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原因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16:01: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制约原因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制约农民旅游原因

2006年的旅游主题是“中国乡村游”,农村以其良好的生态条件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三农”问题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与“三农”相对应的是农业旅游,农村旅游,农民旅游。农业旅游和农村旅游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产品开发都得到足够的重视并获得长足发展,但作为是农业旅游和农村旅游产品的供给者和生产者同时也是旅游的需求者和消费者的9亿农民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在国家“三农”政策下,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负担逐渐减少,思想观念和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旅游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但从整体来说农民旅游的出游率还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处于西部地区农民的出游又远远低于全国农民出游的平均水平。国内著名旅游规划专家郭来喜,在出席2005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论坛时指出:“发展‘农民旅游’是中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基础”,“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是衡量世界旅游强国的硬指标,农民旅游的大发展才意味着中国旅游业的飞跃。”魏小安提出,“三农”旅游的发展会对“三农”问题的缓解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农民旅游现状:

1、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东部发展,东部地区2亿农民已成为中国旅游市场尤其是国内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部起步,中部地区农民旅游刚刚起步,一部分农民企业家和富裕起来的农民已进入了旅游大军的行列。西部地区农民现正蓄势待发,随着西部经济的逐步发展,慢慢也会进入旅游市场。农民旅游出游率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地区差异。

2、旅游人数不断增大,但出游率和消费水平偏低。近几年农民旅游在国内旅游的出游数、出游率、旅游总花费、人均花费都出现了大增长,但农民旅游的出游率和消费水平还远远低于城镇居民。2004年城镇居民的出游率是126.56%,农村居民出游率是68.70%。农民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交通、食宿,对旅游产品档次要求不高,观光和探亲访友为主,还有相当部分农民仅限于“进城”,消费结构较为单一。2004年农民的平均消费是210.21元,低于城镇居民731.82元、全国427.47元平均水平。

3、旅游目的多元化。农民单一的观光旅游只是作为目的之一,有的甚至是次要目的,很多农民参加旅行团,包括自己出去旅游,主要目的就是学习、考察或寻求就业机会,度假和休闲还很少。

4、游方式的多元化。旅行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旅行团的方式为主,另外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很多农民也自己组织专业考察团和打工考察团寻求商业机会或就业机会。

查看全文

探讨儿童作文能力制约原因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开设课时最多的一门课程,然而学生毕业时,几句话都写不通顺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就是平时信手翻阅学生作文本,也不难见到一些假话、空话和套话,有些甚至令人啼笑皆非。造成学生作文水平下降的原因究竟何在呢?排除教师指导不力这个原因,儿童心理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儿童作为能力心理因素

一、挫折心理

小语课本入选的课文都是一些名家名篇,文质兼美,构思巧妙,堪称学生习作的典范,这些课文是学生习作的典范,才在儿童的心里形成了一种定势。学生作文时,总是暗暗地将自己的作文同学过的文章进行比较,这一对比,使得他们泄了气,丧失了作好作文的信心。

在学生作文的评价上,教师的心里往往有一把尺子,这一把尺子,或是来自他们曾经读过的名家名篇,或是来自作文大赛的获奖作品。因此,在衡量小学生作文时,老师常常是以自己心中的这把尺子作为衡量标准的,往往要求学生作文立意要深,构思要新,中心要突出,语句要优美,结果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来的文章,或被教师扼杀,或被修改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面对圈圈点点的批注,他们不仅没有体会到成功的乐趣,相反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优秀习作往往被教师拿到班上宣讲,无疑对增强优秀习作者的自信心,鼓励他们作文更上一层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全班同学怎样作文提供了现实的榜样。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优秀习作毕竟是少数,优秀习作者也往往只会集中在少数几个语文基础较好的的尖子生上。即使那些基础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付出了百倍的努力,短期内也难以奏效,久而久之便自愧弗如,面对现实,只好放弃“写好作文”的念头。

查看全文

居民消费制约原因研究

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落后增加了居民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加强,消费减少。韩冰、臧旭恒(2006)运用消费计量模型得出城镇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支出呈正相关,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171125。张继海(2006)研究得出,随着城镇社会保障水平的增加,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加,即居民人均消费增加与养老金财富增加相对应。王智慧(2002)也认为我国就业、退休、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的变迁,增加了居民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造成消费预期支出上升,使居民不敢即期消费。袁志刚、宋铮(1999)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1997年比1987年下降7个百分点,为0.807。(2)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收入差距的扩大,限制了广大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李军(2003)认为改革开放后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使得中低收入者的支付能力受到限制,他们的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从而造成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陈斌开(2012)认为收入差距越大,居民消费需求越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居民消费率在2000—2008年间下降了3.42%,可以解释这一期间30.8%的居民消费率下降。中国传统思想的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不同,导致了我国居民节俭并喜欢储蓄,消费倾向较低。Wei和Zhang(2009)从人口统计学方面对中国居民消费率下降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理论。他们认为,因为中国的传统思想与计划生育,导致新生儿中男孩比重越来越高,使得家庭为提高男孩在将来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力而进行更多储蓄,更少消费。但是,这种机制可能更适用于农村地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有限。

其他方面的原因。方福前(2009)运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进行计量分析,得出1995—2005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函数比较稳定;医疗、教育和住房体制改革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同;并运用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进一步得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而居民所占份额越来越小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李文溥、龚敏(2011)认为CPI的上涨对城乡及不同收入群体的冲击不同,对农村居民与低收入群体影响更大。通胀差异会扩大城乡及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并抑制居民的消费需求,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滑。路易斯(LouisKuijis)运用世界银行数据库对中国的私人储蓄进行了经验研究,得出中国的高储蓄主要是企业的高储蓄,再次是政府的高储蓄,中国居民的储蓄水平虽然高于大多数西方国家,但低于像印度等国家。因此,他认为企业储蓄过多是中国的消费需求不足主要原因。路易斯进一步指出,中国居民高储蓄水平的原因部分是要支付譬如医疗和教育支出,而这些在国外多数是由政府或者保险公司支付的。此外,中国居民还要在住房投资上花费将近一半的储蓄。上述观点各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综合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因素,运用面板数据来比较分析它们对城乡居民消费的不同影响,以及各自的影响方向与强度,探明抑制我国居民消费的真实原因,进一步提出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一、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本文选取1997年至2010年的30个省分城乡年度面板数据(paneldata),由于西藏数据不全所以不予包括。出现在本文中的变量有:人均消费支出(城镇与农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城镇与农村)、人均财富水平(城镇与农村)、物价指数(城镇与农村)、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老年人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医疗状况、一年期平均存款利率、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等。其中物价指数以1997年为基期,为100%,并以此对以后年份进行调整。一年期平均存款利率为央行公布的一年期银行存款基准利率的加权平均值,由于医疗支出数据难以取得且准确率不高,而医疗机构床位数统计已有多年,所以本文采用医疗机构床位数千人每张作为医疗状况的代替变量。人均财富水平为城乡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便于分析及减小变量异方差,本文对于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富水平、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均取对数。本文的数据来源是中国国家统计局编写的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的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写的相关年份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和各省教育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写的相关年份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各省卫生统计年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相关年份的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二、面板数据模型

由于本文采用1997—2010年的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所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研究居民消费需求,既要考虑短期因素,如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财富水平、医疗状况、通货膨胀、利率;也需要考虑长期因素,如未成年人口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本文构建的模型包含8个解释变量,将影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尽可能地纳入模型。面板数据基本模型为:yi,t=C+αi+γt+x''''i,tβ+μi,ti=1,2……N,t=1,2……T其中,y表示被解释变量,C表截距项,x''''为k维解释变量向量,i表示横截面数据,t表示时间序列数,β为回归系数向量;其中,αi度量个体间的差异,γt度量时间上的差异;μi,t表示随机误差项。面板数据模型主要有三种形式:1.普通混合回归模型。此类模型假设αi和γt不随个体i和时间t变化。即α1=α2=α3=……=αn,γ1=γ2=γ3=……=γt。此时模型可以写为yi,t=α+x''''i,tβ+μi,t2.固定影响模型。此类模型假设αi和γt随个体i和时间t变化,并认为αi和γt与解释变量相关,具体可分为如下三种情况。(1)个体固定影响模型。即αi在个体i上变化,而γt在时间上无变化。(2)时期固定影响模型。即αi在个体i上无变化,而γt在时间上变化。(3)个体和时期固定影响模型。即截距项αi在个体i上变化,且γt在时间t上变化。3.随机影响模型。此类模型假设αi,γt,μi,t均服从于正态分布,且相互独立,即各自不存在截面自相关、时间自相关、混合自相关。

查看全文

信贷渠道选择及制约原因

引言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深化加速并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户家庭信贷需求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生产经营的多元化导致农户开始转向农业之外的生产与投资,其信贷资金需求也愈加强烈。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显示,1986~2009年间农户年内累计借入款金额年均增长9•74%,农户生活性借款总额大于生产性借款总额,其占比保持在55%~65%之间,农户信贷资金需求主要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来满足,正规金融机构能力有限(肖海霞,2004),农信社难以承担全部的供给任务(朱守银,2003),农村金融市场二元性特征明显(迈因特,1978)。非正规金融的形成与繁荣是正规金融组织弱化农村信贷服务功能的一种结果(史清华和卓建伟,2003),两者并存的二元化结构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主要特征(朱信凯,2009)。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离不开对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农户的信贷渠道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探究影响农户信贷渠道选择行为的因素,从农村金融需求角度设计出金融服务“三农”的最佳路径和最优模式,无疑对农村金融理论发展乃至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以涉及全国12个省市的农村家庭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户分层信贷渠道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一、相关文献评述

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市场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其主要原因在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因信息不对称而在筛选、监督和合约实施成本等方面的差异(Hoff和Stiglitz,1990)。Kochar(1997)、Mohieldin等(2000)分别对印度和埃及农村的研究证实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经验上存在的合理性。在发展中国家的二元金融结构中,非正规金融已经成为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而且对农户经济福利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Bell(1993)的研究表明,尽管印度政府尽力通过官方渠道去拓展农村信贷,但村庄放贷者仍然占有24•3%的市场份额。在尼日利亚,只有7•5%的贷款来自正规金融部门(Udry,1990)。在我国,1995~1999年间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在农户借款总额中占20%~25%,私人借款占到70%左右(曹力群,2000),这与李锐和李宁辉(2004)研究发现农户借款数额中有72•8%来自各种非正规渠道以及韩俊(2007)研究发现非正规借款占农户所有借款的60%以上的结论相一致。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农户贷款覆盖面偏低等客观条件对农户信贷需求的约束仍然比较严重,并制约了农户家庭的生产(Khandker和Faruqee,2001)和人力资本投资(Carneiro和Heckman,2002),削弱了其平抑收入风险和消费波动的能力(朱信凯,2005)。这进一步验证了由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资源供给不足而导致非正规金融成为农户获取贷款资源的重要替代途径(叶敬忠等,2004)。

发展中国家农村的二元金融结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很少有二元金融结构特征下的农户分层信贷渠道的选择行为的经验研究。而实际上在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特征下,农户信贷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农户对融资渠道的偏好(Komicha,2007)、农户个体信息(Kochar,1997)、农户的声誉(赵丙奇,2008)以及农户借款用途等(Duong和Izu-mida,2002),同时,非正规金融渠道的交易成本优势使之具有较强的竞争力(Kochar,1997;Mushinski,1999)。在我国,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保险性需求以及利率水平等是农户偏好于非正规金融渠道的主要因素(马晓青等,2010),农户的固有特点决定了其信贷渠道选择的特殊性。叶敬忠等(2004)从社会学视角对农户金融需求与农村地区金融供给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资源主要流向了那些相对富裕的或者拥有较高社会资本的农户,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及其优越的社会网络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而普通农户,尤其是那些相对贫困、人力资本不足的农户则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朱守银(2003)研究发现不同收入水平对农户选择借款渠道有一定影响。尽管总体上说农户借贷资金大多数都来源于亲友邻居,但调查显示,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向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和高息借款者借款的比例要高于低收入水平的农户,而向亲友邻居借款的比例则要低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户,收入越高,这一趋势就越明显。张新民等(2001)还研究了农户借贷渠道对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正式渠道借款与投资有明显正相关关系(1996~1997年,相关系数达到0•7左右),而非正式渠道借款与长期投资的关系则相对较弱,相关系数即使在最高的年份也不过0•3,而且呈现越来越低的态势。上述成果为理解中国农户的信贷渠道选择行为提供了初步的经验证据。但是,这些针对农户信贷渠道选择行为的研究不够全面,尤其是使用大规模农户调查数据进行研究更为少见。鉴于农户信贷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的涉及全国12个省市农户家庭实地抽样调查获得数据,通过Probit模型考察二元金融结构下的农户分层的信贷渠道选择行为。通过分析高收入与低收入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经济特征以及农户居住地的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我们希望了解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户的信贷渠道选择行为。高收入与低收入农户家庭哪个更可能从正规金融渠道或非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除了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经济特征这些变量,我们还将考察金融生态环境能否对农户信贷渠道选择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查看全文

农民生活发展制约原因分析论文

[摘要]农民生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由于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重视不够,农村生活建设的物质基础薄弱,农村的文化建设滞后和农民素质较低等因素,制约了农民生活的发展。

[关键词]制约农民生活

当前农民的生活状况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的,但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的方面也还在少数地区和少数农民中有一定市场,制约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导致这些消极方面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思想重视不够

尽管党和国家三令五申要加强农民生活建设,并对加强农民生活建设出台和下发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为,基层领导对农民生活问题重视不够。

第一,基层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足。不少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在领导农村发展过程中,对农民生活问题在思想上并没有足够重视。他们有的认为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就行了,生活水平自然就提高了;有的把群众精神文化活动看成是说说唱唱,蹦蹦跳跳的单纯娱乐性活动,是可有可无的娱乐消遣,于是,在工作中往往是一手软一手硬,致使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查看全文

人文经济发展制约原因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从人文经济的定义和其自然属性入手,分析得出人文经济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是对知识经济的发展从而得出具有的一定的现实意义的观点,并提出了创建人文经济模式的新思路。即要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战略思想,从我国国情出发,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引领下,充分发挥文化在人文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着重处理好当前经济和社会中制约人文经济发展的迫切问题,关注人文产业的兴起,使中国逐步走上人文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人文经济;属性;价值

人文经济,也称人本经济,是指为尊重人的生命及其本体价值,以保障人的幸福和尊严为目的,协调效率与公平、技术与人性、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达到经济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思考

一、人文经济的属性及价值

(一)人文经济的自然属性

人文经济追求人的本性和自然性的回归。人文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的一种现代形式。它的个体性表现在以“人”为经济生活的中心,提倡人性解放、个性自由、尊重人权,发挥人的灵性、本性和创造力;它的社会性表现在追求把国家建设成为民本人道、仁爱互助、公平共富的幸福的“大家”。它强调从天人合一、物我和谐的宇宙观出发,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以及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其追求社会的和谐、统一;人文经济坚决反对异化现象,反对物质、技术、权力对人的异化,反对人的大众化、功利化和标准化,反对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对人的摧残,提倡人道经济、公平社会。对待市场经济,人文经济反思商品经济二律背反问题,针对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异化现象,即因为物质文明丰富了人也就开始物化的问题,一方面坚持商品经济促进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寻找解决负面效应的办法,提出通过人文经济的创建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深刻地指出金钱不能代替价值,科学技术不产生伦理道德,工具理性不能取代价值理性。

查看全文

制约城市中学武术发展原因剖析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她作为中华民族最具群众基础、并富有积极民族教育内涵的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经常习武者还能掌握技击术,增进健康,修身养性。通过对中学生的调查,发现问题所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尽量改变这一现象,希望能对武术尽些微薄之力。

关键词:制约;城市中学;武术发展;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然而国魂往往被人们埋藏在内心的深处,真正习武的人很少,但当有引领的时候,国魂跃然而出。武术是一项全面发展身心的运动项目。她不仅能强健孩子的身体,而且能把孩子的性格引向外向。从而改变孩子的未来之路。大量研究表明,武术运动对人体外部形态和各内部器官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武术作为体育课的一项基本内容,是传播武术、发扬武术、发现和培养武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研究的对象是江苏省泗洪中学、江苏省淮北中学、泗洪县第三中学等三所中学的29名体育教师、1290名学生及1290位家长。

查看全文

制约妇女工作发展的原因探讨

随着社会的进步,形势的发展,妇女工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内容不断增加,如何紧跟时代步伐,使妇女工作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特色,开创妇女工作中新局面,近日,我们××乡妇联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全乡××个行政村和乡直部门,针对妇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了解,找准了问题,摸清了症结。

一、妇女干部整体素质偏低

1、文化素质较低、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妇女工作社会需求。大部分妇女干部只注重埋头苦干,不注重调查研究,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缺乏整体观念,不能把妇女工作放到整个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新知识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要落后,广大妇女干部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科学的认识观、方法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并做到融会贯通用以指导实际工作。强化终身学习意识,学理论、学经济、学法律、学管理、学女性学,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知识,增加知识的积累,开拓视野,提高思想理论素养、科学文化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2、心理素质较弱,缺乏自信意识。自卑、怯懦、依赖等不良心理因素严重阻碍了妇女干部的成长和发展。由于依赖顺从,心胸狭隘,缺乏独到的见解,缺乏敢担风险、敢负责任的勇气,以及当机立断的魄力。作为新时代的妇女干部,我们应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勇于挑战自我,抓住机遇,不等不靠,破除男尊女卑的旧传统观念,坚信男同志能干的事女同志一样能干,并且能干的更好。发挥女同志有耐心、细心、能吃苦耐劳的优势,一切全靠自己努力奋斗的时候,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全方位地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要锲而不舍的努力追求、超越,充分施展自身的才能。要用自己的人品、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工作业绩,来赢得多个方面的认可,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意识,争取干出一番业绩。

3、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和束缚,有些妇女干部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依附性较强,缺乏竞争意识。竞争成为这个日益发展的时代的一大特点。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地位的竞争,也面临着能力和水平的竞争,市场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不分性别的竞争。每个妇女干部都要有一种追求事业成功的强烈愿望,有一种高昂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不依赖、不逃避,全力释放自己的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妇女解放事业,为社会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奋斗、拼搏,赢得社会的承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查看全文

小议区域农民增收的制约

本文作者:任中玉工作单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新乡商校区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其意义重大深远。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解决“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增收。

一、农民增收滞缓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我国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粮食总产量仍然呈增长态势。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民并没有因农产品丰收而增收,相反出现收入下降趋势,出现了粮食增产不增价,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我们调查走访了卫辉市狮犳头乡水峪村、封邱县黄德镇、辉县市盘上村、沁阳市紫陵镇坞头村,尽管这里的农民千方百计挖掘土地潜力,像绣花一样耕耘土地,但收入了了。的确,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单纯依靠增产已经难以成为农民增收的因素,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边际效应降低,利用提高农产品价格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和作用越来越弱,农民收入增幅明显回落,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历史的经验证明,农民收入上不去,就会农业衰退,农村落后,这时即使城市有些现代化,根基也不稳,甚至使整个社会不稳定。由此可见,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迫在眉睫。

二、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制约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因素,是自然条件、历史沉积、体制机制、政策安排、工作方法、人的素质和领导意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恶劣的地理环境及旱、涝、虫等自然灾害;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面广,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产品市场波动剧烈,农民增收日益受市场约束;农业人口多、人均资源量少,生产分散经营;和农民信息不灵技能缺乏;农业生产成本高,利润薄;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不足;非农产业发展速度较慢,城镇化进程滞后,非农收入较低,劳动力转移困难,增收渠道不宽等等因素。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但是,抛开个别地区的个别情况,我们将以上影响农民增收的共性制约因素分门别类,划分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一)社会因素(Y1)1.农业人口多、人均资源量少,生产分散经营(Z1)。2.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不足(Z2)3.非农产业发展速度较慢,城镇化进程滞后,非农收入较低劳动力转移困难,增收渠道不宽(Z3)。(二)自然因素(Y2)1.恶劣的地理环境及旱、涝、虫等自然灾害(Z6)。2.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面广,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Z5)。3.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与市场波动剧烈的矛盾(Z7)。(三)经济因素(Y3)1.农民增收日益受市场约束和农民信息不灵,技能缺乏的矛盾(Z4)。2.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与市场波动剧烈的矛盾(Z7)。3.农业生产成本高,利润薄(Z8)。

查看全文

国税预防腐败意见

近年来,国税部门腐败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挪用私分税款、内外勾结骗取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致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危害了国家经济安全。为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入分析、研究和总结国税部门腐败犯罪发生的原因,抓住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案发的主要环节,从体制、制度的建立、创新入手,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国税部门腐败行为的治本性措施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近年来的调查研究情况,谈几点浅见。

一、国税部门腐败犯罪的原因探析

国税部门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税收执法权的异化。可以说,无权力,则无腐败行为,而税收执法权的异化主要是权力失控(权力过程缺乏有力的制约和监督)引起的,正所谓“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当前,导致国税部门腐败行为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一)思想方面的原因

一些不良思想和特权思想仍在左右着国税部门一部门人员的处理方法。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使权力商品化经济化。国税部门或多或少的掌握着一定的税收执法权。当在失控或约束不力的情况下,受钱权互惠效应的诱导,国税部门的部门人员便会把手中的权力作为私有化了的商品进行交易,进而产生腐败。

(二)体制、制度方面的原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