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21:12: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重视中等生亚健康情况

[内容摘要]: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已经形成一种“抓两头、促中间”的理念,最终导致了“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中等生”长期缺乏教师的关注,在学习生活中也甘居“配角”地位,心理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与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掀开他们的“盖头”来,了解在他们身上呈现出的各种心理“亚健康”现象,为水到渠成地疏导其不良心理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中等生;心理问题;亚健康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贺卡如雪片般飘飞而来。信手打开一张,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老师,或许您已不记得我。我是许婷婷,一直都特别喜欢您的语文课。可是,初中三年来,课余时间您从未找我聊过天。每次考试结束后,看着您和颜悦色地抚摸着优等生的头,语重心长地与后进生交谈,我却只有羡慕的份儿……老师,您为什么不能分一点爱给我们中等生呢?”读完此信,不由得心潮迭起:将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成绩较好或特差的,对大部分中等生却连名字也想不起来了。

静心细想:中等生们智商虽不算太高,但有相当的理解、分析能力;功底虽谈不上扎实,但有一定基础;成绩虽不优秀,但学习态度还算端正。所以老师们大多认为他们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用不着太过费心。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中等生们一直无法进一步突破“围城”、提高自己,改变那种“原地踏步”的局面,说明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许多“亚健康”心理状态,正是这些“拦路虎”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下面我针对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中等生的几个典型的心理“亚健康”状态,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认为中等生常见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大致有以下几种:

查看全文

中等职业德育分析论文

一:对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福州船政局1866年附设的船政学堂,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形成我国职业教育雏形。1917年5月,由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纪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在相应调整其教学制度,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体制。进入21世纪,各国之间形成了无形的竞争,渐渐演变成为科技与教育的较量。作为社会与学校的“中间站”,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意义。

2.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

查看全文

中等职校会计教学思路

1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现状

1.1教学体系和教材的局限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当下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沿用高等学校的教学体系和教材,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过多过难,理论课程过多等问题。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每门课程都蜻蜓点水般学完,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够深入。另外,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不够合理,专业课之间内容存在严重的重复现象,专业实践和模拟实训的课时相对较少,没有达到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1:1的比例。这些都影响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

1.2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市场和社会、动手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而现在的职业会计教学中还存在偏重理论的讲授过多的问题,使得学生对会计学习没有感性的认识。过多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灌输,可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云里雾里,慢慢对会计学习失去兴趣,等一门课程结束时也很难形成系统的理解和认识。这也造成学生专业能力差、找工作困难、工作后上手过慢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处理技术渗透到会计工作中,而会计教学往往滞后于社会会计知识的发展。这就造成学校学习和社会需求的脱节。教师和学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了解会计行业动态,走在学科前沿,做好时刻学习的准备。

1.3教学方法手段简单,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查看全文

中等职校毕业会考通知

各职业学校、有关高中:

根据**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颁发的《关于组织**市200学年第一学期中职学校文化课及部分专业课毕(结)业会考的通知》(温教研〔200〕187号)的安排,200年1月16日和17日两天举行中等职业学校毕(结)业会考。为切实做好我县本次会考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考点巡视人员及主考名单:

二、会考时间及科目

午别

日期

查看全文

中等职校德育教育思索

【摘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和技能教育固然重要,但德育教育更为重要。作为职教工作者要准确把脉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做好德育教育。

【关键词】中等职校;德育教育

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传授学生技能知识更为重要。中专的办学目标,应当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一专多能的实用人才。仅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很危险的,也与我们教育方针背道而驰的。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一直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并且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关键原因是德育的教育起点过高,且过多地停留在书本上,对于基本的道德教育和行为的落实没有花太多的精力。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和众多的大学生一样,毕业后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但是中职生的年龄大部分处在15-19岁之间,思想还没有完全定型,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中等职校应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下大工夫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良好的德育素质对学生来说是将来事业发展的必备素质。

一、目前职校学生在思想品德上存在的几个问题

1.自我约束能力差。作为学生首先应当遵守校规校纪。但是现在不少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主要表现有:该出早操却不愿去,躲在寝室睡懒觉;出了早操,却又回宿舍睡回笼觉,甚至第一节课还缺席;到校外网吧上网,彻夜不归;不向班主任请假就擅自离校;考试作弊等。2.不讲文明礼貌。国家提倡公民讲文明讲礼貌已经很多年了,但在校园里却经常能够看到一些不讲文明不讲礼貌的情形:随地吐痰,瓜皮纸屑到处乱丢,操场、教室、走廊甚至计算机房随处可见,漂亮的垃圾筒成为装饰品;碰到师长视而不见,连起码的招呼都不打。3.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校园里出现了一些盲目追求高享受、高消费的现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被部分学生抛到了九霄云外。由于尚无收入来源,现在学生的生活基本上靠父母资助,可是一些学生却很少想到父母的艰辛,一个月的花销高达千元以上,不够时还伸手向老师、同学们借。4.不热爱劳动。现在不少学校的公共卫生都是由学校聘请的保洁工清扫,只有极少部分由勤工俭学的学生打扫,因此,绝大部分学生的劳动时间和劳动机会很少,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学生体会不到劳动的辛苦,也就很难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经常是每天早晨刚被工人清扫干净的餐厅转眼就脏了。

二、教育对策

查看全文

统筹发展的中等与高等的职业教育思索

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到2000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归口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当时,其他省份总的趋势是将高等职业教育划归高等教育管理。而湖南省机构改革,新成立的湖南省教育厅基于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的教育,决定将其一并划归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统筹管理。至今湖南仍然是至始至终实行这一管理模式的少数省份之一。“十年磨一剑”,从湖南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来看,统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更加有利于建立以高职为龙头、中职为骨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技能型、技术性人才为主的教育的类型。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业,如玩具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侧重培养具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要求较高的技术型人才。但总的来说,培养的都是产业工人。从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结构层而看,需要我们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统筹管理和发展。10年来,湖南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高职院校从2000年的24所增加到2009年的62所,年招生数由2000年的4.3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18.7万人,在校生数由2000年的9.1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46.8万人。中职年招生数从2000年的18.03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35.9万人(其中非全日制中职教育招生9.2万人),在校生数从2000年52.05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82万人,包括技工学校共招生41.9万人,在校生规模共达98万人。2009年,全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6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25万人次。目前湖南初步形成了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农校为基础、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得益于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

二、更加有利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薄弱,教学条件较差,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总体的质量和水平。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得到更为公平的发展机遇,如教育资源的分配。湖南在这方面主要是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和“分级负责、以县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稳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鼓励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城市职业教育带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二是适当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比例,积极探索通过工学交替方式不断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允许具有初中毕业水平的职业培训学员在修满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规定课程的前提下,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目前,湖南全省共有农村职业学校208所,招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总数的17.92%,占初、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的31.6%。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农村职业学校的比例为6.28%。全省农村职业学校已向社会输送具有中等学历教育的毕业生约80余万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累计达到600多万人次。另外,全省还有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2300多所,为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多数数据显示湖南已形成了以县职教中心或职业学校为龙头,以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的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体系。

三、更加有利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查看全文

中等职业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方面的发展也得到了较之前来说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发展策略,以此来为今后的中等职业的创新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状况;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新观念的吸收和学习,努力营造出一个较之前来说更加符合中等职业院校发展的新模式。要想获得更加有效的中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就一定要实现对这些相关内容的研究与分析,不断地实现相关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一、中等职业教育创新的含义

中等职业教育创新主要指的是,要加强其自身与实际情况发展的结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与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等内容相关的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近些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已经不断向前发展,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主题内容,政府和企业也进一步的实现了联系与发展。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上新兴产业的发展与进步,都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此同时,纵观传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不难发现的是其教学方式比较陈旧,缺少一定的创新性,这些发展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进步产生消极影响。

二、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创新的策略

查看全文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国力。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教育领域的交流活动越来越密切。在此背景下,中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优秀职业化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当抓住当前国际化快速发展给中等职业教育提供的良好机遇,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学校国际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国际化;中等职业教育;国际人才;教育创新

一、国际化概述

国际化不仅要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出发点,而且要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其中,前者主要体现在:中等职业院校领导者要明确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国际化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保障制度;教师要以国际化人才标准要求学生,以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以国际交流学习活动为手段,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与能力等。后者主要体现在:学校要以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强的国际化人才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要将国际化作为学校的一项发展战略,在客观分析自身软硬件条件与总体教育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科学地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共同参与及努力。

二、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若想取得显著的成效,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多项工作,如积极学习贯彻政府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方针;引入国际优质教学资源,搭建国际化的中等职业教育平台;制订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教育规划;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境外学习、实习、交流和就业机会;创设良好的国际化文化氛围等。(一)积极学习贯彻政府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方针。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自中等职业学校在我国诞生之日起,我国政府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政策引导。正是有了政府的政策引导,中等职业学校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职业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优势,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政策,指导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应当积极学习贯彻政府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方针,并以这些政策方针为指导,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如组织教师与学生出境培训、学习,邀请或聘请国外知名院校教师到校交流或任教,与国外院校开展国际合作,建设境外学生实习基地等。中等职业学校领导层应及时将自身在国际化发展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上报给政府,以便政府对学校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二)积极引入国际优质教学资源,搭建国际化的中等职业教育平台。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高水平职业化人才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职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一个突出的要求就是职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国际化意识与能力。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国际化意识单薄,能力较弱,这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化教育教学资源匮乏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所应用的教材都由国内出版社出版,虽然在知识体系方面已经比较健全,但在知识深度与广度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职业化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积极引入国际优质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国际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积极引入西方发达国家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信息(先进的教材、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资源(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设备)、专家(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专家、学者)与服务(保障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配套服务)。(三)制订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教育规划。基于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中等职业学校在组织、实施具体的国际化教育教学活动之前,应首先制订一个明确的国际化教育规划。制订规划时,需要注意六个问题:一是要以学校当前的经济基础、软硬件条件以及学生主体需求为重要依据,尤其是学生的主体需求,学校绝不能忽视;二是明确规划的发展目标,目标应有短期、中期与长期之分,且切实可行,制定目标时既不能畏首畏尾,也不能好高骛远;三是设计出实施规划的具体路径,如“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出国学习”“引进某国先进的教学设备”“与国外某企业联合建设学生实习基地”等;四是科学配置、规划实施所需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五是制定规章制度,为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六是注重实施过程中的评价,评价方式以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为主。另外,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评价与社会评价。(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其个人素质的高低,教学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教育教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化发展需要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里的“高水平”表现在:不仅素质高、教学能力强,而且具有较强的国际化意识,能够熟练掌握国外先进的教学技术,并能够灵活运用,另外,还能积极参加关于国际化教育教学的学术研究,并能发表优秀论文等。中等职业学校领导层要十分重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在具体工作中,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到国外知名院校学习与培训,条件不足的学科可以邀请国外知名院校教师到校,以公开课、讲座、辩论会、研讨会等形式,与校内教师共同探讨中等职业国际化教育问题。(五)积极为学生提供境外学习、实习、交流的机会。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开展与校外中等职业学校的合作,为本校学生提供境外学习、实习、交流的机会。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评价制度,对成绩优异、素质良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要多给他们提供境外学习的机会。就全球而言,德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处于领先地位,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相比,德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与生产的结合更加紧密,且与其他教育的融合度非常高,这样的教育模式每年都会为德国培养一大批优秀的职业人才,从而极大地促进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有必要多给学生提供到德国学习、实习、交流的机会。此外,可以和德国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建立职业教育合作中心与实训基地,并以此为平台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六)创设良好的国际化文化氛围。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校园内的公告栏、宣传画、大屏幕以及校园网等,向全校学生大力宣传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相关内容,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重点工作、具体实施途径等。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职业技能比赛等,增强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与国际化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教师与学生,学校要及时表彰、奖励他们,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查看全文

中等职业教育绩效改革思考

[摘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绩效工资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建议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绩效体系改革;承认教师参与企业兼职、技术革新等工作中所取得的合理报酬;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教师多种活动。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绩效改革

国家一直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学校1.09万所,在校生1599.0万人,占据整个职业教育规模的一半以上,对于推进中国制造业升级、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到了极大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绩效工作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亟待改革。

一、中等职业教育绩效体系面临的问题

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绩效工资体系不能真正激励教师安心执教,根本原因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绩效工资体系完全参照国家义务教育的绩效体系执行。义务教育是国家一类公益事业,是必须由国家财政全额保证的对学龄人口实行强制性教育的类型。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二类公益事业,是国家财政给予基本性保证的面向市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类型。将中等职业教育绩效体系简单套用义务教育绩效体系,造成了如下系列问题:1.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进入职业学校兼职的通道不够通畅。虽然国家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201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鼓励企业专家、社会能工巧匠进入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实行的是义务教育绩效工资体系,即按实际在职在编人数拨付绩效工资,因此无法自主解决编制外的企业专家、社会能工巧匠的薪酬待遇问题,极大地打击了企业专家进学校的积极性。2.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被弱化。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开展全日制职业教育,更要对社会、企业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但根据国家规定,对社会、企业服务所得必须全部纳入绩效工资,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不能从服务社会、企业中获取合理的劳动报酬,教师、学校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因此受到极大打击,从而导致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企业的功能被弱化。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义务教育执行的是就近免试入学,要求学校及教师不得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这就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作量体现在工作日的8小时内。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虽然和义务教育执行同样的工资标准,但教师的工作量却远远大于义务教育教师的工作量:24小时护导住宿学生、下企业实践及管理实习生、参加并指导各类技能大赛等大量工作不可能在正常的法定工作时间完成,必须通过周末、节假日加班才能完成。这样对于执行义务教育工资标准的职业学校教师显失公平,由此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绩效改革的建议

查看全文

中等职校培养目标与专业设置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虽进行了改革,但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1.培养目标不适应社会实际需要

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围绕着一个专业,着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试图将学生引向一个确定的岗位。从而成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忽略了教育的完整功能,降低了教育的价值。

2.专业、课程设置不适应社会实际需要

目前,我国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还滞后于需求,不能与社会实际发展速度接轨。另外专业基础过窄、界限过死,课程设置缺乏弹性,以至部分毕业生不能适应就业制度的改革。随着经济结构、技术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调整,人才结构、规模将面临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关键靠自己。

一、更新教育观念、重塑培养目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