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15:15: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志愿服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志愿服务条例
第一条为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及其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及其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及志愿者组织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志愿者是指在志愿者组织登记或者注册的个人。
本条例所称志愿者组织是指依法成立,从事志愿服务的公益性社会团体。
第四条志愿服务活动应当依法进行,遵循自愿、无偿、诚信、有益的原则。
志愿服务会议讲话
尊敬的刘主任,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新闻界的朋友们:
今年的3月5日是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是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5周年纪念日,是我省的第一个志愿者日,也是《**省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一个颁布施行日。今天,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省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团省委在这里共同召开《条例》贯彻实施新闻会,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全社会认真学习贯彻《条例》。首先,我代表团省委向出席今天新闻会的各新闻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从我省志愿服务发展历程、《条例》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以及共青团组织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有关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我省志愿服务发展历程
志愿服务工作在我省已经经历了15年的发展历程,并已逐步成为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公益性品牌活动。回顾这15年来,我省志愿服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探索起步阶段(1993年至1998年)。1993年,我省共青团组织开风气之先,在全省启动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率先打出了志愿服务的旗帜,开始了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在这一阶段,志愿服务内容以开展学雷锋便民服务、“一助一”服务为主,形式以不定期、小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主,动员方式以号召式的组织动员为主,省、市、县以及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志愿者协会或服务站,志愿服务的组织网络初步形成。
做好志愿服务活动通知
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我奉献·我快乐”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字号)及委《关于印发<“我奉献·我快乐”志愿服务活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管字文件精神,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自月27日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尽职尽责、克服困难,坚守岗位,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起到了很好的社会示范作用。为进一步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切实让“小蜜蜂志愿者”成为我市大街小巷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使之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工作品牌,现结合我委实际,就继续做好“我奉献·我快乐”志愿服务活动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委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要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要将活动开展作为提升干部综合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展示城管系统干部职工风采的重要平台,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成立以党委(总支、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人,加强工作协调,加强对活动的培训指导,及时组织人员到岗,及时沟通联络,及时对参与志愿服务上岗情况进行登记,及时反馈情况信息,积极推动,协调安排好志愿工作。
二、持之以恒,全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多,时间跨度长,委属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提高认识,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参加。要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长期的重要的工作任务来对待,广泛动员委系统干部职工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对出现了少数志愿者主观能动性不足、执行力不强等问题要及时进行思想动员、统一认识,深化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要及时总结志愿服务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不断探索和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确保志愿服务持之以恒。
三、严格纪律,落实责任。委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要结合实际,将志愿服务活动层层分解,落实责任、责任到人。每一位志愿者在执行工作任务时统一穿戴配发的装备,严禁出现迟到、早退及出勤不出力现象;服务行动中做到举止端庄、态度端正、言行一致、有问必答。委活动领导小组要建立志愿服务行动全过程动态管理,加强督导,不定期进行巡察,对人员不到岗、脱岗的单位和个人将在全委进行通报批评。对因市志愿服务督导小组在督导中发现的人员不到岗、脱岗等情况,将追究相关责任。
四、搞好宣传,规范服务。委属各单位要在着力健全志愿服务机制上下工夫,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处理好正常工作与志愿服务行动的关系,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要善于挖掘活动中的鲜活事例、选树先进型、加大宣传力度,各单位在活动中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要充分利用委局域网、宣传栏及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宣传,并及时报送委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活动氛围。
志愿服务工作计划
根据区委、区政府志愿服务工作安排,为确保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与时俱进的要求,推动学雷锋活动和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开展,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为共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的意义
本次活动以“弘扬雷锋精神、共筑和谐”为主题,动员和组织全处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对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带领职工共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活动主题
文化自信下广西志愿服务分析
[摘要]文化自信作为最基础的自信,具有以文化人、凝聚人心、传承创新、继承传统的作用,对于引领民族自信、推动区域志愿服务更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弘扬和浸润,广西的志愿服务迎来了发展优势与特色,更为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广西志愿服务有着它独特的特色,以及具备有利条件和内在精神动力,通过对文化自信与广西志愿服务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以对进一步提高广西志愿服务工作水平与特色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自信;广西;志愿服务;志愿者
1广西志愿服务发展的特点
1.1志愿组织多由政府部门或共青团完成。志愿服务是指在业余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长,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自愿向他人、社会以及国家提供形式多样的无偿服务活动,而且积极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公民一般思想觉悟较高,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热心社会公益的特点。广西较有影响力的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无一例外都是在政府部门或共青团直接组织或其支持引导下开展的。如在广西较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就是由共青团中央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组织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者和“暑期大学生志愿服务万村远程教育活动”广西区志愿者的招募及活动开展也都是主要通过广西区政府和共青团广西区委组织的。因此,政府部门尤其是共青团广西区委在广西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1.2人员构成上主要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从广西目前开展的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服务大型社会活动中的人员构成中,由于共青团广西区委的主导作用,各高校的在校学生形成了志愿者的主力军。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专业志愿者全部在高校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中招募,环保活动开展中的志愿者也主要通过各高校的环保社团来进行,在每年的“学雷锋月”中,各高校也都会开展进社区、看望敬老院老人、义务劳动等相关主体活动。蓬勃发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具体重要的实践意义。1.3从服务地域上看,形成了区内服务、支援区外、外派东南亚国家的全方位服务。广西志愿服务活动依托于广西区的政府部门及各社会团体在广西区内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广西,如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同时,在面向全国的大型社会活动及应急救援活动的志愿者招募中,积极参与,为区外提供支援的同时学习区外志愿服务的经验,如在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抗击肺炎疫情中都能有广西志愿者的参与。并且,在国家汉语办组织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活动中,广西具有东南亚语种特长的志愿者们每年都会有大批赴东南亚从事志愿服务,他们成为弘扬中国文化的交流使者,把爱国情怀渗透到每一位海外华人心中。
2文化自信推动广西志愿服务
2.1文化自信对广西志愿服务有引领作用。广西作为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增强民族自信也尤为重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日益普及的志愿服务活动有着相辅相成的效果,一方面广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中,形成了“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是具有广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而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团结、互助、有爱、奉献,这与广西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志愿服务是践行广西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积极的志愿服务活动,对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2.2文化自信促进广西志愿服务的文化建设。新时代以来,加强广西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就是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厚植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时代指引。一直以来,广西志愿服务都能紧随时代的步伐,面向社会需求,服务涉及大型赛事、脱贫攻坚、西部计划、环境保护、应急救助等众多方面。一是帮助服务对象改善其生活状态,调整他们与社会的关系。二是推动社会走向融合,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3民族文化为广西志愿服务提供思想指导。广西作为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仅世居民族就达12个,全区共设有12个民族自治县,民族乡58个,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民族风俗与文化,形成广西宝贵而丰富的文化资源。广西民族文化形态丰富,最典型的有六种类型:一是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基础的桂林山水文化;二是以红水河和左右江流域为主的丰富多样、融合共生的少数民族文化;三是以巴马长寿之乡为代表的充满生态智慧的长寿养生文化;四是北部湾地区开拓进取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五是以边境地区跨国民族为代表的开放包容的中国—东盟文化;六是以左右江革命老区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在国家的支持下,各高校对于民族风俗及文化的课题研究不断增多,众多民间文化组织的成立,都为民族文化的发掘整理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众多的志愿者以参加各种下乡活动、参与民族博物馆讲解员等形式,成为传承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让大家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通过自身的宣传,完成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增进民族间的和谐的作用。
国土局志愿服务活动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文明委《市2014年志愿服务工作意见》和《关于在全市开展2014年志愿服务“十大行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大力弘扬、传承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促进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特制定2014年志愿服务活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精细化、社会化,努力将国土志愿服务打造成全市志愿服务的品牌,为加快建设实力、幸福、美丽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活动
(一)“交通文明”志愿服务活动。
1、活动时间:全年的星期六上午。
文化志愿服务自查报告
按照省文化厅《关于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自查工作的通知》的工作要求,为努力提升文化志愿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区旅文新局认真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自查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情况
区文化志愿服务最初始于2010年,区文化馆把文化志愿者工作纳入到文化辅导工作中,着力培养业务精干、服务能力强的文化馆干部开展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走进校园、走进军营、走进乡村,在还没有“文化志愿者”这一组织称谓的时期,便以文化馆干部为主体组织开展了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情况
在不断进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文化志愿者一言一行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取得的社会效益,吸引了社会各界更多有服务特长、有社会责任心、有爱心的人士加入到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形成了一支可以提供全面、优质、专业文化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队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各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撑,区文化志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这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定名为“区文化志愿者服务团”。志愿队伍有专人负责管理并定期组织培训,区文化馆协调解决志愿服务地点等事宜,并定期调度志愿服务开展情况,不断推动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规范化建设。
三、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建设
志愿服务活动安排意见
一、活动目的
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目标,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宗旨,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文明和谐贡献力量。
二、活动主题
以“献礼十八大、温暖身边人”为主题,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全县志愿服务活动进入常态化。
三、活动内容
(一)围绕讲文明树新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由秘书科牵头,各科室配合,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着力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知礼、重礼、行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岗前志愿服务培训计划
一、培训内容
志愿者服务工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通用培训、专业培训
通用培训:主要使志愿者具备志愿服务必要的知识技能,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服务精神和服务能力。
专业培训:重点对象是专业志愿者,根据服务岗位的专业要求,实施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1)志愿服务理念培训
(2)志愿服务礼仪培训
完善社会志愿服务讲话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原来那种以“党、国家、社会”为核心、“单位制”为特征的“全能型”社会管理体制逐渐向以“市场与社会”为核心、“社区制”为特征的“有限型”社会管理体制转变,“小政府、大社会”模式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这内在地要求我们积极组建社区草根组织,尤其是各种志愿组织,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志愿队伍以及服务体系的发展仍处较低水平。一方面,很多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服务体系产生于国家行政权力尚未涉及、无法覆盖到的“真空地带”,使得社区志愿服务类型有限、领域不广、公共性不强。另一方面,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服务体系数量少、不够规范,它们只具有正式组织的雏形,大多数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带有临时性、随意性缺点,远没有达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服务体系所应该达到的自主治理、自我服务要求。
一、社区志愿服务的不同类型
为了分析不同类型的社区志愿者组织及其服务体系运作逻辑,我们选取了厦门龙头社区、泉州少林社区、漳州西街社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促进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志愿服务体系完善的具体措施以及可能途径。我们把漳州的西街社区称为行政主导型社区志愿服务(简称行政型),泉州的少林社区志愿组织模式及志愿服务类型为社会型(简称社会型),而厦门的龙头社区则介于这两者之间,我们称为混合型。
我们之所以称漳州西街社区志愿队伍及其服务属于行政型主要就在于这个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成立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该社区既没有成立“社区志愿服务协会”或“志愿服务站”,使得该社区的志愿小分队服务围绕上级政府下达的“各项中心任务”,行政性特征明显。社区志愿者的招募主要依靠政府的安排以及社区的动员,个人自愿参加的仅有13位同志[1]。同时,志愿服务组织的领导不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而是通过社区干部的选举任命。因此,这样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属于政府主导型。
我们之所以称泉州少林社区志愿队伍及其服务属于社会型是由于:一方面,少林社区志愿者队伍主要通过“志愿服务站”通过发放倡议书、张贴招募宣传广告、上门宣传等形式吸纳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小分队,社区志愿服务站主动与驻社区单位沟通如何壮大志愿服务小分队力量。另一方面,少林社区志愿服务站对自身所建立的社区志愿服务小分队进行了规范管理。按照社区志愿小分队建立社区志愿者分类档案,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卡”,使社区志愿者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项目以及服务时间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记录。同时,志愿服务站围绕社区志愿服务态度、社区志愿服务的权利义务、服务技能等方面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培训,努力实现助人自助。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志愿服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