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13:39: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业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关于非职业性煤气中毒预防方针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开展预防和处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工作的部署,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指导和规范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效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府〔〕2号)和卫生部等10部门制定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了做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预防和救治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防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二、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各乡(镇)、部门要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建立由防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单位和企业具体实施、运转高效有序的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及造成的危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二)明确职责,各司其职。预防和处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
医疗机构职业性外照射计量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商丘市部分医疗机构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以及与临床工作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商丘市部分医疗机构放射学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释光法监测外照射个人剂量,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采用Pearson系数法分析个人剂量与临床工作量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773名医疗机构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1mSv/年共694名(占89.78%),1~<5mSv/年72名(占9.31%),5~<15mSv/年6名(占0.78%),≥15mSv/年1名(占0.13%);79名个人年有效剂量≥1mSv工作人员中,从事放射诊断45名,放射治疗3名,介入放射学31名;个人年有效剂量≥5mSv工作人员,放射诊断4名,介入放射学3名;不同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放射学最高为0.78mSv/年;不同工种人均年临床工作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诊断人员年临床工作量和人均年临床工作量均最高,分别为7842片次/年和16.61片次/年;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与临床工作量呈正相关(r=0.98,P<0.05),不同工种两者关系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商丘市部分医疗机构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保持较低水平,但外照射个人剂量与临床工作量相关,工作中应加强防护。
关键词:医疗机构;放射学;外照射剂量;临床工作量
随着放射医学的快速发展,放射诊疗设备在检查、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医疗机构放射学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辐射环境中,对个人身体健康健康产生不利影响[1]。研究表明,电离辐射可损伤皮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造血系统等,且外照射剂量越高,对机体伤害性越大[2-3]。监测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是保障其健康和安全的主要措施,有助于评价其受照水平,为工作场所防护效果提供评价依据[4-5]。现选取2019年商丘市部分医疗机构放射学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以及与临床工作量的关系,为制定保障其健康和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9年商丘市部分医疗机构从事诊断放射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3种类型工作人员,从中随机抽取773人。纳入标准:均为医疗机构放射学工作人员;监测频次均达到4个周期;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监测周期不全者;工作时间不足1年者;不配合完成调查者。
思政职业性教育理念研究
1、思政教育目标的职业性
在大学的思政教育中,应该结合职业教育理念进行思政教育的目标确定,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自身的价值,从而在以后的职业中能够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进行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时,需要从思政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入手,使得思政教育的目标能够符合学生的职业,并且建立一个相关的职业性思政团队,在思政教育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思想政治素质。
2、思政教育内容的职业性
在大学教育中,思政教育需要教师根据社会的发展动态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思想观念与政治观念的教育。所以,必须对职业教育理念下的思政教育体系进行合理的构建,而思政教育内容的职业性是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对于思政教育内容的职业性而言,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成才价值观”教育。学生在大学阶段对自己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在进行成才价值观的教育时,需要向学生明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并且在思政教育中对学生的潜能与信心进行激发,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其次就是适应企业文化的特点需求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教育理念下的思政教育体系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构建,使得教学的内容要符合企业的文化特点,在企业的文化特点中不断的挖掘和思政教育有关的知识内容,从而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最后就是加强适应职业具体岗位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不同的专业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不同的要求,思政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对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有利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3、思政教育过程的职业性
在职业教育理念下进行大学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时,应该注重思政教育过程的职业性构建。所谓的思政教育过程职业性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来体现思政教育的内涵。在思政教育中,工学结合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而开展该模式的前提就是校企合作。为了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得到不断的加强,就需要从校企合作入手。首先,需要对学生的管理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对相应的管理资源进行整合,使得教育管理平台能够得到有效的建立。为了避免学生在实习阶段发生“甩包袱”行为与思想,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管理,对其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这样的管理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其次,由于大学的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学校应该结合企业一起来进行思政教育的开展。学校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最后就是通过企业的介入来不断的拓展思政教育的主体,使得思政教育的资源得到极大的丰富。因此,在职业教育理念下进行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时,必须重视思政教育过程的职业性的构建。
会计学科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融合
摘要:会计学科的学术性和职业性不可偏颇,更不可或缺。首先,要重新认识会计学科的属性,即学术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学科;其次,对现有会计教育资源进行职能划分,重新界定其各自的目标;最后,在明晰各层次会计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分别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和不断提高会计学科的学术性和职业性。以科研方法、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导向,强化会计学科的学术性;以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导向,强化会计学科的职业性。
关键词:会计学科;学术性;职业性;会计教育目标
一、会计学科的学术性与职业性特征
中文的“学术”在《辞海》中被解释为“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1]而英文“academic”则被定义为“关于非职业或应用化方面的知识,如人文学科或纯数学”。可见,“学术性”是指高等院校对高等教育中理性、学术与知识等目标追求的一种倾向,其价值取向着重于增进人类科学文化知识,进行高深学术研究,培养学生从事有关学术工作的能力。一个学科的学术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属于非应用性质的知识;第二,与职业不直接相关;第三,侧重于原理性、历史性和基础性的研究,具有全面、系统、真理性等“理论”特征。“职业性”是指高等院校对高等教育职业功能偏好的一种倾向,其价值取向着重于为满足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培养学生从事有关实际工作的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技术性,推动了知识向生产力转化,一般情况下,它以从事某一职业必需的专门技术为存在前提。而一般意义上的专门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会计学科的学术性则是指高等教育以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知识创新为中心,通过会计理论知识传播与会计研究方法的传承,培养学生从事有关会计理论研究性工作的能力并承担着会计理论知识创造和知识生产的社会责任。具体表现为会计学科教学内容的专门化水平和反映会计学科学术前沿的程度、学生从事学科研究的能力等等,强调的是会计学科的学术水平。会计学科的职业性旨在培养学生从事会计专业应用性、技术性、从事具体会计工作的能力,推动会计知识向生产力转化,它以从事会计职业必需的专门技术为存在前提。会计学科的职业性几乎具有显而易见的内涵并得到普遍认同。而一般意义上的专门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在这一点上,会计专业技术与电工技术、焊接技术、木工技术、激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等是毫无二致的。会计产生、发展的过程也同时伴随着职业化及其不断完善的过程。从会计历史进程来看,也是先有会计的职业化,继而才使会计学科得到社会承认,至于会计学科取得“科学”的性质则是更晚的事情。
二、会计学科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孤立化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学科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然而,如何处理会计学科的学术性与职业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然成为制约会计学科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讲,或是在会计学科发展的理想层面上看,会计的学术性和职业性在会计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是相伴而生、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离开了职业性,会计学科将失去其生命力甚至不复存在,因为会计之产生和发展原本就源于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专门管理的需要;而没有会计的学术性,会计学科就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它在科学殿堂的地位和未来的进一步发展。2012年陈晶晶在《教育与职业》第26期中撰文分析了职业性和学术性的博弈关系,解释了美国职业性教育的改革背景,深刻阐述了职业性和学术性综合统一平衡发展的教育改革有效策略,提出了职业性与学术性同等重要的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措施。然而反观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科发展的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现行会计教育的职业导向性不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遭遇专业技术技能不济和竞争力不足的尴尬;另一方面,会计学科的学术性明显淡化,这将使会计学科的发展缺乏后劲继而还会影响会计学科的“科学性”。JoelS.Demski,在《AccountingHorizons》2007年第7期上以“会计是一门学术性学科吗?”为题,通过对“学术性”的词义考证和他归纳出的会计现状的10个主要方面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现在的会计不是一门学术性学科,会计已经变成了一种不断收缩的孤立的职业化的事业,对学术几乎没有什么贡献。但是我们认为,会计能够成为也应该成为一门学术性学科,这也是它对学术界的一种责任。因此,要促进会计学科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会计学科的学术性与职业性之间的发展关系问题。
法学教育职业性走向
一、案例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理念
“教”与“学”是一门艺术,是两大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围绕知识的传授和吸收,能力的培养和适用而展开的双边教学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教法,即“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案例教学之目的在于通过讲述生动、活泼的案例,使相关的理论问题得以形象化阐释。[2]让学生在聆听故事化的情节之中,将理论问题与现实生活对号入座。从而达到深入浅出、言之有物的教学效果。最终使学生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与掌握所讲授的理论内容。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
在法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涉及到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问题。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要保证教学效果,课前准备相当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职业性别隔离影响妇女发展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职业性别隔离和就业市场歧视理论;劳动力市场结构理论和统计性歧视;职业性别歧视的成因;职业性别歧视的后果以及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妇女的就业状况是妇女社会经济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尽管妇女就业率不断上升,但并未改变其地位的性质、隔离与聚集是对应的、职业性别隔离分为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两种、就业市场歧视理论,也称雇主歧视理论、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定义隐含着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的歧视、西方有一个著名的二元劳动市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女性主义的“禀赋”理论、职业性别歧视的后果主要包括、消除职业性别歧视的对策主要包括等,具体请详见。
妇女的就业状况是妇女社会经济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很高,但是,男女劳动力的职业分布却存在着差异。本文在介绍职业性别隔离和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后果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缓解职业性别隔离的对策。
许多国家的研究表明,20世纪以来,尽管妇女就业率不断上升,但并未改变其地位的性质。职业与行业中的性别不平等状况并未发生很大改变。由此导致了男女在报酬上的差异及贫困的女性化趋势的加剧,这些都严重地影响到了妇女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职业或工作中的性别隔离现象的存在。这已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职业性别隔离和就业市场歧视理论
所谓职业性别隔离,主要是指某一性别的人口在某一些职业上的高度密集,形成与另一些人口职业的隔离状态。正是由于这部分职业高度密集于某一性别的人口,所以才会有隔离情况。隔离与聚集是对应的,某些职业聚集了某一性别的职业者,所以才产生出与另一性别劳动者在不同职业之间的隔离状况。在做职业隔离的时候,我们发现,女性在很多声望低、工资少的职业高度密集,很多技能要求高、收入较高的职业将女性排除在外。
职业性别隔离分为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两种。水平隔离是指男女劳动力在社会声望和地位等处于同一水平的不同职位、职业和行业的就业隔离分布状况,而垂直隔离是指男女劳动力在社会声望和地位等不同的职位、职业和行业间的隔离分布。除了人们在初始就业时由于就业范围和就业领域不同会引起这两种隔离外,职业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也是隔离形成的重要途径。
法律教学法职业性方向
一、案例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理念
“教”与“学”是一门艺术,是两大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围绕知识的传授和吸收,能力的培养和适用而展开的双边教学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教法,即“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案例教学之目的在于通过讲述生动、活泼的案例,使相关的理论问题得以形象化阐释。[2]让学生在聆听故事化的情节之中,将理论问题与现实生活对号入座。从而达到深入浅出、言之有物的教学效果。最终使学生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与掌握所讲授的理论内容。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
在法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涉及到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问题。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要保证教学效果,课前准备相当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高职专学校教学职业性倾斜创新商务英语课堂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特点;课程设置的基本架构与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当代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基本界定、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与技能素质要求、具有英语和国际商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较强的英语和国际商务知识应用能力、听懂有关国际经贸的英语报道、报告和国外商人的英语洽谈、阅读国内外经贸报刊的英语文章、用英语撰写正确、地道的商务报告、准确、清楚地进行有关国际经贸方面各种题材、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源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具有多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生源结构与市场人才培养战略决定了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向职业性倾斜,突出“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学科知识+商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确保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具有多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关键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建设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特点
商务英语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人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复合型人才”。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要求应聘者“英语某级,电脑某级,专(本)科学历,精通商务管理,有一定的公关能力”、“精通国际商务关系和运作程序,有较高的汉语知识和外语水平,并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使用网络”等等,这可以说是对当代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基本界定。因此,一般本专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知识和技能,会计算机操作,能进行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应用型人才。程同春教授在《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一文中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与技能素质要求作出了具体的描述,即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求,对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毕业生应是外语与国际商务两门学科有机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即英语+国际商务。具体而言就是:
(1)具有英语和国际商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
工业企业噪声危害调查分析
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与期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三个方面。SRH与个体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群体发病率、死亡率,地区医疗保健、医疗状况均有密切相关,并且在各年龄段、种族的人群中广泛适用。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建议,以SRH指标来监测人群的健康状况[1]。存在危害健工业噪声是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其所导致的职业性听力损失已成为继尘肺病之后的第二位职业危害[1]。噪声暴露不仅引起听觉系统的直接损伤,也对非听觉系统包括心血管、神经与精神、免疫、生殖等系统产生非特异性损害,对心理也产生重要影响[2]。为了解濮阳市工业企业噪声危害的现状,本文通过对2020年濮阳市工业企业噪声危害申报、噪声岗位检测、接触噪声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性噪声致聋诊断等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噪声危害的主要行业、关键控制岗位分布和重点防护人群筛选,为有效预防控制职业噪声的危害、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20年濮阳市申报的存在噪声危害的321家企业和进行噪声检测的140家企业资料,共8890名接触噪声人员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和1例职业性噪声致聋病例资料。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从“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中导出濮阳市用人单位申报信息表(从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提取各用人单位的企业规模、经济类型、行业分类、接触噪声人数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中导出企业噪声岗位2020年度检测结果;从“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收集的2020年濮阳市中接触噪声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个案资料和职业性噪声聋诊断资料,按工龄分组分析。1.2.2企业分类企业规模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的通知(国统字〔2017〕213号)[3]划分,经济类型按《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调整的通知》(国统字〔2011〕86号)[4]划分,行业分类按照GB/T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5]划分。1.2.3判定标准检查项目及判断标准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6]的要求执行;职业性噪声聋按照《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49-2014)[7]诊断;听力检查在受检者脱离噪声环境48h后进行,以纯音气导听阈测试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校正值)≥40dB为异常;在静息状态下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心电图异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窦性心律不齐、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和T波异常等。
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论文
一、社区教育的起源及其对人的“生涯性”的关注
尽管社区教育的概念是近几十年才出现在西方教育界中,但是,欧洲古代教育家的理论和实践早已蕴含着社区教育理念,例如,近代英国举办的教堂学校、“星期日学校”;瑞士裴斯泰洛齐创办的“新庄”学校;美国教育家沃特的“二部制”,即“工读游戏学校”;丹麦“成人学校之父”格朗德维奇建立的“属于人民的学校,为人民服务的学校”。这些和社区教育有着相当程度联系的教育虽然还没有成体系,甚至以当今的眼光看还很不成熟,但是在崇尚贵族教育的西方社会已经难能可贵,它们是西方现代平民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源泉。美国的社区教育最为发达,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克尔所提倡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本位教育理念。真正的社区教育兴起于20世纪初的初级学院运动,这也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这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形成了后来的美国社区学院,它的出现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起初,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提出把大学四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两年的“初级学院”,第二阶段为两年的“高级学院”,规定学生取得第一阶段的初级证书才能进入高级学院学习。初级学院是中学和大学之间的过渡,大部分初级学院由地方社区、私人团体和教会开办,学生就近入学接受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方面的知识,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升入高级学院继续学习。“二战”后,为了服务地方政治和经济发展,公立的初级学院统一被改为社区学院。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社区教育都把人的发展作为主要职责,都十分关注人的基本知识的培养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为了使个体教育生涯得到有效的补偿,社区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良好公民、赋予个人生活的知识、提高全民的人文素质。“在公立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共同努力下,帮助所有人熟悉以职业为导向的社会价值,把这些价值纳入个人的价值体系中,并应用到生活中去,使职业对每一个人都变得有意义,并且让每个人感到满意”,[4]这充分体现了社区教育以人的生涯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二、社区教育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涯意义
从改善人口素质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加之人口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方社区教育主要承担着专业技能和管理人材的培训,以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而,改善社区生活条件和居民素质已成为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社会的高度发展、经济和政治的现代化都需要人口素质的极大改善。关注“人”,了解“人”,重视人的“生涯性”,强调建立学习型社区,实现人的终身学习,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是西方现代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西方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职业技术和现代化社区教育的角度来看,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西方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包括家庭观念、教育、医疗、科技、法律等。人们对于旧有的教育体制、教育价值、功能结构和效率等都有着新的要求。如果说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那么,从职业技术和现代化社区教育的本质来看,它应该是一种培养人、关注人的生涯发展的活动,这种生涯的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价值追求的真正提高。职业技术和现代化社区教育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职业性和非职业性的教育培训,以满足人的发展的各方面需要,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无论是职业性还是非职业性,都是人的生涯性的一部分,是教育与经济相互补充的结果,也是社会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社区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是适应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西方传统的升学教育已不能完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大学的竞争力加大,加上四年制大学高昂的学费和较长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社区教育提升自己的技能,通过学习和培训,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大价值,还有一部分人选择社区教育是为充实自我的闲暇时间。
三、西方社区教育“生涯性”的内涵和特点
不同的研究者对西方社区教育的“生涯性”认识不同,但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社区教育“生涯性”的外延从职业生涯拓展到人终生的历程;二是社区教育“生涯性”的内容既包括职业性的活动,又包括非职业性的活动;三是社区教育“生涯性”是人对职业世界和非职业世界生活的价值追求;四是社区教育“生涯性”构成要素是全面的,包括职业生活、家庭、生活角色以及教育经历与各种经验。有研究者描述美国社区教育的特色时指出,社区教育具有多重目标,它集学术、文娱和职业教育为一体,既有职业性学科,也有非职业性学科,主要是为丰富地方居民生活,如插花和烹饪等学科。由此可见,西方社区教育的“生涯性”内容丰富,具有终身性、职业性、非职业性和发展性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