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信息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16:41: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制造业信息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

1.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图1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1)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查看全文

制造业信息化研究论文

一.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图1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1)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查看全文

制造业信息化考察报告

一、*市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条件

1.该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市是个工业化城市,素以钢城著称,冶金、机械、纺织、电力、建材、化工、食品等支柱行业构成了城市工业的框架。2002年人口108万、GDP91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80%。在工业结构中,国企经济成份和制造业比例偏重,所以非常需要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来改造工业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生产效率、经济效率。目前,该市三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新钢公司、长林公司和新华股份公司)通过几年的具体实施,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从而为该市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发挥了带动和示范作用。除今年确定的8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外,不少大中型企业,如分宜发电厂、*发电厂、江口发电厂、分宜海螺水泥公司,*华源公司等也正在启动制造业信息化工作。

2.该市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条件

(1)*是蓄势而发的工业城市,国民经济主要综合指标人均水平位十一设区市前茅,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速率居作省之首,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具有一定的基础,企业自身有需求。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成立了*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市科技局把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组织成立了专家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了具体管理人员和配套经费。

查看全文

制造业信息化考察报告

受省科技厅高新处委托,我们一行三人,在*市就该市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条件、示范企业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情况等6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考察调研。首先,我们听取了由市科技局分管副局长、计划科科长、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的专题汇报,然后在他们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西长林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两家示范企业。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条件

1.该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市是个工业化城市,素以钢城著称,冶金、机械、纺织、电力、建材、化工、食品等支柱行业构成了城市工业的框架。20*年人口108万、GDP91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80%。在工业结构中,国企经济成份和制造业比例偏重,所以非常需要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来改造工业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生产效率、经济效率。目前,该市三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新钢公司、长林公司和新华股份公司)通过几年的具体实施,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从而为该市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发挥了带动和示范作用。除今年确定的8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外,不少大中型企业,如分宜发电厂、*发电厂、江口发电厂、分宜海螺水泥公司,*华源公司等也正在启动制造业信息化工作。

2.该市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条件

(1)*是蓄势而发的工业城市,国民经济主要综合指标人均水平位十一设区市前茅,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速率居作省之首,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具有一定的基础,企业自身有需求。

查看全文

制造业信息化考察报告

一、*市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条件

1.该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市是个工业化城市,素以钢城著称,冶金、机械、纺织、电力、建材、化工、食品等支柱行业构成了城市工业的框架。2002年人口108万、GDP91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80%。在工业结构中,国企经济成份和制造业比例偏重,所以非常需要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来改造工业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生产效率、经济效率。目前,该市三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新钢公司、长林公司和新华股份公司)通过几年的具体实施,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从而为该市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发挥了带动和示范作用。除今年确定的8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外,不少大中型企业,如分宜发电厂、*发电厂、江口发电厂、分宜海螺水泥公司,*华源公司等也正在启动制造业信息化工作。

2.该市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条件

(1)*是蓄势而发的工业城市,国民经济主要综合指标人均水平位十一设区市前茅,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速率居作省之首,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具有一定的基础,企业自身有需求。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成立了*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市科技局把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组织成立了专家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了具体管理人员和配套经费。

查看全文

制造业信息化考察报告

受省科技厅高新处委托,我们一行三人,在*市就该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和条件、示范企业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情况等6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考察调研首先我们听取了由市科技局分管副局长、计划科科长、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专题汇报然后在们陪同下实地考察了*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西长林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两家示范企业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和条件

1.该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市个工业化城市素以钢城著称冶金、机械、纺织、电力、建材、化工、食品等支柱行业构成了城市工业框架20*年人口108万、GDP91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80%在工业结构中国企经济成份和制造业比例偏重所以非常需要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来改造工业产业结构提升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生产效率、经济效率目前该市三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新钢公司、长林公司和新华股份公司)通过几年具体实施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从而为该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发挥了带动和示范作用除今年确定8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外不少大中型企业如分宜发电厂、*发电厂、江口发电厂、分宜海螺水泥公司*华源公司等也正在启动制造业信息化工作

2.该市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条件

(1)*蓄势而发工业城市国民经济主要综合指标人均水平位十一设区市前茅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速率居作省之首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具有一定基础企业自身有需求

查看全文

制造业信息化研究假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制造业信息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进而影响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选取我国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信息技术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阐释若干行业因素的调节作用。

一、文献综述、研究假设与分析框架

理论上,信息技术能够为企业价值链的各方面增加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改进经营绩效。然而早期实证研究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有些研究甚至认为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并没有获得所期望的收益,由此提出了所谓的信息技术投资悖论。近几年,学者们采用了更加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更加完善的数据来源,绝大多数研究的结论都支持了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改善企业绩效的观点。关于信息技术投资回报的争论也趋于平息,人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影响信息技术投资效果的各种因素上面。

新近的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以资源基础观(RBV)为理论依据,探索特定的组织能力(如知识管理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等)对信息技术投资效果的影响;二是采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思路,探讨不同行业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投资效果。有学者指出,信息技术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环境因素尤其是行业特征(集中度、资本结构、增长速度、技术标准等)有关。在实证研究中,人们一般将行业特征定义为控制变量并讨论其影响。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将信息技术投资和行业特征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区分开来,但是却不能具体说明行业特征究竟是促进还是阻碍了信息技术投资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有鉴于此,一些学者开始尝试比较不同行业的信息技术投资效果。例如,应用动态生产理论模型对信息技术投资进行的研究发现,利润一成本比率和替代程度在不同的制造业部门呈现出明显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可能与不同部门的员工教育程度和资本密集程度有关;而应用增长计算法(growthaccounting)对计算机制造部门和计算机应用部门的比较研究也表明,这两个部门的信息技术投资对增长的贡献呈现显著的差异性。进一步,有学者通过理论分析指出,行业特征在信息技术投资改善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并根据这一思路考察了行业集中度和工会联合程度这两种行业特征对企业信息技术投资效果的影响,具体做法是在实证分析模型中加入交互作用变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上述行业特征变量在信息技术投资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反向调节作用。

在国内,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以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政策思路的落实,信息技术投资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乃至国内是否存在信息技术投资悖论等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信息技术相关研究作为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影响企业理论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但是,国内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上的解释,从实证的角度来揭示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也开始出现。[9]因此,针对国内企业信息技术投资的实证研究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领域。考虑到研究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测度标准等问题,笔者选取行业资本密集度和行业增长率这两个行业特征变量,分析它们对制造企业信息技术投资效果的调节作用。

如上所述,关于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理论上的推演和近年的实证分析一般都持正面的观点,即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实施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绩效。因此,笔者提出本文的第一个理论假设:

查看全文

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已经成为上市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对财务的管理趋向于财务管理信息化。所以,积极推进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的财务工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可以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对策

1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进行一定的评估和预算,来了解企业的运行流程,并根据财务核算对企业未来发展模式进行合理指导。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务的管理有着重大意义,所以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加强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需要进行的工作。[1]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财务进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及财务工作的效率。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财务信息和企业整体的资金流动相结合,让企业的财务核算变得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更加有效的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文章主要是将财务管理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和解决,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知较低。财务管理关系着企业多方面的发展,关乎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也关乎着企业可以发展到什么地步。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明确知道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却认识不到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转变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有一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认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应该是企业的竞争力,因为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虽然财务的管理和企业的发展相关联,但是并没有到需要改变运行模式的程度。这样的认知缺少对企业未来的规划,不能够合理地分配企业的工作和资金,容易导致企业后期发展会走向一个死循环,甚至倒闭。实际上,整个企业财务的效率和运行模式对企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还会直接影响到下属和其他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从而导致企业整体的发展受到影响。2.2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对财务预算管理不充分,会导致企业管理者不能够对企业的全面经营有一个系统集中的规划和管理。比如,企业的短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缺少一定的合理性以及协调性,让企业的发展不能够完全被掌控,这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在出现风险时,不能够及时解决困难问题。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对企业资金流动的监管缺少一定的系统性,会导致信息接收不准确。在信息接收有误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根据错误的资金流动信息做出的决策很大程度上是错误的。例如企业在执行某一个任务时,没有达到预算的收入,需要做出的决策便是节约支出,但是由于信息失误导致支出仍然没变,就很容易出现超支的现象,长此以往,多次出现超支现象,不仅会给财务的信息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还会导致企业后续工作缺少一定的资金流,工作项目不能顺利开展,导致企业整体运行出现问题。[2]所以,建立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以及对出现相关风险时有一定的方式来应对,便可以规避企业的发展遇到风险,及时的解决问题。除了预算管理体系完善之外,还需要做好财务预警工作。财务预警主要是帮助企业在资金出现问题时及时地警示和提醒,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资金的流动,规避风险。由于财务预警工作需要了解到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但是如果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清楚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会很容易导致预警出现偏差,影响财务预警的效果。所以,完备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透明化企业的资金流动链可以更好地帮助财务信息化的录入,让企业的资金运转更加清晰明了,避免出现运营风险。2.3企业缺少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管理人员清楚的知道企业整体的运行流程和模式,根据企业运行的整体流程模式,清楚资金的流动方向,建立财务的资金流动信息库。这不仅需要财务具备系统完善的专业基础,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但实际上这样的复合型财务人才较少。一般企业内部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不在少数,但是同时兼备一定的计算机使用技术的人才较为稀缺。由于不熟悉计算机操作,在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中,相关人员无法熟练操作,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查看全文

制造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1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产品数量的确定不到位。产品数量的确定关乎产品成本计算是否正确,产品数量模糊势必影响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现阶段,国内通常是利用核算产品台账来确定产品数量。具体内容是:各个车间、班组在生产产品时要严格记录下本车间、班组在工作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然后根据管理需求以及生产类型进一步以加工工序、工艺流程来组织产品的核算工作。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小型制造业企业由于缺乏对基础台账的有效管理与记录常常出现产品数量的计算不准确,从而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其次,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核算方式脱离实际。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核算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约当产量法的使用最为普遍。但是,约当产量法的计算稍显复杂,一些规模较小的制造业企业为了降低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核算难度常常采用在产品不计算的方式,从而降低了实际成本总额的精确性。最后,定额管理等原始资料不全。一些制造业企业虽然要求各个车间、班组记录原始台账。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原始台账的记录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原始台账的数据缺失严重。

2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2.1制造企业库存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制造企业一般情况下是客户在订单中对产品的数量、品质、截止交货时间等进行预测,并且将其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整个过程以由后向前的方式推进,从而达到安排生产任务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的最终目的。通常,制造企业在原材料的购买、产品的生产装运的过程中以“适时制”为原则。采用“适时制”最大的好处在于杜绝了原材料以及库存商品的长时间滞留,最大可能的降低了库存成本。

2.2制造企业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查看全文

制造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创新研究

一、引言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国务院于2015年颁布了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头十年的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该战略的任务和重点包括增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大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的发展,调整制造业结构等。从上述任务可以看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和智能升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征依然明显,特别是在基础工业、核心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我国目前制造业的主要缺陷是生产效率增速和资本回报率低且在下滑、严重的产能过剩以及仍有许多未掌握的核心技术。实现智能制造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体系。管理会计是企业量化管理的工具和方法,通过精益化财务实现精细化管理,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迈向稳健经营,是提高企业管理软实力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在引领制造业企业变革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提出新的要求,在管理会计信息化领域亦是如此。制造业必须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智能化,即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来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创新发展。针对该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本文将探讨制造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创新方法。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对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云计算与管理会计、大数据与管理会计、财务共享建设研究等领域。然而,专门从事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文献数量和成果不多,研究人群并不固定。张超[1]认为,这种研究现状主要源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界限的模糊性;管理会计体系缺乏标准化的模式;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仍然不够成熟。许汉友等[2]结合“互联网+”阐述了我国当前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并从财务共享服务的视角提出了建设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结构体系。熊磊[3]对管理会计信息化与新技术、新财务模式的融合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创新路径。张继德等[4]调查了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给出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目标、管理会计的框架,并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黄速建[5]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本质是创新,通过创新促进转型,通过创新促进增长。许汉友等[6]以“中国制造2025”为背景,指出我国制造业必须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的深度融合,进而推动制造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杨颖[7]认为,制造业转型对管理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分析报告的目标是向最终用户提供多维度和多视角的财务数据分析。此外,还要重视战略成本管理,实现真正有效的成本结构优化,其中涵盖了战略业务选择、组织运营模式、流程规划与控制以及信息化支撑。冯巧根[8]基于智能制造,给出了管理会计创新新思路,即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新经济”的内在联系为基础进行改革创新。智能制造促进智能管理,智能管理又进一步借助智能成本管理实现管理会计创新,提高管理会计“管理控制”和“信息支持”在管理会计中的作用。徐国栋[9]认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制造业应当加强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应用,促进管理会计与ERP的融合,进一步推动成本管理、预算控制与绩效评价。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仍存在不少缺陷: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研究群体不固定,研究的内容较为分散,且大多浅尝辄止,研究的成果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践没有起到很强的指导作用。此外,制造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比较少,与当下热点结合也比较匮乏,例如互联网+、大数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工智能等。面对剧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制造业企业必须要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和创新,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各项职能,完成《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重点战略任务,进一步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三、我国制造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现状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作为提高企业管理软实力的工具之一,管理会计的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作为我国大型制造业的代表企业之一,海尔集团已经率先成功地建立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集团通过对工业价值链、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竞争信息的深度分析,提取出有效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全面的指导,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外,它的“三表、三预、三赢”体系,正在逐步推动财务共享体系建设。神华集团提出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方案,通过一系列分析方法搭建KPI分解模型,指导目标分解,进行目标管控。这样的目标管控不仅将财务与业务联系了起来,还明确了成本消耗和价值创造。兵装集团在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与创新方面做了很多探索。集团系统性引入全面预算管理法、标准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等十项管理会计工具,全面促进财务转型,提升成本管理效益,并逐步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化建设。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较为不足,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落后,数据信息来源狭隘,数据分析能力差。笔者将基于管理会计应用的四要素之一的信息与报告要素,着重分析我国制造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存在的系列问题。(一)管理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会计从手工记账逐渐发展为会计电算化,再到今天的会计信息系统,其重心也从财务会计逐渐向管理会计转移。目前的现状是,财务会计的职能虽然在弱化,但是企业的管理会计却并未得到重视和强化[4]。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企业管理层受传统做法的影响,其管理会计应用意识不强。小型制造型企业大多还止步于会计电算化,对于信息化概念没有清楚的认识;大中型制造业企业虽然紧随潮流引入了信息系统、平衡计分卡等管理会计工具,但是这样的应用太过零星分散,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从而也就无法有效发挥管理会计的各项职能。其次,企业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结构以及职业水准等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其管理会计知识的缺乏和纸上谈兵式的工作方法严重制约了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实践。(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指的是基于业务和财务信息,借助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处理、分析和报告管理会计信息,该系统包括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等各功能模块,力求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由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分散性,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管理会计信息化也未达成一致的认识。据相关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上的投入在年收入中的比重低于2%。目前,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出于对成本和盈利能力的考虑,对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比较小,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国产的通用软件,例如金蝶、用友,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只购买其中的财务会计模块,软件功能的发挥严重受到制约。这类软件被广大的会计人员所熟知,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以用友为例,虽然可以进行行业的设置,可以满足大多数企业的需求,但是强大的通用性也导致其失去了针对性,没有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有效结合,更无法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该软件主要采用的B/S结构由于建立在广域网之上,面向的是不可知的用户群,所以对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对弱。另外,软件的稳定性、模块之间的契合度和集成度也比较差。一些大型企业使用的是国际ERP巨头软件,即SAP或者Oracle,以及自行开发的其他软件。这些软件财务业务一体化程度很高,对于供应链以及业务流程的规划非常细致,在配置得当的基础上,自动化效果显著。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可以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数据分析和管理控制上。但是这些软件费用很高,考虑到现有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其功能发挥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自行开发软件虽然可满足个性化需求,但必须要考虑到高额的成本、与企业内现有的其他系统兼容的问题,目前只有少数资金雄厚的制造业企业拥有这个能力。此外,虽然有些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配置和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但并没有做到有效的应用。有些企业在模块应用上倾向于独立应用,融合度和协调性较差,因此也就会影响到经济效益。还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分多次进行模块系统的购买或者开发,不仅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也影响到了系统拓展性。(三)数据信息来源狭隘。数据信息来源的有效性、准确性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成功的首要因素。再强大的系统平台支撑,离开了有效数据,也就失去了其价值所在,甚至可能会产生巨大的负效益。有效的信息来源应当包括企业宏微观环境中的所有信息,包括经济信息、行业信息(包括供应商、客户和竞争对手)、技术信息、政府政策等。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模块中所依赖的信息来源于报表数据、业务数据以及市场中同行业、同领域的其他外部数据等,虽然来源广,但是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考察。在特定情况下,伪造作假的财务信息录入到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后,不仅会影响日常业务的处理,严重的会影响到管理层决策,制约了管理会计发挥其控制功能。此外,财务数据能反映的信息非常有限,例如财务报表反映的都是表内资产,而缺少表外资产,一些不能被量化的信息常常未被纳入其中。(四)数据分析能力差。管理会计一项重要的职能即“分析决策”。而就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现状来看,制造业对于信息化生成的数据应用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其数据分析能力较差,制约了信息潜在价值的发挥。正如麦肯锡所述,“数据已经渗透到今天的每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是重要的生产因素。”正确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降低决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目前,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信息数据的利用度较低,企业对于信息的挖掘和分析较为肤浅,未能有效实现信息的价值。近年来“大数据”的概念频繁出现,它的飞速发展不仅是企业趋势,更是一次技术革新。大数据资产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可能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竞争力。就我国目前而言,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应用领域做得较为出色的企业主要是集中在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制造业企业数据分析做得较为出色的企业有华为,大数据是其四个战略方向之一,不断创新技术加速大数据应用,其大数据平台的研发经历了FusionlnsightHD平台、集成平台Porter、挖掘数据建模的平台Miner、数据服务平台FarmerRTD四个阶段。然而绝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还停留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应用系统阶段,数据掌控和应用十分薄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