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13:11: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小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小学德育
一、创新与创新人才
所谓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时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创造性的运用。创新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现式创新,即经过探索和研究从而认识以前客观存在,但来被前人或他人认识的趋势、规律、本质或重要事实等,这种创新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另一种是发明式创新,即创造出以前不曾存在,并经实践验证可以应用的新事物、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或新方法等,这种发明式创新属于改革世界的范畴。两者的共同特点都是为了创造新的世界。创新最本质的特征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冠军”没有“亚军”。它追求的是“新异”、“独特”、“最佳”、“强势”,并必须有益于人关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具有这种发现式创新成发明式创新能力的人就是创新人才,他们是人类社会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是新的生产力的封喇者和代表者。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这次不是高深莫测、高不可攀,仅属于少数人物的“专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具有创新的禀赋,都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都有可能成为创新人才。
那么,能创新就是创新人才吗?朗加明认为,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品德性、才智高、胆魄大和毅力强的素质,富有创新意识,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去认识世界或改革世界,对人类的和平幸福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
根据这一定义,创新人才的素质应该由两个因素组成: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它反映的是创新人才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完美统一。它要求创新人才不但要知道如何创造,还需要知道为什么去创造,前者属于创造技能的问题,后者属于价值判断的问题。只有这两者有机结合才是一个真正的创新人才,能够创新但不符合人类进步普遍价值标准的人不能算作创新人才。
二、培养创新人才对德育的挑战
既然创新人才是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组成的,那么,学校教育就应该为两个方面因素的形成作出努力。一般地,我们把学校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等三个主要的方面。在学校教育中,智育重在时人的智力开发,这是培养创新人才才智机构的主要方面,而智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为此,学校总是把“教学”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这种“教学崇拜”还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使学生才智因素的培养有观念和行动上的保障。在此情况下,对学生非才智因素培养的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德育是完成这方面任务的重要手段。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小学德育
一、创新与创新人才
所谓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时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创造性的运用。创新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现式创新,即经过探索和研究从而认识以前客观存在,但来被前人或他人认识的趋势、规律、本质或重要事实等,这种创新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另一种是发明式创新,即创造出以前不曾存在,并经实践验证可以应用的新事物、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或新方法等,这种发明式创新属于改革世界的范畴。两者的共同特点都是为了创造新的世界。创新最本质的特征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冠军”没有“亚军”。它追求的是“新异”、“独特”、“最佳”、“强势”,并必须有益于人关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具有这种发现式创新成发明式创新能力的人就是创新人才,他们是人类社会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是新的生产力的封喇者和代表者。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这次不是高深莫测、高不可攀,仅属于少数人物的“专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具有创新的禀赋,都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都有可能成为创新人才。
那么,能创新就是创新人才吗?朗加明认为,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品德性、才智高、胆魄大和毅力强的素质,富有创新意识,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去认识世界或改革世界,对人类的和平幸福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
根据这一定义,创新人才的素质应该由两个因素组成: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它反映的是创新人才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完美统一。它要求创新人才不但要知道如何创造,还需要知道为什么去创造,前者属于创造技能的问题,后者属于价值判断的问题。只有这两者有机结合才是一个真正的创新人才,能够创新但不符合人类进步普遍价值标准的人不能算作创新人才。
二、培养创新人才对德育的挑战
既然创新人才是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组成的,那么,学校教育就应该为两个方面因素的形成作出努力。一般地,我们把学校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等三个主要的方面。在学校教育中,智育重在时人的智力开发,这是培养创新人才才智机构的主要方面,而智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为此,学校总是把“教学”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这种“教学崇拜”还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使学生才智因素的培养有观念和行动上的保障。在此情况下,对学生非才智因素培养的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德育是完成这方面任务的重要手段。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改造中小学危房方案
经过多年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使我县一大批中小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善了办学条件,加强了薄弱学校建设,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中小学校面广点多,建设年代久远,加上自然灾害侵袭,相当一部分的C级危房又逐步转化成为D级危房,导致D级危房改造的任务依然繁重。按照省民生办要求,今年要在去年已完成D级危房改造任务30802平方米的基础上,再完成17029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任务。为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皖政〔2008〕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结合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改造现存的17029平方米D级危房,新建校舍20650平方米,项目学校37个,累计完成投资1335万元,确保2005年底D级危房全部改造完毕,完成民生工程的目标任务。根据省政府要求,在改造现存D级危房同时,加强对B、C级危房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新危房的产生。
二、资金投入
根据《**省2005年底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规划》,2008年改造17029平方米D级危房,资金总需求约为1335万元(不含建设期间贷款利息)。其中:2008年国家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与改造专项资金209万元,申请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1026万元。
三、切实加强中小学校舍维修与改造工程资金的管理
中小学德育趋势研究论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20年,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改革发展的20年。本文试从分析德育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角度,以德育科学化和规范化问题为中心,追溯德育改革的轨迹,探索德育改革的主要线索和实践走向,以求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中小学德育发展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总体上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6年。这是一个拨乱反正,强调又红又专的时期,主要解决的是德育正位问题
这一阶段,在刹住十年教育动乱、恢复和建立良好教育秩序、狠抓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强调了学校德育,既要重视德育的政治性,又要重视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到业务工作之中,做到又红又专;重申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加强了学校德育的宏观管理。这一时期最重大的教育事件是恢复高考,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化推荐升学制度,学校德育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开始从泛化的政治束缚中解脱出来。但是,这一阶段仍普遍存在着德育方式单纯灌输、德育内容成人化等问题。
(二)第二阶段:1986年到1992年。这是一个建立制度、探索规范的时期
中小学资产管理措施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的资产数量和价值逐年上升,使得中小学的资产管理成为校园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资产管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此产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以及使用效率低下等等,其成为制约中小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以中小学资产管理的措施为主题进行研究探讨,旨在提高中小学资产管理的水平,提高资产使用率。
关键词:中小学资产;管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中小学校的投入力度,中小学的资产不断增加,为中小学资产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作为中小学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资产管理在提高中小学对资产的使用率及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指出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而不断完善中小学的管理工作。
一、提高全员的资产管理意识
从目前中小学资产管理的现状来看,中小学的教育经费问题仍然突出,用于改善教学条件的教育经费是十分有限的,而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而提高中小学资产的管理水平,提高资产使用率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应该提高全员的资产管理意识,上到中小学的管理人员,下至全校的师生都应该认识到学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抛弃传统的观念,树立科学正确的资产管理意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中小学的资产管理;再次,在中小学中建立起严格的责任制,明确中小学校长以及管理人员井陉资产管理的责任,进而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推进。
二、健全中小学资产管理机构
中小学卫生保健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地区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是所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面向中小学校、直接为中小学生服务的事业单位,也是研究青少年体质健康、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和常见疾病、多发病防治的业务指导部门和社会性服务组织。
第三条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所在地区内的中小学生。
第二章任务
第四条协助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部署学校卫生工作。协助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学校卫生工作。
中小学预算编制通知
各学区、直属各类学校,乡镇中小学:
为加强对2008年全县中小学预算编制的指导,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财务管理,经研究,决定召开2008年全县中小学预算编制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地点:县教师进修学校一楼阶梯教室
二、时间:**年11月21日(星期三)上午8:30
三、内容: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08年预算编制说明和要求。
中小学设备档案管理思考
摘要:中小学设备档案管理不仅是中小学档案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小学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设备的使用以及作用发挥,同时也关乎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发展前景,因此务必对中小学设备档案管理加强重视。
关键词:中小学;设备档案;管理
中小学设备档案是指学校设备在计划、购置、验收、调试运行、管理维护、维修及报废处置等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件、图表等全部材料。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逐年加强,对学校的投入也在逐年加大,使中小学校购置的设备种类以及数量也不断增多,这就对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做好中小学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设备的使用效果,而且能够使各个设备更好地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所以,进行加强中小学设备档案管理的思考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中小学设备档案管理的特点
一是有效性。由于中小学设备的使用效果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所以设备的安全有效性及质量可靠性必须放在档案管理工作的首位。二是整体性。中小学设备档案管理其服务对象直接面向教育、教学、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所以在设备档案管理上应当树立整体观念,遵循“统一计划、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设备档案的整体管理。三是经济性。中小学设备档案管理应当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予以有效的信息管理和评价,信息管理和评价能够为中小学设备维护所需经费提供相应的依据,确保设备始终保持正常运行状态,使中小学整个设备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让中小学校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
二、中小学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小学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各阶段教育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变革,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本文将针对中小学的预算管理问题分析探讨,旨在促进中小学预算管理的不断完善,保证中小学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中小学;预算管理;问题;措施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中小学无论从师资引进,还是硬件设施建设上,都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而就现阶段的中小学预算情况来看,其管理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提高中学校预算管理能力迫在眉睫,只有做好科学的预算管理,才能保证财政拨款的物尽其用,保证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不浪费国家财政资源,全面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目前我国中小学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重视程度不足。管理者对一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决定这项工作的成败,我国中小学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校管理者一直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和学生素质教育上,学校预算完全交给财务部门管理,对于预算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出现预算的不合理。此外,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增加,在教育方面投资不断加大,中小学获取的教育经费也不断增多,在大量教育经费的收入面前,学校管理者更加弱化了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相关财务人员工作不积极不认真,导致学校教育经费造成浪费,从而影响了正常教育经费的开支,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2.预算制定的科学性不足。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中小学的教育投入逐渐增多,大量财政拨款到学校,而学校对大量的财务进账没有合理的规划,导致预算管理出现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就是学校的管理者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没有设立专项业务,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因此,在预算过程中,对项目开支只能达到预估的情况,其次,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够也是原因之一,随着财政支持的增多,使中小学财务工作增大了强度,而人员的专业程度不够则导致了预算管理的不科学;最后,中小学预算管理通常将工作重点放在收入与投资的比例上,而不重视投资成效问题,导致了学校的实际需要与支出之间产生了差距。3.对于预算执行力不足。科学合理的预算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作为保障,我国中小学目前的情况是预算管理虽然日渐趋于科学化,但在预算落实过程中存在执行力不足的情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缺乏严格的监控机制,对于预算管理没有专门的监督部门,导致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波动,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者的集体意识不强,导致教育经费专项资金没有完全按照预算方案执行,甚至出现为了学校本身的利益对经费不断追加、滥用的情况,导致预算管理缺乏严肃性和规范性。4.预算评价体系不完善。一些中小学在预算管理的评价方面没有做到透明公开,导致在预算管理的监督上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没有一套完善合理的预算评价机制所导致,另一方面也在于对预算经费的支出没有严格的把控和考核机制,对整体财务预算的评价不科学,同时也缺乏对预算落实情况的追踪监测,最终导致预算管理和实际支出存在严重的不协调。
二、中小学加强预算管理的策略
中小学义务分析论文
一中小学义务的来源
依据一般法理,普通法律主体的义务有两个来源:法律和道德,但某些主体例如行政主体则遵循“法律无规定即为禁止的”原则行使权力,相应地其义务也以法律规定为主要来源,学校义务的来源和其法律地位密切相关,在法国,学校是作为公立公益机构存在的;在日本,学校的公务性也有明确规定,《日本教育基本法》第6条规定“法律所承认的学校是具有公共性质,因此除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外,只有法律所规定的法人才能开办学校。”教育活动的公务性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有关一般公共利益的带根本性的事业,国家应把兴办教育视为一种责任”。在我国,中小学依其活动的主要内容而言,是国家实施教育职责的专门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我国法律、法规对教育的公务性也有相应规定: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中指出:“实施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行为;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主要依靠公办中小学校”。中小学依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行使权利应视为是行政主体的活动,学校作为行政主体与其他分担政府统治职责的行政主体相比,更多的体现为公益性,其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是一种公务行为,但这种行为不是单纯的命令与服从,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其目的是增进公益和提供服务的活动,也即是非权力性公务,这在我国法律规定中也有体现:其他行政主体,法律规定其行使的是“职权”;而教育法中则规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享有“权利”。中小学义务以法律规定为主要来源。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根本,《教育法》为核心包括《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相关教育法规。其中对中小学义务也有明确规定,这即有利于学校适当履行其义务,更益于受教育者权益的保护。
二、中小学义务的内容
义务作为法律关系内容的构成部分,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其范围也是大相径庭的,学生与中小学之间的法律关系是确定学校义务的基础,学校是行政主体,也是行政相对人和民事主体,但在实践中往往是把学校的多重身份一元化为民事主体,而忽视了真正体现学校性质的行政主体的资格;法律关系的形成离不开相应的法律调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基于宪法有关教育的规定及相应教育法的调整形成的教育法律关系,
依据现行的教育法律体系,中小学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是学校义务的核心,其他权利和义务均是该义务的延伸和保障,《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义务贯穿于整个教育法律体系,《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教师法》第八条,《义务教育法》第三条,也都有类似明确规定。(二)保护受教育者的生命、健康权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调整形成的,该义务就学校而言主要应指其在行使权利时无违法侵犯学生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那种认为学生在校受到的任何人身伤害都应有学校负责的观点并不符合法律规定;学校对学生人身伤害负责的前提是其有过错,需要明确的是,由于受教育者的人身、认知状况不同,我国教育法律也有不同规定,其中对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更有力些;《教育法》第八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三)尊重受教育者受教育权、人格权的义务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无正当理由不得随意剥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学生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等,学校在行使其权利时,不得侵犯学生的各项人格权,《教师法》第八条,三十七条的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也有类似明确规定。(四)正当行使权利的义务中小学的职责较为特殊,其义务内容不独限于法定的范围,还应包括行使权利的不当,史尚宽在论及公务员违法行为时认为“公务员违背职务之行为,其行为无须为其义务,只须有权为之为已足”。作为公务活动,学校及其教育人员如何行使权利才是正当?这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对教育人员的道德修养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教育法律、法规对学校的义务尚有其他规定,但就其宗旨而言莫不是围绕以上问题展开,随着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的义务也日渐明确,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权益的保护将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