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09:58: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终身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终身教育的意义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其现实基础
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创始人是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适应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使人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人与社会的和协发展。
1.适应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的需要
蒸汽机和电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电气化和机械化的时代,使人类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经济的发展和积累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迅速。这种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使人类的经济、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第一次最为重大的飞跃。至20世纪40年代,原子弹的成功制造与爆炸、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产生,50年代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60年代前后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和应用,更使人类开始进入原子能、计算机、电子集成电路和空间科学技术的时代。此一时期也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空前繁荣,不断地从旧有的学科体系中派生和分化出新的学科或边缘学科,如从物理学中派生出“核物理”、“电子学”、“电机学”、“空间动力学”等。学科的分化与演绎,使学科越分越细,边缘学科层出不穷。科学技术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综合,需要不同学科的人员参与才能完成,科研的设备越来越复杂,制造技术也越来越精细。如原子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成功,几乎集中了人类当时已知的各个学科的科学技术和各路精英参与。据统计,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近20年间,人类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文献总量比在此之前200年间的总和还要多。据美国有关部门的统计,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至少可用30~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只能使用15~20年;到60年代中期,只能使用8~10年,个别领域则缩短到5年左右,而其它知识都老化、陈旧或无用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快,知识的积累、老化和陈旧更为快速,特别是进入90年代至今,新知识、新技术每年都在大量地产生和积累,并在积累中大量地除旧出新,如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及通信技术等信息科学领域,更是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新的知识每年都在大量地产生、大量地陈旧无用,其变化之快使人目不暇接。据对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每年摘录的化学文献量的统计,从二战后到60年代初,大约每10年文献量就翻一番,而现在则只需要2年左右。这就是所谓的知识、信息和情报爆炸。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即使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也很难利用原有的知识把握和了解全球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及动态,一般的科技工作者、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等,也难以利用原有所学的知识去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快速变化,因而出现了知识老化和知识短缺的危机,这无疑对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极大的障碍。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新知识的产生和迅速更新,无论任何一个层次的人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老化和知识短缺问题。而终身教育恰恰就可以实现人的知识积累与更新同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2.适应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特点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二次大战后的一个显著特点。特别是欧美等国及日本、德国、意大利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除科学技术进步的因素外,还有就是二战以后除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60年代的越南战争,整个世界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即使是朝鲜和越南战争,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和南联盟的战争,也发生于上述经济发达国家本土以外的地方,本国的生产力和经济积累没受到任何破坏,相反通过这些战争加快了与军事有关的科学技术和军工军需工业的发展,也同时拖动了其它经济行业的发展,使有关国家发了战争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集团的军事对抗与军力竞赛,更是把与军事有关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以核威协力量为目标的核武竞赛,以制空权和航天技术为目标的航空航天领域的竞赛,以电子技术对抗为目标的军事电子工业的发展,以及与军需品有关的汽车、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技术发展快,生产力提高,经济增长迅速,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此一时期,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普遍在50%左右或以上,这就使生产力与经济出现了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在这种背景下,生产力提高而使经济的增长加快,随即的问题是把人的技术技能素质如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提到了紧迫的位置。因此,实施终身教育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孔子终身教育思想探究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现代终身教育理念在世界迅速传播和发展。回顾终身教育理念的演进脉络,既可以从横向视角洞悉其内涵的丰富多样、跨度的国际性及视野的广阔性,也可以从其纵向视角探视其传播的快速性、时代的伸展性及社会的适应性。基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视角重新回溯孔子终身教育思想,一方面体现对现代终身教育理念追根溯源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凸显为孔子终身教育思想赋予时代精神的意义。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司马迁对其称赞道:“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可谓至圣矣。”[1]如今,孔子的美誉早已伴随全球化的浪潮传播于世界各个角落,日本教育学者持田荣一尊称孔子为:“终身教育必要性的先驱者。”[2]因此,在全球化视阈下,着眼于时展的脉搏和动态,洞悉社会各个阶层对终身教育理念的需求,基于对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考究,重塑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具有深厚的时代意义。
一、问题缘由
1965年12月,“终身教育”理念由法国终身教育思想家保罗•朗格郎(PaulLengrand)在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提及,自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终身教育理念得以传播和发展。2010年,主持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3]这既是终身教育理念以政策文件形式确立的表现,也是国家在新时代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认可和重视,更是个人基于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对终身教育理念迫切呼唤的真实体现。至今50多年的演进历史,世界各国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推进终身教育理念,并使终身教育理念在社会不同领域得以贯彻。如:韩国终身教育立法的演进及学习账户体系的开发,日本终身教育政策的推进及学习化社会体系的构建,英国成人教育制度建设及产业大学的发展,美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推进机制及发展策略等。查尔斯•赫梅尔(CharlesE.Hummel)谈到:“终身教育可以与哥白尼学说相提并论,其是教育史上最震撼的事件之一。”[4]足以看出,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是人类教育界较有影响力的教育现象。此外,其还在经典著作《今日的教育为了明天的世界》中指出:“人类出现,终身教育也就出现了。”[5]可见,在他看来,终身教育必须肩负其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充分体现出其在人的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终身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时俱进。但是,就目前终身教育理念融入我国社会实践而言,尚存在诸多问题,如终身教育思想强调打破系统的学校体系模式,侧重社会环境下的教育而非学校内部体制下的教育,而综观当下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终身教育理念在非学校环境下的贯彻与落实。终身教育理念要求教育机会均等,也就是人人可学,但由于各方面情况,如地理位置,地区经济差异等,致使终身教育思想中人人皆学的需求没有完全得到释放。终身教育思想中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社会层面供应的学习服务是全面的;其二是个体对于终身教育内容的需求是多样的。当前社会对终身教育内容的认识过于狭隘,不能充分满足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需求,这就导致社会层面的供应与个体广泛学习需求出现矛盾。目前,在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终身教育理念内在的本质规定性。基于此,通过回溯孔子终身教育思想来重新审视当下终身教育理念与社会现实的融合度,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二、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
至今,被学界广泛认可的终身教育定义当数保罗•朗格郎(PaulLengrand),他在《终身教育引论》提到:“终身教育包含教育的多个领域、各项范围,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不断发展,也包括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6]目前而言,不同的学者对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界定存在不同视角上的解读和诠释。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教育不是体系,而是建立体系的依据,这个依据贯穿体系的每个部分。”[7]孙世路教授谈到:“终身教育体系是适合于一切人从生到死的继续的受全面教育的体系。”[8]持田荣一等将其定义为:“是教育权的保障,是专业和教养的配合,是扫除文盲的方式与道路。”[9]通过不同学者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解读和阐述,不难发现,其既有趋同之处,亦有各自不同的地方。在这里,主要探讨学者们对终身教育理念趋同的部分,把握其内涵的精髓和要义,深入探究终身教育理念在当代社会的真正价值,解读和诠释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为回溯孔子终身教育思想提供一定的思想基础。由此可见,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之丰富,领域之宽广,构成之多样。在此,采用高志敏教授对现代终身教育理念要义的界定,即终身教育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超越和升华;终身教育是改革现行教育制度,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原则;教育贯彻人的发展的一生;教育覆盖人的发展的全部;教育必须成为有效而便捷的一体化体系;教育既作用于个人又作用于社会。[10]在此认识上,审视现代终身教育理念与孔子终身教育思想之间的关系,化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入现代终身教育理念,以期达到基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视角下重溯孔子终身教育思想的目的和意义。基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视角,着眼于孔子对终身教育思想的论述,可以把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归结为以下五个层面:教育对象的全纳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教育时间的终身性;教育活动的生活性;教育目标的价值性。
三、解读孔子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观念与终身教育机制
作者:苏国柱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终身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第四,学习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内容除了职业教育外,越来越注重人的个性珠全面发展,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极力倡导,也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于是,发展终身教育,推进终身学习,不仅成为一种思潮在国际社会中广泛传播,而且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21世纪教育与社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2]。同时各国也开始通过立法的形式将终身教育思想付诸实践。我国也适时地调整了教育战略,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建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明确地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我国政府已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终身教育体系是国家为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而建立的促进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制度系统。就是要建立起一种能为所有人的各个阶段,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提供教育的体系,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和机制。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成教非学历培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作为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及终身教育的主要方式,成人教育是践行终身教育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渠道,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和主体性价值。因此,要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必定首先要依靠成人教育的发展。但过去那种单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终身教育体系,取而代之的将是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线的成人教育。就目前来说,与终身教育体系相适应的非学历成人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对发展非学历教育普遍不够重视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具有巨大教育实力的高校普遍存在对发展非学历教育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没有在终身教育的框架内去认识成人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是专业人士仍然认为成人教育只是普通教育的一种学历补充或替代,而不是一种独立的办学形式。一些普通高校的领导层往往认为学历教育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把非学历培训看成是学校创收的副业,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培训的观念还未根本上转变。表现在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上,高校目前大量进行的是学历教育(脱产、业余、函授);在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还是一些普通高校全日制的本专科的“翻版”或“缩身版”。所以,高校目前直接参与的非学历培训项目占有的市场份额还相对较小,还不能较好地满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二)非学历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我国成人教育的非学历培训的发展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固然有认识不到位,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的原因,但与自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也有很大关系。成人教育的培训对象是在职的从业人员,既然是为成人学习服务,就必须建立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但遗憾的是,在成人教育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单位蜂拥而至,造成培训市场十分混乱,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就是一些普通高校举办的非学历培训,也存在着只讲经济效益,不顾培训质量,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严重,个别地方出现只管理培训班的招生,对教学过程不闻不问,无法满足学习者的要求。因此,高校非学历教育在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仍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终身教育时代成人教育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上始终倡导终身教育的的发展理念,可以说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了成人们自身发展的重要一种教育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教育领域开始重视成人教育的发展情况,希望能够重新推动终身教育领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教育模式;推广模式;资源应用
虽然我国一直以来都希望推广成人教育,旨在提高人均综合知识能力水平,但是目前国内普遍的成人教育模式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进行合理的解决,有效解决现有的相关问题,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相关措施,希望能够提高教育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1目前我国成人教育领域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1缺乏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人教育领域一直都缺少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不单是指从事成人教育的机构组织数量不够,社会上与成人教育相关的各类培训班、辅导机构数量很多,但是这些结构内部都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每个机构内部的教育模型相差较大,这就导致整体的教育水平难以持平,无法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整个成人教育领域缺少适当的监管措施,因此每个教育机构的门槛都很低,很多教育机构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号召上,没有真正的提高教育力度,这严重制约了终身教育的长远发展。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人教育领域会收到哦较大的干扰,要想取得长远的进步就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脱离目前的发展困境。有关部门也需要适当的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各个机构的投入力度,保证成人教育稳定的发展。1.2目标定位不准确。很多高职院校内对自己的学生未来的发展规划很详细,包括整个专业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果等等,因此实际进行授课时也始终围绕根本的学习目标开展,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基本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也能够学到较多的知识,但是成人教育在这项工作上开展的远远不足,很多成人教育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制定的具体规划尚不明确,因此仅仅是围绕国家现有的相关政策开展,整个教育过程中缺少科学的评估措施,开展教育过程中就容易受到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而降低教学质量,这些潜在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时获得了相关学位也无法保证含金量。久而久之,社会上的人们不再相信成人教育质量工作,这是阻碍成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1.3缺少认真学习意识。成人教育本身与全日制的学生存在的差别较大,二者相比来说在学习时间以及学习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成人在接受教育时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在学习中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无法指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实施起来苦难较大。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很多成年人步入社会的时间较短,工作之后涉及的相关内容也更加复杂。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人们在日常平淡的生活中就会逐加丧失积极向上的学习型热爱,很难长时间保持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此外,很多成年人难以专注的进行学习,经常会受到工作压力、日常生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本身需要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学习时间不够充足、或者是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学习压力巨大,逐渐丧失了基本的学习兴趣。
2促进成人教育发展的相关措施
高教终身教育定位研究
一、终身教育体系的内涵
终身教育体系指教育系统和社会机构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学习机会的教育制度安排和相关体系建设。一方面,终身教育体系需要在国家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终身教育体系并不是一个口号,而是需要高等教育机构根据终身教育特点合理定位,制定完善的教育管理措施,推动终身教育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终身教育理念对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国民教育体系过程中需要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改造。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只有通过终身教育才能弥补社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对知识的不断需求。第三方面,终身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同时能够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终身教育水平,促使高等教育机构能够更好地进行终身教育定位,全面优化终身教育机制。
二、终身教育体系中高校教育的定位分析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激烈,终身教育体系可以让国民都能有机会接受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国民素质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终身教育的实施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让国民具有更广的创新思维,让人们顺利完成肩负的社会责任。构建和完善国民终生教育体系,对推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校来说,只有根据自身条件,对自己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角色进行有效定位,满足社会各类人员对终身教育的具体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高校教育要满足终身教育公共性的需求
国家需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对全体国民终身教育的公共教育需求进行合理定位,满足不同层次国民的需求。公共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突出其公共属性,终身教育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让高等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国民终身教育。高校教育必须进一步面向社会开放,面向全体公民实施教育服务,不能把其限制在某一类人群,坚持知识本位、学科导向的基本思想,促进公民教育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在这一方面,国外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例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本科段教育均以专业基础课为主,真正的专业课常为选修,把专业教育定位为硕士以上教育的任务。这样,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和基础性功能就得以开发,而我国当前本科教育却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都不精”的特点,因此,必须对现有本科教育进行改革,使其更加注重基础性,使其面向全体学生。
高职教师终身教育机制研究
摘要:在育人对象、育人方法和育人标准出现巨大变化的新时代,如何把握我国高职教师终身教育机制的深刻内涵已经刻不容缓。新时代为高职教师终身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我们提出要坚持工匠精神,紧紧衔接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必要之途,培养创新意识,以蕴涵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现实之钥,树立自立理念,落实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可行之法。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职教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专业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既是应对新一轮挑战的核心,同时也是教师培养及队伍建设的重心,是职业教育继续发展的关键。国外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在长期的职教教师培养中形成了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职教教师的专业能力、教育能力、职业能力获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这对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为了改变当前我国职教教师双实践能力缺乏的现状,必须要从职教教师教育着手,加强职教教师终身教育中的实践导向性。
1坚持工匠精神: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必要性
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学生共同发力,其中的核心纽带在于高职教师。而“中国制造2025”与“工匠精神”的提出,是中国为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吹响的号角。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在思想上重筑古代工匠精神,对唤醒、倡导、强化中国现代工匠精神尤为重要。其一,建构现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回归真善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国家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等不良观念不同程度阻碍了“中国制造”由量变向质变提升的道路。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发扬中国古代工匠所追求的善美境界。善美境界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即所谓“尽善尽美”。其二,现代工匠应体现“通艺通道”“德艺兼求”之境界追求。从庄子“技进乎道”到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反映出古代工匠“通艺通道”之境界要求,彰显由“艺”至“道”的通达。技艺虽可使匠人立足生存,但传统中国匠人并未局限于单纯的技艺,在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背景之下,视技艺为谋生手段的狭隘观念被突破。中国历来用德才兼备来察人、用人,时至今日,“中国制造2025”所需要的也正是“德艺兼备”的现代工匠。其三,现代工匠应具备“守拙维新”“强勉而行”的职业精神。中国传统儒学提倡“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是在新旧观点和事物之间架起桥梁,是“守旧”与“创新”的辩证观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拙”与“巧”也体现出对新时代我国高职教师终身教育机制的三大要义陈有玲(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立与统一,“拙”绝不是不知变通的死板,而是对本心的坚守,对做事的执着。其四,现代工匠应培养“兴利除害”的家国情怀。在手工业时代,掌握一种技艺固然可以使普通工匠获得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但才华卓绝的工匠往往担负着家族、部落甚至国家的利益,这是道德境界的升华,也正是墨家所倡导的“兴利除害”之精神。中国现代工匠也正需要“兴利除害”“利国利民”的家国情怀,将个人的技艺融入到国家的大发展之中。
2树立自立理念: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可行性
地方终身教育立法条例分析
[摘要]在阐述终身教育立法意义的基础上,从立法宗旨与法律依据、管理体制、经费制度三个方面,对我国相关省市的终身教育立法条例进行比较,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几点与终身教育立法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终身教育;教育立法;立法宗旨;管理体制;经费制度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终身教育立法概念一经提出,相继在数个国家中获得推广与实践,终身教育立法逐渐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欧美国家相比较,虽然我国部分省市相继编制了相关的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但是我国国家层面上的终身教育立法严重滞后。本文在分析福建省、上海市、太原市、河北省、宁波市五个地方终身教育立法条例的基础上,为健全终身教育法律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一、终身教育立法的意义
(一)充实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教育法是中国教育法律的根本,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处于不断完善与优化的实践状态中,而终身教育立法可以被视为教育法的重要衍生物之一。终身学习体系包括许多阶段,其中学校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为终身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而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可以被视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分支,在没有任何一部专属法律的支撑下,运行体系相对不完善。终身教育法的颁布将为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将继续教育整合进法律调节系统内,为中国教育法母法的拓展提供基础[1]。此外,在优化教育法律体系方面多有裨益。迄今为止,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包括《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等法律,却没有相关的终身教育法;而这一法律的出台,将会充实我国法律体系的内容。(二)为开展我国终身教育工作奠定基础。终身教育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与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从性质上分析,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带有长期性、艰难性与宏伟性等诸多特征,在政府机关的指导、组织与管控以及全社会群体的支撑下,才会获得更为可观的效果。终身教育法的颁布将会引导终身教育实践活动践行法治化路线,处理实践过程中的各类难题。例如,将成人教育整合进终身教育的体系内,使教育不限于学校时段,而是涵盖人生的各个阶段,并且拓展到各种技能和知识的各个领域。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各国政府把成人教育看成推动终身教育进程的先导,给予成人教育一定重视,借助编制法律去推进成人教育发展进程。另外,终身教育立法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国内地方性终身教育法规的实效性[2]。只有在终身教育法的支撑下,地方性终身教育法规的法律效力才会彰显出来,才能促进各类教育行政工作运行的规范性与合法性,保障地方性终身教育工作开展与运行。(三)为实现和谐社会目标提供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及发展和终身教育事业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终身教育具有整合性、公平性、开放性等优点,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广大群体的需求,并有效弥补了正规学校覆盖不全以及无法满足全民教育培训与学习的需要。个体不再受时空的约束,学习技能与知识的机会不断增多,可以锻炼人的适应能力与发展能力,为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终身教育立法使终身教育理念逐渐内化为社会公众的行动,公众素质有效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地方终身教育立法条例比较分析
社区学院服务终身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区域型社区学院凭借自身师资、课程资源、地缘等方面的优势,在中心城区内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为一体,已经成为推动中心城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阵地,成为“普职融通”、“院社共建”的“立交桥”。但在终身教育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区域型社区学院在管理体制、职能定位、经费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理顺关系,明晰责权,提升服务能力刻不容缓。
【关键词】社区学院;终身教育;创新实践;提升策略
一、学院的发展及办学理念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社区教育蓬勃发展,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而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实施主体却并不明确,甚至是缺失。普通高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成人高校主动主导却师出无名。基于这样的背景,2002年,经天津市教委批准,依托中心城区的六所区属职工大学,成立社区学院(下文统称为河东社区学院),明确其主要职能是服务区域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在办学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一块牌子———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为办学主体,多元发展互补的办学格局———远程教育(天津电大河东分校)、河东社区学院、河东区老年大学。我院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同时,积极发挥职能,引领区域终身教育发展,并逐步由区域终身教育的参与者发展成为引领者,在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内的“龙头”作用日益突出。社区学院积极贯彻国家及市政府关于社区教育发展的文件要求,在服务“职继协同,双周推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二三四”的办学理念:一条主线即教育教学管理;两翼齐飞即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三个中心即社区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老年教育学习活动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四个维度即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
二、利用社区学院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区域终身教育发展的实践
(一)以服务“一老一小”为纽带,提升服务区域终身教育的能力。在推进区域终身教育的前提下,“一老一小”是终身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着力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扩大服务人群,努力实现服务终身教育“一老一小”发展目标,使“一老一小”融入到终身教育的整体发展中。充分夯实学院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成为学院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其他区域型成人高校的战略转型进行理论探索和积累。1.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构建区域老年教育学习活动中心老年教育是夕阳产业,朝阳专业。天津市河东区老年大学始建于1986年,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办学的特色。河东区老年大学抓住政策机遇,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加快发展速度,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知名度和学员认可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老年教育牢牢把握发展契机,加快发展速度,依托河东区职工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立足区域优势,辐射周边地区,使老年大学在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知名度和学员认可度等方面都有更为显著的提升。目前,开设的专业有近16个大类,50余个特色专业,139个教学班,服务区内20余万老年人,在校生规模达到年平均4000人。老年大学成立了合唱等近10个社团,社团活动精彩纷呈。瑜伽、钢琴、茶艺、烹饪等训练室、教室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市内同类校中领先。经过几年的努力,力争把老年大学建成区域内老年人学习、活动、交流的中心,并由此向12个街道,138个社区辐射,为老年人提供课程、师资及相关的设备,在老年教育领域真正起到龙头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全民终身学习周中,河东区老年大学在全市首次举办“七彩音符•美丽人生”河东区老年人钢琴大赛。近百名老人踊跃报名,同台竞技,在跳跃的音符中,享受美丽人生,此项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2.以“迈好人生第一步”为目标,培育精品科技艺术启蒙班我院培训部以培育科技艺术启蒙班为精品,以“迈好人生第一步,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为培养目标,实施“未来之星”培养工程。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经过长期实践,该项目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赢得了区域内百姓的好评,逐步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其中未来之星舞蹈队屡获国家级、市级大奖。在第十二届华夏之星全国青少年校园艺术成果展示天津选拔赛中,参赛的两个舞蹈分别获得了天津市一等奖、二等奖,并代表天津参加了全国的比赛,荣获幼儿组金奖。“未来科学家”科技启蒙班,多次参加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比赛,培养了多名科技特长生,多次承办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下无线电比赛,因为组织工作出色,参赛选手成绩优异,被确定为天津市无线电比赛基地。(二)实践“普职融通”,创建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依托我院的3D打印实训中心,与区内中小学合作,开展科技知识讲座、工程实践创新活动、产品设计等活动。通过演示、体验让学生近距离感受3D打印技术,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成为科技人才的积极性,通过体验活动强化团队概念,提供职业体验。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让很多中小学“伤脑筋”,千篇一律的参观,难以取得实效,教师们为学生的安全提心吊胆,学生们也把“参观”当成一种形式。我院抓住终身学习的契机,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群体———青少年量身定做“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开设一批符合青少年年龄阶段特征、心理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培训课程,进而补充校内教育的不足,丰富青少年的课外文化生活。开设的短期培训课程包括英语听说读写、国学知识、工艺品制作、艺术欣赏、美术书法等多个专业和门类。据统计已有近2000名社区青少年参加各类培训课程。通过多年的发展,河东区社区学院作为社区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基地和培训基地,已经形成了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三)“送课到社区”,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院紧跟科技潮流,以3D打印技术方向专业群建设为特色品牌,通过与3D打印知名企业合作,在权威专家指导下,在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下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形成系列课程体系,并对区域社区居民开放共享。开展“送课到社区”活动,社区居民通过教师的讲解,近距离观看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提升社区居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院以“送课”为载体,与社区实现“院社共建”,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和谐文明社区建设。(四)在各类型教育中,实行“1+N”证书制为了促进学历教育与岗位技能培训有效结合,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我院结合各专业特点,开展“1+N”证书制,鼓励学生一专多能。例如,要求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取得维修电工等岗位技能资格证。在成人高等教育方面,针对在校学员开展调查,结合专业与从事的岗位,为成人学员提供岗位技能资格证服务。远程教育处还积极与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联系职业技能培训分中心建设,为成人学员技能再上新台阶提供贴心服务。开展面向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等人群的继续教育,与区民政局开展“圆梦”合作,为退役士兵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和学历培训。几年来,已帮助近百人“圆梦”。面向下岗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培训近千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奉献了力量。
谈有关建立终身教育系统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全国各个地区都依据各自在教育发展方面的理念、教育体制和结构以及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优势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深入分析、研究终身教育体系规划指标的基本框架,无疑对于科学设计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规划目标,加快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模型
终身教育体系是在传统教育体系基础上演化而来的,目的是建设学习型的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主席埃德加·富尔指出:“如果学习包括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既指它的时间长度,也指它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包括全部的社会(既包括它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它的社会资源),那么,我们除了对‘教育体系’进行必要的检修以外,还要继续前进,达到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境界”。[1]终身教育体系是适应人和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的教育体系。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目的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达到学习型社会的境界,把学习从教育范畴拓展到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广阔范畴,形成人人学习、事事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而学习型社会的出现是对传统社会生态的开拓,目的是把学习作为每个人的义务、责任和权利,把学习活动作为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发展并创造理想社会的根本。
终身教育体系是在国民教育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我国国办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到终身教育体系,根据各个阶段教育体系的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以及建设的突出问题,可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演化模型,如图1。
终身教育体系演化模型的建立还要依据教育体系发展的内在逻辑对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进行描述。例如,我国正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国民教育体系基础上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应更多借鉴市场领导模式。例如,英国在推动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进程中采取的是典型的市场领导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先了解学习者的需求,进而提供与之相对应的学习内容,强调市场原则与机会公平等[2]。并且,还依据追求教育体系协调发展、提高教育的社会成效以及满足人的发展规定性的原则。这是建设终身教育体系世界性发展趋势。例如,OECD《2001年教育政策分析》就提出:“终身学习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人发展、社会凝聚与经济成长”,其中,特别强调要使“终身学习具有促进个人发展,提升民主价值,发展小区生活,维持社会凝聚,增进创新、生产力及经济成长”[3]方面的功能。
二、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评价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