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05:27: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重金属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环境监测与重金属污染控制对策
摘要:从环境检测中重金属污染的特点着手分析,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概述性的提出了几点控制环境监测中重金属污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重金属污染;有效控制
1环境监测中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1.1污染源分散
当前国内的重金属污染企业具有分散广泛的特点,环境监测部门要对其作重金属污染的集中监测,则难度较大,这也是当前环境监测中的一大难题[1]。土壤和水源是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在环境监测中,对土壤和水的重金属监测难度系数较大。所以要想提升对此类污染源的监测和防治效果,要求相关企业应做好项目规划。
1.2管理平衡性差
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分析
摘要:日益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土壤环境复杂,污染物类型众多,污染程度不同,目前并没有包治百病的技术,本文通过梳理土壤重金属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发展应用,并展望未来土壤重金属生物修复技术可能需要关注的方向。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修复技术
土壤,被誉为地球的“皮肤”,作为地球生命活动和物质循环流动中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的交互界面,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不言而喻的。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日益影响着我国土壤质量和粮食生产安全。据环保部2014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以无机型污染为主,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等8种。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可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流动,农作物的吸收和生物链的富集效应等,最终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严重的威胁。土壤重金属污染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各种包括客土法、物理、化学在内的传统方法等污染物治理修复手段也在方兴未艾的发展。近些年来,新兴的生物修复方法,以其不破坏土壤结构、环境友好特性引发广泛的研究热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包括植物、微生物、动物等在内的各种生物体利用自身的生命活动代谢或不同生物物种之间的协同作用从污染的土壤中吸收、转化、降解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物污染物,实现净化修复土壤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法。
1生物修复技术的类型
1.1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利用具有超积累的自然植物或现代遗传学改良的植物,通过吸收、提取、分解、转化或固定等方式来消除土壤中污染物。植物修复技术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植物通过生命活动积累、代谢和固定重金属和化合物或形成挥发性气体,分散到大气中;二是通过根际分泌有机酸、螯合物等化合物等方式来改变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形态,从而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可移动性。目前按照修复机理和过程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固定、植物挥发、根系过滤等。植物提取技术是指通过种植天然或者转基因超富集植物尽最大限度的吸收积累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将其吸收累计到植物的地上部或根部,将其收割处理,以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超富集植物普遍被定义为在具有高浓度污染物的土壤中可以正常生长植物,其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达到普通植物100倍。目前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的常用超富集植物有: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锌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油菜、十字花科、植酸模草、工业用的大麻等。植物固定技术是指利用一些植物将原来高毒性形态的重金属转化到低毒性状态的过程。植物通过生命活动沉淀、螯合、氧化还原等过程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或是通过根际的生命活动改变如土壤的根际环境pH、氧化还原电位等来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形态。该技术的缺点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并未彻底被清除,仅是被以固化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暂时失去生物有效性,一旦被固化重金属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可能又会恢复。植物挥发技术主要是针对土壤中可形成易挥发性化合物的汞、硒、砷等金属,通过根系吸收该类金属,在植物体内转化形成可挥发性的气态化合物,释放到环境空气中,达到修复土壤,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如烟草挥发甲基汞、印度芥菜降解硒化合物等。根系过滤是指利用耐性植物特有的庞大根系过滤、沉淀、富集污染物,达到修复土壤污染的目的。过滤的植物包括有向日葵、印度芥菜、烟草等。水科植物浮萍、水葫芦可以有效吸收清除水体的镉,铜和砷等重金属。目前应用较多的有人工湿地技术和生物塘工程。植物修复技术相较于传统土壤重金属理化修复技术,优势在于绿色环保、耗费低、原位修复、具有不破坏土壤环境等优点。缺点是现实情况中污染场地常常具有具多种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复合型污染,受污染范围不局限于的表层的土壤,污染超积累植物修复能力往往只是有一种或少数几种的重金属;许多超积累植物属于表层根系,自身生物量有限,而且生长发育较为缓慢,导致重金属富集量有限;修复时间较长;超积累植物的再处理问题等。1.2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天然或基因工程改造的微生物菌株,在自然环境或人工优化生存环境下,通过在生命和新陈代谢活动过程中,富集、吸附、降解土壤的有毒污染物,从而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机理有生物富集、生物固定和氧化还原、水解聚合等方法。目前研究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微生物等,研究热点包括菌根修复、根际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解毒机制、生物刺激技术等,研究的新兴方法包括基因组测序、转录组、代谢组学等在内的各种生物信息学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优点实现原位修复、可以同时修复土壤和地下水、基本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适用范围广等。缺点是:(1)对重金属污染物吸收有一定容量;(2)微生物自身容易遗传变异、稳定性差、而且可能与土著微生物菌株产生生境上的竞争;(3)容易受到如pH值、温度、湿度等各种环境影响,导致不同环境适应性具有很大差异,修复效率差异较大。1.3动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是指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原生动物等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功能直接富集、转化、钝化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亦或通过协同微生物作用,降低、消解土壤污染物,从而达到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目前研究表明关于动物富集污染土壤重金属生理机理主要包括:(1)动物体内包含较多的金属硫蛋白,可以络合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成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2)动物体内生命活动代谢产生的含-SH多肽物质,可以螯合重金属,改变其有效性;(3)动物体内富含的编码金属转运蛋白的基因,可以有效提高其对重金属的耐性。具体的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蚯蚓等动物对重金属元素有较强的富集能力,特别是对土壤锌、镉具有良好的富集作用,而且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土壤动物除了自身可以直接富集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外,还可以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将土壤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钝化重金属,使其失去活性。亦可通过与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富集、钝化转化重金属的活性,促进菌根迁移转化重金属。成杰民等研究了蚯蚓-菌根在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中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二者的协同效应可以有效增加黑麦草对于重金属镉的吸收,达到更好的修复目标。
2展望与建议
重金属污企专治工作方案
为全面预防重金属环境污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要求,决定在辖区范围内发展重金属污染企业专治,为保证该项工作取得实效,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惟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惟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中全会精神,紧扣发展和为民两大主题,全面落实2012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步履的要求,深入整治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问题,严肃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防止重金属污染事件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原则
(一)属地化原则。按照属地化管治原则,由区环保局牵头发展区内涉重金属污染企业的专治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街办)负责本辖区内涉重金属污染企业的专治工作。
(二)全笼盖原则。对全区所有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发展专项排查整治,不得漏掉。
重金属污染司法保护论文
一、重金属污染的形成机制与特点
(一)重金属污染的形成机制。重金属污染的形成机制,可以从产生因素、来源途径、产生主体和产生时间等方面来分析。(1)产生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重金属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体中广泛分布,个别地区如喀斯特地区因石漠化导致重金属释放而造成自然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中,人为引起严重的重金属污染。(2)产生途径:主要来源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工业污染大多通过废渣、废水、废气排入环境,在人和动物、植物中富集,从而对环境和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交通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排放;生活污染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的污染,废旧电池、破碎的照明灯、没有用完的化妆品、上彩釉的碗碟等。(3)产生主体:首先,许多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经济,盲目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因此,对于涉重金属污染的企业,不少地方政府往往采取非常宽松的投资政策,对涉重金属企业项目考察不严格、监管力度松散,发生了多起重金属污染事故。据报道,某地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曾经在2007年大规模整治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但被整治企业却接到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等地的邀请,将污染企业成功的转移,也为后来各地的重金属污染事故埋下了伏笔。其次,企业是造成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者。湘江流域涉重金属企业总计1635家,湘江重金属污染与地方产业结构直接相关。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尤其是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藏的开采、冶炼企业在湘江流域齐聚。虽然湖南省在全国率先扛起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大旗。尽管旷日持久的“排毒”战已持续20多年,然而,专家的定性仍为“积重难返”。再者,日常生活中,民众的不恰当处理废旧电池等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也是组成部分。(4)产生时间: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积累。重金属污染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既有历史的沉淀,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危害。如随废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的体表吸附,产生食物链浓缩,从而造成公害。根据湖南省环保厅历年对湘江水质监测数据,湘江总体水质在自上世纪90年代呈恶化趋势,总体污染特征是以有机污染为主的重金属、微生物复合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尤为突出。也有现代工业的三废排放、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和人们生活垃圾无序处理而形成的污染,而且,经济越发达,重金属污染的现象愈发严重。
(二)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特点。(1)来源复杂。重金属污染来源于自然界,来源于工业、农业、人们的生活,来源于城市和乡村。(2)主体多元化。人为造成重金属污染的主体众多,有政府、企业、公民。而且受害主体不特定化。(3)时间长,隐蔽性强。由于历史的积累以及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忽视,重金属污染的时期长,其造成的危害不会马上体现处理,不易为人们所重视。(4)影响深,危害大。“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环境的污染;二是对人体的伤害。”在环境污染方面,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属很难在环境中降解。在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中排放的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大气、水,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最终,大部分重金属停留在土壤和河流底泥中。当环境变化时,底泥中的重金属形态将发生转化并释放造成水污染。在对人体的伤害方面,重金属通过大气、水、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并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具有致癌、致畸及致突变作用,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5)综合治理任务艰巨。重金属污染防治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地区、甚至多个省份的协调与综合治理。湘江流域涉重金属的防治就涉及株洲、衡阳、郴州、湘潭、娄底5个市。需要发改、财政、国土、环保、工信、卫生、安全、科技等多部门的合力与协调。
二、重金属污染的形成机制对构建司法保护机制的主要影响
我们所说的重金属污染指的就是因人类活动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从重金属污染形成机制和特点来探析其法律机制的主要问题,能更好的对症下药。
(一)来源的多样性突显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不完善。重金属污染存在于水体、大气和土壤等。对于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土地管理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立法中均有涉及,但没有形成系统的重金属产过程中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原则性立法过多、可操作性差、基本法律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二)主体的多元化导致责任机制不健全。政府的监督责任不健全甚至缺乏;污染企业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民众环保意识不足,法律救济途径存在缺陷。(三)治理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彰显出法律规定顾此失彼,不全面。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注重工业排放的治理,对农业和生活垃圾污染缺乏应有的关注。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注重工业生重金属的排放控制,忽视生活活动中重金属的污染物的排放,也忽视对生活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测、评价与管理。④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重金属应用到日常消费产品及农业用品中。由于这些含有重金属产品的使用日益广泛,回收困难且没有建立完整回收、处理系统,加上消费者对重金属的存在及其危害缺乏了解而容易轻视,易导致含有重金属产品在使用、丢弃、冲洗处理、掩埋中,扩散了重金属污染的范围,加重了污染的程度。(四)影响的深远与严重的危害性考量着国家司法的综合执行力。我国环境法学专家蔡守秋教授指出:“我国现行的污染防治法都存在一个最大的弊端:没有有效的执行手段和责任追究机制。”污染者因为处罚力度不够大,于是污染事件时常发生。但问题的关键是法律法规的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处罚力度不够大。这已经成了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一大顽疾。(五)综合治理的艰巨性使得实践操作中综合治理与协调机制缺乏可操作性。整治重金属污染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影响包括重金属污染防治在内的环境保护任务的实现,一是缺乏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责任及其监督的法律规定,环境管理体制有待改革和完善。二是需要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公民环境知情权的保障、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和公众监督机制。三是一些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尚需建立和完善,一些环境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存在污染防治责任不明确、违法成本低、环境健康损害救济难、环境公益损害救济难等问题。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水体中重金属废水的处理的方法,其中主要方法有化学沉淀法、电解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和吸附法等。分析各种方法在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重金属废水处理提供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到江河中,使得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急剧升高,对生态环境的稳定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重金属污染物因其在自然界中难降解,且对环境破坏性大等特性,在世界范围内都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问题[2]。目前水体中重金属污染主要的来源是矿山、金属冶炼、陶瓷、纸浆、电镀、油漆、医药以及电池制造等行业[3],据有关部门估算,现在全球每年向自然环境排放的有毒重金属污染物达到了数百万吨,其中铅排放量大约为34.6万吨,镍排放量大约为38.1万吨,砷排放量大约为12.5万吨,铜排放量大约为14.7万吨,并且这些数字都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重金属离子污染物由于其不可生物降解特性,且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被排入到江河、湖泊之后,被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以及土壤等吸收,重金属离子在生物体内富集积累,不断的增多,参与生物循环,经过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传递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并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5]。此外,重金属污染物在低浓度条件下也具有较强毒性,在微生物作用下,甚至会转化成毒性更强的其他价态。因此,对这些重金属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控和综合的治理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铅离子在自然界中可以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或直接摄入的方式进入人体中,破坏人体中组织器官,尤其是对人体肾脏和免疫系统的造成很大的损害。过量的摄入金属铅会导致人出现眩晕、失眠、偏头痛、烦躁、抽搐、甚至惊厥等不适的状况[6]。
1处理技术
1.1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运行最成熟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该方法因其实际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而在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中得到广泛的使用[7-8]。而化学沉淀法主要可以分为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以及铁氧体法,其中以中和沉淀法的优点最为明显,应用也是最为广泛。中和沉淀法:该法的作用机理是向含重金属的废水中投加一定量碱性物质(如氧化镁、烧碱和碳酸钙等),来调节废水中的pH值,达到碱性条件,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形成氢氧化物或者碳酸盐等物质而沉淀下来,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污染物的目的。中和沉淀法因为其具体操作比较简单,碱性中和剂来源广泛易得,自动化程度高,并且去除重金属离子种类较多等优点,因而被较为广泛的用于处理含重金属的废水。张更宇等[9]采用氢氧化钙作为碱性中和剂,来处理含重金属的电镀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8、温度为20℃时,向50ml的废液中投加1.85g氢氧化钙,反应1h后,发现该法对锌、锰、镍三种重金属的去除率分别为99.8%、99.5%和99.7%。但是中和沉淀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废渣,含水率高,难以脱水,pH对沉淀影响较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硫化物沉淀法:是指向含重金属废水中投加硫化物从而使重金属污染物从溶液中析出并沉淀下来,达到去除重金属污染物的目的。沉淀法中常见的硫化物沉淀剂主要为有硫氢化钠和硫化钠[10]。硫化物沉淀法与中和沉淀法相比较,该法对金属废水有着更好的去除效果。一些研究学者[11]用NaHSO3作为沉淀剂处理含铬的重金属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沉淀剂的应用,在pH为2时,对含铬的重金属废水的去除率超过99.32%,出水水质也符合排放标准。但是金属硫化物沉淀法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金属硫化物的颗粒半径很小,在水中容易发生团聚和凝胶现象,因此采用金属硫化物沉淀法来处理重金属废水需要考虑到后续废水的固液分离的问题。1.2电解法。电解法的作用机理是让重金属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使得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在电极上富集,从达到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目的。电解法不仅能够有效的降解重金属废水,且重金属离子在电极材料的表面富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某些贵重金属的回收利用。而电解法在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中具有操作简单,反应设备简单、造价低和占地面积较少等优点。王湖坤等[12]采用铁屑-活性炭微电解法处理含铬重金属废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0.5,M(铁屑):M(活性炭)为10:1,室温25℃,反应时间为60min时,该方法对含铬的重金属废水的去除率达到了97.92%,比单独的铁屑处理重金属铬效果要好很多。但电解法在处理重金属废水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说废水处理的量较小、反应过程中耗电量比较大和出水水质较差等缺点。1.3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上的活性基团(如氨基和羟基等)与含重金属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反应,而离子树脂上的这些活性基团与重金属离子的反应主要是形成离子交换对或者二者间的鳌合作用来达到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的目的[13]。和硫化物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相比较,离子交换法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渣量只占硫化物沉淀法产生残渣量的20%。因此对于该方法而言,能够大大的减少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费用,节约成本。Zarrabi等[14]采用强碱阴离子交换剂来处理含磷的重金属废水,研究结果表明,该交换树脂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可达66.22mg/g,明显高于其他文献中对磷的的吸附量,并且其吸附拟合模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树脂交换过程中的控制步骤主要为膜扩散。离子交换法作为污水处理行业中一种重要的处理工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容易再生、处理的水量较大、处理效果好等优点[15-18]。但是该法对于重金属含量很高的废水以及污染物浓度波动比较大废水处理效果不好。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离子交换法一般用于处理重金属浓度较低的、水质波动性比较小的废水。1.4膜过滤法。膜过滤法也叫膜分离法,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一种常见的物理分离处理方法。该法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利用渗透膜的选择透过性来截留重金属废水中的一些大分子物质,将废水中的溶质和溶液分离开来,从而达到去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目的[19]。另膜过滤法根据膜截留的物质粒径大小以及推动作用力的大小,可细分为电渗析、微滤、纳滤、超滤以及反渗透等处理方法[20]。在这些处理方法中,微滤和超滤法是利用膜之间的压力差使的废水中不同大小的分子分离,而纳滤法则是利用电荷的不同来分离物质,反渗透是通过溶液中的粒径不同大小来分离物质。此外,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去除效果好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该方法在环境、化工和电镀等行业具有着很广泛的实际应用。钟溢健等[21]采用一种凝胶法制备出了QSTFI膜,并考察其对重金属Cd2+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QSTFI膜对废水中Cd2+的去除率达到了99%以上。然而这种半透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膜污染,需要耗费大量的水来清洗,且膜的价格也比较昂贵,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差,因此也限制了膜分离技术大规模的应用于实际废水的处理。1.5吸附法。吸附法的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到吸附剂的表面,在通过沉淀下去,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污染物的目的[22]。吸附法按吸附机理来区分,主要可分为物理吸附作用及化学吸附作用二种。其中吸附剂的物理吸附主要是依靠吸附剂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去除,而化学吸附是依靠吸附剂表面的一些活性基团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发生反应而去除的。但是在实际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反应过程中往往不止存在一种吸附作用,通常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二种吸附作用同时存在,且共同作用的[23]。目前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吸附剂有很多,且种类比较多,它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如常见的活性炭、硅藻土、膨润土、沸石以及生物质吸附剂等物质。活性炭在污水处理中一种是使用最早的吸附剂材料,同时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物理吸附剂,与其他的一些吸附剂相比,选择活性炭作为吸附剂材料,有着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优点,如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较大、材料表面的微孔数目较多,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强、化学性质稳定等优势[24-25]。近年来,生物质吸附法因为其操作过程简单、处理过程污泥产生以及对低浓度的重金属废水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在废水处理方面,生物吸附法与其它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方法相比较,生物吸附法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操作简单,反应过程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整个过程绿色环保[26]。因此,采用生物质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有着具有很大的的应用前景。而生物质作材料作为吸附剂的一种,一般是以廉价的或者已经废弃的天然高分子生物质及其衍生物来作为吸附剂的。
2结束语
重金属污染物危害论文
一、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
1.铅的来源。铅常被用作原料应用于蓄电池、电镀、颜料、橡胶、农药、燃料等制造业。铅板制作工艺中排放的酸性废水(pH<3=铅浓度最高,电镀废液产生的废水铅浓度也很高。
2.镉的来源。镉是一种灰白色的金属,自然界中主要以二价形式存在。镉电镀可以为钢、铁等提供一种抗腐蚀性的保护层,具有吸附性好且镀层均匀光洁等特点,因此工业上90%的福用于电镀、颜料、塑料稳定剂、合金及电池等行业,含镉废水的来源还包括金属矿山的采选、冶炼、电解、农药、医药、电镀、纺织印染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
3.镍的来源。废水中镍的来源废水中的镍主要以二价离子存在,比如硫酸镍、硝酸镍以及与许多无机和有机络合物生成的镍盐。含镍废水的工业来源很多,其中主要是电镀业,此外,采矿、冶金、石油化工、纺织等工业,以及钢铁厂、印刷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也含有镍。
4.银的来源。常见银盐中唯一可溶的是硝酸银,也是废水中含银的主要成分。硝酸银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化工、机器制造、陶瓷、照相、电镀以及油墨制造等行业,含银废水的主要来源是电镀业和照相业。
三、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按照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年度实施方案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1〕121号)、《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市“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要求,为进一步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消除重金属污染隐患,确保区域环境安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切实推进“十二五”期间我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目标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2014年度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一)加大淘汰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相关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大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的淘汰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对现有涉重企业进行整合、搬迁、合并,走集中治理之路。加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推广力度,对含重金属废水、废气进行有效治理,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实现重金属污染物持续削减的目的。
(二)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
组织开展全市涉重企业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掌握全市重金属污染情况。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立案查处;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责令限期改正;对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企业提请市政府予以限期治理,督促其迅速落实治理方案,筹措治理资金,按期通过验收。逾期不通过验收,依法予以关闭。加强含涉重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规范危险废物收集、处置。定期排金属企业环境隐患,对发现的环境隐患,要求企业及时整改。
(三)推进技术进步,推行清洁生产
中药与重金属类矿物药应用论文
【关键词】中药
中药重金属元素的研究近几年发展迅速,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重视。这一新兴的边缘学科已取得了很多的有益成果,其中有些成果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保障中药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含重金属类矿物药的应用历史
在我国安阳出土的3000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中,就载有朱砂,据考证这是公元前1566~1120年间的古物。这证明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利用过朱砂。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我国现在发现的最古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21种矿物药,其中包括雄黄。《五十二病方》据考证可能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西周时代的产物。它不但记载了这么多矿物药,还有以矿物药组成的方剂。《山海经》是我国古供书籍之一,据考证是春秋时代的作品,其中记载矿物药4种,有朱砂、砒霜等。世界上第一部本草书《神农本草经》(公元前1世纪)记载了矿物药46种,并分上中下三品。其中有关于汞制(水银、轻粉、朱砂)和砷剂(砒石、雄黄、雌黄)的记载。
《雷公炮炙论》对药物的采集、加工、修冶一直指导着药物的加工炮制,是我国医这史上最早的一部制药专着。此时就知道矿物药炮炙加工中的煅和水飞法。这些炮制方法可以提高有效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有毒微量元素的含量。
宋代(公元1076年)的“太医局卖药所”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局。在唐·王焘的《外治秘要方》中,矿物药朱砂、雄黄等已见于方剂中。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论文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生物修复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污染土壤治理的新技术,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被污染土壤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本文将对生物修复的发展情况包括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和特点、种类、主要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目前土壤生物修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今后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并就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土壤污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前言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加之重金属离子难移动性,长期滞留性和不可分解性的特点,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同时食物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日趋受到重视,国家对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逐年增加,土壤污染物的去除以及修复问题,已成为土壤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而生物修复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污染土壤治理的新技术,同传统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例如其处理成本低,只为焚烧法的1/2-1/3,处理效果好,生化处理后污染物残留量可达到很低水平;对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最终产物CO2、H2O和脂肪酸对人体无害,可以就地处理,避免了集输过程的二次污染,节省了处理费用,因而该技术成为最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修复技术。
1.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土壤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各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成无害的物质,使土壤恢复其天然功能。由于自然的生物修复过程一般较慢,难于实际应用,因而生物修复技术是工程化在人为促进条件下的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土壤中石油烃类及各种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条件(温度、湿度、pH值、通气及营养添加等)来完成,也可接种经特殊驯化与构建的工程微生物提高降解速率。
重金属污染综治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好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有效治理重金属污染,提升辖区环境质量,杜绝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突发事件,彻底消除重金属污染隐患,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抓起,推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严格落实责任追究,依靠科技进步,扎实做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2014年度目标任务
1、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2、15个地表水断面监测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