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06:53: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美贸易摩擦原因
(一)中美之间存在的巨大贸易差额问题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对华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两国间经常项目收支的逆差,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5%,会发生激烈摩擦;超过2%,就会引发报复行动;如国对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那就是政治问题。美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给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提供了借口,美国贸易保护势力不断借题发挥。
(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与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
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拥有市场份额的多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代,各国经济发展对市场,特别是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市场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较长时期内,寻求和占领新的市场仍将是各种经济力量争夺的焦点。就中美贸易关系来讲,美国要求在资本、能源、通信、航空等领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为保护某些国内的幼稚产业,还不能完全开放本国市场。所以在市场问题上中美之间的矛盾同样不可避免。
(三)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在美国,钢铁、纺织业、汽车等制造业都属于“夕阳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高,这些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按照古典贸易理论,美国应从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比如中国进口,以节约资源,提高福利水平。但美国纺织品、钢铁和汽车生产商认为中国廉价产品的大量涌入对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就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纷纷转向政府寻求保护,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从而导致中美贸易摩擦频繁。
中美贸易对策
1中美贸易现状
中美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高速发展,优势互补明显,贸易结构日趋多元化。贸易的飞速增长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惠,给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贸易摩擦也在增加。2001年底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来,中美贸易出现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问题、反倾销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人民币汇率、纺织品配额问题以及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等。例如,2002年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实施钢铁保障行动;2003年美国对华纺织品实施特别保障;2004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彩电和寝室木家具征收反倾销税,美国商务部还明令禁止美国进口中国购物袋,美国主要纺织品服装协会和工会要求推迟取消纺织品配额。
2中美贸易现状原因分析
(1)美国的对华贸易限制制约了其比较优势的发挥。在美国可以自由进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美国却对其国内企业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设置了诸多限制。这种贸易的不对称无疑是导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两国居民的需求结构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在人们的收入水平很低时,人们的绝大多数支出都将集中在食品等必需品上,即此时的恩格尔系数非常高。而当收入水平比较高时,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还可以购买高端产品来提高其福利水平。而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美国一般是高技术高档产品。显然,不管人们的收入水平高低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须购买的,这就导致美国会大量进口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由于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对美国生产的高端产品的需求却非常低。这种由于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而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是造成美对华贸易逆差的长期因素。
(2)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国总统大选每四年举行一次,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国对华政策都是两党总统候选人相互攻击的重要议题,这也是赢得选举最方便的武器之一。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共有三次,从这一时期的情况看,每逢大选临近,两党总统候选人就会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各种问题显示强硬立场,发表颇具贸易保护色彩的言论,这几乎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3)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美国出口的下滑。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贸易逆差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出口贸易额的下滑,而不是进口贸易的激增。据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透露,在过去两年中,美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额减少了850亿美元,主要原因在于海外需求的疲软。相反,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却在增加。
中美消费信贷
1中美消费信贷政策比较分析
1.1美国消费信贷法律体系的历史演变分析
美国政府通过法律的制定和监管的执行,为其消费信贷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作为消费信贷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有关消费信贷的立法也是最先进、最完善的。
《公信信贷法》(TILA)是消费信贷法案中最早出台的法案,也是最根本的大法,它对贷方向消费者提供的信息披露(包括广告)的内容、格式、语言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在TILA的基础上,1971年开始实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对信用报告机构征集信用信息和使用者使用信用信息的行为进行规范,防止信用报告机构和使用者超出适用范围滥用信用报告,同时赋予报告对象有核实征信内容等权利。其后为了解决信用卡结账纠纷的问题,美国国会在1974年专门出台了《公平信贷结账法》(FCBA),确立了借贷双方在信用卡信贷市场上的互动关系,而后又出台了《电子资金转账法》(EFTA)以解决代币卡、ATM卡、储值卡等其他电子付账工具在结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伴随着信用卡的日益普及,获得及使用信用卡逐渐成为一种基本权利,为了保障这一权力的公平实施,美国国会于1975年通过了《平等信贷机会法案》,禁止在审批信贷过程中由于种族、性别、国别、婚姻状况等因素产生的歧视。此外,1977年颁布的《社会再投资法案》(CRA)也使银行业务不能避开那些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而1978年实施的《公平崔收行为法》(FDCPA)则是用于规范贷方或崔收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至此,美国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基本完成。
1.2我国消费信贷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总体经济环境由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拉动逐步向需求拉动转变。1994年12月12日,中央银行了《个人定期储蓄存款存单小额抵押贷款办法》,允许储蓄机构(自办所、联办所)经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批准后,可办理小额抵押贷款业务。1998年以前,央行先后颁布了《政策性住房信贷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商业银行自营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这几个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以商业银行自营性住房信贷业务和委托性住房存贷款业务并存的住房信贷模式基本确立。1996年,央行了《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并于4月1日起执行,规定了信用卡的业务管理规则、信用卡的使用和销毁,以及法律责任等。1998年5月9日,央行颁布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经央行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和住房储蓄银行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1998年10月,央行下发《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允许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试点开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同年,央行颁布《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国内汽车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获准为本集团汽车用户提供买方信贷。1999年2月,央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对境内中资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重要意义、业务领域、职能机构、期限利率和相关服务管理工作第一次进行了全面阐述,明确提出“从1999年起,允许所有中资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2003年10月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并开始实施《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汽车金融业务、机构、从业人员、市场准入及金融监管作了具体规定。作为对1998年《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的修正和完善,2004年8月17日,央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颁布的新《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已于200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高中美术教学中美育的途径探究
一、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实施美育的两个途径
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及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讲评来实施审美教育。在学生的作业中通过眼、脑、手协调一致的科学训练,升华审美和知觉,进而发现美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给予学生心情发挥和调动艺术个性的机会,鼓励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敏锐视觉进行观察来发现美。用个性化的记忆、思考、分析、想象、感悟在脑海中的意象,尽心尽力发挥学生的艺术感染力和想象力,使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在美术创作中,按照美的规律性,塑造美的形象,让学生在发现与创作中,不断获得艺术的享受和美的教育。
二、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三个层次
在繁杂而丰富的美育内容和多变而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教师需列出符合学生认识过程的美育序列,即美育过程的三个层次:了解美的知识、掌握美的技能和创造美的形象,使美育实施于高中美术教育的全过程。
1.学习美的知识,就是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基础美感,并通过视觉、听觉产生美感心理的认识阶段。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视觉艺术的认识和初步理解,提高他们对美术学科的浓厚兴趣。学习美的知识,就是教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为什么要学美术,怎样来学美术等问题。教师要学生熟悉各种美术作品的分类方法,各种美术技能技巧的要求,主要特征和基本原理,认识美术与美育的关系以及美术对我们文化素质的影响,理解艺术美与自然美引起的美感心理反应等。
2.掌握美的技能,属于美感反映的实践阶段。学生美术的技能训练过程包括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特定客观事物、组织内容、确定主题、使用工具和材料、掌握制作方法以及进行写生、临摹、述写等系列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可以通过恰当地运用点、线、面、色来表现具象形体美或抽象形式美。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笔者一贯重视视觉、动觉的训练,提高表象能力,这种视觉和动觉的实践过程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深化审美感受,培养学生借助自我视觉和动觉功能,表达各自审美感觉和建立审美知觉的正常次序,从而达到我们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关实施美育方面的重要内容和教学任务。
邓小平与之后中美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对1977年之后至90年代初,邓小平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进行考察和评估,认为邓小平的决断是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从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出发,努力促进中美经济贸易的发展,不仅为中国引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且为稳定中美关系的大局构筑了一个新的战略支点。邓小平在1989年中美关系跌入低谷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使中国在西方的制裁面前,稳住了阵脚,并成功地把中美关系稳定在一定的战略水平之上。
关键词:外交/中美关系/中国对美政策/邓小平
邓小平自1977年在中国政坛再次复出后,即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对美政策的主要决策人。从对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作出决断,到积极促进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直至处理1989之后的棘手事件,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起伏不定的中美关系,他探索出的一整套对美战略和策略思想,不仅对促进和稳定当时的中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们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处理当今的中美关系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本文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对邓小平与1977之后的中美关系进行考察,并试图总结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历史经验。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但双方因为台湾问题,一直未能建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对中方做出承诺,要在其第二届任期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但尼克松连任总统后,因受“水门事件”的影响,无法实现诺言。福特继任总统后,在台湾问题上仍然是举棋不定,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陷入了僵局。这种局面直至卡特总统上台初期仍然未有根本性的改观。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拖的方针,以维持中美关系的现状,构成了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1977年,随着邓小平在中国政坛的再次复出,打开对美谈判僵局的艰巨任务便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他的肩上。
1977年8月,为寻求解决久拖不决的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美国总统卡特派遣国务卿万斯(CyrusVance)对中国进行一次“探索性”的访问。8月23日,万斯在北京向中国外长黄华提出,美国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但中美建交后“必须通过一项非正式协定,让美国政府人员继续留在台湾”。万斯还表示,在适当的时候,美国将公开声明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希望中国“不否定这一项声明,也不要发表任何有关以武力解放台湾的声明”。CyrusVance,HardChoice:CriticalViewsinAmericanForeignPolicy(SimonandSchuster,1983),pp.82-82.
中美贸易发展对策
1中美贸易现状
中美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高速发展,优势互补明显,贸易结构日趋多元化。贸易的飞速增长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惠,给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贸易摩擦也在增加。2001年底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来,中美贸易出现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问题、反倾销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人民币汇率、纺织品配额问题以及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等。例如,2002年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实施钢铁保障行动;2003年美国对华纺织品实施特别保障;2004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彩电和寝室木家具征收反倾销税,美国商务部还明令禁止美国进口中国购物袋,美国主要纺织品服装协会和工会要求推迟取消纺织品配额。
2中美贸易现状原因分析
(1)美国的对华贸易限制制约了其比较优势的发挥。在美国可以自由进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美国却对其国内企业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设置了诸多限制。这种贸易的不对称无疑是导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两国居民的需求结构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在人们的收入水平很低时,人们的绝大多数支出都将集中在食品等必需品上,即此时的恩格尔系数非常高。而当收入水平比较高时,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还可以购买高端产品来提高其福利水平。而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美国一般是高技术高档产品。显然,不管人们的收入水平高低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须购买的,这就导致美国会大量进口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由于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对美国生产的高端产品的需求却非常低。这种由于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而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是造成美对华贸易逆差的长期因素。
(2)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国总统大选每四年举行一次,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国对华政策都是两党总统候选人相互攻击的重要议题,这也是赢得选举最方便的武器之一。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共有三次,从这一时期的情况看,每逢大选临近,两党总统候选人就会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各种问题显示强硬立场,发表颇具贸易保护色彩的言论,这几乎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3)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美国出口的下滑。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贸易逆差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出口贸易额的下滑,而不是进口贸易的激增。据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透露,在过去两年中,美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额减少了850亿美元,主要原因在于海外需求的疲软。相反,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却在增加。
中美食品贸易现状和趋势
1引言
在该过程中,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日益受到限制,而技术贸易壁垒正成为中美贸易的主要壁垒,这会严重阻碍中美食品贸易的发展。因此,研究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对食品安全的保证和两国是食品贸易的往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2中美食品贸易现状
2.1中美食品贸易的现实背景。根据食品的定义,食品贸易包括食品产品和食品原料两部分的交易内容。中国美之间的食品贸易由来已久,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从早期的中美食品贸易而言,主要是以初级的农产品贸易为主,更多是以粮食、小麦等最为基本都食品作为主要的贸易对象。而随着中国多改革开放,中美食品贸易无论是在规模还是数量都日益频繁,并且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贸易方式和食品类型。从最初1972中美食品贸易的5.8亿美元的交易额,上升至2000年的10.2亿美元。并且在中国加入WTO之后,这一数字进一步的增长,以2001~2003年为例,中美食品贸易总规模分别为25.2亿元、33.5亿元、75.8亿元,如此高速的增长规模,显示了整体中美食品贸易之间的良好发展态势,突出了整体中美食品贸易之间的互补性。从具体的进出口商品而言,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农产品和农产品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对美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50%的农场,从美国进口农产品大豆,小麦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占我从以上的美国总进口农产品70%。2.2中美食品贸易关系现状与特点。(1)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双边食品贸易额快速增长。中美两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建交以来,双边贸易持续发展,并且随着两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快速增长,彼此之间的贸易合作态势也日趋紧密。而自中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整体国内经济发展在近年来保持了良好的上升态势,由此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也日趋体现。在2001年至2011年十多年里,中美食品贸易虽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短暂的下降之外,整体的双边贸易额依然在持续的增长,从最初的2001年的25.2亿美元增长到如今的105.8亿美元,短短数十年间增长了近4倍。目前,美国已经是我国第二大食品贸易伙伴国,中国也是美国第二大食品贸易伙伴国,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2)中美食品贸易互补性强。中国最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整体的食品产业依然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初级农产品等等,而美国则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食品的出口主要是以资本密集型以及知识密集型为主,包括了各类深加工食品等等由此可以看到中美两国之间在具体的产业结构中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依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双方都拥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因此,在产业结构上而言,中国与美国之间并不存在太大的冲突性,反而存在巨大的互补性,从长远而言,中美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3)中美贸易对双方的影响是不对称的。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及《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签署以来,中美经贸往来日趋频繁。理论上双方合作空间与潜力应该是很大的,然而由于美国国内一系列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叫嚣,致使中美正常的经贸关系受到严重影响,贸易领域的矛盾与摩擦不断增多。在双方市场不断扩大和贸易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中美食品贸易摩擦问题也伴随着中美贸易的发展而愈演愈烈。1979~1989年,美国对华食品反倾销和实施配额限制。2000年后,美国对华反倾销食品数量逐年增多,自2002~2009年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分别为:1起、2起、3起、3起、5起、5起、7起、11起。并且,美国还不断地利用绿色贸易壁垒以阻止中国食品的进入。
3中美食品贸易摩擦分析
随着中美食品贸易的不断加强,在食品贸易中引发的争端也日益增多。这些争端严重影响了中美食品贸易的正常发展。中美食品贸易的摩擦不仅是由于极高的关税征收所导致,更多的是来自那些隐形的非关税壁垒。首先是对食品的高额贸易补贴,2002年美国《农业法》修改,使得政府补贴巨幅增加至1900亿美元,范围包括棉花,大豆,小麦等大宗商品外的其他如花生,羊毛,蜂蜜等。其次是强制性技术标准,这里面主要又包括转基因作物问题、绿色壁垒与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环境壁垒。2002年我国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利用了世贸组织允许的技术壁垒,限制了美国转基因作物的出口,引起了美国的不满。最后就是关于倾销与反倾销问题。我国频频遭受食品的反倾销案件困扰,涉及反倾销的商品有蜂蜜,大蒜,小龙虾,浓缩果汁等,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使得中国本来具有比较优势的许多商品失去了竞争能力。面对各种各样的贸易争端,使得我国的食品出口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我国食品走向美国市场受到了阻碍,不断引发的贸易争端也使得两国在食品领域的贸易交往受到损害,最终不能最大化的获得国际贸易的利益。近年来伴随着中美贸易之间的不平衡的加剧,由此也就造成了一系列的中美贸易之间的贸易摩擦,中美双方贸易的不平衡直接带来的就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一直到2012年,中国已经连续18年成为全球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2012年第一度国外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6起,涉案金额30亿美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4和3.1倍,并且新贸易摩擦预警信息不断。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美贸易并没有因为中国加入WTO之后而出现下降的趋势,反而从近年来中美贸易的发展趋势来看,其随着中美贸易额的不断上升,彼此之间的贸易摩擦反而是愈演愈烈,并且中美两国之间从现有的产业结构以及中国的发展而言,整体产业除了互补性之外,也出现了一些同质化的倾向,因此未来中美贸易摩擦依然有进一步加剧的倾向。
中美贸易摩擦分析论文
摘要: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时两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也不断出现。中美贸易摩擦近年来主要集中在“反倾销”、“知识产权”、“人民币升值”、“反补贴”四个方面,而产生摩擦的根本原因就是中美贸易不平衡。如何看待和解决中美贸易失衡已成为影响未来几年中美经贸关系乃至两国外交关系的关键问题之一。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中美贸易不平衡;双边贸易
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分析
在某种程度上,中美经贸中主要摩擦问题的出现都与贸易不平衡有关,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是指在中美两国双边贸易中,中方存在贸易顺差,美方存在贸易逆差。
根据中方统计,在1984—1992年的九年里,中方一直处于逆差地位,自1993年始转为对美顺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美顺差呈大幅上涨现象。根据美方统计,从1983年开始美国出现逆差,2000年升至838亿美元,美国对华逆差在该年首次超过日本,并成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特别是近两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大幅上涨。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累计贸易顺差为2381.3亿美元,据此估算,2007年全年顺差将突破2500亿美元,冲高至2600亿美元。中美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中美两国发展正常经贸关系阻碍,同时也成为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要求人民币升值、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借口。根据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美国成为迄今为止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案件最多的国家。从近年来这一问题发展变化的角度看,其色彩的政治浓度要远远大于经济,从而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焦点。
种种迹象表明,今后中美贸易摩擦的热点仍将在纺织品进口设限、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市场经济等问题上。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与策略
[摘要]2018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使得中美的贸易关系开始恶化。此外,在各种针对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之后,中美的贸易摩擦持续加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政府与企业都需要清楚认识到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对策,以此来确保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成因;对策
据相关的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我国和美国的双边货物贸易额已经超过了5800亿美元,占到了我国总贸易额的14.2%。但是,从2017年崇尚“美国优先”的总统特朗普执政开始,中美的贸易摩擦持续升级,贸易关系不断恶化。到了2018年,以特朗普为主导的美国政府更加频繁地对中国挑起贸易摩擦,使得中美的贸易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深入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和对策,能够有效防止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
1中美贸易现状
从中国加入到WTO开始,中美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美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用品以及资本商品,而对于中国来说,主要出口的是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近年来,中美贸易在两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从图1中能够看出,除了2009年与2016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出现了明显降低之外,其他年份中美贸易总额都在不断增加[1]。而且,从图1的数据中也能够得到: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中美双边贸易的比重也在持续增加,这也就表明了中美双边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此外,为了能够体现出中国对于美国贸易的依赖度,本文使用贸易依存度的相关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具体的计算公式是:中对美贸易依存度=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总额/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如图2所示。从图2的数据中能够看出,虽然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对于美国的贸易依存度逐年降低,但是,依旧保持在4%以上。在贸易商品的种类方面,近几年我国在持续出口纺织品的基础上,调整了出口的商品,其中机械设备、电子商品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例在持续增加。随着中美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中美经济的不平衡性也越来越明显[2]。我国的纺织品等优势出口商品以低廉的价格在美国的市场上有着明显优势,因此也就得到了很多的利益。但是,对于美国来说,因为一些限制高新技术出口中国相关政策的影响,使得其出口难以弥补进口导致的逆差,从而导致中美的贸易顺差与美中的贸易逆差都在不断扩大。
2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
中美贸易摩擦分析论文
一、中美贸易的现状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国际贸易发展迅猛。据中国商务部网站上公布的数据统计,美中之间在1993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金额为62.76亿美元,截止2008年10月份,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达到1441.95亿美元,是1993的18倍多。美国商务部网站数据显示,中国从1991年起成为美国第二大逆差来源地,但是200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了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的迅速增长引起了美国国内学者的注意,他们认为,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损害了美国经济,包括对就业等方面构成威胁。因此,近年来美中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美国也加强对中国反倾销和发补贴的调查以及设置环保审核等贸易壁垒力图阻止中国的产品向美国出口,防止美中贸易逆差的继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中国应该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式向WTO申诉,另一方面也要分析自身的原因,最终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改善美中贸易之间的关系。
二、美中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中国因素分析
(一)中国优惠的引资政策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吸引外资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投资,并且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几十年的国际贸易发展中,外资企业成为我国贸易出口的中坚力量。但是,美国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借助劳动力优势生产出来商品后返销到美国,这样原本不属于中国的出口被美国统计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原本属于两国产品内分工的商品加深了美中之间的逆差。
- 上一篇:肿瘤学与特种医学范文
- 下一篇:中美关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