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地位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17:16: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执政地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执政地位

民主执政地位巩固交流

坚持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实行民主执政才能提高执政能力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些提法和概念,我们党过去都提过,但是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与执政联系起来,并且作为执政党建设的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这还是第一次。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民主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流,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大趋势。在当今世界上,实行专制制度的国家正在逐步减少,政党或统治集团实行独裁统治越来越不得人心。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贫穷落后国家,都在向民主的方向迈进,只是步伐的快慢而已。民主执政是当代任何一个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是当今时代政党执政的一条普遍规律,更是共产党执政的一条根本规律。我们党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改革执政方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民主执政,才能有效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民主应该是共产党最有号召力的口号,最伟大的旗帜,最根本的追求。共产党人应该最不怕民主,应该最讲民主。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流血牺牲,夺取政权,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取得执政地位,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人民翻身得解放,让人民当家作主。

1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在政治上最根本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优越性。没有人民当家作主,没有民主,还叫什么社会主义呢?正是由于缺乏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验,我们党才犯了“”的严重错误。邓小平同志正是总结了“”的深刻教训,提出了这一科学论断。这一论断,对于我们坚持民主执政,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不坚持民主执政,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绝对走不通的,是不可能实现的。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民主是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定的“富强、民主、文明”三个奋斗目标之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意义。

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把党内民主看成是党的生命,这充分说明了共产党人对党内民主的重视程度是何等之高。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是由全体党员有机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的主体,是党的主人。只有发展党内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广大党员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加到党的工作和党内事务中来,正确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失误,保证党内各种机制的有效运行,才能把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全党的智慧集中起来,把全党的意志凝聚起来,使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没有党内民主,党的生命就会停止,就会亡党。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使党永葆青春,就必须大力发扬党内民主。

查看全文

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政党要推进自身纲领的实践,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起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的是,有没有政治品质高尚和政治智慧成熟的高层领导集体带领全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理论来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十六大以来的两年间,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实践的发展和理论运用,集中全党智慧进行了理论创新,这不仅充分展现了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品质和政治智慧,而且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政治风采。

1、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运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是要冒政治风险的,甚至是要付出代价的,处于领袖地位的政治家们更是如此。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短短两年间就进行了“科学发展观”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理论创新,就是因为具有了这种政治立场和坚定信念。

2、高远的战略思维、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境界。“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国际上发达国家发展史的经验教训,深刻剖析和针对我国发展进程存在的突出矛盾基础上所产生和形成的一门科学理论。“执政能力论”则是建立在总结国际上许多老牌大党因能力弱化而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和党执政能力与执政使命不相适应状况基础上所形成和产生的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对国内外和党内外的发展新态势作出了系列化的新判断,对面临的各种新挑战提出了新对策,对加快发展和加强党自身建设的新任务形成了的新思路。不仅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而且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3、传承前人、继往开来的政治品德和好学勤思、善于改革创新的理论勇气。在传承方面,一是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脉相承;二是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三是与党的十六大精神一脉相承;四是与发展着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方法一脉相承。在改革创新方面,绝不是简单的模仿照搬,翻新花样,浅尝辄止,而是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时代变化和实践的发展,着眼于实践需求和理论的运用来进行,讲求理论感召力和说服力。两大理论成果所作出的理论判断,所进行的理论概括,所提出的改革举措,所谋划的制度设计,所形成的发展思路无不体现这两个鲜明的特征。

4、浓厚的民主政治意识和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民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党的生命。这两大理论创新成果,从形成过程到科学内涵都充分体现了民主精神和群众路线,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两大成果关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步骤、要求和措施等方面的内容相当丰满,包括推进民主决策,完善民主执政方式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内的新观点、新要求、新措施合共就有23处之多。在形成过程上,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意见的基础上,两大成果从起草到成文还分别召开了征询各阶层和派意见的会议达数十次之多,并且分别进行过数十次的修改。正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吸纳了党内外各阶层的先进思想元素,才使这两大理论成果一经产生就被全党和全国人民所认同接受,成为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查看全文

坚持“三个代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构筑其执政地位的基础:1、政治体系必须符合一个客观的、正当的价值,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人类必将进入共产主义的理论;2、在意识形态的来源上,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能够坚定人民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使这“正当的价值”始终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信仰;3、政治体系必须创造出一定的政绩,以获得人民“特定支持”。这三个层次,从根本上说,就是无产阶级政党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的拥护,能够带领一个国家按照时代进步的潮流不断前进。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它的先进性即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性质,始终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走在时代前列,是它执政地位的最根本保证。但是,这种先进性并不是天然就会实现的,它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通过实践去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把这个“天然”的先进性变为“事实”上的先进性。在这个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将要面临着一系列考验,从而对党能否做到“三个代表”,能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进而永葆党的先进性,使党的执政地位得到长期巩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这个考验和挑战,可以从两个方面、三个因素、四个层次来概括。

两个方面,指党外和党内两个方面对党执政地位带来的冲击。从党外讲,一个因素是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冲击,另一个因素是改革过程中社会转型的冲击。从党内方面讲,是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不足的因素。这三个因素,从下面四个层次对党的执政地位提出挑战。

第一个层次是价值危机的挑战

这就是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动摇。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两制关系中,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说服力受到挑战。目前,资本主义国家仍处在进一步的调整中,显示出强大的发展能力,特别是第三条道路的提出,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我调整和对经济全球化的适应能力仍具有不小的潜力。这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既模糊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又动摇了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查看全文

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组织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广大党员是党执政的主体力量,也是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力军。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党员在党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搞好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使广大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和组织基础。

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组织基础,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使其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也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最终执行者,其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直接影响着我们党能否在广大农村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目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缺乏带领广大农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领,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抓住领导班子这一“牛鼻子”,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坚强领导集体,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杭州市而言,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农村既面临更广阔的市场,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提高竞争优势,使农村经济跳出固有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领导班子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大局,正确决策。目前,一些基层领导班子成员虽然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但却缺乏新知识、新思维,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只有通过再学习、再实践、再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工作,将战略目标化为现实行动。

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组织基础,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一个党员都是党组织的细胞,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党员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老党员党性强,但由于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现代知识,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年轻党员具有脱贫致富的本领,但由于对党的认识不深,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不强,也难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党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因此,如何抓好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一方面,应加大对广大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党性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增强党员的政治责任感,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形象;另一方面,应积极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在注重发展新党员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管理,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相适应,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查看全文

古巴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举措

[内容提要]古巴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美国长期的封锁和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以及经济、社会、以人为本、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使自身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关键词]古巴共产党党的建设执政地位

古巴共产党是古巴的执政党。作为执政党,古巴共产党遇到的困难是巨大的:从外部来看,近在咫尺的美国一直对古巴实行敌视政策,从经济封锁、贸易禁运、外交孤立、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到军事威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使古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打击。以卡斯特罗为第一书记的古巴共产党领导古巴人民奋力抵御美国封锁和威胁,在西半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后,古巴共产党又领导古巴人民沉着应对苏东剧变,克服巨大困难,在捍卫革命成果和建设社会主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06年7月1日,古共召开中央五届五中全会。在会上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卡斯特罗指出,古巴共产党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取得了经验,但必须使党更加巩固。

2006年7月31日,卡斯特罗因病将古巴最高权力暂时移交给他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以下简称劳尔)和其他六位领导人。一年多来,古巴政局和社会比较稳定,最高权力的暂时移交没有引起国内的动荡;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增长12.5%;外交的局面继续好转,如成功地主办了第14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等。

古巴共产党是如何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其执政地位的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古巴共产党主要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经济、社会、以人为本、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通过这些举措的探索和实践,古巴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查看全文

外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古巴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美国长期的封锁和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以及经济、社会、以人为本、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使自身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关键词]古巴共产党党的建设执政地位

古巴共产党是古巴的执政党。作为执政党,古巴共产党遇到的困难是巨大的:从外部来看,近在咫尺的美国一直对古巴实行敌视政策,从经济封锁、贸易禁运、外交孤立、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到军事威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使古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打击。以卡斯特罗为第一书记的古巴共产党领导古巴人民奋力抵御美国封锁和威胁,在西半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后,古巴共产党又领导古巴人民沉着应对苏东剧变,克服巨大困难,在捍卫革命成果和建设社会主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06年7月1日,古共召开中央五届五中全会。在会上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卡斯特罗指出,古巴共产党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取得了经验,但必须使党更加巩固。

2006年7月31日,卡斯特罗因病将古巴最高权力暂时移交给他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以下简称劳尔)和其他六位领导人。一年多来,古巴政局和社会比较稳定,最高权力的暂时移交没有引起国内的动荡;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增长12.5%;外交的局面继续好转,如成功地主办了第14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等。

古巴共产党是如何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其执政地位的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古巴共产党主要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经济、社会、以人为本、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通过这些举措的探索和实践,古巴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查看全文

外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古巴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美国长期的封锁和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以及经济、社会、以人为本、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使自身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关键词]古巴共产党党的建设执政地位

古巴共产党是古巴的执政党。作为执政党,古巴共产党遇到的困难是巨大的:从外部来看,近在咫尺的美国一直对古巴实行敌视政策,从经济封锁、贸易禁运、外交孤立、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到军事威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使古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打击。以卡斯特罗为第一书记的古巴共产党领导古巴人民奋力抵御美国封锁和威胁,在西半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后,古巴共产党又领导古巴人民沉着应对苏东剧变,克服巨大困难,在捍卫革命成果和建设社会主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06年7月1日,古共召开中央五届五中全会。在会上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卡斯特罗指出,古巴共产党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取得了经验,但必须使党更加巩固。

2006年7月31日,卡斯特罗因病将古巴最高权力暂时移交给他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以下简称劳尔)和其他六位领导人。一年多来,古巴政局和社会比较稳定,最高权力的暂时移交没有引起国内的动荡;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增长12.5%;外交的局面继续好转,如成功地主办了第14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等。

古巴共产党是如何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其执政地位的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古巴共产党主要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经济、社会、以人为本、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通过这些举措的探索和实践,古巴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查看全文

党在农村执政地位探究论文

――关于南平市“下派村支书”的实践与思考

2000年6月初以来,南平市先后派出640名科局级干部或机关事业单位的优秀党员干部到问题较突出、暂时又没有党支部书记合适人选的村一级担任党支部书记,占全市村一级党支部总数的39.63%。根据南平市的整体部署,村支书下派在今后若干年间,还将继续推行,即用十年左右时间分三批下派。如此大面积且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行村支书下派的做法是基于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基本经验的深刻思考,是对党在农村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的重大创新,是在新形势下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实现党对农村的有效领导、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有效途径。

一、“下派村支书”的实践背景及提出的问题

干部下基层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农村基层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南平市“下派村支书”的做法,也是干部下基层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新的形式。这就提出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为什么要采用“下派村支书”这一新形式,而不是继续沿用常见的形式。显然,这既缘于深刻的实践背景,同时也得益于对实践背景的深刻理解。

首先,“三农”发展面临五大突出矛盾。南平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村工作始终是全市工作的重头,解决带有普遍性的“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的发展,关系南平发展的全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南平的农业在全省的位置都还是举足轻重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优势逐步消减,以粮为主的单一的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平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沿海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三农”发展面临五大突出矛盾: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农民的素质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二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急需加大投入与农民收入低、乡村财力弱、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的矛盾;三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分散又缺乏市场经验的农民小生产的矛盾;四是基层各级党政部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上自成体系与农民自发性生产经营“两个循环体”相互游离的矛盾;五是群众要求干部转变作风、贴近服务与一些农村干部作风不深入、脱离群众实际需要的矛盾。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我国加入WTO的条件下,怎样引导农民摆脱困境,及时有效地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推动“三农”难题的破解,走出一条实现农村现代化之路,这是南平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也是近年来农村实践提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课题。

其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适应农村形势的发展要求。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干部素质的现状,是仍在习惯地运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那套工作机制、工作方法来指导和从事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建工作及党领导下的农村现代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基层组织的工作方式不能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特别是村民自治实践的进展,使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增强,而乡村一级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工作机制、干部的行为方式并没有明显改进,从而引发了种种矛盾冲突。第二,村级党员普遍老化,特别是农村带头人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理论政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以及工作方式等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从而造成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第三,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能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推进改革、发展生产,失去群众的信赖,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第四,最突出的是,农村基层组织成员不懂市场经济,驾驭不了市场,不能成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领导核心。

查看全文

民众基础缺失与苏共等六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以苏联共产党、印度国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尼专业集团、日本自民党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国民党等六大政党为代表的一些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在世界政坛特别是在世界政党政治中产生强烈震荡。这些党有的有着百年历史,有的单独执政达74年之久,何以在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背景下纷纷下台,其中固然有着诸多复杂而深刻的原因,但这些党民众基础的弱化以至丧失,恐怕是其深层次的原因之一。

一、20世纪的最后十年苏共等大党、老党相继下台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认为,政党是实现和维护阶级利益的主要代表。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权力来自于人民,需要得到人民的授权。人民对某一个政党的认同、支持甚至爱戴是执政党执政的根本保证。因此,任何一个执政党要想实现长期执政,都必须尽可能地争取到最广泛民众的支持,从政策、机制、利益分享等各个方面为之提供保障,才有可能打牢执政的根基,夯实执政的基础。

苏共、印度国大党等六党中的多数,在执政的初、中期应当说都具有一定甚至较坚实的民众基础。苏共、印度国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日本自民党、台湾地区的国民党在高峰时分别拥有1800万、3000万、1300万、260多万、300万党员,几个竞争性政党在大选中得票率曾高达46%至70%,在议会中的议席比例更高。并且,上述多数党在建党和执政伊始比较重视组建和发展党的工会、青年、妇女、农会等群众组织,如苏共领导下的工青妇组织无论是在反法西斯战争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影响下的、拥有300万成员的全国农民联合会,一直是该党的最大联盟组织。正是由于上述各党各自积聚起的较高政治威望,以及多年来着力营建的民众基础,使其能在国内政坛长期驰骋。但是,上述党在执政的中后期,由于其主观认识上的偏差、政策上的失误,特别是权力膨胀导致的利令智昏,又在不断蚕食和损害其执政基础尤其是民众基础,最终招致他们纷纷下台。

二、六党不断丧失执政的民众基础之原因

第一,执政党价值取向的变化而带来政策调整上的失误,是导致其民众基础弱化的重要原因。苏共在打赢二战后不是像战前一样,继续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走和平建设之路。而是热衷于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搞军备竞赛,实行对外扩张,甚至同社会主义国家兵戎相见,走上了社会帝国主义、大国沙文主义道路。这一方面搞乱了人民的思想,使党员群众无法辨别是非曲直;另一方面又耗空了苏联的国力,人民群众在其中没有得到相应实惠,经济长期停滞,民众艰难度日,使苏联民众同西方民众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断拉大。苏共在美苏争霸中的最大失败不是因为输给了美国,而是因为输掉了群众对它的支持和信任,输在了人民对制度竞赛的失望上。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20世纪80年代后迫于美国压力和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需要,改变中左航向,以“社会自由主义”取代“革命民族主义”,进行转向性的经济改革,推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在农村,废除了“耕者有其田”的原则,终止进程。结果导致城市失业工人剧增,大量分不到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一部分走投无路的农民揭竿而起,发动起义,进而导致长期支持革命制度党的工农基础大大削弱。印度国大党、印尼专业集团和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执政后期,向资产阶级妥协,调整经济社会政策,在利益分配上倾向资方,致使三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贫困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乎一半,引发大多数民众对执政党的强烈不满,在选举中纷纷倒戈和弃权。

查看全文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课讲话

当前,我局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入了第一阶段--学习阶段。要认真组织学习阅读文件,领会精神,武装思想,取得了初步成效。按照局党支部制定的《实施方案》的要求,今天安排集中上党课。我想结合自己的学习谈点体会。由于我个人的学习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当前,摆在共产党员面前的带有普遍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强化党的观念、怎样强化执政观念;怎样提高党员素质,怎样提高执政能力;怎样胜任时代赋予的使命,怎样胜任人民寄予的重托;怎样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地位。下面,我想围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个主题,讲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同志们一起讨论。

一、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思想基础

⒈“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一问题的提出。

世纪年代前后,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特别是执政的共产党相继垮台,几乎发生在一夜之间。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是,与我国关系最深、联系最多、影响最大的苏联共产党,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执政年,一夜之间垮台。紧接着苏联解体,东欧发生一系列剧变。这就向世界敲响了警钟,向历史敲响了警钟,也向中国共产党敲响了警钟。党的执政地位问题已经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危言耸听。

更加令人痛心的是,执政几十年的共产党毁于一旦,第二天老百姓该上班的上班,该吃喝的吃喝,该玩的玩,就象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没有一点反应。苏共垮台前夕,曾经有人搞了一个民意调查,认为苏共已不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占,不代表全国人民利益的占,不代表共产党员利益的占。而认为只代表极少数权贵、新贵利益的占。苏共不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而且脱离了广大共产党员。与全党全民离心离德,成了孤家寡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