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17:45: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执政问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谈民主执政问题
一、民主执政的含义问题
1.有的学者认为,民主执政的基本含义有两个:一是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执掌政权的本质是为人民执政;二是党要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民主政治的要求,通过民主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前者是核心和基础,后者是条件和保证,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有的学者把民主执政的含义分为三个方面,认为民主执政既是一个执政概念,即它是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内如何实现执政目标,并在实现自己执政目标中如何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也是一个目标概念,即它是在推进新的伟大工程中把党建设成为具有无限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民主执政的执政党,同时还是一个方法概念,即它是在党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对国家和社会实施领导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体制、机制、途径、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3.有的学者则认为民主执政应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民主执政必须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执政理念;其次,民主执政必须争取解决执政主体与授权主体的关系;第三,民主执政必须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第四,民主执政必须以制度作保障。
4.还有的学者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了民主执政的基本含义,认为民主执政:一是代表如何按照人民的意志治理社会;二是代表如何按照民主的精神构建与人民之间的互动关系;三是代表权利的分解、分立及相互制约。
二、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执政的探索问题
浅谈民主执政问题
一、民主执政的含义问题
1.有的学者认为,民主执政的基本含义有两个:一是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执掌政权的本质是为人民执政;二是党要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民主政治的要求,通过民主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前者是核心和基础,后者是条件和保证,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有的学者把民主执政的含义分为三个方面,认为民主执政既是一个执政概念,即它是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内如何实现执政目标,并在实现自己执政目标中如何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也是一个目标概念,即它是在推进新的伟大工程中把党建设成为具有无限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民主执政的执政党,同时还是一个方法概念,即它是在党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对国家和社会实施领导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体制、机制、途径、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3.有的学者则认为民主执政应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民主执政必须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执政理念;其次,民主执政必须争取解决执政主体与授权主体的关系;第三,民主执政必须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第四,民主执政必须以制度作保障。
4.还有的学者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了民主执政的基本含义,认为民主执政:一是代表如何按照人民的意志治理社会;二是代表如何按照民主的精神构建与人民之间的互动关系;三是代表权利的分解、分立及相互制约。
二、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执政的探索问题
执政理念问题研究报告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执政能力的增强,以执政理念的进步为前提。因此,对执政理念进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充分认识执政理念的内涵、性质和功能
执政理念是一个政治理论问题。有人认为:“执政理念是指执政党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是执政宗旨,即为谁执政,代表谁的利益。”执政理念“可以理解为执政的指导思想,其中主要的应是价值取向。”有学者指出:“执政理念,是指导执政治国活动的基本观念。执政理念是执政理想、执政原则、执政思路的集中体现。“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围绕执政目标所确立的基本理论原则和行为准则。”此外还有的论者认为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对自身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及其对党执政提出的内在要求的全面认识,是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它包括对党所处环境的认识、对自身所面临机遇和挑战的认识、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和对历史责任的认识等。
从众多关于执政理念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执政理念的本质要素:一是强调执政理念在执政能力、执政理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与重要作用;二是在认识的逻辑层次上,执政理念是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其三,执政理念是一个价值观念的体系或系统。基于上述分析,对执政理念可以这样表述:执政理念,指的是一个政党对其自身为何执政、如何执政、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规律认知、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是执政党以执政宗旨为核心的一整套执政观的价值判断,是关于执政理想、执政准则、执政思路的深层次的理性认识。作为政党执政素质和能力的核心,执政理念贯穿于执政理论与执政实践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政党执掌政权的宗旨、治国方略、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社会力量配置,以及在执政的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等方面。确立科学、先进的执政理念,对于深化执政理论,提高执政能力,促进执政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执政理念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执政实践,集中反映了政党对执政规律的认知水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执政实践决定执政认知。执政理念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执政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高度概括。执政理念也因其对执政实践的反映而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任何政党的执政理念无不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科学、先进的执政理念反映了时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政党对自身角色的深度体认、执政经验的理性总结、执政规律的准确把握和执政方式的科学概括,是政党执政能力的“本”和“源”,是衡量执政党理论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就是对55年执政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科学总结的结果,是科学判断历史方位和时代潮流后的积极之举,标志着我们党执政意识的新觉醒,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新成果。
其次,执政理念作为政党价值导向的核心,是对政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追求的具体反映,是指引政党前进和进行社会动员的一支号角。执政理念是政党对客观执政实践的主观认知,但同时又内在地包含了政党的价值导向和政治追求。任何一个现代政党都必须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这是执政党的执政宗旨和目标是否明确的前提条件,也是执政党争取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首要标准,因为人民总是首先以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作为判断其优劣的主要依据的。这就使得执政理念具有政党标志的意义,具有统一全党、凝聚群众、动员全党、号召群众的政治功能。执政理念的进步与否,社会认可与否,一定程度上对政党执政能力的强弱具有指标意义,对确定和巩固执政地位、实现长期执政具有关键作用。科学、先进的执政理念,来自于对时代潮流的准确把握和民众意愿的科学提炼,因而往往容易取得社会的认同,降低政治动员的成本。
党委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思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大为党的建设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乡镇党委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于全面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积极而重大意义。
一、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几年来,乡镇党委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这个中心,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以创建“五好”乡镇党委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党委管党职能,使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但是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同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差距,主要表现在:
1、乡镇财政压力大,村集体经济薄弱,极大影响了乡镇党委的号召力和调控力。当前,山区县乡镇财政压力大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财源不足问题更是越发凸显,收支难以平衡,农民赤字形势严竣,造成乡镇党委政府没有能力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支持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而村集体经济又非常薄弱,农民人均收入较低,很难有能力筹措资金用于农村水电路等基本设施建设。就珊溪镇而言,据2004年度经济报表,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03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76元。全镇39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的村只有2个;1万元至5万元的村3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34个。有的村甚至连正常的村干部年终误工补贴都没法落实,以致乡镇党委、政府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的号召力、调控力受到极大影响。
2、乡镇日常工作任务责任重,相对弱化了乡镇党委抓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力度。“部门千条线,乡镇一根针”。上级部门条条线线的工作任务都非常重要,但其最终的落实者都在于乡镇,乡镇工作任务繁重。如计生、征兵、禁毒、森防、安全生产等工作都是乡镇党委、政府的日常性中心工作,也是硬任务,常年跟踪检查,乡镇疲于应付,且多数实行“一票否决”,责任重大,致使乡镇党委、政府不得不腾出更多时间、人力、精力抓好落实,从而相对弱化了乡镇党委抓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力度。
3、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直接限制了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发挥。村级党组织及村两委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及乡镇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任务的落实与完成。造成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干部能力水平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方面的原因是值得关注的。一方面是优秀青年发展党员难问题。个别村干部怕丢位置,故意发展家族党员、派别党员,甚至发展低素质的党员或干脆长期不发展党员,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形象;另一方面是优秀党员干部外出问题。一些村虽然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党员,但“培养一批、走掉一批”的现象仍大范围存在,难以根本改变党员队伍老化以及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低、创新力不强等状况。
党执政几个规律性问题探析
今年“七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83周年了,执掌全国政权也即将55周年。总结和研究党的执政规律,对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高度重视,坚持不懈地抓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科学的理论是政党的旗帜和灵魂。党在83年的历程中,历经磨难与胜利的考验而永葆强大活力和生机,与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切实以之规范自己的行动和执政行为密不可分。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执政的一项长期任务。
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成果。它们与马列主义一道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体系,成为党巩固政权的行动指南。
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教育、灌输,才能被工人阶级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教育方面有宝贵的经验。比如,1929年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纠正,抗战时期的以及前不久的“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不断推动全党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党也因此而不断地发展壮大。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是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中诞生、成长、壮大的,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与指导思想,都与民主紧密相联。民主被认定为党跨越“历史周期率”的“新路”。真实而不虚假的民主是共产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让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执政基础问题研究报告
群众工作无小事,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围绕这样一个重大课题,结合当前我市群众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近,我们到一些企业、社区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研并形成此报告。
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维护当前稳定的需要
1、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依*人民群众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党要长期执好政、掌好权,同样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也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只有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地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实到党的群众工作中,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也是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因此,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需要。
2、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十六大提出要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一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必须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这一伟大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而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聚民心、凝民力,使大多数群众参加到建设者的队伍中来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是至关重要的一篇。
3、这是维护稳定,为加快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的需要。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但各项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要保持一个经济快速增长期,推进各项改革事业顺利进行,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好新形势下的党的群众工作,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理顺群众情绪,是维护稳定、创造和谐社会、加快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党的群众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执政基础问题研究报告
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党的建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地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党的群众工作中,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的根本立足点。我部就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问题这一课题作了专题调研。
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也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经过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无不动员起千千万万人民大众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不息的历程,在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同时不断推动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也正是由于80多年的实践进一步证明,只有人民才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当前,我们党正处在领导亿万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我们的党和国家建设都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从深层次来看,这些课题都和党群关系、党的群众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于我们党,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首先,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需要。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才能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依*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前进中的种种困难和风险。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其执政的社会基础就是人民群众。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忽视群众工作的倾向,增加脱离群众的危险。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才能聚民心,凝民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使党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不可战胜的力量,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自己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第二,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才能有效地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和不断化解各种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由于市场的自然调节,必然会带来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阶层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错综复杂,不同地区、行业和社会阶层差距拉大,形成了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工农、商学等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为核心内容的矛盾纷繁复杂,交织多变,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凝聚力。还出现了个体劳动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自由执业者等具有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不同利益特点的多层次的新兴阶层。这些新兴阶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其人数都在不断增加。这些新兴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党实现宏伟目标所依*的巨大力量。在我们党的群众工作中,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协调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矛盾,通过深化改革和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来化解矛盾。还必须把团结新兴阶层、拓展群众基础进一步凸现出来,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与各阶层人民群众的联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包括新兴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使党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才能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党的先进性。
第三,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把握。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党的先进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
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思考
乡镇党委、政府担负着领导一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职责,其执政能力的高低,决定一域,关乎全局。因此,积极应对社会新形势的发展,不断提高乡镇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对繁荣地区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保持一个地区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乡镇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现状
农村的基层组织,乡镇党委、政府处于区、村之间,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农村发展的角度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大部分收入主要是在村域外实现的,乡镇党委、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发挥着直接和显著的作用。从维护稳定的角度来说,乡镇党委、政府居于基层政权的最前沿,直接关系到农村稳定,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从推进村级组织建设的角度来说,乡镇党委、政府处于区、镇、村“三级”的中间环节,承上启下,村级班子的建设,主要还是靠乡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带动。从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的角度来说,乡镇对农民的补助和投入的份额越来越大。因此,抓好乡镇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在农村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推进,乡镇党委、政府应该强化的职责任务主要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发展区域经济,富裕农民;处理解决农村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对地区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教育、引导农民,培养新型劳动者;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基础。为履行好以上职责,乡镇党委、政府应具备相应能力,尤其是创造性贯彻上级工作部署、统筹发展的能力,引导教育服务群众的能力,推进农村经济组织、经济制度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能力,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服务的能力,统筹协调、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领导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乡镇党委作为基层党的组织,能够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对本地区进行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辖区内同级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使各方面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能够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认真执行乡镇人大的决议和上级政府的决定、命令;办理上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计划生育等方面工作,充分履行政府职能。
工作中乡镇党委、政府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发展变化,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农村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支撑和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领导和组织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在执政能力方面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
独家原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高度重视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同志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就强调要做到“两个务必”,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提高做经济工作的本领,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邓小平同志针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全会进一步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体现了我们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明了作为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与时俱进执政理念。因此,加强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研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极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表明了作为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与时俱进执政理念。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肤浅的探讨和认识。
关键词:党建执政能力
一、如何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什么是执政能力
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这个论断,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执政途径和执政目标来定义党的执政能力,既反映了执政党的一般要求,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特点。
执政能力指的是执政党在领导国家政权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执政目标和任务、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适应外部环境挑战的能力;是执政党以国家机器为杠杆,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综合运用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表达和整合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解决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引导社会整体进步,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
解决问题与执政能力建设
对待问题,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总结提炼出一个三段式的工作方法,那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执政能力实质就是提高应对处理各种纷繁复杂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得越好,说明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越强。
先说发现问题。从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看,善于发现问题是一种本领。具有这种本领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具备发现问题的素养,善于透过事物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矛盾的本质,把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勇气,敢于正视存在的问题,不文过饰非、弄虚作假,把问题摆在桌面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并非都是这样。有的领导干部,要么素质水平低,发现不了问题,出了大问题方才醒悟;要么逃避问题,见了问题总是绕着走,千方百计掩盖问题的真相,使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还有一种人是专门“制造问题”,无事可以生非,不是问题可以造出问题。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的素质,又要强化“官德”教育和政绩考核制度建设,更要惩处那些问题的制造者,从而赢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再说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只是矛盾解决的第一步,分析问题是执政能力建设中更高一个层次的学问和本领。凡问题,都有其形成的原因、特征、经过和结果。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但是,分析问题要善于抓住那些带规律性的东西,认真查找问题存在的各种复杂原因。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分析问题时,不带任何主观偏见,不受各方面情况的干扰,不被假象所迷惑,抓住问题的实质,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问题分析得对不对,决定着解决问题的对策准不准。
最后说解决问题。可以说,衡量执政能力强不强,执政水平高不高,归根结底是要看他能否妥善解决各种问题,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这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各个层面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多如牛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个问题的解决,可以说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没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尚理想情操,再容易的问题也解决不好。因此,从当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谈解决问题,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二是必须真正体现“群众利益无小事”,不论问题的大与小、急与慢,既不能扯皮推诿,更不能漠视群众的利益;三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决不能因为是“维护群众的利益”就蛮干胡来,这是执政能力建设所不能允许的!
当前,各级党委都在认真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依笔者之见,这些活动究竟取得了多少效果,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没有,群众的利益是否得到真正的体现。唯如此,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