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18:10: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支柱产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支柱产业

打造旅游支柱产业策略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部,境内湘江贯穿南北。据传,湘江流域过去多植芙蓉,唐代诗人谭用之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名句。湖南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如张家界、韶山等景区皆国内外闻名。但是,湖南核心旅游资源基本上呈点状分布。张家界地处湘西,韶山位于湘中,衡山比邻湘南,洞庭坐拥湘北因资源的区域集中度不高,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弱,旅游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核心品牌培育和战略实施,企业经营水平和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与知名品牌的效应难以得到最大效度的发挥。笔者认为,构建以长株潭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集群,挖掘、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而打造出若干个旅游精品,是推进湖南旅游由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环长株潭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的布局思路

通过“长株潭”旅游产业一体化和周边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建设,可以提高湖南旅游业在国内省份中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使旅游产业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核心增长级的一级,为两型产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产生带动和示范效应,进而提升湖南在中西部区域的综合竞争实力。首先,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应以湘江沿江风光带建设为纽带,以湖湘文化为集结平台,整合旅游资源,实施精品战略,面向国内外市场,努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重视旅游人才培养,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游、住、行、食、购、娱等旅游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区域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其次,完善区域旅游产业群布局,形成“2-5-6-1”发展格局:二个旅游龙头(长沙、张家界);五大旅游集散地(湘潭、株洲、衡阳、岳阳、常德);六大旅游王牌(长沙:山水洲城,人文长沙;株洲:炎帝文明,圣地株洲;湘潭:伟人故里,红色湘潭;衡阳:四季南岳,秀丽衡阳;岳阳:名楼名湖,胜景岳阳;常德:山峦绮丽,仙境常德);一江连接五市(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第三,实践告诉我们,在旅游做到或已经做到一定高度时,就要做文化。旅游是文化的翅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苍白的,也是没有永续发展生命力的。用湘江把环长株潭城市有机地联系起来,把许多风景名胜区和产业集群串联起来,以此为基础建设湘江风光带和湘江产业带。具体打造十大旅游休闲精品:1、山水风光游,包括各种山岳湖水等天然旅游景点。2、历史遗址游,包括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等最为世人瞩目的古迹。在《湖南百科全书》中记载的全省30个著名遗址、7个著名城址中,分别有22个遗址、5个城址分布在该区域,尤以马王堆楚王汉墓为世所知。3、人文景观游,主要指炎帝陵、著名历史人物故居、红色旅游景区等组成的知名度最高的旅游景点。4、宗教文化游,昭山以地处长株潭中心位置的区位优势和山水相映的资源优势,朝着集休闲、娱乐、度假、会议、宗教于一体的综合型度假区方向发展。5、名人故里红色游,湖南是伟人的故里,红色旅游在全国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作为成熟旅游景区的韶山,应打造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休闲度假旅游、会议旅游等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6、楚湘文化寻根祭祖游,以伟人红色文化、白石艺术文化为核心,挖掘和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湘潭旅游产业发展品位。7、长株潭生态休闲养生中心,以昭山风景旅游区、韶山风景旅游区、湖南水府旅游区和湘江生态经济风光带,“三区一带”作为框架性布局。8、湘江风光奇观游。9、田园风光游。10、现代工业旅游。

二、努力提升环长株潭旅游产业群竞争实力

“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概念首先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MichaelE?Porter)提出,他指出产业集群指的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产生大量联系密切,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他把旅游业、农业、化工产业和纺织业一起并称为四大最适合集群化发展的行业,并建议国家应把旅游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培植对象。笔者以为,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发展势头最强劲、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是长株潭构建“两型社会”时必须增加的第三产业比例。首先,长株潭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进程中应推进旅游产业的集群,形成“大联合-大旅游-大市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配套基础设施相应形成-整个经济合为一体-两型社会的构建”的良性循环,打造湖南乃至全国的品牌旅游产业。其次,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仅依赖和局限于城市群旅游资源的禀赋,还需要创造高效的旅游产业运行环境来提高其竞争实力并获得可持续发展。优秀的城市旅游形象构建,不仅要做好城市旅游宣传,还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城市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提高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第三,在旅游产业的集群过程中,应将长株潭三地旅游商品和旅游各生产要素的区域壁垒打破,进行区域空间的重新整合,进而实现额外支出的成本等于零的良好经济发展局面。

三、不断促进环长株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构筑旅游支柱产业调研报告

“十二五”时期,我国进入加速发展的提速期,旅行业发展更加大有作为。区委、区县政府全力建设“游航运中心、新型工业基地、东部生态新区”,为旅行产业发展供应了产业和政策支持。结合景色旅行区发展过程和东部生态旅行新区开发建设经历,就旅行产业发展谈点初步认识和主意。

一、景色旅行区历史沿革

地域不只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之一,也是山区、库区、边区、穷区。1968年水库枢纽工程完工后,原县委、县县政府成立水库治理处。为发展旅行经济,1993年改名为治理区,1995年成立景色旅行区治理委员会,2000年经市编委同意成立景色旅行治理处,为正处级事业治理单位。年7月,区委、区县政府成立以景色旅行区为中心,涵盖周边旧街、徐古等地景象资源的东部生态旅行新区。着眼于科学、合理、适度开发东北部地域丰厚的旅行资源,依据湖北大学编制的《东北部生态文明旅行总体规划大纲》,东部生态旅行新区以东北部赤色旅行通道为轴线,将旧街、、徐古等田主要旅行资源整合开发,构成“一带五区十景”的发展大格式。其首要目标是经过招商引资,加速基本设备建设措施,精心打造旅行节庆品牌,创新发展特征旅行文明,构成一个全新的“东部旅行文明链”。适合的产业契机、优越的政策情况、优胜的地舆地位,丰厚的旅行资源,为旅行产业加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本。

二、旅行开发建设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旅行资源得天独厚,但不断以来,颇具特征的旅行资源特别是景色旅行区却没有发扬出最大的成效。经过反思当前旅行发展的近况,探究我区旅行业打破之路,必需处理好五个问题:

(一)旅行业的位置与效果的问题。效益欠安、实力不强、发展不够,是景区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分析本源,最首要的是没有将旅行业看成战略产业来抓。当前我区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担,资源情况的宏大压力,旅行业作为综合性、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完全可以作为破解转型难题、优化资源装备的一个主要打破口。旅行业的发展,应放在综合装备天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范围内规划,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统筹思索,使之逐步成为经济工作的主要环节,成为促进产业构造升级的“催化剂”和“推进器”。

查看全文

加大创新力扶支柱产业化转危

今年以来,市针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重点支柱产业增势趋缓、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投入增长乏力等情况,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技术进步为切入点,强化校企对接,抓好项目攻关,扶持企业创新,支柱产业、企业转危为机初见成效。

一、创新模式,为企业争取科技立项。紧抓省加大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投放力度机遇,成立工作小组,深入各地企业及部门作推介,充分调动企业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实现由“等项目”到“争项目”的转变。目前,市共申报省级科技项目162项,比去年同期增长32%,计划争取省财政扶持资金946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其中,广东温氏集团的“大型养殖场污水零排放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市百里通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石材工业废料生产人造石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被列为省级重大项目。同时,积极与南京工业大学有关教授对石材加工产业作专题研究,以“石材加工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为主题,向省科技厅申报省部产学研结合重大项目。

二、搭建平台,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作为全省首批两个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之一,为增强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该市围绕辖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加强与国内高校院所的产学研结合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等优势,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重点抓好与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全面合作协议的落实,并力争与中科院广州分院、北京化工大学分别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充分发挥中南大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院的作用,主动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科技培训等业务,促进企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态势。

三、重点帮扶,为企业增加科研经费。加强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组建和完善产学研创新联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打造畜牧业开发研究及产业化中心。积极组织各方面教授、专家深入调研,紧抓项目开发重点,充分利用广东温氏集团现有的技术、人才、资金优势,着力建设该市第1家、我省第10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动承担国家863、973重大攻关课题,并大力推进国家级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及推广。同时,认真组织不锈钢、石材、硫化工三大产业集群“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申报、实施,着力争取省级科技经费,拉动投入,努力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力争创建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环保型企业。

查看全文

强化注册商标保护 推动支柱产业健康发展

××县是著名的铁锅之乡,生产技艺代代相传,上世纪80年代鼎盛期铁锅生产厂家曾达70多家。近年来,××县工商局积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特别是新《商标法》实施以后,××工商局应时而动,积极推动××县铁锅行业注册商标的保护,努力打造铁锅品牌,确保强化注册商标保护推动支柱产业健康发展铁锅支柱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铁锅生产总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喜获“广西铁锅生产基地”称号,生产的铁锅销往全国各地及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深受中外客户好评。

一、××铁锅注册商标使用及发展状况。

1、地理条件优越、品牌形象较好。××县位于广西南部,是古属百越之地,从秦始皇平定南越置象郡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县交通发达,铁路贯穿南北8介乡镇,汔车运输素有“汔车王国”之称,交通运输非常便利,有利于工商企业的发展。××的铁锅行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和规范之后,现在竞相发展,并形成了三大自主品牌,即“康&宝””“恒丰”、“铁人”等品牌,这些品牌涵盖了民用锅、工业锅、包边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锅、搪瓷锅、电磁炉适用锅、高级生铁锅、精品锅、炉排烤具等10个型号70多个规格,是国内大规模的生铁铸锅基地之一。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铁锅特别是“康&宝”牌炒锅自2001年初投放市场以来,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2002年获得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广西质量达标产品认可”的称号。截止到目前“康&宝”牌炒锅已经生产2000多万口,畅销区内外,为700多万家庭所选用与好评。该产品连获国家二级计量合格资质,2004年在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唯一被上级评为“广西优质产品”称号,2006年度广西消费者协会推荐“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

2、规模小、底子薄但发展势态良好。目前××县有铁锅厂17家,与鼎盛期铁锅生产厂家70多家相比少了几十家,在数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企业的投资规模也比较小,大的企业投资额不超过五百万元,这样的规模和基础很难形成大的产业。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不论在生产规模上、技术改造各铁锅厂都有了很大变化,2005年,全县生产各种铁锅4400多万口,占全国铁锅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同时,在工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铁锅行业的品牌战略意识不断增,相继注册了15个铁锅商标,“恒丰”“康&宝”“铁人”等注册商标铁锅已深入区内外客户的青睐。从地理条件、生产技艺和战略思路来说,××铁锅有做强做大品牌的先天优势。

二、××铁锅注册商标管理使用状况。

对××铁锅行业的注册商标,我们主要做法是“搞好服务,当好参谋,抓好监管”。

查看全文

关于加快农业支柱产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农业支柱产业发展的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做精农业支柱产业,不断推进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全面建设生态小康县的步伐,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农业支柱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适应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发展和壮大龙头加工、购销企业,培育和健全市场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调整政策、增加投入、改善环境、优化服务,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促进全县经济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围绕“建设生态小康县”的总体目标,经过几年的发展,到“十一五”期末全县茶叶年产量达到2500吨,年产值l.2亿元,茶园面积发展到5.8万亩,其中良种茶园3.2万亩以上;蔬菜年产值8000万元,面积稳定在28000亩左右;全县肉兔存栏达到50万只,出栏达150万只;山羊存栏6.5万头,出栏5万头,形成产业优势,努力使我县成为山羊基地县。

二、加快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查看全文

市政府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支柱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经市政府研究,现就加快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近年来,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膨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培植和发展了一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支柱作用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基础化工、新能源汽车等为特色的战略支柱产业群。但与先进地市相比,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还存在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核心关键技术缺乏等问题。加快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我市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是快速膨胀我市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塑造产业竞争优势的需要,是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对“十二五”时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推进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

二、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加大投入等措施,重点发展有色金属生产及深加工、新能源汽车和基础化工及精细化工三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三大战略性支柱产业累计投资1150亿元,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50亿元,利税610亿元,实缴税金117.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3%、44%和40%。

查看全文

如何把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新兴的支柱产业

*是闻名遐迩的*之乡,悠久的民族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大文化的格局。来过*的人,无不为这里多姿多彩的风光景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所折服,人们称赞她是镶嵌在云南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如何让*的美丽永远散发出浓郁的芬芳,省委省政府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给我们注入了新的希望,*将借此迎来更大的发展。刚从全省丽江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学习回来的州长孟必光在畅谈培育*文化产业时说得激情飞扬。

孟必光说,当我们用“文化*”的标准审视*这个边疆民族地区时,会发现,由于历史原因,*州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较低,劳动者素质不高,经济发展滞后于全省全国水平,而文化事业的发展又滞后于经济发展。

孟必光说,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利用州内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开发优秀的民族文化产品,形成既能全面汲取外地文化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又能充分体现自身特色文化的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各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打造出具有高品质、高标准的展示*特色、*风格、*气派的文化产品。建设既能充分反映*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又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时代特色鲜明、紧跟市场需求的文化主导产业。通过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打造“民族风情文化州”品牌,扩大“*之乡”知名度,逐步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带动全州各族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全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发展*文化产业何处着眼,如何布局,从何入手?孟必光显得成竹在胸:就是要着力打造“六个一”:即“一块宝玉”、“一段民族历史”、“一个开明土司”、“一座傣皇宫”、“一把刀”、“一个珍奇园”。

“一块宝玉”即全力打造“东方珠宝城”。*产宝玉石,自古就有珠宝交易,同时处于我国翡翠原料进口桥头堡位置,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瑞丽已经成为全国和东南亚最大的翡翠玉石集散地,是世界上翡翠交易最繁荣、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孟必光说,*拥有一张珍贵的宝石名片,一定要抓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提高瑞丽东方珠宝城的文化档次、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州将统一部署,在瑞丽市第一期投资6000多万元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方式吸引投资者,对城市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民族特色化的打造,使瑞丽东方珠宝城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生活和投资环境越来越好,珠宝的销售量越来越大,交易水平越来越高。

“一段民族历史”,就是要大张旗鼓地对外宣传、推介以傣族、景颇族文化为主的*州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傣族的历史,公元前424年就有记载,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的达光、果战璧王国和其中的六大王朝,傣族四大古都就建在*,至今遗迹仍在。景颇族在*一带生活的历史至今已800至900年,明朝设立的“八关”主要是景颇族群众生活的地方。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等在内的各民族文化各有特色,多姿多彩,丰富着*民族文化的内涵。“一个开明土司”,即宣传好干崖(今盈江)末代土司刀安仁的爱国主义精神,做大当地文化旅游产业。他是*近代一个放眼看世界、敢为为天下先的傣族土司。他最早把橡胶树引进我国种植,“橡胶母树”至今仍存活于盈江县凤凰山上,今年101岁。“一座傣皇宫”,即借助梁河县南甸宣抚司署被评为国家4A级景点的机遇,发展包括古代傣族皇宫的娱乐、餐饮等相关文化产业。“一把刀”即做大做强陇川县护撒阿昌族乡群众的刀具打制业,护撒刀在历史上就很有名,已经远消印度孟加拉等东南亚、南亚国家,在国内卖到蒙古、新疆、西藏。“一个珍奇园”,就是发挥潞西市的“勐巴娜西珍奇园”龙头作用,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勐巴娜西珍奇园储存的上亿年树化玉居全国之最。

查看全文

发挥资源优势   做强支柱产业  加快乡经济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一年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13522”工作思路,实施“甘蔗富民,煤炭强乡”的发展战略,以加快发展为目标,以服务“三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扩大招商引资,经济取得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下面,我给各位领导简单汇报我乡今年工作及明年的工作打算。

一、2005年主要工作及其成效

(一)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做强做大支柱产业。

一是充分利用宜州糖业企业对甘蔗生产的奖励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甘蔗生产,做强做大甘蔗这一支柱产业。2004/2005年榨季,全乡甘蔗总产量达8.4万吨(其中进怀远糖厂6.1651万吨,进小糖厂约1.3万吨,群众自留种0.98万吨),总产值达1680万元,2005/2006年榨季全乡甘蔗总产量预计达7.5万吨,由于2006年蔗价涨至每吨247元,所以我乡甘蔗总产值仍可达1800多万元,二是利用靠近东江、金城江蚕茧加工企业的有利形势,引导群众发展种桑养蚕业,通过外出学习和举办培训班来提高群众种桑养蚕的技术。扶持德兴、德合村“整村推进”实施种桑养蚕项目,举办培训班两期,培训人员200多人。由于蚕茧价格上涨,群众种桑养蚕积极性进一步高涨。2005年,全乡种桑面积1800多亩,比上年增加800亩,蚕茧销售收入达220多万元。三是继续打造“白土蜜瓜”品牌,不断巩固和发展白土西瓜产业。2005年,白土西瓜种植面积1000多亩,西瓜销售收入达80万元。

(二)推进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查看全文

如何把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新兴的支柱产业

*是闻名遐迩的*之乡,悠久的民族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大文化的格局。来过*的人,无不为这里多姿多彩的风光景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所折服,人们称赞她是镶嵌在云南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如何让*的美丽永远散发出浓郁的芬芳,省委省政府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给我们注入了新的希望,*将借此迎来更大的发展。刚从全省丽江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学习回来的州长孟必光在畅谈培育*文化产业时说得激情飞扬。

孟必光说,当我们用“文化*”的标准审视*这个边疆民族地区时,会发现,由于历史原因,*州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较低,劳动者素质不高,经济发展滞后于全省全国水平,而文化事业的发展又滞后于经济发展。

孟必光说,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利用州内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开发优秀的民族文化产品,形成既能全面汲取外地文化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又能充分体现自身特色文化的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各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打造出具有高品质、高标准的展示*特色、*风格、*气派的文化产品。建设既能充分反映*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又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时代特色鲜明、紧跟市场需求的文化主导产业。通过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打造“民族风情文化州”品牌,扩大“*之乡”知名度,逐步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带动全州各族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全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发展*文化产业何处着眼,如何布局,从何入手?孟必光显得成竹在胸:就是要着力打造“六个一”:即“一块宝玉”、“一段民族历史”、“一个开明土司”、“一座傣皇宫”、“一把刀”、“一个珍奇园”。

“一块宝玉”即全力打造“东方珠宝城”。*产宝玉石,自古就有珠宝交易,同时处于我国翡翠原料进口桥头堡位置,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瑞丽已经成为全国和东南亚最大的翡翠玉石集散地,是世界上翡翠交易最繁荣、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孟必光说,*拥有一张珍贵的宝石名片,一定要抓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提高瑞丽东方珠宝城的文化档次、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州将统一部署,在瑞丽市第一期投资6000多万元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方式吸引投资者,对城市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民族特色化的打造,使瑞丽东方珠宝城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生活和投资环境越来越好,珠宝的销售量越来越大,交易水平越来越高。

“一段民族历史”,就是要大张旗鼓地对外宣传、推介以傣族、景颇族文化为主的*州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傣族的历史,公元前424年就有记载,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的达光、果战璧王国和其中的六大王朝,傣族四大古都就建在*,至今遗迹仍在。景颇族在*一带生活的历史至今已800至900年,明朝设立的“八关”主要是景颇族群众生活的地方。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等在内的各民族文化各有特色,多姿多彩,丰富着*民族文化的内涵。“一个开明土司”,即宣传好干崖(今盈江)末代土司刀安仁的爱国主义精神,做大当地文化旅游产业。他是*近代一个放眼看世界、敢为为天下先的傣族土司。他最早把橡胶树引进我国种植,“橡胶母树”至今仍存活于盈江县凤凰山上,今年101岁。“一座傣皇宫”,即借助梁河县南甸宣抚司署被评为国家4A级景点的机遇,发展包括古代傣族皇宫的娱乐、餐饮等相关文化产业。“一把刀”即做大做强陇川县护撒阿昌族乡群众的刀具打制业,护撒刀在历史上就很有名,已经远消印度孟加拉等东南亚、南亚国家,在国内卖到蒙古、新疆、西藏。“一个珍奇园”,就是发挥潞西市的“勐巴娜西珍奇园”龙头作用,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勐巴娜西珍奇园储存的上亿年树化玉居全国之最。

查看全文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实现丝纺工业新跨越

丝纺服装业是南部县传统骨干产业。近年来,我县丝纺服装业发展迅猛,增势强劲,成为农民增收、居民就业、财政增收、出口创汇的重要途径。但是,受体制、市场、原料、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做大做强我县丝纺服装产业任务十分艰巨。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正视发展困难,研究发展举措,重振丝纺服装产业雄风,是南部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亟待解决的问题。

优势与机遇

南部自古以来就盛产蚕丝,多年来一直是省、市蚕桑基地县。县委、县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已将丝纺服装业列入工业强县的重点发展项目,做大做强南部丝纺服装业大有可为。

一是政策带来发展机遇。国家在“十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东桑西移”、“东丝西进”的重大战略,南充是“东桑西移”和“东丝西移”战略转移最重要的承接地之一,加之南充被确定为“中国绸都”,南部县理所当然也就成为该战略转移的重点区域,这为南部县丝绸服装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

二是产业基础地位明显。我县始终坚持蚕桑发展不动摇,把发展蚕桑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首选产业。特别是丝纺行业经过前几年的改制和改造,经受了市场经济的磨炼,更新了思想观念,淘汰了部分落后的生产装备,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具备了发展的内在动力,丝纺行业已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农民增收、居民就业的主打产业。2005年全县丝纺服装业实现销售收入3.03亿元,比上年增长47.6%;今年1-8月丝纺服装业实现销售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21.6%,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可达5亿元。

三是发展优势已经显现。南部县地处嘉陵江流域中部,适宜栽桑养蚕,老百姓对蚕桑发展比较认同。从产业基础看,全县有市、县蚕茧基地乡镇40个,桑园面积10万亩近2亿株,年养蚕8万张,产茧5万担。按桑园面积估算,全县年养蚕能力完全可以达到20万张、产茧10万担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