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23:20: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析中俄两国能源合作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能源安全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通过对外能源合作,谋求自身安全已成为当前各石油进口国的一大趋势。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相邻,并且与中国在资源、能源、劳动力和资金合作等方面存在着优势互补,因此深入探讨中俄双边能源合作前景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能源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能源市场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美元贬值和国际游资大规模进入大宗商品市场,加剧了石油市场金融化的趋势;世界油气领域的力量对比正在实现从跨国公司到产油国的权力转移;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油气需求增长强劲,对国际油气市场将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能源现状

多年来,依赖大量资源消耗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的代价是:资源消耗过渡、环境破坏严重,能源短缺危机与环境约束压力同时并存。我们面对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尽管资源约束并非我国经济发展的绝对障碍。但我国并不具有特别资源优势,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是基本国情。

从上图可以看到,2000至2004年间,我国能源消耗从7.66亿吨增长至13.86亿吨(占世界消耗的百分比从8.4%增加到13.6%);期间能源消耗年增长率平均在16个百分点,这个时期占世界消耗增长的54.2%。

查看全文

中俄民族音乐比较探讨

摘要:音乐是跨越族际和国界的交际语言,体现着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一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俄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表现形式、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和研究,展现两国民族音乐的特征和差异。

关键词:民族音乐;历史;形式;风格

民族音乐是由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是各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一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民族众多的国家,各自都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征。本文从中俄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表现形式、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和研究,展现两国民族音乐的特征和差异。

1中俄民族音乐历史之差异

中国是人类文明诞生最早的四个国家之一,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远古时期就出现了简单的歌曲和舞蹈,主要用于敬天、祭祀、狩猎等。夏、商时期,社会生产力较原始时代有所进步,音乐不仅用于祭祀,同时也成为民间娱乐的方式,民族音乐得到了极大地推广,为我国民族音乐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西周和春秋时期,我国民族音乐达到繁荣阶段“,风雅颂”是当时音乐的经典代表,其中的“风”,即指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1]至唐代,我国民族音乐已处于全面发展的高峰时期。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出现和形成较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晚很多。中国民族音乐至公元6世纪时就已达到顶峰时期,而俄罗斯民族音乐于公元6世纪方出现雏形。公元6~9世纪的东斯拉夫部落生活时代,出现了崇拜太阳等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年历仪式歌曲”、崇拜氏族祖先的“家族仪式歌曲”“、英雄壮士歌”等有民间音乐。在古罗斯,音乐仪式成了基辅大公和武士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出征、节日、宴会、隆重的仪式都有音乐伴奏。[2]但是,直到18世纪,俄罗斯的民族音乐,即区别于宗教音乐的世俗音乐,才被俄罗斯主流所认同和接受,从此俄罗斯世俗音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19世纪中期,“俄罗斯音乐之父”——伟大的音乐家格林卡从俄罗斯民间音乐中挖掘精华、汲取养分,以他卓越的音乐才华精准地诠释了俄罗斯的民族特征和音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了俄罗斯浪漫曲的传统手法,第一次表现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特色,俄罗斯音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征的音乐体系。

2中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之差异

查看全文

中俄服务贸易论文

一、中国与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服务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百余个服务贸易部门陆续开放,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服务贸易规模逐步扩大,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570.8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3.3%。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增至3624.2亿美元,世界占比增至5%。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由2005年的739.1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702.5亿美元,比重由3.1%升至4.6%;服务贸易进口额由2005年的831.7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1921.7亿美元,比重由3.5%升至5.5%(见表1)。

(二)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俄罗斯加入WTO后,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服务贸易规模逐年扩大。服务贸易总额从2005年的625.4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135.8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额从2005年的247.4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437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额从2005年的377.9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698.8亿美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均有所下降,出口额同比下降18%,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3%;进口额同比下降19%,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1.9%(见表2)。

二、中俄服务贸易合作现状

查看全文

中俄印探讨“三角联盟”

俄罗斯总统普京12月3日结束访华后,从北京飞抵新德里,开始对印度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一时间,中俄印“战略三角”再度成为媒体讨论的热门话题。克里姆林宫也不想淡化这一主题。12月1日,也就是普京起程访华当天,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普里霍季科就对新闻界发表讲话说,普京总统对中国和印度的访问衔接起来是俄方的倡议,莫斯科希望借此来展示它对俄中印三方合作的兴趣。这位官员还强调了建立多极世界、保障国际社会所有成员战略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性。

俄罗斯是首倡者

其实,俄中印三方合作在俄罗斯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俄科学院通讯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同记者就此交谈时提到了列宁。他引经据典说,上个世纪20年代初,列宁就强调苏联、中国和印度要加强联系,并认为这三国的合作将对未来世界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当然已是遥远的历史,季塔连科提及此事,更多的是想在友好的交谈气氛中展示自己的博学。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这一多边合作的倡议者是俄前总理普里马科夫。1996年时任外长的普里马科夫访问印度,首次提出要建立俄印中三国间的战略合作。普里马科夫提出这一设想,除了建立多元化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制衡美国建立单极世界企图的考虑外,也同当时俄国内的政治气氛有关。俄独立之初一度奉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然而这种一厢情愿的亲近并未让莫斯科尝到甜头。西方利用俄罗斯的虚弱不断打压其国际地位,压缩这个原苏联继承国的战略空间。到90年代中期,随着左翼政党在俄国内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以前外长科济列夫为代表的“向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受到批判,俄开始更多地强调自己的亚洲属性。普里马科夫提出,在国际事务中莫斯科必须奉行“欧亚主义”,俄永远是一只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的“双头鹰”。

三方合作有共同的利益基础

莫斯科决定将三国学者间的对话与交流作为突破口。2001年9月,来自俄中印三国的学者在莫斯科举行国际学术讨论会。学者们就三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三方合作领域以及双边及三边关系展开了讨论。尽管与会代表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各方在对待世界和地区问题、三国内部双边问题的态度中找到了共同点。俄将这次学术活动赋予了很强的官方色彩,除学者外一些外交官也参与了讨论。俄副外长洛修科夫在发言中表示深信俄中印能够对当今世界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查看全文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提倡各国国际合作互通的开放性和联动性。中俄建交多年,是重要的战略伙伴,两国早已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这对“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俄高等教育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从“一带一路”宗旨出发,简要概述了中俄两国高等教育事业现状,并对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合作动力进行具体分析,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俄高等教育合作提供参考与借鉴,为“一带一路”战略施行提供推动力。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高等教育;动力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合作概述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这便是现如今享誉中外“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借古“丝绸之路”之名,以发展促和平,与沿线各国开展经济、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合作交流,实现国家之间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带一路”强调多国协同发展,各国需要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合作推进到教育方面的深层次交流。中国教育部曾发文称,教育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作用是基础性和先导性的,沿线各国的教育交流为“一带一路”战略施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可见,“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各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1]。本文从“一带一路”宗旨出发,提出了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的具体对策,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俄高等教育合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中俄高等教育事业情况分析

中俄两国在政治和教育层面的主观意识是一致的,“一带一路”政策更加强了两国的合作关系。为了加强两国在教育上的合作,两国于2014年签订了《中国教育部和俄罗斯教育科学部关于支持组建中俄同类高校联盟的谅解备忘录》,政府的积极响应深刻推动了新机制的创建与发展。中国教育部门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俄两国留学生数量以逐年递增的趋势上涨,这标志着中俄两国教育事业正在向前发展,两国的教育形势也趋于稳定,这种积极的形势使两国达成:“2020年使留学人数达到10万人”的新目标[2]。中国的教育体系日趋完善,经济快速增长,俄罗斯贸易等领域迅速发展,使会汉语、懂中文交流的人才需求量递增。为了快速拓展人才供给,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建立孔子课堂3个,孔子学院12所,俄境内相当数量的国立高校开设汉语课,并将汉语作为需要学习的第一外来语种。为了更快的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中俄两国大力投入教育事业,两国就长期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所签署的协议达到了近千份,同时建立了上百个友好合作办学项目。由此可见,中俄两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具有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更好地推动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两国人才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友好互动与稳定发展也对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与影响。

查看全文

中俄贸易关系发展论文

在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朱基总理明确指出:“大力开拓俄罗斯、中东、拉美等富有潜力、前景广阔的新兴市场。要把发展对俄罗斯的贸易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组织我国大中型企业和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已经提出多年,要下大功夫真正抓落实。至关重要的是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商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认真研究中俄贸易关系的现状,分析并解决中俄贸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将中俄贸易关系推向战略的高度,尽早共同制定中俄贸易发展战略,开辟中俄贸易发展的新阶段。

一、中俄贸易关系的现状

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边贸易潜在市场巨大。近年来,随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平稳推进和睦邻友好条约的签署,使双边贸易关系取得稳步的发展。两国贸易发展状况详见表1。

表1我国对俄双边贸易发展走势(单位:亿美元)

注:此表引自《今日俄罗斯市场》第233页,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

从上表可以看出,1992年至今,中俄两国贸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查看全文

中俄石油资源合作分析与策略

一、中国石油能源的现状

(一)中国石油能源供求之间的矛盾突出

作为战略性资源,石油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中国作为石油生产与消费大国,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石油产量逐步提高,由1994年的1.461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1.808亿吨,石油的生产总量增加了23.75%。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石油生产的增长速度。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产品的进口国,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我国石油消费总量也由1994年的I.495亿吨增长到了2005年的3.273亿吨,增长幅度高达118.9%。(见表1)从图l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来说,我国石油的生产增长幅度较小,而石油的消费幅度增长就较大,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石油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石油供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石油短缺问题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

(二)中国石油能源的进口依存度较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石油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增加,石油能源的地位正迅速提高。我国石油消耗的总量也日益增大。与此同时,油产量年均增长量为2.04%,而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量高达11.99%,石油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则由石油进口解决。因此也使得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正逐年增高。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由1994年的1.9%,增长到2005年的我国石油生产相对增长较慢,1994年至2005年间,中国石43.3%。已经超过了30%的国际警戒线。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石油的需求也会加速增长。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将持续增长。不仅如此,我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和亚太。2004年我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石油占到了进口总量的74.1%,对中东地区的石油依赖程度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而中东和非洲地区长期以来战乱频发、政局动荡,这些使我国石油的风险加大,寻求稳定的国外石油来源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

二、目前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中俄旅游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近年来,旅游业潜力巨大,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中俄两国促进经济合作、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合作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俄旅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但也面临新的挑战。通过构建SWOT模型,分析影响中俄旅游合作发展的内外在因素,提出深化中俄旅游合作的相关对策,能够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两国进一步开展旅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提供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旅游合作;中俄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俄两国旅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由于两国旅游合作领域不平衡、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和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局势等因素的影响,两国旅游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发挥优势条件,促进中俄两国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旅游合作的成果

随着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和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中俄两国互访旅游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两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从俄罗斯赴华旅游市场来看,俄罗斯游客对丝绸之路的旅游意愿高达60%以上。[1]从中国赴俄旅游市场来看,2018年上半年中国公民赴俄旅游人数达到44.8万人次,占入境游客的28.5%,中国成为俄罗斯入境旅游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2]2-3双边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两国的大力合作。2012至2013年中俄互办旅游年,双方在此期间共举办了400多项活动,大大促进了两国旅游的交流和合作。2015年6月,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与交流系列活动在韶山举办,活动期间签署了《中俄旅游部门关于2015—2017年红色旅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明确了今后三年中俄两国开展红色旅游合作的机制体制、内容形式、发展前景等内容。2017年9月12日,中俄人文交流合作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双方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媒体、电影、档案、青年等领域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和民意基础。[3]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旅游合作的SWOT分析

查看全文

中俄经贸合作论文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在中俄经贸合作各个领域里均处于全国首位,是我国对俄合作中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最好省、最大省,被称为全国对俄沿边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黑龙江省在中俄经贸合作中举足轻重,占据重要地位,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一、黑龙江省在中俄经贸合作中的地位

黑龙江省因与俄罗斯地理位置毗邻、交通便捷、人文交流密切以及历史渊源深厚,在中俄经贸合作中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黑龙江省是开展中俄经贸合作的最早地区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历史悠久。早在17世纪中叶,黑龙江省就与当时的沙俄有了最初的贸易。苏联解体以后,黑龙江省也是最早进行对俄边境贸易、开放口岸的省份。早在1982年1月3日,国务院以国函字第1号文件批准,同意恢复黑河口岸对外开放。口岸的发展为中俄经贸合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黑龙江省成为中国对俄经贸合作的先行者。

2.黑龙江省在对俄经贸合作诸多领域居全国先列

查看全文

剖析中俄石油合作的优越性

摘要:随着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矛盾日益突出。我国自1993年以来一直是石油净进口国,而且进口额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本文论述了中俄石油合作的现状、优势、障碍及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俄石油合作战略意义

一、中俄目前的石油状况

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现有各类沉积盆地超过500个,沉积岩面积达670万平方公里。最新油气资源评价显示,中国石油(petroleum)总地质资源量1000亿吨,可采资源量116亿吨。据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EA)的统计,中国石油未开采储量为250亿桶,占世界总量的2.61%,未勘探蕴藏量为170亿桶,占世界总量的1.81%。

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最大、沉积岩面积最广、油气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沉积岩面积1290万Km2。根据《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的预测,俄罗斯的石油地质储量约为440亿吨,在主要开采国中占有主要地位。俄石油未开采储量为10370亿桶,占世界总量的14.29%,未勘探蕴藏量1150亿桶,占世界总量的12.25%。

预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超过3.5亿吨,有可能接近4亿吨。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6亿吨石油,是国内石油生产量的3倍。国际能源机构2004年11月1日的《2004年世界能源展望》指出,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从每天200万桶增加到2030年的每天1000万桶,到203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7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