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13:25: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小学教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小学教师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分析

摘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对于教师而言,教育技术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不同岗位的人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本文详细的分析了目前国内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并与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为制定相关的培训策略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

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在教育领域中,教育信息化无论是从它所实施的方法、手段、模式还是我们对于信息技术了解的程度都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就需要我们尽快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要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掌握,以及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而中小学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因此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就更应该具备这一重要素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为当前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机遇,更是提出了挑战。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国外很多国家的教育系统中,都把集中力量进行培训被看作是政治机构的行为,这些国家的政府都高度重视教师的自身素质,会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信息技术的培训,无论是从资金投入还是软硬件配置,都列入国家教育投入,在人员培训管理等方面也都采取了有效的举措来适应这种变化。很多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育水平,因此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广泛性。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被认为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学历、信息素养等要求甚至比大学教师的要求还要高。在国内,因我们对这方面的重要性认识的还是比较晚的,因此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2000年1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并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经过颁布这一系列的政策,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才得到一定的重视。2004年底,教育部颁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用以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012年,教育部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该规划明确提出了要不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这一任务,并继续以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师为重点培训对象,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考核和认证,并将这些实施一体化机建设,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因此,为了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充分了解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才能为今后制定培训策略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分析

【摘要】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师只有掌握了教育技术思想和方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的要求。本文是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意识和态度、知识和技能、应用与创新和学校的教学资源、教育培训情况进行调查,以期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进而提出从培训机制、制度环境和保障体系等方面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各国基础教育广为接受的共识之一。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尤其是信息技术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思考信息基础设施、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技术人员等各类相关人员的能力建设诸多要素。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研制和实施契合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这一国际共识。为了进一步深化对《标准》的认识,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性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与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成为研究开展的主要目的。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参照教育部的《标准》,本研究关于中小学教育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现状的调查主要包括五个部分:(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态度;(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4)学校的教学资源分布情况,共25题。经过用SPSS21.0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Cron-bach's值为0.888,量表信度很好(超过0.7才行)。在2017年8月份,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是语数外、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艺术(美术音乐)、体育、管理人员和其他,共发问卷150份,回收138份,回收率是92%,有效126份,有效率为84%。调查对象的情况如下:中学老师59人,占46.8%,小学老师67人,占53.2%;男老师54人,女老师72人;教龄为0-3年有38人,4-10年的有16人,11-20年的有32人,20年以上的有40;学历分布情况为,本科以上10人,本科82人,大专32人,学位进修中1人;学科情况为语数外教师49人,文科(政治历史地理)28人,理科(物理化学生物)26人,艺术(美术音乐)15人,体育、管理人员和其他8人。

查看全文

中小学教师教育感想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心得体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报告,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们这些综合科从现在的教育角度上讲不是一门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科。教师对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查看全文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试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师培训模式

【论文摘要】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本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两线四级”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两线四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的运行。

查看全文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实践分析

摘要:“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传统教学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少、互联网参与度低的问题,因而先介绍了“互联网+教育”的基本理念和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现状,然后从培训资源库的建立、培训学习平台搭建和信息化培训路线三方面进行设计了全新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实践方案,最后利用柯氏4R评估模型对参训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教师信息化培训较好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参训教师整体上对培训满意度较好,技能知识、理论知识和信息化素养方面尤其进步较大,同时学生和家长也产生了正面反馈。为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提高提供了一定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培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现代化革新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互联网+”概念由易观国际于杨首次提出[1],2012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上日程[2-3],由此成为今后的热点和研究方向。“互联网+教育”的火花由此迸发而出,我国相关工作者在多媒体教育设备、网络教育课程、人工智能在线学习等作出了大量的探索[4-7]。与此同时,多元化、个性化和碎片化的信息学习方式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教育改革终将顺应时展趋势,将计算机等移动软硬件设备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看出,互联网和教育的融和越来越深入,对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互联网+”视域下,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必将成为各个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的重点。“互联网+”的目的在于发挥互联网的长处,将教育产业与之融合,实现传统教育的互联网化,重构现有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针对这一趋势,本文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实践方案,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培训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突破了教师信息化培训在授课方式、资源获取和交流方面的屏障。

1“互联网+教育”下现状

本文首先对参加“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8)的辽宁省抚顺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课堂的共计178名参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这些教师均来自于乡镇中小学课堂,从教科目以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化学为主,调查了解了中小学教师基本情况,包括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所在单位的信息化设备条件等等。通过以上调查,本文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互联网参与度较低,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以课堂授课为主[8]。教育部门组织的信息化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效率低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思维去实现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2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方案与设计

查看全文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文献综述

【摘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是中小学教师直面“互联网+”时代将会遇到的首要问题,面对这一问题,身处“互联网+”时代的中小学教师团队迫切需要利用好信息化教育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文章针对这一教育热点问题,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基于相关文献的计量可视化分析数据,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具体内涵、现实表现、形成原因以及对策研究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总结,归纳其特点,以期把握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脉络,更好的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文献综述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主张[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教育战线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2]。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成为了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导向措施。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文献数据分析

为了总结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本文基于“中国知网”中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三个数据库,以“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为检索词,以“主题”或者“篇名”为检索项,以“精确检索”作为检索匹配类型,将时间跨度设置为“全部时间”,检索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文献,对检索的结果进行文献发表的年度趋势分析和关注主题分析。(一)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分析。基于“中国知网”三个文献数据库的检索,共检索到229篇文献资料。其中学术期刊论文168篇,硕士学位论文54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国内外会议论文5篇。通过对全部文献发表时间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可以了解到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发展趋势(如图1)。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第一篇论文出现在2001年,即邢宏伟刊发在辽宁教育研究上的《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思考》[3],从阶段性特征来看,2001年~2003年是研究的初探阶段;2004年后,随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4]这一国家层面标准的出台,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更加被学术界所关注,相关硕博士学位论文在这一时间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2004年~2007年是研究的活跃阶段;2008年至今是研究的稳定阶段,在这一阶段,从文献发表的角度看相关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年度差异不大,但是随着这一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更迭,全国各中小学校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2013)》(简称《意见》)[5],在《意见》中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建立提出了要求,希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建立能够整合现有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要求。为了贯彻这一要求,2014年我国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出台了最新一项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6],这一标准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层面完成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考察标准的十年更新。作为中小学教师在互联网新时期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日渐被教育研究者们所重视。(二)文献关注主题分析。从文献研究关注的主题来看,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主体,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实践调查研究”“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准则与体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这五个研究主题是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问题研究的洼地。

查看全文

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现状探究

摘要:教师考核是激励教师努力工作,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农村中小学对教师的考核存在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方法不规范、考核主体单一、考核结果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科学合理地对教师进行考核,就必须保证教师考核制度的规范执行。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考核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考核是教师队伍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及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我国教师中最庞大的一支队伍,因此,对他们的考核至关重要。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实施的现状如何?本文对西部某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现状作相关调查进行分析,希冀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二、数据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2006年对西部某省农村基础教育调查的一部分数据,获得农村中小学教师样本801个和学校样本128个。在分析时,采用教师问卷和学校问卷数据相结合的方式。

查看全文

沙盘对中小学教师压力的缓解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攀升,义务教育中学生对心理压力的排解需求也逐渐增大,相对应的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变得复杂,繁重。来自工作和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压力给教师们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近些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文件,义务教育心理咨询室的标准化建设被作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达标的一项必备条件,沙盘的配备也相对比较齐全。心理咨询室为学生们提供了疏导心理压力的环境之外,同时对教师的心理压力的缓解也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沙盘在对教师心理压力的缓解方面不可小觑。

关键词:中小学;沙盘;压力缓解

义务教育中,我们通常关注的都是学生,无论是课业成绩,还是与此同时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理压力,但通常却忽略了教师群体。教师群体也是教育中的主体,他们的心理状况不仅仅决定自我的生活幸福指数,同时也对学校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心理压力的缓解需要重视,而沙盘的介入,对于教师心理压力的缓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沙盘在中小学心理教育中的应用

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相关文件陆续出台。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成为义务教育中必须具备的一项硬性条件。在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中,沙盘的配备是一项重要内容。沙盘游戏治疗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引进中国,在我国尚属新兴内容,在中小学义务教育中更是如此。心理咨询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落后,更不能指靠在中小学中让教师通过咨询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沙盘具有非语言治疗的功效和特点。结构化的沙盘尺寸,沙具,但可以让来访者无声的尽情表达无结构的丰富内心世界。作为教师群体,不用像学生一样去接受心理咨询师,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可以通过沙盘的方式来疏解自己的压力。这几年,教师们也对沙盘表示很感兴趣,在缓解心理压力方面很有作用。

2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现状

查看全文

中小学教师培养论文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教师教育主动适应和引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法及培养途径诸多方面做出积极的回应;另一方面也把教师教育的理论、教改成果应用到基础教育实践中,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为进一步了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我们参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1]9课题组对北京、河南、宁夏三个地区以及山东师范大学学者对江苏省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现状的调查为主要依据,结合我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高师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培养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辽宁省八个城市和农村,29所学校106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追踪分析,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知识、专业素质、专业适应性和专业胜任程度几个纬度进行了分析,总体归纳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现有状况及未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对新课程的态度

在被调查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中,有72%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自己的教育观。98.7%的教师表示认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沈阳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中86.8%的教师认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是能够实现的,较多数的学生对此较乐意接受。64.4%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146可见,大多数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持有赞同和支持的态度。但对新课改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仍需要有一段过程。

(二)教师专业知识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调查组对北京、河南和宁夏三个地区的3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关于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调查中最想学习的课程按选择排序如下:“与教学方法、技能有关的知识”达56.1%,居于首位,“与教学设备有关的知识”为45.1%,“与学生身心发展和评价有关的知识”为29.41%,“教育理论相关知识”为21.05%,“与教育科研相关的知识”为16.41%。被调查的教师90%以上毕业于师范院校。由此可见,作为一个教师必备的教育专业理论与方法以及教学技能相关的知识,在教师职前教育中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教师专业性在职后也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师范生在从教之后,对教育专业知识的需求仍然十分迫切。

查看全文

中小学教师调配管理规定

为规范全区中小学的人事管理,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的调配工作规范有序,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大人号〕、《关于印发〈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政发号〕和《区关于人员调动工作的暂行规定》〔政号〕,对我区中小学教师调配工作做如下规定:

一、编制的核定

1、在目前我区教师整体超编的情况下,对全区中小学教师编制和人员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

2、每年5—6月份,区编办会同教育局逐校核定一次编制,定编原则按大编办号文件执行。

3、编制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或擅自增编。

4、实行编制实名制,在人事局编制科和干部科名册之外的人员,一律不予认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