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13:28: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业危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业危害论文:护士的职业危害解析与举措
本文作者:胡超群工作单位: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防范对策(1)在患者进行手术前要完善各项必要的检查与化验,包括:肝功能、乙肝抗原抗体、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查,已知感染者应做好细菌或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特殊感染时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以便手术室作出合理安排。(2)护士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相关疫苗的接种;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原则上暂不能担任洗手护士的工作,尤其是某些感染性手术;担当巡回护士时应做好自我防护措施,手术衣最好选择防水性能佳及一次性产品,.当手套发生破损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当手术污染严重可戴两幅手套。(3)手术过程中应思想高度集中,规范操作,正确传递锐利器械(可将其置于弯盘等固定容器内),及时收回并妥善放置,以免伤及自身和他人;术后应及时、正确处理缝针、刀片、针头等尖锐物品以及病人的引流液、冲洗液等,减少危险物的暴露时间。地面及物品表面的血迹应用含氯溶液湿式清洁。职业危害(l)噪声”手术室噪声常被忽视,如:电刀、电锯、电钻、金属门窗的开关、器械车轮的摩擦、电动吸引器、麻醉机的声音等”噪声会引起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等系统的生理变化及一系列心理反应,常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其进行消毒的同时,对人的皮肤、角膜都会产生刺激。(2)紫外线。手术室内装有许多紫外线灯管以及各类移动式紫外线灯具,紫外线消毒柜等,当开启后,在其进行消毒的同时,对人的皮肤、角膜都会产生刺激。(3)放射线。随着高新技术的大量运用,越来越多的手术需要用到c臂机作术中定位,其放射出来的射线会对人体各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与伤害,使人易产生乏力感,长期接触可导致胎儿畸形,亦可诱发恶性肿瘤。防范对策(l)进行手术前应选择噪声小功能好的仪器设备,适当调节,并定期检查、维修,对车轮等易摩擦产生噪声的物件尤其注意定期做好清洁、上油、保养工作。(2)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烦躁的患者不可大声训斥,应予以多种措施尽快使之安定,减少对他人的不良刺激。(3)合理安装紫外线灯管,正确放置移动式紫外线照射灯;开灯照射时,关闭门窗或设置屏障以有所遮挡;测试紫外线功率时,应戴好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减少紫外线对皮肤、角膜直接照射而产生的刺激。(4)有线照射的手术时,护士应穿防护服,戴脖托及腰托,或暂时回避,以减少线的接触;排班时不安排孕妇参与此类手术,欲受孕者亦应当注意,合理安排以减少手术人员频繁接受线照射机会”同时加强饮食调节,适当添加优质蛋白质,如牛奶等,并注意休息以保证体力;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特殊危险部位要有显著标志。职业危害(l)化学消毒剂”手术室内许多物品的消毒、灭菌、环境的消毒、标本的浸泡都要用到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碘、乙醇等挥发性化学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等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2)化疗药物。手术过程中,尤其是肿瘤手术,经常要用到化疗药”护士在配置这些药物时,不可避免地会吸人含有药物的气溶胶,或药液沾染皮肤,虽然剂量较小,但其累计作用可产生远期影响。(3)麻醉废气”麻醉剂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泄露于空气中,这是造成手术室内空气污染的因素之一,对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操作能力等都会造成一定影响。防范对策(1)要求工作人员在检查、使用和测试化学消毒剂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甚至防护眼镜,准确操作,避免直接接触;消毒、灭菌容器应尽量密闭,减少消毒剂在空气中的挥发。(2)熟练掌握药物配置技术,防止药液和雾粒溢出;提倡使用输液袋;改善工作环境,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定期监测,减少呼吸道摄人;孕妇禁止接触化疗药物;加强化疗废弃物的管理,将废弃物与其他物品分开管理,存放于规定的密闭容器中,送有关部门作专业处理”(3)根据手术种类与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合理安排手术间;护士在妊娠期间应尽量减少进房间接触吸人性麻醉药的机会。
“通过对造成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分析,主要有三种即血源感染性危害、物理感染性危害和化学感染性危害”这三种危害是因手术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所以如果想要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手术室是医院中的一个特殊科室,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除了需要具备一般科室护士的基本素质外,还需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如何在紧张的工作中保持个人的身心健康,更好的适应工作需要,是每个手术室护士应该注意的问题。手术室工作连续性强,机动性较大,护士工作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这就使得手术室护士的日常生活没有规律性,身体的应对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考验”如果体质较差则无法应付日常的紧张工作,因此手术室护士应该在工作之余加强体育锻炼和饮食营养,只有身体强健才有工作之本,才能应付高强度和无规律的工作。另外,手术室护士还应注意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手术室工作高强度的特点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手术室工作的连续性、不规律性和随机性”总之,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面临的是身心双方面的高强度挑战,护理工作者应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危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最大范围内规避可能遇到的各种职业危害,将工作中的各种危害降到最低。
护士职业危害因素探讨论文
护士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护士具有职业接触而被感染的潜在危险,职业性危害对护士的身心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1]。现就护士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使护士全面认识护理职业中的危害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
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生物性危害因素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都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如果保护措施不完善,经血液及接触传播疾病的感染率就增加。1.1.1传染性肝炎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2]。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容易被感染的人群以外科医生和护士居多,常见的感染途径是有创操作中经皮肤暴露造成的血液感染。1.1.2艾滋病(AIDS)据报道,美国1981年~1993年发现的30万AIDS患者中,已有20万人死亡,其中6.0%是卫生工作者,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护士占63.0%[3]。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论文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则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4]。
1.2化学性危害因素
1.2.1化学消毒剂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系统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可以致癌。
1.2.2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在配制过程中可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雾,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护士体内,可造成护士白细胞下降,月经不调,脱发等症状。
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诠释
摘要:血透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大量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血透室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存在更多潜在的危险因素,面临着更多的职业危害,成为潜在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血透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的总结,防护知识的探讨,以提高相关部门和血透室护士自身对血透室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更为健全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1职业危害
1.1生物性危害
血透室是肾病终末期患者和中毒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护士在抢救患者或做操作的过程中,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职业性感染是最主要的生物性感染,职业感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进入体内。尿毒症的患者,中毒患者,常有呕吐,腹泻,贫血患者常有输血,很多急诊患者未明确的诊断,抢救患者时紧张的氛围,以及透析器材的复用,都使得护士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血液。另一途径:锐器伤是职业感染最重要的感染途径,护士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接触到不同的锐器:针头,剪刀,玻璃。特别是针头:动静脉穿刺针,注射针头,采血针。因此锐器伤是院内常见的职业伤害,据相关文献报道,护士发生锐器伤占医院锐器伤总数的42%~70%,52%的护士在工作中有过锐器伤经历,95%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而被污染的锐器则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而传播。危害最大,最常见的(HIV,HBV,HCV)。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中,它们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2]。由于血透室的特殊性,工作过程中被污染的几率更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公布的资料:目前中国检测发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为14.1万人,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3]。有关报道显示,美国透析室工作人员肝炎感染率2.0%,比一般居民高4倍[4]。可见透析室护士面临着严重的生物性危害。
1.2化学性危害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刍议
摘要:为保证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本文总结了医院急诊工作中存在着的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在临床实践中收到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急诊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急诊科是医院里较为特殊的科室,不仅接诊的病种杂,病情急,对救治措施、应急管理程序、医疗器材、医务人员素质能力等要求较为严格,而且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情绪也相对处于急躁、不稳定的状态中,加之部分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使得工作在最前沿的急诊护士处在高风险之中,成为职业高危人群。职业危害在卫生保健行业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也威胁到护理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2]。现将急诊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作如下综述:
1职业危害因素
1.1生物因素: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外周血液中,肺结核、禽流感、甲型流感、非典型肺炎等的病原体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痰液中,这样,对他们的紧急救治多数是在一种没有严格防护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潜在传染病的不确定性对护士构成极大的威胁。有资料表明,眼、鼻、口腔、皮肤暴露于污染血液中和体液而感染非典型肺炎的几率为0.1%。暴露含乙型肝炎的血液和体液感染机率为6-30%[3]。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艾滋病的比率为0.3%。
1.2化学因素:各种消毒剂、灭菌剂在清创室、洗胃室、抢救室中应用较多,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戊二醛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可接触性皮炎,哮喘和鼻炎;甲醇能诱发细胞突变,并具有积累效应,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可导致肺水肿,并且乳液,抗肿瘤药物的应用都存在一定的危险。
制鞋业职业危害问题调查汇报
前言
制鞋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中使用有机溶剂、粘胶等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职业健康安全防护及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为规范制鞋业生产经营活动,预防和避免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保护从业人员生命健康权益,市于近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制鞋业职业健康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在检查中发现制鞋业存在不少职业危害隐患。以下是在近半月多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制鞋业存在的职业危害隐患问题和对此的一些浅显建议。
问题
检查中发现制鞋企业大多进行了职业危害因素的申报,但职业健康管理资料不健全不规范。制鞋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噪声、苯等职业危害因素,长时间接触易发生职业病伤害,然而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未配备劳动防护用品(防毒口罩、耳塞)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一般白纱口罩,起不到防毒防尘防噪声作用;喷漆刷胶工艺处未设置通风设施或为了降低成本设置的防护通风设施未正常开启,防护设施成为摆设;企业未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未能如实将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以警示方式告知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等诸多问题,充分反映出部分企业对职业危害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管理措施不到位,从业人员缺乏对职业健康知识的认识。
措施
(一)落实制鞋业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
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根据2012年职业健康重点工作计划要求和市安监局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深入推进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强化企业职业卫生主体责任,提高企业法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
二、目的意义
目前,我市大多数木质家具及人造板制造企业已进行了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多为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开料、加工、打磨工序会产生大量粉尘和噪声,涂胶、喷漆、晾漆工序因使用有机溶剂会散发大量化学毒物,例如苯、甲醛、苯胺和二异氰酸甲苯酯等高毒物质,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职业危害十分严重。各级安监部门应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木质家具和人造板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治理工作,加大对粉尘及高毒物品作业场所的监督执法力度,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
三、整治内容
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研究
摘要:通过对某生产三甲基苯醌的化工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合企业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情况,并采用工程分析及经验法总结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
化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工艺复杂、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过程可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化工企业生产工艺一般均采用管道、反应釜等密闭系统,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存在于生产的某个关键环节中,因此,掌握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化工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有效举措,本文通过分析某生产三甲基苯醌的化工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情况,综合分析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1内容与方法
1.1评价对象
某化工企业生产三甲基苯醌规模达年产2000t,含一主生产车间及配套的控制室、仓库、检维修系统、污水处理站等公共辅助单元。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切实加强我县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总工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和省市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县2013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专项整治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强化企业职业卫生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依法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安全管理,提高企业职业卫生安全法律意识,提高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卫生监测和有毒有害岗位人员的健康监护率,落实推广“1+3”安全监控体系,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发生。
二、工作范围
全县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重点是电子、机械、化工、金属铸造、冶炼、制鞋、制板、纺织、电镀、电池、食品加工、玻璃彩绘、家具制造、装饰材料加工等行业的企业,特别是产生粉尘和使用高毒物品的作业场所。
三、工作内容
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探讨
摘要:目的了解化工企业从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濮阳市某化工企业全体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相结合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接触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接触单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结论通过职业健康检查,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刺激性气体)及其联合作用对从业人员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均造成一定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
检查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多,主要有粉尘、噪声、刺激性气体等。通过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定点检测及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全面了解化工企业从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一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强度,从而为接触-反应关系评价和危险程度评价提供可靠数据和接触情况。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根据化工企业从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从某一大型化工厂抽取从业人员1106人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接触有害气体者245人,接触粉尘者105人,接触噪声者262人,接触粉尘+刺激性气体者198人,接触噪声+有害气体者296人。
环保油墨企业职业病危害评价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的溶剂型油墨产品受到很大冲击,而新型环保型油墨产品被广泛看好。全世界都在积极开发研制低VOC(挥发性有机物)环保型油墨。本机构于2016年11月接受企业委托对其环保油墨加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本论文主要通过对油墨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对项目进行危害程度分析评价。
关键词:油墨加工;职业病;预评价
1.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根据环保油墨企业提供的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主要包括项目选址、总图布局、工艺和设备布局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岗位人员健康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要求、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辅助用室设计要求、职业卫生管理要求方面等。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采用评价方法如下:工程分析法、检查表分析法、半定量风险评价法、类比分析法和职业健康作业分级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预测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及职业病危害程度。
2.工程分析
(1)工艺简介拟建项目生产工艺采用树脂、无毒颜料、助剂等原料,配方先进、可靠,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成熟工艺技术。生产过程无化学反应发生,为物理过程。项目采用一套生产装置,根据订单要求安排不同产品生产。具体生产工艺如下:①配料分散。将树脂、颜料、助剂、钛白粉等(根据不同产品使用不同配方)按一定比例加入搅拌器,通过高速分散机分散搅拌进行充分的湿润和预分散,分散机为敞开式设备,加料完毕后盖上盖板进行搅拌,项目采用人工加料;②研磨。分散后的物料经液压提升机提升放料至研磨机,研磨是将色浆中大粒径物质通过高速的碰撞粉碎到一定细度的过程,研磨时间为2~4小时。未避免研磨过程产生热量影响产品质量,研磨机底部设置冷循环水夹套进行设备降温,研磨过程密闭操作。③调色。研磨后将料缸移至搅拌器下,根据客户需求,将半成品色浆混合搅拌进行调色,搅拌器为敞开式设备。④过滤。调色后物料进入自吸式过滤器过滤,将大颗粒去除,过滤器为敞开式设备。⑤包装。物料由半自动灌装机计量包装成品。在更换色系或更换品种的时候需要对各料缸和搅拌机、研磨机等设备进行清洗(约2次/月),人工对各料缸和搅拌机等敞开式设备采用棉布蘸取乙酸丁酯进行擦拭,研磨机采用乙酸丁酯进行清洗。清洗的溶剂回用,棉布等废弃物统一放置在厂房危废存放处,委托有资质废品处理企业统一处理。(2)危害因素识别①配料分散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作业工人在配料分散过程中使用原辅料时接触甲醇(树脂中少量含)、甲醛(聚氨酯树脂中少量含)、丁醇、二甲苯(可能含有微量的苯、甲苯)、乙酸丁酯、乙苯、乙醇、炭黑粉尘、二氧化钛粉尘、其他粉尘、设备运转产生噪声;②研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研磨机研磨过程可能逸出少量的甲醇(树脂中少量含)、甲醛(树脂中少量含)、丁醇、二甲苯(可能含有微量的苯、乙苯、甲苯)、乙酸丁酯、乙醇;设备运转产生噪声。③调色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调色过程可能接触甲醇(树脂中少量含)、甲醛(树脂中少量含)、丁醇、二甲苯(可能含有微量的苯、乙苯、甲苯)、乙酸丁酯、乙醇;各台设备运转产生噪声。④过滤包装过程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醇(树脂中少量含)、甲醛(树脂中少量含)、丁醇、二甲苯(可能含有微量的苯、乙苯、甲苯)、乙酸丁酯、乙醇;各台设备运转产生噪声。⑤仓储管理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醛、甲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组成成分)、丁醇、二甲苯(可能含有微量的苯、乙苯、甲苯)、乙酸丁酯、炭黑粉尘、二氧化钛粉尘、其他粉尘(颜料库、成品库);乙醇、乙酸丁酯(溶剂库、成品库)。⑥检验人员现场取样及检验时可接触到现场相应的各类危害因素。(3)职业病危害程度分析拟建项目为油墨加工厂扩建工程项目,因此此次选用的是该企业已有相同生产线2015年相关资料,选择现有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和健康监护资料作为本次评价因子。①类比项目检测结果及分析。A.类比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操作工处二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现场检测分散机作业点CSTEL:180.0mg/m3,国家标准PC-STEL:100mg/m3)超标外,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未超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规定的限值标准要求。B.不合格原因分析:a.由于类比项目的全面通风只是稀释有毒物质,适用于发散源比较分散的作业场所,而用人单位主要生产设备为高速分散机,发生源少而固定,因此,高速分散机宜选用局部通风系统,再辅以轴流风机进行全面通风,其职业病危害可以降至最低;b.配料区域敞开,未有效隔离,导致化学有害因素向周围工作环境中逸散;c.某些物料桶使用完毕后,未做到及时清理,敞口放置于车间内,造成桶内(余料)有害因素向周围工作环境中逸散。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企业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类比项目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了2015年度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率100%,体检结果中显示:未发现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及相关职业异常人员。(4)危害评价①选址及总品面布局。拟建项目选址位于原厂区内,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确定的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200m,现场调查发现企业周边200m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涉外使领馆及其他特殊环境敏感点,不属于自然疫源;结合企业总平面布置图和当地风向玫瑰图,拟建项目生产车间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仓库、配电房、更衣室布置在最小频率风向上风向;厂区内各区域之间拟种植木槿、常春藤和草皮、主干道两侧种植法国梧桐等植物进行毒物吸收,可减少生产区域产生的化学有害气体对办公区的危害;拟建项目选址、总平面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相关方面的要求。②生产工艺及建筑卫生学。拟建环保油墨项目工艺成熟、可靠,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过程为物理过程;拟建项目将不同生产工序分区域设置,并采用冷却、引风、吸附等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产生和聚集;拟建项目使用的乙酸乙酯、乙醇、树脂、助剂等原料采用密闭化管道输送,管道敷设避开人员集中房间,噪声设备设置在单层厂房内,厂房采用钢架结构,配电室、消防泵房和更衣室采用砖混结构;厂房拟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足区域辅以机械通风;建筑拟采用自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的采光方式;生产车间拟选用节能荧光灯和金卤灯,防爆区域选择防爆照明灯具,更衣室选用常规日光灯具;拟建项目生产工艺、建筑卫生学等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相关标准要求。③拟采取职业病防护设施。A.防毒设施。a.配料、分散、调色和过滤工段产生的废气通过在设备上方建集气罩的方式进行收集,收集的废气采用“布袋除尘+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集气罩废气的收集效率约为90%,废气经处理后通过20m高排气筒排放;b.车间墙壁设置8台轴流排气扇,仓库设置4台排气扇,有效减少室内毒物聚集;c.根据类比检测结果,油墨生产过程中采用人工投料,且操作工接触二甲苯检测结果存在超标现象,建议本项目使用的原料采用密闭罐体储存,管道密闭输送,减少作业人员接触机会;d.油墨生产设备上方设置集气罩,采用耐腐蚀、防静电材料制作或在材料表面做耐腐蚀、防静电处理;集气罩应连接引风设施,控制罩口风速为0.5m/s~1.5m/s,通风管道内风速为8m/s~12m/s,确保引风设施正常运行,有效降低各作业点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集气罩罩口与有毒有害物质发生源(分散机、研磨机、调色和过滤设备)之间的距离应尽量靠近并加设围挡;集气罩罩口的形状和大小应与有毒有害物质发生源的逸散区域和范围相适应;罩口应迎着有毒有害物质气流的方向;进风口与排风口位置必须保持足够的距离,防止排出毒气回流车间内部。B.防噪声设施。a.高噪声设备厂房单独设施;b.生产车间采用不低于15dB(A)的隔声效果进行设计;c.风机、空压机设备加装消声器,设备使用减震底座。④拟设置辅助用室。拟建项目主要存在甲醛、甲醇、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丁醇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识别拟建项目生产车间卫生特征等级为2级,需设置2级卫生特征等级的生活辅助用室。现场调查发现拟建项目依托现有辅助用室除了需按照标准要求增加存衣柜数量外,可满足要求。⑤个体防护及其他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拟建项目按照企业现有的个体防护用品发放及领用制度,配置个体防护用品并督促规范佩戴,可满足个体防护要求。企业现有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将拟建项目纳入现有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可满足要求。