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师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11:06: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外教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外教师

中外教师论文:当代中外教师话语诠释

本文作者:周学恒邓晓明工作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本研究以周星和周韵[14]、李素枝[5]和谢晓燕[22]的3次研究设计为参考,以两所同层次高校内执教交际性口语课程的中外教师为研究对象,拟研究中外教师在EFL课堂话语总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中外教师在课堂互动中提问的类型及其比例,以及中外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反馈的类型及其比例。(二)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同一城市相邻的两所同层次高校内的4名中国教师(CT)和5名母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FT)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国教师都承担着2009级中文专业大学英语口语四级课程,5名外籍教师则承担了2009级英语专业口语四级课程。(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和描述国内EFL课堂语境下中外教师课堂话语的特点,而不涉及任何课堂话语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因果探讨,因而采用以课堂观察为主的自然调查法,并对教师进行了访谈。数据采集共持续两周,其目的是获取不同教师讲授相同课程相同章节时的课堂话语。在未事先通知和不干涉课堂教学的情况下,笔者对9位教师进行跟班听课,对各自讲授的两课时(50分钟/课时)进行了完整录音,在课后与同事一起转写录音,并对音频和文字材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与讨论

(一)中外教师的话语量调查发现,在EFL课堂内9位中外教师的话语总量无显著差异。中外教师的话语总量分布在55%~77%之间,外籍教师的课堂话语略多于中国教师。在教师访谈中,外籍教师强调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学生带着饥渴的心理在学习,但被给予交流机会时,却常显得不知所措,学生会在紧张状态下用最简短的话语进行应答,然后等待教师的反馈与解释。”另外,部分外籍教师提出,学生知识面较窄,交流技巧匮乏,易犯口语中的常识性错误,需要教师在互动前先进行示范性表演。中国教师也提出了“学生在词汇应用、交际技巧、思想表达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开口讲话时间不多,且应答偏短”的观点。笔者认为,调查显示了“教师主导”的教学状态,学生处于交际的弱势位置,甘于倾听而非主动交际,这在国内EFL课堂中仍具有代表性,应引起教师及研究者的关注。(二)中外教师的提问尽管中外教师在访谈中均提出了“学生由于能力不足而需要教师事先大量示范”的观点,但教师课堂话语还是以提问和反馈为主要形式,且中外教师在提问的形式上有差异。中外教师在提问频数上差别不大,但在提问类型上具有显性群体倾向。具体而言,外籍教师喜欢使用开放性的非限答式问题和参考性问题,更愿意寻求未知信息;而中国教师则大多偏爱使用限答式问题和展示性问题,乐于让学生通过表达事先知道的答案来操练语言或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三)中外教师的反馈本研究参考Chaudron[4]的分类将收集的反馈数据分为肯定反馈和否定反馈,同时依据Cullen[21]的分类将其分为评价性反馈和话语性反馈。调查发现,中外教师都能对学生回答进行反馈,甚至对同一问题在不同学生回答后给出不同角度的肯定或否定反馈。中外教师都偏爱使用肯定反馈,少用否定反馈。中外教师在使用评价性和话语性反馈上存在群体差异:外籍教师比中国教师更倾向于话语性反馈,强调师生互动中的内容,语言形式具有宽容性;中国教师对于学生回答的语言形式及理解的准确性给予较多关注,时常会对回答是否可接受进行评价。另外,外籍教师间反馈使用差别较小,而中国教师CT2和CT4与另两位教师在评价性和话语性反馈的运用上有显著差别。CT2和CT4在提问时,更多地使用了参考性问题和非限答式问题,在反馈中表现为更多地使用了话语性反馈,这一结果与外籍教师反馈类型相似。中外教师的肯定反馈主要有机械性认可、表扬、重复、换说法和对回答进行扩展等形式。中外教师大多能够采用积极的肯定反馈形式,在教学中或者鼓励学生产出更多话步,或者深入阐述交互信息,但少数课堂中教师的肯定反馈仍显得较为笼统与机械,表现为“ok”,“great”和“good”等机械性认可。

本研究由于受试的数量和代表性、学校层次、调查频次等多项因素的限制,其结论仅是对EFL课堂内中外教师话语特点的窥视,但其反映出的问题仍值得关注。在国内EFL语境下中外教师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现象,学生甘于接受课堂内倾听者的角色;中外教师课堂话语总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具有群体性特征,这些特征与教学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学习效度的影响等还有待后续的深入研究。

查看全文

地方高校中外教师教学风格的比较透析

论文关健词:外籍教师地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风格

论文摘要:由于社会的需求,使得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越来越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远离主城区的各大高校,甚至一些中学均加天了引进外籍教师的力度,并积极鼓励本地区英语教师和外教合理分工,共同承担英语课的教学。文章通过对本地区英语教师与外籍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中国英语教师与外籍教师在教学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试图通过二者之间的差异性研究,找出可以相互借鉴的东西,使其互为辅助,以达到提高地方高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根据温晋方(m)对外籍教师的影响进行的问卷调查,外籍教师对学生语言习得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英美概况、第二课堂、听力课最有利于NESS''''(nativeEnglishspeakingteachers)为中国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输入。同建华和刘建刚(2001)透视了NEST在中国的英语教学,其研究总结了NEST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和特点,如表演教学、实物教学、交际法、节外生枝、集思广益等,并指出了外教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如语言优势、丰富的阅历、开放的性格等。邢沛玲(2002)研究了NEST的课堂管理,教师形象等特点,并指出NEST在中国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间题。胡晓琼(2001)对NEST精读课教学进行了跟踪研究,同时对学生有关NEST与NNEST(non一nativeEnglishspeakingteachers)精读课的看法意见进行了分析。外籍教师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增补新内容等多方面比中国教师更具优势,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也更喜欢外籍教师讲授精读课程。综观国内有关NEST教学的研究,不难发现涉及的范围较广,在外籍教师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中外教师英语课堂教学的互补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中外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跟踪,找出二者之间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一、中外教师的英语教学特点

1.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中国教师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人式教学方法,讲授内容大都紧紧围绕课本内容,教学严谨、系统、完整。外籍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去理解和掌握语言;反对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他们强调学生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应看到学生的潜力。在课堂上尽可能扩大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外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重教学内容获取,而轻教学形式;他们重课文内容的社会意义,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轻课文的语法结构。他们植长于实物教学,大量使用图片、模型等有关教具进行讲解,而且大多数外教还擅长简笔画,对学生不熟悉的事物在黑板上几笔勾勒出来,使课堂更加生动,学生也一目了然。外教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发现并解决问题。他们在课堂上通常扮演启发者、鼓励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他们鼓励学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去理解和掌握语言,例如,口语课堂没有现成的教材,外籍教师就以某个国家为背景,设置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将要面临的种种场景,每个场景就是一堂课,从下飞机到机场出口,人住旅馆,学校报到、注册等各种场合均使用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用语。这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双元、多元互动的教学局面。外教认为语言的本质是交流,交流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他们强调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英语。因此,外教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进行大量语言交际活动。外教在课堂上经常采用我们所熟悉的交际法,如pairwork,groupwork和choruswork。他们喜欢将座位根据课堂内容进行布置。有时甚至将学生带到户外草坪、湖边等地方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简单、生动、有趣。如讲到“电脑对人类的影响”这一间题时,外教会在黑板上写出“Advantage'''',与“Disadvantage”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的任务是罗列学生的发言,最后组织大家逐条审定,启发学生进行补充和删减,于是答案就在学生们的热烈讨论中产生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知识还不容易遗忘,所以值得中国教师效仿。据调查表明,76%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练习机会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严谨的课堂秩序与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国教师认为安静、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全体学生认真听讲的保证。他们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得随意说话。外籍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尽量创造一种活跃、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完全放松。他们通常会尽可能地营造一个宽松的交际环境,让学生随意落座;有时根据所教内容的需要,还会变换上课地点,带学生到草坪、图书馆、资料室等地授课。从实践和行动上参与必要的社会知识、经验及其应变的学习。总之,课堂管理原则是以人为本,灵活而有实效。比如,我们在本校美籍教师Katie的口语课上看到:她在引导学生讨论“jobinterview"时,是将课堂变成了一个真实的招聘会现场。她让学生站在教室的四周,给一部分学生发了一些卡片,卡片上设计的是有关就业面试时可能会问到的一些问题,让另一部分学生充当老板,相互提问,约两分钟以后,要求“找工作”的学生"switch”换boss再问同样或类似的问题。然后,再交换角色,原来的老板变换成求职者,再讨论相关问题。整个课堂看似“无序”,可教学效果很好。

查看全文

中外合作办学问题及措施

[摘要]介绍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对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经营管理问题、外籍教师管理问题和德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问题;应对措施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

改革开放不久,我国的高等教育为了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指示精神,以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率领的中国大学校长一行于1979年11月赴美国考察,揭开了中外高等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沿海地区合作的数量大大增加,中西部地区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已经开始起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300个,覆盖了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夕哈作办学机构相对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及大中城市诸如上海、北京、山东、扛苏、辽宁、浙江等省市,这种发展趋势符合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外方合作者主要来自经济发达、科技及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例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合作办学的专业主要有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电气信息、经济学、艺术、教育学等。

近年来,我国双边和多边教育合作与交流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向高层次、宽领域发展。国务委员陈至立还代表中国政府与德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互相承认学历、学位的协定),这是中国与西方主要国家签署的第一个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协定,标志着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达到了—个新层次。

二、中外合作办学中的问题和应对举措

查看全文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介绍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对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经营管理问题、外籍教师管理问题和德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问题;应对措施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

改革开放不久,我国的高等教育为了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指示精神,以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率领的中国大学校长一行于1979年11月赴美国考察,揭开了中外高等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沿海地区合作的数量大大增加,中西部地区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已经开始起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300个,覆盖了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夕哈作办学机构相对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及大中城市诸如上海、北京、山东、扛苏、辽宁、浙江等省市,这种发展趋势符合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外方合作者主要来自经济发达、科技及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例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合作办学的专业主要有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电气信息、经济学、艺术、教育学等。

近年来,我国双边和多边教育合作与交流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向高层次、宽领域发展。国务委员陈至立还代表中国政府与德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互相承认学历、学位的协定),这是中国与西方主要国家签署的第一个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协定,标志着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达到了—个新层次。

二、中外合作办学中的问题和应对举措

查看全文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优化

摘要: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本文对现阶段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教学管理的优化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教学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专业建设缺乏特色,课程体系不合理,培养目标模糊。我国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和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及信息技术等实用性教育项目和相关专业,在专业建设上缺乏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考虑,课程体系上英语课程比重较大,学生专业课削减严重,未能按照自身办学条件和特色提出人才培养目标,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二)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师一般包括中方教师、中方聘用的外籍教师以及外方合作院校教师,师资结构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直接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总的来看中外合作办学中方聘用的外籍教师整体偏少,且大多集中在英语课程,能胜任专业课程的少之又少,没有建立合理的招聘机制和广泛的招聘渠道,缺乏专业的教学考核衡量标准。外方合作院校教师无法长期留在我国,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外方在选派人员方面可能欠缺综合考量。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同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一般家庭条件较好,缺乏吃苦和拼搏精神,个性比较张扬,视野比较丰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心理压力较大,除了专业学习,还有外语学习和出国挑战,容易受到多元的西方思想意识影响。(三)中外文化差异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的影响。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中外双方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对教学管理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在我国较为传统和保守的教学理念下,中国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教师上课也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容易形成定式思维,学生的应试能力较强,但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十分欠缺,与社会脱节严重,中国学生自主性较差,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过分干预,依赖心理较为严重。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性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本能出发,重视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鼓励思想和思维自由,注重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学生成长提供服务。教学主要采用引导模式,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较为自主独立。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教学管理的优化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方案应把国外的培养标准与我国的教育特色结合起来,以引进外方先进教学理念和优质课程为思路,由中外双方共同制定优化。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需将外方优质成熟的课程融进中方课程体系,加强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方课程和外方课程的衔接,建议语言课程不要集中在前两学年,适当分配部分到第三学年,加强第一学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引进的外方课程不应集中,建议分散安排到每个学年,使外方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可以产生持续的潜移默化作用,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学习,更要强化实践环节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增强校企合作,特别是要多安排学生到有跨国背景的企业实习。(二)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搭建课程共享平台。中外合作办学应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包括优质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和教师资源。部分课程与教材可以原原本本引进,也可以将外方比较成熟的内容融入到中方课程,将中外双方的教学资源有机结合,比如在专业课程中加入国外领先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或者是在课程的考评手段上引进外方的机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进优质教师资源方面,可以组织中外双方教师通过教学访学、学术会议等方式进行教学、教研和科研的合作交流。中外合作办学还需有效整合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搭建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共享平台,共享优质课堂影像、网上课程等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利用发挥外教资源。中外合作办学应与外方建立教师互访制度,通过访学、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中方教师的英语水平和国际化视野,加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实现教师的本土化建设。此外,还需积极引进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同时扎实的外国学者、专家、海归人员组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在外籍教师管理上,需建立健全招聘和管理机制,严格资质,对外籍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及国情普及,每位外教配备一名中方专业教师作为联系人,建立专家监督小组定期听课,保障外教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外教的聘用效益,增强外教与中方教师的交流,除了上课之外,积极利用外教资源开展英语特色活动,如开设讲座沙龙、英语角、英语第二课堂、创办英语杂志等。(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业务水平培训。中外合作办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团队,教学管理人员必须首先熟练掌握英语工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应学习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认识到教书是育人,管理同样是另一种形式的育人。其次应该学习中外合作办学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国际通用法则,了解项目各项合作条款。中外合作办学应为教学管理人员多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比如培训新形势下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新规定和新要求,外方的教育体制和各项法律制度等,还应让教学管理人员有机会去外方进行实地交流和学习。(五)严把学生培养质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提高招生标准来促进生源质量的提高,综合考量学生的整体素质,比如对英语单科成绩设置标准分数线,加试英语口语,还可以对招收到的学生进行入学前的集中培训。学习国外管理手段,强化学生的培养过程管理,推行高校宽进严出制度,实行弹性学分制,扩大选课覆盖面。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对外交流的特殊性,学生容易受到外国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大学生正处在思想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必要,专门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在课上分析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可以将一些政治主题穿插到学生的社团活动和班会中去,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信。(六)构建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中外合作办学应树立科学合理的办学质量观和质量评价标准,借鉴境外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评价体系,从外部质量监控和内部质量监控同时研究,构建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外部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各项评估监控,以及中外合作办学跨境教育机构的评估与认证。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中外双方联合管理委员会,全面监督中外合作办学的各项工作;落实中外双方的定期互访机制,从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不同层面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负责人定期联络制;建立学生评教制度等。(七)凸显中外合作办学社会影响和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管理经验和教育技术来提升我国自己的办学能力和国际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加强本专业学科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对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迁移、渗透和辐射作用,甚至到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教学方面,扩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先进教学方法和优质资源的应用范围。中外合作办学应该适应我国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为地方经济改革服务,探索多种形式的教育输出和输入。

查看全文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多,人才培养重要性更加突出。教学管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高校的社会信誉、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强教学管理的优化建议,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问题分析;优化建议

质量和管理是教育永恒的话题,中外合作办学,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和普通办学有明显的区别,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教学管理对合作办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如何根据院校实际情况分析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现状,采取合理的措施,优化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增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同时面临着新挑战,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中外合作办学推进了国外优质资源的引入,为国内教育提供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借鉴,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区别于普通办学,由于营销理念的渗透,必须以优质的教学服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促进了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创新,人才培更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了教育体系的创新;时代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中外合作办学能够通过与国外优秀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

二、问题分析

查看全文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究

1双语教学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性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国内和国外联合办学的新模式,它一方面可以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快速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国内学习阶段和国外学习阶段。在国内学习阶段通常安排国外合作高校的外教来讲授部分专业课程。这种外教课程一般采取英文授课、英文考试的形式。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外教课教师来自外国合作方,英语水平高,专业基础好,熟悉国外教学模式,但通常中文水平有限,对国内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不太了解。合作方的外教在授课和考试过程中,与国内师生交流互动比较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不够理想,考试成绩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说,如果在国内学习阶段引入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有助于外教课及后续的国外学习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国外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也可以有效提高国内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下文以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为例,从双语教学的实施方式、教材选择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双语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探讨。

2双语教学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双语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根据双语教学过程中母语(即汉语)和外语(通常为英语)的使用比例大小,可以将双语教学分为三种方式:即维持式、过渡式和沉浸式。(1)维持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学的大部分过程使用中文来进行,对于课程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则进行英语注解和说明。这种方式是双语教学的最初级阶段,即中文讲授加英语注解,它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相对较低。(2)过渡式。过渡式是从维持式向沉浸式的过渡阶段。在这种教学方式中,英文的使用比例相对较大。课程的教材、板书、作业等一般使用英语,课堂讲解则根据需要交叉使用中英文。这种方式的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同时熟悉国内国外两种教学方式,能够熟练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3)沉浸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从授课、讨论、作业到考试全部使用英语,只在讲授个别重难点时才用中文。沉浸式对教师的中文要求较低,一般外教都能够胜任。在合作办学的双语教学中具体采用上述哪种教学方式取决于课程性质、难度及学习目标。以“微观经济学”为例,该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学习难度较大。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微观经济原理,并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二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逐步适应用英语进行专业讨论。根据这门课程的性质及目标“,微观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实践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可以按照课程内容的难易分别使用上述三种双语教学方式,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维持式,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对于“微观经济学”来说,该门课程的前两章分别是引论和供给需求原理,属于微观经济学的概述和入门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用中文讲授,有助于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和基本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在用中文讲解的同时对于基本概念和术语进行英语注解,可以为后面两个阶段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第二阶段:过渡式,中英文并用,逐步提高英文使用比例,降低中文比例。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难易,在讲授、板书、课堂讨论及课后作业中中英两种语言并用。具体来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课程重难点内容使用中文讲授,图表、案例等其他内容可以尽量使用英语讲授。这样安排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逐步让学生适应英文授课环境。“微观经济学”的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等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注意既要讲授课本知识,又要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课堂讨论。第三阶段:沉浸式,英文为主,中文为辅。通过前两个阶段的铺垫,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课堂讲授、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几乎全部使用英语,只在个别难点部分辅以中文讲授。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听懂英文授课,并逐渐能够用英语讨论及答题,最终目标是适应全英文的学习环境。在“微观经济学”中最后一章“市场失灵和政府政策”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这一章是前面所学理论的运用,内容相对简单,讨论性话题较多。另外,这部分内容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容易理解,也便于参与各种讨论。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组织学生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3“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

目前,国内使用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英文原版教材或中译本,另一类是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这两类教材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原版教材或中译本通常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活泼、注重理论的运用、实例较多,缺点是教材内容较多,篇幅太大,价格昂贵,实例与国内经济脱节。国内学者编写的“微观经济学”教材相对来说,篇幅适当、结构严谨、语言简练,也包含一定的实例。缺点是语言太抽象、内容较难、案例较少。“微观经济学”双语课程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基础选择一本中文教材,同时选用一本英文原版教材作为参考书。如中文教材可以选择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同时以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英文版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有侧重地运用教材和参考书。在维持式和过渡式阶段,以中文教材为主,在沉浸式阶段,以英文参考书为主。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通过对国外经典教材的阅读,了解国外教材的行文风格,更好地适应国外的学习。

查看全文

培训中心全年述职述廉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国际化办学模式,所有主干课程全部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授课并全部采用小班化、互动式、全英语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不出国门相似在国外的学习环境。学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广泛的国际合作,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国际化高等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良好的教学质量及优质的管理服务已经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欢迎,社会声誉逐年提高。学院外籍教务长分别于2003年、2007年、2010年荣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白玉兰纪念奖”。

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模式,严格保证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模式,严格保证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始终是中心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国际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专业课程,目前引进外方提供的课程占总课程80%以上,同时引进国外最新原版或实用性教材,占教材总量的90%以上。

为了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得到有效执行,学校制定了各项严格的管理制度,重视过程管理、完善学术标准已经成为中心教学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理念。学校成立学术组,由外籍教务长负责聘请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中外教师组成,同时聘请教务管理部和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学术组成员定期进班级听课并做评价记录,每周举行工作会议,交流各班级教学检查情况,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和解决。同时,积极做好外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对每一位新任外教在走上讲台之前都必须经过教学培训和课程指导,使外教充分明确了自己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同时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经课程主管审查符合教学要求后才能走上讲台。为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民主权利,每一课程结束前教务管理部都要向所有听课学生发放“教师评估表”,让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不记名评分。对于评分没有达到要求的教师,课程主管即要求其及时整改,如果整改还达不到要求的,中心将会提前解除工作合同。这不仅是对教学质量起到严格的监督管理作用,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权益。

二、重视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规范办学制度促进健康发展

随着近几年生源逐年减少,教育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中心的发展同样面临严峻的考验和生源危机。为了体现学校国际教学特色和综合办学能力,学校积极引进优秀的外籍教师,所有外籍教师都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申办文教专家资格证,同时按照国家外事制度派专人负责做好每一项外事管理及服务工作,外教对学校工作环境总体满意度较高,目前在职外籍教师70%都是工作满2年以上,最长的在我校工作已满6年。公安外事主管部门曾来我校突击检查,因没有任何违规现象而受到检查部门的认可和好评。同样我们也是非常重视中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养,中心聘用的所有中方教师和管理人员全部严格按国家劳动法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并提供相应的待遇。中心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努力为在职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劳动福利,不断促进和提升了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职业自豪感。

查看全文

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现状综述

论文关键词:南通市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院校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院校聘请外籍教师的数量在逐年增加。通过对南通市部分高校外籍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19世纪中叶,英美等列强在我国设立教会学校,西方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执教,这是外籍教师的雏形。南通聘请外籍教师始于通州师范学校,在1903年建校之初,张誊先生就先后聘请了6位日本籍教师讲授理科、农业等课程,1906年张警先生在通州师范学校开设测绘科,聘请8位日籍教师任教。外籍教师为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经江苏省教育厅统计,江苏省高等院校聘请外籍教师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4年为599人,2005年为624人,2006年为657人,2007年为698人,2008年已达到733人。外籍教师已然成了一个庞大的教学队伍,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笔者就外籍教师的教学情况、校方对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1调研的基本情况

(1)时间安排。从2008年10月开始到2009年1月,采用问卷调查对南通市高等院校外籍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并辅以访谈,以尽量使调查结果客观真实。

(2)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为南通大学、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和南通职业大学三所高校的学生。

查看全文

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点。本文针对以往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师资力量、长远发展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以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并发挥本校的优势,促进复合应用型国际化人才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应用型国际化人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学校国际化、分享国外教育资源正在不断成长和发展。[1]皖西地区是革命老区,发展相对缓慢,对拥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化、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种背景下,皖西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紧密围绕国家和皖西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通过推进与英国高水平大学特色专业的合作与交流,融合国内外最为优势的教育教学新思想和新成果,施展中、英大学各自特点和长处,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校企联合制定企业培养方案的发展思路,以培养服务产业发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为基础,通过中英高校合作项目的建设,使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国家和皖西地区经济发展对复合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要求,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智力资源[2];同时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促使皖西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专业建设、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在同类型高校中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一、合作办学概况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目前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64个本科专业。皖西学院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格林威治大学是英国规模最大的公立综合性大学之一,也是英国获得研究经费和咨询服务收入最高的大学之一,也是教育部推荐出国留学大学之一,学校现有400多个专业课程,在校生规模30000余人,来自140多个国家。再者,它不仅具有英国资历较老大学的容颜和味道,同时又具备现代大学的格调及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已被公认为在英国大学中应用性专业建设处于带头作用的高校,学校拥有完备的学士、硕士和博士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格林威治大学已先后与安徽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开封大学等多所高校成功开展过合作办学。

二、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