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03:37: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韩经贸关系

一、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主要通过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间接贸易或通过双方民间机构开展民间贸易方式的直接贸易。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后,中韩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双边经贸关系开始迅速发展,1992年中韩建交时贸易额只有50亿美元,经过15年努力,2007年达到近1600亿美元。新世纪以来中韩经贸合作发展迅速,7年来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不仅高于同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4.7%的水平,更高于韩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3.6%的速度,也高于同期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欧盟(25.3%)、美国(21.9%)、日本(13.6%)的年均增长水平。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有纺织品与服装、煤炭、电子零部件、冷冻水产品、玉米、钢材等,自韩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石化产品、化工原料、电子产品、皮革、纸张、不锈钢材等。

韩国对华投资也快速增长,韩资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来源之一。2001年以来,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从韩国注入中国的直接投资资金占中国当年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1%上升到2005年10%。据中方统计,目前韩国在中国建立的企业已有4万家,实际金额达380多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对中国投资国。

二、中韩经贸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边贸易不平衡,中国贸易逆差严重

中韩建交前的1990年和1991年,两国贸易中中方都是顺差,且顺差增长幅度较大,但自1992年建交以后情况中方已经逐渐成为韩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国,尤其是最近几年两国间贸易不平衡加剧。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在持续增长。从2001年的100多亿美元,到2003年一举突破200亿美元,2004年又突破300亿美元,2005年达到400亿美元,2006年达到453亿美元,再创新高。造成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有:(1)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从韩国的进口大大增加,而对韩国的出口增长则赶不上进口的增长,这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容量比较大能消费更多的韩国产品,而韩国的市场容量小,无法吸收大量中国产品。如2006年对韩国出口虽然增长26.8%,而进口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又增16.9%。(2)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世界性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向中国转移,利用中国低廉的成本,而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依靠从韩国或日本进口,加工组装后的产品再出口到欧美等国家。(3)中国关税政策的变化刺激了进口,消弱了出口能力。1992年中国取消了16钟进口调节税比鞥开始逐年降低关税,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的关税持续下降,这些政策对中韩贸易的影响是刺激了进口削弱了出口能力。(4)韩国企业注重向中国出口,对从中国进口却不很积极,中国商品物美价廉,是韩国市场所需要的,但是在对韩国出口时却遇到很多困难,既有关税方面的原因,也有非关税方面的人为限制等,很难进入韩国市场。

查看全文

中韩FTA对贸易结构的影响

一、中韩FTA对两国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

 1、中韩贸易结构的竞争性。中韩FTA缔结之后,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也做出了新的调整,中国与韩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数额在不断的增大,中国与韩国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上具有较强的竞争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贸易结构的变化,由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向为技术密集型。而中国与韩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数量下降,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与韩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竞争性日渐减弱。尽管如此,但是就当前中韩两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中国和韩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分工中还是处于不同的位置,中国主要生产、出口低附加值的产品,而韩国则正相反,其主要生产、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如三星手机、LG电视等享誉世界。所以说尽管两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相似指数总体上逐步增加,但并不能改变两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性的特征。2、中韩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中韩两国的资源特点存在有较大的差异,这也促使两国在贸易结构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而贸易结构上存在的主要特点就在于互补性。在FTA缔结之后,两国的贸易交往更加的频繁和自由,在贸易交往的过程中,二者可以针对产业上的技术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就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交流,并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方案, 这些行为对于两国贸易结构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之间的互补性比较强,如上文中提到的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主要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而韩国则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二、中韩FTA背景下两国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1、利用中韩FTA改善对韩贸易结构。当前,中韩两国的资源及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就我国来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比较好,而韩国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占据有一定的优势,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然而,中国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因素的影响生产产品技术含量低,发展处于劣势,贸易持续逆差。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在发展对外贸易时,应当抓住FTA的优势,积极的引入先进的技术,调整经济结构,做好产业转型,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寻找适合两国良性贸易互补的新机遇,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 共同实现和扩大两国的经济利益。2、利用中韩FTA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发展对外贸易时,造成贸易结构的失衡根本原因就是产业结构的失衡。中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韩国则已经跻身发达国家,韩国经济发展时间虽然不是十分长,但是其发展势头良好,技术密集型发展在亚洲地区占据较强的优势,而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时间短,起步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产业以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两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从我国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韩国优秀的发展经验,承接韩国转移的产业发挥自己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上的优势,尽可能的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国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3、利用中韩FTA扩大对外投资服务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中韩FTA是当前我国涉及别国贸易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自由贸易协定。中韩两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探索多元化和高水平的合作,根据两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式尽可能的实现贸易和投资一体化。如可以在一带一路的基础上,扩宽韩国对外投资向中国流入的领域,加强多种类型产业的合作,消除政治隔阂,加强政治互信,加强在联合国、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活动中的合作,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共同谋求两国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总之,中韩FTA的缔结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使两国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贸易结构的变化对于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较大的影响。相较于韩国来说,我国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其附加值比较低,市场竞争优势还不是十分的明显,在未来只有积极的做好转型工作,创新和研发新技术,我国对外贸易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中韩服务贸易现状分析论文

一、中韩贸易的简要回顾

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及原因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查看全文

中韩汽车业运用外资对比研讨

摘要:利用外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外资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大量地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汽车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以汽车产业链为主线,通过对中韩两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方面的异同比较,指出韩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其合理利用外资是分不开的,它的经验做法对于今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业;产业链;市场;外资

利用外资在轻重工业发展中尤其是在发展汽车产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东亚各国,尤其是韩国这个面积只有9.96万平方公里的半岛国家却在全球汽车产业里处于领头集团中,这说明该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有其独到之处,对于外资的利用也不例外。相比之下,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产业走了一条对外开放、合资合作的道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当前汽车产业利用外资的发展形势下,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比较中韩两国的汽车产业目前利用外资的模式,借鉴韩国的先进做法,对我国汽车产业今后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正确引入外资、合理利用外资,防范外资使用风险,并实现自主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韩两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韩国汽车产业的基本现状

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速度迅猛,并拉动相关制造业、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地处东北亚的韩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查看全文

中韩经贸关系分析论文

一、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主要通过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间接贸易或通过双方民间机构开展民间贸易方式的直接贸易。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后,中韩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双边经贸关系开始迅速发展,1992年中韩建交时贸易额只有50亿美元,经过15年努力,2007年达到近1600亿美元。新世纪以来中韩经贸合作发展迅速,7年来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不仅高于同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4.7%的水平,更高于韩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3.6%的速度,也高于同期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欧盟(25.3%)、美国(21.9%)、日本(13.6%)的年均增长水平。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有纺织品与服装、煤炭、电子零部件、冷冻水产品、玉米、钢材等,自韩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石化产品、化工原料、电子产品、皮革、纸张、不锈钢材等。

韩国对华投资也快速增长,韩资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来源之一。2001年以来,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从韩国注入中国的直接投资资金占中国当年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1%上升到2005年10%。据中方统计,目前韩国在中国建立的企业已有4万家,实际金额达380多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对中国投资国。

二、中韩经贸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边贸易不平衡,中国贸易逆差严重

中韩建交前的1990年和1991年,两国贸易中中方都是顺差,且顺差增长幅度较大,但自1992年建交以后情况中方已经逐渐成为韩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国,尤其是最近几年两国间贸易不平衡加剧。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在持续增长。从2001年的100多亿美元,到2003年一举突破200亿美元,2004年又突破300亿美元,2005年达到400亿美元,2006年达到453亿美元,再创新高。造成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有:(1)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从韩国的进口大大增加,而对韩国的出口增长则赶不上进口的增长,这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容量比较大能消费更多的韩国产品,而韩国的市场容量小,无法吸收大量中国产品。如2006年对韩国出口虽然增长26.8%,而进口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又增16.9%。(2)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世界性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向中国转移,利用中国低廉的成本,而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依靠从韩国或日本进口,加工组装后的产品再出口到欧美等国家。(3)中国关税政策的变化刺激了进口,消弱了出口能力。1992年中国取消了16钟进口调节税比鞥开始逐年降低关税,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的关税持续下降,这些政策对中韩贸易的影响是刺激了进口削弱了出口能力。(4)韩国企业注重向中国出口,对从中国进口却不很积极,中国商品物美价廉,是韩国市场所需要的,但是在对韩国出口时却遇到很多困难,既有关税方面的原因,也有非关税方面的人为限制等,很难进入韩国市场。

查看全文

中韩两国食用菌贸易研究

摘要:中韩两国是世界食用菌贸易大国,本文运用DTL指数和TC指数得出中韩两国食用菌贸易关系紧密、贸易互补性高,中韩FTA的签订为两国食用菌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FTA;食用菌;DTL;TC

一、引言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临近,历史文化相似,贸易往来频繁,自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以来,两国的贸易发展也十分迅速,韩国已成为中国在亚洲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的食用菌贸易也呈总体增长趋势,从1992年的537.65万美元上升至2015年的1.94亿美元,增长了约35倍。经过14轮的谈判,两国政府在2015年6月正式签订中韩自贸协定,该协定的签订必然会推动两国贸易的发展,对两国食用菌贸易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中韩两国食用菌贸易现状

我国食用菌贸易发展迅速,食用菌品种高达900多个,已成为世界上食用菌生产、消费、出口的大国。韩国食用菌起步较晚,但韩国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实施工厂化栽培管理,尤其是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成本不断降低,产量和贸易量都呈不同程度的上涨趋势,韩国食用菌产量已在2008年进入了世界食用菌产量的前十位。中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2015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已超过世界总产量的2/3,出口额占世界食用菌总出口额的85.5%,韩国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饮食习惯相似,是我国食用菌贸易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而中国已成为韩国食用菌最大的进口市场。从表1可知,中国对韩国食用菌贸易呈巨额顺差,且顺差在不断扩大。2001-2015年中韩两国的食用菌贸易额总体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速为122.14%,两国食用菌贸易发展速度很快。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两国的食用菌贸易额有所下降,2012年韩美FTA正式生效,中韩两国的食用菌贸易也受到了影响。

查看全文

中韩航运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中韩航线发展概况

中韩1992年8月建交后,随着中韩贸易的不断发展和中韩两国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航空运输业作为连接中韩经贸和物流往来的重要纽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民航总局的统计,近年来中韩航线上的旅客吞吐量每年都保持了14%到21%的增长幅度。2007年在个別国际航线上,中国航空公司4月份在中美、中欧、中日、中韩线客运量分別同比增長16.1%、26.1%、11.9%和45.2%,而中韩货运量亦增长46.9%,明显优于其他航线。在韩国飞往世界各地的航线中,韩中航线乘客人数目前也仅次于韩日航线名列第二。中韩航线已经成为利润最丰厚的国际航线之一,被行业内人士称为“黄金航线”.

二、不断发展的亚洲经济与中韩贸易往来

民航运输业与经济总量具有同步增长性,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对运输的需求,为航空运输提供了市场和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为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空运需求旺盛。下面我们主要从经济发展总量等宏观环境方面进行分析.

(一)亚洲经济发展迅速

查看全文

人民币对中韩贸易的影响

摘要:在当前人民币逐步实现国际化的背景下,中韩双边的贸易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货币合作也随之增加,有效提高了中韩两国的贸易依存度。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中韩贸易更好的发展应加深双边贸易合作,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中韩贸易

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指的是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范围内行使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功能的一个过程,这也是人民币逐渐从中国的主权货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自然形成与政府导向的结合,而且也是整个国际力量博弈的过程,更是中国软实力增强的过程。通常一个国家的货币国际化的常见标准主要包括:该国货币在世界外汇储备的比重;该国货币在国际结算货币中的比重;该国货币在国际债券计价货币中的比重和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交易货币的比重等。通常在当前“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之下,人民币想要真正改变整个国际市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美元、欧元的使用惯性和路径的依赖,不断强化网络效应,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凸显出来。[1]

一、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状况

通过对2018年商务部和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韩国是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之一,而中国又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两个经济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韩国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和越南。2018年,韩国在中国的出口额则达到了1621.6亿美元,且增长的幅度为14.1%,基本上占据了韩国总出口额的26.8%;韩国进口排名前三名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和日本。韩国在2018年则从中国进口了1064.8亿美元,这样中国的进口增长率为8.8%,主要占据了韩国进口总额的19.9%。通常韩国的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日本、德国和中东的产油国家,而贸易顺差则主要是来源于中国、中国香港和越南。但2018年,对中国的顺差额则达到了556.8亿美元。这两个国家在发展贸易的过程中主要是因为各个要素的禀赋不尽相同,而韩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产业都比较完善,且主要出口的零部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资金充足,所以需要有较大的市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所以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韩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出口的是一些丰裕要素资本的产品,而中国则主要出口的是密集型的丰裕要素劳动力的产品。中韩两国是在1992年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让两个国家从此结束了长期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2]中韩两国家在政治经贸方面的往来不断加深,贸易规模发展不断扩大。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进行关税下调,并逐步将进口限额和进口审批等限制性的措施取消,让中韩经济贸易更加的深化。

二、人民币国际化对中韩双边贸易的具体影响

查看全文

中韩贸易结合度研究论文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经济交流的扩大,具有地理,文化接近等优势的中韩两国贸易规模迅速增长。早期的中韩贸易始于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1979年前后。那时是通过香港,以间接贸易方式进行小规模的商品贸易。到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也只处于一个贸易规模不到10亿元的低水平上,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随着韩国政府推进北方政策,主办汉城奥运会,中国对韩国企业开放山东半岛等两国经济交流条件的逐步形成,贸易规模急剧扩大。1988年,双边贸易已经超过30亿美元,创下高增长的新记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两国建交为契机,贸易迅速扩大,进入飞跃增长时期。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大部分转换为直接贸易。中国韩国出口商品所征收的关税也从一般关税转变为优惠关税,为韩国企业开辟中国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1992年贸易额达到63.8亿美元。韩国出口增长率创下了165%的惊人记录。1994年,贸易额超过100亿美元,1997年达到235亿美元,1998年,由于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经济萎缩,进口需求急剧下降,韩国银行严格限制信用证的开具导致双边贸易额急速滑坡,飞速增长的韩国出口剧减,中韩贸易首次出现负增长,降幅达11.6%,然而,伴随着亚洲市场的全面回升,进入2000年以后,韩国对中国出口和进口比前一年度分别增加了34.8%和44.3%,贸易规模首次突破300亿美元大关。2003年,韩国对中国出口高达357亿美元,占韩国总出口额的18.4%,中国一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国。

中韩贸易结合度分析

中韩双边贸易发展可用贸易结合度来直观反映。贸易结合度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指标,用来衡量两国在贸易方面的相互依存度。贸易结合度是指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其数值越大,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越紧密。贸易结合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TCDab=(Xab/Xa)/(Mb/Mw)(1)

式(1)中,TCDab表示a国对b国的贸易结合度,Xab表示a国对b国的出口额,Xa表示a国出口总额;Mb表示b国进口总额;MW表示世界进口总额。如果TCDab>1,表明a,b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紧密,如果TCDab<1,表明a,b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松散。

依据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历年贸易数据,分别算得自1992年至2004年间中国对韩国和韩国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其中,建交的第一年(1992年),中国对韩国贸易结合度为1.33,以后各年份,数值逐年递增。到1997年,中国对韩国贸易结合度增至1.84。然而,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该数值下降至1.37,1999年又激增至2。到2000年,达到历年最高点,为2.88。2000年以后,该数值略有下降,但都在2附近波动。另一方面,韩国对中国的贸易度亦呈逐年递增趋势。1992年的数值为1.75,增至1997年的3.99,达历年最高点。1998年同样下降至3.33,而1999年又回增至3.81,以后各年均在3.3附近波动。

查看全文

中韩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

1中韩贸易协定对山东半岛与韩国贸易关系的影响

1.1中韩贸易协定对山东半岛与韩国贸易关系带来的正面影响

(1)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利于实现山东半岛与韩国的共赢。从近些年的产业产值结构看,山东半岛的第二产业比较发达,而韩国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从产业要素互补条件看,韩国在资金、移动设备以及高技术等产品上具有出口优势,但是韩国缺少能源、劳动力等,因此山东半岛与韩国可以基于共赢的目的实现贸易的进一步扩大。(2)有助于扩大山东与韩国的贸易种类。据韩国海关统计:2015年1-3月,韩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情况(如表1所示)可知:中国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在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中国继续保持优势。通过实施中韩贸易协定,山东与韩国的贸易种类会更加丰富,比如山东的迪尚集团成功收购韩国著名的上市服装企业Avista公司,为加强山东与韩国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3)有助于降低山东与韩国贸易的费用。依托中韩贸易协定,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实施双方贸易零关税制度,这样在具体的贸易过程中可以为双方节省大量的经济费用,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以韩国对山东出口的化妆品为例,实施自由贸易协定之后,韩国化妆品有望变得更便宜,这无疑会进一步提高韩国化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而且国内还可以享受到韩国医疗整形服务。

1.2中韩贸易协定对山东与韩国贸易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

(1)中韩贸易会造成技术差距进一步扩大。基于中韩贸易协定的签订,韩国高端电子产品进入山东的价格会更低,尤其是高端电子产品在中国的投资会提高山东高端电子技术的发展,但是从长期发展看,如果山东受到中韩贸易协定优惠的影响,而不思进取长期受经济结构精细化分工的影响,比如正是基于韩国高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价格比较低,因此中国企业就满足于当前的发展,而不进行技术创新,其结果是导致国内技术与韩国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双方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2)低质量的产业贸易会导致贸易逆差不断加大。中韩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的状态,虽然山东与韩国的贸易比较密切,但是双方在出口货物的附加值上却存在很大的差距,山东出口韩国的货物以出口量取胜,但是其很难弥补价值上的差额。另外韩国在山东投资的企业,其主要是从韩国进口精密配件,但是生产的产品却主要在中国市场销售,因此这些问题造成山东与韩国贸易逆差虽然有所减少,但是依然存在。

2提升山东与韩国贸易的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