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院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15:08: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院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德育管理措施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原因,在校学生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我国高校的进一步扩招,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由于教育的分层和分流,在我国高校在校生中高职院校学生占一半多。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以及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中的流生问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已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高职院校流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流生”现象已不是个别现象,“流生”问题的出现已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从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来看,广义上的高职院校流生现象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入学前流失,一是入学后流失。前一种情况主要指高职院校录取生不报到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北京现有50多所本科院校,公办和民办高职院校有20多所,但每年高职录取高职生人数只有4万人左右,而且这个生源数量也不是平均分配到高职院校的,在这些高职院校中每年都有录取不报到的学生。由于北京高职院校到京外录取,录取分数线一般都比较高,因此有的高职院校来自外地的高职生就有30%左右录取不报到,这些考生都是相对比较高的分数,录取完毕后,这些高分生一般选择复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无法干涉,但却占用着北京的高等教育资源,录取不报到形成了高等教育有限教育资源浪费。高考录取后不报到的现象在安徽省的高职院校也较为普遍,从最近三年的情况来看,安徽省高职院校新生不报到的比例一直保持在平均20%以上,为了不浪费有限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不得不在新生入学后根据报到的比例再进行补录。另一种情况是,高职学生入学后因为各种原因而退学,即我们通常情况所说的高职院校流生,近几年高职院校流生问题日益凸显,已对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实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当前高职院校流生问题的情况,课题组于2010年3月初对安徽省某高职院校08级学生进行了调查,从总体上看,当前高职院校流生问题不容乐观。该校08级共入学新生3267人,而近两年的时间,已有154人退学,学生流失比例已达4.7%。流生是一种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研究分析它的原因,可以揭示其本质特征,从而抓住本质,提出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象的出现。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致使高职学生流生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来自学生家庭的,也有来自社会的,但高职院校自身的问题却是致使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德育管理的失位是高职院校流生产生的重要因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的。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很多高职院校刚刚组建不久,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为提升办学水平,不少高职院校投入大量资金抓硬件设施的改善,重视学生的技能的提高,但却忽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致很多高职生出现了学业不良的状况,开始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并最终导致放弃学业。从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看,当前高职院校德育管理的失位是高职院校流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1]学校德育管理是一种教育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管理活动。有德育活动,就必然有德育管理。德育管理在德育活动中可以充分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德育组织的作用,有利于形成优良的校风,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当前,高职院校的流生问题使得高职院校德育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有些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以致高职院校通过德育工作不但不能阻止高职流生问题的发生,相反却可能造成了这种问题的恶化。从当前高职院校流生现象,可以发现不少高职院校在德育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德育管理组织松散学校组织是德育管理的手段,也是德育管理的客体。学校德育管理组织,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以相关的法律和规章为保证、由一定的心理和精神维系的具有稳定结构的严密的联合体。经过长期的德育管理实践,我国学校已建立了一个完整配套的德育组织系统,其中包括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或政教处以及年级组等。然而,透过高职院校流生现象,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德育管理组织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德育管理组织松散,组织系统内的许多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发挥组织机构应有的职能作用,党、团组织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作用不明显。其次,德育管理组织系统的目标不一致。对于上级部门下达的德育工作任务,学校领导往往只是通过口头传达,而很多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对此不予理睬,他们认为,只要学生在学校不出事就行了。再次,学校德育管理组织没有做到整体协调、配合。在农村学校中,学校德育管理组织大多没有形成领导层、执行层和基础层分层管理的组织体系,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往往出现指挥不统一,管理混乱的局面,以致不能很好地发挥德育管理者的主体能动作用。此外,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形成以学校德育组织为核心,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建立德育网络,既符合德育工作特点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又是顺利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所必需。然而,德育网络在很多高职院校尚未形成。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思考

一、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对资产的使用和运作是开展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的基本保障

高职院校的资金一部分用于人员、日常办公消耗支出,一部分形成资产,包括基建投资形成的教学楼、实训楼等房屋建筑物及批量购入的课桌椅、计算机等日常教学设施,还包括专项资金形成的专业实训室仪器设备、软件系统等高端设备和校企合作单位赞助的设备设施等,这些资产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高职院校的一系列教科研活动、日常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这些资产,只有通过对资产的有效使用和运行,才能保障学院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高职院校对资产的调配和管理,有利于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高职院校的资产数量大、种类多、使用周期不等,这些特点给资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通过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根据国家规定的资产配置标准,严格配置资产,统筹安排资产,可以提高资产使用率,有效避免资产闲置、损坏、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三)高职院校对资产的监督和控制,有利于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增值

查看全文

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德育研究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主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就是高职教育。高职院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综合应用型技能人才。贯彻“育人”、“德育”理念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关键,文章首先概述了高职院校职业素养的概念。其次,分析了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德育模式落实的具体策略。充分的发挥职业素养为核心理念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作用,为高职院校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德育模式

开展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工作,是践行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教育体现,能有效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落实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加强对优秀毕业生事迹的宣传,能给在校学生树立榜样,起到更明确的引导作用,帮助高职院校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养的综合性技能人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贯彻到德育活动的始终,也成为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不断探索的重要德育工作的研究课题。

1.高职院校职业素养的概念

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知识和相关的职业技能,另外,职业素养还包括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在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从业者所形成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以及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教育不是速成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需要高职院校和外部的社会条件共同作用下培养的,促进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发展[1]。

2.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现状

查看全文

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探究

摘要:当前,中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高。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我要为中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对此,我对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因此,职业教育得到了重视。但是,人们对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误区。升入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般是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职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他们对中职院校存在偏见,认为升入中职院校只需要学习专业技术就行,因此,在文化课学习上就不会用心。语文是中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对学生发展有利的一门知识。但是,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比较懒散,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从实际情况入手找到解决对策,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我在中等职业院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和创新找到了适合中职院校进行语文教学的对策。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认识。

一、当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随着高中的扩招,升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只有成绩特别差的学生最终进入了中职院校,甚至有些进入中职院校进行学习的学生初中还没有毕业,他们进入中职院校进行学习也是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做出的唯一选择。这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甚至有些学生全部考试科目总成绩还不能达到一百分。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他们差距甚远,由于文化基础太差,在教师授课时他们如同听天书,对学习非常反感。2.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素质较差。升入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习的学生一般是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就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他们不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问题的思考。教师在讲台上讲课,他们在下面睡觉,搞小动作,看课外书、甚至玩手机。如果教师对他们进行批评、劝说,他们不仅不听,还会反驳教师,对教师产生反感的情绪。3.传统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授课以讲授法为主,即使在中职院校教师也上长期采用此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宰,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中职院校进行语文教学的对策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中实施销售对策

一、高职院校营销的特殊性

1.营销群体的特殊性

学校营销所面对的顾客与企业的顾客有着很大的区别。学校营销的顾客除了直接消费者一学生以外,还包括学生家长、社区、企业、政府等相关利益群体。因而,学校营销是一种双向型营销。学校营销是面向两个市场的营销活动:一个是生源市场,一个是就业市场。同时如果把学生这个直接消费者作为主要顾客,他也有着于其他商业企业不同的特点,学生是顾客、产品制造者及产品本身的混合体。

2.社会营销导向

现代营销强调顾客导向,即把满足顾客需求作为第一要务。但对于一个教育机构来说,像商业领域的机构那样仅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们通常都会有尚未察觉到的长远需要。也许他们口口声声希望“轻轻松松”完成学业,但最终能使他们获益的不是文凭而是文凭所代表的信息和技能。同时很多教育机构有多重目标。如学校必须维护其学术声望和教育质量等。因此,社会营销导向受到拥护。社会营销导向认为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消费者的需求、欲望和利益,并把自身变为保持或增强消费者和社会的福利和长远利益的机构。这就使学校在使用营销手段赢得更大发展的同时,保持或提高机构质量,而没有丧失社会责任。

3.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查看全文

中职院校会计教学对策

一、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中职教育迅猛发展,为社会输送了不少优质人才,但是从整体角度而言,中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较低,学生的学习自制力比较差,学习习惯不够良好,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种种不良现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课程时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学习效率不容乐观,这就要求中职院校要改革会计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重点分析中职院校改革会计教学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从目前来看,中职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00后,他们年纪偏小,缺少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会计知识了解甚少,再加上自身的学习能力比较低,需要教师为他们安排合适的会计内容。但从目前来看,中职会计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课程内容不够合理,不管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规律,没有为学生介绍比较先进的经济理论知识,比如会计信息化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等,这部分内容涉及甚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时也多停留在简单的账务处理上,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学方法不够先进。从目前来看,一些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将会计理论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消化吸收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会计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强烈的实践性,如果教师只是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进而不利于学生日后的顺利就业。3.教学设备比较匮乏。与其他理论性课程不同,会计课程需要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教学,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教学设备,使学生可以做中学,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但从目前来看,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还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难以接触到具体的会计实践问题,无法有效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4.忽视职业道德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从业者既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对会计人员提出的道德要求更高,因为会计整天要与金钱打交道,如果受不了诱惑,可能就会做下会计舞弊等不良行为,所以中职院校应该为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但从目前来看,中职会计教学还没有引入这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是口头提点一下会计专业的学生要爱岗敬业,刻苦耐劳,没有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待考察。5.师资力量需要改善。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能够为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从目前来看,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他们的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只能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是当务之急。

三、中职院校改革会计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社会形势瞬息万变,中职院校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半壁江山的地位,旨在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会计专业是中职院校的重要专业,要加强会计教学,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技能,这样既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又能提升升学率,我认为中职院校改革会计教学,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1.优化课程设置。会计专业具有强烈的专业性,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学时,必须结合市场需求,根据社会上的会计岗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将教学与岗位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具体而言,中职院校要改革创新课程体系,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即按照社会用人单位会计岗位的现实需求,对学生的会计能力进行有效分类,然后针对类别安排课程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比如课程体系可以根据经济、审计、计算机、会计、法律等这些模块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日后的就业方向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学习,提升就业竞争力。2.优化教学方法。毋庸置疑,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生活泼好动,他们也渴望通过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学习会计知识,所以中职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引入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现代教学方法不断出现,比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都可以引入到会计课堂中,鉴于中职生普遍喜欢使用网络技术,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在线学习的网址,让学生在课后利用碎片化时间先自习会计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听讲时就有针对性,进而提升学习效率。3.引入校企合作。根据目前情况,中职院校必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中职院校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安排实践教学。其次,中职院校要引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与社会上的优秀企业进行合作与联系,安排本校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到企业运作中,参与企业的会计事务运作,使学生积极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适应社会岗位,为日后的顺利就业增加砝码。事实证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值得引起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高度重视。4.加强道德教育。目前,社会上不断曝光会计舞弊案件,就连一些大型企业也存在这些不良现象,这在整体上影响了会计行业的形象,人们对会计行业保有一定的疑虑,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只有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基。课堂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抽出专门的时间为学生介绍职业道德的内容、意义、作用,并出示一些会计舞弊案件供学生探讨,让学生针对这些现象分析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使学生对职业道德有所感知,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同时,会计专业的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实时跟踪,加强对学的监督,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5.加强师资建设。自古以来,教师都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要想提升中职院校会计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中职院校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把好会计教师的素质。首先,中职院校在招聘会计教师时,要提高进入门槛,要求会计教师要具备高学历、高能力,既具有理论素养,又具备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开展教学活动。其次,中职院校要为会计专业的教师提供岗前培训、岗中培训,鼓励会计专业的教师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取得良好的教学造诣,为学生树立表率作用。中职院校还要鼓励会计专业的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挂牌锻炼,参与企业的实际运作,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的各种要求,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方案,使学生接受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参与实践操作,进而为日后就业增加砝码。另外,为了充实学校教师队伍,中职院校还可以到企业中招聘员工进入学校进行授课,让这些优秀员工利用自身的经验为学生现身说法,讲解理论知识,传授工作经验,使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工作氛围,做到心中有数。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竞争论文

摘要:肩负高职教育任务的各类高职院校目前在竞争中仍处于劣势。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创建竞争对手不易模仿的特色,并实施能够对多样性、多变性的社会需求随时作出迅速而有效反映的柔性教育。

关键词:高职教育;竞争特色;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01)07-0014-03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存在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肩负高职教育任务的各类高职院校目前在竞争中仍然处于劣势,如果不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及时调整战略发展自己,将不会在竞争中取胜。

首先,与同属高教系统的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存在着诸多劣势。各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还处于探索时期,有些院校还是由各类成人院校、培训类院校转过来的,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办学规模、教学管理、教育经费等软硬件条件上都远远比不上普通高校。虽然国家把高职教育定为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一部分,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同的地位,但是人们在观念上总是认为职业教育不是高等教育,接受高职教育是不得已而为之。有资料显示,高职院校学费是普通高校的二至三倍,如果加上吃、住等费用,高职生的人年均消费达9000~11000元。高职教育没有建立起自身独立的学历、学位教育体系,这使得高职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高职毕业生缺乏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而且高职院校在生源范围、质量及毕业生分配、就业等方面都存在着比普通高校更大的困难。

其次,中国加入WTO后,还面临来自国外竞争者的竞争。一方面,国内教育需求将进一步国际化。由于种种原因,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得不到国际就业市场的认可,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出国接受高等教育,这将加重高校生源市场的流失。另一方面,国外将对国内提供更多的教育供给。事实上,许多国外教育机构已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入世”后,还将会有越来越多国外教育机构抢滩国内市场,它们将争夺一部分特别是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优秀生源。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

1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1.1债务风险

债务风险是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后产生的影响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及人才稳定等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而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对进一步扩大基础建设、示范性评估对内涵建设质量和速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明显跟不上需求,建设资金需求不足的矛盾日渐凸显。从目前来看,银行是高职院校的最大债权人。银行贷款在短期内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具有资金量大,易较快实现建设目标等有利作用,但随着贷款规模的增大,贷款资金的还本付息必将对高职院校稳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使学校陷入高风险境地。

1.2资本运营风险

(1)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对资本运营风险认识不足。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成为法人实体,国家的财政拨款相对减少,自筹资金的压力随之增大,迫使学校在筹集、调度及合理运用资金等方面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然而,不少高职院校管理者及财务工作者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一转变,墨守成规,不能正确测算学校的承受能力,盲目追求发展,资金运用不合理,导致学校综合财力入不敷出,加剧了财务运营风险。

(2)学生欠费现象日益严重,欠费金额越来越大,严重削弱了学校经费的自给能力,影响了学校的资金筹集,给学校资金的运营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查看全文

职院中层竞争上岗动员会讲话

根据职院县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和需要,市委决定对职院部分中层正职岗位实行竞争上岗,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是对竞争上岗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为确保这次竞争上岗工作顺利进行,下面,我就如何搞好这项工作讲以下几点:

一、这次竞争上岗工作的有关内容

(一)竞聘职位

本次竞争上岗的职位共8个,其中三年聘期满职位4个,分别是:教务处处长、人事处处长、师范部主任、外语系主任;目前空缺职位4个,分别是:团委书记、机电工程系主任、音乐系主任、基础部主任。

(二)资格条件

参加竞争上岗者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查看全文

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分析

【摘要】中职院校作为职业院校中的一员,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不同普通中学之处,班级文化作为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途经,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中职院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当结合职业特色针对性的进行,但现实情况不尽乐观,本文通过对我院诸多专业班级文化建设的调查,发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出现专业特色不明显,内容单一等现状,并结合我院具体情况提出了具体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班级文化;现状;探究

班级文化曾经被称为班风,指在社会与校园文化的共同影响下,班级师生有目的和计划地共同创造的,顺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精神风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且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孩子[1]。但是作为职业类院校,班级文化的打造不能完全与普通中学相同,要具有专业特点和职业特色以满足未来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而在调查中发现班级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1.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存在的现状

1.1缺少特色。1.1.1缺少职业教育特色。缺少职业教育特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和普通中学非常相像、缺少职业教育的元素、不能体现中职院校特点,也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如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教室墙面粘贴的标语大多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与普通中学相似的励志标语;精神文化方面,大多是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勇拼搏,注重形成良好的班风;制度文化方面,主要强调纪律严明,卫生达标。这些都与普通中学无异。而中职院校培养出的应当是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而不应只重视技能培训,还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价值观等,摒弃“唯技能是重”的思想。1.1.2缺少专业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专业特色的缺失体现在各个专业千篇一律,都在注重良好的班风班纪。而全校有多个系部包含诸多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其独特性,根据专业特色,在教室文化布置上,应当尽可能多的安排本专业的领军人物,或者就业较好的学长个人简历,或着对口的企业简介等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容,而非大同小异的古代励志名言警句。[2]具有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为当下的学习提供动力,还能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增添不少亮丽风景。1.2内容、形式单一。经调查发现,当下班级文化主要体现在教室的布置,也即物质文化,而实际上班级文化的内涵除了物质文化,还有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还包含诸多班级活动,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情况下班级活动分为正常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教育宣传、组织管理、社会实践等。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活动,在“育人”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特有的作用。因此,结合学校课程安排,适时安排不同形式的活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