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养畜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19:18: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种草养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种草养畜技术论文
1根据畜禽品种选种牧草
应根据畜禽的采食习惯和消化特点,选种适宜的牧草,一般来说,反刍家畜喜食植株高大、粗纤维含量相对较多的牧草,如饲用玉米、黑麦草、苏丹草、皇竹草、苇状羊茅、串叶松香草、披碱草等;猪为杂食性动物,喜食菊科、旋花科等多汁牧草,如菊苣、籽粒苋、苦荬菜、串叶松香草等;兔、鹅、鸡则喜食蛋白质含量较高、叶多柔嫩的牧草,如菊苣、聚合草、白三叶、红三叶等。
2因地制宜选择牧草品种
不同品种的牧草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地质状况,应合理选择优良牧草种植,如温暖湿润地区可种植黑麦草、饲用玉米、三叶草、串叶松香草、苦荬菜等;干旱地区种植耐旱的紫花苜蓿、苏丹草、籽粒苋、沙打旺、披碱草等;25°以上的坡地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等,用于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寒冷地区可选种耐寒的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草木樨、无芒雀麦、串叶松香草、沙打旺等;炎热地区可种植串叶松香草、苏丹草、三叶草、聚合草等。
3牧草的复种轮作和混播
根据不同品种牧草的播种期和生长特性,合理复种轮作和混播,来提高牧草产量。如2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种植时可按一定的宽度或行数划为条带相间种植,如苏丹草与紫云英间种;不同季节生长的2种牧草,可利用后种牧草苗期生长慢、占空间小的特点,在先种牧草生长期间将其播种于先种牧草的行间,如墨西哥玉米与冬牧-70黑麦套种、苜蓿与墨西哥玉米套种、苏丹草与红三叶、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草木樨与黑麦草套种等;农作物与牧草轮作,如一季稻一季草或双季稻一季草,一季草为秋播牧草,如黑麦草;经济作物与牧草轮作,如油菜—皖草2号,豆类和夏玉米—秋播牧草,山芋—秋播牧草;各地也可利用经果林与牧草间种、套种。
种草养畜研究论文
1根据畜禽品种选种牧草
应根据畜禽的采食习惯和消化特点,选种适宜的牧草,一般来说,反刍家畜喜食植株高大、粗纤维含量相对较多的牧草,如饲用玉米、黑麦草、苏丹草、皇竹草、苇状羊茅、串叶松香草、披碱草等;猪为杂食性动物,喜食菊科、旋花科等多汁牧草,如菊苣、籽粒苋、苦荬菜、串叶松香草等;兔、鹅、鸡则喜食蛋白质含量较高、叶多柔嫩的牧草,如菊苣、聚合草、白三叶、红三叶等。
2因地制宜选择牧草品种
不同品种的牧草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地质状况,应合理选择优良牧草种植,如温暖湿润地区可种植黑麦草、饲用玉米、三叶草、串叶松香草、苦荬菜等;干旱地区种植耐旱的紫花苜蓿、苏丹草、籽粒苋、沙打旺、披碱草等;25°以上的坡地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等,用于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寒冷地区可选种耐寒的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草木樨、无芒雀麦、串叶松香草、沙打旺等;炎热地区可种植串叶松香草、苏丹草、三叶草、聚合草等。
3牧草的复种轮作和混播
根据不同品种牧草的播种期和生长特性,合理复种轮作和混播,来提高牧草产量。如2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种植时可按一定的宽度或行数划为条带相间种植,如苏丹草与紫云英间种;不同季节生长的2种牧草,可利用后种牧草苗期生长慢、占空间小的特点,在先种牧草生长期间将其播种于先种牧草的行间,如墨西哥玉米与冬牧-70黑麦套种、苜蓿与墨西哥玉米套种、苏丹草与红三叶、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草木樨与黑麦草套种等;农作物与牧草轮作,如一季稻一季草或双季稻一季草,一季草为秋播牧草,如黑麦草;经济作物与牧草轮作,如油菜—皖草2号,豆类和夏玉米—秋播牧草,山芋—秋播牧草;各地也可利用经果林与牧草间种、套种。
种草养畜生态经济意义探讨
摘要:种草养畜的生态经济意义,主要体现在防风固沙与改良土壤及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本文主要对种草养畜的生态经济意义及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希望对种草养畜技术的作用价值充分发挥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种草养畜;生态经济意义;关键技术
迎合人均的土地使用量少与草食动物的饲养需求逐渐提高的背景,为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还需本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多借鉴先进的饲养经验,灵活利用新技术与新理念等,打破畜牧业的发展瓶颈。尤其是种草养畜技术的应用,可促进生态平衡与提高动物饲养收益。通过对关键技术的充分把握与不断拓展,更利于促进种草养畜的社会与生态及经济等效益作用的发挥。
1种草养畜的生态经济意义
1.1生态意义
首先从种草养畜技术的涵养水土与防风固沙的作用入手分析。草原规模化的发展,可通过防止风沙与保护水及土壤等途径,积极起到近似于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种植草地的管理要求低,草地在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效益方面价值更高。其次从改良土壤的作用入手分析。草地种植可积极改善土壤肥力与质量,牧草种植后通过发挥自身的固氮能力等作用,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对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与降低土壤的紧密度及盐碱度等有着积极意义。
草种建设工作汇报
2015年,我县饲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工作任务,截止10月底,我县新增人工种草2万亩,全县累计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0万亩,总共建立永久性青贮池1200个,其中100立方米以上的青贮池32个,青贮秸杆170万吨。
1、做好草料科技推广配套服务
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畜牧业、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据全县畜牧业生产计划,为基层做好青贮、氨化、生猪熟改生喂、农田种草养畜、工业饲料推广等工作的技术服务指导;指导基层因地制宜,合理开发饲草饲料资源。对全县草料科技推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对策。根据工作实际,积极引进草地建设管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科技,提出全县草地建设、饲料开发利用的计划、规划,多方争取相关的发展项目、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和科学试验研究课题,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好本年度的技术培训,加强与本科院校的联系,不断提高草料科技队伍的技术素质和水平。
2、认真搞好青贮氨化开发利用
青贮氨化是充分开发利用农作物秸杆资源、优化农牧业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有效途径,我们提高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真正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摆在位上,抓在手上,继续搞好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调动群众发展草食家畜养殖、秸杆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先后印发相关技术资料5.2万份,加大政策、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做深做细督促检查工作,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3、做好退耕还草推进种草养畜
贫困山区畜牧业发展浅议论文
贫困山区一般具有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居住分散、经济落后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草山草坡面积大、农副产品丰富,剩余劳力充足的状况,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况且,畜牧业投资小、周期短、销路好、见效快,符合千家万户的生产利益要求。因而,它对于增加贫困山区农民收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贫困山区如何发展畜牧业,使其成为一个支柱产业,这是一个值得实践与探讨的问题。这里,笔者试从分析大悟县畜牧业现状入手,来谈谈贫困山区畜牧业的发展。
大悟县地处鄂东北边陲,是大别山区的一个贫困山区县。55万人口,195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八山半水分半田。,农村人平纯收入1601元。建国以来,特别是“七·五”以来,大悟县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受到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落后的生产方式、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现仍未摆脱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束缚。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
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依赖着种植业生产的发展。大悟县历来对猪禽的生产较为重视,可从两个方面数字说明这一点。一是把猪牛羊禽的饲养量按牛单位折算,猪禽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三位。二是在畜牧业产值结构中,猪禽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而猪禽的发展快慢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种植业提供农副产品的多少。四九年,粮食生产水平低,年产4.4万吨,牲猪年末存栏只有2.5万头。五七年,粮食产量达到五十年代最高水平,产量11.22万吨,牲猪年末存栏达到该年代最高水平,为9.6万头。五八年至六一年,三年自然灾害使粮食由10.33万吨下降到七万吨,牲猪年末存栏也从7.8万头降到2.6万头。七o年至七二年,粮食产量过15万吨大关,牲猪年末存栏也过10万头大关。八o年至二00一年,粮食产量连年上升,由14.9万吨上升到20.4万吨,牲猪存栏也由13.2万头上升到24.8万头,为历史最高水平。因而畜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种植业的制约。
二、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偏小,宏观控制难以实现。大悟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人平只有七分耕地,单纯靠粮食就是绣出一朵花来,也只能解决温饱,但发展畜牧业的潜力却很大。一是草山草坡面积大,有天然草场124万亩,据测算可载畜8万个黄牛单位,而目前只利用了60%。二是饲料来源广,大悟县是全省三大花生生产县之一,年产农副产品等饲料5亿公斤,但实际用于养畜的只占47%,在农业结构中,种植业产值通常占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畜牧产值只占30%左右,所占比重太小。而在畜牧业内部,只重视粮食畜禽的发展,忽视食草畜禽的发展。按牛单位计算四九年食粮畜禽与食草畜禽之比0.44:1,八五年为2.57:1,九0年为1.26:1,与当前耕地面积与草场可利用面积之比0.51:1不相称。
对于农业结构,大悟县采取了一些措施予以调整,但由于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综合素质差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达到目的。
三、千家万户饲养、小群分散经营、传统的饲养观念和方式未摆脱,出栏率、商品率低。大悟县畜牧业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这种千家万户饲养,能利用各自的有利环境、剩余劳力、农副产品、残剩食物、简便畜舍等生产出小量的畜禽产品。但是,传统的饲养观念和方式未摆脱,大多数农民还是“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下蛋换点油盐钱”的生产观念。饲养方式多采用,喂猪“一瓢水,一把糠,一篮菜”,耕牛全靠稻草养命,养鸡“白天自找食,进笼一把谷”。因而,长期以来,牲猪出栏率未超过75%,商品率未超过80%,耕牛出栏率、商品率均未超过10%,山羊出栏率、商品率未超过50%,家禽出栏率、商品率未超过20%。
畜牧中心帮扶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帮村工作和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的相关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三保三实”活动,切实为帮扶村、帮扶户谋路子、想办法,把工作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发展思路,与新场村村、支两委研究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具体措施。发展助农增收的养殖项目,举办培训班,提高帮扶村的群众思想素质,逐步使其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在帮村的同时做好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对主要帮扶户进行以奖代补项目帮助,提供技术服务,鼓励和指导他们发展种草养畜。
二、工作计划
1、指导帮扶村发展种草养畜,举办牧草种植、肉鸡养殖技术培训班。
2、指导帮扶户修建鸡圈,联系奶牛养殖龙头企业大兴公司与农户签订牧草收购合同,发放牧草种子,指导其规范种植,助其增加收入。
3、对计生“三结合”困难户和部分特困群众,支助部分资金,解决其生产所需种子、肥料的困难。
种植苜蓿草现状及发展措施
摘要:扎囊县是山南市农牧业发展较好的县区之一,畜牧业是扎囊县经济的优势支柱产业,但是扎囊县的畜牧业主要依赖天然草原放牧,具有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草畜矛盾突出,季节不平衡问题严重,而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下降。尤其近十年之前,天然草场超载、荒化程度逐步增加,致使我县乃至全区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带来严重威胁,草畜矛盾逐步突出,草场“三化”日渐严重。有效保护扎囊县草原生态平衡等方面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扎囊县;苜蓿草;种植;生产;发展
可饲用苜蓿草是家畜最主要的饲料来源,是扎囊县广大饲养户深受喜爱的饲草料之一,也是草食家畜植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具有保护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天然草场等作用[1]。扎囊县从2009年开始相继实施了“紫花苜蓿”为品种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工程人工种草建设项目,累计完成种植苜蓿草40.4km2,经过近几年努力实施种植苜蓿草,当地畜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扎囊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也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浅谈扎囊县种植苜蓿草现状与发展生产措施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1自然资源现状
扎囊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冈底斯山脉南侧、位于东经90°03'~90°38'、北纬28°27'~29°34'之间,平均海拔3620m,东于乃东县毗邻,西于贡嘎县接壤,南有浪卡子、措美、琼结环绕,北有达孜、墨竹贡嘎县和拉萨市城关区相连,南北长75km、东西宽43km,总面积2173km2。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业并举的农业生产大县,全县总面积2173km2,耕地面积62.8km2,森林面积918.27km2,森林覆盖率38.28%。扎囊县属高原温凉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气温回升慢,夏季温暖,年平均气温8.25℃,最热月(六月)平均气温15.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5℃。全年≥0℃、积温为3098℃,≥10℃、积温2287.9℃,无霜期138d左右,日照充足,幅射强,年日照时数为3092.3h,年降水量419.7mm,多集中在7月~8月;蒸发量为2599.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7倍,全年风向频率以西北风为主,其次为北风,年均风速2.9m/s,大风主要集中在2月~4月,最大风速3.45m/s~4.15m/s,全年大风日数46d~73d,多者高达110d。土壤类型主要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潮土、新积土、风砂土、石质土和粗骨土。一般土质较质地较适中,耕性和适种性较好,腐殖质含量高,但由于气温低,冻土期较长,土壤有机质难于分解,故土壤中的有效养分较低[2]。植被按中国植被区划属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植被类型主要有灌丛、草原和草甸。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马铃薯等。据上述综合分析,充足的水、光、热资源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时也具备了苜蓿草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但是由于部分土地机质含量较低,属重沙土,常有洪涝灾害发生,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等逐年增多,需要采取部分区域中低产田改造等多种综合措施[3]。
2苜蓿草种植情况
加强草原保护建设策略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总土地面积7053平方公里。全区辖24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487个行政村,总人口49.8万,其中农业人口32.1万。近年来,我区根据土地资源广阔、饲草料资源丰富、养殖条件优越、住户相对分散、广大农民群众又有着悠久的种草养畜历史等特点,区委、区政府把以羊、猪为主的草原畜牧业列为增加农民收入首要主导产业。确立了以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为主题,建设羊猪“双百万”生产基地(羊存栏100万只以上,生猪出栏100万头以上),实施水地种草工程、畜禽改良工程,强化产业龙头体系、畜牧业科技支撑体系,实现全省畜牧业强县目标的工作思路。有力地推动了我区草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北部陕北白绒山羊、生猪,城郊川道奶牛、笼养鸡的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产业格局。2010年全区羊的饲养量195.5万只,其中存栏120.2万只;生猪饲养量137万头,其中出栏87_3万头;牛饲养量4.56万头;笼养鸡存栏8O.35万只。全区草原畜牧业产值达l1.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成为全省草原畜牧业大(县)区。回顾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在“立草为业、草畜并举”,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方面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在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我区及时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粮为主的发展农业经济格局,调整为“立草为业、草畜并举”。决定走“封沙(山)绿化一舍饲养畜一退耕还草一发展畜牧业一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路线。提出了“抓草业、增牛羊、稳猪鸡”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了《榆阳区大力发展种草养羊的决定》、《榆阳区关于在全区实行借籽还籽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实施意见》、《榆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通知》。决定到2015年,全区人工种草保存面积l50万亩(每亩667平方米),其中水地种草30万亩,改良草地80万亩。与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签订种草养畜目标任务书,每年拿出5万元进行考核奖励。全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包扶2个种草养羊示范户。区政府每年筹措100万元无偿资金和500万元低息借款作为发展种草养畜专项资金,由种草养畜产业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使用。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畜牧、财政、计划、水利、林业、农业、农发等l2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草、畜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各方力量,具体协调、指导产业化开发工作,形成了倾全区之力,聚各方之财,努力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的工作格局。
2抓退耕(水地)种草,促进草业大发展
从2000年以来,每年以完成人工种草25万亩(水地种草lO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抓长城沿线以沙打旺牧草为主的规模种草,已建成千亩以上的大块牧草基地32块,万亩以上的l0块,使南部山区形成总长度为82公里的6条万亩紫花苜蓿种草带,区域内人均退耕种草达7亩以上。抓以高产优质牧草为主的水地种草,引进示范推广种植WL323苜蓿、金皇后苜蓿、阿尔冈金苜蓿等新品种牧草5万多亩,户均达1.5亩,形成35块千亩以上大块水地种草。牧草引种示范园建设,已建成示范园300亩,引进国内外优良牧草品种52种。草业龙头服务实体建设,成立了榆阳区草业服务有限公司,配备了种子筛选机、分级机、种子化验室、牧草播种机、收割机、打捆机等机器设备3O多件,开展种子的精选、加工牧草的收割,多年来为我区人工种草提供优良草种1000多吨。
3加强草原保护。促进畜牧业发展
县委办生态畜牧业安排意见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最重要的一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快速提升畜禽总量,促进生态畜牧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之年。为切实抓好2012年全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特提出如下工作安排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建设生产基地、培育中介组织、扶持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要求,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以上栏补栏、种草养畜、特种养殖为重点,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广大养殖户恢复生产,加强经营管理,扩大畜牧业总量,力争获得最大效益。
二、目标任务
(一)年末出栏生猪30万头、牛1.89万头、山羊9.45万只、家禽500万只。完成肉类总产量5.5万吨、禽蛋产量0.258万吨、水产品产量0.3万吨,实现牧渔业总产值14.74亿元,增长104%。
(二)招商引资建设年出栏1万头商品猪养殖场4个,种鸡场1个。
**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我国加入WTO,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在畜产品生产制度和质量管理体制上与国际接轨,实现畜牧业的二次创业?带着这一问题,我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县畜牧业生产状况
近年来,**县始终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市场变化,通过政策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大力发展牛、羊、猪、鸡四大支柱产业,全县畜牧业生产呈现出稳中有增的趋势。肉、蛋产量年递增率超过10%,人均占有量逐渐提高,人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稳步上升。全县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约有7万人,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畜牧业已经从农村家庭副业一跃成为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门路之一。2003年,全县大牲畜存栏22万头,出栏9.5万头;猪存栏50万头,出栏65万头;羊存栏38万只,出栏50万只;鸡存栏362万只,出栏410万只,肉类总产7.6万吨,蛋类总产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9.5亿元。
在畜牧业生产上,呈现出了以下特点:一是饲养量大。全县25.3万户农民,牛、猪、羊年出存栏达198万头,户均7.8头;鸡年出存栏量730万只,户均29只。二是区域性强。全县初步形成了特色不同的四大养殖区,即以太清、城郊、观堂、王皮溜等乡镇为主的养牛区域;以枣集、贾滩、穆店等乡镇为主的养羊区域;以郑集、高集、城郊、唐集等乡镇为主的养猪区域;以马铺、张店、城郊、任集等乡镇为主的养禽区域。三是地方特色突出。在畜牧业生产上,突出地方特色,依托皮革加工、肉食加工、尾毛加工、饲料加工等畜牧相关企业,拉长了畜牧业生产链条,带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形成了以牛、猪、羊、鸡四大产业为主,其它养殖竞相发展的特色格局。四是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目前,全县共有规模较大的养牛专业户45户,养猪专业户146户,养鸡专业户194户,养羊专业户34户,涌现出了像枣集养波尔山羊、涡北五门养猪、马铺三路口养鸡等养殖小区和专业村,畜禽饲养量逐年递增。五是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科学饲养等技术已在畜牧生产中广泛应用,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对畜产品的精深加工,进一步使其转化增值,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六是对农民增收作用增强。一部分“能人”已经靠发展养殖致了富,过上了小康生活。养殖业已从家庭副业逐步发展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2年,我县农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600元。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畜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是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多数乡镇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有的即使制定了一些优惠措施,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去很好地落实;二是资金缺乏,政府和金融部门不能及时对困难户进行扶持,总爱“结富亲”,出现了“有钱的不愿干,想干的没有钱”的现象;三是治安条件差,牲畜被盗现象时有发生,农民缺乏安全感。2、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目前全县的畜牧养殖业仍是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偏低,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制,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对防疫工作重视不够,疫病时有发生,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给畜牧业发展带来隐患。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对畜禽产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长,多限于自产自销,抗风险能力差。3、畜产品质量不过硬。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难以适应市场要求。个别养殖户滥用违禁药物或饲料添加剂(如“瘦肉精”等),也不坚持休药期制度,难以避免药物残留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标,严重影响畜禽产品的质量。对此,**县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收购时常不注意查验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免疫标识、消毒等证明,对货源质量把关不严。4、防治体系不完善。由于机构改革,21个乡镇兽医服务站均交给乡镇政府管理,防疫经费不到位,防疫网络不健全,不能及时对大的疫病和畜产品质量监测预报,一些重大疫病,如口蹄疫、新城疫、猪瘟等还时有发生。2004年1月5日我国所有疫病将向全世界解密,全县一旦出现疫情,疫区畜产品将会限制外调,甚至被销毁,这将是**县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隐患。5、畜牧执法力度不够。对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管理没有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标准执行,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非法销售假种畜禽,假冒伪劣兽药饲料、添加剂,病死病害畜禽肉,严重扰乱了畜牧业经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