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13:47: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小银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小银行

社区银行对中小银行影响论文

一、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启示

(一)融入社区,充分挖掘客户软信息。从根本上看,社区银行最重要的特征在于“社区”二字。因为基于社区银行地方化的特点,并且熟悉贷款对象的特征、贴近社区、机构设置简单、委托链条短、监管有效,而且擅长利用“软信息”来降低交易成本,这类机构可以解决社区金融有效供给的问题。社区银行在审批客户贷款时,评估的不仅仅是一堆财务数据,实际上社区银行的信贷人员还会考虑这些作为邻居的借款人的性格特征、社会关系、家族的历史和家庭的构成、日常的开销特征等个性化的因素。这些个性化因素就是所谓的“软信息”。由于社区银行实行集中经营,又在经营区域内拥有天然的地缘人缘优势,而且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客户,同时这些员工本身也是融入到社区生活的成员,这大大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通过与目标客户群建立长期信任合作关系,社区银行存在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去收集目标客户相关风险信息的积极性,并把这部分投资费用分摊到一个更长的时期内,从而从总体上降低了贷款的平均成本,实现了商业上的可持续经营。我国要发展社区银行,绝对不能只是让银行机构“进社区”,而是要让其“融入社区”。我国相当多的地方中小银行对于当地众多中小企业、农业从业者和个人贷款者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当这些贷款申请者到这些银行申请贷款时,它们常常像大银行一样主要依据财务数据、信用记录等硬信息来判断该笔贷款是否能够执行。由此可见,社区银行具有的软信息优势在我国准社区银行还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在未来必须加强与当地社区的联系,真正融入到当地社区中去,以充分挖掘软信息。(二)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美国的社区银行有自己特定的客户群体——中小企业、农场主、个人借贷者等,而大银行则主要面向高中端企业客户。与大银行相比,无论从规模、资金实力,还是信息搜集能力、人才配备等几乎所有方面,社区银行都不具备与之竞争的能力。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社区银行带来了集中经营的优势。社区银行之所以将他们锁定为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一方面,社区银行的贷款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关系型贷款。作为地方性的社区银行,由于其主要针对本地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且业务范围相对较小,基本属于一个熟人区域,社区银行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信任、合作、交易关系,在与客户交易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客户的信息。同时具有血缘、亲缘、地缘、人缘特点的与客户建立的关系性交易,可以有效的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化解贷款风险。另一方面,美国中小企业和农场主的经营用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由于社区银行大部分业务金额小,客户分散,具体业务开展往往由业务人员和客户面对面进行谈判。在这一过程中业务人员对客户需求状况及相关信息了解最多,往往在谈判后就基本可以判断是否可以放贷,不必如大银行审贷过程层层审批。目前,我国的地方中小银行尽管有一定比例的贷款投向了中小企业和农业部门,但是指导思想还是和大银行一样争夺大客户,限制了产品的创新和业务的开展。大银行比起地方中小银行来说有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品牌优势,他们可以用更加优惠的利率和附加条件去争夺这些优质客户资源。而地方中小银行去与大银行争夺这些优质客户很多情况下是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经营。这样,社区银行应该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中小企业和农业部门,与大银行差别化经营。

(三)开发具有当地社区特色的金融产品。美国的社区银行最为典型的特色之一,是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并相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贷款主要面向附近社区的存款者及相关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是以社区成员现实生活中的金融需求为导向,提供高效、便利化的“一对一”式金融服务。贴近社区、方便百姓、亲情服务、灵活应变的经营理念是社区银行克敌致胜的法宝。事实上,社区银行已经成为美国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主要金融服务提供商。这些服务涵盖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较低收费的支票和一些投资产品、不同种类的楼宇按揭和消费者贷款产品、较低收费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服务、以及自动提款和电子银行等等。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很不一样的,各个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社区银行因为立足当地社区,在金融产品开发自主权上就有很大的优势。社区银行针对地方不同的企业量身定做适合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利用银行信息广泛和拥有相关专业人才的优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出建议或者帮助其拿出开发的具体方案。

(四)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从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在社区银行成立的初期,政府的保护性政策使得尚未成熟的社区银行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而且美联储一直没有专门针对社区银行的限制性政策。而且为促进社区银行发展,美国出台了诸如免征各种税赋,无需交存款准备金,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等特殊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社区银行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反观我国,不但对中小银行的鼓励措施不多,反而限制规定比比皆是,对有民间资本、外资背景的中小银行在市场准入、持续经营等方面设置重重障碍与枷锁,使其发展步履维艰。虽然最近政策限制有所放松,但是程度还远远不够。要逐渐破除束缚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障碍,鼓励其发展。

二、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

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ICBA)的定义,社区银行是指在特定地区范围内组建并独立运营,主要为当地中小企业、农场主和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并保持长期业务合作关系的小银行。美国社区银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是由移民社区中的商人或农民建立起来的。总的来看,发展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由发展时期(1837~1929年)。这一时期不存在严格的银行进入壁垒,由此银行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其中大部分是小规模的社区银行。第二阶段,严格管制时期(1930~1980年)。这一时期由于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监管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限制政策,直接后果就是隔离了地域竞争、产品竞争(至少是部分业务)和价格竞争,因而实力较弱、规模较小、专门服务当地的社区银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第三阶段,放松管制时期(1980年至今)。这一时期限制措施相继被取消,管制逐渐放松。这种状况给大银行带来了扩张的良机,而中小银行则面临严峻的考验。实践证明,美国社区银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新环境下进入了一个平稳经营的时期,并逐渐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查看全文

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探讨

摘要:现阶段,债券投资是中小银行重要的业务经营范畴和投资渠道,与银行正常运营乃至国家金融体系平稳运行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经济结构转型趋势日益明显及存贷款利率调整等因素的变化,导致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经营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率风险。鉴于此,本文立足国内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经营现状,首先分析了中小银行债券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常规应对策略;其次,对当前国内中小银行利率风险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银行;债券投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风险管理

近年来,由于债券投资本身具有流动性较高、收益率稳定及管理安全等特质,使得债券投资成为中小银行资产经营的重要领域,不断得到金融市场的认可,债券投资规模也逐渐扩大。作为国内金融体系的微观主体,中小银行的经营发展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进一步凸显了债券投资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面临的利率风险及应对现状出发,探索可能实施的利率风险管理措施,对中小银行的债券投资业务发展和国内金融市场稳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中小银行债券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

1.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债券投资市场中的利率非常规变动导致的价格波动。现阶段,中小银行因债券投资业务,特别是信用债投资业务开展时间有限,债券投资经验尚浅,投资收益受利率风险的影响较大。在经济周期性风险日益复杂的趋势下,利率风险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利率波动走势难以估计,导致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开展时对利率风险的有效识别、评估和缓释难度增加。

查看全文

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作用与挑战

摘要:党的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服务实体经济,既是商业银行重要社会责任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中小银行,积极推动普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和业务定位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山东临沂农商行为例,梳理其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挑战,进而对中小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中小银行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关键字:中小银行;普惠金融;民营企业

党的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之一是推动普惠金融,以化解金融结构与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小银行由于物理网点位置深入基层、货币政策优惠、目标定位支农支小等特征,在普惠金融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普惠金融进程,成为当前平衡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山东省临沂市农商行为例,从其推动普惠金融现状切入,进一步分析中小银行普惠金融的难点,并针对性提出措施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普惠金融。

一、中小银行推动普惠金融概况

1.开发新型金融产品。临沂农商行针对小微客户群体的特点与需求开发了一系列产品,例如“沂蒙云贷“,其包括“沂蒙云快贷”和“沂蒙云易贷”两大系列产品,主要面向小微客户群体。这些产品的特点可总结为创新担保模式、降低起贷额度和运用金融科技。第一,创新担保模式。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经营风险较大,信用担保很难推行,小微企业原则上都被要求以固定资产抵押进行增信。为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难度,临沂农商行规定中小企业的非固定资产、具有未来现金流收益的资产也可作为抵押物,甚至针对贷款额度小、符合相关要求的客户实行免担保。临沂农商行推出的“沂蒙云快贷“是免担保贷款服务,最快五分钟即可发放贷款;“沂蒙云易贷“的贷款担保模式灵活,有效降低小微客户难度;“党员信用贷”免担保、纯信用贷款,为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第二,降低起贷额度。大量中小企业、农户等小微客户单次资金需求量较小,银行为控制成本、提高收益,偏爱借款量大且安全性相对较高的客户。针对小微客户特点,临沂农商行降低起贷额度,根据贷款额划分产品层次。“沂蒙云快贷“为小额贷款,最高贷款额度是三十万元,“沂蒙云易贷”最高贷款额度则可达到五百万元。可有效满足客户差异化信贷需求,实现对辖内小微客户普惠金融服务的全覆盖。第三,运用金融科技。针对金融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能力,中小银行与大银行相比有天然劣势,但金融科技可有效提高银行业务效率、降低成本,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临沂农商行在供应链融资、小微客户在线申请贷款提供便利。临沂办事处主动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推进“金融智慧化”,联合科技公司自主研发大数据“沂蒙云贷”智能信贷平台,全方位运用政府智慧城市数据、银行历史数据等,实现立体获客、数据风控、线上秒贷、网络化办贷功能。2.增强普惠金融力度。我国在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此后更是不断强调普惠金融的重要性。为迎合国家政策、应对市场新变化、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中小银行积极推动普惠金融。至2018年末,临沂农商行各项贷款余额1169.1亿元,较年初增加99.7亿元,增幅达9.3%,新增存贷款比达91.2%;其中发放乡村振兴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77.6%,占全市银行业乡村振兴贷款的41%;民营企业贷款占比96.3%。小微企业融资得到有力支持,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中小银行推动普惠金融的优势

查看全文

网贷新规对中小银行的影响

摘要:本文旨在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等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核心监管法规进行研究,结合中小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相关的合规、经营、科技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网贷新规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并探讨可行的数字化应对措施。通过对上述法规进行研究,本文分析得出监管部门针对互联网贷款的监管思路始终如一,可总结为“强风控、控集中、禁跨区”9个字。针对整体互联网贷款市场,本文还从监管、互联网科技企业和商业银行3个角度进行了拓展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了中小银行应依托“金融归金融、科技归科技”的监管总方针,发挥后发优势、立足本地、整合内外部数据并强化基于数据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线上与线下联动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贷款;监管;防范风险;中小银行;数字化

2020年被业内称为我国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政策规范年。2020年2月21日,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部署2020年金融市场六大任务,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多措并举,彻底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建立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2020年7月,银保监《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21年2月20日,银保监再次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央行部署化解风险任务,到《通知》为《办法》打上量化考核补丁,正好一年,而《办法》和《通知》的实施对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乃至全球互金市场均存在深远影响。在以往对政策法规的研究中,业界更多的是从法律角度出发,明确“什么不能做”,但是较少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结合业务、行业和科技能力探索“能做什么”和“如何去做”。本文将从监管思路、市场变化以及对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3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形成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一、从《办法》到《通知》,突显监管部门的监管意志与方向

《办法》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贷款管理法规,除了对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进行了直接条规指导外,也在互联网贷款的定义、范畴、风险管理、合作机构管理、消费者保护、信息披露、数据治理等诸多方面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办法》实施后,监管部门通过对监管反馈进行分析,发现各金融机构在风控环节、跨区域放贷等方面存在执行差异,部分机构的互联网贷款业务与《办法》的要求仍存在差距。为了进一步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银保监了《通知》。业界普遍认为《通知》是对《办法》的量化补充和升级,其针对互联网贷款的出资比例、集中度、限额设定了3条监管红线,进一步统一了监管标准。把《办法》和《通知》中的核心内容联系起来,就能够更好地理解监管部门的监管思路。

(一)金融机构针对互联网贷款业务要有独立风控

查看全文

中小银行金融风险管理与实践

摘要: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商业银行对于全面提升国民经济的发展空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中小银行绝大多数都是属于行业银行,这些中小银行的存在,对于提升区域性经济发展空间,实现国家经济的有效调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在经济不断发展提升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中小银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金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影响都是比较大的。文章主要对中小银行金融风险进行了全面的概述分析,结合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控所面临的挑战,从金融风险防控的步骤入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全面提升中小银行金融风险管控水平的措施,希望以此实现我国中小银行的全面金融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中小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探讨

一、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概述

商业银行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提升国家经济的发展空间,因此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后期运行管理,与金融风险之间时刻相伴。从根本上来说,银行风险就是银行对自身的业务和经营管理,进行相应的预期后,由于受到无法预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出现后续的经济损失或者是不利的发展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世界经济的波动,必然会导致我国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导致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在加上国际经济的影响,导致我国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类型复杂多变。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导致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出现的原因是多样性的,不但有市场的波动和政策的影响,还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不管是什么样的影响因素,都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出现问题,甚至导致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影响整个商业银行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的恐慌。因此对于商业银行,必须要做好全面的金融风险的防控,提升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控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环境复杂化增大金融风险

查看全文

中小银行路径选择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出现了席卷全球的银行重组风潮,促使全球银行业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对我国的中小银行而言,近年来出现了市场份额收缩、管理较乱、信誉欠佳、风险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发展逐渐陷入了滞缓的困境;入世以后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开始遭受进一步的挤压。在此情况下,重组已成为中小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选择。

一、重组之路径:从低至高的渐进式战略

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银行战略重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弱弱合并、以强吞弱转向强强联合,由国内并购为主走向跨国并购,由单一并购转向混合并购。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重组、业务重组、债务重组和机构重组等几个方面。从我国中小银行的实际来看,由于目前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也应当实施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由化解危机转向增强实力的渐进式发展战略。立足于现阶段中小银行的发展状况,依靠重组带动中小银行体制的整体变迁,发挥重组在促进中小银行市场化改革和优化银行业资源配置上的经济功能,并以此为契机启动包括增强资本实力、化解不良资产、实现综合经营等等在内的系统性金融改革工程,最终达到推动中小银行走出困境、实现长期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支持中小银行上市

国外银行上市的目的在于:①增强资本实力,这是银行上市后最明显的优势。如在美国投资史上率先上市的美林银行,现在股本已扩张到155.27亿美元。②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这是银行上市后实现成长的更为关键的因素。实践证明,银行上市能够有效地避免合伙制所有权与管理权不分带来的各种弊端,使公司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长的延续性。③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有利于银行重组。④提高经营效率。由于上市公司在吸纳优秀管理人才方面的优势,它有利于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从全球证券市场来看,金融企业上市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目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金融服务类公司有900多家,东京交易所有160多家,香港也有40多家。而目前中国上市的银行,在国内只有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以及最近上市的中信实业银行;在国外,只有中国光大银行通过间接上市,拥有23.39%的外资股份。

一般来说,较小的银行或者较新的银行上市相对容易,因为它们的经营机制比较灵活,坏账及政策性贷款等历史包袱相对较轻,易为投资者所接受。而且上市筹资以达到资本充足率标准所需的金额也较少,市场较易承接。所以我国中小银行上市并不是什么困难的问题,而且从我国目前来看,中小银行上市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重大意义:①迅速壮大中小银行的规模,增强同国有银行的竞争能力,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上市融资是筹集长期、稳定资本的基本途径,只有规模适当扩大了,竞争能力提高了,中小银行才能在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双重夹击中获得生存和发展;②建立稳定的二级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扩大中小银行资金实力与资金来源;③提高中小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④扩大投资渠道,增加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良好的风险和信用管理机制;⑤减少行政干预,增强市场监督,提高透明度,形成良好的市场化运作机制;⑥提高知名度,吸引业务人才,拓展业务范围,逐步走向国际化。

查看全文

中小银行负债质量现状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脱媒的深化以及金融科技的兴起,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复杂程度日益上升,管理难度加大。部分银行为追求规模扩张,盲目吸收存款,造成线上违规吸储、线下高息揽储等乱象,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银行业负债业务的拓展秩序,也给金融体系带来风险隐患。在此背景下,2021年3月,银保监会《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了负债业务管理评价标准,构建了全面、系统的负债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旨在推动商业银行强化负债业务管理、夯实负债质量。相比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客户基础薄弱,资金来源相对受限,负债业务拓展策略相对激进;同时,部分中小银行负债管理及风险控制体系尚不健全,在监管强化的背景下,相对于大型银行将面临更大的规范与调整压力。我们通过分析中小银行负债质量现状,结合《办法》中的负债质量管理要求,提出中小银行完善负债业务管理的建议,以期为中小银行加强负债管理、优化负债结构、提升负债质量提供参考。

中小银行负债质量现状分析

一般存款占比较低,同业负债占比较高,负债稳定性有待提升。中小银行客户基础薄弱,网点机构布局普遍不及大型银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偏弱,存款增长通常面临更大压力。截至2020年末,37家上市城商行、农商行(以下简称“上市中小银行”)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约为66%,低于16家国有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存款(以下简称“上市大型银行”)占比近9个百分点;上市中小银行的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平均占比超过22%,相比之下,上市大型银行平均占比仅为13.6%,反映出中小银行的资金来源更加依赖同业负债,负债的稳定性有待增强。债券发行、向央行融资占比偏低,存款客户集中度相对偏高,资金来源待丰富。近年来,中小银行加快回归主业,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信贷增长较快的同时,资本加速消耗,资本补充压力明显上升。但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资本补充的渠道和手段方面,仍面临诸多困境。受制于发行审批、信用分层、融资条件等方面因素,中小银行运用金融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中长期债券方式拓展资金来源的比例仍然较低,可转债发行较少。国内银行金融债、二级资本债发行量分别从2015年的2009亿元和269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645亿元和6113亿元,但中小银行发行量占比却分别从60.2%和52%下滑到29.6%和14%;2020年,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1284亿元、仅占全部银行永续债发行量的19.8%,仅有两家中小银行成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合计95亿元。从央行公布的中资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看,截至2020年9月末,小型银行债券发行占总负债的比重仅为4.76%,显著低于中大型银行的12.18%。同时,由于缺乏资质等原因,中小银行直接向央行借款的规模偏小。截至2020年9月末,中资小型银行对央行负债合计为2.2万亿元,仅占总负债的2.96%、低于中大型银行的4.31%,且多集中于具备一级交易商资格的中小银行,37家上市中小银行中对央行负债余额低于400亿元的多达28家。此外,以地方性银行为主的中小银行,地域特征更为突出,客户基础较弱,客户的存款集中度往往相较全国性商业银行更高。近年来个人存款占比提升、活期存款占比下降,负债成本相对更高,存款竞争激烈之下吸存压力持续加大。2020年,37家上市中小银行付息负债的平均付息率为2.6%,较上市大型银行高47个基点。其中,中小银行平均存款付息率为2.39%,较上市大型银行高出38个基点。从存款结构看,近年来中小银行加大零售业务转型、加快个人存款拓展,尤其是2017年以来,上市中小银行单位存款余额占比下降、但个人存款余额占比上升,2020年末后者已达37.7%,但在期限相同的情况下,个人存款付息成本率往往高于单位存款付息成本率,个人存款占比的提升,推高了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与此同时,交易银行、结算类业务获取低成本资金,需要依托科技系统支撑与平台的搭建,这方面中小银行的优势弱于大型银行,由于中小银行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偏弱、竞争也日益加剧,2017年以来,中小银行的活期存款占比呈下降趋势,活期存款余额占比由2017年末的46.4%下降至2020年的39.9%。流动性比例较高、符合监管要求,但仍存在一定的期限错配问题,净息差波动较大。2020年末,城商行、农商行流动性比例分别为67.6%和65.2%,高于国有大行(55.9%)和全国性股份行(55.4%),符合监管要求。但中小银行期限错配问题较为突出,如通过融入短期批发性资金,配置于流动性较差的非标资产以及中长期限的项目贷款,存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隐患。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率错配问题,表现为中小银行的净息差波动性较大。例如,2020年,城商行、农商行的净息差分别较2019年下降9个基点和32个基点,降幅大于国有大行(下降8个基点)和全国性股份行(下降5个基点)。负债质量管理体系尚不健全,部分中小银行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缺陷,前期出现不少违规揽存、高息揽存现象。目前,多数中小银行尚未形成完整的负债质量管理体系,尽管多数银行已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的指引下形成了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但部分银行在实际的流动性风险控制中仍然存在缺陷,个别银行甚至爆发流动性风险事件;较多中小银行在内控制度、考核管理、合规展业、信息披露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如在吸存压力以及内部不当考核激励下,个别中小银行采取违规返利吸存、延迟支付吸存、以贷转存吸存等做法,发行活期存款靠档计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周期付息等“创新”产品,借助结构性存款、第三方互联网存款等途径高息揽存,扰乱了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进一步抬升了整体的存款成本。

负债质量管理办法的新要求

新近出台的《办法》共5章33条,从负债质量管理的内涵和业务范围、负债质量管理体系、负债质量管理的“六性”要素、相关监督检查和监管措施等方面,提出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的体系性要求。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提出关于银行内部负债质量管理的体系性要求,明确了九大方面的管理措施,注重对管理机制与管理制度的完善。《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应确立与本行负债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负债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健全负债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制定并执行负债质量管理的策略、制度、流程、限额、应急计划,形成负债业务创新管理机制,将负债质量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内部审计范畴,建立规范的报告制度、完备可靠的信息系统等。九大方面的管理措施,能较为全面地指引商业银行形成负债业务管理框架,有利于银行依照办法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见表1)。提炼“六性”要素,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体现的负债质量要求基础上,增加负债成本适当性、负债项目真实性要求,指明了负债质量管理的重点和目标。负债质量的“六性”要素,指负债来源稳定性、负债结构多样性、负债与资产匹配合理性、负债获取主动性、负债成本适当性和负债项目真实性。其中,既有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已覆盖对负债来源稳定性、负债结构多样性、负债与资产匹配合理性的管理要求,并部分涵盖“负债获取主动性”要求。具体而言,现有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涉及“六性”要素中的“负债来源稳定性”“负债结构多样性”以及“负债与资产匹配合理性”中的期限匹配问题;市场风险管理中,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涉及“负债与资产匹配合理性”中的利率匹配问题,即由于资产负债重定价期限错配导致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管理涉及“负债与资产匹配合理性”中的汇率、币种匹配问题,即非人民币资产、负债币种错配所产生的汇率风险。《办法》第十一条指出,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体系与流动性风险等相关风险管理体系存在重复内容的,可不再单独确立。此外,《办法》也吸收了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近年来有关存款管理的监管思路,提出“负债成本适当性”“负债项目真实性”要求,旨在防止商业银行因负债成本不合理导致过度开展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业务,要求商业银行的负债交易、负债会计核算、负债统计等合法合规。两大要素传统上并不属于风险管理范畴,多数商业银行对相关领域的管理方法、监测模式、管理体系等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作出四大禁止性规定,强调合规性要求,明确业务禁区。《办法》列出负债业务的四大禁止性规定,要求合规开展负债业务。具体包括:不得以金融创新为名,变相逃避监管或损害消费者利益;不得设定以存款时点规模、市场份额、排名或同业比较为要求的考评指标,分支机构不得层层加码提高考评标准及相关指标要求;禁止采取违规手段调增、调减负债或吸收、虚增存款。考虑到相关违规行为近年来多存在于吸存压力较大的中小银行,因而《办法》中的禁止性规定对于部分此前负债策略较为激进、内部控制尚不健全的中小银行具有较强的约束意义。

中小银行加强负债质量管理的建议

查看全文

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中小银行在业务拓展中,将信贷业务作为重要发展对象,该业务虽然能为中小银行带来巨大收益,但在信贷期间,银行也会面临巨大风险,这些风险还会为银行带来成本压力,基于此,中小银行要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可以从管理方式、客户选择以及业务本身入手,对信贷风险类型和来源等进行分析,使新常态下的中小银行业务发展和拓展能稳定安全些。

关键词:新常态;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新常态下中小银行产生的信贷风险类型有很多,相关部门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时,还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信贷业务风险依旧得不到有效规避。本文主要针对新常态下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新常态下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一)信贷风险管理观念有待先进。中小银行的规模比较小,投入资金比较大,在业务拓展中,也是将重点放在短期利益上,且银行对风险经常抱有侥幸心理,在实际中,并没有主动管控风险。在风险管理理念上也是被动为主,采取的管理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经常会出现落实不到位现象,或管理不全面现象,最终信贷业务还是会引发风险危机。中小银行在风险管理中,除了要改进管理观念外,还要将管理措施和观念融入到业务中。(二)信贷风险管理监控不严格。中小银行要了解信贷风险造成的影响,如此在风险管理中才不会掉以轻心。在实际中,中小银行对风险管理的态度是被动的,所以对信贷业务和人员的管理力度都不严,最终风险规避效果不佳。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管理责任不明确,中小银行的信贷业务不仅和信贷部门有关,还与其他部门人员有关,这些部门行事没有章法,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标,在违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风险管理很容易出现问题。其二信贷业务审查不规范,中小银行对不同的信贷对象,还会采取不同的审批模式,比如针对大客户,审查力度会降低。在这种层次划分严重的审查中,一些审查不严格的大客户可能会成为制造信贷风险的罪魁祸首。其三信贷风险处理效果不佳,信贷风险从发现到处理,都是由人员完成,在这其中,人员的不作为可能不会降低风险造成的影响。(三)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健全。中小银行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时,首先要确定管理对象,相关人员要从信贷业务数据中找到风险,并对风险有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在风险评估中,相关人员需要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这些分析不仅包括定性分析,还包括定量分析。但在实际中,中小银行信贷风险计量管理处于方兴未艾阶段,所以风险的定量分析是缺少或不全面的。在实际中,中小银行采取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比如风险价值评估以及贷款五级分类法等,这些方法都十分有效,中小银行在使用这些评估方法时,还要注意提高风险分析水平,强化风险的量化分析。中小银行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有很大关系,中小银行还要根据也无需求,建立各种体系。(四)信贷人员风险管理能力低。信贷业务人员也要具备风险管理意识和识别能力,还要具备职业道德,如此才能在业务进行中,积极主动防范风险,严格审核信贷业务,并对客户信息进行核对。但在实际中,中小银行的信贷人员风险管理能力低下,还需要提高。

二、新常态下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查看全文

疫情对中小银行绿色信贷的影响

一、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1.绿色信贷的概念界定。绿色信贷是金融机构利用金融杠杆来使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优化产业结构,从而达到绿色发展目的的信贷工具。其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商业银行通过信贷优惠来加大对节能环保行业的资金支持,进而提升企业绿色环保观念、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意识;二是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惩罚措施来限制“两高一剩”企业的资金注入,进而利用金融杠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2020年初,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多点爆发态势。在急剧扩散的疫情对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揭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共享发展的科学性和重要性。绿色信贷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核心推动力,在我国受到重点关注。我国在2007年7月,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后,陆续推出了《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等一系列文件鼓励商业银行将更多资金注入绿色行业,从而促进绿色发展。所以,对于地方中小银行而言,如何在面对疫情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的同时,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成为后疫情时代绿色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就疫情对中小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影响展开讨论,并从四个层面(政策、地方、信息以及产品)来探讨我国中小银行在疫情冲击之下绿色信贷所面临的的挑战及相关对策。达到污染事前治理,而非事后治理的目的。2.文献综述。①中小银行与绿色信贷。近年来在绿色发展背景下,绿色信贷受到了我国的高度重视。绿色信贷不仅给中小银行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其发展转型指明了方向(董晖,2019)。郑维丹(2019)认为对于中小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应抓住符合区域经济特点的重点产业和发展方向,促使地方银行的发挥其核心优势,同时建立绿色信贷发展路径,明确绿色产品、服务、制度以及架构来引导绿色经济发展,使更多信贷资金转向绿色行业。②疫情与中小银行。目前,学者普遍认为本次肺炎疫情对中小银行造成巨大危机。许振慧等(2020)认为,在遭受疫情冲击后,中小银行面临各项风险大幅上升,并且在特殊时期较容易引发大范围的系统性风险。陆岷峰(2020)认为,在疫情大考下,中小微企业的不良资产比例不断上升,无论是对处于买方市场的中小商业银行,还是对其所定位服务的小微企业都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困境之中。综上所述,一方面,我国中小银行在发展绿色信贷过程中本身就面临着机遇及挑战;另一方面,在突发的疫情影响下,中小银行及其客户群体遭受巨大冲击,在面临巨大经济压力的同时又迎来了新的困难。为此,本文重点探讨本次疫情对中小银行绿色信贷的影响以及所造成的挑战。

二、疫情对中小银行绿色信贷影响

国内绿色信贷业务自2006年兴业银行试验以来日益受到重视,据统计,到2019年底,九江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90.02亿元,新增59.99亿元,增幅高达199.77%;2018年11月份,湖州银行公开披露其绿色信贷占比高达35.58%。综上所述,在疫情之前,我国中小银行绿色信贷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并且发展趋势十分良好。但是,疫情的突然袭击无疑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创,同时也对中小银行信贷业务造成巨大冲击。根据统计局初步核算,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GDP为20.65万亿元,与19年相比,出现6.8%的缩减。何诚颖等(2020)预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季度,但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工作日益完善,第三四季度经济情况将有所好转,全年GDP增长速度维持在5%左右。对于中小银行信贷业务而言,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中小银行所定位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出现巨大困境,导致作为资金供应方的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急剧上升,并同时对其整体金融业务造成长期、连续的不利影响,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中小银行自身风险。

三、疫情下中小银行绿色信贷的现实挑战

1.政策层面。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宏观调控政策以强化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地方整体经济压力,但是由于中小银行区域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较为笼统的宏观性经济支持政策对于绿色行业并不具备较强的针对性,此外,在绿色信贷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导致地方中小银行以及监管部门无法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加以约束,进而阻碍绿色信贷业务发展。2.地方层面。中小银行减少对地方“两高一剩”企业的贷款,长期而言有助于提升银行自身盈利能力,但从短期来看,由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往往收益情况较好,降低对该类企业的信贷额度会导致短期内银行盈利水平下降(张雪,2019)。此外,中小银行发展模式与地方经济结构紧密相关,地方政府往往会让地方银行将大部分信贷资金提供给“两高一剩”企业(郑维丹,2019)。就受本次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湖北而言,采矿业、纺织业、天然气开采业等工业产业一方面是省内主要的产业支柱,规模占三大产业总值约49.4%;另一方面也是工业污染最主要的源头之一。据湖北省统计局公开数据表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省工业增长值同比下降45.8%。所以对于湖北政府而言,加强对工业的资金支持是快速恢复经济的不二之选。因此,地方中小银行发展绿色信贷除了要面临新行业所带来的盈利风险外,还要受地方政府和产业结构影响。3.信息层面。在疫情的发生、蔓延以及防控过程中,再次验证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披露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信息不对称总是客观存在的,在疫情中,政府和公众、医疗单位和患者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在绿色信贷发展中,银行、企业以及环境监管部门也存在着相同问题。对于上市公司,环境披露还是以自愿的方式执行,并且由于违约成本低、社会监督不足等特点,导致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的问题仍无法得到较好的解决。此外,银行和环境监测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平台,造成银行方面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到企业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信息。非对称信息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绿色信贷发展。4.产品层面。绿色信贷产品存在周期长、见效慢的特征,同时又缺乏一定的刺激手段,导致金融机构在该类产品的创新上缺乏动力,产品缺乏多样化。同时,虽然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受本次疫情影响都陆续开通绿色信贷通道,但主要还是针对抗疫相关领域,并未改善产品单一化的问题。此外,中小银行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有着地域性强、信贷资金量小的特点。因此,主流信贷产品在中小银行发展缺乏针对性,并不利于中小银行在区域内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

查看全文

国内地方中小银行金融革新

1地方中小银行金融创新存在问题

动机存在偏差,创新意识不强。其主要表现:一是我国金融机构因其特殊背景,金融创新的动因多来自政府的宏观动因、偏重于社会稳定、忽视市场特性,很少有由于自身发展需要而进行主动创新的,二是创新的微观动机则偏向于在无序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甚至负效益的金融创新。

在不发达的市场条件下,我国金融机构这种非市场行为破坏了开展有效创新需要的良好金融秩序。区域性中小银行由于金融创新起步较晚,行动较迟缓,因此这种动机偏差还是较为明显的。

金融创新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目前区域性中小银行在较大程度上依然以存贷利差作为主要盈利手段,所谓的创新也无非是用来吸存促贷,多样化的金融手段并没有被充分使用,无法通过创新给银行带来实际直接的利润。金融创新环境不完善。从我国金融环境来看,一是金融管制较严格,二是金融公平竞争市场不完善。

2中小银行金融创新中的产品创新

以制度创新为基础,需求供给分析为前提。好的产品创新一定要是基于制度创新的。只有在政府和区域性中小银行自身花大力气进行制度创新,从而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而区域性中小银行又为产品创新理顺了整个创新思路,以及为创新打好组织架构的基础,才能开始谈产品创新。而产品创新的范畴,就是,从哪些着手点入手,进行创新,在哪几个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进行哪些产品的创新,诸如此类。当然,要进行产品创新之前,必要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是针对金融创新的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一方面确认自身所处的环境究竟是否适合进行产品创新,适合进行哪类的产品创新;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确认可以针对怎样的客户群进行怎样范畴的创新活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