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思想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10:02: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终身教育思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终身教育思想

孔子终身教育思想探究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现代终身教育理念在世界迅速传播和发展。回顾终身教育理念的演进脉络,既可以从横向视角洞悉其内涵的丰富多样、跨度的国际性及视野的广阔性,也可以从其纵向视角探视其传播的快速性、时代的伸展性及社会的适应性。基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视角重新回溯孔子终身教育思想,一方面体现对现代终身教育理念追根溯源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凸显为孔子终身教育思想赋予时代精神的意义。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司马迁对其称赞道:“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可谓至圣矣。”[1]如今,孔子的美誉早已伴随全球化的浪潮传播于世界各个角落,日本教育学者持田荣一尊称孔子为:“终身教育必要性的先驱者。”[2]因此,在全球化视阈下,着眼于时展的脉搏和动态,洞悉社会各个阶层对终身教育理念的需求,基于对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考究,重塑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具有深厚的时代意义。

一、问题缘由

1965年12月,“终身教育”理念由法国终身教育思想家保罗•朗格郎(PaulLengrand)在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提及,自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终身教育理念得以传播和发展。2010年,主持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3]这既是终身教育理念以政策文件形式确立的表现,也是国家在新时代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认可和重视,更是个人基于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对终身教育理念迫切呼唤的真实体现。至今50多年的演进历史,世界各国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推进终身教育理念,并使终身教育理念在社会不同领域得以贯彻。如:韩国终身教育立法的演进及学习账户体系的开发,日本终身教育政策的推进及学习化社会体系的构建,英国成人教育制度建设及产业大学的发展,美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推进机制及发展策略等。查尔斯•赫梅尔(CharlesE.Hummel)谈到:“终身教育可以与哥白尼学说相提并论,其是教育史上最震撼的事件之一。”[4]足以看出,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是人类教育界较有影响力的教育现象。此外,其还在经典著作《今日的教育为了明天的世界》中指出:“人类出现,终身教育也就出现了。”[5]可见,在他看来,终身教育必须肩负其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充分体现出其在人的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终身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时俱进。但是,就目前终身教育理念融入我国社会实践而言,尚存在诸多问题,如终身教育思想强调打破系统的学校体系模式,侧重社会环境下的教育而非学校内部体制下的教育,而综观当下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终身教育理念在非学校环境下的贯彻与落实。终身教育理念要求教育机会均等,也就是人人可学,但由于各方面情况,如地理位置,地区经济差异等,致使终身教育思想中人人皆学的需求没有完全得到释放。终身教育思想中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社会层面供应的学习服务是全面的;其二是个体对于终身教育内容的需求是多样的。当前社会对终身教育内容的认识过于狭隘,不能充分满足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需求,这就导致社会层面的供应与个体广泛学习需求出现矛盾。目前,在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终身教育理念内在的本质规定性。基于此,通过回溯孔子终身教育思想来重新审视当下终身教育理念与社会现实的融合度,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二、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

至今,被学界广泛认可的终身教育定义当数保罗•朗格郎(PaulLengrand),他在《终身教育引论》提到:“终身教育包含教育的多个领域、各项范围,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不断发展,也包括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6]目前而言,不同的学者对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界定存在不同视角上的解读和诠释。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教育不是体系,而是建立体系的依据,这个依据贯穿体系的每个部分。”[7]孙世路教授谈到:“终身教育体系是适合于一切人从生到死的继续的受全面教育的体系。”[8]持田荣一等将其定义为:“是教育权的保障,是专业和教养的配合,是扫除文盲的方式与道路。”[9]通过不同学者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解读和阐述,不难发现,其既有趋同之处,亦有各自不同的地方。在这里,主要探讨学者们对终身教育理念趋同的部分,把握其内涵的精髓和要义,深入探究终身教育理念在当代社会的真正价值,解读和诠释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为回溯孔子终身教育思想提供一定的思想基础。由此可见,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之丰富,领域之宽广,构成之多样。在此,采用高志敏教授对现代终身教育理念要义的界定,即终身教育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超越和升华;终身教育是改革现行教育制度,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原则;教育贯彻人的发展的一生;教育覆盖人的发展的全部;教育必须成为有效而便捷的一体化体系;教育既作用于个人又作用于社会。[10]在此认识上,审视现代终身教育理念与孔子终身教育思想之间的关系,化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入现代终身教育理念,以期达到基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视角下重溯孔子终身教育思想的目的和意义。基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视角,着眼于孔子对终身教育思想的论述,可以把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归结为以下五个层面:教育对象的全纳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教育时间的终身性;教育活动的生活性;教育目标的价值性。

三、解读孔子终身教育思想

查看全文

终身教育思想与学习型社会创建

一、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一般认为,“终身教育”这一专业术语,最早是由法国教育思想家保罗•郎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的。他认为,“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儿童期和青年期,而是应该在人的有生之年得到持续的发展;教育方法也应该根据个人和社会的需要不断的改善和进步”。同时,“新的教育理念是,人类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生活,都有自我教育、自我教授、自我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之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的教育活动必须去除掉至今为止固有的与理念不相符的形式上的壁垒和障碍”。[1]以此为基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编写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指出:“教育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年龄”而是面向“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这使得终身教育思想进一步系统化和理论化,它标志着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并引发了对传统教育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从终身教育理论中派生出了一种新的“学习型社会”教育理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建立终身教育的必要条件,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又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巩固和完善。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又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巩固和完善。这正如《学会生存》中所指出的那样:“每一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可见,学习型社会不仅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同时,学习型社会的突出特点是学习和接受教育从个体行为逐步转变为社会群体行为。可以这么说,终身教育已被人们视为“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终身学习业已成为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生存方式。学习型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终身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我国学习型社会构建的依据

学习型社会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潮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是基于我国在世界潮流下的一种明智的政策选择。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得到了党和国家政府的一致肯定和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律,明确指出了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于不断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实现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具有的重大意义。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1999年1月31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2001年5月,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正式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2007年,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明确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这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终身教育事业,建立学习型社会指明了方向。

第二,从发生学角度讲,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也是人的未完成性、全面发展性的客观选择。现生学认为,“人在生理上尚未完成,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人是有独特贡献的。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进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得生存和谋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2]人带着潜能来到世界,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发展完善自己,不停地变成一个“成人”。这一发生学的理论成果,有力地支持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论点。

查看全文

终身教育思想对成人继续教育的启迪

终身教育被誉为“教育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可与哥白尼式的革命相媲美,孕育着真正的教育事业”。该理念一经提出就成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被各国作为教育的根本指导原则,构成了对传统教育的根本性的变革和超越,引发了最为深刻的一场教育改革实践。成人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它不同于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其本质属性和根本职能就是培养成人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习型人才。

一、把握终身教育的内涵

“终身教育”作为一个概念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他认为将人的一生分为教育和工作两部分是毫无根据的,学校教育只是人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不能将学校教育等同于教育。“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当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当借助这种方式,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永恒的要求———这种想法近年来逐渐在人们心中扎根了,终身教育这个新的术语,使其作为教育专业术语为人们所接受了。”因此,终身教育体系是以现代大教育观看教育的形态和体制,旨在建立一个超越学校教育狭窄界限的、有助于形成人在其一生都可以不断接受教育或学习的条件和氛围,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社会教育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领域之间紧密而有机联系的整体。“终身教育的概念,重要一点是教育要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所以要使教育和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它对制度化的教育提出挑战,注重人们个性发展的全面性、连续性,使其能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比传统教育更加能够显现每个人的个性”。可以讲,被誉为“教育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可与哥白尼式的革命相媲美,孕育着真正的教育事业”的终身教育概念一经提出就“几乎在世界范围内博得了赞许”。它已成为各国重新阐述教育、重新编写教育学和进行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随着各国对终身教育研究的深入,对终身教育的概念也有了更科学的诠释:“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可见终身教育已成为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而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因此,随着充满科技和知识的21世纪的开始,人们愈发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期望通过个人努力来达到自我完善。要实现高层次、高品质的精神追求,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是难于达到的,只有依靠终身教育的支持才有可能完成。

二、终身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支点”受到万众瞩目已是不争的事实,终身教育则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社会交往开放的扩大,知识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地提高。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信息已远远超出了个人所能掌握知识的限度,研究显示,当代人类科学知识每3-5年增加一倍,这意味着一个人在大学读书期间所学的知识在毕业时就已经有50%的陈旧、老化的问题,失去其原来的价值。一个人依靠从小学到大学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这个知识更新速度迅疾,技术创新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不能再指望一种教育或一定阶段的教育就能为社会成员服务终身,创立一个任何人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能继续学习的教育体制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提出,“学习速度<变化速度=死亡”。在信息社会中,我们面临的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但是永恒的,而且变化的进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而科技发展速度的加快直接导致各国经济的竞争愈发激烈,任何跟不上科技知识革新步伐的国家、组织和个人,都将被无情地远远抛在后面。同时,技术进步所造成的人口失业也将威胁到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条件。因此,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个体潜能和创造力,以适应生存和自我发展需要的终身教育就成为社会成员的选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得人们对教育需求增加,对教育规模的需求以及对教育职能和应变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传统的学校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空间等方面已严重影响了人们学习的权限。在这样空前的压力下,使教育在任何时间、空间上面向任何人,使教育在纵向与横向两个方向上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形态就成为人们选择的趋势。终身教育的提出是时代变革和教育内外平衡的需要,所以其基本理念已是当代影响极为广泛的国际教育思潮,已成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并以其强劲的发展态势,作用于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程,终身教育已成为人类选择的必然趋势。

三、成人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石

查看全文

漫谈大学体育中的终身教育思想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现状

1、取得的成绩由于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贯彻实施,我国各项教育活动都取得了不小成绩,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1)课程设置多样化。开展终身体育教育以来,我国的各个大学都设置了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爱好。除传统的乒兵球、羽毛球、长跑等体育项目以外,又增设了武术、健美操、韵律操、台球等体育项目。

(2)自主的教学方式。大学的体育教育采用学生自选科目进行体育锻炼的教学方式,积极适应学生的体育爱好。使得有相同兴趣的学生们积聚在一起,进行彼此喜欢的体育项目锻炼,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也明显增强了授课的效率,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3)社团多样化。现在的大学积极鼓励学生们自创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培养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体育社团更是多种多样。跆拳道、拳击、滑板、街舞等,极大的丰富了学生们的体育活动,通过参加各种体育社团,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

2、存在的问题虽然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取得了不小成绩,可是毕竟时间较短,依然有不少问题存在。

查看全文

创建学习社会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目的是一致的;关于追求人性的完美与人生真正价值实现之教育目的观;创建学习社会的根本出发点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社会也逐渐成为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指导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出现的时间比终身学习早、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统治、非思想本质和最终目的意义上的不同、追求人性的完美与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任何形式的教育和学习的目的、均体现了人类对教育本质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创建学习社会,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创建学习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对人的认识等,具体请详见。

【内容提要】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为了追求人性的完美与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也只有在此目的基础上,学习社会的创建才具有可能性。

【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目的

自从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上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朗首次正式提出“终身教育”一词之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社会的概念便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加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推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很快成为各国教育界乃至思想界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社会也逐渐成为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指导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但是,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迅速传播的过程中,人们探讨最多的是它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差异,它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即更多的是在形式和概念的层面上探讨它对传统教育的矫正和革新,更多地强调教育的全程性、全员性及教育机会的均等性等教育形式方面,更多的突出教育的终身性、主体性。当然,这些都是非常必要强调和突出的,它们正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得以提出并能迅速传播且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生命力的根本之所在。然而,笔者在此想表明的是,这种强调和突出似乎跨越了某些基础性研究工作更多地去追求目标的实现。如果不首先搞清楚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教育目的,即如果不首先弄清它们的出发点和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那么我们将很难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也很难对其规划和实施。因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开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构建学习社会的根本前提和首要条件。因此,只有首先弄清楚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们才可以谈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施、学习社会的构建等实际问题。

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目的是一致的

尽管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出现的时间、强调的侧重点甚至在所追求的实际目标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它们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查看全文

地方终身教育立法条例分析

[摘要]在阐述终身教育立法意义的基础上,从立法宗旨与法律依据、管理体制、经费制度三个方面,对我国相关省市的终身教育立法条例进行比较,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几点与终身教育立法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终身教育;教育立法;立法宗旨;管理体制;经费制度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终身教育立法概念一经提出,相继在数个国家中获得推广与实践,终身教育立法逐渐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欧美国家相比较,虽然我国部分省市相继编制了相关的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但是我国国家层面上的终身教育立法严重滞后。本文在分析福建省、上海市、太原市、河北省、宁波市五个地方终身教育立法条例的基础上,为健全终身教育法律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一、终身教育立法的意义

(一)充实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教育法是中国教育法律的根本,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处于不断完善与优化的实践状态中,而终身教育立法可以被视为教育法的重要衍生物之一。终身学习体系包括许多阶段,其中学校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为终身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而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可以被视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分支,在没有任何一部专属法律的支撑下,运行体系相对不完善。终身教育法的颁布将为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将继续教育整合进法律调节系统内,为中国教育法母法的拓展提供基础[1]。此外,在优化教育法律体系方面多有裨益。迄今为止,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包括《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等法律,却没有相关的终身教育法;而这一法律的出台,将会充实我国法律体系的内容。(二)为开展我国终身教育工作奠定基础。终身教育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与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从性质上分析,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带有长期性、艰难性与宏伟性等诸多特征,在政府机关的指导、组织与管控以及全社会群体的支撑下,才会获得更为可观的效果。终身教育法的颁布将会引导终身教育实践活动践行法治化路线,处理实践过程中的各类难题。例如,将成人教育整合进终身教育的体系内,使教育不限于学校时段,而是涵盖人生的各个阶段,并且拓展到各种技能和知识的各个领域。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各国政府把成人教育看成推动终身教育进程的先导,给予成人教育一定重视,借助编制法律去推进成人教育发展进程。另外,终身教育立法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国内地方性终身教育法规的实效性[2]。只有在终身教育法的支撑下,地方性终身教育法规的法律效力才会彰显出来,才能促进各类教育行政工作运行的规范性与合法性,保障地方性终身教育工作开展与运行。(三)为实现和谐社会目标提供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及发展和终身教育事业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终身教育具有整合性、公平性、开放性等优点,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广大群体的需求,并有效弥补了正规学校覆盖不全以及无法满足全民教育培训与学习的需要。个体不再受时空的约束,学习技能与知识的机会不断增多,可以锻炼人的适应能力与发展能力,为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终身教育立法使终身教育理念逐渐内化为社会公众的行动,公众素质有效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地方终身教育立法条例比较分析

查看全文

终身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新发展

摘要:体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当中始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需要承担对学生传播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的重要责任,更担负着在体育运动教学的影响下,来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思想、良好生活作息习惯的重要责任。尤其是在国家倡导全民运动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出来。但就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在各方面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抑制了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有效培育。为此,我们特将终身教育理念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围绕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新发展展开了一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对终身教育理念内涵、特点、意义等内容进行全面概述的基础上,对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新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终身教育理念;终身体育教育;新发展

一、终身教育理念概述

终身教育即人的一生当中所受教育的总和,其中即包含了青少年阶段的中小学义务教育、青年时期的大学教育,又包括了人们在走向社会过程中,因个人能力发展或者是职业所需主动接受的各类社会培训教育。倡导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来为个体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终身教育理念产生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技、教育等行业领域大发展的背景下,是人们在社会变革的影响下为促进自我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而对自我知识、观念、精神进行的一种更新活动。总体来讲终身教育理念有着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实用性等突出特点。能够在教育的影响下,赋予人们随时随地对所面临的问题、困难予以解决的能力,满足人们各阶段的生存、发展需要,并为人们个人价值的发挥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机遇。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入实施,终身教育理念得以在我国各阶段的教育体系得到很好的渗透。其中高校体育教学就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衍生出来了终身体育这一独特的体育教学思想,不仅符合当下国家倡导的全民运动的主旨精神内涵,更符合了体育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是新时期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发展、践行最好的表现。有助于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总体来讲将终身教育理念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将首先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的转变,在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倡导下促使高校能够积极抛弃传统体育教育观,引入更为先进、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终身教育理念,并以此为主导思想开展后续各项体育教学实践工作,这将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完善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保障体育教学改革事业的先进性。其次,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引入,将有助于在体育教学中掀起体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热潮,以此来促使现行体育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相关要求,教授学生一定的体育学习技能,以此来为学生今后进行终身体育学习创造一定的条件。最后,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引入,必将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举办中发挥出极为重要的影响,以此来促使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举办的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多元化,使体育教学活动能够符合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以此来实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新发展

(一)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与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衔接。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不仅需要着眼于高校学生毕业之后的体育教育,而且也应当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与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衔接,从而促使学生在校体育教育呈现出系统性的特征。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与高校阶段的体育教学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不仅教学目标方面体现出了同质化缺陷,而且教学内容方面也具有明显的重复,因此,如何实现基础教育阶段与高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一体化,也是贯彻与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任务。首先,从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在目标方面的衔接来看,一方面,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还是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都应当体现出体育教学与社会进步、学生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为学生继续接受体育教育、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开展体育锻炼奠定基础。如在目标设定中,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都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从而将终身教育理念作为提升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主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需要体现出持续性、层次性的特点。具体而言,在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小学体育需要通过使用游戏教学等方式,强化学生对体育价值的理解,并促使学生对体育教育产生较高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学习态度。在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初中体育需要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提升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意志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需要关注学生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为学生终身教育理念的强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高中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高中体育需要重视巩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态度、习惯以及兴趣,并重视推动学生个性发展,推动体育教育工作的生活化。在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高校需要重点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在利用多元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辟了解社会体育文化的渠道与平台。其次,从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在内容方面的衔接来看,内容多样化以及内容差异化,是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内容与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实现良好衔接的重要目标。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工作者与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有必要深化对“终身教育项目”的研究与应用,这一项目至少应当呈现出四个特点,即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具有可增可减的运动负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及适应不同阶段的青少年。在此要求下,游泳、跑步、体操等运动项目都可以纳入“终身教育项目”体系,并根据教学目标的差异,在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体现出具有差异性的重点;另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与高校阶段体育教学内容需要具备连贯性,在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当中,教师需要重视围绕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游戏的开发,从而促使学生通过教学游戏体验到体育教学为自身带来的快乐。在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中,有必要对选择性教学进行尝试,从而实现各类优秀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的对接;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中,则需要根据高校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以及学生学习能力、体育素养基础等,对教学内容做出较大的调整,如重视提升非竞技运动项目比例、重视引入具有延续性活动价值的体育运动项目。与此同时,高校有必要针对学生专业特点,为学生提供能够与专业特点相契合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海运专业可以强化游泳教学、地质专业可以强化竞走与攀岩教学等。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难度方面,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需要体现出难度逐渐提升的特点,而从教学内容的比例来看,则有必要逐步提升个人运动项目、可选修内容的比例,从而为学生终身教育理念的强化以及学生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践行奠定良好基础。(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与鲜明特色。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学组织形式为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而服务,在不同的高校以及不同的体育课程中,教学组织形式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学内容的差异、教学对象的差异以及教学环境的差异而体现出差异性,为此,无论是多样化还是特色化,都应当是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创新中的重要要求,只有如此,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才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为终身教育理念的贯彻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原则。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学组织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性化原则。即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能够尊重学生主体性,根据学生兴趣、能力,在体育教学组织方面体现出因材施教的特点,从而确保学生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二是多样化原则。即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能够在重视发挥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优势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工作做出更多的探索与创新,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而确保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适应不同学生群体以及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需求;三是开放性原则。即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能够在重视校内教育的基础上,关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联性,通过创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走出去”了解体育文化,当然,也可以通过邀请家长、社会体育组织进入高校,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协同性;四是无形化原则。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工作不仅需要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也有必要体现在高校体育文化、体育教育文化建设方面,从而在高校中形成倡导终身教育理念的学风与校风,这不仅有利于提升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成效,而且也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学特色的打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组织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许多高校中的体育教学组织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当然,一些高校仍旧沿用传统体育教学组织方法的情况也客观存在,而教学组织方法的单一性则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厌烦情绪,并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学习习惯的养成等产生制约作用。具体而言,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应当以选修课程为依托,在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实现良好对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愿、自主地参与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学组织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而且需要重视使用俱乐部等形式,开展体育教学。从俱乐部形式的应用来看,虽然俱乐部形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呈现出了多样化的优势,但是受到体育课程地位、高校体育教学设施、高校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的影响,俱乐部形式的应用与普及仍旧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因此,当前的俱乐部形式面临着未来可行的局面,而重视对体育课程地位、高校体育教学设施、高校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等方面对高校体育教学做出的改革,则成为了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组织方法多元化发展的关键。(三)明确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要求。在将终身教育理念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过程中,传统教学观念与这种新的教学观念也会产生一定的冲突,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重视了解终身教育理念,将终身教学理念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而且要求教师能够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体性的压抑,以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在践行高校体育教学终身教育理念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而言,在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通过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来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首先,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扮演终身教育理念的传播者与践行者。要将终身教育理念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能够对终身教育理念做出认知与认同,并在此基础上明确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方向,重视推动终身教育理念在同事群体、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重视在学生群体中宣传终身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终身教育理念对自身体育素养发展的重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强化自身体育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可以利用校园媒体、专题讲座、体育课堂等载体,对终身教育理念做出全方位的宣传;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对终身教育理念进行践行,从而提升终身教育理念的感染力与渗透力。如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投入到体育学习、体育锻炼当中,从而为学生群体树立榜样。其次,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扮演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组织者。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做出一定的改革与发展,在此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发挥出主导作用。在此方面,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差异、习惯差异开展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高校内外具备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强化提供良好保障。当然,在高校体育工作者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对国内外先进经验、先进技术等适时的了解与借鉴,并针对高校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将这些经验与技术应用到终身教育理念的渗透当中,从而有效提升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成效。最后,高校应当重视在体育教学工作者角色转变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在此方面,高校需要重视引导体育教学工作者对学生学习需求做出了解,并促使体育教学工作者针对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高校需要重视推动体育教学工作者教学理论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确保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以贯彻与落实。如高校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教学工作者参与教育培训工作或者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引导体育教学工作者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并在认识到终身教育理念价值的基础上,提升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成效。另外,高校需要针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提升,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与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体育教学工作者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运用与渗透情况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从而为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查看全文

伦理学视野下终身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终身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思潮,是和社会经济与人的自身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的一次性传统教育的挑战。然而,目前终身教育的思想及重大意义,仅在部分高层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中形成较为广泛的共识,广大社会成员对于终身教育仍然了解甚少,本文试图以道德为观察视角,来探究终身教育的伦理精神,以有助于推动终身教育思想的广为传播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尽快建立。

关键词终身教育道德善恶

终身教育是指对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一生所进行的教育。具体来说,终身教育包含了纵向教育和横向教育的连续和结合。从纵向上看,它指出了人生发展的每个时期受教育的连续性;从横向看,它指出了受教育者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互相结合的。由此可见,终身教育否定了将人生截然分成前一段用于教育,后一段用于劳动的观点,对只注重学历教育忽视学历后继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批判。

1善恶与终身教育

善、恶是伦理学说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范畴,是道德评判中最一般的表示道德价值的概念。善同恶一起,构成区分德行和非德行的最概括的形式。人们通过企求善来反映自己最普通的利益、要求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又借助善来评价他们周围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一切社会现象。

从“善”与“恶”的视角看终身教育思想的伦理意蕴,必须首先对准善的实质。那么,什么是善?简而言之,善就是那种既符合人们的要求,又符合外部现实性的实践活动。善恶是教育伦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善恶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教育善恶的标准。教育善恶标准一方面要体现教育道德的伦理特性,主要包括对教育活动过程、结果、要素进行合理性、合目的性的检验,以期达到教育伦理规范的要求。教育善恶标准另一方面是要反映教育道德水平,人们对教育的评价是多角度、多层面的,但主要是对教育效果的评价、教学水平的评价、学生质量的评价。对教育的伦理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的维度,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人们对教育的新要求。

查看全文

终身教育观念与终身教育机制

作者:苏国柱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终身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第四,学习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内容除了职业教育外,越来越注重人的个性珠全面发展,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极力倡导,也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于是,发展终身教育,推进终身学习,不仅成为一种思潮在国际社会中广泛传播,而且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21世纪教育与社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2]。同时各国也开始通过立法的形式将终身教育思想付诸实践。我国也适时地调整了教育战略,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建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明确地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我国政府已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终身教育体系是国家为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而建立的促进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制度系统。就是要建立起一种能为所有人的各个阶段,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提供教育的体系,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和机制。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成教非学历培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作为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及终身教育的主要方式,成人教育是践行终身教育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渠道,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和主体性价值。因此,要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必定首先要依靠成人教育的发展。但过去那种单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终身教育体系,取而代之的将是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线的成人教育。就目前来说,与终身教育体系相适应的非学历成人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对发展非学历教育普遍不够重视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具有巨大教育实力的高校普遍存在对发展非学历教育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没有在终身教育的框架内去认识成人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是专业人士仍然认为成人教育只是普通教育的一种学历补充或替代,而不是一种独立的办学形式。一些普通高校的领导层往往认为学历教育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把非学历培训看成是学校创收的副业,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培训的观念还未根本上转变。表现在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上,高校目前大量进行的是学历教育(脱产、业余、函授);在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还是一些普通高校全日制的本专科的“翻版”或“缩身版”。所以,高校目前直接参与的非学历培训项目占有的市场份额还相对较小,还不能较好地满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二)非学历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我国成人教育的非学历培训的发展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固然有认识不到位,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的原因,但与自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也有很大关系。成人教育的培训对象是在职的从业人员,既然是为成人学习服务,就必须建立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但遗憾的是,在成人教育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单位蜂拥而至,造成培训市场十分混乱,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就是一些普通高校举办的非学历培训,也存在着只讲经济效益,不顾培训质量,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严重,个别地方出现只管理培训班的招生,对教学过程不闻不问,无法满足学习者的要求。因此,高校非学历教育在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仍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查看全文

审视终身教育定位价值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终身教育思潮散点透视;成人高教的价值定位;成人高等教育现状剖析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潮、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时空的整体性、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应当面向全体人员、终身教育是旨在促进人发展的教育、终身教育具有整体性、全体性、主体性的特点、弄清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联系与区别、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从80年代初传入中国、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的无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与世界的平均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层次单一,成高普教化现象严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合作中包含着竞争等,具体请详见。

【内容提要】成人高等教育在构造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重新审视终身教育的特质,把握成人高教的价值定位,并据此剖析目前运作现状,努力为发挥成人高教的现实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提供新的思路和运作策略。

【摘要】终身教育

自从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提案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倡导和不遗余力地推动,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潮,成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并以其强劲的发展态势,作用于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如何真正做到将成人高等教育置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如何在概念和内涵上做出新的突破性认识,如何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彰显终身教育的活力和精髓,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终身教育思潮散点透视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社会交往的扩大,正在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人们必然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学习、生活的质量,这些变化对人的发展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根本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空间方面的限定,使教育在任何时间、空间上面向任何人,使教育在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上贯穿人的一生,即逐步确定终身教育的形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界的共识,那种认为青少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可以终身受用,因而把人的一生划分接受教育期和职业活动期的想法和做法,已远远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和未来社会的需要。人类知识增长速度之快,更新周期之短,与人在校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更加激烈,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学习已成为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心灵之窗、富裕之门的钥匙。从某种意义上,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而言,终身学习都是一种回报无限的必不可少的投资。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程,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的世界发展趋势,终身学习成为必然选择,并具有划时代的教育指导意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