机构(江苏农信、四川农信)的核心系统运行在大型主机平台上。Z/OS,CICS,DB2分别是大型主机上专用的操作系统、交易中间件和数据库软件。
(二)IBMTivoli产品
银行发展改革论文
摘要:加强中国中型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马罗巴(TonyMaloba)100026
内容摘要:中国银行业产业效率低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中型银行相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比较弱小。最近几年中国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极其重视,但对于中型银行没有足够的关注,殊不知中型银行的充分发展对于提升整个银行业的竞争和效率具有关键作用。
关键词:中型银行竞争银行产业效率
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稳定增长,需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金融资源运用效率。银行储蓄资金是社会资本形成的主要渠道。
一、中国中型银行比较弱小,小银行极不发达
中国的信贷市场份额商度集中于四大国有银行,中型银行(本文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很低,小银行(特别是民营小银行)极不发达。
打破银行垄断概念及作用
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中型银行,不仅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主体所主导的,而且主要是对大中型企业负责的,是为广大储户服务的。由于这种经营体制所限,使之不能对小微企业尽到如同对大中型企业那样的责任。至此,出现了以温州为代表的小微企业贷款难、社会资金民间拆借近乎失控的问题:资金链断裂、老板出逃、高息揽储泡沫破裂等,这直接导致了国家把温州作为进行金融综合改革的试点,如: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等。这就是说,创建地方金融合作组织是对现有银行体系的有力补充。这也才是“打破银行垄断”真正的实际含义和作用所在。
第一,“打破银行垄断”,并非打破现有银行体系的营运机制。其目的是“解决民营资本进入金融”的有效办法和途径,找寻进入的合法持续实现形式。一句话,解决建立为小微企业直接服务(特别是贷款)的金融合作机构和组织问题。这不仅为民间、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提供合法、可控的通道,而且为整个金融秩序的稳定发展提供广泛的保障。
第二“,打破银行垄断”,实际是对现有银行体系不能有效达到的领域的一种辅助和补充的作为,也是完善整个银行体系的一种积极作为。其目的主要是解决民间资金的拆借由地下转为地上,为打击“一夜暴富”的非法集资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第三,“打破银行垄断”,实际是把大中型银行主要业务和小微金融机构、组织或村镇银行(可借鉴孟加拉国的做法)主要业务作一个明确分工,对这种分工作某种必要界定。同时建立严格监管体系,使它们之间的各自主营业务有一定的适当限定(当然,大中型银行也能向小微企业贷款,但民间金融组织和村镇银行则不宜跨地区经营),减少风险和相互干扰现象。
第四“,打破银行垄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温州曾出现的情况:有人从大中型银行把款低息贷出,再到民间拆借市场高息将款借出。这不仅不是打破银行垄断,而且是对完善现有银行体系和营运机制的冲击和破坏。而所有问题的解决中,这是最难监管和不易控制的。第五“,打破银行垄断”,不仅要解决银行体系自身的完善问题,还要注意解决和防止西方“神赐财富”的影响和腐蚀问题。说银行业暴利,似根据不足。事实上,上市银行毛利率只40~50%多,而高速公路上市公司13家的毛利率却达61%,这本是公共事业利益范围的经营,但有的却把盈利去投资房地产,这才是超合理收费年限、超合理还贷年限的真正的垄断经营,而且是超经营项目限制的。同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不仅超过银行业,甚至超出房地产业(39%)和酿酒业。银行收费高,已经下调;且金融衍生品在可控范围。而高速公路和房地产、酿酒业的泡沫是显而易见的。表面看都是实业,但其中超范围经营、无限扩大无形资产、虚构名牌,都是隐蔽的虚拟经济成份。这是最可怕的,因为和实体经济搅和在一起,严格区别是很难的。
但随着近期揭露的一些“神话故事”现象(如:广西传销‘资本运作’涉案千人过亿元、天价旅游考察、某上市公司豪华装修办公室2.4亿元、涂料市场立邦和多乐士卖假货次货、做月子水的三个‘神话’、汽车节油产品无实质作用、美容去眼袋花钱不见效;工业松香给鸭脱毛、新型地沟油、酸奶里添加旧皮鞋为原料做的工业明胶,等等,等等),使银行业也很难独善其身,这说明“打破银行垄断”任重而道远。现有银行体系只能完善、补充和加强,而不是打破。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探究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信贷风险不仅影响其自身经营发展,也对我国的金融稳定、金融改革等方面带来全局性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压力倍增,甚至引发了一系列极端事件。因此,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现状入手,按照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分析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目标、组织架构以及管理流程,并对信贷风险防范机制构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的理论框架
1992年,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COSO委员会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2004年,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的基础上又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对促进现代企业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规范性、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商业银行作为现代企业的典型代表,也应建立一套与外部环境、自身发展等相适应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其中,信贷风险防范作为其风险管理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从COSO提出的企业内部整合核心框架内容来看,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内部要素应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战略目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战略目标,主要是根据其股东、债权人等主要利益者的价值取向,按照监管部门和巴塞尔协议要求,制定出的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管理体系与管理模式。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的设定与其风险管理密不可分,风险偏好的设定也往往以其战略目标为基础。根据不同的战略目标,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又分为激进型、稳健型和保守型三种类型。(二)组织构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提供了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包括确定权力和责任的关键界区,以及确立恰当的报告途径。通常来说,商业银行组织构架包括原始管理型、分散管理型、集中管理型、水平管理型等类型。(三)管理流程。要实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对包括风险测评、风险控制、风险预警以及风险化解等多个环节开展有效管理。即首先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测量,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化解风险。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的发展现状
为了解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现状,本文对重庆辖内70余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法人银行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一)风险防范战略目标分析。从调查结果看,当前商业银行普遍设立了稳健经营的风险管理战略目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受盈利考核导向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目标很大程度上反过来决定其风险管理目标。如大型银行由于规模和客户优势,将资金大量投放低风险的大企业及热门行业,虽名义上为低风险业务,但一旦集中出现行业风险,则成为高风险的高发区。中小银行在与大型银行竞争中,主动调整定位,如部分股份制银行信贷投放主体多为风险较高的小微企业,通过定价来覆盖其所承担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风险激进管理。(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分析。近年来,随着金融业风险管理机制的不断变革,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也得到了明显改变。从总体来看,当前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三会”独立运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但调查显示,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三会”独立运作的集中管理风险体系下,在风险防范组织架构的具体设置上略有差别。一是大中型银行分支行风险防范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全面。大型银行一般在分行级均设有相应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本级别行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计划,解决风险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如某大型银行下设部门包括风险管理部、信用管理部、资产处置部等。另一大型银行的信贷管理部是其信贷风险管理的综合部门,其下设风险管理部、信贷管理部、授信审批部、资产保全部等。同样,中型商业银行也较为重视分行级别的信贷风险管理,如股份制银行的总分行均分级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其信用风险管理部内设授信管理中心、授信审批中心、资产保全中心,中心下再分设具体部门。二是小型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大多集中在总行,分支行风险管理架构相对较弱。调查显示,小型区域性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办法均由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决定,根据风险层级的不同,总、分行各有一定权限。但总体来看,分行的审批权限较小,如小型股份制银行分行的审批权限仅为抵押担保一亿以内、保证担保4000万以内,超出分行权限需报总行审批。但也有个别区域性银行,其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也逐渐向大型银行靠拢。如某地方法人银行,其虽为区域性小型银行,但也和大型银行一样,建立了两级风险管理防范机构,即在总行和各分支行独立设置风险管理部。(三)风险管理流程分析。1.信贷风险测评方法差别较大。信贷风险量化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从我国商业银行实践来看,风险测评长期以来以定性评价为主,但随着国外风险管理工具在我国的推广,银行在信贷风险测评方法上已有较大差别。一是大中型银行在进行信贷风险测评已广泛运用风险量化模型。如某大型银行已广泛使用计量模型展开测评,如市场风险管理就采用VAR模型进行风险量化,运用于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商品价格、衍生品金融工具等多种交易中。某中型股份制银行以内部评级法与VAR计量模型相结合,根据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确定考核权重,并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两个维度识别风险。另一中型股份制银行风险测评采用计量模型对公业务和对私业务区别计量,包含非零售内部评级体系和零售内部评级体系两个部分。二是部分小型银行在风险测评的方法上主观程度较高。如调查中某地方法人银行目前仍采用信用评分法对信贷客户信用评级,在风险测评时未进行量化分析,仍主要依靠人工对风险进行主观判断。而某地方性银行主要依靠客户经理的主观分析调查来进行风险判断。2.信贷风险控制手段明显不同。一是大中型银行普遍开发了相应的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如某大型银行建立授信业务风险监测系统(CRMS),对行业限额、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实时控制。某中型股份制银行在信贷管理系统中,管理企业授信额度,当授信超权限时,系统将会进行提醒。招商银行已建立了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其中内嵌了客户管理系统、客户群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客户评级管理系统等近20个系统。二是小型银行普遍未专门建立相应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仅依靠传统的业务系统信息进行风险控制。如某小型银行的风险控制仍依赖传统的财务指标开展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管理。另一小型银行主要是通过个人和对公信贷系统进行额度管理和授权审批控制。3.风险预警效率差别明显。一是大型银行普遍建立了相应的风险预警信息系统。某大型银行建立了C3预警系统,将信贷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银监会客户风险系统等内外部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了预警信息在贷前决策中的高度共享。另一大型银行开发了授信业务风险监测系统,通过整合风险前端(如行业、信贷政策等外部信息)、风险后端(财务状况指标预警、可疑资金流向预警、关注名单预警等),及时分析各种获得的信息,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二是部分中型银行通常采取系统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预警方式,如某中型股份制银行的信贷风险系统包括宏观经济信息采集、行业信息、天眼系统(即采集各行业的企业负面影响信息),此三个系统发挥信贷风险预警作用。另一中型股份制银行的预警主要通过将企业违约、同业风险、行业风险、企业经营状况等多维信息建立三色预警库,对认定的红色、橙色预警客户增加现场检查频率,并根据检查情况动态调整预警级别,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某中型股份制银行的预警信号主要通过贷后检查、日常监控、研究分析、媒体及系统识别。某中型股份制银行建立了经营单位预警、风险管理部现场检查、风险总监化解的立体式的预警机制。三是部分小型银行在信贷风险的预警上仍主要采取手工预警的方式。如某小型城商行通过定期对借款人和授信项目的跟踪检查判断风险。某地方法人银行主要采在贷后管理环节通过信贷人员的现场和非现场的检查实行自下而上的风险预警,采用手工报送风险预警表的形式发出相应的风险警示信号。4.风险化解方法较为单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化解手段仍主要为抵押和担保,但总体来看,大型银行风险化解方法更为丰富。大型银行的风险化解手段主要有再融资、债务重组、贷款重组、担保、抵押,还可根据情况对担保方式、还款期限、适用利率、还款方式等还款条件进行调整的处理手段。而部分小型银行过于依赖通过抵押、担保方式化解风险,如某地方法人银行侧重担保化解风险,该行与6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均建立了合作关系,授信总额近400亿元。某小型银行优先选择地理位置较佳、变现能力较强的抵押物作担保,抵押率严格控制在总行规定范围内,确保第二还款来源足值、有效,从而化解可能发生的信贷风险。(四)小结。不同商业银行的规模、经营理念不同,其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也有所差别。如在风险管理目标上,大部分银行采以稳健经营为目标,但受盈利考核导向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目标很大程度上反过来决定其风险管理目标。在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上,大中型银行偏重层级式管理,小型银行更注重集中式管理;风控方式上,大中型银行更偏重信息的自动化程度,小型银行更多依赖人工进行风险控制。虽然风险控制的效果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仍取得了明显进步。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探讨
小微企业在我国企业队伍中数量众多,是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轻骑兵,在利税、销售收入以及工业总产值上分别达到了我国经济总量的40%、57%以及60%,并提供了四分之三的城镇就业机会,为我国1.5亿人口解决了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都十分的旺盛,然而各个商业银行由于小微企业的风险和成本较高,收益不确定等因素的存在,给其提供的贷款很少,甚至还不到20%.面临小微企业的强大需求,商业银行如何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使其可以更好更多的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当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缺少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内在动力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最为重要的目的在确保银行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利润,进而使银行可以更好的提升.然而,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不大,涉及的行业十分分散,且业务十分繁杂,对于商业银行的集中管理非常不利.而想要适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银行就要增添服务网点,扩展金融服务业务,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软件资源,提升运行的成本.另外,由于为小微企业贷款需要较高的成本等因素的存在,银行为了提高经济利润,自然对大中型企业的贷款业务更为倾向,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发展则缺少内在的动力.
1.2对小微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较大
和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贷款具有的风险性较高.由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不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财务制度,资金账目的透明度不高,使得银行很难监督与控制小微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在对信息的采集上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存在的违约风险很高.而就目前来看,商业银行仍然采取的是大中型企业大贷款模式来对待小微企业,而不能使得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得意体现,加大了银行对资金进行回收的风险.
中型水库移民扶持方案
各有关乡镇及有关市机关直属单位: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浙政发[**]1号)和《关于**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接补助资金发放有关事项的通知》(浙移资[**]39号)精神,为确保我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接补助资金(以下简称“直补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安全发放,特制定《乐清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接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发[**]17号和浙政发[**]1号精神,实行属地管理和户籍地登记发放;按照“三个确保”的要求,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因地制宜,便民高效、公开透明,确保直补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安全发放;切实维护移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扶持方式和发放范围、标准
(一)扶持方式。通过召开市、乡镇、村干部、移民代表、当地群众代表参与的各个层次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广大移民和当地群众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直补到人为主,项目扶持为辅(即能够核定到人的核定人,每人每年600元全部发放到移民个人;不能核定到人的核定到村,实行项目扶持)”的原则性意见,并在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工作会议上向社会公布了扶持方式。
企业多头授信的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各类银行机构大量出现,多家银行对一家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已十分普遍。这种“多对一”的授信服务模式在解决“一对一”模式下企业融资缺口的同时,也容易催生一系列的风险。本文以江西省某县级市国有县域支行法人客户群体为例,深入分析多头授信特征属性及存在的风险,探索多头授信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风险防范政策建议。
关键词:多头授信;企业融资;金融风险
1多头授信呈现出的特征及存在的风险
某市是江西省县域经济十强县级市,该市银行类金融机构共9家,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储银行、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由于该市经济较活跃,金融资源相对丰富,埠外银行也纷纷通过异地授信到该市拓展法人信贷业务。据统计,对该区域企业授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近20家。笔者对该市某国有银行支行法人客户多头授信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截至2014年末,该银行有33户授信企业,在各家金融机构授信总额63.34亿元,用信额49.53亿元;按照工信部企业划型标准,大型企业3户、中型企业9户、小微型企业21户。这33户企业最少在1家金融机构用信,最多的达9家。
1.1多头授信呈现出的属性特征
一是总体以大中型企业居多。这33户企业中,大型企业总授信为44.5亿元,中型企业13.2亿元,小型企业5.6亿元。这些企业在1~2家金融机构授信的有17户,占比为51.52%,其中小型企业13户、中型企业4户;在3~5家金融机构授信的有11户,占比为33.33%;在6~9家金融机构授信的有5户,占比为15.15%;在3家及以上金融机构授信的高达16户,占全部客户数的48.48%,其中大型企业3户、中型企业5户、小型企业8户。从埠外银行信贷投放来看,有12户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其中大中型企业9户、小型企业3户。这12户企业均为某国有银行的优质客户,这说明埠外银行对优质企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注重对跨区域投放客户的选择。二是用信程度与企业规模负相关。这33户企业中,大型企业用信占授信的比列为71.4%,中型企业用信占授信的比例为92.6%,小型企业占授信的比列为98.1%。从中可以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其用信占授信的比例越小。这反映出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呈现出“马太效应”,大型企业不缺钱,但是各类型商业银行依然纷纷介入,缺钱的小微企业反而得到的银行信贷支持有限。三是授信金融机构过多的企业更倾向用足授信额度。该33户企业中,在1~2家及3~5家金融机构用信额占授信额比例均在68%左右,而在6家以上金融机构用信额占授信额的比例达到114%。调查中,笔者还发现大中型企业授信多集中在四大国有银行,小微企业授信一般只在1家国有银行授信,但在多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授信,且用信品种以差额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绝大部分采用多户联保担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